七年级地理(下)教材

合集下载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地理七下,是人教版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与天气、水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土壤和植被、中国的自然地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这本教材为基础,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地球与地图地理七下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

从地球的形状、尺寸、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和时区等方面,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学习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楔形带等标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讲述了宇宙中的地球。

从宇宙的起源、太阳系、行星运动等方面,探索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宇宙现象,让学生对地球的特殊性和宇宙的神奇之处产生兴趣,并加深了对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解。

大气与天气第三章介绍了大气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天气形成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以及学习相关数据图表和气象仪器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分析和预测天气状况。

水资源第四章涉及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

学生将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学习水的地理分布、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气候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征。

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地域分布与区划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和对应的人文特色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中国的土壤和植被第六章探讨了中国的土壤和植被。

学生将学习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地域分布等。

通过对土壤和植被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以及植被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最新版) 9.1 美国 第2课时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最新版) 9.1 美国 第2课时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7.根据下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美国的老工业区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B.美国的新工业区分布在东北地区 C.新工业区煤、铁资源丰富 D.美国的老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2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8.读图,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本土位于东半球 B.首都纽约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3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素养提升】 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也叫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 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 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 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材料二:下图是美国本土图
材料三: 美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国内 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4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不是因为下列哪项原因( D ) A.农业生产机械化 B.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 C.农业生产专业化 D.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2)美国工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设备技术先进,B处城市是 旧金山 ,其 附近的“ 硅谷 ”是全球闻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请你分析美国发展工 业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 。 (3)美国是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主要贸易伙伴有C 加拿大 (国家名 称)、D 墨西哥 (国家名称)、中国、日本等,近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不断,双方利益都受损,作为爱国、诚信、友善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中 国该走怎样的强国之路? 加强区域合作与联系 (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张月石本学期地理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这次地理教材改革突破最多的实际是七年级下册,写法与过去的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分为这样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部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

涉及到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大的层面。

对大洲的认识更宏观一些,要求的要素比较少;对地区的认识,涉及自然地理特点的要素比较多;对国家的认识则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

寻求更多的展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开篇章节,在世界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从本章各节的结构上来分析,知识的侧重点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为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就是为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作基础的。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对上一章分区地理的进一步延续,选择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为案例进行学习,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半球的国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这章突出问题就是: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人文特点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历史、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结果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教学中只要抓住这条主线扩展分析,“内容标准”的达成度就比较高。

极地地区: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能利用前面所学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保护两级地区饿重要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科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地球、大陆、国家、地理环境、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这本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自转和公转等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重要特征和运动规律。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结构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区二、大陆和国家了解地球上的大陆和各个国家的位置和特征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地理观念非常重要。

教科书对大陆的分布、面积、人口和国家的基本分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基本认识。

1. 大洲和国家的基本特征2.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特点3. 我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三、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科书介绍了地球上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敏感性和认识能力。

1. 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2. 气候类型和分布3. 水文和植被的特点和影响四、资源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通过介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的特点和意义。

1.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 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点3.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这本教科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地球、大陆、国家、地理环境、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意识,为将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间隔最长的大洲。

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6.河流发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 P5亚洲地理集锦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有40亿人口〔2023〕,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____。

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____1. ____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____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络非常有利。

3. ____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 ____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 ____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 P18的图7.2 ____的地形。

7. ____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 ____的文化既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1.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局部。

2.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极地地区 (第1课时)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课件(商务星球版)

极地地区 (第1课时)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课件(商务星球版)

文森山
位于南极洲西部的埃尔斯沃思山脉四周都被冰雪所覆盖,就像行驶在冰雪海洋中的一艘船,而文森 山就是这艘船的最高桅杆。文森峰是南极洲最高峰, 也是艾尔斯渥兹山脉的主峰,文森峰是各大洲最高 峰中最矮又是最后一座被登顶的。它要求攀登者拥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极度的低温、大风和高海拔。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冰穹A。这 是南极最高点,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就算是暖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 右,气候极其恶劣。昆仑站是中国在极地最寒冷的考察站,代表着中国在极地考察的高水平。
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冰穹A。这 是南极最高点,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就算是暖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 右,气候极其恶劣。昆仑站是中国在极地最寒冷的考察站,代表着中国在极地考察的高水平。
南极铁矿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铁矿是 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有一条厚度达400米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矿石平均品位达 32%~58%,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
极地地区
南极的自然资源
北极光神秘、梦幻,它是北极一道奇异的风景 吸引了无数渴慕的目光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读图思考:在图中描出南极圈,观察并描述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泛指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中心的南极 大陆及其周边环绕的海洋。
极地地区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结构、内容和教学设计的评估,以及对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的总结,旨在提供对该教材的综合评价。

教材结构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共包括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多个小节。

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地理知识分散在各个单元中。

整个教材的结构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和研究。

内容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教材包括了地球与地图、地理与环境、人口与城市等多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概念。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案例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研究兴趣。

教材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如图片、动画和案例分析等,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材也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如练题、实验设计和课堂讨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优点总结1. 全面的内容覆盖: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2. 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教材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材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教材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足总结1. 内容难易度不均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难易度不均衡,有些知识点可能过于简单,而有些知识点则相对较难,容易导致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圣城。
• 石油输出路线:A: 运向日本、东南亚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日本、东南亚
• B:运向西欧、美国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 C:运向西欧、美国
•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 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 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 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 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 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 关注的问题。
•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 (海拔-400米)。
•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 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 射状流向。
•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 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 —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 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 5、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 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 6、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 7、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 等热带经济作物。
• 8、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 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 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 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 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 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
• 第四节 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 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 周边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 里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 交通要冲。
•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 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 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 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 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 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 达的地区和国家。
• 9、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 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 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 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 上。
第三节 南亚
•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 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 “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 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第二节 东南亚
• 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 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 路口”
•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 2 马六甲海峡: • 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 2)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
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未复习 第七章 亚洲
• 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落之地。
• 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
欧罗巴:西方日
•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1、亚洲地理位置:
•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 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 所跨的纬度约92度,经度约164度。
•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 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 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 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 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 —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 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 组成: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两大部分
• (识记课本12页图7.20和13页图7.21)
• 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 布的特点
• 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其中湄公河是流 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
•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 国。
•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 业中心。
•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 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掌握发 射卫星技术。
•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 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
•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 多,内陆较少。
•(
• 3)பைடு நூலகம்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 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 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
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
温多雨。
•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 (海拔-400米)。
•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 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 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 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课本6页图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