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热效率计算

合集下载

2-燃气轮机-第二讲(热力循环)

2-燃气轮机-第二讲(热力循环)

比功与压比、温比的关系: 比功与压比、温比的关系:
结论2——效率与压比、温比的关系: 结论2——效率与压比、温比的关系: 效率与压比 仅取决于压比π,而与温比τ (1)燃气轮机的循环效率 仅取决于压比 ,而与温比 )燃气轮机的循环效率η仅取决于压比 无关; 无关; 随压比增大而增大。 (2)效率 随压比增大而增大。 )效率η随压比增大而增大
其他多种热力循环组合的联合循环
–必要性:单独的一种热力循环各有优缺点,而几种 必要性:单独的一种热力循环各有优缺点, 必要性 热力循环结合使用则可扬长避短,达到理想效果。 热力循环结合使用则可扬长避短,达到理想效果。 –多种热力循环组合的联合循环方式: 多种热力循环组合的联合循环方式: 多种热力循环组合的联合循环方式 间冷再热循环 间冷回热循环 再热回热循环 间冷再热回热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第二讲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一、燃气轮机的理想简单循环 二、理想简单循环效率的影响因素 三、燃气轮机的实际简单循环 四、燃气轮机常见其他热力循环
第一节 燃气轮机的简单循环
思考题一:何为理想循环? 思考题一:何为理想循环? 1、理想气体 、 2、稳定流动 、 3、可逆过程 、
二、理想简单循环
思考题二:简单循环的组成? 思考题二:简单循环的组成?
q3-4= 0
工质在涡轮中膨胀做功,称为膨胀功wT
= c p (T3* − T4* )
= c pT3* (1 − π* -m )
* * p − v图上,wT = 面积3-4-p1 -p2 -3
④4s-1 大气中的等压放热过程
q2 = q4−1 = h − h
* 4
* 1
kJ/kg
q1
= c p (T4* − T1* )

投退高加的热效率分析

投退高加的热效率分析

#1月投退高加的热效率分析一、2011年1月我厂主要指标:总发电量:2606.24×104kwh锅炉产汽量:295478t总供汽量:207534t汽轮机进汽量:257027t耗标煤:32199t运行中各状态焓值:锅炉产汽焓:3278kJ/kg供汽焓:2980 kJ/kg105℃给水焓:445kJ/kg150℃给水焓:636 kJ/kg标煤发热量:29310 kJ/kg二、1月锅炉未投高加,用正平衡法可求得热效率为:锅炉热效率=((锅炉产汽量×(锅炉产汽焓—105℃给水焓))/(耗标煤×标煤发热量))×100%=((295478×(3278-445))/32199×29310)×100%=88.7%锅炉热效率=锅炉产汽量×(锅炉产汽焓—105℃给水焓)×100%耗标煤×标煤发热量=295478×(3278-445)×100%32199×29310=88.7%同理,用反平衡法亦可求得锅炉热效率为88.7%。

经观察。

投入#2机高加后#2炉耗煤量基本不变,#2炉排烟温度升高了15℃,有经验得锅炉排烟温度每升高15℃,效率降低约1%,故投入高加后锅炉效率为87.7%。

一月份:南北线平均供汽189.672吨/小时,不投高减最大为150吨/小时。

高减小时汽量:189.672-150=39.672吨高减1月份汽量:39.672×31×24=29515.97吨,高减用汽:折合炉产汽量:29515.97×2/3=19677.31吨汽轮机热效率=被利用的热量100%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供汽量×供汽焓+发电量×3600÷103×100% (锅炉产汽量-高减用汽)×(锅炉产汽焓—给水焓)= 207534×2980+2606.24×3600×104÷103×100%(295478-19677.31)×(3278-445)=91.16%不投高加总热效率:锅炉热效率×汽轮机热效率=88.7%×91.16%=80.85%投入高加总热效率:锅炉热效率×汽轮机热效率=87.7%×91.16%=79.94%投入高加我厂总热效率下降:80.85%-79.94%=0.91%三、投退高加对汽轮机发电、供汽的影响1月份#1、2机进汽调节汽门始终处于全开状态、#4机基本处于全开状态。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之欧阳法创编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之欧阳法创编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发电煤耗 b f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

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W f×106(1)式中:b f——发电煤耗,g/(kW•h);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B h-B kc (2)式中:B b——统计期内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B h——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B 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b)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c)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d)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生活服务和办公室等)的燃料。

1.3全厂热效率ηdc全厂热效率即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总热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ηdc= 123/b f×100 (3)式中:ηdc——全厂热效率,%;123——一千瓦时电量的等当量标煤量,g/(kW•h)。

1.4生产厂用电率L cy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发电厂总体效率计算公式

发电厂总体效率计算公式

混烧锅炉效率计算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或相应于每千克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所对应的输入热量中有效利用热量所占百分比为锅炉热效率,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

锅炉的热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正平衡法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

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热效率=有效利用热量/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100%=锅炉蒸发量*(蒸汽焓-给水焓)/燃料消耗量*燃料低位发热量*100%式中锅炉蒸发量——实际测定,kg/h;蒸汽焓——由表焓熵图查得,kJ/kg;给水焓——由焓熵图查得,kJ/kg;燃料消耗量——实际测出,kg/h;燃料低位发热量——实际测出,kJ/kg。

上述热效率公式没有考虑蒸汽湿度、排污量及耗汽量的影响,适用于小型蒸汽锅炉热效率的粗略计算。

从上述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正平衡试验只能求出锅炉的热效率,而不能得出各项热损失。

因此,通过正平衡试验只能了解锅炉的蒸发量大小和热效率的高低,不能找出原因,无法提出改进的措施。

2.反平衡法通过测定和计算锅炉各项热量损失,以求得热效率的方法叫反平衡法,又叫间接测量法。

此法有利于对锅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反平衡热效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热效率=100%-各项热损失的百分比之和=100%-q2-q3- q4- q5-q6式中 q2——排烟热损失,%;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5——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

大多时候采用反平衡计算,找出影响热效率的主因,予以解决。

汽轮机效率的计算1.已知参数:主汽压力P0、温度T0,背压Pk,排汽焓Hk。

由P0、T0查主汽焓H0、主汽熵S0由S0、Pk查等熵焓Hs内效率=(H0-Hk)/(H0-Hs)即:实际焓降 / 等熵焓降2.内效率=P/Gh *100% 其中,P是功率、G是蒸汽流量、h是蒸汽焓降h=H0-Hk郎肯循环效率计算根据效率公式η=ω/q1=(q1-q2)/q1式中 q1——1kg蒸汽在锅炉中定压吸收的热量,kJ/kg;q2——1kg蒸汽在凝汽器中定压放出的热量,kJ/kg。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目录一、发电设备能力 (1)1、发电设备容量: (1)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1)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 (1)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 (1)5、股权比例 (1)二、供热生产能力 (2)1、供热生产能力 (2)2、供热机组容量 (2)3、锅炉生产能力 (2)4、期末锅炉设备容量 (2)5、锅炉平均容量 (2)6、期末锅炉可能出力 (3)7、期末锅炉实际可能出力 (3)三、产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发电量 (3)2、基本(合约)电价 (3)3、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3)4、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4)5、最高负荷 (4)6、发电最低负荷 (4)7、平均负荷 (4)8、负荷率 (4)9、发电用厂用电量 (5)10、发电厂用电率 (5)11、综合厂用电量 (5)12、综合厂用电率 (5)13、上网电量 (5)14、扣罚电量 (6)15、奖励电量 (6)16、购网电量 (6)17、售电量 (6)18、标准煤量 (6)19、发电用标准煤量 (7)20、低位发热量 (7)21、发电标准煤耗 (7)22、供电标准煤耗 (7)23、发电用原煤量 (7)24、发电燃油耗(发电燃油耗率) (8)25、发电燃气耗(发电燃气耗率) (8)26、发电原煤耗 (8)27、非生产用煤量 (8)28、煤损率 (8)29、供热量 (8)30、供热厂用电率 (9)31、发电(供热)水耗率 (10)32、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10)33、供热负荷 (11)34、供热标准煤耗 (11)35、供热原煤耗 (11)36、供热燃油耗 (11)37、供热燃气耗 (11)38、热电比 (11)39、电力生产总成本 (11)40、发电单位成本(元/兆瓦时) (12)41、售电单位成本 (12)42、供热单位成本(元/吉焦) (12)43、发电单位燃料成本(元/兆瓦时) (12)44、利润总额 (12)45、职工平均人数 (12)46、现价总产值 (12)47、不变价总产值 (12)48、电力工业增加值 (13)四、电、热费指标 (14)1、应收电费 (14)2、实收电费 (14)3、电费回收率 (14)4、往年陈欠电费 (14)5、本月回收陈欠电费 (14)6、本月陈欠电费回收率 (14)7、本年累计回收陈欠电费 (14)8、陈欠电费余额 (15)9、本年新欠电费 (15)10、本月回收新欠电费 (15)11、欠电费总额 (15)12、应收热费 (15)13、实收热费 (15)14、热费回收率 (15)15、往年陈欠热费 (15)16、本月回收陈欠热费 (15)17、本月陈欠热费回收率 (15)18、本年累计回收陈欠热费 (15)19、陈欠热费余额 (16)20、本年新欠热费 (16)21、本月回收新欠热费 (16)22、欠热费总额 (16)五、可靠性指标 (16)1、运行小时 (16)2、备用小时 (16)3、计划停运小时 (16)4、非计划停运小时 (16)5、统计时期小时 (17)6、可用小时 (17)7、强迫停运小时 (17)8、发电设备可调小时 (17)9、可用系数(%) (17)10、发电设备等效可用系数(%) (17)11、强迫停运率(%) (18)12、调峰系数 (18)13、可调系数 (18)14、冷态、热态启动 (18)六、水库调度情况 (18)1、正常高水位: (18)2、死水位: (18)3、有效库容: (18)4、防洪水位: (18)5、防洪限制水位: (19)6、总库容: (19)7、水头: (19)8、发电用水量: (19)9、发电耗水率: (19)10、水量利用率: (19)11、保证出力: (19)七、发供电设备考核统计指标 (19)1、发(供)电设备完好率 (19)2、发(供)电设备事故率 (20)3、发(供)电设备占用人数 (20)八、电能效率指标 (20)1、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20)2、汽轮机的汽耗率 (21)3、汽轮发电机组(绝对)电效率 (22)4、管道效率 (22)5、锅炉效率 (22)6、发电热效率 (24)7、供热热效率 (24)8、热电厂全厂热效率 (24)九、火电厂技术经济小指标 (24)1、主蒸汽压力 (24)2、主蒸汽温度 (24)3、排汽温度 (25)4、高加投入率 (25)5、锅炉平均蒸发量 (25)6、发电机漏氢率 (25)7、自动投入率 (25)8、排烟温度 (26)9、烟气含氧量 (26)10、冷风温度 (26)11、飞灰可燃物 (26)12、灰渣可燃物 (26)13、漏煤损失 (26)14、真空度 (26)15、凝汽器端差 (26)16、凝结水过冷度 (27)17、循环水入口温度 (27)18、给水温度 (27)19、排污率 (27)20、汽水损失率 (27)21、补给水率 (28)22、给水泵用电单耗 (28)23、循环水泵耗电率 (28)24、磨煤机用电单耗 (28)25、排粉机用电单耗 (28)26、送风机用电单耗 (28)27、引风机用电率耗 (28)28、除灰用电单耗 (28)29、输煤用电单耗 (29)30、制水用电单耗 (29)31、灰份 (29)32、挥发份 (29)3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29)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是指汽轮机从燃油中提取的能量与所消耗的燃油
能量之比。

该热效率的大小决定了汽轮机的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性。

汽轮机的热效率与其结构、工作参数、燃料种类和热力循环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汽轮机的热效率越高,其工作效率和性能也越好。

汽轮机的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为:热效率=(轮机输出功率/燃料热值)×100%。

其中,轮机输出功率是指汽轮机的机械输出功率和发电功率之和。

燃料热值是指燃料单位质量所释放出的热能。

因此,汽轮机的热效率与其输出功率和燃料消耗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汽轮机热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提高汽轮机内部热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改善热力循环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对汽轮机的热效率进行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 1 -。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介绍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介绍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介绍关键信息项:1、发电煤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厂用电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供电煤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组热效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备可用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发电煤耗发电煤耗是指火力发电厂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
汽轮机热效率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比例,是衡量汽轮机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以下几个步
骤中,将详细阐述如何提高汽轮机热效率:
第一步,提高汽轮机热端温度。

汽轮机热效率与其热端温度相关,当热端温度提高时,汽轮机的热效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可以采用提
高燃烧温度或进气温度、提高进汽压力等方法,增加汽轮机热端温度,从而增加汽轮机的热效率。

第二步,减小汽轮机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是指汽轮机在工作过程
中由蒸汽转换为功率之后被排出的废气温度,排气温度越低,汽轮机
的热效率越高。

可以通过增加风冷器、增加汽轮机放热表面面积、减
小排气压力等方式,降低汽轮机排气温度,增加汽轮机热效率。

第三步,优化汽轮机的设计。

汽轮机的设计参数对其热效率有很
大影响。

例如,优化汽轮机的叶片数目、叶片形状和布局等,可以更
好地匹配汽轮机的负载,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

第四步,充分利用汽轮机的余热。

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
量余热,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将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可以通过余热
发电、余热供暖、余热蒸汽回收等方式,充分利用汽轮机的余热,提
高汽轮机的热效率。

总之,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是实现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需要在设计、运营等方面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汽轮机的
热效率。

只有保持高效率和节约能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越来越严
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热效率计算摘要: 计算了一次蒸汽经减温减压后的㶲损失。

提出利用背压式汽轮机进行余压发电,使蒸汽按品质梯级利用。

将一次蒸汽(参数为36 t/h、3. 43 MPa、435 ℃)减温减压至工艺设备需要的二次蒸汽(参数为1. 25 MPa、260 ℃) ,一次蒸汽㶲损失率为0. 15。

利用二者压力差进行余压发电,每年发电量为1226. 62×104 kW·h /a。

㶲的注音:yòng简体部首:火㶲的部首笔画:4 总笔画:9当系统由任意状态可逆的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平衡的状态时,理论上可以无限转换为任何其他能量形式的那部分能量,称为㶲(Ex)。

与此相对应,一切不能转换为㶲的能量称为火无【目前并未被收录进汉语词典】(An)(anergy)。

任何能量E均由㶲(Ex)和火无(An)所组成,即E=Ex+An。

㶲反应能量的”数量“与能量之间“质”的差别的统一尺度,国内一些人把㶲称为可用能、有效能或可用度。

㶲作为一种评价能量的价值参数,从“量”与“质”的结合上规定了能量的“价值”,解决了热力学和能源科学中长期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参数可以单独评价能量的价值问题,改变了人们对能的性质、能的损失和能的转换效率等传统看法。

某钢铁厂炼铁部1号锅炉房现有2台燃用高炉煤气的中温中压锅炉,每台锅炉产汽(一次蒸汽)量为18 t/h,压力为3. 43 MPa,温度为435 ℃。

原设计中,利用一次蒸汽通过凝汽式汽轮机发电,带动送风机向高炉送风。

现计划用这2台锅炉替代焦化厂锅炉,向焦化厂输送蒸汽,送风机改用外网电力驱动。

焦化厂工艺设备用汽(二次蒸汽)压力为1. 25 MPa,温度为260 ℃。

为达到焦化厂工艺设备的用汽参数要求,一次蒸汽须经减温减压后变为符合工艺设备要求的二次蒸汽。

减温减压过程一般由减温减压装置完成,减温减压装置由减压系统、减温系统、安全保护装置及热力调节仪表组成。

一次蒸汽通过减压系统将压力减至设定压力,减温水经喷嘴喷射入蒸汽管道内,使减压后的一次蒸汽降温,变为二次蒸汽。

减温水的压力为3. 82 MPa,温度为104 ℃。

本文对蒸汽在减温减压过程中的㶲损失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余压发电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

1 蒸汽在减温减压过程中的㶲损失㶲表示能量的做功能力,因此可用来评价能量的品质。

当工质的㶲减少时,也就意味着其做功能力下降,只有充分利用工质的㶲,才能保证能量的充分利用。

1. 1 减温水及二次蒸汽流量①能量平衡方程忽略减温减压过程中热量损失,能量平衡方程为:h s, s q m , s, s = h s, p q m , s, p + h w q m, w (1)式中h s, s———二次蒸汽比焓, 2950. 82 kJ /kgq m , s, s———二次蒸汽质量流量, kg/hh s, p———一次蒸汽比焓, 3301. 49 kJ /kgq m , s, p———一次蒸汽质量流量, 36000 kg/hh w———减温水比焓, 439. 37 kJ /kgq m , w———减温水质量流量, kg/h②质量平衡方程q m , s, s = q m , s, p + q m , w (2)由式( 1 ) 、( 2 ) 计算可得,二次蒸汽质量流量q m , s, s = 41. 03 t/h,减温水质量流量q m , w = 5. 03 t/h。

1. 2 一次蒸汽㶲降将减温减压过程的蒸汽流动简化为稳定流动。

①一次蒸汽比㶲降Δe s, p = h s, p - h s, s - T e ( s s, p - s s, s ) (3)式中Δe s, p———一次蒸汽比㶲降, kJ /kgT e———环境温度,取293. 15 Ks s, p———一次蒸汽比熵, 6. 956 kJ / (kg·K)s s, s ———二次蒸汽比熵, 6. 834 kJ / ( kg·K)由式(3)计算可得,减温减压过程一次蒸汽比㶲降Δe s, p = 314. 94 kJ / kg。

②单位时间一次蒸汽㶲降ΔE s, p=Δe s, p q m , s, p(4)式中ΔE s, p———单位时间一次蒸汽㶲降, kJ /h由式(4)计算可得,减温减压过程单位时间一次蒸汽㶲降ΔE s, p = 11. 34 GJ /h。

1. 3 减温水的㶲升由于减温水被加热变为二次蒸汽,因此应分别计算出一次蒸汽减温减压前减温水的比㶲和一次蒸汽减温减压后减温水生成的二次蒸汽的比㶲。

①减温减压前减温水的比㶲e w= h w - h e, w - T e ( s w - s e, w ) (5)式中e w———减温减压前减温水的比㶲, kJ /kgh e, w———环境状态下减温水比焓, 83. 86 kJ /kgs w———减温减压前减温水的比熵, 1. 352 kJ /( kg·K)s e, w———环境状态下减温水的比熵, 0. 296 kJ /( kg·K)由式(5)计算可得,减温减压前减温水的比㶲e w= 45. 94 kJ /kg。

②减温水生成二次蒸汽的比㶲e s, s = h s, s - h e, s - T e ( s s, s - s e, s ) (6)式中e s, s———减温水生成的二次蒸汽的比㶲, kJ /kgh e, s———环境状态下蒸汽的比焓, 2537. 20kJ /kgs e, s———环境状态下蒸汽的比熵, 8. 665 kJ /( kg·K)由式(6)计算可得,减温水生成的二次蒸汽的比㶲e s, s = 950. 38 kJ /kg。

③单位时间减温水㶲升ΔE w = ( e s, s - e w ) q m , w (7)式中ΔE w———单位时间减温水㶲升, kJ /h由式(7)计算可得,单位时间减温水㶲升ΔE w= 4. 55 GJ /h。

1. 4 一次蒸汽㶲损失率①单位时间一次蒸汽实际㶲降ΔE s, p, r=ΔE s, p–Δe w(8)式中ΔE s, p, r———单位时间一次蒸汽实际㶲降, kJ /h由式(8)计算可得,单位时间一次蒸汽实际㶲降ΔE s, p, r = 6. 79 GJ /h。

②一次蒸汽的比㶲e s, p = h s, p - h e, s - T e ( s s, p - s e, s ) (9)式中e s, p———一次蒸汽的比㶲, kJ /kg由式( 9 ) 计算可得, 一次蒸汽的比㶲e s, p =1265. 37 kJ /kg。

③一次蒸汽㶲损失率η=ΔE s, p, r / e s, p q m , s, p (10)式中η———一次蒸汽㶲损失率由式(10 ) 计算可得,一次蒸汽㶲损失率η=0. 15。

2 节能措施为了有效利用工质的做功能力,避免高品质能源的浪费,将一次蒸汽先通入背压式汽轮机发电,再将排汽供工艺设备使用,即余压发电。

余压发电可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可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在炼铁部1号锅炉房中温中压锅炉改造过程中,选择1台背压式汽轮机代替减温减压装置,汽轮机进汽参数为3. 43 MPa、435 ℃。

蒸汽在汽轮机内绝热膨胀后排出,排汽压力为1. 25 MPa。

①蒸汽理想比焓降Δh = h i– h o(11)式中Δh———蒸汽理想比焓降, kJ /kgh i———汽轮机进汽比焓, 3301. 49 kJ /kgh o———汽轮机排汽比焓, 3018. 51 kJ /kg②蒸汽有效比焓降Δh e =Δh η I(12)式中Δh e———蒸汽的有效比焓降, kJ /kgηi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取0. 76由式(11) 、( 12)计算可得,蒸汽有效比焓降=215. 06 kJ /kg。

③汽轮机实际排汽比焓h o, r = h i–Δh e(13)式中h o, r———汽轮机实际排汽比焓, kJ /kg由式(13)计算可得,汽轮机实际排汽比焓h o, r= 3086. 43 kJ /kg,则汽轮机实际排汽温度为320. 8℃(此温度高于工艺设备要求的温度,可增加减温装置进行减温) 。

④汽轮机组输出的电功率P o=q m , s, pΔh eη mη g / 3600 (14)式中P o———汽轮机组输出的电功率, kWηm———机械效率,取0. 98ηg ———发电机效率,取0. 97由式(14)计算可得,汽轮机组输出的电功率P o= 2044. 36 kW。

⑤年经济效益汽轮机组年运行时间为6000 h /a,则年发电量为1226. 62 ×104 kW ·h /a。

电价按0.5 元/ ( kW·h)计算,每年余压发电创造的经济效益为613. 31×104元/a,改造工程造价约900 ×104元,约1. 5 a即可收回全部改造资金。

3 结论①蒸汽的减温减压虽为绝热过程,减温减压前、后总热量不变,但减温减压后蒸汽㶲损失很大,造成蒸汽品质下降。

合理使用蒸汽不但应着眼于蒸汽热量的利用,更应注重蒸汽㶲的充分利用。

高品质蒸汽先用于发电,再用于工艺生产,是提高蒸汽能量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②对于该厂炼铁部1号锅炉房采用减温减压装置制取二次蒸汽,一次蒸汽的㶲损失率达0. 15。

③在该厂炼铁部1号锅炉房改造工程中,采用背压式汽轮机代替减温减压装置进行余压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226. 62×104 kW·h /a,年经济效益达613. 31×104元/a。

④印染、纺织、制糖、造纸等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工艺用汽, 但所需压力不高, 一般小于0. 3MPa,而热源供汽压力较高,多大于1. 3 MPa。

因此可以利用供汽与工艺设备之间的压差进行余压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换热器的㶲效率更新时间:2016-4-15 浏览次数:193次换热器是各能量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

目前对各种各样的换热器的分析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能量的数量守恒关系,即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分析换热器的能量在数量上转化、传递、利用和损失的情况,并以能效率来反映他的性能;另一种方法则是根据能量中㶲的平衡关系,即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分析换热器中㶲的转换、传递、利用和损失情况,并以㶲效率来反映其性能。

显然,能效率无法分析换热器中存在的能量质的贬值和损耗,从而不能揭示能量损失的本质;而㶲效率则是从能量质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换热器的性能,因此更加科学和全面,对换热器节能和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当指出,虽然㶲效率有很多优点,但㶲效率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迄今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㶲效率定义为:ηex=作为收益的㶲/作为代价的㶲表面看来,㶲效率定义并不复杂,只要确定了哪些是收益的㶲,哪些是消耗的㶲,就能按上式计算出相应的㶲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