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补电解质、酸碱

合集下载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参考PPT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参考PPT
吸收与排泄:食物是主要来源。 排尿是主要排出途径。排出的多 少也常取决于摄入的多少。但肾 保钾能力不如保钠。
12
麻醉(anesthesia)的影响远较手术创伤的 影响小。
主要有以下方面:
✓对血容量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 ✓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体液调节; ✓气道压力增高及血气变化可影响体液
容量; ✓改变血管张力及其容积,是麻醉的主要影 响方式。
13
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的影响远较麻醉明显。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手术创伤后ECF常↑,但大量功能性细胞外
液进入新形成的急性分隔性水肿间隙(acute
sequestered edema space)—第三间隙。导致
功能性细胞外液↓。
手术、创伤时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紊乱,常致
21
围术期液体管理
每日生理病理需要
失血或血管扩张量
采用晶体 Hct / Hb 凝血状况 采用胶体
(2000~3000 mL / 天) • 围术期间 1500~2500 mL
1. 晶体 2. 血制品 RBC、FFP、 PLT、 冷沉淀 3. 人工代血浆
22
常见电解质紊乱有:
低钠血症(正常值135-145mmol/L) 高钠血症 低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 高钾血症
水钠潴留,ECF↑。
•创面的体液丢失及48h后尿量增加→ECF↓。
手术失血或脱水利尿→ECF↓。
flash
14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 麻醉手术前体液的改变
✓禁食期间的生理需要量,见附表4;
✓术前非生理性(病理性)体液丢失量;
• 麻醉手术期间体液的改变
✓围术期需要量;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11~20kg:2ml/kg/hr
中手术:6ml/kg/hr
21+kg:1ml/kg/hr
大手术:8ml/kg/hr
+?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
Ⅰ.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Ⅱ. 术前禁食所致旳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合 计缺失量; Ⅲ. 麻醉手术期间旳液体再分布 Ⅳ. 麻醉 造成旳血管扩张; Ⅴ. 术中失血失液量。
体液总量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ECF) (20%)
血液(PV) (4%)
组织间液(IFV) (16%)
细胞内液以K+为主 细胞外液以Na+为主 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旳主要物质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总体液(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液(ECF)=组织间液(IFV)+血浆溶液(PV)
缺陷:
1)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短暂; 2)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3)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晶体旳输入量一般为缺 失量旳3~4倍
大量晶体液易造成水肿, 涉及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大量输晶体溶液易出 现旳问题
血管内滞留时间短,时效短 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水分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 易产生组织和细胞旳水肿
不同种类旳药物,不宜经 同一通路输入
推注给药旳药物,不得经 输注给药旳通路推入
危重患者围术 期液体管理
拟定输液旳量与 质
拟定输液旳量与质
迅速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早期按晶体:胶体1:1百分比输
到达尽量快地恢复全身灌注和 微循环灌注旳目旳,并伴有尽量 好旳组织氧合
术中输液旳原则
输液量、质、速度和先后顺序都要有针 对性。所以输液前必须清楚了解: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纠正缺氧状态
对于因缺氧引起的酸中毒,应 积极纠正缺氧状态,如吸氧、
机械通气等。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碱中毒的处置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碱中毒的病因进行治 疗,如呕吐、胃肠减压等。
补充酸性药物
根据碱中毒的程度,适当补充 酸性药物,如氯化铵溶液。
纠正过度换气
对于因过度换气引起的碱中毒 ,应积极纠正过度换气状态, 如使用呼吸机控制呼吸频率和 潮气量。
临床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呼吸频 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酸碱失 衡。
03
围手术期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低钾血症的处置
总结词
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肌无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
低钾血症的处置包括口服补钾和静脉补钾。口服补钾适合轻 度低钾血症,而静脉补钾用于严重低钾血症。补钾过程中需 监测血钾浓度,避免出现高钾血症。
术后管理与随访
监测恢复情况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 情况,观察有无酸碱失衡 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急 促、意识障碍等。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如调整输液种 类和速度、补充电解质等 。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 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5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病例 分享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 处置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概述 • 围手术期酸碱失衡的处置 • 围手术期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预
防 •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病例
分享
0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指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利用各种途径及时、合理地给予机体所需的液体,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在手术期及术后,正确的补液处理可以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一、围手术期的补液目的1、保持机体内液量平衡:手术期间机体脱水严重,导致肾脏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因此要适当地给予生理盐水等明胶液体进行补液。

术后还需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不同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补液。

2、维持电解质平衡:电解质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组分。

手术期间患者泌尿系统排液能力受限,导致体内电解质异常。

因此,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并在有必要时进行补充。

3、保障心血管功能:病人有心血管障碍或血容量不足时,要强化补液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以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二、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主要有经口、经静脉和经胃肠道等途径。

在术前进行液体预处理,术中持续动态监测,术后则要适当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

1、经口补液:适用于一般手术、年轻健康患者。

一般给予糖盐水、咖啡或茶等饮料,避免营养素摄入过多。

术前给予足量的水分,术后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2、经静脉补液:适用于一些特殊手术、高龄病人、病情较重的患者等。

一般先给予生理盐水,根据病情和电解质情况在术后恰当调整。

3、经胃肠道补液:适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有减少术后口干、口渴、胃痉挛等优点。

通过胃管、肠道等途径给予营养液、生理盐水等液体。

三、围手术期的补液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病人身体状态,确定补液方案。

2、术中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恰当调整液体治疗方案。

3、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4、避免补液过多或缺少,以免对病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伤。

五、结论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补液处理能够保证机体正常的代谢及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一)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一)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一)对于一位正在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补液处理旨在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从而确保手术期间生理功能的稳定运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对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的详细分析。

1.预防术前低血容量在短期内进行适当的补液可以缓解术前低血容量,尤其是对于存在失水、脱水等情况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饮用足量的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需要大量饮水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

2.术中适当补液术中,要根据手术时的失水量和出血量来补液,术中需要密切监测,并随时调整补液的量。

手术期间可能需要输注输液,静脉内肝素,输聚丙烯酰胺钠等药物。

此外,还可能需要补充适当剂量的血小板输注,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

3.控制术后失水手术后,体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失衡,这就需要适当的补液来维持生理平衡。

一般情况下,术后第一天,饮食要以流食为主,患者只能饮水或吃果汁或汤。

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床旁存在喝水杯,并随时监测患者所需要的水和电解质。

4.术后反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感到口渴,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这是由于患者失去了相应量的水分,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在心脏和肾脏患者中,应当避免使用含钠食品或饮料,以防止钠过多。

总之,围绕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医疗风险很高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调节和监控。

患者应该向医生询问所有相关问题,以确保获得最好的补液效果。

在一些非高危患者的情况下,不应盲目进行补液处理。

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者应当及时向医生寻求建议并调整治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简介
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影响肾脏正常功能的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特殊的处理。

本文将介绍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1. 事先评估肾功能状况,并与团队协商制定个性化的围手术期计划。

2.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和给药途径,以减轻对肾脏的负担。

3. 预防感染,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麻醉管理
1.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避免对肾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 注意用药安全,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3. 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和尿量,以及气道管理情况。

术后处理
1.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和尿液输出量。

2. 适当调整液体管理,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和急性肾损伤。

4.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和康复计划。

结论
围手术期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其肾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键时刻:围术期脏器保护方向解析

关键时刻:围术期脏器保护方向解析

关键时刻:围术期脏器保护方向解析围手术期脏器保护是现代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和麻醉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如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术后镇痛等,都会对患者的脏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如何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脏器保护成为了当今手术医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一、什么是围术期脏器保护围术期脏器保护是指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尽可能减少手术操作和麻醉药物对患者脏器造成的损害和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疼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促进早期康复等。

围术期脏器保护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因此,围术期脏器保护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理念和手术安全的关键之一。

二、围术期脏器保护的方向围术期脏器保护的方向包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液体管理:在围术期液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不仅可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还可以保护肾脏。

液体管理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避免因手术和麻醉引起的低血压、低血容量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过度输液引起的水肿和心肺功能受损。

液体管理应该是个体化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前准备情况,选择适当种类的液体。

在围术期液体种类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通常液体种类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是指体液中含有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胶体液则是指高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具体选择液体种类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前准备情况来选择,同时应该注意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液体量的控制也是围术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方面,液体量的控制应该是个体化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前准备情况来制定。

术前,应该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液体管理方案。

术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来调整液体量,以保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2.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是围术期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的处置

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 的干预措施,如补充电解 质、调整饮食、使用药物 等,以纠正酸碱失衡。
随访观察
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 访观察,了解酸碱失衡的 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并 发症的发生。
03
围手术期电解质失衡的预防与 处理
低钾血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应保证患者足够的钾摄入,避免长时间禁食或饮食不足。对于有低钾血 症风险的患者,如长期使用利尿剂或患有慢性疾病,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低钠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应保证患者足够的钠摄入,避免长时间禁食或饮食不足。对于有低钠血症风险的患者,如大量出汗、呕 吐、腹泻等,应定期监测血钠水平。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低钠血症,应及时补充钠盐,如口服或静脉滴注。同时,应寻找低钠血症的原因并加以治疗,如控制呕 吐、腹泻等。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可能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如使用氯化钾等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时, 应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调整剂量。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与调整
观察症状变化
药物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酸碱中毒是否得到纠 正、心律失常是否得到缓解等。
定期检查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定期检查患者的电解质和血气分析,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并根据 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工作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在围手术期,应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
详细记录监测数据
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监测时间、数值变化等,以便于后续分 析和处理。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
评估患者情况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术中补钾
补钾公式:(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34
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10% kcl的毫升数
补钾换算:每克kcl=13.4mmol/l. 即20mmol/l kcl=10%kcl 15ml
临床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
2,围术期胰岛素—葡萄糖混合输入方案:
血浆血糖浓度(mmol/L) 5—10 每500ML5%GS加入胰岛素量(U) 4—8 胰岛素输入速率(U/H)0.5—1.5依次为10—20 8—12 1.5—2.0;;>20 12—16 2.0—3.0 说明:1. 该混合液输入速率为83ML/H;2. 如胰岛素输入速率达3U/H血糖仍控制不满意,按照每2—3H增加1U/H的剂量递增胰岛素用量,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3,碳酸氢钠量=(实测BE -需调BE)X体重X0.3X1.68
1毫升5%NaHCO3含NaCO3为0.05g。

补充碱=(正常SBmmol/L-测定SBmmol/L) ×体重×0.2 (0.2为细胞外液比例)=BE × 0.25 × kg体重每1gNaHCO3含HCO3-约12mmol
4,低渗:5%葡萄糖、0.45%盐溶液
等渗:生理盐水、5%葡萄糖0.23%盐溶液、乳酸林格氏液
高渗: 5%葡萄糖盐溶液、 5%葡萄糖0.45%盐溶液、 5%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3%盐溶液、5%盐溶液
5,不同年龄平均血容量
小儿 80ml/kg;足月儿85ml/kg;早产儿95ml/kg 男性75ml/kg;;女性65ml/kg
6,
70kg女性病人,术前无贫血(Hct:37%)(女性正常值Hct:37% ~48%),无凝血因子缺乏,术前禁食8h,麻醉手术时间4h,为中等创伤手术。

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失血500ml,手术视野凝血状况无异常。

问:该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补液量多少?
(1、围术期生理需要量:
(4×10+2×10+1×10×5)ml/h×(8+4)h=1320ml
(2、额外补充量:70×4=280ml
(3、手术失血500ml,不需要输血,只需要补充维持血容量。

(4、血管扩张补充量:70kg×(5~7ml/kg)=350~490ml
(5、3+4=500+ (350~490ml)=850~990ml
(6总补液量:1320+280+(850~990ml)=2450~2590ml
(7,传统指征:Hb < 100g/l 或Hct < 30%
该患全身血容量:70Kg×65ml/Kg=4550ml
术前红细胞:4450×37%=1684ml
Hct = 30%红细胞:4450×37%=1365ml
估计红细胞丢失:1684-1635=319ml
该患允许失血319÷37%≈862ml 患者失血500ml, 且<20%全身血容量(910ml), 故不需要输血。

7,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低钠血症:补等渗盐水
Na+(mmol)=(140-实测[Na+]mmol)×体重(kg) ×0.2
1克Nacl含有17mmolNa+
细胞外液容量正常的低钠血症:
限制水摄入,保钠排水,补含钠等渗液,酌情给利尿药。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的低钠血症:
停止水钠摄入,襻利尿剂,补钾。

8,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高钠血症:
等张盐水(L)=体重(kg)×0.6×(1 -140/实测[Na+])
细胞外液容量正常的高钠血症:
低渗液0.45%NaCl或5%葡萄糖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的高钠血症:
利尿(速尿),不宜过快,必要时血液透析。

9,补钾:浓度< 40~60mmol/L;速度< 10~20mmol/L/h
成人每输入40mmol钾可以提高1mmol/L
10,补钾注意事项
监测、见尿补钾,浓度达3.5mmol/L停止或缓慢补;
1.心脏阻滞、肾功能不速度全减半,5~10mmol/L/h;
2.合并酸中毒应在纠正前补充足量钾;
3.大剂量未奏效考虑低美或碱中毒,应纠正;
4.补钾后手足搐溺或痉挛考虑低钙,应补充;
5.能进食时,尽量口服补;
6.补钾减少纳摄入
11,高钾血症的治疗
去除病因、停止摄钾;血钾> 6.0mmol/L时紧急处理:
1.拮抗钾的作用,钙剂
2.5%NaHCO3静脉滴注100~200ml
3.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25%~50%葡萄糖溶液50~100ml+胰岛素10U(30min内
输完)
4.高渗生理盐水
5.血液透析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