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_灰区_设置的探讨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内结果分析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内结果分析李亦君;陈雪;蒋瑞心【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11)016【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时,检测数据在灰区范围内的结果。
方法15181份血清标本经ELISA 法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以临界值(cutoff)±20%为灰区即吸光度/临界值(s/co)在0.8~1.2区间内,0.8~1.0为低值灰区,1.0~1.2为高值灰区,初筛吸光度(OD)值在灰区的标本应用TP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进行确认。
结果15181份标本中有96份标本数值落在灰区内,96份中低值灰区59份,高值灰区37份。
15181份标本最终确认为阳性233份,阳性率为1.53%(233/15181),其中灰区内标本确认阳性25份,占灰区标本的26.04%(25/96),占总阳性标本的10.73%(25/233);71份确认阴性,占灰区标本的73.96%(71/96)。
灰区内标本进行 TPPA复检25份阳性中,低值灰区8份,占灰区阳性数的32.00%(8/25),高值灰区17份,占灰区阳性数的68.00%(17/25)。
低值灰区 TPPA稀释度为1∶80、1∶160、1∶320、1∶640、1∶1280时标本数分别为3、2、1、0、2份,高值灰区标本数分别为6、4、3、2、2份。
结论 ELISA 法检测TP抗体, OD值处于灰区的,不能单纯以高于cutoff值判定阳性,低于cutoff 值作为判定阴性的标准,应该进行TPPA复检。
%ObjectiveTo analysis detection data in gray zone of treponema pallidum (TP) specific antibody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MethodsELISA was applied to detect TP specific antibody in 15181 serum samples, and cutoff±20% as gray zone. In absorbance/cutoff (s/co) as 0.8~1.2, low value gray zone was0.8~1.0 and high value gray zone was 1.0~1.2.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 was applied to confirm samples with gray zone optical delnsityin preliminary screening.ResultsThere were totally 96 samples with value in gray zone among 15181 samples. Among the 96 cases, 59 cases were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nd 37 cases in high value gray zone. There were 233 confirmed positive cases among 15181 cases, with positive rate as 1.53% (233/15181), including 25 confirmed positive cases in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26.04% (25/96) in gray zone and 10.73% (25/233) in all positive cases, and 71 confirmed negative cases, accounting for 73.96% (71/96) in gray zone. Reexamination by TPPA showed 25 positive cases in gray zone, with 8 cases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32.00% (8/25) in gray zone, and 17 cases in high value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68.00% (17/25) in gray zone. Under TPPA dilution as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sample counts were respectively 3, 2, 1, 0, 2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nd 6, 4, 3, 2, 2 in high value grayzone.ConclusionIn ELISA detection of TP antibody,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n not be singly determined by gray zone OD value and cutoff value, thus TPPA is necessary in reexamination.【总页数】3页(P10-11,12)【作者】李亦君;陈雪;蒋瑞心【作者单位】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 [J], 张迎梅;徐小平;杨玉芹;胡玲2.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分析 [J], 李卓园;李金万3.TP-ELISA、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分析 [J], 景彩霞;庞秋霞4.应用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分析 [J], 周兆华;王庆丰;顾庆华5.TP-CMIA法与TP-ELISA法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效果比较 [J], 祝宇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报告阴性结果;Anti-TP S/CO值>9,报告阳性结果。
对Anti-TP S/CO值1~9的患者,再行RPR复检。
RPR阳性时,报告阳性结果;RPR阴性时,采用TPPA进行复检。
对RPR与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以WB确证实验结果为准。
1.2.2 梅毒實验室确证实验对以上所有462例样本,采用WB确证实验判断最终结果。
结果判读如下:当印迹膜上出现1条及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45 000、17 000或15 000的特异性条带时,结果判断为阳性;当无显色带或仅出现非特异条带时,结果判断为阴性。
所有检测结果均以WB确证实验为金标准。
1.2.3 假阳性比率假阳性率计算按照如下公式,即假阳性率=假阳性人数/金标准阴性人数。
按照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S/CO值,划分为1~3、>3~6和>6~9之间3个区间,计算假阳性率。
根据假阳性率的比较,进一步分析S/CO值在>6~7、>7~8和>8~9各区间假阳性率的分布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梅毒实验室诊断逆向检测流程结果: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患者25 190例,Anti-TP S/CO值9患者123例,报告阳性结果。
CMIA检测灰区范围样本462例,其中181例患者确证阳性,281例确证阴性。
综上,阳性患者共计304例,阴性患者24 886例,假阳性281例。
总阳性率为1.21%(304/25 190),假阳性率为1.13%(281/24 886)。
2.2 CMIA检测S/CO值1~3、>3~6和>6~9区间假阳性率比较按照CMIA检测S/CO值1~3、>3~6和>6~9三个区间划分,三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8.41,P 2.3 CMIA检测S/CO值在>6~7、>7~8和>8~9区间假阳性率比较按照CMIA检测S/CO值>6~7、>7~8和>8~9三个区间划分,三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15,P 3 讨论近年来,由于术前和产前筛查的需要,以及性行为导致的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等原因,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标本量逐年增加[8]。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原理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原理
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梅毒的
方法,其原理基于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螺旋体。
该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非特异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
非特
异性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
试验(MHA-TP),这些试验可以快速筛查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螺
旋体。
而特异性试验则包括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试验(FTA-ABS),这些试验可以确
认患者是否真正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在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将样本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相关的试剂进行反应。
如果患者感染
了梅毒螺旋体,其体内会产生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会与试剂中的
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观察这些复合物的形成情况,就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的原理简单而有效,可以帮助医生及时
诊断梅毒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以确保准确诊断梅毒感染。
总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是一种重要的梅毒诊断方法,其原理基于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通过该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影响因素探讨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影响因素探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1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站自2009年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以来,对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就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作一些探讨。
1 标本的影响因素1.1外源性因素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和乳糜血等。
标本溶血对ELISA的影响主要是反应孔对溶血血清中的血红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溶血时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
Hb具有类过氧化酶活性,其作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如果反应孔非特异吸附:Hb而残留,则可催化底物显色,使本底吸光度值升高甚至造成假阳性。
当标本中抗体浓度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时才会因溶血的稀释作用使吸光度值下降;当标本中抗体浓度近临界值时,可能造成假阴性。
标本的污染菌体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使试验出现非特异性显色,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标本在冰箱中保存过久,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用间接法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
冰冻保存的标本反复冻融产生机械剪切力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假阴性结果。
标本凝固不全的血清中含有部分纤维蛋白原,如将其加入微孔中,在ELISA测定过程中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使结果呈假阳性。
乳糜血中的乳糜微粒会吸附于反应孔壁,可能造成非特异吸附,致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1.2 内源性因素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等。
在类风湿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类风湿因子(RF),其一般为IgM型,亦有IgG和IgA型,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以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补体在固相酶免疫测定中,来自哺乳动物的固相抗体和酶标二抗均有激活人补体系统的功能。
ELISA_灰区_范围的设定对献血者血液检测安全和血源保护的意义_陈洪生

2 结果( 表 1 - 2)
表 1 8 284 份献血者标本 ELISA 检测结果统计 ( n,% )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 合计
“灰区”总数 25( 0. 30) 15( 0. 18) 2( 0. 02) 18( 0. 22) 60( 0. 72)
“灰区”验证阴性数 19( 0. 23) 12( 0. 14) 0( 0. 00) 16( 0. 19) 47( 0. 57)
ELISA 法因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廉而适用于大 批量血液标本检测[2],但是它也存在着缺陷,如容易受外部 环境影响出现 假 阳 性 和 假 阴 性,造 成 检 测 的“灰 区”。“灰 区”存在的原因包括 1) 标本因素: 或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温 度过高,或标本中含有一些干扰物质,如重度溶血、乳糜、黄 疸、类风湿因子或混有血袋保存液,或标本中的病毒载量水 平较低,处于窗口期、急性感染期、恢复末期,或由于标本中 的某些病毒变异可能会逃避 ELISA 法的序列设计等,都可能 造成对检测的影响; 2) 试剂因素: 各厂家 ELISA 法试剂盒的 灵敏度、包被的基因序列与纯度不同,试剂盒运输、保存条件 不达标,造成对检测的差异或对试剂有效性的影响; 3) 人为 因素: 加样误差、温育时间不够或太长、洗板次数不够或过 多、显色温度不够或过高等等,由于检验操作人员的自身业 务素质、技能水平及组成不同而会对检测产生影响; 4) 环境 因素: 温度、湿度对检测的影响,不同厂家的仪器对检测的影 响,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及实验条件对检测的影响等。如果不
设定“灰区”范围,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者弱阳性漏检( 表 1 - 2) ,然而“灰区”范围设定过小仍无法保障血液安全,过大 容易造成血液浪费; 所以“灰区”范围的设定取决于各S / CO≤1 的标本作为“灰区”范围。
酶免法测定中“灰区”的设置

灰OD均值=0.06 S=0.019
阳性标本
OD均值=1.50 S=0.550
0
0.08 0.11
吸光度
灰区设定方法建议
根据自己实验室情况,建立自己实验室的灰区范围。 灰区范围暂定:CUTOFF值±20%。仍然会导致灰区范围测定结果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要结合临床和确证试验。
酶免法检测中“灰区”的设定
孙文鲜
定性测定
只提供两种反应结果的检测方法 阳性/阴性、有或无、 有反应/无反应 定性免疫检验项目敏感性、特异性要求 筛查试验:敏感性>95% 诊断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95% 确认试验:特异性>98%
临界点或值 cut off
概念:在定性试验中,临界点是指检测反应 的某一点,低于此检测反应点的定性检测结 果被判定为阴性,而高于此点则被判定为阳 性。
注1:不精密度的存在使得这一区间内的检测结果并非始终一致。 注2:字母C是浓度的缩写,下标(5,50或95)表示阳性结果的百分率。 注3:C5即仅有5%被检样品可被判定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C95即有95%被检 样品可被判定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
临界点或值 cut off
100%
阳 性 90% 结 80% 果 百 70% 分 60% 比 50%
灰区范围区间计算
按“灰区”范围设定cut off±20%计算: cut of值=NC1+0.1=0.118 OD值灰区范围:0.0944~0.1416 S/CO值灰区范围:
0.0944/0.118~0.1416/0.118=0.8~1.2
40%
30%
20%
10%
00%
C5
CUTOFF C50
00%
10%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

作者简介:董旭才,男,初级检验师,主要从事免疫学研究。 △ 通讯作者,E-mail:zhz328@yahoo.com.cn。
· 600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3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Lab Med,March 2014,Vol.35,No.5
· 598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3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Lab Med,March 2014,Vol.35,No.5
·检验技术与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
董 旭 才 ,刘 昕 阳 ,张 婧 ,王 蔓 ,李 鸾 ,张 惠 中 △ (陕西省西安市唐都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8)
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按疾病及年龄段分组,统计各组抗梅毒抗 体 灰 区 率。 结 果 50 288 例 血 清 样 本,经 过
TP-ELISA 法初筛灰区结果为61例。不同年龄段造成的灰区率61岁以上 年 龄 段 最 高。 结 论 TP-ELISA 检 测 仍 存 在 一 定 的 假
50 288例血 清 样 本,经 过 TP-ELISA 法 初 筛 灰 区 结 果 为 61例。61例不同的疾病及年龄 段 的 灰 区 率 见 表 1、2。 其 中 被 TPPA 确认为阳性的标本有 2 例,占 4.9% (2/61)。 这 两 例 均 出现玫瑰斑疹,为2期梅毒。2例灰区结果 RPR 及 TP-ELISA 稀释结 果 见 表 3(见 《国 际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网 站 主 页 “论 文 附
D-二 聚 体 是 血 浆 交 联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产 物 ,是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产物中最小片段,升高显示血栓存在,Lowe[4]指出 D-二聚体是 观察纤溶效果最有价值的指标,较早的文献[5]报 道 Liatest定 量检测 D-二聚体作为肺栓塞诊断指标,其敏感度为100%。
酶联免疫四项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关系

酶联免疫四项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关系陈静;李帮芬;先秀;欧燕萍【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志愿无偿献血标本酶联免疫(简称酶免)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泸州地区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标本58 152例,以灰区范围检测值/临界值(S/CO)在0.6~1.0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该人群进一步献血的检验结果为确证试验结果 .结果 2 342例灰区研究对象半年后在血液检测管理系统中查询,有再献血记录的597例,其中合格331例,占55.44%,不合格266例,占44.56%.以合格的331例为对照组,不合格的266例为观察组,2016年12月31日查询,对照组酶免四项检测结果 2例阳性,观察组9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结论酶免四项检测结果灰区范围的血液存在窗口期感染的风险,实验室设置合适的灰区范围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发生窗口期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Objective To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y area of four-index detection results(HBsAg,anti-HCV antibody,anti-HIV antibody and anti-TP antibody)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and the window period infection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Methods A total of 58 152 blood samples from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Luzhou area from Jan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The donors with the grey area of S/CO 0.6-1.0 serv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further donation detection results were the confirmatory test.Results A total of 2 342 grey area research subjects were inquired in the blood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half a year.Among 597 cases of again blooddonation,331 cases were qualified,accounting for 55.44%,unqualified blood was in 266 cases,accounting for 44.56%;with 331 qualified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266 unqualified cas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quiring on December 31,2016 showed that in ELISA 4-item detection,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ositive and 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ositiv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8.83,P<0.05).Conclusion The blood in the grey area of the 4-index detection results by ELISA has a risk of window period infection,and setting a appropriate gray area range in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ns to prevent window period infection.【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3页(P2554-2556)【关键词】灰区;酶免四项;窗口期;确证试验【作者】陈静;李帮芬;先秀;欧燕萍【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输血的重要任务是保证血液输注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答 比 率低 ( 尸 形 态 的 C DS
少 (p
=
.
0 《X刃
.
)
;
在 干 扰素抗 病毒 患 者组
,
有 应 答组 患 者
二
.
,
肝 小 叶 内正 常
r
+
细 胞 ) 的 数量 比无应 答组 患 者 高 ( 尸
2
0 028
)
,
而 C5 D 7 细 胞 的 数量 有应 答 组 比 无应 答 组
0
0
)
背景
明确
。
基线 肝穿 状 态及 肝 内
。
特异性
CD
+
T
细胞 的 功 能 与不 同抗病 毒 治疗应 答 的 关 系还 不 是 很
,
方法
我 们 回顾性 分析 了 3 6 例 应 用 干 扰素或 核 昔 类似物抗 病毒 治疗 超过 2 4 周 的慢 性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患 者抗 病毒 基线 时肝 穿情 况
, ,
.
,
,
对 比肝 小 叶
一
.
0 7 18
,
尸
=
0
17 2
,
)
。
结论
基线 肝 脏病 理炎症 纤 维 化状 态 和
C DS
十
C DS
,
C5 D7
一
的 双 染 色 可 能对 抗 病 毒 应 答 有 一 定 评 估 价
T
值
这 种 小 叶 内泡 沫 状 的
。
表 达形态
,
可 能是
HBV
特 异性
细胞 功 能耗 竭 的 一 种表 现
。 ,
阳性 细胞 表 达
+
而
在 正 常肝组 织 内没 有这 种表 达 ( 3 例肝 内胆 管结石 术后 正 常肝 组 织 部 分 ) 这 种 带有 泡 沫形 态 C D S
=
在 核 昔类 似 物抗 病 毒 治疗 的
细 胞 ) 表 达组 细 胞 ( 无泡 沫
者
应 答 比 例 比无 泡 沫 ( 正 常 形 态 的 C D S
。
在 核 昔类 似物抗 病 毒毒 患 者组
二
.
t 通 过 肝组 织 M e
a i v
评分分析
=
,
发现 l G 期 的患 者 应
.
S 期 的患 者 应 答 比率 高压 2 答 比率 高 于 2 S 期患 者 ( p 0 0 4 7) G 期患 者 ( 尸 0 0 2 9 ) l C D 5 7 C D S C D C D S 内 与 的 表达 发现 核昔 类 似物组 无应 答患 者 中 7 与 5 的 相关 性 ( r P 二
该3 6 例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抗 病 毒前 均 排 除合 并其 他 疾 病
C
6
个月 内
。
未 用 其他 药 物 清 学 转换
,
。
我们 在肝 穿组 织 中应 用
。
D 和 CD S 5 7 的 免 疫组 化 双 染 方 法
AL T
一
,
及
2 10 9
G
,
z r a
ym
e
一
B
的单 染 方 法
e
抗 病 毒 的 应 答标 准 是 抗病 毒治疗 2 4 周内
通过
EUSA
。 一 , 。 ” ” , 。 一 ,
,
定 性 试 验检 测 梅 毒 螺 旋 体 特 异 性 抗 体 ( T P )
8 例处 于 灰 区 的 血清 样 本 经 T P P 以 ) 进 行 确认 结 果 共有 1 A 试 验 确 认 为 阳 性 的有 7 例 结论 T P E H S A 检 测 仍 存在 一 定 的假 阴 性 设定 合 理 的 灰 区 范 围 对 灰 区 的 样 本进 行 确 认 试 验 对减 少
,
其 性 质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研究
.
2
6
梅 毒 螺 旋 体 抗 体检 测
白夷
,
”
灰区
”
设 置 的探 讨
顾 平清
,
高玲娟
1 0004 2
, ” ”
南 京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检 验科 目的
法
,
筛
,
探讨 P T 检测 灰 区 的 设 置 方 E S A 以 减 少弱 阳性 标本 漏 检 方 法 用 梅毒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仰 IL 3 份 血 清样 本 进 行 初 ) 对 340 1 A 区 的 甲 和 对 于吸 光 度 值 ( ) 介 于 灰 标本 再 进 行 苯胺 红不 加 热 血 清试 验 梅 毒螺 旋体 明 胶 凝 集试 验
(T P
梅 毒螺 旋 体抗 体漏 检具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
。
3 33
水平 正 常
的 染色
,
,
HBv D N A
水 平超 过
或者 出 现
抗原的 血
,
其 余 为 无应 答
结果
C DS
+
通过
细胞
,
CD 8
我 们 发 现 在某 些 基线 抗 病毒 的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CD S
的 肝 小叶 内 有 泡 沫 样形 态 的
患者 中
,
有 的慢 性 乙 肝 患 者 肝 小 叶 无泡 沫 状 的
.
5
丁玉平
’
,
肝 穿 病 理 及 肝小 叶 内
邹志 强
,
,
DS
龙波
,
,
的 表 达 对抗 病 毒 应 答 的预 测 意 义
许 爱玲
.
于 吉广 ’
.
,
于红 2
,
郑媛
,
,
,
,
郭砚 梅
,
,
宋戈’
,
贾伟
’
,
方 雨晴
,
,
王 贵强
’
1
北 京 大 学第一 医 院 感 染 疾 病 科
HBV
2
山
东省 烟 台 市 传 染病 医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