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相关研究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抗老化特性研究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抗老化特性研究
王新刚;张振波
【期刊名称】《新型建筑材料》
【年(卷),期】2024(51)1
【摘要】通过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模拟沥青中长期老化过程,结合动态剪切流变、弯曲梁流变试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流变特性及老化机理。
结果表明:与5%SBS改性沥青相比,30%聚氨酯改性沥青老化后性能损失较小,热稳定性较好;聚氨酯改性沥青高温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相当;聚氨酯使得基质沥青复数模量中弹性成分显著增多,其疲劳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相当;聚氨酯可显著改善基质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聚氨酯改性沥青比SBS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PAV老化后聚氨酯改性沥青中的羰基、羟基和羧基化合物明显增多,聚氨酯材料PAV老化后羰基/苯环比值显著增大。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王新刚;张振波
【作者单位】陕西西公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35
【相关文献】
1.多聚磷酸复合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抗老化特性
2.聚氨酯接缝材料力学特性与抗老化性能研究
3.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
4.纳米TiO_(2)/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
5.有机化蛭石/SBS复合改性沥青流变及抗老化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及应用研究

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及应用研究摘要:沥青作为道路建设的传统材料,由于其易于施工和经济性,一直是道路建设的主要选择。
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车辆重量的提升,传统沥青材料面临着高温稳定性不足、低温裂缝和老化等问题。
近年来,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聚酯纤维改性沥青。
聚酯纤维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认为是提升沥青性能的有效材料。
本文致力于探讨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提高道路材料的性能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应用途径引言:聚酯纤维作为改性剂在改性沥青中的引入,是基于提升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需求。
制备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时,选择合适的聚酯纤维和基础沥青至关重要。
聚酯纤维应具备高强度、良好的耐热性和抗化学腐蚀性,以确保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化。
基础沥青的选择则依赖于其粘度、软化点和渗透度,以保证混合料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一、聚酯纤维改性沥青的发展历程(一)早期沥青的使用和局限性沥青作在早期道路建设中的使用历史悠久。
起初,沥青因其优异的粘合性和防水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路面铺设。
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发展和车辆重量的增加,沥青的若干局限性逐渐显现,对其应用范围和效果构成了显著制约。
高温条件下,沥青会变软,导致路面出现车辙和流动现象,尤其是在炎热地区和高交通负荷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而寒冷环境下,沥青会变得脆硬,容易产生裂缝,影响道路的平整性和安全性,还可能随着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作用逐渐扩大,增加道路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此外,若长期暴露在紫外线和氧化环境下,沥青会逐渐硬化和脆化,进而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这一问题尤其在高交通密度和强紫外线照射的地区更为突出。
(二)聚酯纤维的初步应用聚酯纤维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标志着高分子化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其研发起源于对更高效、更经济的合成纤维材料的需求,旨在替代或补充传统的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
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

公 路 工 程
Hi g h wa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3 8,No . 2
Ap r. , 2 0 1 3
聚氨酯 一 环 氧树 脂 复 合 改性 沥 青 混合 料 的研 究
p h a h c o n c r e t e . By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Ma r s h a l l , h i g h— l o w t e mpe r a t u r e, a n d f a t i g u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 -
陈利东 , 李 璐, 郝增 恒
4 0 1 3 3 6 ) ( 重 庆 市 智 翔 铺 道技 术 工 程有 限公 司 ,重 庆
[ 摘
要 ]本 文研 制 出 一种 聚氨 酯 一环 氧 树 脂 复 合 改性 沥 青 混合 料 , 通 过 将 混合 料 的马 歇 尔 性 能 、 高 低 温 性 能
以及 疲 劳 性 能 与 美 国 、 日本 环 氧 沥 青 混 合 料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发 现 聚 氨 酯 一环 氧树 脂 复 合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不 仅 成 本
有聚 氨酯 的 优 良柔 韧 性 、 耐磨 、 耐油、 耐老化性能。
大桥、 武汉 白沙洲 长 江大桥 、 贵州 坝凌河 大桥等 。但
目前 我 国所 有钢 箱 梁 桥 , 特 别是 一 些 大跨 径 重 载桥
梁, 桥面铺 装使用 都 不能令 人满 意 , 早期 损害现 象 比 较普 遍 , 部 分桥 梁几 乎每 年都需要 进行 维修处 治 。
改性聚氨酯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修复的应用研究

0 前言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开裂的原因, 除车辆超载
和路面自身质量差等个别情况外, 多数属于路面下路 基局部薄弱造成的,如水泥稳定基层松动开裂、填土不 均或碾压不密实等。 路面开裂有一个发展过程[1]:首先 由于基层局部薄弱, 在重载车作用下混凝土路面局部 产生微裂缝;如果路基薄弱部位没有得到及时加固,在 荷载反复作用下微裂缝将进一步扩大, 成为地表水渗 入的通道,使路基软化或冲走基料,从而引起路面的进 一步下沉开裂,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 对路基薄弱部位 及时进行封闭加固,可阻止路面裂缝的发展,避免路基 的进一步损坏。
试件受拉后破坏界面 破坏面均在胶结层内 破坏面均在胶结层内
备注 粘结剂内不加填料及水
粘结剂内加填料及水
些。 2 施工工艺
参 考 国 家 的 有 关 规 范 及 相 关 单 位 的 施 工 经 验 [4], 根 据现场的施工资料总结了以下施工要点。
(1)资料的收集 灌浆前应对裂缝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 并记录裂 缝走向、缝宽等,收集图片资料。 有条件时可用地质雷 达在要加固的车道上进行两道或三道探测, 以了解路 面及路基情况。 处理后也可以再次用地质雷达在加固 的车道上在相同的地方进行两道或三道探测, 以检测 路面及路基的处理效果。 (2)配合比的确认 根据施工环境及当地的材料供应情况, 选择适当 的聚氨酯和固化剂填料, 并根据沥青裂缝的大小与深 度配制不同强度和流动度的路面封闭材料和注浆材料 的配合比。 (3)埋管及清孔 首先进行裂缝表面的清理,根据裂缝走向、缝长定 好孔位,利用工程钻进行钻孔取芯,将打好的孔清理干 净,埋入注浆管。 根据现场刨开的路槽情况,若发现路 面裂缝与水稳层或路基裂缝不在同一垂直面上, 则在 引孔埋管阶段应做到引孔的深度应达到水稳层而埋管 要采用浅部埋设方式, 以保证水稳层及沥青层注浆液 均能饱满。 注浆管埋设到位后,用专用 的聚氨酯封闭材 料对注浆管四周进行封闭。钻孔间距视裂缝宽度而定, 一般在 50~100cm 之间,每条缝至少钻两个孔。
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括石 灰岩 和玄 武岩 ,粗 级配使 用 玄武 岩 ,细级配 使 用石 灰 岩 ,矿 粉 选 择 用 石 灰 岩 矿 粉 。 同 时 按 照
《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 J T G E 4 2 — 2 0 0 5 )要求 ,
对 矿料 的各 项指 标进 行测 试 ,其 试 验 结果 如 表 3~
并深 入探讨 其 路用方 面 的性能 是研究 学 者面 临 的重
采 用东莞 泰 和沥 青 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埃 索 7 0 # A 级 基质沥青 和 7 0 # S B S — I — D改性沥青 。其各项技术 指
标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测试结果见表 1 和表 2 。
表1 7 0 #A 级 基 质 沥 青
0 引 言
据 不完 全统 计 ,截止 到 2 0 1 6年 1 2月 ,我 国公 路建设 完成 投 资 1 5 8 9 3亿 元 ,同 比增 长 6 . 5 % 。沥
青路 面在这 些新 建公 路 中的所 占比例 越来 越大 ,但
大课题 。本文将聚氨酯材料加人到沥青 中制备聚氨 酯 改性 沥青 ,以期 可 以获得 良好 的路 用性 能和使 用
本试 验研究 选 用 A C一 1 3矿 料 级 配 ,通 过 马 歇
尔试验得出的体积参数进一步优化矿料级配,且满 足规范 要求 的沥青混 合料 级 配范 围 。具 体矿 料级 配
见 图 1所示 。
取值 ,定 5 个试验油石 比: 4 . 5 %、4 . 8 % 、5 . 1 %、
5 . 4 % 、5 . 7 % ,进行 马 氏试验 。分别 测试 出混合 料 试件 的体 积参 数 指 标 ,最 终 确 定 出最 佳 油 石 比为
夏季 高 温条 件下 ,测定 路 面在 车辆 荷载 下 ,混合 料 抵抗 永 久变形 的能力 ,以动稳定 度 指标来 评 价其 高
道路用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

道路用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最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道路系统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道路完善与发展,至关重要。
聚氨酯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抗渗漏、降低抗滑移性能的改善剂,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道路的经久耐用和安全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聚氨酯改性沥青是聚氨酯分子链接修饰普通沥青油,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道路沥青。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沥青的抗渗性能,提高抗水凝胶性能,降低抗滑移性能,缩短施工周期,改善路面质量,提高耐用性,并且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源,节约能源。
制备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工艺是建造优质的道路的关键一步。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原料准备,改性剂加工,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加工,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试验,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贮存和运输等几个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包括聚氨酯类原料、抗磨损添加剂、矿粉、柔性剂、沥青油和着色剂等。
其次,改性剂处理是制备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关键技术。
将改性剂和沥青油混合搅拌,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搅拌时间,以便聚氨酯改性沥青可以充分发挥最佳的性能。
第三,聚氨酯改性沥青加工是采用熔化沥青的方法进行的,也就是利用有机改性剂和石油沥青的相容性,使改性剂在石油沥青中充分溶解,以达到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加工。
第四,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要对其密实度、粘结性、抗水凝胶性、抗滑移性能等进行测试,确保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质量合格。
最后,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贮存和运输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贮存室具有良好的通风、保温、湿度控制等功能,并且要加强贮存管理,以便在必要时能及时运输,避免损坏。
以上就是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的简要介绍,它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改性剂,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抗渗性能和抗滑移性能,可以有效改善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可以对原料进行选择,改变改性剂添加量,调整搅拌温度和时间,以便进一步实现聚氨酯改性沥青制备的理想性能,为道路建设提供优质的道路系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发展研究综述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发展研究综述摘要:聚合物改性沥青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功能性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在改善行车舒适度、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当前,传统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生产、贮存以及性能上仍差强人意。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可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沥青改性剂。
本文主要归纳了聚氨酯作为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分别从防水工程、路用工程和生物基与可循环再利用三个方面概述了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应用,提出了聚氨酯改性沥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氨酯;改性沥青;聚合物;0引言为了能够有效应对上述沥青路面遇到的问题,提高沥青路面的通行质量和使用寿命。
针对道路石油沥青进行物化改性研究,以此大幅度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即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受到道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所谓改性沥青技术,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定义:“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但当前,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上仍面临以下三点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相容性、溶胀、分散性。
因此,寻求一种集高性能与高附加值于一体的高分子沥青改性剂,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关键[1]。
聚氨酯是一种正在蓬勃兴起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聚氨酯作为沥青改性剂无论是从耐久性能或是弹性恢复能力等均要强于传统的聚合物改性剂。
这主要源于聚氨酯改性剂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基质沥青的弹性性能,而这一性能的增加,可以对车辆负荷及环境荷载等因素下的塑性变形产生较强的抵抗能力。
这将极大地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的使用品质。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改性沥青的品种,而且,在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效果的同时,亦能降低公路的运营维修成本,提高沥青路面的行车舒适度等。
聚氨酯材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摘要聚氨酯是一种新型的路面铺装胶结材料。
为推动聚氨酯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基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从聚氨酯与沥青的相容性、沥青性能试验和水对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
从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等方面探讨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多孔隙聚氨酯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研究了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除冰性能、吸声减振性能。
综述分析表明:聚氨酯可降低沥青的针入度值,提高沥青的延度值和软化点。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可提高沥青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在聚氨酯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可使沥青间氢键更加牢固,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
路用性能试验表明: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优异,低温性能也得到了改善,但水稳定性能一般;多孔隙聚氨酯碎石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热性能和抗疲劳能力较好,但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需要提高;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加,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劈裂荷载、残留稳定度增加,飞散损失值下降;因聚氨酯和橡胶颗粒具有一定的弹性,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除冰性能、吸声和减振性能优越。
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引言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polyurethane,PU)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1937年,德国的O.Bayer等在勒沃库森的I.G.Farben实验室研发出来,现已成为世界上6大合成材料之一。
聚氨酯胶结料具有黏结力强、性能稳定、能耗低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家具、地毯衬垫、汽车内饰件、包装材料、涂料、密封胶、胶黏剂和弹性体等领域。
且聚氨酯可常温拌和,其化学组分、分子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极大的调控阈值[1-3],为铺面材料一直追求的“基于性能的材料设计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空间。
再者,聚氨酯混合料作为一种以聚氨酯为胶结料的新型路面铺装材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高温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可以大幅减少养护维修频率与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相关研究
摘要:聚氨酯(PU)是一种以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为主要原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
建筑和化工等领域。
聚氨酯改性沥青是一种由有机树脂和无机填料共同组成的混
合材料,有机树脂部分主要包括聚醚型聚氨酯(PEU)和聚酯型聚氨酯(PBAT)。
聚氨酯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能有
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能够有效提高
路面使用寿命。
关键词: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中最
重要的路面类型之一。
虽然聚氨酯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
和耐老化性能,但是由于其不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不能满足沥青路面对柔性
路用材料的要求【1】。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聚氨酯改性沥青相关研究报道,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深入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概述
低温下其粘度增加,弹性恢复能力提高,同时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PU树脂具有优良的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PU树脂加入到沥青中还具有降低
沥青混合料成本、提高路面耐久性等优点。
聚氨酯改性沥青不仅能改善沥青材料
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老化性,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沥青路面早
期损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外对聚氨酯改性沥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试验确定聚氨酯改性沥青中PU树脂含量;通过改变有机树
脂类型确定PU树脂含量;通过改变无机填料种类确定聚氨酯改性沥青中无机填
料含量;通过改变有机树脂类型确定PU树脂含量;通过分析聚氨酯改性沥青中
各指标变化情况,对其性能进行评价【2】。
二、研究内容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粘度、软化点、渗入度、延度、
弹性恢复等指标。
研究发现,粘度是聚氨酯改性沥青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随着温
度的升高,粘度增加;软化点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160℃时,软化
点低于180℃;弹性恢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综合考虑粘度、软化点、弹性恢
复等指标,采用5℃延度指标来评价聚氨酯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
评价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采用多种高分子聚合物与聚氨酯进
行复合改性沥青,分析聚氨酯改性沥青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提供参考。
聚氨酯改性沥青是以普通沥青为基础,加入聚氨酯的改性剂,改变其物理性
能的一种新型沥青制品。
这种改性后的沥青比未改性的原始沥青具有更高的延度、拉伸率和抗冻特性,其吸附性和散热性也大大提高,可克服气候变化、受温度影
响小等特点,是具有很好的可调性和耐磨性的新型沥青制品【3】。
随着PCL用量
的增加,聚氨酯改性沥青粘度降低,软化点升高;随着PPG用量的增加,聚氨酯
改性沥青针入度降低、延度升高、软化点降低。
当PCL用量为40%时,聚氨酯改
性沥青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将不同比例的聚氨酯和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进行复
合改性后,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对其进行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随着
聚氨酯用量的增加,聚氨酯改性沥青粘度增加,而弹性恢复下降;当PCL用量为30%时,聚氨酯改性沥青弹性恢复最好。
采用DSR评价聚氨酯与高分子聚合物的
复合改性效果。
三、研究方法
(1)基于三大指标评价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
首先,针对聚氨酯改性沥青
的三大指标评价,由于不同类型的聚氨酯改性沥青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需要选
取不同类型聚氨酯改性沥青进行性能评价。
(2)针对聚氨酯改性沥青与高分子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协同效应,需要选取不同类型的复合改性剂进行研究。
最后,针对复合改性剂与橡胶类、石油树脂类改性剂的协同效应研究,需要选取不
同类型的橡胶类进行研究。
在聚氨酯改性沥青材料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分析
其分子链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模拟其性能。
通常情况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等设备来分析聚氨酯
改性沥青分子链结构及性能【4】。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可以测定橡胶、沥
青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热重分析仪可以测定高分子聚合物及橡胶的热
分解温度、质量损失等热学参数。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可以测定聚氨酯改性
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通过绘制曲线来计算其高温粘度。
(3)基于性能指
标分析聚氨酯改性沥青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性能。
例如,为了研究聚氨酯、橡胶类、石油树脂类改性剂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需要分别选择三种
不同类型的改性剂进行研究。
根据材料模型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聚氨
酯改性沥青都存在共同特征,因此需要确定其共同特征后再进行研究。
例如,橡
胶类和石油树脂类改性剂可以将聚氨酯改性沥青与橡胶类、石油树脂类改性剂进
行协同效应研究;橡胶类改性剂和石油树脂类改性剂可以将聚氨酯改性沥青与橡
胶类进行协同效应研究;橡胶类改性剂和石油树脂类改性剂可以将聚氨酯改性沥
青与橡胶类进行协同效应研究。
因此,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偶联剂、高分子聚合物、橡胶类、石油树脂等改性剂与聚氨酯的协同效应【5】。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聚氨酯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主要表
现在:(1)软化点从120℃提高至130℃,粘度从6300Pa·s提高至6600Pa·s,粘度指数从5.76提高至7.08;(2)低温延度从25.8cm提高至51.3cm,低温延
度得到明显改善;(3)高温抗车辙能力得到明显增强;(4)软化点、粘度和粘
度指数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软化点上升幅度大于粘度和粘度指数的变
化幅度,这与聚氨酯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及改性机理有关;(5)聚氨酯改性沥
青的储存稳定性优于SBS改性沥青。
其中,PBAT含量为30%时,聚氨酯改性沥青
储存稳定性最好,且PBAT含量越高,其储存稳定性越好;(6)耐老化性能方面: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聚氨酯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逐渐增加。
当PBAT含量为50%时,聚氨酯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最佳。
实际上发现,随着PBAT含量增加,聚氨
酯改性沥青的各项指标都呈增长趋势。
在一定范围内(如10%~30%),随着
PBAT含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均呈增长趋势。
五、结语
通过对比,聚氨酯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而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加,软化点上升,延度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聚氨酯改性沥青中沥青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多的异氰酸酯基团。
将聚氨酯加入沥青中进行改性后,制备的沥青样品的软化点、针入度均有提高,延度显著增加。
与其他类型改性沥青相比,聚氨酯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和低成本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沥青改性剂。
参考文献
[1]刘喆.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
2018(45):117-121.
[2]曾永亮.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8(06):34-36.
[3]徐世法,张业兴.基于贯入阻力测试系统的聚氨酯混凝土压实时机确定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7):226-235.
[4]陈谦,王朝辉,孙泽强.基于性能演变的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施工方法优化[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7):236-245.
[5]王民,胡德勇,梁乃兴.钢桥面浇注式+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深度预估[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