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合集下载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量得不到足 够的保证 , 食安全 问题 必然存在 隐患 。 其粮 实践证 明 , 通过对耕地 后 备资 源 采取 合 理 的开 发 ( 括 包
复垦 、 整理 )能够增加 耕地有效 利用 面积且 一定程 度上 实现 , 耕 地总量平衡和 缓解 人地 矛 盾。土地 开 发整 理 的对 象是 耕
青海 省 位 于青 藏 高原 东 北部 , 土地 面积 为 726 5 1 .3万
h m2 其 中高 原 、 山地

苇地 8756 m , 36 %; 涂地 5 9 .9h1 占2 3 %; 0 .7h 2 占 .2 滩 14 n , .2 5 2 其他 可开垦的未利用 地 29 万 h , 1.1 .9 占 24 % 。
12 可复垦耕地 后备资源 .
青海省 土地 复垦潜 力 主要是 对
生产建设 过程 中 , 因挖损 、 塌陷 、 占及 各种 污 染 、 压 自然 灾 害 等造成 破坏 、 的土地及 撂荒地 , 废弃 采取整 治措施 , 使其恢 复 利用 , 增加农用 地有 效耕 地 面积 。据调 查 , 青海 省 土地 复垦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nl A . c.07 3 (7 :6 181 Junl f hi Si20 。52 )8 1 。64 A l
责任编辑
孙红 忠
责任校对

李翔业 (海 国 资 厅青 西 1( 青 省 土 源 ,海 宁80) 00 3
2 耕地后 备资源分布状 况
2 1 可 开垦后 备资 源地 区分 布 . 未 利用 地 中荒 草地 、 碱 盐 地、 沼泽地 、 苇地 、 涂地 、 滩 其他 可开 垦 的未 利用地 等 可 开垦
后备 资源 面积 为 2.7 h 2其主 要分 布在 海西 州 的格 尔 49 万 m , r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目录摘要 (2)1、青海省土地类型划分 (2)2、青海省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2-4 2.1青海省土地资源特点.. (2)2.1.1土地面积大、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2)2.1.2利用受限的土地面积大且后备土地不足 (3)2.1.3草原面积广、适宜农林土地少、分布相对较集中 (3)2.1.4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治理难度大 (3)2.1.5宜农、牧、林地评价 (3)2.2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3-43、青海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4-6 3.1土地利用不规范,沙漠化严重..................................4-5 3.2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日益...................5-63.3还林(草)和基础设施建设给耕地保护带带来的影响 (6)4、解决方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6)4.1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保护,提高集约种植水平 (6)4.2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6)参考文献 (6)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土地类型的划分,以及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探讨,进一步说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范围、利用方式与利用结构等,既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并且探究解决对策,从而实现青海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制约因素;解决方案【正文】1、青海省土地类型划分青海省全省共13个一级类型(土地类),75个二级类型(土地型):1、河湖滩地及湿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和海晏盆地的湖滩周围和河滨低地,土质主要为湖积物和冲击物;2、平地,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门源盆地和东部的山间盆地;3、绿洲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也有少量分布;4、平缓地集中分布于湟水、黄河流域,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5、台地位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海拔2500m以下台地,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2800-3250m为荒漠土或干荒漠土台地,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东部海拔3300m以上为高寒草甸台地;6、河谷沟谷地,根据内部差异,划分为杂草草甸河谷沟谷地、荒漠草原灰钙土河谷沟谷地、干草原栗钙土河谷沟谷地、草甸草原黑钙土、荒漠草原棕钙土河谷沟谷地、干旱荒漠河谷沟谷地、高寒草原河谷沟谷地、高寒草甸河谷沟谷地、高寒荒漠草原河谷沟谷地共9个地型;7、沙漠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地西部局部地区,主要有固定沙漠、半固定沙漠、流动沙漠3个土地型;8、戈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前山倾斜平原,气候极端干旱、地下水位深、蒸发量极大;9、低山丘陵地,除青南高原、祁连山地高寒高山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10、中山地,分布于山体中部,其植被、土壤类型随着降雨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分布;11、山原分布于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的高原面上,年均温0摄氏度以下;12、高山地,分布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山体上部,其土壤发育年轻、土层薄、粗滑性强、有机质含量少;13、极高山地,分布于高大山体顶部,雪线为其分布下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 主要包括铁路 、 公路 、 机 场 和 农 村 道 路 用 地 等; 水域面积为3 7) 1 5. 8 8
2, ( 万h 占青 海 土 地 总 面 积 4.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 m 4 0% ; 8) 4 8 4. 1 1万 2, 占青 海 土 地 总 面 积
h m
主 要 包 括 沙 漠、 戈 壁、 寒 漠 地、 冰 川、 3 4. 6 2% ,
( ) 及柴达木木盆地中部一带 ; 林地主 要 分 布 在 北 部 、 东部和东南部, 面 3
2, ( 积为 2 占青海土地 总 面 积 3. 牧草地面积在青海 4 3. 6 4万 h m 4% ; 4) 2, 为4 占土地总面积5 土地总 面 积 中 占 有 最 大 , 0 3 4. 3 6万 h m 6. 2 3% ; 2, ) ( 居民点及工矿 用 地 面 积 为 2 占 青 海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0. 5 2. 9 8万 h m 2, ( ) 交 通 用 地 面 积 为 4. 占 青 海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0. 3 2% ; 6 9 3万 h m 0 6% ,
2, ( 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 荒漠化面积 2 上转第 8 页 ) 0 4 5. 4 0万 h m
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较温暖 0. 9 6% ,
( 的河湟谷地 和 西 部 海 拔 较 低 的 盆 地 和 滩 地 ; 园 地 面 积 为 0. 2) 6 4万
2, 占青海土地总面积的 0. 主要 分 布 在 东 部 的 黄 河 和 湟 水 谷 地 h m 0 1% ,
摘 要】 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之上 , 其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 , 但由于高原特殊自然条件的约束 , 其土地未 能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 通 【 过对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 , 可发现该省主要存在着几个典型问题 : 草原退化 、 耕地稀少 、 土地荒漠化 、 未利用土地闲 置 。 这 些 问 题 严 重 制 约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利用 , 为此 , 作者试着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 【 关键词 】 土地资源 耕地 荒漠化 复垦

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

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

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一)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分析青海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多风、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域分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省内地域辽阔,受气候、地貌的影响,光照、热量、水分有很大差异。

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为主,总面积为38.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2.9%。

其次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26.8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7.2%,其中以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为主,集中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中西部。

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3.1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04%,集中分布于东部的兴海县、玛沁县、同德县、河南县、甘德县、久治县、班玛县一带,以及中南部的玉树、囊谦县局部地区。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面积的0.04%,水体集中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中西部局部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面积为0.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01%,其中以东部的同德、兴海、泽库县分布相对较多。

而聚落生态系统在全区分布最少,面积为0.1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002%,多集中于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二)监测期内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状况2000-2005年、2005年-2008年和2008年-2010年三个时段青海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2000年-2005年期间农田、水体与湿地、聚落与荒漠生态系统总面积呈明显增长趋势,而森林、草地总面积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005年-2008年农田、水体与湿地、聚落与荒漠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森林与草地则呈明显减少趋势;2008年-2010年水体与湿地与聚落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农田、草地、森林与荒漠生态系统呈明显减少趋势;2008年-2010年水体与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农田、森林草地、草地呈少量的较少趋势,荒漠呈明显较少趋势。

青海可行性研究报告谁编写

青海可行性研究报告谁编写

青海可行性研究报告谁编写一、青海省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总面积75.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省地形复杂,山地占总面积的90%,多为高原山地和草甸荒漠,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属高原气候,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山地和草原。

青海省是多民族地区,主要民族有藏族、回族、汉族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铜、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窗口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光伏资源,具有较高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潜力。

二、青海省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1)资源丰富: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光伏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2)生态优美:青海省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3)地理优势: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与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开发。

2. 劣势:(1)经济基础薄弱:青海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较低。

(2)交通条件欠佳:青海省地形复杂,交通条件欠佳,交通运输成本高,限制了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

(3)生态保护难度大:青海省地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难度大,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投入。

三、青海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 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倡议:青海省位于“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发展机遇巨大,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2)产业转型升级:青海省是资源型经济重要基地,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绿色发展理念:青海省生态环境优美,可以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挑战:(1)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青海省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监管,保护生态环境。

西宁市城东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西宁市城东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西宁市城东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城东区概况1.1自然地理条件西宁市城东区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地处湟水河西宁段下游,纬度为36?36′12″N,经度为101?48′E。

东与平安县接壤,南与湟中县相连,西与城中区毗邻,北与互助县相接,是西宁市的东大门。

下辖2个镇、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全区总人口为32.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0.62万人(回族约8.9万人),占总人口的34%。

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73米,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日照278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东区是西宁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企业星罗棋布。

近年来,立足区位优势,开发了硼酸、硼砂、铝型材、喷塑纲窗、农用拖车、网围栏、畜产品、清真系列食品等几百个产品,近千个规格型号。

区内芒硝、石膏、硅石、钾盐、皮毛等矿产资源丰富,商业贸易繁荣活跃,小商品、小食品、畜产品、汽车、摩托车、建材装饰、蔬菜、药材、瓜果等市场,与省内外大市场接轨联网,成为辐射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近年来,城东区在优化第一产业、强化第二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东区优势,大力发展和壮大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4年-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1.1%,2008年第三产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传统行业,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1亿元 ,增长22.87%。

增幅较上年提高6.35个百分点。

全区限上批零业43户,零售额28.05亿元,增长24.17%;星级住宿餐饮业24户,零售额5.46亿元,增长27.34%。

专业市场的发展拉动了消费的增长。

全区规模较大的亿元市场义乌商贸城、王家庄小商品市场、三明市场、仁杰粮油批发市场,2008年实现市场交易额13.61亿元,增长22.4%。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青海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调查报告主要围绕青海生态问题展开,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青海是我国的水库,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水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

一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旱灾和水文情况不稳定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解决方案:1.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推行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2.开展水资源调查研究,了解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4.强化工业用水的管理,倡导节约用水,推广循环水利用技术。

二、土地草原退化问题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区域,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土地草原退化严重。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草原火灾等。

解决方案:1.实施合理放牧政策,控制放牧数量,遵守草原保护法规。

2.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3.控制草原火灾,完善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技能。

4.推广草原恢复技术,如草种选择、草场改良等,促进草原的生态恢复。

三、气候变化问题青海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首个气候变化试点省份。

气候变化对青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冰川退缩、湖泊缩水、沙漠化加剧等问题。

解决方案:1.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推动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青海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08•【字号】青政办〔2021〕97号•【施行日期】2021.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9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8日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青海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旨在阐明“十四五”期间青海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青海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文件,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部署年度工作和指导各市(州)、县(市、区、行委)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省情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和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为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和“五个示范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行性建议
刘艳艳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建议 三 、
转变传统观念 , 用 科 技 治 理 草 原 退 化。 草 原 退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既 1. 有人为因素 , 又有自然因素 , 而造成这 两 方 面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当 地 的 传 统 文化观念 。 当地牧民未认 识 到 草 地 的 价 值 , 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赖 牧民随意放牧 , 并未对 草 地 进 行 总 体 规 划 和 实 施 保 护 措 以生存的土地 , 施 。 同时 , 该省牧区主要为藏族人口 为 主 , 藏族基本上全都信藏传佛教 ( 。“ 亦称喇嘛教 ) 不杀生 ” 是 佛 教 的 重 要 信 条, 它体现了佛教文化对生 由于宗教信仰的原 因 , 牧民们对于灭鼠和灭虫或多或 命的重视 。 因此 , 少都存在着 一 种 抵 触 情 绪 。 在 摆 万 奇 等 人 所 做 的 牧 户 调 查 中 , 几乎 约有 5 1 0 0% 的居民没有主动采取过灭鼠措施 , 0% 的居民在 政 府 的 统 一 部署和投入的情况下仍 不 愿 意 灭 鼠 。 同 时 , 藏文化价值观的另一个表 现在于对财富的独特理 解 。 在 青 藏 高 原 许 多 牧 区 , 藏族居民衡量财富 的标准不是银行存款多 寡 或 家 中 耐 用 消 费 品 的 多 少 , 而是以拥有的牲 畜数量来决定 。 所以 , 青海牧区的 草 场 基 本 上 都 处 于 超 载 状 态 。 因 此 , 要解决草原退化问题 , 首 先 应 该 转 变 的 是 草 原 利 用 观 念。 当 地 牧 民 不 愿杀生的话 , 可由当地政府派工作人 员 自 行 进 行 草 原 灭 鼠 , 但前提条件 是应取得该地区牧民的同意 。 集中优势耕地 , 用 规 模 经 济 发 展 种 植 业。 虽 然 全 省 耕 地 面 积 总 2. 量很小 , 人均耕地面积不高 , 但这稀少 的 耕 地 资 源 对 于 全 省 的 经 济 发 展 意义重大 , 其农产品总量基本上满足了全省的消费额 。2 全省农 0 0 9年, 按可比 价 格 计 算) 中, 农、 林、 牧三者的比例 业总产值构成及环比指数 ( 分别是 3 农业是青海省农业第二 大 支 柱 产 业 。 8. 9 8: 1. 4 6: 5 7. 2 7。 可见 , 全省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 、 湟水谷 地 附 近 。 湟 水 河 流 域 是 全 省 的 政 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 , 气候条件 、 土 地 质 量、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相 对 优 越, 以占全 集中了全省6 土地开发 省 2. 5% 的国土面积 , 0% 的 人 口 、 5 6% 的 耕 地 , 整理复垦潜力大 , 其经 济 、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也 十 分 明 显。 但 该 地 中 低 产 田比例较大 , 严重地制约着全省农 业 的 发 展 。 因 此 , 改造中低产田成为 对中低产田改造 青海省种植业的首要问 题 。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实 践 证 明 , 是一项投资少 、 成本低 、 见效快 的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重 大 措 施。 同时 , 朱华等人在对青海 省 海 北 州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模 式 与 类 型 的 研 究中发现 ,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对当前 农 业 增 效 、 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 对农牧业实现两 个 根 本 性 转 变 乃 至 农 牧 业 现 代 化 具 有 深 远 的 战略性影响 。 因 此 , 全 省 应 将 重 点 放 在 集 约 化 经 营 上, 由农户自愿加 创建生产小组 , 从而形成小范围 的 规 模 经 济 。 按 照 集 约 化 的 生 产 模 入, 式, 生产要素能最优化配置 , 农户抵 抗 风 险 的 能 力 也 相 应 加 强 。 在 集 约 化的基础上 , 农户可采 取 科 学 技 术 来 改 造 中 低 产 田 。 针 对 青 海 省 中 低 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和改善灌溉条件加以改良 。 产田中的旱地 , 做好防治结合 , 进 一 步 遏 制 土 地 荒 漠 化。 青 海 省 是 我 国 荒 漠 化 3.
2, 占 青 海 土 地 总 面 积 0. 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较温暖 为6 8. 8 0 h m 9 6% ,

其主要以裸 岩 石 砾 地 为 主 , 大部分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南地 9 2% , 人口稀少, 自然条件 较 差。由 区 。 究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较 为 落 后 , 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 当地未利用土地只能列入全省后备资源开发利 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 。 用的一部分 ,
摘 要】 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之上 , 其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 , 但由于高原特殊自然条件的约束 , 其土地未 能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 通 【 过对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 , 可发现该省主要存在着几个典型问题 : 草原退化 、 耕地稀少 、 土地荒漠化 、 未利用土地闲 置 。 这 些 问 题 严 重 制 约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利用 , 为此 , 作者试着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 【 关键词 】 土地资源 耕地 荒漠化 复垦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一 、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 海拔 高 , 空气稀薄, 土地类型多 样, 垂直 分布明显 , 土壤类型复杂 ; 又 因 青 海 深 居 内 陆, 气 候 干 旱, 降 水 少, 气温 低, 高山地 、 荒漠化土地多 , 土地瘠薄 , 草地多, 农地少, 这些因素形成了 ( 青海土地资源独有的特 征 , 全 省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情 况 如 下: 耕地面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