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兴煤矿上保护层开采区域消突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一、引言保护层开采是指在地下资源开采过程中,为了保护地表环境和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和污染。

本报告旨在对保护层开采进行论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评估其可行性和优势。

二、背景随着人类对地下资源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并且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层开采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开采方式被提出。

它通过在地下资源层上方设置保护层来隔离地表环境和地下开采活动,从而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三、经济效益1. 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层开采可以使得地下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而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损失。

2. 减少运输成本:传统的地下开采需要将资源从深处运输到地表,这会增加运输成本。

而保护层开采可以将资源直接从保护层中提取,减少了运输过程,降低了成本。

3. 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层开采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这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四、环境效益1. 减少地表破坏: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常常导致地表塌陷和土壤侵蚀等问题,而保护层开采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2. 降低水资源污染风险: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容易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而保护层开采可以通过设置防渗透层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3. 保护生态系统:地表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保护层开采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

五、社会效益1.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层开采可以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 降低社会冲突: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往往会引发社会冲突,而保护层开采可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低社会冲突的发生。

3. 增加公众参与度:保护层开采需要与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增加了公众参与度,提高了资源管理的透明度。

六、挑战与应对1. 技术挑战:保护层开采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包括防渗透技术、隔离技术等。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录前⾔ (2)⼀、评价范围 (2)⼆.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章基本情况 (5)第⼀节⼯作⾯基本情况 (5)⼀、⼯作⾯与周边关系 (5)⼆、⼯作⾯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斯情况 (5)四、⼯作⾯通风情况 (6)五、⼯作⾯回采情况 (6)第⼆节⽡斯情况 (6)⼀.矿井⽡斯情况 (6)⼆.⼯作⾯⽡斯赋存 (8)第三节矿井⽡斯抽放系统 (9)第四节其它 (9)⼀、防突机构 (9)⼆.防突管理 (9)三.防突培训 (11)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1)第⼆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第⼀节区域防突预测 (11)第⼆节区域防突措施 (12)⼀、开采保护层 (12)⼆.预抽回采⼯作⾯⽡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9)⼀、煤层⽡斯预抽率 (19)⼆、残余⽡斯压⼒ (20)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20)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25)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5)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意图2、116'6-3采⾯抽放钻孔平⾯设计图3、116'6-3采⾯巷抽放、测压竣⼯图4、116'6-3采⾯考察钻孔设计图前⾔⼀、评价范围116'7机巷坐标:x:2948383.5—2948557.52;Y :35548828.66—35549058.09;z :+1805.3—+1832.76;116'7风巷坐标:x:2948475.56—2948722.94;Y :35548752.63—35549035.54;z :+1841—+1874.1;116'7探煤上⼭坐标:x :2948557.52—2948654.22;Y :355489035.84—35549031.92;z :+1832.16—+1855.76;116'7风巷探巷坐标:x :2948654.22—2948679.62;Y :35549031.92—35549058.09;z :+1855.76—+1857.65;116'7切眼坐标:x:2948722.94—2948679.62;Y :35549035.54—35549058.09;z :+1874.1—+1857.65;评价范围为116'7回采⼯作⾯全部范围。

23号煤层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论证报告

23号煤层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论证报告
滥坝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共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矿井划分为一个开采水平,水平标高为+1528m,采用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整个矿井划为两个采区开采,采区煤层间采用联合布置。矿井上部煤组(6、7煤层)划分为二采区,中部煤组(M16煤层)及下部煤组(M23、M27煤层)划分为一采区。采区的划分充分利用了矿井资源,缓解了采区接替关系,充分发挥了矿井的生产能力,井巷工程采用集中布置生产系统优化,巷道维护量小。总之符合采区划分原则及安全、经济、合理性要求。
F69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西南角,切割了14号煤~标五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3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65~71°,断距约2~6m。
F74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浅部东北段含煤地层内,切割了标五~14号煤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7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50°,断距约2~3m。
表1-1-1滥坝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0
2947377
35568001
1
2947012
35568569
2
2945861
35567644
3
2946152
35567118
开采深度:1595m~1416m。
1.2矿井地质概况
1.2.1地层
煤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6~28°,一般10~16°左右,由浅到深地层倾角逐渐变小。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茅口组(P2m):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东南面,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7~144m。下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本段总厚约227~244m。

105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105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10501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矿长:总工程师:编制单位: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编制日期: 2013年6月20日审批记录会审主持人: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1.1 矿井概况1.1.1 交通位置永响煤矿井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新民村,隶属盘县响水镇。

永响煤矿直距盘县(红果镇)38公里,响水镇3.8公里,红果至威舍公路从本矿区外围经过(本矿区直距该公路3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昆线威红支线铁路从煤矿外围北东部经过(本矿区直距小雨谷站4公里),交通方便1.1.2 编制依据1、贵州省丰顺矿山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省盘县响水镇永响煤(变更)矿安全专篇》,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5、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1.1.3 井田地质概况1.1.3.1 井田地质特征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现将区內出露地层特征叙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分布于矿区外西部一带,岩性为深灰、灰色乞孔状、杏仁状、致密块状拉斑玄武岩。

厚度约230m。

2、二叠系下统龙潭组(P3l):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厚度220~269m,平均厚度为239.79。

含煤3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有: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等11层。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灰色中至厚层灰岩。

厚度约525m。

4、第四系(Q):主要分布山麓以及低洼地段,为黄色、灰色残坡积型含砾石的粘土、砂土,结构松散,厚度0~15.00m。

10采面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编制

10采面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编制

附件10XX公司XX煤矿XX釆煤工作面(里程:Ko+XX〜XXm)抽釆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单位负责人:XX釆煤工作面(里程:Ko+XX〜XXm)抽釆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意见:1.2.3.会审意见共条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女审批)审批人签字:2一、评价依据 (1)二、采煤工作面概况 (1)1.采煤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关系 (1)2.煤层赋存概况 (2)3.瓦斯赋存概况 (3)4.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范围 (4)5.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系统 (4)三、评价范围内区域防突措施概况 (4)1.预抽钻孔设计情况 (4)2.预抽钻孔竣工情况 (6)3.效果检验区域预抽瓦斯情况 (7)四、抽采达标评判 (8)1.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判 (8)2.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 (8)3.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 (8)4.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指标测定 (8)5.抽采效果达标评判 (10)五、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情况 (10)1.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设计 (10)2.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实际情况 (11)六、评价结论 (11)一、评价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 28号);(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 163 号);(5)《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7)《瓦斯预抽消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NB/T51006-2012);(8)贵州省相关规定及要求°(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二、釆煤工作面概况1.米煤工作而与邻近工作面关系说明与邻近工作面位置关系(如采煤工作面在被保护范围内,需明确说明范围,须满足《细则》68条要求)及保护层保护效果评判结论。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一、开采保护层 二、采前预抽煤层瓦斯
1
一、开采保护层
(一)保护层开采区域性消突技术原理 (二)保护层开采与卸压瓦斯抽采工作程序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四)被保护层未保护区域的瓦斯治理 (五)效果检验与保护范围考察方法
2
(一)保护层开采区域性消突技术原理 保护层是煤层群中的首采煤层,应首选瓦斯含量低或突出危险性相对较小的煤层,通过保护层开采的卸压作 用抽采上、下邻近煤层的卸压瓦斯,区域性消除邻近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保护层的上、下邻近煤层称为被保 护层,如下图17-1所示。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下部的称为下保护层,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上部的称为上保护 层。
表17-2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层开采分类与判别方法 ➢ 分类指标
在反映保护层厚度与层间垂距的相对层间距基础上,综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层间硬岩以与保护层工作面回采参 数的影响,构建保护层的工程分类指标——当量相对层间距。
10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层开采分类与判别方法 ➢ 保护层的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范围。淮南等矿区正在大力推广沿空留巷无煤柱保护层开采技术,有望实现被保护层在倾向上的连续卸压保 护。 ➢ 采用保护范围的扩界技术,扩大卸压角,相应扩大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进而缩小或是消除被保护层工作面在 走向上、倾向上的未保护范围。 ➢ 保护层采空区内不要随意留设煤柱,在无法避免煤柱留设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留设煤柱的几何尺寸,以减小被保 护层中的未保护范围。
29
18
(五)效果检验与保护范围考察方法
效果检验指标的测量方法 ➢ 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测量 用深部基点法测定煤层顶底板的相对变形,进而可获得 被保护层的绝对膨胀变形量,绝对膨胀变形量除以被保 护层的厚度,便可得出被保护层的相对膨胀变形量。被 保护层的相对膨胀变形量大于3‰,说明被保护层的保 护效果较好。在煤层顶板与底板各安装一对钢楔固定深 部基点,见图17-9:

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写提纲一、检验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 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煤矿安全规定》(2012 年版);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1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12、矿井相关资料。

二、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位置、开采标高及周围开采情况2、地质构造情况3、煤层特征情况及顶底板岩性4、工作面开采参数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1、工作面与地表关系2、保护层开采及煤柱留设情况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情况四、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情况1、开采保护层1)保护层开采范围2)保护层对被保护层的保护范围(有计算过程)2、区域煤层瓦斯预抽1)抽采系统简介2)工作面煤层瓦斯抽采防突措施实施情况:钻探设备、孔径、封孔材料、封孔深度,注浆设备;钻孔控制范围、钻孔进尺参数表、钻孔布置图;①未保护区域抽采情况②已保护区域抽采情况附:《工作面保护范围或抽采钻孔布置图》附表:《工作面瓦斯抽采量统计表》五、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1、检验单元划分2、开采保护层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测定:检验点布置、测压钻孔施工、封孔、压力观测等规定2)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检验点布置、取煤样钻孔施工、取煤样、井下和地面检测等规定3、预抽煤层瓦斯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煤层原始瓦斯参数计算2)检验单元煤层储量3)检验单元残余瓦斯含量计算4、区域预抽瓦斯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测定:检验点布置、测压钻孔施工、封孔、压力观测等规定2)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测定:检验点布置、取煤样钻孔施工、取煤样、井下和地面检测等规定5、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单元区域预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6、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检验单元突出危险性检验综合指标六、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论: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要求附:1)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参数测定表:2)瓦斯抽采量统计表。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

保护层开采论证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旨在就保护层开采进行论证,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层开采的背景】1.1 资源开采的意义资源开采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它为社会提供了能源、矿产等各种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然而,资源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保护层开采的概念】2.1 保护层开采的定义保护层开采是指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开采方式。

2.2 保护层开采的原则保护层开采的原则包括:减少土地破坏、节约资源、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等。

【三、保护层开采的积极作用】3.1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层开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破坏,保护植被和土壤的完整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层开采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通过合理的开采方式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延长资源的利用寿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社会经济效益保护层开采不仅可以减少环境破坏,还可以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和产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保护层开采存在的问题】4.1 技术限制保护层开采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推广。

4.2 管理不到位一些资源开采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保护层开采的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导致保护层开采效果不佳。

4.3 利益冲突在实际的资源开采过程中,保护层开采与经济利益之间常常存在冲突,一些开采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保护层开采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兴煤矿上保护层开采区域消突评价报告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织金县实兴煤矿上保护层开采区域消突评价报告编制日期: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矿井编制、会审人员编制人:时间:年月日通风科:时间:年月日生产科:时间:年月日安全科:时间:年月日生产矿长:时间:年月日安全矿长:时间:年月日机电矿长:时间:年月日矿总工程师:时间:年月日矿长:时间:年月日公司会审人员通风部:时间:年月日生产部:时间:年月日安全部:时间:年月日公司总工程师:时间:年月日公司审批意见:1、在进入该区域采掘作业前及采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认真进行区域验证。

只有区域验证无突出危险性,且无突出预兆(打钻过程中无喷孔、顶钻、卡钻等现象),方可认定该区域消突措施有效。

2、在采掘过程中,一旦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或打钻过程中有喷孔、顶钻、卡钻等突出预兆,即认定该区域消突措施无效。

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应进一步实施区域消突措施,待执行进一步区域消突措施后,再次进行区域消突效果检验。

3、遵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坚决做到“两个四位一体”八个环节的闭环管理,认真落实公司提出的“探查、抽放、评价、控制、防护”五步骤。

首先抓好探查:即岩巷揭煤、煤巷等构造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同时抓好抽放、评价、控制三个环节,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4、按照《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确保抽采达标后进行采掘作业。

加强矿井瓦斯抽放工作,坚决执行“先抽后采掘”的规定,坚决做到“不抽不采、不抽不掘”,抽采不达标不采、掘。

5、确保矿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防突措施落实的过程监督,确保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

贵州鲁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8)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建设及开拓开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井瓦斯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矿井六大系统设置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评价概况 (9)第一节评价范围 (9)第二节评价依据 (9)第三节评价过程简述 (10)第四章瓦斯抽放、消突区域基本情况 (11)第一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范围 (11)第二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与周边关系 (11)第三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与地表关系 (11)第五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3)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3)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7)第六章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评价过程 (20)第一节抽采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 (20)第二节抽采钻孔布孔均匀程度评价 (21)一、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21)二、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和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检测 (23)第七章结论及建议 (25)第一章概述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根据治理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技术是开采保护层,在优先开采保护层的开采的条件下,我矿首次尝试开采保护层以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采取开采15煤作为上保护层开采,解放下层21煤,由于首次开采上保护层, 本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对保护效果进行考察。

第二章保护层开采情况一、工作面情况15煤层做为保护层开采,开采面积为10.2万m2,开采煤量为17.9万t;上覆B11被解放煤量38.5万t;下覆B8被解放煤量为21.8万t。

B10煤层开采后,下覆的B8煤层得充分卸压。

B10煤层对下覆B8煤层卸压范围大于根据《防突细则》所圈定的范围,上山方向的卸压角接近115o,见图41、采煤工作面布置情况首采工作面布置在M15煤层中,沿M15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

运输巷、回风巷沿M15煤层底板掘进,煤层平均厚度为1.4米。

工作面走向长410米。

截止目前,M15煤层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的巷道掘进均为爆破作业。

2、煤层顶底板条件实兴煤矿地处高山,煤层顶底板稳定,褶曲小断层发育。

煤层直接顶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钙质泥岩、粉砂岩。

底版为粉砂岩、泥岩,此类顶板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冒落,离地表浅,透气性良好。

3、地质构造情况实兴煤矿地处高山,井田位于长岗向斜西南翼北西段,地层倾向220°~210°,倾角23°~21°为单斜构造,根据东翼已掘进的巷道揭露的情况,煤层顶底板稳定,褶曲小断层发育。

4、水文地质该掘进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山坡地,无建筑物及水体,根据已掘进的周围巷道揭露情况,煤层及顶板中有裂隙水渗透,但对采煤工作面施工无大的影响。

煤层裂隙较发育,回采过程中会出现煤层裂隙水渗透,二、瓦斯治理情况第三章评价概况第一节评价范围设计预抽控制区域为矿井拐点范围内6煤层+1855~+1870m区域。

第二节评价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规范》(AQ1027-200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织金县实兴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织金县实兴瓦斯抽放系统方案设计》;《织金县实兴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等。

第三节评价过程简述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的控制范围内,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和含量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8m3/t),进行评价。

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矿井拐点范围内6煤层+1855~+1870m区域进行评价。

评价组成员:组长:汤玉山(矿长)、程传勇(矿总工程师)副组长:何春模(安全矿长)、黄政权(生产矿长)、纪德宽(机电矿长)成员:通风科生产科安全科评审组组长:公司总工程师副组长:安全副总、生产副总成员:通风部安全部生产部项目分工评价组:生产科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通瓦科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抽采队负责措施贯彻。

通风队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通瓦科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抽采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评审组:负责审查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交组长审核后定稿。

第四章瓦斯抽放、消突区域基本情况第一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范围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为矿井拐点范围内6煤层+1855~+1870m 区域范围。

钻孔控制范围:下部标高+1851m(下部标高+1855m消突区域轮廓线以外6煤层倾斜长15m),上部标高+1870m,东起矿井边界,西至矿井边界;走向长726m,倾斜宽77m。

第二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与周边关系六煤层(矿井拐点范围内+1855~+1870m 区域)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上部为11轨道、11回风、11皮带巷;下部为全煤;西部为全煤;东面为全煤。

第三节瓦斯抽放、消突区域与地表关系根据井上下对照图,该区域埋深:150m,地表无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为山坡地。

6煤层瓦斯地质说明书(矿井拐点范围内+1855~+1870m 区域)煤层产状(°)倾向南东向倾角14煤层厚度 2.6 m 煤层稳定性属稳定型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容重坚固性系数煤的破坏类型煤尘爆炸指数煤的自燃发火期1.6t/m30.49 Ⅲ无煤尘爆炸性不易自燃区域预测情况煤层瓦斯压力P= 0.30 MPa,煤层瓦斯含量W= 5.57m3/t 煤层顶板特性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底板特性底板为粉砂质泥岩煤层、顶底板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突出影响的综合述评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579号):关于对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6号、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秀华煤矿+1870米标高以上的6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1855米标高以上的7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在鉴定范围内的6、7号煤层按照突出矿井非突出煤层进行设计管理,在鉴定范围外的6、7号煤层及其它未进行鉴定煤层须按突出危险性煤层设计管理。

根据已开采11601采面工作面、116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矿井拐点范围内+1855~+1870m)设计区域6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为2.58m-2.66m,平均2.6m,煤层倾角13°-14°,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开采方案(变更)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在+1855~+1870m 区域,预测煤层瓦斯压力0.30Mpa,煤层瓦斯含量5.57m3/t;检测最大值:煤层瓦斯压力0.30Mpa,瓦斯含量5.57m³/t;为无突出危险区。

第五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一、煤层瓦斯参数预测:(1)瓦斯压力及梯度矿井拐点范围内6煤层+1855~+1870m 区域设计预抽区域煤层瓦斯含量采用计算法。

根据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开采方案(变更)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2011年8月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交了《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6号、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和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201钻孔、202钻孔14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在铅垂方向上,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逐渐增大,因此,同一煤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将会逐渐增大。

参考突出鉴定报告中的测试数据,按公式PM=(P1-P0)/(H1-H0)计算6号煤层的瓦斯压力梯度,设计采用《采矿设计手册》中P =(2.03~10.13)H 瓦斯压力,取最大梯度平均值(0.01013Mpa/m )按公式PM=(P1-P0)/(H1-H0)计算瓦斯压力梯度,经计算6煤层最大瓦斯压力。

6煤层瓦斯压力煤层 最大埋深 瓦斯压力梯度 风化带垂深风化带压力 瓦斯压力P 编号 m Mpa/m m Mpa MPa 61500.00118600.1960.30(2)瓦斯风化带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本矿瓦斯风化带深度为60m 。

(3)瓦斯含量根据瓦斯含量梯度计算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 201钻孔、202钻孔14号煤层的瓦斯含量见表。

14号煤层的瓦斯含量煤层孔号 埋深(m ) 瓦斯含量(m ³/t )M14ZK201110.4 10.87ZK202226.4 11.83根椐《采矿设计手册》煤层瓦斯含量计算经验公式一来预测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W h =W x +W y式中:Wx ---煤的吸附瓦斯含量,m ³/t ;100)31.01())(P098.0()100(5.65146.0f n r f f x W e V b aW A W ++--=W f 、A f 、V r ——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a ——2.4+0.21V rb —— 1-0.004V rP ——煤层瓦斯压力,M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