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摘要:1.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3.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4.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5.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正文:一、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重要荣誉。
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旨在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19年度的获奖项目涵盖了众多领域,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
二、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2.生命科学与医学:涉及基因编辑、新型疫苗、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创新;3.材料科学与能源:涵盖了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突破;4.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5G通信等技术在内;5.工程技术与基础设施:涉及高铁、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水资源、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
四、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获奖项目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较高水平,有助于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2.促进产业升级:许多获奖项目具有很强的产业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解决民生问题:部分获奖项目关注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助于改善民生;4.强化国家战略支柱:获奖项目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支柱。
五、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是中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其评选标准和程序都非常严格和
公正,通常由全国性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和表彰。
该奖项的获得者必须在核心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贡献,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广泛的国际影
响力。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的设立,既是对技术创新的一种承认和肯定,也是为了进一步推
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在中国科技事业日益崛起的今天,该奖项已经成为了评价科技
创新、鞭策科技进步、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指标和标准。
自1999年以来,共有16届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获得者,他们涉及了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等。
例如,2019年获奖者中包括了一项围手术台一体化技术、一项低温等离子バイオ医用器械、以及一款全息3D显示设备等成果。
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的评选和颁奖,不仅给了科技领域的人才以荣誉和激励,也有助
于凸显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科技事业上的实力和成就。
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通过这一奖项
的推广和宣传,还可以加快中国的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2019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黄旭华、曾庆存(事迹+视频+时评)

他让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在科学界,曾庆存成名很早。
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
一次到北京友谊宾馆参加国际会议,车门打开,先出来一顶破草帽。
门童悄声向同车者打听,听到“国际著名科学家”时,大吃一惊:没瞧出来!一辈子,他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古人看云识天。
到了20世纪,人们发明气象仪器测量大气状态,绘成“天气图”,但还要依赖预报员的经验,误差较大。
预报能不能准点、再准点?科学家想办法把千变万化的天气变成一组方程式,输进数据,计算机就能得出结果——现在通行的“数值天气预报”由此而来。
这组方程式被称为“原始方程”,它囊括了太多的变量,极其复杂,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计算速度如何“追上”天气变化速度?难题一时困住了世界气象学界。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曾庆存从北京大学被选派到苏联留学。
他的导师、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把这道难题抛给年仅25岁的曾庆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
苦读冥思,反复试验,几经失败,曾庆存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过程的方法,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他的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现今,数值预报越来越准确,3天预报准确度可达70%至80%,在我国华南地区,可提前3至4天对台风路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曾庆存又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相继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的科技成果、各项奖项及成交额情况分析

国家科学技术的科技成果、各项奖项及成交额情况分析一、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项组成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国家科学技术奖发展情况1、相关政策科技成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科学技术进行大力扶持,针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规划不断出炉,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经费支出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77.93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090.37亿元;201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1737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209亿元。
3、科技成果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
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强调不“唯论文”,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落地,2014年以来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数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数66520项,比上年增加800项,同比增长1.22%。
4、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国务院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而设立的一系列奖项。
2014年我国国家技术发明奖高达70项,为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最多的一年;2015-2017年我国国家技术发明奖项均保持在66个;2018、2019年分别为67个、65个。
华中科技大学李宝仁教授团队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动

130液压与'动2020年第2期CHENG Daxian.Mechanicel Design Manual:Volume V(M].6th ed.Beijing:Chemicel Industry Press,2016:57-97.[7]龚仕林•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内高压式胀形液压系统:201220488863.4(P].2013-03-06.GONG Shilin.Hydraulic System of IntegraU CompoundInternal High Pressure Bulging foe Automobilu Driving Axlu:201220488863.4(P].2013-03-06.[8]王菊敏,刘艳萍.抗流量饱和系统控制阀节流损失降低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7,(6):113-117.WANG Jumin,LIU Yanping.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of Valve in Load Sensing Hydraulic System[J].Chinese Hydraulics&Pneumatics,2017,(6):113-117. [9]符林芳,代美泉,郭婷.斗轮式堆料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液压系统改造[J].液压与气动,2019,(3):113-119.FU Linfang,DAI Meiquan,GUO Ting.Analysis of Common Faults in Hydraulic System of Bucket Wheel Stacker andRetrofit of Hydraulic System[J].Chinese Hydraulics&Pneumaeccs,2019,(3):113-119.[10]王晨升,姚丽英,苏芳,等.回撤吊车负载敏感液压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8,(6):49-53.WANGChensheng,YAOLcycng,SUFang,eeal.Descgnand Scmulaecon AnalyscsooLoad SenscngHydaaulccSyseemooaShceld Mule[J].ChcneseHydaaulccs&Pneumaeccs,2018,(6):49-53.[11]赵斌.连采机截割臂升降液压系统分析及优化[J].液压与气动,2017,(5):94-98.ZHAO Bin.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HydraulicSyseem ooConecnuousMcneaCu e cngAam[J].ChcneseHydraulics&Pneumatics,2017,(5):94-98.[12]李伟波.电液伺服阀低温试验台液压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5,(2):95-97.LI Weibo.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for Low Tem-peaaeuaeTeseBed ooEleceao-hydaaulccSeaeoValee[J].Chinese Hydraulics&Pneumatics,2015,(2):95-97.引用本文:林顺洪,徐明,李长江,等.CK500T型整体复合胀形液压机及液压系统开发[J].液压与气动,2020,(2):123-130.LIN Shunhong,XU Ming,LI Changiang,ee al.Developmene of CK500T Integral Compound Bulging Hydraulic Press and Hydraulic System[J].Chines Hydraulics&Pneumatics,2020,(2):123-130.华中科技大学李宝仁教授团队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动态XX飞行环境高精度模拟试验技术及应用——在地面给飞行器提供高精度的动态大气飞行环境神舟飞船等飞行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飞行环境模拟试验技术是其成功研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

主要完成人: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王德辉(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岳隆耀(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祥芳(中国农业大学)王春平[亚太兴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马 曦(中国农业大学)提名单位: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主持完成的“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该项目独创赖氨酸硫酸盐低成本生产工艺;国际首创苏氨酸、色氨酸无离子交换的结晶提取新技术;发明了精氨酸内源合成激活剂NCG 生产新工艺;创建了猪不同生理阶段低蛋白质饲料技术体系。
项目研制的产品出口到35个国家和地区,创建的低蛋白质饲料体系累计节约大豆1200万吨。
项目成果有效缓解了我国对大豆为主的蛋白质饲料的进口依存度,显著减少了养猪业氮排放,降低了饲料配方成本,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我国氨基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简介我国养猪产业规模世界第一,但长期存在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以大豆为主的饲用蛋白质大量依赖进口;高蛋白质饲料配制及利用技术落后,造成氮排放过多污染严重等问题。
但国内外低蛋白质饲料配制技术又存在种猪繁殖性能低、育肥猪胴体品质下降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历经16年,在新型饲用氨基酸创制、内源氨基酸合成与氮高效利用、新型低蛋白质饲料制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发明。
1.发明了赖氨酸硫酸盐制备工艺和苏氨酸与色氨酸直接结晶新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扭转了我国饲用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特别关注Topic25☆2020年第4期氨基酸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新型低蛋白质饲料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独创雾化造粒、成型选别和流化包衣制备赖氨酸硫酸盐工艺,创制出赖氨酸硫酸盐系列新产品,较传统赖氨酸盐酸盐生产污水排放减少90%,成本降低45%;产品占全球赖氨酸市场份额近40%,年出口量超过100万吨。
再获一等奖,北京理工大学5项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再获一等奖,北京理工大学5项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展开全文1月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
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
另外,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北京理工大学在2020年再次拉开了精彩的序幕,从公布的消息来看,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具体来看,由项昌乐院士负责的“大功率高速机电复合传动技术与装置”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由安建平教授负责的“卫星通信阵列测量技术与应用”项目和崔嵬教授负责的“天基空间目标广角凝视探测雷达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王成教授负责的“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爆炸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和席军强教授负责的“车用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5项主持成果,1项参与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凸显的也是北理工强大的实力。
作为工科强校,北京理工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有很强的实力。
从多年表现来看,在2018年的国家科技奖中,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
2019年度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公示

限公司
天鼎联创密封技术(北京)有
耐高温、高强度、高弹性密封材 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 宋炜,郭飞,贾庆升,李江,贾晓
43 19F079 料与系统研发及在稠油开采中的 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 红,汪庐山,罗文莉,王玉明,孙
工程应用
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合 黎生,付文军
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固体废物危
12 19F025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险特性鉴别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周庆云,林建,商照聪,董学胜, 段路路,魏厚道,李哲,王凯越, 卢栋冬,郁晟杰
白玉湖,陈桂华,吴克强,徐兵
海外页岩油气资产优化地质油藏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 祥,陈晓智,冯汝勇,陈岭,余杰,
13 19F026
除技术
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亮,宋玉文
新疆油田特殊水型采出水处理工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 杨萍萍,郑帅,付蕾,罗春林,刘
40 19F073
艺及装置集成化
司
建超,杨立辉,王爱军
徐丙贵,尹洪伟,郭慧娟,吕明
深井、复杂井膨胀管裸眼封堵技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
41 19F076
杰,王建利,刘志同,贾涛,于永
2019 年度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公示
序 评审 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人
周曙光,秦龙,张柏青,李培国,
除草剂水性化绿色制剂及智能制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
1 19F002
钱志刚,杨旭,黄海燕,鲍敏,王
造平台关键技术开发
公司
舜,李丽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
杜艳泽,秦波,柳伟,陈鑫,王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强流稳态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二)提名意见针对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场构建问题,发明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
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核能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称为“灵魂”,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
中子行为研究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和关键。
针对先进裂变堆、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及验证,传统技术在中子场精准构建以及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重大挑战,成为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关键瓶颈。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瓶颈,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创新研制了聚变裂变耦合的中子调控装置。
发明了高产额中子源强调控技术,发明了基于阵列射流强化散热的靶技术,突破了氘氚聚变中子源强难以提高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加速器驱动的氘氚聚变和裂变耦合的大型中子调控装置,其氘氚中子源强提升了28%。
(2)发明了调控模块自适应组合的中子场构建技术。
设计了分能区的中子调控模块体系,发明了基于响应矩阵的中子能谱调控方法,研制了中子场调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构建先进核能系统中子场的难题。
(3)发明了复杂中子场的在线反演评价技术。
研制了特征识别的中子在线测量系统,大幅提升了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离散点测量的中子场在线反演方法,解决了复杂系统辐射安全动态特性的精准评价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EI论文81篇。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四)客观评价1、领域权威专家组评价:加速器驱动聚变裂变混合系统堆芯同构中子物理实验装置,对先进核能系统概念发展、技术设计和验证实验具有重要价值。
2、国际新型核能系统大会主席Sümer Sahin 教授在领域权威期刊发论文评价:取得了近年来领域的亮点性成果,将显著推动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与验证。
(a highlight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and will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dvanced nuclear systems.)3、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研究中心KIT的Dr. Arkady Serikov在领域期刊评价:是领域代表性的、高源强中子实验装置。
4、作为重要进展入选美国聚变能协会FPA官方报告:可以用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聚变裂变混合系统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物理与工程验证。
5、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
6、装置研制成果在领域期刊Int. J. Energy Research 上作为封面论文发表。
7、获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8、获2016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获2015年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五)应用情况该项目发明的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已成功应用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北京射线中心等多家知名研发机构和企业单位。
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多个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成功构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复杂结构中子场,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提升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安全水平,为我国核能与核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1、发明专利,一种强流稳态中子产生装置,中国,ZL201810031055.7, 2018.12.18,318767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王永峰、季翔、赵柱民、王文,有效2、发明专利,一种多维中子调控靶装置,中国,ZL201810066892.3,2018.12.25,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胡丽琴、龙鹏程、王文、梁参军,有效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氘氚聚变中子源的高载热靶系统,中国,ZL201611223179.2,2018.05.01,290938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有效4、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氘氚混合束的中子源装置,中国,ZL201611226586.9,2018.11.02,3132925,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有效5、发明专利,一种铅基堆零功率物理实验装置,中国,ZL201611245847.1,2018.03.23,2855119,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吴庆生、刘超、赵柱民、李春京、蒋洁琼、刘少军、宋钢、李亚洲,有效6、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束的传输系统,中国,ZL201611226596.2,2018.08.14,303340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王永峰、王志刚、刘超、宋钢,有效7、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堆燃料组件,中国,ZL201611249225.6,2017.08.25,2595509,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吴庆生、陈建伟、梅华平、李春京,有效8、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型快堆的高灵敏环境中子能谱分析系统,中国,ZL201611236357.5,2017.12.26,275388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李雅男、刘超、李桃生、王永峰,有效9、发明专利,一种强辐射高温环境条件下测量中子通量的测量系统,中国,ZL201710084870.5,2018.10.02,3097306,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李桃生、刘超、王永峰,有效10、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粒子密度不均匀性的迭代蒙卡全局权窗参数生成方法,中国,ZL201610685275.2,2017.05.24,2492060,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宜灿、张澍、宋婧、郝丽娟、孙光耀,有效(七)主要完成人情况1.吴宜灿,排名第一,所长,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是该项目负责人,对发明点1、2、3 做出主要贡献,是10项主要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对项目整体方案进行规划与设计,对项目执行进行组织和协调,主持完成了项目立项、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
2.刘超,排名第二,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对发明点1、2有贡献,是4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
是该项目靶系统与中子场构建系统研制的重要骨干,参与聚变裂变耦合设计与研制工作。
3.王永峰,排名第三,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对发明点1、2有贡献,是4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
是该项目离子加速与靶系统研制的重要骨干,参与离子加速、中子靶技术研发工作。
4.龙鹏程,排名第四,中心副主任,项目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对发明点2、3有贡献,是第2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
是该项目中子场测评技术研发及项目推广应用的重要骨干,参与中子场测评技术研发工作。
5.吴庆生,排名第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对发明点2、3有贡献,是2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
是该项目中子场构建技术研发的重要骨干,参与中子场构建技术研发工作。
6.宋婧,排名第六,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与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
对发明点2、3有贡献,是第10项主要发明专利的共同发明人。
是该项目中子场构建与测评技术研发的重要骨干,参与中子场构建及测评技术研发工作。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一家单位完成,主要完成人为吴宜灿、刘超、王永峰、龙鹏程、吴庆生和宋婧。
主要完成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体现在共同申请与执行重大专项项目、合作申请发明专利、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合作出版著作等方面。
主要完成人的合作关系概要说明如下。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刘超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合作申请了ZL201611245847.1、ZL201611226596.2、ZL201611236357.5、ZL201710084870.5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合作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王永峰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合作申请了ZL201810031055.7、ZL201611226596.2、ZL201611236357.5、ZL201710084870.5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合作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龙鹏程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合作申请了ZL201810031055.7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合作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著作1部。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吴庆生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合作申请了ZL201611245847.1、ZL201611249225.6等国家发明专利,合作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第一完成人与宋婧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合作申请了ZL201610685275.2等国家发明专利,合作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著作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