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诊断很简单
论治胃下垂

论治:胃下垂黎运洪概述:胃下垂本是客观存在的消化系统的一类疾病。
病人痛苦难堪,有饭不能吃,有工作不能干。
还被周围的人(包括领导,亲人:父母、兄弟、同事、甚至夫妻之间、)误解。
忍受着难于忍受的委曲和无耐的痛苦。
很多胃下垂病人都去过正规的大医院就医,都无例外给予进行现代仪器:胃镜、胃肠B超或X光钡餐检查。
多数胃下垂患者都会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改变。
但是浅表性胃炎,解析不了病人的心律缓慢,低血压,消瘦,乏力、腹胀、恶心、呕吐,尿频、便秘等症状。
有些比较负责任的医生能发现病人有胃下垂,但无治疗方法。
因为教科书上没有关于胃下垂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记载,医生也如实地告诉病人,医院目前对胃下垂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只能告诉病人,吃饭后卧床休息2个小时,慢慢养着,做做仰卧起坐,锻炼腹肌等一些安慰的话。
有些医生则不承认胃下垂是病,认为胃下垂不需要治疗。
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
由于这些错误的论调导致不少胃下垂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轻度胃下垂比较容易治疗,一旦发展到重度胃下垂,胃体下垂至盆腔,直肠和膀胱严重受压,出现严重便秘和尿频现象时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有些病人,7、8天才排一次大便,便前必须先服泻药后才能排出大便。
这痛苦谁能体会到?不是胃下垂病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更可怜的有些胃下垂患者被误诊为结肠癌、巨结肠症,结肠无神经症,错误地做了结肠切除术。
有些胃下垂病人因膀胱受压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到医院就诊,误诊为尿道炎,长期误用抗菌素治疗,导致霉菌性尿道炎久治不愈。
很多胃下垂患者吃不下饭,身体进行性消瘦,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多数胃下垂病人都在医院做过胃镜检查只能查出胃粘膜病变,根本就查不出胃下垂病,因为胃下垂只有在站立时才能查出来。
病人有痛苦又治不了,还要受旁人的冷言冷语的讽刺:“医院都检查不出疾病来,是思想有问题”。
“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病,小医院小诊所更治不了”。
我认为医疗技术的高低不是决定医院的大小,而是决定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胃镜下诊断胃下垂的方法探讨

胃镜下诊断胃下垂的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胃下垂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我院220例腹胀、消化不良病人同时经胃镜检查,X线检查确定胃下垂患者的例数,得到胃镜检查的确诊率。
结果 20例患者经过临床症状诊断以及X线钡餐检查后确诊为胃下垂的患者为215例,诊断率为97.7%,其余5例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以及非器质性病变的消化不良;2. 220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胃下垂的患者218例,218例中与X 线检查相符合的为213例,5例为实验室检查可疑,经过追踪随访最终确诊为胃下垂,诊断率为99.1%,其余2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者合并消化不良。
结论胃镜下诊断胃下垂可以作为临床确诊胃下垂的重要诊断依据。
胃镜下诊断率与X线诊断率相持平,但是由于患者较难以接受胃镜作为治疗效果的跟踪途径,X 线与胃镜作为共同的诊断,治疗监测各自具有优势,临床中建议配合应用。
【关键词】胃下垂测量胃动力胃镜【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15-02胃下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非器质性病变而被忽视,X线检查是诊断胃下垂的重要诊断依据,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粘膜病变的金标准,对胃下垂的诊断无统一标准。
许多胃下垂病人因检查胃镜后,没有胃下垂诊断,临床医生也无法对症下药,从而病人病情得不到缓解。
经胃镜检查配合X线检查,给临床诊断,治疗跟踪提供了更为有效完善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影像科和胃镜室检查的220例腹胀、消化不良的病人进行资料回顾。
其中男100例,女120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5岁,患者均有腹胀,恶心欲吐,食欲不振,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站姿改为坐姿后疼痛可缓解,患者自觉不适可自行缓解的125例,需要进行干预后才能缓解的76例,其余患者自觉症状无法明显缓解。
220例患者中体型偏瘦的有98例,肥胖的42例,其余体型中等;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COPD,糖尿病以及甲亢等疾病的109例,病后初愈的患者27例,其余患者无其他疾患。
胃下垂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部的位置异常下垂,导致胃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胃下垂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胃下垂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食欲不振,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减少,甚至出现厌食症状。
2. 胃部不适,患者常感到胃部胀满、疼痛、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出现明显不适感。
3. 消化不良,患者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减少等症状。
4. 体重减轻,由于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患者体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
二、体格检查。
1. 腹部触诊,医生在患者躺平或坐位时,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胃部明显下垂,形成明显的压痛点。
2. 腹部叩诊,医生通过腹部叩诊可发现胃部浊音范围明显扩大,提示胃部下垂。
3. 腹部听诊,医生通过腹部听诊可发现胃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胃排空延迟。
三、辅助检查。
1. 腹部X线平片,通过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胃部下垂的位置及程度,结合患者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2.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部的位置和形态,对胃下垂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3.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胃下垂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胃的位置和粘膜的改变,对胃下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等综合分析,可以做出胃下垂的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作出胃下垂的诊断:1. 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
2. 体格检查发现胃部下垂的明显体征,如压痛点、浊音范围扩大、蠕动音减弱等。
3. 辅助检查结果支持胃下垂的诊断,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检查和胃镜检查等。
总之,胃下垂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胃下垂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首先,胃下垂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胃部不适、胀气、反酸、消化不良等。
患者常常感到胃部胀痛或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或运动后更为明显。
此外,胀气和反酸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胀满,同时出现反酸和嗳气。
消化不良也是胃下垂患者的常见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也常常出现。
这些临床症状对于胃下垂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胃下垂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和CT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胃的位置和形态,通过不同体位的X线片,可以清晰地显示胃的位置和是否下垂。
CT检查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胃的位置和形态,对于胃下垂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最后,内镜检查也是胃下垂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部的情况,发现胃下垂的病变。
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发现胃下垂导致的炎症、溃疡等情况,对于胃下垂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三个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患有胃下垂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生进行综合诊断,才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于胃下垂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患有胃下垂症状的患者能够及时就医,获得有效的治疗。
胃下垂的主要症状及临床治疗方法

胃下垂的主要症状及临床治疗方法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的提升让我们的饮食和生活结构产生了变化,社会人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的状态下,因此健康问题令人堪忧,亚健康状态是当代人的主要健康状态,疾病随时都会产生,胃下垂在目前医疗领域是经常可以看见的一类疾病。
此次我们就胃下垂的病因和预防治疗方法来进行了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下垂引起原因主要病症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13-011 胃下垂疾病理论概述胃下垂多是因为患者的膈肌悬力不够,其对脏器的支撑韧带松弛,患者在站立状态下,其胃大弯到达了盆腔,小弯也到了髂嵴联线以下。
一般患有胃下垂的患者,其临床中可以检测出十二指肠球部位置异常。
普通人的胃部是在腹腔左上方,站立状态,其不会低于脐下2横指,位置没有太大的变动,可以让胃部保持功能的正常。
2 引起胃下垂的主要原因2.1 先天性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
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
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垂),所以又叫全内脏下垂。
2.2 后天性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2.3 先天及后天同时性,胃下垂的原因还有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
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3 胃下垂病症的临床表现3.1 上腹部不适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描述为腹胀、有坠涨感和压迫感。
3.2 腹痛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的,大多数患者在饮食之后会出现,和其饮食的量有着直接关系。
胃下垂x线诊断标准

胃下垂x线诊断标准胃下垂是一种胃部解剖位置异常的情况,即胃部向下移位,导致胃的下半部进入盆腔。
胃下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原发性胃下垂、继发性胃下垂和功能性胃下垂。
其中,原发性胃下垂是因为胃的固有韧带松弛或胃肌层无力引起,继发性胃下垂多见于妊娠、肥胖、腹壁松弛等情况,而功能性胃下垂则是一种功能性消化障碍引起的胃部位置异常。
胃下垂的X线诊断主要通过胃部钡剂造影检查来进行。
以下是关于胃下垂X线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1.原发性胃下垂:-胃体和胃底完全或部分位于腹盆腔内,胃与肝脏之间的肝胃间隙存在;-食管-胃连接处的食管锁骨支部上移;-胃窦位置正常。
2.继发性胃下垂:-胃部完全或部分位于腹盆腔内;-腌膜韧带伸长及软化,胃可向下脱垂,造成下腹或骨盆腔内可见胃气影;-胃窦位置正常。
3.功能性胃下垂:-胃部完全或部分位于腹盆腔内;-腹部压力增加时胃可以下垂,但在腹部压力减小时能恢复原位;-胃窦位置正常。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X线征象可辅助胃下垂的诊断:-气胸腹:因腌膜韧带的松弛导致胃部脱垂,造成腹部内可见胃部气体影;-胃牵拉征:胃部与腹壁结构紧密相连,当腹壁松弛时造成的胃部下垂,胃牵拉征则是胃与下腹部骨盆腔的距离增大;-躯干反立位:在立位X线片上胃部向下移位。
在进行胃下垂X线诊断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胃下垂。
值得注意的是,胃下垂并非所有病例都需要进行X线检查,有时临床症状和体征已经足够明确,而且X线检查也是一种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应谨慎使用。
总之,胃下垂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根据胃位置的异常和腌膜韧带的松弛程度来确定,主要通过胃部钡剂造影检查来进行判断。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胃下垂,并与其他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以确诊胃下垂。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胃缓,指以脘腹坠胀为主或有疼痛,食后或站立时为甚的疾病,常见于西医胃下垂症。
有关胃缓的记载最早来源于《灵枢·本藏》,即“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
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不坚者,胃缓”。
《实用中医内科学》[1]首次把“胃缓”定为正式病名,并归入脾胃病证类。
本指南提出了胃缓 (胃下垂 )的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主要适用人群是由胃下垂所致的胃缓成人患者,即对于符合西医学“胃下垂”诊断但不符合中医学“胃缓”病名诊断的患者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本指南主要根据我国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经验制定,目的是对中医学治疗胃缓的方法与措施加以总结并进行合理评价,以期为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诊疗提供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为国内外具有中医学执业资格的医生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社会医疗决策者及患者提供有益参考。
1. 1证据检索古代文献 :手工检索中医医籍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脾胃论》《儒门事亲》《丹溪心法》《临证指南医案》《名医杂著》《张氏医通》《景岳全书》《笔花医镜》《类证治裁》《证治汇补》《类证活人书》,查询有关“胃下垂 /胃缓”的描述。
现代文献 :以“胃下垂”“胃缓”“胃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以“Gastroptosis”“Ventroptosia”为关键词,检索 PubMed、SCI、Science、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17年 5月 5日。
• 1. 2证据筛选• 1. 2. 1文献初筛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中医药关于胃下垂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的文献;病例数在 20例以上。
胃下垂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胃下垂,又称胃下垂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两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1. 上腹部不适,患者常感到上腹部胀痛、饱胀、不适,尤其在进食后症状加重。
2. 食欲不振,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进食量明显减少。
3. 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4. 体重下降,患者由于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常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心悸、乏力、情绪焦虑等不适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下垂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胃的位置和形态,发现胃下垂的特征性改变。
2. X线检查,胃的X线检查可以观察胃的位置和蠕动功能,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胃下垂。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辅助观察胃的位置和形态,对于胃下垂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4. 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可以评估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对于胃下垂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外,临床医生在诊断胃下垂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进行胃下垂的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患者在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时,也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两个方面,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于胃下垂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获得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下垂的诊断很简单站立位时,胃的下缘垂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本症多见体形消瘦、身材比较修长的人。
由于胃壁张力减低和周围韧带松弛腹壁脂肪缺乏者而引起。
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的下垂。
横膈位置下降或腹内压不足,便可引起胃的下垂。
常发生于过分的瘦长体型、多产妇、多次腹部手术并有切品疝者及其进行性消瘦以及卧床少动者。
胃下垂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满和下附样牵拉痛,饱食和行走进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
一般伴有消化不良、胃痛、呃逆、嗳气、食后腹胀加重、腹部下坠感、腰痛等症状。
常可听到腹中有漉漉作响的气过水声,胃肠钡餐透视或饮水超声波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胃下垂首先是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张力,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楞以酌用胃复安、吗丁啉等药解除上腹饱胀或嗳气、恶心等症状,并用助消化药帮助消化。
必要进可用胃托辅助治疗,也可用温灸的按摩增强胃的张力,减轻下垂引起的症状。
胃下垂早期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
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
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
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6.体检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
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诊断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饮水超声波试验,X线检查表现较易确诊。
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
胃下垂应该做哪些检查?1.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可见:(1)胃体明显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几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线的左侧。
(2)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
(3)无张力型胃其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底部宽大,胃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蠕动无力,紧张力减退,钡餐滞留,6h后仍有1/4~1/3残留胃内。
(4)十二指肠壶腹部受牵引,拉长,其上角尖锐,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肠第3段可因肠系膜动脉压迫而呈十二指肠壅滞。
2.饮水超声波检查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
胃下垂吃什么好?一、适宜吃的食物:增加饮食营养,宜多食用有补益作用的高蛋白、高热量、多糖、低脂肪饮食。
多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杏仁、鲜藕汁、羊肉、狗肉、生姜等,可以使胃气升温,调理脾胃寒气,减轻症状。
经常食用对胃有益的食品,如卷心菜、胡萝卜、猴头菇、酸奶、山楂等。
二、不适宜吃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
饭后若感不适,可做短时间的平卧休息。
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忌吃生冷与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
忌大量饮用水及各种饮料,忌过多食用体积大的食物。
三、食疗方法榛子 60克,山药 60克,党参 30 克,砂仁15克,陈皮15 克,共捣烂,研成粉末,拌入少许白糖,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 3 次。
猪肚 1 只,黄芪 30克,龙眼肉30 克,砂仁50 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
鲫鱼 500 克,黄芪 50克,枳壳 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猪肚 250 克,白胡椒15 克。
将猪肚洗净切片,加水与白胡椒同煮熟, 当日分 2 次食用。
适用于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鸡蛋 1 只,打入碗内,不要搅散,隔水蒸至蛋白凝固、蛋黄未熟时 ( 一般用 2~3分钟) 放入桂圆肉10余片,再蒸 10分钟,即可食用。
每日 1 次,连续服至病愈。
治疗胃下垂可按百会穴百会穴在我们的头顶,两个耳朵尖的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
凡脑部的疾病,如头痛脑热等,都可以找百会穴,对于一些中气不足的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如胃下垂。
判断胃下垂简单的办法是:看自己的肚脐眼,如果是圆圆的,说明没有问题;如果肚脐眼像嘴角一样耷拉着,很有可能存在着胃下垂的现象。
这样的人往往很瘦,吃点东西会觉得肚子很胀,不能多吃。
这是因为中气下陷,升阳无力,气血不能托起胃,导致胃往下坠形成的。
按法:每天用手指头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30~50下,可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将胃慢慢地托起来,继续为人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按摩时,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慢慢感觉,随着按摩时间的加长,会感到头顶处微微发胀。
待按摩结束之后,睁开眼睛,会感到眼睛都明亮了很多。
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按摩百会有助于帮助肝经的气血上行滋养眼睛。
胃下垂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食物细软、营养均衡、减少刺激、防止便秘、动静相宜、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保健品查询胃下垂中医治疗方法(一)治疗1.内科治疗(1)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张力,并少吃多餐,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
(2)增加营养,并给以助消化剂,必要时给蛋白合成制剂及胰岛素等以增加腹腔内脂肪,加强腹肌张力。
胰岛素(普通胰岛素)4~8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以促进食欲。
苯丙酸诺龙25mg肌内注射,每周2次,1个月后每周1次,连用3个月。
(3)对症治疗:对无力型胃可用促胃动力药,胃痛者可用镇痛药,便秘者可用润滑剂。
(4)可试用加兰他敏氢溴酸盐10mg,3次/d,口服或25mg,1次/d,肌内注射。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20~40天为一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经1~2个疗程后,病情仍未改善,应停用。
(5)可试用三磷腺苷(ATP)20mg,2次/d,在早、午餐前半小时肌内注射,25天为1疗程,间隔10天再进行第2疗程,总有效率为98.5%。
(6)必要时可放置胃托或腹带辅助治疗。
2.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
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
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细小滑。
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
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
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⑤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
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2)针灸治疗:①可选内关、足三里、中脘透梁门、脾俞、胃俞、气海、章门,任选2~3穴,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
如胃痛属实加期门、阳陵泉;偏虚者选脾俞、胃俞、章门;泄泻加关元;便秘加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②以补法针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1.5寸左右,三阴交1寸左右,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25min。
1次/d,10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96.94%。
3.其他治疗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用维生素B1 0.1g与当归注射液0.1g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d,每次3穴,交替使用,有效率为96.5%。
另外,电兴奋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气功疗法以及几种疗法综合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4.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胃下垂者。
(二)预后一般来说,胃下垂预后较好,但也因患者的体质,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和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慢性扩张、胃扭转、直立性晕厥、心悸、低血压等。
中药材查询胃下垂西医治疗方法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胃下垂常用药品•甲氧氯普胺片镇吐药。
主要用于①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③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④糖尿病性胃轻瘫,尿毒症,硬皮病等胶原疾患所致胃排空障碍。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