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寺庙的基本结构 中国佛寺建筑

中国寺庙的基本结构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增房。
后来佛像供奉于殿堂,殿堂与塔并重,塔一般仍在殿堂之前。
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
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
以禅宗为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一般常见的殿堂有(一)山门(或三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
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
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通常空门两侧立有哼哈二将(二)钟楼位于天王殿左(东)前侧,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闻公为其右胁侍。
(三)鼓楼位于天王殿有(西)前侧,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四)天王殿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五)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
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况。
以三佛同殿居多。
供一佛常见的为“释家三尊”或释迦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也有的大殿供奉“西方三圣”或“华严三圣”。
三佛同殿,常见的有“三方佛”、“三世佛”和“三身佛”,也有的供奉“弥勒佛-释迎牟尼佛-阿弥陀佛”。
供五佛(密宗的五方五佛)和七佛(释迹牟尼佛以前的六佛加上释迎牟尼)的较少,多为历史久远的寺院。
释迎牟尼像背面一般为海岛观音壁塑图。
大殿东西两侧,常供奉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
(六)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的(多为禅宗),有设“伽蓝殿”的,等等。
(七)法堂(亦称讲堂)一般在大殿之后。
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
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八)罗汉堂自唐代开始,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
全国现存具有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存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为清民间雕塑艺术佳作),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四川乌龙寺五百罗汉堂。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寺庙基本布局图
过天王殿,中道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至上的意思。殿内供迦 叶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 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 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 伏“五阴魔”、“烦恼魔”、 “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 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 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 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 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 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 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 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 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 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 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 “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 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 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 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剖析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基本布局图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
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z?ng)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z?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种。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①、弥勒佛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萨”才对。
浅谈寺庙殿堂构造

浅谈寺庙殿堂构造各位朋友都去参观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到寺庙烧香礼佛都见到一些雄伟庄严的殿堂。
下面小编给大家浅谈一下清式殿堂的构造。
殿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台基、墙体、屋面(自梁以上为屋顶、地以上为屋身、地以下为台基)。
一、台基基本造型和类型为直方形和须弥座及带栏板柱子的台基形式,一般台基的高度保持在檐柱的1/4--1/5,台基的宽度与屋檐深处的长度的比例为2/3(自柱中起算)。
须弥座形式的台基是宫殿及寺庙建筑台基的常见形式其中有待雕刻或者素描无雕刻的,带角柱的与不带角柱的。
台基材质也分为(1)全部用砖砌成,砖料为城砖或条砖这种多用于民居或佛座等基座。
(2)全部用石材砌成,多用于官式建筑。
(3)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阶条用石料,其余用砖砌成。
砖石混合是最为常见。
二、墙体地面以上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拱、门窗和砖墙组成。
中国古建的墙体在结构作用方面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古建筑的主体受力体系多以砖石结构为主,而中国建筑则以木结构为主,墙体作为维护结构,素有“墙倒屋不倒”的特征和优点。
墙体分为前檐、后檐、山墙3部分,墙体一般是包柱而砌,按柱轴线分为里包金和外包金。
前檐墙一般只在窗下做矮墙,也称为槛墙。
墙高按檐柱高的1/3。
后檐墙有两种做法:一是将墙体只砌到檐枋下皮,让后檐枋木、梁头暴露在外,这种墙体称为“露檐出”二是将墙体一直砌到屋顶,将后檐枋木等封护在内,这种做法称为“封护檐”山墙的做法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多采用“露檐出”的做法,多用淌白墙也可采用糙砖抹灰刷红浆。
三、屋顶屋顶类型可区分为屋檐层数、屋顶种类、瓦面材质和屋脊形式。
按屋顶种类分为:庑殿屋顶、歇山屋顶、硬山屋顶、悬山屋顶、攒尖屋顶。
按檐口层数可分为:单檐屋顶及重檐屋顶。
按瓦面材质可分为:琉璃瓦屋顶、布瓦屋顶、小青瓦屋顶等。
按屋脊形式可分为:尖顶式屋顶和卷棚式屋顶。
寺庙一般大型建筑多为歇山屋顶,歇山屋顶具有造型优美、姿态活泼、适应环境等特点是园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屋顶形式,歇山屋顶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故也称为“九脊殿”时间有限,小编先初步讲解下,感谢大家观看!。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天王殿左右两侧,其功能在古时候是表示 禅定的境界,现在也具有计时的作用,所谓“晨钟暮鼓”,同时 敲钟也有祈福的寓意。
佛塔
佛教寺庙内塔一般是用来供奉舍利的,此外还兼具一些其他 的功能,地标性,佛的象征,以供世人朝拜。
祖师殿 鼓楼
总结
藏经阁 方丈室 大雄宝殿 天王殿 Nhomakorabea门殿伽(qie)蓝殿 钟楼
作业:
周末有空到当地寺庙游略。
大雄宝殿
千手观音。位 于三世佛后, 也是一位重量 级别的“人 物”。
十八罗汉,位于三世 佛两侧,各分布九位。 其中较为熟悉的是降 龙尊者——济公。
方丈室
方丈,即寺院主持。方丈室为其住所,也是说法和接客之处。
藏经阁
藏经阁,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是供奉经律 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指佛教中 的一切理论学说,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佛教寺庙主要殿堂介绍
教学内容
• 佛教建筑布局规则
• 主要殿堂:
供奉对象及其布局
问题:1.这些图片给你的整体感觉?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三门殿
无作门 空门 无相门
天王殿
大肚弥勒
韦陀 金刚杵的寓意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被供奉于天王殿内两侧。他们分别
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其脸色,法器,领地各不相同,有“风调雨顺”之意。
中国佛寺布局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
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
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华建网中标快讯招标评估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
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
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后者是前者的简称。竟尔一佛化成二佛。这种变化无方之事在佛教传说中极多,姑听之可也。ﻫ (2)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ﻫ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ﻫ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ﻫ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见图三)。ﻫ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2.供三位主尊的
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ﻫ (1)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有多种说法。供三身佛则多据天台宗的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南。他的背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两位背靠背,中隔板壁。弥勒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有关情况,将另文介绍。ﻫ
三、正殿——大雄宝殿
天王殿再往北,就是正殿,俗称“大殿”,正名“大雄宝殿”。这是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具体指的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供奉的主要佛像称为“本尊”(又称主尊),但究竟供的是哪位佛呢?随着各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之不同,出现了多种情况。单从主尊数字看,一般就有一、三、五、七尊四种。现分别说明如下:ﻫ1.供一位主尊的ﻫ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他是佛教的缔造者。常见的塑像有三种姿势。
一种是结跏趺坐(俗称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这种造像名为“成道相”。ﻫ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
二、山门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金光明经文句》中解释说:据经文,金刚力士只是一位,现在寺院里却有两尊像,乃是适应外界情况变化,多一位也没什么。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见图一);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佛教徒认为那不过是戏言。但据说,在云南有的寺院山门内就塑有骑火眼金睛兽的哼哈二将。可见,世俗人等,包括佛学水平不高的僧人,爱的还是汉化了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哪怕它是小说也罢。ﻫ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肚弥勒佛,面朝
一、殿堂概观
ﻫ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ﻫ
ﻫ图一ﻫ ﻫ图二ﻫ
图三ﻫ再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木按照释迦的形象雕成这样的像。后来仿制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净土宗的寺院中,也有在大殿里供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ābha的音译。意译是“无量寿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名“接引佛”。他的塑像常作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金莲花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这是依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