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 成人科

合集下载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说明书精编版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说明书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英文名称:Vidarabine Monophosphate for Injection【成份】单磷酸阿糖腺苷【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冷冻干燥灭菌粉末。

【适应症】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规格】100mg【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瓶加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或遵医嘱。

成人按体重一次5~10mg/kg,儿童按体重一次5mg/kg,一日一次。

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可见注射部位疼痛。

极少情况下,有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偶有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骨髓巨细胞增多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程度与给药量和疗程成正相关。

【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疼痛,必要时可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解除疼痛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不可与含钙的输液配伍。

不宜与血液、血浆及蛋白质输液剂配伍。

别嘌呤醇可加重本品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不宜与别嘌呤醇并用。

与干扰素同用,可加重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一般剂量低于每日每kg体重10mg用量时,所产生的副作用轻微或不明显。

当超过每日每kg体重10mg用量时,可见食欲不振、头晕、耳鸣、全身乏力、恶心等,上述反映与治疗本身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药理毒理】本品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

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

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

单磷酸阿糖腺苷

单磷酸阿糖腺苷

单磷酸阿糖腺苷Danlinsuan Atangxian’ganVidarabine MonophosphateC10H14N5O7P·H2O 365.26 本品为9-(β-D-阿拉伯呋喃糖)-腺膘呤5'-单磷酸酯。

按无水、无溶剂物计算,含C10H14N5O7P 应为98.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酸。

本品在水中极微溶解,在甲醇、乙醇、乙醚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加水适量与0.5mol/L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使溶解,并用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定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1),比旋度为+14°至+18°。

【鉴别】(1)取本品约20mg,加6mol/L盐酸溶液2ml溶解后,加间苯三酚10mg,振摇,置水浴中加热,呈紫红色。

(2)取本品,加0.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测定,在25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0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取本品约0.1g,加无水碳酸钠1g,混匀,灼烧灰化,冷却后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显磷酸盐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301)。

【检查】酸度取本品0.20g,加水20ml使溶解,取上层饱和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1),pH值应为2.5~3.5。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0.50g,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解后,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01第一法和0902第一法),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3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
【规格】0.1g
【用法用量】临用前,每瓶加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肌肉注射,缓慢静脉注射或遵医嘱。成人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一次。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可见注射部位疼痛。极少情况下,有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偶见血小板减少或骨髓巨细胞增多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程序与给药量和疗程成正相关。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单磷酸阿糖腺苷,其化学名称为:9-(β-D-阿拉伯呋喃糖)-腺嘌呤5`-单磷酸酯-水合物。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0H14N5O7P·H2O
分子量:365.26
辅料:甘露醇、氢氧化钠。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有引湿性。
【适应症】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禁忌】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疼痛,必要时可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解除疼痛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1.不可与含钙的输液配伍。
2.不宜与血液、血浆及蛋白质输液剂配伍。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包装】管制注射剂玻璃瓶;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0.1g×瓶/盒。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代动力学】本品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后可被血液和组织中腺苷脱氨酶代谢为阿糖次黄嘌呤(Ara-HX),使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本品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肌肉注射为3小时,静脉滴注为0.5小时;半衰期为3.5小时。本品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在肝、肾、脾脏中浓度最高,骨骼肌、脑内浓度低,脑脊液内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35~50%。约60~80%的单磷酸阿糖腺苷以阿糖次黄嘌呤(Ara-HX)的形式从尿中排泄。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作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作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作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ATP)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和释放分子。

它在细胞内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能量来驱动细胞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ATP的作用十分广泛,它在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以下是ATP的一些主要作用:
1. 能量供应:ATP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能够在细胞内提供能量以驱动各种生理过程。

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通过
水解反应释放出能量,并将其转化为ADP(脱去一磷酸基团)和无机磷酸,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肌肉收缩、细胞运输、合成新的分子等各种细胞活动。

2. 细胞信号传导:ATP还可以在细胞间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

当细胞外的刺激引发细胞内的应激反应时,ATP可以通过细
胞膜上的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参与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

3. 非特异性酶底物:ATP也可以作为多种酶催化反应的底物。

例如,蛋白激酶能够将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蛋白质上,从
而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

4. 细胞结构维持:ATP同样也能够用于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细胞的骨架蛋白,如微丝、中间丝和微管,依赖于ATP
的能量来进行形态的维持和细胞骨架的重组。

总之,单磷酸阿糖腺苷是细胞内能量储存和传递的重要分子,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各种功能和代谢过程。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产品简介
主要成份:阿糖腺苷的单磷酸化合物,是人
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化合物
分 类:抗病毒药 剂 型:粉针 规 格:0.1g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药理机制
与脱氧腺苷三磷酸 竞争结合到病毒DNA链上


单磷


磷酸

酸化



抑制病毒核苷酸 还原酶的活性
毒 D N


A





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 使其渗入到
• 因为其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这个项目一般 实验室常规方法不易检测,且另外五个项 目对临床应用已经绰绰有余,所以一般情 况下该项目不检测。
• 那么我们日常所说的乙肝三系事实上只有 两对半,五个项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乙肝两对半,或乙肝五项检查。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用法用量
临用前,每瓶价2ml生理盐水溶解后肌 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成人按体重一次 5~10mg/kg,一日一次。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36) 24
11
1
97.22
对照组(36) 18
9
9
75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12期
单磷酸阿糖腺苷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以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科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引起爆发或流行,每年的5-7月为高发期。
3 毒、腺病毒、痘病毒感染
4 儿科HSV感染、麻疹、风疹
5
结膜、角膜、虹膜等炎症和眼麻痹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修订要求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修订要求

附件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不良反应】增加以下内容:
1.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

2.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乏力、苍白、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

3.胃肠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

4.用药部位:注射部位疼痛。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震颤、眩晕、共济失调。

6.精神障碍:精神异常、幻觉。

7.肌肉骨骼系统:神经肌肉疼痛、关节疼痛。

8.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骨髓巨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

9.肝胆系统:氨基转移酶升高、血胆红素升高。

二、【禁忌】增加以下内容: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三、【注意事项】增加以下内容:
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大量液体伴随本品进入体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即配即用,配得的输液不可冷藏以免析出结晶。

4.本品不可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四、【儿童用药】增加以下内容:
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详介阿糖腺苷

详介阿糖腺苷

临床上常可见肝癌病人经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过程,这提示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甚为密切。

1.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阿糖腺苷(Ara-A、vidarabine)、一磷酸阿糖腺苷(Ara-AMP)、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磷甲酸钠(foscarnet)、叠氮脱氧胸腺嘧啶核苷(AET)、右旋儿茶素(cyanidanol-3)、利已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聚肌胞,即polyl:C)等。

其中以干扰素和阿糖腺苷、干扰素和阿昔洛韦合应用,激素与重组α干扰素先后使用对消除HBV复制标志较为有效。

剂每瓶200mg。

眼膏:3%。

注意事项⑴大量液体伴随该品进入体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⑵该品不可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⑶配得的液不可冷藏以免析出结晶,别嘌呤醇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使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消除减慢而蓄积,可致较严重的神经系统性反应。

该品与腺苷脱氨酶抑制剂(如喷司他丁,Pentost atin)合用可提高其抗病毒活性。

2药理应用编辑该品静滴后在人体内迅速去氨成为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具有抑制病毒DNA合成功能。

对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伪狂犬病毒等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对大多数RNA病毒无效。

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性脑炎及疱疹性角膜炎等。

用法和用量:静滴:100mg/kg,用葡萄糖液溶解后缓慢滴入(至少12小时以上输完),每日不宜超过20mg/kg,以10-28天为一疗程。

体内过程:静滴12小时后可达血浓高峰、能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如肝、肾等,并小部分透过血脑屏障。

该品60-80%以代谢物形成少部分以原形药物由尿中排出。

不良反应和注意:静脉给药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头晕、震颤、共济失调、幻觉等。

该品不可肌注。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广泛应用于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感染
1 2
3 4 5 6 7
慢性乙肝 水痘 单纯性疱疹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水痘的 疗效比较
治疗组: 常规治疗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 mg/(kg· d) 对照组:利巴韦林10 mg/(kg· d) 。 两组均加入5%葡萄糖250ml滴注,有细菌感染加入抗生素治疗。
疗效比较
组别 治疗组(36) 显效(例)) 有效(例) 24 11 无效(例) 1 总有效率(%) 97.22
对照组(36)
18
9
9
75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12期
单磷酸阿糖腺苷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以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科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引起爆发或流行,每年的5-7月为高发期。
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对照组利巴韦林有效率对比(%)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126 126 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96.82 84.13 无效 4(3.17) 20(15.87)
116(92.06) 6(4.76) 70(55.56) 36(28.57)
治疗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或10%葡萄糖液(稀释浓度0.1%)静脉 滴注1次/d,治疗5~10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治疗5~10d。
44 43.5 43 42.5 42 41.5 41 40.5 HBV-DNA阴转 HBeAg阴转 41.5 4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表3 两组病人治疗结果比较[例(%)]
HBV感染指标转阴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98 112 HBeAg 13(13.2)* 6(5.4) HBeAg 42(42.9)* 32(28.6) 抗HBc-IgM 41(41.8)* 30(26.8) HBVDNA 53(54.1)* 41(36.6) ALT复常 80(81.6)* 68(60.7)
广谱抗病毒一线药物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 • 规格:0.1g/支 国药准字H20059896(0.1g)
单磷酸阿糖腺苷特点
优异的抗病毒作用
水溶性高,起效快,血峰值为半小时 疗效确切,适用科室广 安全性高
先强牌单磷酸阿糖腺苷优势
专利产品 化学合成工艺(200910040359.0) 纯度高,有害杂质少,不产生酶或蛋白质等过敏源 先强Ara-AMP企业内控质量标准高于国家药品标准
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病毒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儿科余道文等报道: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病 毒唑对RSV感染的Veto细胞进行抗病毒研究,结果如下: 病毒唑抑制RSV的最大无毒浓度(TDo)为100μg/ml,IC50为 5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Tc)为25 μg/ml,治疗指数(TI) 值为4。 当Ara-AMP和病毒唑均以100 μg/ml联用时,对RSV的抑制呈最大 的协作用。 两药联用的IC50为6.25 μg/ml+ 6.25 μg/ml;TI值为32,比 单用病毒唑的TI大8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组:应用Ara-AMP。成人剂量第1~5天,0.4 g,im,qd,第6~28天,0.2 g,im,qd ,疗 程28 d。小儿剂量第1~5天10 mg/kg,第6~28天,5 mg/kg,共28d。血源乙肝疫苗,成人与小儿 剂量相同。每次30 ug(相当于目前通用的基因疫苗15 ug),皮下注射,间隔15 d,共注射6次。 对照组:采用猪苓多糖,成人40 mg,im.qd,每注射20 d后停药10 d为1疗程,共计3疗程。小儿 剂量4 mg/kg,注射方法与成人相同。乙肝疫苗的注射剂量与用法,与治疗组相同。
吸道分泌物、或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内容物都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水痘与带状疱疹发病情况 水痘 1291
4.5
发病率(每10万人) 住院率(每10万人)
带状疱疹 373
4.4
平均住院天数 死亡率(每10万人)
3 0.4
11 2.5
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 England and Wales, 1991–2000
单磷酸阿糖腺苷抗DNA病毒机理
单磷酸阿糖腺苷抗DNA病毒适应症
国内外对单磷酸阿糖腺苷在治疗DNA病毒感染方面有 很丰富的研究: • 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水痘、皮炎、脑炎 • 病毒性肝炎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是一类中等大小、结构相似、 有包膜的DNA病毒。与人类有关的疱疹病毒称为人类疱疹病毒 (Human herpes virus,HHV)。
程长,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和复发等等问题。
• 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副 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素、乙肝疫苗、白细胞介素及干 扰素已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治疗中采用中小剂
量短疗程疗法,达到增效减副的作用。
乙肝病毒 治疗方案
原则:5~10mg/kg,一日一次。 成人使用 肌注:0.2~0.4g/次,一日一次。 静滴:⑴一般用10%葡萄糖250毫升或5%葡萄糖500毫升或500ml 生理盐水稀释;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病毒唑治疗带状疱疹的比较
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3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6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一日一 次,疗程均为7 d天。
表1 2组水疱停止生产、疼痛缓解、完全结痂及皮损痊愈时间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48 48 水疱停止产生
调节剂联用,既能与抗病毒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又能减轻免疫调节剂 的副作用,同时还能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用胸腺肽提高抗HBV的协同作用
两组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100 80 82.7
60 40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且诱导缓解期显著缩短。主张 治疗组 % 中小剂量短程治疗,其中单磷酸阿糖腺苷+胸腺素疗效较好,目 对照组 30 30 40 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未见严重毒副作用。 17.3 20 0 0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分为: α疱疹病毒:宿主范围广,复制周期短,引起细胞病变迅速,可在感觉神经 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β疱疹病毒:宿主范围较窄,增殖周期较长,引起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可 在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分泌腺细胞、肾脏细胞等组织细胞中 建立潜伏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人疱疹病毒7型; γ疱疹病毒:病毒宿主范围最窄,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B细胞,病毒可在细胞内 长期潜伏。如EB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
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肤病疗效高,见效快
单磷酸阿糖腺苷 100 聚肌胞 90 81.7 76.74 80 70 结论 60 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肌注七天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患者 % 50 42.36 总有效率(10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聚肌胞(81.7%) 40 30 21.21 18.18 18.18 20 11.63 11.63 10 0 0
20.8% 6.3%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 没有出现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孙金威 何成伟 医药导报 2011 年30卷06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治疗方案
按照体重每次5-10mg/kg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一日 一次,疗程5-7天。
孙金威 何成伟 医药导报 2011 年30卷06期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病毒唑治疗带状疱疹的比较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93.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磷酸阿糖腺苷 利巴韦林
64.6% 54.2%
79.2%
22.9% 14.6% 6.3% 10.4%
结果显示:治疗组HBV感染指标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病人的的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等,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杨友国,张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0,20(4):319-320
用药总结
• 目前临床上治疗乙肝以抗病毒药物为主,但大多都存在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儿童初 次感染时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 成年后复发则表现为带状疱疹,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VZV的主要靶细胞。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
*与病毒唑比较,P<0.0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第12卷第20期(半月刊)
病毒性脑炎 治疗方案
• 静滴:
①本品临床常用量5—10mg/kg ②重症患儿,取本品15mg/kg,加入500ml生 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持续 12小时,每天一次,连 用10天; • 肌注:每瓶配2ml生理盐水 ①本品临床常用量5—10mg/kg ②重症患儿,取本品10mg/kg,缓慢肌注 每天一次,连用10天。
⑵ 0.2~0.4g/次,一日一次;或者0.2g/次,一日两次。
儿童使用 肌注:5mg/kg, 一日一次。 静滴需稀释。
单磷酸阿糖腺苷抑制RNA病毒机理
单磷酸阿糖腺苷除能抑制DNA聚合酶而影响DNA复制外,亦可抑制mRNA和 tRNA的甲基化而起到抑制RNA病毒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掺入DNA、RNA 分子,抑制蛋白质合成及腺苷高半胱氨酸(SAH)水解酶等。 De Clercq 等认为抑制SAH水解酶是广谱抗病毒剂产生活性的主要分子 基础,因SAH水解酶被抑制后,必将使SAH堆积,从而切断甲基转移酶的 反应,使病毒成熟所必需的mRNA缺乏,导致病毒复制中断,不能释放成 熟的病毒颗粒。
100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广东省多家医院完成的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剂 第二期临床第一阶段(双盲对照试验)结果
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肤病疗效高,见效快
2.53% 23.52%
总有效率97.47%!
5.88%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68.24%
广东省多家医院完成的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剂 第二期临床第二阶段(用药前后对照试验)结果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结论
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胸腺素,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每日 1次,连用14日。接着予以胸腺素5mg肌注,联用1-6个月。 对照组:按国内儿科原发性NS皮质激素方案治疗。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莫 樱 陈述枚 《第四次全国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应用研讨会》
乙肝的治疗
• 抗病毒药物:在目前众多乙肝治疗药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主要
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a1、胸腺五肽、转移
因子等
• 保肝护肝降酶药:治疗乙肝需要用保肝护肝降酶药,但一般只起辅
助作用。降酶最常用的药物如五味子制剂、六味五灵片、双环醇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