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练习卷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练习卷 浙教版

2.3 耳和听觉A卷1、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室B、前庭C、半规管D、耳蜗2、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A、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B、声波外耳中耳耳蜗C、声波外耳听小骨耳蜗D、声波耳听神经神经中枢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的目的是------------------------------------()A、保持身体平衡B、减少声音入耳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以上说法均不对4、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主要决定于声音的------------------------------------------()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5、对人类来说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应----------------------------------------------------------()A、不超过50分贝B、不超过70分贝C、30—40分贝D、不超过0分贝6、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污染是公害B、长期处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影响健康C、噪声不会污染环境D、以上说法均不对7、“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音色的好坏C、响度的大小D、上述说法都的道理8、听朋友打电话,凭说话声就知道是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方面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9、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 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主要是依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的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度不同10、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旁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3耳和听觉(1)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3耳和听觉(1)

第3节耳和听觉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 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 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2.假设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以下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翻开,让空气加快流动 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 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不能判断二、填空题1.乐音的三个根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而产生的。

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一样。

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拟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散拓展噪声是否可以利用?请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

第3节耳和听觉一、1.A 2.c 3.D 4.B 5.B 6. C二、1.音调、音色响度 2.振动音色3.音调(或频率) 快4.在声源处减弱耷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散拓展可以除草、发电,制冷、除虫、克敌等,第3节耳和听觉(1)一、选择题1.属于听觉感受器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和半规管D.昕小骨2.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在于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3.中耳包括 ( )A.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 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廓、耳道和鼓膜 D.鼓室、听小骨、耳蜗4.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构造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A.外耳道 B.鼻泪管 C.咽鼓管 D.半规管5.容易晕车、晕船的是因为什么过敏 ( )A.前庭、耳蜗 B.前庭、半规管C.耳蜗、半规管 D.听小骨、鼓膜6.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鼓膜 B.内耳 C.位听神经 D.大脑皮层二、填空题7.耳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2.3 耳和听觉(1)对应学生用书P52—P53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C)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2.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C)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4.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A)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C.中耳 D.内耳6.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C)A.外耳道 B.鼓膜C.耳蜗 D.咽鼓管7.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D)A.站着不动其他什么都不干B.迅速闭嘴C.张口,同时双手堵耳D.闭嘴,同时双手堵耳8.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

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第8题)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9.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

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2019-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 同步练习

2019-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 同步练习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 保持身体的平衡C. 减少噪音D. 防止呕吐2.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B.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D.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声神经3.在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A.听小骨B.耳蜗C.听神经D.鼓膜4.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A. 鼓膜B. 耳蜗C. 前庭与半规管D. 听小骨和鼓室5.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B. 听小骨的振动C. 鼓膜的振动D. 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6.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A. [1]听小骨B. [2]半规管C. [3]耳蜗D. [4]鼓膜7.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A. 外耳道B. 鼓膜C. 耳蜗D. 咽鼓管8.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

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 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C. 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D. 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9.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1)1是________;2是________,它们构成了________。

(2)3是________;4是________;5是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3耳和听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3耳和听觉

2.3 耳和听觉一、单选题1.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

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

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2.《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声波具有能量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3.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

2021届初中科学同步7年级下册 2

2021届初中科学同步7年级下册 2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3-1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如下图所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其中,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结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放大振动并把振动传递到耳蜗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保护鼓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即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半规管3.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5.耳的位觉功能(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P541.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等受损;二是相关神经损伤,如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受损。

2.当遇到巨大的声响时,用双手捂紧双耳,这是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

中耳通过咽鼓管最终与口腔相通,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张开嘴可以使内耳与外界的压强相同,从而保护鼓膜,不至于使它因内外压强差太大而破裂。

耳朵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同步练习课件2.3.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同步练习课件2.3.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1 1;耳廓;2;外耳道;3;鼓膜;6;听小骨;4;鼓室; 5;咽鼓管;7;半规管;8;前庭;9;耳蜗
2 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脑部
3 咽鼓管;空气压力;张口;咽鼓管;鼓膜;鼓膜
4 咽鼓管 5 鼓膜 6 半规管;前庭
【点拨】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
集声波的作用。
9.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 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 B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
【点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
人们闭眼坐车时,也能准确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
【点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 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将细绳绕在手指上, 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 食指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效果比 空气好。 【答案】C
18.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 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神经后,我 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 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波超强, 所以不经过鼓膜也可以传声
17.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 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 住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 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 音,这是因为( )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小明产生的幻觉,实质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

7-2-3-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式-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原

7-2-3-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式-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原

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基础聚焦1、下列各组中,正确表示听觉形成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②→④→⑤→③→⑥C、①→⑥→⑤→②→③→④D、①→③→④→⑤→②→⑥2、一般不要随便挖耳朵,因为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A、鼓膜B、听觉中枢C、耳廓D、听神经3、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振动刺激后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A、鼓膜和大脑皮层B、听神经和耳蜗C、耳蜗和大脑皮层D、鼓膜和耳蜗4、如图所示为人耳的有关结构,在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②收集声波B、⑦带动听小骨振动C、③放大振动D、⑤产生听觉5、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6、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其结构包括许多部分,其中耳蜗的作用是(▲)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耳传递C、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D、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耳传递7、同学们在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地分辨汽车行驶速度和上坡、下坡的变化。

在人体内,感受这种变化刺激的结构位于(▲)A、鼓室和耳蜗B、耳蜗和前庭C、鼓室和半规管D、半规管和前庭8、飞机起飞时,妈妈让小金嚼口香糖,说这样可以减轻耳朵的不适感。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嚼口香糖可以迅速补充糖分,减轻头晕的症状B、味觉感受器在甜味的刺激下,产生愉悦的感觉C、咀嚼时可帮助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D、张嘴时人体内外得以相通,消除压力的差异9、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9题;共11分)
1. (1分)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 . 外耳道、虹膜
B . 鼓膜、视网膜
C . 耳蜗、视网膜
D . 咽鼓管、瞳孔
2. (1分)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 . 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 . 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 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3. (1分)中耳的组成()
A . 耳郭和外耳道
B .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C . 耳蜗和听小骨
D . 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4. (1分)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
A . 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
B . 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 .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
D . 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5. (1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A . 瞳孔、晶状体、角膜、玻璃体
B . 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C .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 . 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6. (1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 . 嗅觉和听觉
B . 听觉和视觉
C . 听觉和味觉
D . 触觉和味觉
7. (1分)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 . 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 .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 . 外耳道----鼓膜--- 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 . 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8. (1分)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 . 耳蜗
B . 前庭、半规管
C . 鼓膜、鼓室、听小骨
D . 耳蜗、鼓膜
9. (3分)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位于________ .(选填“外耳”、“中耳”、“内耳”)
二、中档题 (共3题;共3分)
10. (1分)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 . 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 . 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 . 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11. (1分)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 耳蜗和前庭
B . 前庭和半规管
C . 半规管和鼓膜
D . 鼓膜和听小骨
12. (1分)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

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A . 耳蜗
B . 中耳
C . 鼓膜
D . 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三、拓展题 (共2题;共6分)
13. (1分)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________。

(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________)________放大传递到耳蜗,引起它产生神
经冲动;
(3)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和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是为了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达到________内外气压一致。

14. (5分)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

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

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9题;共11分)
1-1、
1-2、
2-1、
2-2、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中档题 (共3题;共3分)
10-1、
11-1、
12-1、
三、拓展题 (共2题;共6分)
13-1、13-2、13-3、14-1、14-2、14-3、14-4、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