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题指南

生命教育课题指南
生命教育课题指南

生命教育课题指南

一、综合研究

1. 关于生命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

2. 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3. 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系统化生命教育研究;

4. 学校生命校本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研究;

5. 学校生命文化建设的研究;

6. 学校、家庭、社区等协同合作的生命教育工作体系的研究;

7. 学校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8. 学科教育中进一步探索生命教育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9. 生命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

10. 进一步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来落实学校生命教育的研究;

11.信息化与生命教育模式的研究;

12.核心素养培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研究;

13.生命科学研究转化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4.生命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二、生命德育与伦理教育研究

1. 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寓于学校生命教育全过程的研究;

2. 生命德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3. 生命德育有效性的研究;

4. 生命德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

5. 生命伦理与学生发展的研究;

三、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1. 校园生命安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 校园生命安全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3. 校园生命安全有效防控体系的研究;

4.家庭、社会与学校等多位一体生命安全防空体系

四、生命心理教育研究

1. 学校心理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研究;

2. 学校心理教育模式与生命教育效果研究;

3. 学校心理教育与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幸福成长关系研究;

五、生命健康教育研究

1.学校生命健康教育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

2.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3.学校生命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4.学校生命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 容: 一、标题部分标题,又称题目或篇名,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而且在内容是确切的,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此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标题字数不超过20 个字。 署名,标题之下应是作者署名,不仅要标明作者,还要写上工作单位,署名首先是标明作者是该项研究的责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学术交流。 二、摘要部分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用最精炼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内容,即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一般中文摘要以300 字以内为宜。摘要还用于编制索引与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员查阅、检索信息。 摘要虽然是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称文之后撰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语言精炼,内容完整。 关键词:关键词较之摘要更为概括,通过3——5个词来反映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关键词, 不仅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文献检索。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选择摘要的。 三、引言部分是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告诉读者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阐述要清楚、具体、明确。 (二)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对此问题的研究背景作一些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当前的研究。主要说明问题的缘起和该问题研究的现状。 撰写此部分内容,切忌简单堆积收集到的已有研究资料,而应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研究的脉络,指出以往研究者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此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动态是什么,有哪些进展,哪些争议等也成为综述部分的重要内容。 (三)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阐述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别之处就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阐述研究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该课题要达到什么结果,研究内容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研究者还要把研究中的关键名词提出来给予界定,说明其在当前研究中的确切含义。 (五)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说明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独到之处是 什么。 四、过程与方法部分 (一)研究过程主要说明课题研究过程是如何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什么研讨活动,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二)方法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清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被试的相关情况,如被试来自何处,何种群体。选取被试的方法是什么,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抽样。选取了多少被试,有效被试是多少。被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有时候还要说明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等。 (三)研究工具主要说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用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仪器、量表、测验、问卷等工具。研究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人格量表等)和定型的仪器。对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说明其版本或修订版,基本构成与计分方法。对于定型的仪器要说明型号、操作方式以及计分方法了。另一类工具为自制或自编的。对于自己的量表、测验、问卷要说明他们的编制原则(或理论依据)、程序、内容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要附于附录之中。无论哪一类工具,

《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财务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000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分: 3 适用专业:会计学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Chapter 1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 about what i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Understand the goal of the firm. Chapter 2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of the firm. Chapter 3 Time Value of Money Know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types of annuities; Master the calculation of future value and present value of a single fund or an annuity. Chapter 4 The Valuation of Long-Term Securities Know about the distinctions among 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security valuation; Master the methods of bond valuation, preferred stock valuation and common stock valuation. Chapter 5 Risk and Return Know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risk and return, and attitudes toward risk; Understand risk and return in a portfolio context, and diversification; Master how to u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measure risk, and the using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Chapter 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生命教育开习题报告

欢迎阅读“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 失范,生 忽 因一点 无 使亲 父母 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建构可操作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方法和手段。教育准则,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正在成长的有尊严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教育。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突破:

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组根据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撰写研究论文,编写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内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现在已有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层面的构想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行动,进而形成校本课程;强调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珍爱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强调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注意教师理念更新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1 学校”、 2、 性向、 重视先 3、 立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主体性教育目的观,要求确立尊重民主平等的学生观,要求在文科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技术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求打破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树立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 4、个性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 人的个性发展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从善的可能,另一种是消极的从恶的可能。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抑制学生个性消极因素的滋长,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悟”做出何去何从的正确判断,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不断获得价值和尊严的、能创造性地适应不断创新和

课题研究 “小学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小学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在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成为第一“杀手”。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社会生了什么病,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如此之多的人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难发现,只为谋求“何以为生”的本领,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的社会现实,导致了现实教育忽略了学生情意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也就没有了学生对人生的负责。因此,当他们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缺少的是耐挫力和容忍度,轻则产生心理问题,或逃避,或消沉;重则走向自我毁灭,或报复他人,造成许许多多不应该的生命悲剧。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命教育。但目前还没有一整套系列完整而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为了突破这一研究现状,特提出本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于1906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美国、西欧、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虽然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但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4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上海市和黑龙江省也相继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论述了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为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其他省份也把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许多学校已逐步展开。 三、研究的意义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

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调查报告 为使课题组能够掌握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数据,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素材,课题组于4月份在海南省海口和三亚两市4所本科、3所高职院校发放了调查问卷,采集到了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部分相关数据,课题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归纳。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法在海口和三亚七所高校开展,力求使所得到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178份,有效回收率为74.2%,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89.9%,调查对象为在海南省海口和三亚两市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选取采取随机方式。 1、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88人,占总量55%,女性72人,占总量45%。 2、学校层次、年级分布 本次调查涵盖大一48人(30%)、大二52人(32.5%)、大三32人(20%)、大四28人(17.5%)。四个年级的学生,涉及到4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既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 (三)问卷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感受,人生意义、人生规划、人生选择;爱情、婚姻、家庭;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的态度;对自杀与死亡的了解情况和采取的态度;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等,涵盖了大学生的生命观、婚恋观、生死观等领域的问题。 1、大学生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 第1、2题: 目前大学生对生活状况的认识只有58.75%的人感到满意,仍然有41.25%的人认为不是很满意或者根本就不满意;有37.5%的大学生心理能感受到幸福,另外62.5%的人或者感到烦恼郁闷、或空虚无聊、孤独寂寞、困惑迷茫。 这一方面确实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不是完全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大学生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大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保证,但大学生精神生活没有跟上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尤其是择业、就业和创业,竞争和合作,恋爱、婚姻和家庭等等方面的压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排遣和释放,势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教改项目研究报告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

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510 二、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时:理论教学 72学时 / 4.5学分。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等。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离散数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形式,教材是国外原版英语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阅读外文科技文献能力和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处理离散信息、离散建模、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等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是学生从事信息科学的实际工作必备数学工具。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离散数学所涵盖的内容及背景思想;理解离散数学组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概念。掌握离散数学常用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利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体要求有: (1 )理解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相等、幂集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2)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运算;能通过文氏图理解与掌握集合的有关运算;了解包含排斥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熟练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定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定律证明集合恒等式。(4)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命题﹑复合命题及真值表的概念,熟练掌握逻辑运算符‘非’﹑‘合取’ ﹑‘析取’﹑‘蕴涵’﹑及 ‘存在’﹑‘任意’等量词的定义及使用;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理解等价。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

(5)熟练掌握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排列﹑组合﹑鸽笼原理及递归式,会用组合计数思想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6)理解序偶与笛卡尔积的概念;理解 n 元组与 n 个集合笛卡尔集的概念。 深刻理解关系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元关系的关系矩阵与关系图。熟练掌握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四种性质并熟练掌握其求法。 深刻理解二元关系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求法。熟练掌握等价关系的判定与相关等价类的求法。了解关系的计算机表示﹑关系的运算﹑传递闭包及Warshall算法。 (7)理解映射、满射、单射、双射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判定方法;了解复合映射与逆映射的概念及求法。 (8)理解有向树,无向树,根数,标定树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极小生成树算法; 了解生成树搜索法。 (9)理解无向图,哈密顿圈及哈密顿路,传输网络,匹配问题,图的着色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欧拉环游及欧拉通路,最大流问题的定义﹑性质及算法。 掌握有关哈密顿图的一些必要和充分条件。 六、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定理证明和应用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习题为宜,教师批改作业本的 2/3, 并安排时间上习题课。各章节习题量分布如下: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学习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迪 一、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状 随着社会的展,人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人的精神生活却由于面 更多的,往往无所适从,青少年是人成的关期,更容易受外界境的影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的中学生,了能融入生存争日益残酷的未来社会,他只能放弃一 切,努力学。他以感受到生命的快、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一些不能适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他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近几年大量的生道端。不理解 的是,与自己生命的相伴随的是人生命的,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容,使得敲、欺,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有生:一血淋淋的惨令人震惊和痛心。学 生象一棵棵久旱的小苗,切盼望着心灵的、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生命教育是人痛定思 痛之后学校教育出的呼。 生命教育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化特于 1960 年首次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展,但中国大起步晚。是因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特在一些落后地区是影响甚微。 二、本研究目的、意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展,通青少年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展知的授,他生命的意有一定的,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并青少年在受教育的程中,培养他人及社会的心,使青少年人格得全面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 的增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展和人 的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开始突破当初。从珍惜生命、保生命的物理保 出,开始求更广和深的展空。特是教育本身存在的反思。深化教育改革,生命教育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心;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理解、珍、关、敬畏与欣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自然三种关系中得以体。 三、本的新之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践大起步晚,在少数学校开始行方面的,但于起始段,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探的面,缺乏 可操作性。本把知面的构想真正化可操作的行,使关生命教育在 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施。本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在生物教学中挖掘学生行生命教育的光点,学生渗透关生命教育。 2、本学生的直接参与和身体,提出使学生成“ 自己”作关生命教育的价期望。提出“ 好每一天”作成自己的生命焦点。 3、本学生的学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和身体,引学生通“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自我、生命体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附件3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_________ 课题类别____________综合类_ 课题名称_________生命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 所在单位_ 填表日期_____ 2017年4月10日______ 2014年9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教研室课题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生命的茁壮与健硕、鲜活与灵动、纯净与高贵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提高了,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变为现实。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没有敬畏生死的观念,无辜地伤害生命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共识,研究生命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个严肃课题。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点击数:3546 更新时间:2004-5-5 13:57:32 作者:钱瑞云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钱瑞云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简称“目标”课题)确立于1999年元月,同年6月被批难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大了课程、教材开发的力度。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于1999年11月,确立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过程,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简称“优化”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申报,得到批准。这样我们就把“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两个课题相互融合,同时研究,并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了“目标”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确立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1980年至1986年,我们研究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编制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改革初中物理重、难点的教法、学法,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分化“‘掉队”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1986年至1998年,我们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和实施教学目标(目标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的研究、教材改革及试验的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衔接的研究和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2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下页左图所示。(2)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研究学情、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电路原理》双语教学大纲(英文版)

Teaching Program Course Code: 101C0040 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Ⅰ) 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4.0 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circuits and their rol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introduc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fundamental circuit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operties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active circuit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ircuits. The basics of AC circuit analysis follow, the course will show how the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phasor analysis. Students are prepared to analyze circuit properties with these tools and methods for each circuit type using both manual methods and PSpice tools. 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 Autumn Quarter Week 1: Introduction; Chapter 1-- Basic concepts; Week 2: Chapter 2-- Basic laws; Chapter 3--Nodal analysis; Week 3: Chapter 3--Mesh analysis; Chapter 4--Linearity property, superposition, source transformation; Week 4: National Holiday; Week 5: Chapter 4--Thevenin’s theorem, Norton’s theorem, Maximum power transfer; Week 6: Chapter 5--Operational amplifiers; Quiz 1; Week 7: Chapter 6--Capacitors and inductors; Chapter 7--First-order circuits: Source-free circuit; Week 8: Chapter 7--Step response; Chapter 8--Second-order circuits; Week 9: Chapter 9--Sinusoids and phasors;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培训中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课题研究会,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生命化教育”课题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虽然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但生命教育在其它各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还可以做到,将生命教育在课程中体现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1、将生命教育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 2、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心语室”,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 三、生命教育在活动中开展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还养成了阳光心态。 2、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地震应急演练,溺水应急演练,火灾应急演练等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

3、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 4、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教育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生命教育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闪耀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珍爱生命。 1、建立向上的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室文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此博文包含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目前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x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

双语教学系列教学材料

附件1: 双语教学课程申报表 学院填报时间年月日 注:1、随本表附英文课程大纲; 2、本表一式二份,经审批后,分别由学院和教务处留档、保存。 附件2:

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 注:此表上交教务处 附件3: 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学院用)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校双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现发放此调查问卷,请你根据以下问题认真填写。 1.你认为此课程用双语教学好还是单语教学好?() A.双语教学 B.单语教学 C.差不多 2.此课程所用教材是:() A.只用英文教材 B.既用英文教材又用中文教材 C.只用中文教材 D.其他 3.你觉得现在用的教材合适吗?() A.合适 B.不合适 C.无所谓 4.此课程教学语言:() A.基本不用英语 B.英语10%以上 C.英语50%以上 D.英语90%以上 5.此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 A.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B.未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其他 6.你认为此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对学习专业知识:() A.有很大帮助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7.你觉得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 A.想听、能听懂 B.想听、听不懂 C.听不懂、不想听 D.其他 8.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A.没有英语作业 B.有过一次英语作业 C.有50%以上是英语作业 D.全部是英语作业 9.为学好本课程,你用的课外时间大约有:() A.没有 B.每周半小时 C.每周1小时 D.每周2小时以上 10.教师课后答疑:() A.没有固定时间 B.每周一次 C.每周两次 D.从来没有过 E.其他 11.你对双语教学的其他意见或建议: 附件4: 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汇总表

小学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而现行教育在实施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家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由于现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学业成绩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生命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相当一些家庭的孩子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使亲子之间的沟壑难易弥合。部分家长又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擅长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阻隔着来自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厌恶学习,轻视生命。《农村初中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意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