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影像学诊断价值论文
16排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6排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吴海华【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16-row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of pre-operative assessment.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51cases of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s an object of study,its 16-slice CTA,respectively,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examination,the sensitivity of comparing two ways ofchecking,specificity,accura-c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6-silice CT diagnostic efficacy and DSA (P>0.05). Conclusion CTA imaging not only the patient can clearly show the PS artery abnormalities,can also provide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rachea,lung parenchyma,emphysema,etc.,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探讨16排CT应用于肺隔离症诊断以及手术前评估的效果和价值。
肺隔离症影像学诊断价值

肺隔离症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肺隔离症诊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行影像学检查。
结果主要表现为肿块或囊肿,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8例。
讨论 x线胸部平片发现肺下叶肿块影,特别是肿块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应怀疑本病。
ct或mri能显示供血动脉,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肺隔离症;血管;诊断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08-02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最初于1946年由pryce提出。
其主要特点是发育不良和无功能的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分离,并由体循环供血。
笔者总结了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着重探讨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
年龄10-45岁,平均20岁,6例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
1例痰中带血。
1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均做手术及病理检查。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做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常规10mm层厚、层间距,病变区2mm薄层扫描),2例行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ct未确诊的3例行mri检查,mri未确诊的1例行动脉造影检查。
2 结果8例均位于下肺叶的后基底段,左侧6例,右侧2例,左侧1例为肺叶外型,余均为肺叶内型。
病灶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2cm×3.5cm-5cm×6.7cm不等。
为单房和多房的囊性肿块、囊实质性肿块、实质性肿块,分别为2例、3例、3例。
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ct示6例,胸部平片示2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8例(ct示5例,mri示2例,动脉造影1例)。
3 讨论肺隔离症是属于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某一肺段和正常肺组织及气管支气管相互分离,无呼吸功能;血供来自主动脉系统,而非通常的肺动脉,故若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即可确诊。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软组织密度 。C T平 扫可见来 自主动脉 血管分 支 , 呈带状 影 像, 增强扫描可见周 围局限性血管增多。
的 处理 还 需 进 一 步 探 讨 。 参 考文 献
[ ] 杨钢 , 1 梁家智. 剖宫产相关问题 的循证 评价. 实用妇产科 杂志 ,
[ ] 应毫 , 2 段涛 . 宫产后再 次妊娠 的流行病学 调查. 剖 实用 妇产科
杂 志 ,0 42 ( )2 02 1 20 ;O 5 :6 -6 .
X线检查 时偶尔发现 , 多数是继发感染时发现。
32 2 肺 外 型 常合 并 其 他 畸 形 , 状 出 现 早 , 儿 童 时 确 诊 .. 症 在 就可发现。 3 3 X线 表 现 .
2 1 胸部 x线 片示 1例为右下肺 、 . 3例左下肺 , 呈卵 圆形 、 不
规则长方形、 密度均匀的密实 阴影 , 1例偶见 一条状 阴影 , 伸
本组男 4例 , 2例 , 女 年龄 9~ 4岁 , 4 平均 2 。因肺 炎 5岁 来检查 , 可有发 热 、 咳嗽、 多痰 、 咳血等症 状。体检无 症状 发 现 2例 , 咳嗽、 咳痰 3例 , 发热 、 咳血 1 。 例
2 影像 学 改变
嗽、 咳痰、 咯血 、 痛等症 状。如无感 染临床 可无任 何症状 。 胸
[ ] 曾雪玲 . 次剖官产手 术子宫 切 1改 良的探 讨.航空航 天医 3 再 2 1
药 ,0 8 1 3 :2 . 2 0 ;9( )2 2
[ ] 罗新 , 4 赵蕾 , 黄玲. 剖宫产术后腹 腔粘连 的防治 .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 实用杂志 ,0 3 1 ( ) 38 2 0 ,9 7 :9 .
入 密 实影 内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是支气管组织发育异 常所致 ,部分胚胎肺 组织 的下 面与膈 之间 ,亦可在膈下 或被包 围在肺组织 隔离 ,由源于主动 脉的一支异 常动脉供 症可合并某些先 天畸形 ,而且 以肺 叶外 型为多 见 ,如膈肌 缺
血 ,且无肺 功能 的先天性 支气管 肺发育 异常[1],临床 比较少 损 、肺萎缩 、膈疝 、右位心 、房间 隔缺损 、动 脉导管未 闭口]。本
史 8例,1例健康 体检发 现 ,咯血 2例 。全部病 例均有 正、侧 其 年轻者应想到本病 的可能 。
位 X线胸片及行单层 螺旋 CT 检查 ,2例行 多层 螺旋 CT 三
肺隔离症多数发生在下 叶后 基底段 区域 ,本组 为 100 ,
维血管成 像。 2 结 果
且左侧多于右侧 ,偶有 发生在 右上 叶 、左舌 叶和 两侧 同时 发 生者[ 。有学者[ ]将肺 隔离症 可分为两大 类 :(1)实 质型 :见
血动脉 ,但被病 理所证 实。9例均 未发 现有 异常 静脉与 体静 变 ;(3)局 限性肺多血管征 。
脉系统相连通 。大体标本 9例隔离肺 均无肺功 能 ,切 面粉红
肺段 隔离症在病理 解剖及影像学上有 6种基本表 现 :被
色 ,无 炭末 沉积 。
隔离无功 能及 发育异 常肺组 织 、迷走 供血 动脉 、异常 引流 静
见 。本文对 9例经手术 、病 理证实 的肺 隔离症患者 的影像学 组未见 合并 其他 畸形者 。
资料作 以回顾性分 析。
在 临床 上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 。少 数患者 可无症状 ,多
1 临 床 资 料
数 患者因隔离肺囊性变并发生感染 ,而 出现肺 部感染 的一 系
本组 9例 患者 均经 手术 与病理 证实 ,均为 肺叶 内型 ,男 列症 状 ,如发热 、咳嗽 、咯痰 等 。少数 患者很 像 支气 管扩 张 , 7例 ,女 2例 ,年龄 5~38岁 。临床有反复发热 、咳嗽、胸痛病 且 可大咯血 。因此 ,当临床上 出现 下肺 反复感 染 的病例 ,尤
多排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征象 ,且多见支气管壁改变 ,纵隔可见 l m 以上淋 巴结 阴 5c 影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在肺组织任何部位 , 强强化不 明显 , 增
肿 块 无 明 显 分 叶 及 毛 刺 , 围 多 见肺 组织 的炎 性 改 变 。 脓 肿 周 肺
型与正 常 肺组 织无 共 同脏层 胸 膜 , 合 型则 是指 隔 离肺 组 混 织与正常肺组织 有部分共 同脏层胸膜 。临床 以叶内型多 见 , 本组 7例患者均为 叶内型。肺 隔离症发病年龄 不等 , 以 2 但 0 岁左右年轻人多 发。临床表 现缺乏特异性 , 有咳嗽 、 可 咯痰 、 发热甚 至咯血 等 , 易引起 反复 和持续 性肺部 感染 , 术前诊 断
扫 描 。 先 行 常 规 平 扫 , 描 范 围胸 廓 入 口至 肺 底 , 后 C 扫 然 T增 强 扫 描 , 比剂 为碘 海 醇 注 射 液 ( 0 gm 9 ~ 0 L 高 对 3 0m / L) 0 10m , 压 注射 速 率 25 3 l , 时 2 和 3 双期 扫 描 。 规 层 . . mIs延 ~0 0s 0s 常
药及骨髓异 常增生症 患者 ; 呼吸 、 咳嗽 等创伤 易致血 流沉积
于肝 段静 脉内。本 组中 1 例见隔膜处钙化 ,另 1 例患 者有 3
年 反 复 咳 嗽 病 史 , 符 合 血 栓 形 成 学 说 。有 分 析 指 出下 腔 静 均
入导丝及导管 治疗后肝脏灌注明显改善 , 肝淤m明显减轻 ,1 f J ! 1 j
手术 是治疗肺隔离症 的主要方法 ,术前螺旋 C T检 查及
V T、 P MP R MI 、 R技术 的运用 ,为外科术前 了解病变供血 动脉
位置及数量 、 围比邻关 系提供 了详实 的资料 , 周 有效避免外科 手术 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 。 多排 螺旋 C T诊断肺隔离症最 主要的依据 是显示肺 内病 灶 有来 自循 环 的异常供 血动脉 , 该动脉 多为 一支 , 数 为多 少 支, 大部分 发 自胸 主动脉 , 数来 自腹 主动脉或 其他 动脉 。 少
螺旋CT对动脉性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附4例报告)

的认 识 。
底段 缺如 ,约 平胸 8椎体 水 平 降主 动 脉左 前 侧见 一
粗大 扭 曲异常 血管 ,其 分布 灌 注 区域对 应 缺 如左 下 肺基 底动 脉灌 注 区 ,对 比剂 经左下 肺静 脉 回流 。
2 2 肺 实质 改 变 :4例 病 肺 支 气 管 树 均 通 畅 ,连 .
2 结 果
3 讨 论
3 1 病理 生理 及 临 床 表 现 :本 病 确 切 病 因 尚不 明 .
确 ,可能是 主 动脉发 育前 供应 肺 胚 芽 的原 始 主 动脉
2 1 异常 血管 :4例 均 可见 左 下 肺 基 底 动 脉 缺 如 , .
( R 、最 大密度 投影 ( I )和 容 积重 组 ( MP ) M P VR)
图 1 肺 窗 示左 肺 下 叶 外 基 底 段 见 毛 玻 璃 样 改 变
等 进行 图像 后 处 理 。1例行 右 心 房 、降 主动 脉 造 影 和选 择性异 常 体动 脉造 影进 行 比较 、观察 。
4例 体格 检查 均无 相 关体 征 。 1 2 检 查 方 法 :本 组 4例 均 采 用 东 芝 1 . 6层 螺 旋 C T平 扫 加 增 强 扫 描 ,采 用 1 mm 层 厚 螺 旋 扫 描 , 重 建 层厚 5mm,层 间 隔 5mm,螺 距 1 5: ,1 0 . 1 2 k V,2 0mA,扫 描 范 围 自肺 尖 到 肺 底 。增 强 扫 描 0 前 经 手背 注射 非离 子型 碘 对 比剂 8 ~9 0 0mL,流率 为 3 5mL s . / ,延 迟 2 5s开 始 扫 描 。将 得 到 的薄 层 图 像 传 人 Vita 工 作 站 , 利 用 多 平 面 重 组 er
放射CT临床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价值评估

放射CT临床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价值评估发表时间:2018-10-15T15:00:57.65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作者:彭汉阳[导读] 结论:将放射CT应用于肺段隔离症的诊治工作中,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显示,同时还能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长沙医学院教学医院)湖南常德 415500【摘要】目的:探讨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肺段隔离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
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肺段隔离症,确诊所有患者的病灶位于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确定患者病灶类型后对患者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评价患者的病症状况。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为58(92.06%)例,并且临床结果显示,这种病症对于患者的异常动脉供血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灶也也有较高的诊出率。
结论:将放射CT应用于肺段隔离症的诊治工作中,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显示,同时还能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段隔离症;CT影像;X线片;临床价值肺段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少见的肺先天发育异常疾病,这主要是由于肺组织在正常发育时出现病理障碍,导致肺组织与支气管树之间难以进行正常连接,导致供血源变为主动脉或主动脉分支[1]。
这种病症的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与部分组织会发生分离,而正常肺组织只能通过体循环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养,这就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氧气摄入,对于患者的生活状况来说会造成极大的损伤[2]。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这种病症通常采用x线平面扫查和主动脉造影技术进行诊断,但这类方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肺 隔离 症过 去认 为 属 于先 天性 肺 发育 异常 ,目前 的观 点
更 支持 本 病是 一 种 获得性 疾 病回。发 病率 为 O.15%~6.4%,男
女 之 比 无 明 显 差 异 。 病 理 上 为 发 育 不 全 的 肺 组 织 ,无 呼 吸 功
能 .与正 常的 支气 管 不 相通 ,其 血 供 往往 为 异 常 的体 动 脉 供 血 。病变 多 见于 两肺 下 叶后 基底段 ,尤 以左侧 多 见 。根 据有 无
周 围 肺 组 织 受 压 膨 胀 不 全 ,纵 隔 内 未 见 肿 大 淋 巴 造 影
3 讨 论
肺 隔离 症 (pulmonary seguestration)为 先 天 性 发 育 异 常 , 一 部分 肺组 织 与正 常肺 分离 ,单独 发 育并 接受 体循 环 血液 供
应 。根 据解 剖可 分 为肺 内和肺 外 隔离 症两 种类 型 。
隔离 症 的诊 断有 着重 要 的定性 意 义 。
【参 考文 献】
[1] 杭 俊 德 ,陈炽 贤 ,陈 丽 英 ,等 .肺 隔 离 症 的 影 像 学 诊 断 [ 中 华 放 射 学 杂
志 .1995.29(1):15. f21 陆 淑凤 .肺 隔离 症 1例 病 例 分 析 『J].中 国实 用 医 药 ,2010,5(1):168. f31 黄璐 ,夏 黎 明.右 肺 上 叶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放 射 学 实 践 ,2010,25(4):465. 『41 张 建 ,郝 兴 亮 ,崔 丽 华 ,等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中 国呼 吸 与危 重 监 护 杂 志 ,
药 物 应 用 2010.30(5):74.
(收 稿 日期 :2010—07—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隔离症影像学诊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肺隔离症诊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行影像学检查。
结果主要表现为肿块或囊肿,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8例。
讨论 x线胸部平片发现肺下叶肿块影,特别是肿块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应怀疑本病。
ct或mri能显示供血动脉,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肺隔离症;血管;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08-02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最初于1946年由pryce提出。
其主要特点是发育不良和无功能的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分离,并由体循环供血。
笔者总结了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着重探讨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
年龄10-45岁,平均20岁,6例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
1例痰中带血。
1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均做手术及病理检查。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做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常规10mm层厚、层间距,病变区2mm薄层扫描),2例行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ct未确诊的3例行mri检查,mri 未确诊的1例行动脉造影检查。
2 结果
8例均位于下肺叶的后基底段,左侧6例,右侧2例,左侧1例为肺叶外型,余均为肺叶内型。
病灶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2cm ×3.5cm-5cm×6.7cm不等。
为单房和多房的囊性肿块、囊实质性肿块、实质性肿块,分别为2例、3例、3例。
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ct示6例,胸部平片示2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8例(ct示5例,mri示2例,动脉造影1例)。
3 讨论
肺隔离症是属于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某一肺段和正常肺组织及气管支气管相互分离,无呼吸功能;血供来自主动脉系统,而非通常的肺动脉,故若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即可确诊。
肺隔离症多位于下肺后基底段,紧邻脊柱旁和膈肌,约68.7%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1]。
根据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分为肺叶内、肺叶外两型,savic 等总结分析了大量文献指出:肺叶内型占75%,多数由胸主动脉供血;肺叶外型占25%,多数由腹主动脉上部供血。
本文虽统计病例较少,亦与其相符。
影像学表现及其比较:
3.1 x线胸部平片为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主要表现为肺下叶肿块影,反复感染时,病灶与支气管相通,可出现气液平面,并可使邻近组织同时并发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随诊肿块可增大和缩小,但始终不能完全吸收。
肺外型因不与支气管相通,一般不感染。
本文胸部平片2例发现病灶周围局限性肺气肿。
我们认为凡胸部平片位
于下肺的肿块或含气的包块影,特别是肿块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但不能定性。
3.2 支气管造影可见邻近支气管受压、移位并包绕肿块,因肺隔离症和正常支气管一般不相通(极少数合并感染可相通),故诊断价值不大,目前已很少应用[2]。
3.3 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传统方法,但随着ct、mri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已能达到诊断的要求,故动脉造影已逐步被取代。
本文1例ct、mri未能定性的病例,动脉造影检查示膈下动脉供血而确诊。
3.4 ct 主要作用在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评价肺实质改变,其血管造影功能(cta),能很好显示供血动脉的解剖形态[3]。
本文发现异常供血血管8例中ct显示出5例,2例cta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对病灶周围肺实质改变显示较佳,本文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均在ct上显示出来,故ct对肺隔离症有定性诊断价值,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3.5 mri 无创伤性,且具有多平面成像能力和血液流空效应的优势,无需使用造影剂就能对隔离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有肯定价值[4]。
可多轴位显示病灶与纵隔、横膈的关系,显示病灶供血动脉的起源、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及静脉引流情况,有助于肺内、肺外两型的区别,甚至可代替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本文3例mri检查,2例发现异常供血血管。
但对肺实质病变的评价,尤其是在显示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方面远不如ct。
而且呼吸运动所致的伪
影影响了mri的清晰度,有些患者因体内的金属物体也不能行mri 检查[5]。
综上所述,对肺隔离症的诊断,x线胸部平片为最初的筛选检查,ct、mri优势互补,为定性主要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特别是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彬,张志庸,等.肺隔离症2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2):101-103.
[2] 周康荣.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胸部颈面部ct,127.
[3] 孙忠华,严洪珍.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5(1):15-16.
[4] 徐海波,孔祥泉,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中华放射性学杂志,2002,36:62.
[5] 夏宇,杨迎,等.ct增强扫描及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