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4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

合集下载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规范1、编制依据1)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3)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浆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4)工程设计图纸.5)根据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6)《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等规范施工。

2、施工顺序及施工部署2。

1施工顺序本工程施工顺序原则:施工放线—放线验收-钢筋笼成型并验收—钻孔—成孔验收—吊装钢筋笼入孔至设计标高-隐蔽工程验收—安装导管—灌注混凝土—检测桩顶标高、起拔导管—清洗机具,设备移位.2.2施工准备2。

2.1技术准备施工前,编制工程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1)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各施工部位地段进行详细的了解。

2)会同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并和有关方进行图纸会审。

3)施工前,应从甲方处接收轴线基准点、高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复核签证。

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场区附近不受施工影响,并在施工现场布设测量控制网。

4)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0.000)及建筑红线总平面图结合桩位平面图进行施工放线,由建设方、监理单位验线,及时办理验线手续。

5)开工前召开技术交底会,将技术要求及时传达到机台班组及作业人员。

6)根据有关施工标准、验收规范及施工图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7)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后,填写开工报告、报送监理、业主批准后方可动工。

2.2。

2现场准备1)施工方设备进场前要求施工场地达到“三通一平”。

2施工方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搭建临时性生产生活设施.3)施工方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区域,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位置,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

搭设临时设施,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材料堆放和储放;消防保安设施的设置等,做好工地安全防护措施。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操作区域,保证桩孔土方有序堆放。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802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94—94,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负责。

在施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12月31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基本资料3.2桩的选型与布置3.3设计原则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4桩基构造4.1桩的构造4.2承台构造5桩基计算5.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3桩基沉降计算5.4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5.5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5.6承台计算6灌注桩施工6.1施工准备6.2一般规定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6.4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6.5干作业成孔灌注桩7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的施工7.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7.2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存7.3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7.4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7.5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的制作7.6钢桩的焊接7.7钢桩的运输和堆存7.8钢桩的沉桩8承台施工8.1一般规定8.2基坑开挖和回填8.3钢筋和混凝土施工9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9.1成桩质量检查9.2单桩承载力检测9.3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附录A成桩工艺选择参考表附录B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附录C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附录D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附录E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附录F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附录G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附录H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计算参数表附录I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1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要点1.目的确保地基、基础、支护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AAAA有限公司开发的建筑工程地基和基础分部工程。

3.职责工程部负责地基基础工程的中间检查和隐蔽验收;竣工验收由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参与。

4. 内容4。

1。

检查依据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 83 4。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4。

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 4.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JGJ 6—80 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4。

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 106—97 4。

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 93—95 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

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4.1。

11 地区标准、规定和条例4.1。

12 施工图纸、资料4。

2. 检查内容4.2.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4.2。

1.1地基处理、桩基施工等单位的专用资质情况.4。

2。

1。

2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

4.2。

1.3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4。

2.1.4各种建筑材料的存放条件。

4.2.1。

5护坡、桩基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和各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

4.2.1。

6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沉桩机械的定期鉴定情况.4。

2.1.7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4。

2。

1。

8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

4。

2.2 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检查4。

2。

2.1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地基加固范围、加固方法、支护方案、检验要求及施工顺序和要求等.4.2。

(整理)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整理)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一、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见表7-1。

表7-1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间桩1泥浆护壁冲(钻)孔壁1W1000mm-0.1d且W-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2锤击(振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成孔W500mm-20170150d>500mm1001503螺旋钻、机动洛阳铲钻孔扩底-20170150二、挤扩支盘桩质量的控制(见表7-2)表7-2挤扩支盘桩质量控制参数部位项目允许偏差桩身孔径/mm<0.1d(d为桩身直径且W50mm孔深桩孔垂直度桩位水平偏差mm桩孔底沉渣mm满足设计桩长<桩长的1%<d/6且W100W100支盘部位挤扩上盘首次压力MPa挤扩中盘首次压力MPa挤扩底盘首次压力MPa油压液面下降与液压钻、支盘机空载液面下降值相比$10$13$15W3mm项目允许偏差支盘盘径允许偏差mm抽样比例占总桩数盘距间偏差mm W1/15D(D为支盘直径1%W200钢筋笼保护层厚度mm安装标高mm土20±50三、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表7-3)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的规定:(1)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伸露以免妨碍导管工作。

(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

(4)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00mm以上。

(5)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6)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水下浇筑混凝土桩为±0mm非水下浇筑混凝土桩为±10mm.表7-3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长度±50四、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1)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灌注桩基础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构造(Ⅰ)桩身(Ⅱ)承台第三节桩基计算(Ⅰ)桩顶荷载计算(Ⅱ)桩基垂直承载力及其验算(Ⅲ)桩基水平承载力及其验算(Ⅳ)桩身强度和抗裂性验算(Ⅴ)桩承台的内力计算与强度验算第三章灌注桩基础施工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灌注桩的施工(Ⅰ)一般规定(Ⅱ)螺旋钻成孔灌注桩(Ⅲ)潜水钻成孔灌注桩(Ⅳ)机动洛阳铲挖孔灌注桩(Ⅴ)冲击成孔灌注桩(Ⅵ)钻孔扩底灌注桩(Ⅶ)锤击沉管灌注桩(Ⅷ)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Ⅸ)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第三节承台施工第四节灌注桩基础工程验收附录一灌注桩成孔工艺选择参考表附录二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力的桩基附录三基桩计算长度和桩身纵向弯曲系数附录四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附录五受地震水平力的一般建筑物桩基设计计算举例附录六灌注桩基础施工记录表附录七本规程条文中用词和用语的说明参考资料一桩的现场试验参考资料二常用灌注桩的成孔机械性能参考资料三灌注桩施工设备示意图例基本符号内外力G——桩基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重;Gs——按设计桩径确定的桩身自重;H——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1——作用于单桩桩顶的水平力;Hi——作用于第i桩桩顶的水平力;Hμ——单桩水平极限荷载;Hcr——单桩水平临界荷载;Hα——单桩水平容许承载力;Mx、My——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对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外力矩;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上的垂直荷载;N0——作用于单桩桩顶的垂直恒载;N1——作用于单桩桩顶的轴向压力;N1max——作用于单桩桩顶的最大轴向压力;Ni——作用于第i桩桩顶的轴向力;Pμ——单桩轴向受压极限荷载;Pα——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计算指标E——钢筋的弹性模量;Eh——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桩周土的容许摩阻力;fi——柱周第i层土的容许摩阻力;Rj——土的容许端承力;Rα——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设计强度;Rl——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Rf——混凝土的抗裂设计强度;τt——土的冻胀切力。

桩长径比规范要求

桩长径比规范要求

控制桩的长细比是已作废的旧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JGJ4-80)的要求,新的《地基规范》及《桩基规范》均取消了长细比的限制。

一些设计者在工程设计中仍以长细比来控制桩长或桩径,造成工程桩的不必要的浪费。

长细比限值主要是为了保证桩身不产生压屈失稳,以及考虑施工条件的要求,对于端承桩因有一较坚硬的不变形的持力层,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若过于细长,可能会像压杆一样出现失稳破坏。

而对于摩擦型桩,桩身应力向下衰减,且桩会随着荷载加大而产生沉降,一般不会产生压屈失稳。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质量正常的低承台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压屈失稳的例子,所以两本规范不再提长细比的要求了。

”选自《建筑结构2007年3月》《预应力管桩》10G409中7.2.6条,管桩做摩擦桩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100,做端承桩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80。

在工程应用中如遇到下列情况1、高承台桩;2、桩周土软弱或可液化;3、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4、长细比大于100的摩擦桩或者长细比大于80的端承桩;5、当桩身强度(包括桩轴压强度、桩偏压强度、正截面受压强度、斜截面受剪强度)控制设计时;本人建议按桩基规范酌情考虑桩的压曲影响,即可不再另外控制桩的长细比。

《桩规》3.1.3-2,要求当桩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桩的长细比大于50的桩,应对桩身进行压曲验算。

《桩规》5.8.4、5.8.5条,对于高承台桩基、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者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5KPa)的软弱土层的桩基应考虑桩身压曲。

轴压桩的计算:见《桩规》5.8.4条。

偏心受压桩的压曲计算:见《桩规》5.8.5条,但是由于《混凝土设计规范》已经更新,本人总结偏心受压桩的压曲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桩规》附录C计算桩身弯矩。

2、根据《混凝土规范》6.2.4计算考虑挠曲二阶效应后的桩身弯矩M。

3、根据M(考虑挠曲二阶效应后的弯矩)及轴力N计算e0.4、根据《混凝土规范》6.2.17条计算偏心受压桩的受压承载力。

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1.2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 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3、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相关规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编 号: 废 止 号: 施行日期: JGJ94-2008 JGJ94-94 2008年10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 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积极合理、确保质量、 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 计与施工。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 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 术条件与环境;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 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 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 在进行桩基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4.1.18 钢桩的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桩的腐蚀速率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表3.1.18确定; 2 钢桩防腐处理可采用外表面涂防腐层、增加腐蚀余量及阴 极保护;当钢管桩内壁同外界隔绝时,可不考虑内壁防腐。
4.2 承台构造
4.2.1 桩基承台的构造,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 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 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 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对于墙下条 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 应小于200mm。 3高层建筑箱形承台的构造应符合《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 基础技术规范》JGJ6的规定。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

一、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见表7-1。

表7-1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间桩1 泥浆护壁冲(钻)孔壁d≤1000mm -0.1d且≤-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2 锤击(振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成孔d≤500mm -20 1 70 150d>500mm 100 1503 螺旋钻、机动洛阳铲钻孔扩底-20 1 70 150二、挤扩支盘桩质量的控制(见表7-2)表7-2 挤扩支盘桩质量控制参数部位项目允许偏差桩身孔径/mm <0.1d(d为桩身直径)且≤50mm孔深桩孔垂直度桩位水平偏差/mm桩孔底沉渣/mm 满足设计桩长<桩长的1%<d/6且≤100≤100----------------------------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支盘部位挤扩上盘首次压力/MPa挤扩中盘首次压力/MPa挤扩底盘首次压力/MPa油压液面下降与液压钻、支盘机空载液面下降值相比≥10≥13≥15≤3mm项目允许偏差支盘盘径允许偏差/mm抽样比例占总桩数盘距间偏差/mm ≤1/15D(D为支盘直径)1%≤200----------------------------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钢筋笼保护层厚度/mm安装标高/mm ±20±50三、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表7-3)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的规定:(1)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伸露以免妨碍导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标准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
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4-80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批准报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备案
试行日期:1981年1月1日
通知
(80)建工科字第310号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现经审定,批准为部颁标准,编号为JGJ4—80,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程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7—66)中有关灌注桩基础的某些条文规定有不一致之处,可按本规程执行。

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有关资料和意见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
一九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编制说明
本规程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4〕建革技字〔236〕号文和〔78〕建发科字〔138〕号文下达的任务,由我院会同黑龙江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设计院、广东省基础公司、天津市化工设计院、
湖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甘肃省建筑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和六机部第九设计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国三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的设计、施工经验和科研成果;吸取了我国公路、铁路等方面以及国外的有关经验,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会议审定通过。

由于灌注桩尚处在发展阶段,有些问题还有待通过实践不断研究提高,因此,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加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我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灌注桩基础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构造
(Ⅰ)桩身
(Ⅱ)承台
第三节桩基计算
(Ⅰ)桩顶荷载计算
(Ⅱ)桩基垂直承载力及其验算
(Ⅲ)桩基水平承载力及其验算
(Ⅳ)桩身强度和抗裂性验算
(Ⅴ)桩承台的内力计算与强度验算第三章灌注桩基础施工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二节灌注桩的施工
(Ⅰ)一般规定
(Ⅱ)螺旋钻成孔灌注桩
(Ⅲ)潜水钻成孔灌注桩
(Ⅳ)机动洛阳铲挖孔灌注桩
(Ⅴ)冲击成孔灌注桩
(Ⅵ)钻孔扩底灌注桩
(Ⅶ)锤击沉管灌注桩
(Ⅷ)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
(Ⅸ)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第三节承台施工
第四节灌注桩基础工程验收
附录一灌注桩成孔工艺选择参考表
附录二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协
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
水平力的桩基
附录三基桩计算长度和桩身纵向弯曲系数
附录四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附录五受地震水平力的一般建筑物桩基设计计算举例附录六灌注桩基础施工记录表
附录七本规程条文中用词和用语的说明
参考资料一桩的现场试验
参考资料二常用灌注桩的成孔机械性能
参考资料三灌注桩施工设备示意图例
图例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灌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不包括爆扩灌注桩)。

第1-0-2条灌注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基土层性质、地下水情况、场地条件与环境、施工设备性能、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与性质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