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灌注桩基础设计
灌注桩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域,主要建筑物为住宅楼,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基础形式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为Φ500mm,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本方案针对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成立灌注桩施工项目部,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人员职责。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
2. 材料准备(1)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准备Φ25mm、Φ28mm、Φ32mm等不同规格的钢筋。
(2)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砂、石: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碎石粒径不大于40mm。
(4)外加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外加剂。
3. 机械设备准备(1)桩机:选用合适的桩机,如旋挖钻机、冲击钻机等。
(2)搅拌机: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搅拌机。
(3)运输车辆:准备混凝土运输车、钢筋运输车等。
4. 施工场地准备(1)平整场地:确保施工现场平整,满足桩机进场和施工要求。
(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3)临时设施:搭建办公室、材料库房、休息室等临时设施。
三、施工工艺1. 施工顺序(1)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位,进行桩位放样。
(2)桩机就位:将桩机移至桩位,调整桩机水平,确保桩机稳定。
(3)钻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如旋挖钻孔、冲击钻孔等。
(4)清孔:钻孔完成后,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干净。
(5)钢筋笼制作与吊装:制作钢筋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吊装。
(6)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至孔底,确保混凝土密实。
(7)拔管: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桩管。
(8)桩头处理:对桩头进行切割、打磨等处理。
2. 施工工艺要点(1)钻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
旋挖钻孔适用于土层较厚、土质较好的场地;冲击钻孔适用于土层较薄、土质较硬的场地。
(2)清孔:钻孔完成后,采用空气、水、泥浆等方法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干净。
地基与基础灌注桩设计

题目二、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根据分组要求设计灌注桩,选题号为3,柱网尺寸分别为1A ,设计○A 轴柱下桩基础:1、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95=。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65=。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10=。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2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65=。
⑤号土层,粉砂层,厚度未揭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80=。
2、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
表3.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3、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
4、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
柱截面尺寸均为mm mm 400400⨯,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 3.1所示。
图3.1 柱网平面布置图其中纵向尺寸为5A ,横向尺寸为9.6m ,A 值分别取以下2组:mm A mm A 6600,600021==。
5、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132,191,1650=⋅==6、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V KN M KN F 164,210,2130===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二、灌注桩基础设计1、确定桩的选型,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1)、选用灌注桩(其中选择混凝土强度为C25.钢筋采用HPB235),桩端持力层为粉砂层,按入粉砂层1m 计算。
(2)、选择桩径为500mm 的灌注桩,承台埋深1.6m,承台高0.8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钢筋保护层取35mm 。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1. 灌注桩基础设计灌注桩是一种常用于土建工程中的基础结构,适用于各类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项目。
灌注桩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情况、荷载要求、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1.1 土层情况分析在进行灌注桩基础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工程地段的土层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地质勘察报告、土层剖面图、地下水位等信息的综合考虑,确定适合灌注桩的土层条件。
1.2 荷载要求确定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结合土层情况及设计标准,确定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变形限制等参数,确保基础结构能够满足工程的承载需求。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及荷载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的灌注桩布局方案,确保桩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4 施工质量要求对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包括桩身质量、桩端形状、配筋要求等,确保桩体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
2. 灌注桩基础施工灌注桩的施工是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对灌注桩基础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灌注桩基础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设备调试、工程材料准备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孔洞钻进、注浆灌注、钻孔套筒安装等环节,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2.3 检测与验收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包括桩身质量、承载性能、变形限制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基础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3. 灌注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在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工艺控制•材料质量检验•环境保护措施结语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是土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设计合理、施工规范将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灌注桩基础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拟建一座多层商业楼,建筑总高度为48米。
为保证楼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了钻孔灌注桩作为桩基础。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施工时间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施工期限为60天。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前期准备:4天桩基础施工:40天桩基础检验:6天整改完善:5天竣工验收:5天2.施工机具及人员配置施工机具:钻孔机:型号ZJ20,可钻孔深度为20米,直径为1.5米。
灌浆泵:型号HJB160,流量为160 L/min,压力为5 Mpa。
起重机:型号QY50K,最大起重量为50吨。
人员配置:技术人员:1名管理人员:1名机械操作工:2名劳动工:10名3.施工方案3.1前期准备1)组建施工管理团队,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工地安全管理机制。
2)充分考虑现场情况,确定施工场地、材料储存地,确保施工组织安全、合理。
3)组织材料采购,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
4)制定各种安全预案、质量控制方案等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3.2桩基础施工1)派出钻孔机进行现场钻孔,钻孔深度根据现场勘查确定。
2)完成钻孔后,根据孔径浇筑灰浆液,腻子压实,以保证钢筋悬挂牢固。
3)平齐悬挂好的钢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钻孔过程中应保持筒壁与土层接触紧密,控制浇筑厚度在15cm-25cm之间。
浇筑完后须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排除气泡并增加混凝土密实度。
4)灌浆:浇筑混凝土一周后,进行灌浆。
灌浆应采用高强度水泥浆,采用Ⅰ级灌浆,灌浆浓度不低于1:1.5,灌浆时间应适当延长以确保灌满整个孔隙。
5)摆设钢筋:在灌浆完毕后24小时内,按照设计要求摆设钢筋,钢筋张力应保持在指定的范围内,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3.3桩基础检验1)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基础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桩长、钢筋布置、桩安装质量、桩身砂浆、混凝土抗压强度等。
2)经检验无问题后,进行整改完善。
3.4竣工验收1)进行竣工验收,验收项目包括抗压强度、钢筋张力、钻孔孔径等。
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总体介绍钻孔灌注桩是挖孔、钢筋配筋、浇筑混凝土,形成与土壤形成一体的桩墙体系。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现代桩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和市政工程等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二、施工原则1.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施工;2. 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艺;3. 确保施工质量,杜绝质量问题发生;4. 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5. 加强协调沟通,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内容1. 准备工作(1) 对施工现场进行硬化处理,清除泥土、杂草等。
(2) 确认场地平整度,并对淤泥层进行处理。
(3) 设计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器材和工具。
(4) 配备必要的劳动力、机具和物料等。
2. 设备准备和调试(1) 确认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和规格。
(2) 对钻孔机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进行调试。
(3) 确认其他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3. 钻孔(1) 按照设计方案确定钻孔位置、深度和直径。
(2)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土斜坡的清理。
(3) 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并对钻孔过程进行监测。
(4) 钻孔完毕后进行打击测定桩的桩长和桩径,并对钻孔孔底进行清洁。
4. 配筋(1) 配置钢筋:按照设计方案选用钢筋型号和规格,根据孔径和长度进行加工和制造,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2) 钢筋进场:按照施工计划加强物资管理,确认钢筋型号和数量,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3) 钢筋加工:确保钢筋的准确加工,钢筋中间应保留空间,以利于混凝土的灌注。
(4) 钢筋放置:钢筋放置应按照设计要求、孔长和钢筋直径的规范进行放置,放置前要进行对钢筋的检查。
5. 灌注(1) 确认混凝土的配方、强度等级、拌合方式和配合比。
(2) 确认混凝土随车采样、试制和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3) 确认灌注时间,按照要求分段灌注混凝土。
(4) 对灌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混凝土灌注不得有虚假、空鼓等质量问题。
灌注桩桩基础施工方案

灌注桩桩基础施工方案在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方法。
下面将介绍灌注桩桩基础的施工方案。
1. 立项阶段•在确定项目需求后,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地质勘察,评估地基条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灌注桩桩基础的类型、数量和布置方案。
2. 设计阶段•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桩径、桩长、桩周长等参数。
•设计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制及受力分析。
•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相关技术交底。
3. 材料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各类材料完好,并符合要求。
•保质保量购买混凝土、钢筋等材料。
4. 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布置,确定桩位。
•准备好施工用具和设备,包括搅拌站、钻机等。
5. 施工工艺1.桩位布置–在确定位置打桩前,应检查桩位偏差,保证桩位准确无误。
2.钻孔–使用钻机对各桩位进行钻孔,控制孔径和深度。
3.爆破(如必要)–若土层过于坚硬,可采用爆破方式扩孔。
4.浇筑混凝土–在钻孔中插入钢筋笼,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5.静浆–对灌注桩进行静压处理,保证桩身质量。
6.桩顶处理–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对桩顶进行处理。
6. 施工质量检验•对每根灌注桩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7. 完工阶段•确保桩基础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方可移交下一阶段的施工。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质量检验数据,形成完备的桩基础施工档案。
灌注桩桩基础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基础工程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安全、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3桩基础设计结果...................................................... 42.4 桩基础检测及技术要求............................................... 53桩基础施工部署........................................................... 63.1施工总目标.......................................................... 63.2项目组织机构........................................................ 64 桩基础施工方案......................................................... 104.1施工总体顺序...................................................... 104.2施工方案选择及施工准备............................................ 114.3 主要施工方法..................................................... 155.施工进度控制........................................................... 266.资源需要量计划......................................................... 276.1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 276.2 施工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76.3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287施工平面布置........................................................... 298.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298.1 质量保证措施..................................................... 298.2安全保证措施...................................................... 308.3环境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328.4施工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328.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338.6雨季的施工措施.................................................... 338.7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34附:灌注桩平面布置图(带桩编号) 2张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1)、《XX项目四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2015年12月);(2)、《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图》(XX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3)、《1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XX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4)、《2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XX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BJ50010-201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XX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根底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批准报国家根本建设委员会备案试行日期:1981年1月1日通知〔80〕建工科字第310号《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根底设计与施工规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现经审定,批准为部颁标准,编号为JGJ4—80,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程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TJ7—74〕、《地基和根底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J17—66〕中有关灌注桩根底的某些条文规定有不一致之处,可按本规程执行。
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有关资料和意见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根底研究所。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一九八○年五月三十一日编制说明本规程是根据国家根本建设委员会〔74〕建革技字〔236〕号文和〔78〕建发科字〔138〕号文下达的任务,由我院会同黑龙江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广东省根底公司、某某市化工、湖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甘肃省建筑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市机械施工公司和六机部第九等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进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国三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根底的设计、施工经验和科研成果;吸取了我国公路、铁路等方面以与国外的有关经验,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会议审定通过。
由于灌注桩尚处在开展阶段,有些问题还有待通过实践不断研究提高,因此,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加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有关资料寄交我院地基根底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目录第一章总如此第二章灌注桩根底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构造〔Ⅰ〕桩身〔Ⅱ〕承台第三节桩基计算〔Ⅰ〕桩顶荷载计算〔Ⅱ〕桩基垂直承载力与其验算〔Ⅲ〕桩基水平承载力与其验算〔Ⅳ〕桩身强度和抗裂性验算〔Ⅴ〕桩承台的内力计算与强度验算第三章灌注桩根底施工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灌注桩的施工〔Ⅰ〕一般规定〔Ⅱ〕螺旋钻成孔灌注桩〔Ⅲ〕潜水钻成孔灌注桩〔Ⅳ〕机动洛阳铲挖孔灌注桩〔Ⅴ〕冲击成孔灌注桩〔Ⅵ〕钻孔扩底灌注桩〔Ⅶ〕锤击沉管灌注桩〔Ⅷ〕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Ⅸ〕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第三节承台施工第四节灌注桩根底工程验收附录一灌注桩成孔工艺选择参考表附录二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力的桩基附录三基桩计算长度和桩身纵向弯曲系数附录四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附录五受地震水平力的一般建筑物桩基设计计算举例附录六灌注桩根底施工记录表附录七本规程条文中用词和用语的说明参考资料一桩的现场试验参考资料二常用灌注桩的成孔机械性能参考资料三灌注桩施工设备示意图例根本符号内外力G——桩基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重;Gs——按设计桩径确定的桩身自重;H——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1——作用于单桩桩顶的水平力;Hi——作用于第i桩桩顶的水平力;Hμ——单桩水平极限荷载;Hcr——单桩水平临界荷载;Hα——单桩水平容许承载力;Mx、My——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对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外力矩;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上的垂直荷载;N0——作用于单桩桩顶的垂直恒载;N1——作用于单桩桩顶的轴向压力;N1max——作用于单桩桩顶的最大轴向压力;Ni——作用于第i桩桩顶的轴向力;Pμ——单桩轴向受压极限荷载;Pα——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
1桩基础概念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1.2桩基分类1。
2。
1桩按材料分类桩按材料分类:可划分为钢桩、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混凝土管桩。
1。
2。
2桩按承台位置分类按承台位置的不同,桩基础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
高桩承台的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上,其桩身外露部分称为桩的自由长度.低桩承台的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下。
高桩承台可减少墩台的圬工数量,避免或减少水下作业,施工较为方便.然而由于承台和基桩外露部分无侧边土层来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对基桩受力较为不利,稳定性较差。
1。
2。
3桩按地质条件分类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桩的传力方式有两种。
柱桩:将桩尖通过软弱的覆盖层后再嵌入坚实的岩面,荷载由桩尖直接传到基岩中,桩象柱子一样受力.柱桩承载力较大,安全可靠,基础沉降也小,但若岩层埋置很深,就需采用摩擦桩.摩擦桩:当基岩埋藏很深,桩尖不可能达到时,荷载是通过位于覆盖层中的桩的桩壁与土壤间的摩阻力和桩的端部的支承力共同来承受的。
1。
3桩基础特点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其适用条件和要求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第二章桩基础地质条件概述2.1地形拟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2。
2工程地质条件第一层土:素填土,层厚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95kPa第二层土: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65kPa第三层土:粉砂,层厚6。
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110kPa第四层土:粉质黏土,层厚4。
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165kPa 第五层土:粉砂层,钻孔未穿孔,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280kPa 2。
3岩土设计参数表2—1地基岩土物理参数表2-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单位:kPa2。
4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2.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2。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宽9。
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差450mm。
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2—1图2-1网布置图2。
7上部结构荷载上部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2—3、2—4表2—3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 K(kN)M K(kN×m)V 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4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表2—4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题号F(kN)M(N*m)V(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4 2650 3650 3120 253 228 244 193 175 188 2。
8材料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第三章灌注桩设计3.1灌注桩基设计设计方案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坪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由《建筑桩基设计规范》“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或7层以下的一般建筑”之设计等级为丙级可知该建筑桩基应按丙级设计,不再进行沉降计算,拟采用直径为450mm 的混凝土沉管灌注桩。
选用第五层土粉砂层为持力层,由《建筑桩基设计规范》可知,桩尖深入持力层的长度不宜小于1。
5(1。
5d =0.675m ),这里取0。
75m ,设计桩长15.2m ,承台高0。
95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
6m ,桩顶伸入承台50mm,桩顶标高—1。
55m ,桩底标高为-16.75m ,桩长为15。
2m 。
3。
2单桩承载力计算查《建筑桩基设计规范》得表3-1:表3—1土侧(端)阻标准值及其深度3。
2.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pkp i sik p pk sk uk q A l q u Q Q Q (3—1)()kN5.10046475.0682.4426.6283.32235.045.014.3=⨯+⨯+⨯+⨯+⨯⨯⨯=sk Q (3—2)kN 1.14390045.014.3412=⨯⨯⨯=pk Q (3—3)kN 6.11471.1435.1004=+=+=pk sk uk Q Q Q 3。
2。
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承台底部地基土较为松软的填土,压缩性大,因此不需考虑承台土效应,即0=c η,则kN 8.57326.1147====K Q R R uk a (3-4)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桩数为:97.38.5732280===a k R F n (3—5)初步设计桩数为4根。
3。
3桩基验算根据《建筑桩基设计规范》,当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时,荷载应取效应的标准组合值由于装机所处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且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问题,因此可不进行地震效应的竖向承载力验算。
根据初步设计桩数采用正方形承台,由《建筑桩基设计规范》桩间距为设计为3d ,桩中心距承台边缘为d ,则承台初步设计为2250mm ×2250mm ,如图3—1图3—1承台平面布置3.3.1承台初步验算承台初步设计为2250mm ×2250mm ,如图3—1 承台及其上填土的总重为kN 162206.125.225.2=⨯⨯⨯=k G (3—6)计算时取荷载标准组合,则kN 8.573kN 5.61041622280>=+=+=n G F N k k k (3-7)故而如此设计不合理3。
3。
2承台最终验算增加桩数至5根,继续构造承台,此时设计为2800mm ×2800mm 承台及其上填土的总重为kN 88.250206.18.28.2=⨯⨯⨯=k G (3-8) 计算时取荷载标准组合,则kN 8.573kN 176.506588.2502280<=+=+=n G F N k k k (3—9)()kN 7.6872.1kN 4.6042.98176.50695.095.0495.095.0158223176.5062maxmax =<=+=⨯⨯⨯⨯++=+=∑R y My N N k ik (3-10)()0kN 76.4732.98176.50695.095.0495.095.0158223176.5062maxmin >=-=⨯⨯⨯⨯+-=-=∑y My N N k ik (3-11)满足设计要求,故此次设计是合理的。
3.4承台设计根据以上桩基设计及构造要求,承台尺寸为2。
8m ×2。
8m 如图3—2,初步设计承台厚0.95m ,承台混凝土选用C25,f t =1。
27N/mm 2,f c =11.9N/mm 2;承台钢筋选用HRB335级,f y =300N/mm 2。
图3-2承台平面布置3.4.1承台内力计算承台内力计算荷载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则基桩净反设计值为:()kNy y M n F N i i y 75.81575.10371295.095.0495.095.017522853560'2max =+=⨯⨯⨯⨯++=+=∑(3-12) ()kNy y M n F N i i y 25.60875.10371295.095.0495.095.017522853560'2min =-=⨯⨯⨯⨯+-=-=∑(3—13)kN n F N 71253560'===(3—14) 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承台保护层厚度60mm,则h 0=950—60=890mm由于基桩为圆形桩。
计算时应将截面换算成方桩,则换算方桩截面边宽为: mm d b p 3604508.08.0=⨯==1、柱对承台冲切由《建筑桩基设计规范》承台受桩冲切的承载力应满足:()()[]000002h f a h a b F t hp x c y y c x l βββ+++≤(3-15)柱边至最近桩边水平距离:mm a a y x 57000==冲垮比: 64.0890*******====h a x y x λλ(3—16)冲切系数:12.064.084.02.084.0000=+=+==x y x λββ(3—17)承台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9875.0=hp β则有()()[]()()[]kNh f a h a b t hp x c y y c x 7.433089.01270987.057.04.0157.04.012200000=⨯⨯⨯+⨯++⨯⨯=+++βββ(3—18) kN kN N F F i 7.43303560035601<=-=-=∑(3—19)故厚度为0.95的承台能够满足柱对承台的冲切要求2、角桩冲切的验算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应满足:011112122h f a c a c N t hp x y y x l βββ⎥⎦⎤⎢⎣⎡⎪⎭⎫ ⎝⎛++⎪⎪⎭⎫ ⎝⎛+≤(3-20)角桩内侧边缘至承台外边缘距离:c1=c2=630mm柱边与桩内边缘连线水平距离:mm a a y x 57011==角桩冲垮比:67.02.064.056.02.056.0111=+=+==x y x λλλ(3-21)(在0.25-1.0之间)角桩冲切系数:67.02.064.056.02.056.0111=+=+==x y x λββ(3-22) 则有 kN h f a c a c t hp x y y x 53.136889012709875.0257.063.067.0257.063.067.022*******⨯⨯⨯⎥⎦⎤⎢⎣⎡⎪⎭⎫ ⎝⎛+⨯+⎪⎭⎫ ⎝⎛+⨯=⎥⎦⎤⎢⎣⎡⎪⎭⎫ ⎝⎛++⎪⎪⎭⎫ ⎝⎛+βββ(3-23)kN kN N N 53.136875.815'max 1<==故厚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