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说中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以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为例

合集下载

门罗小说“逃离”主题的哲学思考——以《逃离》《机缘》三部曲为主要对象

门罗小说“逃离”主题的哲学思考——以《逃离》《机缘》三部曲为主要对象

门罗小说“逃离”主题的哲学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作者简介:杜慧敏(1977—),女,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①《机缘》(chance )、《匆匆》(soon )、《沉寂》(silence )三篇有明显的“三部曲”性质。

这对于以“短篇小说”著称的门罗并不常见。

可以说,这三部作品寄托了她长篇创作的梦想。

这四篇作品的引文,本文全部采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李文俊的译本(2014)。

——以《逃离》《机缘》三部曲为主要对象①(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上海201701)杜慧敏摘要:门罗小说的“逃离”主题不是概念性的,有和我们自身相通的深奥。

它与加缪的“荒谬”有交集,但主要源自门罗自己的生活而非哲思;这一主题所凝聚的现代人的痛苦具有古希腊文学的深刻背景,且唯能从后者中获得慰藉;对“逃离”的高度关注是作家对“逃离”人施以悲悯的方式。

门罗小说内部的“作品存在”借助加缪、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作品得以敞开。

关键词:门罗;“逃离”主题;哲学思考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8)02-0156-06“逃离”(run away )是作家门罗(Alice Munro ,1931—)最显著的标签,也是门罗作品最经典的“紧张时刻”。

门罗认为,长篇小说隐喻着一种连贯性,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这种连贯性是不存在的,人们从一种经历到另一种经历,彼此往往是不相干的。

门罗本人的哲学观强调生活的碎片性与含混性,而不是什么整体性和绝对性。

以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她感觉更容易聚焦人生“经历的紧张时刻”。

[1](p202)门罗的很多作品在内核中都裹挟着这一主题,比如《漂流到日本》,比如《火车》等等,尽管各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而短篇小说《逃离》(run away )以及同名作品集中紧随其后的《机缘》(chance )、《匆匆》(soon )、《沉寂》(silence )三部作品,则是这一主题或者说“紧张时刻”最主要的“生死场”。

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

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

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沐永华【摘要】Alice Munro’s short stories reveal the consistent theme: runaway. Through running away from the confined space of self, females seek real self. Females’ living spac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or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emales’ self-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Females, lost of space of self in reality, run away to seek space of self. However, they go back because of innermost struggle and awaking during runaway, reconstruct the authentic space of self, namely, dwelling in both realistic space and ideal space and know her real self. Through heroines’ quest of space of self in the spatial practice of runaway and returning, Munro reveals her new interpretation of “runaway”: females should not run away blindly, but to live in real space unremittingly.%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有着一贯的主题:逃离。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小说前景化语言的再现——以《逃离》中译本为例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小说前景化语言的再现——以《逃离》中译本为例

收稿日期:2021-03-25作者简介:雷丹(1992-),女,贵州大方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摘要:《逃离》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包含了大量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门罗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深化作品的文学意义而刻意为之。

从文学文体学的前景化理论出发,以《逃离》李文俊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译本中前景化现象的再现,带领读者感受门罗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使读者在更好地理解原文特色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逃离》;翻译;文学文体学;前景化现象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22)02-0015-07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小说前景化语言的再现——以《逃离》中译本为例雷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毕节551700)2022年第2期第40卷(总第217期)NO.2,2022Vol.40General No.217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一、文学文体学及前景化理论文学文体学是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文学文体学本身就有广狭两义:它可泛指所有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的文体派别,也可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为终极目标的文体学派。

它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旨在探讨作品如何通过对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产生和加强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

[1]文体学主要研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文学语言内涵丰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揣摩。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体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体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文体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翻译问题。

然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往往仅注重原文的内容而忽视了原文的语言形式,这种译文虽然达到了正确流畅传达原文内容的标准,却没有充分传达原文的风格和展现原文的美学效果,这就导致了文学翻译中的“假象等值”问题。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李文俊《逃离》译本为例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李文俊《逃离》译本为例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李文俊《逃离》译本为例麻巧玲【摘要】以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Runaway及李文俊的中译本《逃离》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搜集原文和译文中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短语、句子和段落作为研究数据,整理归纳后,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添、删减、改动.通过具体的案例,并对《逃离》中这三种译者主体性表现形式的频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为:改动最多,增添次之,删减极少.经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发挥译者主体性与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并不矛盾,甚至是另一层面的忠实.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应当适度发挥译者主体性,而不是“愚忠”甚至“死忠”于原文.【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忠实【作者】麻巧玲【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I046翻译与写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写作是自由的,而翻译是受束缚的。

写作时,作家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创作;而翻译则时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总是束手束脚。

因此,翻译与忠实像是孪生兄弟,言翻译必论“忠实",我们评价译文时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忠实"的程度。

然而,除了机器翻译,一般翻译活动都由译者执行,而译者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经历的社会人,翻译时不可能完全不受自己主观思想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除了“忠实",有必要探讨译者的“主体性"。

既体现了对译者的人文关怀,承认译者地位,不再一味挑剔译者“忠实"程度高低,也能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1989年在英国沃瑞克(Warwick)大学召开的国际翻译研讨会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标志[1]。

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

我国的翻译研究也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在期刊论文中论及译者主体性的学者越来越多。

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逃离》中女性人格的建构

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逃离》中女性人格的建构

单位代码04学号1503200001分类号H31密级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Women’s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in Runaway Based on theTheory of Feminism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逃离》中女性人格的建构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教育方向)学生姓名李梦瑶指导教师刘鹏飞2017年5月20 日AcknowledgementsThis paper finally comes into being in gestation for several month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he time, I have benefited a great deal of support and help from my teachers, classmates as well as my dear friends.First and foremost, I wish to express my sincere thanks to my supervisor, Liu Pengfei, for his earnest and patient guidance as well as his meaningful advices and invaluable assistance on my paper apart from his close scrutiny and constant encouragements, without which the thesis would not be possible.Secondly, I am thankful for the help and support from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offered me their caring encouragement and considerations when I’m confronted with the hurdles of writing this paper.Last but not least, I wish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thank all those teachers who gave me direct or indirect advice on my paper, and helped me a lot in various ways.An Analysis of Women’s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in Runawa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eminsimAuthor: Li MengyaoTutor: Liu Pengfei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Runaway,won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Writer Alice Monroe's masterpiece,But also an immortal monument in the history of Canadian literature.At present, many critics from the foreground, ec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novel,And from the feminist theory of the works of female personality analysis of the less.Therefore,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theory of feminism with the text, discusses the women in the life of the various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face and the self-personality established confused, the study of women's self-personality self-exploration to the personality of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cess.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author Alice Munro, Runaway and the Theory of Feminism.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female personality consciousness.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men's self-personal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third part;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final formation of female personality consciousness in the text.The final part concludes the whole paper and illustrates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study at present time.Key words:Runaway, Feminism,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逃离》中女性人格的建构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一部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小说《逃离》,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逃离》中的情感隐喻探析——基于前三个短篇小说Runaway,Chance,Soon

《逃离》中的情感隐喻探析——基于前三个短篇小说Runaway,Chance,Soon

《逃离》中的情感隐喻探析——基于前三个短篇小说Runaway,Chance,Soon余彦【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运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这些隐喻对构建门罗的写作风格、情节主题、文化内涵,塑造角色,增强语言表现力,都具有重要作用.%A great many emotion metaphors are used in Runaway,a collection of short novels by Alice Munro,a Canadian novelist and the recipient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13.The emotion metaphors have great effect on constructing Munro's writ-ing style,plots,them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s well as portraying characters and enhance the expressing power of language.【总页数】2页(P241-242)【作者】余彦【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相关文献】1.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 [J], 刘曲2.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中“逃离”的启示 [J], 景芳洲;3.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中“逃离”的启示 [J], 景芳洲4.《逃离》中的情感隐喻探析——基于前三个短篇小说Runaway,Chance,Soon [J], 余彦[1]5.基于叙事技巧对王传宏中短篇小说的分析--以《醉酒》《困倦》《逃离》为中心[J], 刘禹彤;贺仲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丽丝门罗的《逃离》

爱丽丝门罗的《逃离》

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The Analysis of the FemaleSelf-redemption in Runaway《逃离》中女性自我救赎的解读专业英语院部外国语学院学号1204021107姓名李宁指导教师胥少先副教授答辩时间二○一六年五月论文工作时间:2015 年 6 月至2016 年 4 月Contents1. Introduction ........................................................................................................... .. (1)2. Reasons for the Female Self-redemption in Runaway (3)2.1 Female Social Status in the Material, System and Spiritual Cultures (3)2.2 Alice Munro’s Personal Reasons (3)2.3 The Reversion—Female Psychological Goal (4)3. Self-redemption—Female Rebellion against Fate (5)3.1 The Self-redemption from Their Families (5)3.2 The Self-redemption from Humanity (7)3.3 The Self-redemption from Themselves (8)4. Conclusion (10)Bibliography (12)Acknowledgements (13)《逃离》中女性自我救赎的解读学生姓名:李宁指导教师:胥少先摘要:《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里面一共包括了8篇小说。

艾丽斯·门罗小说《逃离》的文体学分析

艾丽斯·门罗小说《逃离》的文体学分析

关键词 : n Aw a y I ( 《 逃离 》 ) 是 加 拿 大 短 篇 小 说 家 艾 丽斯 ・ 门 罗 最 成 功 的一 部 作 品 之 一 2 0 0 4年 出版 便 引 起 强 烈 反 响 ,很 快 就 获 得 了加 拿 大 G i l l e r 文学奖 . 并 人选 T h e N e w Y o r k T i m e s 年 度 图 书 门罗 出 生 于 安 大 略省 . 故 事 背景 也 大 多 为 小 镇 的 平 凡 生 活 一 经 门 罗 之手 . 再 平 凡 的小 镇 女 子 也 可 以创 造 出 震撼 心 灵 的 奇 迹, 如 此 非 凡 的 文学 魅 力 。 值得 读 者 细嚼 慢 咽 。 认 真 推 敲 与 斟 酌 。本 文 以 《 逃离》 作 品集 中第 一 篇 同名 小 说 《 逃离》 为研究对象 , 从 文体学分析《 逃离》 , 读 者 将 体 会 门 罗精 湛 的叙 事 艺 术 . 以及 由此 达 到 的别 样 的 美 学 效果 。 如 此可知 , 门罗获诺 贝尔文学 奖 , 可 谓 当 之 无 愧。 国 内外 分 析 《 逃离》 均从叙事 、 主题等层面展开 , 如 代莲的《 艾 丽斯 . 门罗短篇小说< 沉寂> 的 空 间 叙 事 解 读》 , 赵义森 的《 无 所遁逃—— 门罗 小说集 < 逃 离> 主 题解读》 。仅 有 宣 萧 的 硕 士 论 文 《 对艾丽斯 . 门 罗< 适 合> 及< 爱 的进 程 > 的 功 能 文 体 分 析 》 涉 及 文 体 学 分 析 文 体 指 一 个 句子 或 一 个 段 落 中经 过 意 译 会 失 去 的 成 分 对 一 个 句 子 的 意译 常 可 保 留 原 有 的叙 述 方 式。 但 却 难 以保 留语 音 , 书写、 词汇 、 比喻 、 句 型 等 方 面 的 特征 。这 些 成 分 也 应该 得 到 足够 的重 视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对 小 说 的形 式 层 面 进 行 较 为全 面 的分 析 。1 3 ] t 8 4 文 学 批评 的过 程 即是 文 学 欣 赏 . 而 文 体 分 析 则 是 文 学 批 评 的 重 要组 成部 分 从 文 体 学 角 度欣 赏作 品是 一 个 捷 径. 也 是 一 个 需 要 深 入 探索 的领 域 。 由文 体 所 表 达 的 功 能 作 为 出 发点 . 从 而 对 小说 有 比较 全 面 的 了解 。本 文将 从语音 、 词汇、 语法修 辞 、 语 系 等 角 度 深 入 分 析 《 逃离》 所 表 达 的 主题 意 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 研 究理 论方 法 多样 。从 传统 的语法 统计 分 析发 系 统 的文本 对齐 功能 建立 小 型平行 语料 库 , 做 到双
展 到 与语 言学 和语 料库 相 结合 的多 角度 研究 , 使 代 语 文本 在句 子 和段落 层级 的对 齐 , 可 以观察 两种 文 词 的研 究更 加 深入 和广 泛 。 本语 言语 用 和语 义异 同 。具体 解决 以下两 个 问题 :
表 1 《 逃 离》 英 文 和 其 中 文 译 本 人 称 代 词 主 格 词 频 对 比 图 表
主格
英 文
频率
中文
频率

2 3

第 一人 称
第二 人称 单复 数 ] 第 三人称 ( 男)
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称 ( 女)

y o u h e
s h e
An t c o n c 提 取 将 两 种 文 本 中 的人 称 代 词 , 进 行 归 结 果 如 下 表 1 :

基金项 目: 江 苏 师 范 大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计 划 项 目《 英 文 小 说 中代 词 的 翻 译 研 究 — — 以 爱 丽 丝 ・门罗 的 小 说 < 逃 作者简介 : 孙丽 , 女, 江 苏 徐 州 人 。研 究 生 ,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翻译 学 。
42 9
离> 为例 》 ( 编号 : S J L X 0 6 5 1 )
* *
2 0 1 4年 第 4期
桂 林航 天工 业学 院学 报
孙 丽/ 文
( 总第 7 6期 ) J O UR N A L OF GU I L I N UN I V E R S I TY O F A E R OS P A C E T E C HNO L O G Y
2 1 8 5 6 4
我们 t a们
2 0 1 4年 第 4期
( 总第 7 6期 )
桂林 航 天工 业学 院学 报
J O UR N A L OF G UI L I N U NI V E R S I T Y O F AE R OS P AC E T E C HNO L O G Y 英 语 园 地
英 文 小说 中人 称 代词 的翻 译 研 究
论文 选择 英 文小说 人 称代 词 的翻译 研究 , 缘 于 A. 《 逃离》 英 文 和其 译文 中人 称代 词词 频 为什 么 会 相 关研 究 较少 , 曾有赵 世 开对英 汉 指代 词进 行 过 比 出现差 异 ?B .在 平 行 语 料 库 显 示 下 , 为 什 么 人 称 较 系 统全 面 的对 比研究 , 后 有许 余 龙对 代词 的 可及 代 词在 英语 原创 语 篇 和 翻 译语 篇 中 的 意义 和 功 能 性 和 刘礼 进 的《 英 汉 人 称 代 词 回指 和 预 指 比较 研 上会 有 异 同?就 相 同点 总结 功能 对等项 , 不 同点 分
1 4 1 2
8 8 0 1 3 1 9
2 8 4 1

你 他

1 3 8 5
8 4 1 1 3 4 3
3 1 2 2

第 三人 称 ( 物)
l t
8 5 7

1 9 1
6 7
第 一人 称复 数 第 三 人称 复数
We t h e y
以 爱 丽 丝 ・门 罗 的 小说 《 逃 离》 为 例
孙 丽 ,
/ 1 江 苏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6 ;
\ 2 徐 州 幼儿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外语 系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0 /
摘 要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4 8 5 9 ( 2 0 1 4 ) 0 4 — 0 4 2 9 — 0 6
对于代 词 的研 究 , 中外 各种 论 文和 专著 层 出不 类 , 统计 使 用频 率 。同 时 , 利用 雪 人 C a t 翻 译 记 忆
究》 等, 罕 见从 语用 、 语 义及 语法 功 能描 写等 多 角度 析 可 能 的 原 因 。 对 人 称代 词进 行 翻译研 究 。
2 研 究 方 法 和 数 据 统 计
1 语 料 和 研 究 问题
对《 逃离》 的英 文 和 中文 译本 语 料 库 中 的人 称 本研 究将 爱 丽丝 ・门罗 小 说 集 《 逃离 》 的英 文 代 词 , 进 行 词频 统计 。为 了尽 可 能对该 语料 中的人 文本( 1 0 3 8 8 9词 次 ) 、 李 文俊 的 中文译 本 ( 2 0 6 0 2 3词 称 代词 进行 穷尽 式研 究 , 笔者 又把 人称 代词 进行 主 次) 各 自建 成 单 语 语 料 库 , 利 用 语 料 检 索 软 件 格 和宾 格 、 单数 和复 数 的划分 。人 称代 词 主格统 计
论文 以爱丽丝 ・ 门罗 的英文小 说《 逃离 》 和李文俊 的相应 中文译本 为语 料 自建平行语料库 , 来进行人 称代词 的
翻译研究 。通过提取人称代词 , 对 检 索 的代 词 进 行 语 法 功 能 分 类 描 写 。 并 通 过 代 词 的 语 用 、 篇 章 功 能 和 语 义 分析 , 对 英 文 小 说 中代 词 的 汉 译 进 行 归 纳 总结 。研 究 发 现 , 在小说类 文体中 , 中、 英文人称代词 在数量 、 语 法 功
能、 指 代 功 能 等 方 面存 在很 大 程 度 上 的对 应 , 因 此 对 等 翻 译 是 可 取 的 。对 于 不 能 对 等 翻 译 的 , 本 论 文 将 结 合 语
言 学 和 翻译 学 相 关 理 论 予 以解 释 , 并 提 出 翻译 策 略 。
关键词
人称代词 ; 英汉对 比 ; 翻译 ; 语料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