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分集、MIMO、空时编码分解

合集下载

MIMO原理理解空时编码

MIMO原理理解空时编码

MIMO原理理解空时编码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空时编码是一种应用于MIMO系统中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射时将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并在接收时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通过将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编码,可以在不增加信号带宽和传输功率的情况下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空时编码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空时均匀编码(STBC)和空时分层编码(STLC)。

空时均匀编码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空时编码方式。

在空时均匀编码中,信息位被分成若干个块,每个块中的信息位被分配到多个天线上进行传输。

具体说来,在发送端,多个天线上的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并通过信号映射函数将信息位编码成多个矢量。

接收端则通过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使用最大似然准则来恢复原始信息。

空时分层编码是一种比空时均匀编码更高效的编码方式。

在空时分层编码中,不同的信息位被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

具体说来,在发送端,信息位被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一个天线。

接收端则通过解码和检测算法来恢复原始信息。

空时编码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由于利用了多个天线进行传输,MIMO系统可以在相同的频带宽度内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

此外,通过在接收端对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MIMO系统还可以减小多径干扰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然而,空时编码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空时编码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与处理,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

其次,空时编码的性能受到信号的通道状况和天线配置的影响,需要进行精确建模和优化设计。

最后,由于空时编码需要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它对设备尺寸和功耗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总的来说,空时编码是MIMO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mimo技术的三种模式介绍,mimo技术作用,mimo技术种类

mimo技术的三种模式介绍,mimo技术作用,mimo技术种类

mimo 技术的三种模式介绍,mimo 技术作用,mimo 技
术种类
一、MIMO 定义
MIMO 即多入多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二、MIMO 技术分类
空分复用
(spaTIal mulTIplexing)工作在MIMO 天线配置下,能够在不增加带宽的条件下,相比SISO 系统成倍地提升信息传输速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在发射端,高速率的数据流被分割为多个较低速率的子数据流,不同的子数据流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在相同频段上发射出去。

如果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天线阵列之间构成的空域子信道足够不同,即能够在时域和频域之外额外提供空域的维度,使得在不同发射天线上传送的信号之间能够相互区别,因此接收机能够区分出这些并行的子数据流,而不需付出额外的频。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作者:杨萃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32期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高效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可以用来对抗无线环境中的多径衰落,减少码间干扰。

空时编码是一种发射分集技术。

该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的空时分组码和空频分组码的系统结构以及编译码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将空时编码技术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能非常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随机衰落。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空时分组码(STBC)空频分组码(SFBC)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01-01如何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无线数据业务要求已成为B3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MIMO技术和OFDM技术的结合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目前,大量地把MIMO-OFDM技术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以提高系统性能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在所有天线上分配子载波,使得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子载波传输OFDM信号。

通常将MIMO技术和OFDM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分复用,提高数据比特率;另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间分集,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

基于MIMO-OFDM的STBC和SFBC能保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分集增益,正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分支。

1 系统模型考虑带空分复用的MIMO-OFDM系统,分别有个发送天线和个接收天线。

我们在发送端进行天线选择,从所有个发送天线中选择个天线来发送OFDM信号,所以共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假设在每个子载波上信道为平坦瑞利衰落的,这样系统信道可以建模成的三维矩阵,为子载波数,且矩阵元素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实部和虚部的方差分别为1/2)的独立同分布的复高斯变量。

经过天线选择后,信道变为的三维矩阵,在发送端,空分复用器首先把一组串行的信息比特流转换成和选择天线数相等的组并行的比特流,然后经过快速付氏反变换(IFFT)并加循环前缀(CP)后在选择出的个天线上发送,在接收端由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经过采样、去循环前缀(RP)、付氏变换(FFT)和空分复用检测器后得到最后的信息比特流。

第7章 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

第7章 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2013-6-23

由它们组成语音帧的一帧,现假设有三帧语音 帧如图所示。
A 20ms 8×57=456bit B 20ms 456bit C 20ms 456bit

而在一个突发脉冲中包括一个语音帧中的两组, 如图所示
3 57 1 26 1 57 3
8.25

2013-6-23
分集信号合并技术

合并器的作用就是把经过相位调整和时延后的 各分集支路信号相加。对大多数通信系统而言, M重分集对这些信号的处理概括为M支路信号 的线性叠加:
f (t ) 1 (t ) f1 (t ) 2 (t ) f 2 (t ) ... M (t ) f M (t ) k (t ) f k (t )
显然,只要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传播不是同时 受到阴影效应或地形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慢衰 落(基站天线的架设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这种办法就能保持通信不会中断。

2013-6-23
宏观分集示意图

如图所示,终端保持同两个基站间的无线链路, 两条链路传输同样的数据并在网络侧进行合并, 这就是典型的宏分集场景。总的来说,宏分集 就是用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接收机和发射机实 现的分集方式。

2013-6-23
理想不失真系统的传输特性(1/2)

所谓理想的不失真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信号波形相同, 仅有幅度的变化及固定时延的线性系统,即满足:

式中,K为系统的放大倍数, 为系统的时延 理想系统的传输特性为 H Y X Ke j

空时编码技术-03

空时编码技术-03

SNRr d 1 Pe N e i 1 N e SNRr 1 2 1 SNRr d min / 4 M 4M
M
2 min

M
2 SNRr d min 1 Pe N e i 1 N e exp M 2 1 SNRr d min / 4 M 4 M
12 10 8 6 4 2 0
发送天线数一定, 增加接收天线数 量时信道容量变 化情况
0
5
10 SNR (dB)
15
20
25
双天线发,多天线收容量观察(独立信道)
10
Average capacity (bps/Hz)
8
6
发送天线数一定, 增加接收天线数 量时信道容量变 化情况
4
2
0
0
5
10 SNR (dB)
15
20
25
双天线发,多天线收容量观察(独立信道)
18 16 14 Tx2, RX1 TX2, RX2 TX (bps/Hz)
10
0
Tx 1, Rx 2 Tx 1, Rx 1
-1
10
Bit error rate
10
-2
10
-3
10
-4
0
5
10
15 Eb/N0 in dB
20
25
30
A Simple Transmit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JOURNAL ON SELECT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16, NO. 8, OCTOBER 1998

第七章-分集、MIMO、空时编码分解

第七章-分集、MIMO、空时编码分解

13
/44
7.2 MIMO
7.2.1 MIMO概述
7.2.2 MIMO技术
7.2.3 MIMO应用
7.2.4 小结
14
/44
7.2 MIMO
信息源
编码 器
接收 机
数据解调
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 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遏制无线通信事业的瓶颈。如 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是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2
2
18
/44
7.2 MIMO 7.2.2 MIMO技术(2/2)
利用 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 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 MIMO 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 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 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BLAST 算法、 ZF 算法、MMSE 算法、ML 算法。 ML 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 大。ZF 算法简单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 求较高。BLAST 算法实际上是使用 ZF 算法加上 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兼顾性能与复杂度。
7.3.3 空时编码模型 7.3.4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7.3.5 常见的空时编码 7.3.6 其他种类的空时编码技术 7.3.7 小结
23 /44
7.3 空时编码
引言:上一小节讲过利用 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 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 误码率。前者是利用 MIMO 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 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 益。 目前 MIMO 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 码。空时编码利用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分集,从而 降低信道误码率。
21
/44

MIMO系统中的分组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

MIMO系统中的分组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

MIMO系统中的分组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
米楠;罗汉文;张红伟;朱玲燕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
【年(卷),期】2006(30)1
【摘要】针对未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系统,提出一种复杂度适中的分组全分集全码率(GFDFR,Group-wise Full Diversity Full Rate)空时编码方案.该方案通过在发送端进行天线分组,各组独立编码,减小全分集全码率(FDFR,Full Diversity Full Rate)编码块的大小从而降低系统编解码复杂度;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进一步对子载波分组进行独立编码,获得频率分集(或多径分集),以适中的复杂度在不降低系统分集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全码率传输,是一种在MIMO信道中极具实用价值的空时编码方案.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米楠;罗汉文;张红伟;朱玲燕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23
【相关文献】
1.4根发射天线MIMO-OFDM系统中速率为2的全分集空时频编码设计 [J], 麻清华;杨绿溪;何振亚
2.一种能实现全分集的准正交空时编码算法 [J], 邵朝;李现玉
3.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线性接收的满分集正交空时编码 [J], 李冬;史浩山;张忻
4.一种能实现全分集的准正交空时编码算法 [J], 邵朝;李现玉;
5.一种低解码复杂度的全分集全码率空时编码 [J], 朱凌燕;余松煜;张红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7章协同通信信号处理2014

第7章协同通信信号处理2014

• 协同分集:利用系统内多个用户天线组成分布式系统,处于不同位
置的用户向目的节点转发的信号经历相互独立的信道衰落,以获得
分集增益。从信息论角度看,协同分集把MIMO技术应用到多天线
受限的移动终端上,完成空间分集 • 协同中继:通过网络中不同用户节点中继接力传输,在扩展覆盖区 域、消除盲区或弱区、降低组网成本、提高系统容量、改善小区边 缘频谱效率以及灵活部署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种利用网络节点将接收信息编码后再转发的多点传输技术,其核心
思想是网络的中间节点不再是简单的存储转发,而是需要对接收信号
编码再转发,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容量和鲁棒性
• 早期的网络编码主要用于有线网络,但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为网络编 码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舞台。无线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可以利用 网络编码实现,网络编码与协同通信结合能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网络编码协同
• 网络编码协同方式按照中继节点采用的网络编码方式不同分为线性网络
编码和非线性网络编码两类;根据中继节点采用的通信方式不同分为固
第七章 协同通信信号处理
• MIMO系统:无需占用额外带宽,就宽带业务需求对无线通信系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4G)中,均采用了 MIMO技术 • 能增加传输速率,并提高可靠性,但是
① MIMO系统的性能提升是以增加收发信机射频链路数为代价的
② 宽带通信系统必然工作在更高频段,这意味着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变
• 在快衰落信道环境,编码协同会牺牲上行信道传输特性较好
的终端用户的性能
空时编码协同
• 空时编码协同 (STCC) :将空时编码思想应用于编码协作,其特点 是每个用户能在自己和协同伙伴的多址信道上同时发送信号(在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4
7.1 分集 7.1.1 分集接收
原理:携带同一信息的不同信号在多径传输中它 的衰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利用不同方式的信号 携带同一信号在同一信道传输(分散传输),接 收端按一定的方式将这些信号集中起来,选择衰 落最小的信号作为有效信号。 分集技术:将要传输的信息分成几路分散传输, 在接收端集中处理,以实现抗衰落。 分集接收:分解为互不相关的信号;不需要训练 序列;易于实现;改善的幅度为20-30dB
13
/44
7.2 MIMO
7.2.1 MIMO概述
7.2.2 MIMO技术
7.2.3 MIMO应用
7.2.4 小结
14
/44
7.2 MIMO
信息源
编码 器
接收 机
数据解调
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 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遏制无线通信事业的瓶颈。如 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是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LOGO
第七章
分集、MIMO、空时编码
LI X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yanglixu@
/44 1
目录
7.1 分集
7.2 MIMO 7.3 空时编码
20 /44
7.2 MIMO 7.2.3 MIMO应用(2/2)
MIMO在WLAN( IEEE802.11n )、WiMAX( IEEE802.16e )中都采用MIMO-OFDM技术 利用OFDM技术把频率选择性深衰落信道转变成 多个子载波的平坦衰落信道;利用MIMO技术在 不增加带宽的前提下,成倍的提高通技术,使无线系统对噪声、干扰 、多径的容限大大增加。
21
/44
7.2 MIMO
7.2.4小结:
1)MIMO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2)MIMO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 和空间分集增益; 3)MIMO系统的关键特性:变不利因素(多径传 播)为有利条件。
22
/44
7.3 空时编码
7.3.1 空时编码概念
7.3.2 空时编码分类
j i 1
28 /44
N
7.3 空时编码
从N个发射天线到M个接收天线的无线信道可以用M×N信道 矩阵H表示为: h h h
h 21 hM 1
11 12 1N
h22 hM 2
h2 N hMN
则接收信号也可表示为:
r H c
1 2 其中 r = (rt , rt ,
2
2
18
/44
7.2 MIMO 7.2.2 MIMO技术(2/2)
利用 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 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 MIMO 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 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 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BLAST 算法、 ZF 算法、MMSE 算法、ML 算法。 ML 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 大。ZF 算法简单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 求较高。BLAST 算法实际上是使用 ZF 算法加上 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兼顾性能与复杂度。
19 /44
7.2 MIMO 7.2.3 MIMO应用(1/2)
在CDMA2000标准中,分别定义了两种开环发送 分集方案和两种闭环发送方案。开环方案包括: 正交发送分集(OTD)、空时扩频发送分集( STS);闭环方案包括:选择式发送分集(STD )、发射自适应阵列发送分集(TXAA)。 在WCDMA中,开环发送分集采用了空时发送分 集STTD 在TD-SCDMA中,采用的是智能天线以及空间分 集接收的MIMO技术来消除干扰和抵抗多径,提 高通信系统性能。
26
/44
7.3 空时编码
第2类以提高信息符号传输速率为目的,利用 MIMO系统所能提供的传输自由度,设计达到全 速率信息传输的空时码,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 性,典型的有贝尔分层空时结构(BLAST)、线性 弥散(LD)码等。 第3类是最近两三年提出的,同时以提高信息传输 性能和速率为目的,力图设计达到满分集度全速 率的空时码,如线状代数空时(TAST)块码、线性 复数域预编码(LFC)空时码等。
25
/44
7.3 空时编码 7.3.2 空时编码分类
从设计目的的角度,目前已提出的各种空时编码 方法可分为3类: 第1类以改善传输性能为目的,利用MIMO系统所 能提供的分集度,设计具有满分集度的空时码, 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代表性的有空时网格 码(STTC)、空时正交设计(STOD)码以及对角代 数空时(DAST)块码等。
11 /44
7.1 分集 7.1.4 分集实现例子
RAKE接收技术(CDMA中)
相关器1 A1
接收信号
相关器2
. . .
A2
积分
判决输出
相关器n
An
12
/44
7.1 分集 7.1.5 小结
1)分集技术包含两层意思:分散传输、集中处理; 2)分集分为宏分集和微分集; 3)微分集包括:空间、时间、频率、极化、场分量 、角度六种; 4)集中处理常用:选择式合并 最大比值合并 等增 益合并; 5)RAKE接收机是用于CDMA中的分集接收机。
16
/44
7.2 MIMO 7.2.1 概述(2/2)
MIMO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 空间分集增益,目前针对MIMO信道所进行的研 究也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大 大提高信道容量,而空间分集则可以提高信道的 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 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 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7.3.3 空时编码模型 7.3.4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7.3.5 常见的空时编码 7.3.6 其他种类的空时编码技术 7.3.7 小结
23 /44
7.3 空时编码
引言:上一小节讲过利用 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 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 误码率。前者是利用 MIMO 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 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 益。 目前 MIMO 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 码。空时编码利用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分集,从而 降低信道误码率。
31
/44
7.3 空时编码 7.3.5.1 STTC
, rt M )T , c = (ct1 , ct2 ,L, ctN )T , = (t1 ,t2 ,
,tM )T
29
/44
7.3 空时编码 7.3.4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采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所获得的分集 增益,它决定了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的斜率; 编码所能获得的编码增益,它在分集增益确定的 情况下,决定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的平移。
2
/44
7.1 分集
7.1.1 分集接收
7.1.2 分集接收方式
7.1.3 集中方式 7.1.4 分集实现例子
7.1.5 小结
3
/44
7.1 分集
分集合并
引言:多径衰落在移动通信中引起误码率的上升甚 至通信中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由于 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有时达30-40dB,因此用加大发 射功率(1000到10000倍)是不可能的。分集接收技 术是抑制多径衰落的有效途径。
30
/44
7.3 空时编码 7.3.5 常见的空时编码
当前比较成熟的空时编码技术是:空时分组码( Space-Time Block Code)和空时网格码( Space-Time Trellis Code)。 空时分组码提供分集增益,不提供编码增益;空 时网格码是一种将差错控制编码、调制、发射和 接收分集联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空时编码。
27
/44
7.3 空时编码 7.3.3 空时编码模型
空时编码模型
信息源
空时 编码 器
接收 机
数据解调
i c 若干个信息比特C由空时编码器编码成N个码元,其中 t 表示
时隙t从第i个天线上发送的信号,若表示时隙t天线j收到的信号 (假定理想的定时和频率信息), 则接收信号可以写成
rt hij cti t j
15 /44
7.2 MIMO 7.2.1 概述(1/2)
多输入多输出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非常简单,任何一个 无线通信系统,只要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了 多个天线或者天线阵列,就构成了一个无线 MIMO系统。 在多径环境下,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 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 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最大比合并 等增益合并 选择式合并
7
/44
1.最大比合并
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 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 行检测。在接收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 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 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个 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之路的信号幅 度与噪声功率之比。
5 /44
7.1 分集 7.1.2 分集接收方式
宏分集——对抗大尺度衰落 微分集——对抗小尺度衰落 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 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它是一种减小快衰落 影响的分集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方式:频率、空间、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