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编码技术

合集下载

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

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

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技术,旨在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MIMO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以实现多个数据流的并行传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MIMO技术有三种主要的应用模式,包括空时编码、空频编码和波束成形。

第一种应用模式是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也被称为空时分组(STBC)。

在空时编码中,发送端根据特定的编码算法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并在接收端利用相应的解码算法来重建原始数据。

这种技术利用了空间多样性和时域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空时编码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多天线系统,如4G LTE和Wi-Fi系统。

第二种应用模式是空频编码(Space-Frequency Coding),也被称为空频分组(SFC)。

在空频编码中,电信号被同时传输到不同的频率和空间分支上,以获得更好的频谱效率和容量。

通过将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子载波和天线上,空频编码可以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和信道干扰。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输入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如4G LTE和Wi-Fi系统。

第三种应用模式是波束成形(Beamforming),也被称为波束赋形。

在波束成形中,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调整天线的辐射特性来将信号的增益集中在特定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通过调整相位和幅度,波束成形可以将信号传输到目标用户,同时减小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蜂窝网络和雷达系统等领域,以提高通信质量和性能。

总的来说,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都具有提高系统容量、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质量的优势。

它们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4GLTE、5G和Wi-Fi系统等。

通过采用空时编码、空频编码和波束成形等技术,MIMO可以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MIMO-MB-OFDM UWB通信系统中空时频编码技术研究

MIMO-MB-OFDM UWB通信系统中空时频编码技术研究

MIMO-MB-OFDM UWB通信系统中空时频编码技术研究毛蕙红;曹雪虹
【期刊名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7)004
【摘要】针对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特征.基于理论分析系统的成对错误概率,获知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空时频编码方案的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化结构的空时频编码方案,并分析基于空时频编码的系统传输性能,为提高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未编码的SISO-MB-OFDM UWB系统.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而与8阶正交空时频编码方案相比,该编码方案结构简单,编解码复杂度比较低.【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毛蕙红;曹雪虹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
【相关文献】
1.卷积编码TH-UWB通信系统对抗ISI的性能仿真及分析 [J], 孔令通;贾怀义;杨维
2.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J], 唐云;王玲
3.空时编码在单天线UWB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J], 金海鹰;胡磊
4.时频编码水声通信技术研究 [J], 王瑜;王辉;相敬林
5.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J], 唐云;王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FDM和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OFDM和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OFDM和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OFDM和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引言: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容量和传输速度是关键性能指标之一。

为了增加系统的容量和提高传输速度,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新的通信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Wi-Fi以及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OFDM和MIMO系统以及预编码技术在这两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一、OFDM系统简介OFDM是一种将高速数据流分为多个低速子流并在不同载波上进行传输的技术。

它具有抗多路径效应、频谱效率高和传输效果稳定等优点。

在OFDM系统中,信号被转换为一组并行传输的低速子载波,每个子载波都用于传输少量数据。

在接收端,这些子载波上的数据被合并以恢复原始信号。

二、MIMO系统简介MIMO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技术。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MIMO系统可以将数据流分配到多个子信道中,从而实现多路复用和增强信号的强度。

MIMO系统可以提高信道容量、抵抗信号衰落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

三、预编码技术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 空间分集预编码技术空间分集预编码技术是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在空间域上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子信道,实现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预编码矩阵通过将输入序列分配给不同的发射天线,使得接收端能够接收到多个相互独立的子信道上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2. 多用户预编码技术多用户预编码技术是在多用户多天线(MU-MIMO)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技术。

在MU-MIMO系统中,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预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和权重向量,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

此外,预编码技术还可以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四、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 空间分布预编码技术空间分布预编码技术是一种利用MIMO系统的空间多样性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word精品文档4页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word精品文档4页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如何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无线数据业务要求已成为B3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MIMO技术和OFDM 技术的结合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目前,大量地把MIMO-OFDM技术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以提高系统性能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在所有天线上分配子载波,使得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子载波传输OFDM信号。

通常将MIMO技术和OFDM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分复用,提高数据比特率;另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间分集,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

基于MIMO-OFDM的STBC和SFBC能保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分集增益,正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分支。

1 系统模型考虑带空分复用的MIMO-OFDM系统,分别有个发送天线和个接收天线。

我们在发送端进行天线选择,从所有个发送天线中选择个天线来发送OFDM 信号,所以共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假设在每个子载波上信道为平坦瑞利衰落的,这样系统信道可以建模成的三维矩阵,为子载波数,且矩阵元素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实部和虚部的方差分别为1/2)的独立同分布的复高斯变量。

经过天线选择后,信道变为的三维矩阵,在发送端,空分复用器首先把一组串行的信息比特流转换成和选择天线数相等的组并行的比特流,然后经过快速付氏反变换(IFFT)并加循环前缀(CP)后在选择出的个天线上发送,在接收端由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经过采样、去循环前缀(RP)、付氏变换(FFT)和空分复用检测器后得到最后的信息比特流。

2 空时分组码编码的OFDM空时分组码是利用正交的原理设计各发射天线上的发射信号格式,实际上是一种空间域和时间域联合的正交分组编码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空时分组码可以使接收端解码后获得满分集增益,且保证译码运算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合并,译码复杂度低。

考察一个具有K根发射天线M根接收天线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为平坦衰落信道,不同发射接收天线对间的信道衰落相互独立。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码编码技术作者:杨萃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32期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高效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可以用来对抗无线环境中的多径衰落,减少码间干扰。

空时编码是一种发射分集技术。

该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的空时分组码和空频分组码的系统结构以及编译码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将空时编码技术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能非常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随机衰落。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空时分组码(STBC)空频分组码(SFBC)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01-01如何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无线数据业务要求已成为B3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MIMO技术和OFDM技术的结合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目前,大量地把MIMO-OFDM技术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以提高系统性能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在所有天线上分配子载波,使得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子载波传输OFDM信号。

通常将MIMO技术和OFDM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分复用,提高数据比特率;另一种是利用多天线实现空间分集,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

基于MIMO-OFDM的STBC和SFBC能保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分集增益,正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分支。

1 系统模型考虑带空分复用的MIMO-OFDM系统,分别有个发送天线和个接收天线。

我们在发送端进行天线选择,从所有个发送天线中选择个天线来发送OFDM信号,所以共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假设在每个子载波上信道为平坦瑞利衰落的,这样系统信道可以建模成的三维矩阵,为子载波数,且矩阵元素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实部和虚部的方差分别为1/2)的独立同分布的复高斯变量。

经过天线选择后,信道变为的三维矩阵,在发送端,空分复用器首先把一组串行的信息比特流转换成和选择天线数相等的组并行的比特流,然后经过快速付氏反变换(IFFT)并加循环前缀(CP)后在选择出的个天线上发送,在接收端由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经过采样、去循环前缀(RP)、付氏变换(FFT)和空分复用检测器后得到最后的信息比特流。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0 10 —1 2 1—83
作者简介 : 尚
宇 ( 93) 女 , 安工 业 大 学 副 教 授 , 1 7一 , 西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信 号 处 理方 面. - i s ag u xt. d .n E mal hn y @ au e u c. :
第 7 期
尚 宇 等 : MO— OD 系统 中 的空 时 编 码 技 术 的研 究 MI F M
MI MO技术 可将 多径 效 应转 为有 利 因素 加 以 利用 , 具有 在不 增加带 宽 的情况 下成倍 提高 频谱效 率 的特点 , DM 技 术 则 可 以在 频 域 内将 频 率 选 OF
O DM 传 输 系 统 抗 传 输 的 多 径 干 扰 能 力 很 F
强, 只有在信 道 干扰 较 严 重 的情 况 下 , 会 出现 误 才 码. 系统并没 有 消 除信 道 的频 率 选 择 性 衰 减 , 在 是 解 调 时利用 循环前 缀技 术将码 间串扰有 效 地消 除.
d 提 高 了 系统的 可靠性. B,
关键 词 : 空时编码 ; 交频 分复 用 ; 正 空时分 组码 ; 时频 分组 码 空
中图号 : T 9 9 3 P 1. 2
文献标 志码 : A
近几 年研 究 表 明 , 于 多 输 入 多 输 出 ( l— 基 Mut i
peIp t lpeOup tMI i n u t l Mu i t u , MO) 时 编码 技 术 空
1 2 S B — D 系统 . T C OF M
择性 衰落信 道转 换 为平坦 衰落信 道 , 而克 服频率 从 选择 性衰落 的影 响 , 同时 由于子 载波 的频谱 相互正
交 , 升 了一定 的频谱 利用率, 提 于是将 MI 和 MO O D 结合起来构成 的 MI — F M 技术口 贝 FM MO O D ]4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MO O D 系统 中 的空时 频 ( T ) 维 编 - FM SF 三 码技 术 , 分析并 比较 了其性能 。




图 1 M MO O D 系统框图 I - FM

4 ・ 9
维普资讯
2 2 系统容 量 .
MM I O系统有 多个 发 射天线 和接 收 天
1 .引 言
2 MI —O D 系统 . MO FM
2 1系统 模 型 .
近年来 , 息论 领域 的研 究 表 明 , 信 在宽 带无 线通 信 系统 中 , 在 两个 最 严 峻 的挑 存 战: 多径衰 落 信道 和带 宽 效 率. F M 通 过 OD 将频 率选择性 多径 衰 落信 道在 频域 内转 变 成平坦信 道 , 从而 减 小 了多径 衰落 的影 响 ;
传统的空 时码 已经 被证 明能够有效 的
Y K =∑H, ) + ( () ) ( i , () 2 ( )
其 中 w K) 加性 高斯 白噪声 ( WG ) ( 是 A N ,
其均值为 0 方差为每维 N / ; ( ) 子 , 。 H k是 2
MI - OF M 系统 中的 空 时 频 MO- D 联 合 编 码 技 术 研 究
唐 云 王
( 湖南大学 电路与 系统

长沙 40 8 ) 10 2
摘要 : I O与 O D MM F M技 术相结合将 成 为 4 G宽 带移动 通信 的核 心技 术。 文章介 绍 了
MI O O D 技术及其特 点 , 究 了空 时频 联合 编码 ( T ) 术 , 讨 了 S F编码 的设计 M - FM 研 SF 技 探 T 过程 , 并对其性 能进行 了分析 比较 。 关键字 : 多输入 多输 出( M ) 正 交频分复 用( F M) 空时频编码 ( T ) MI O OD S F

MIMO-OFDM系统中的一种空时频编码方案

MIMO-OFDM系统中的一种空时频编码方案

MIMO-OFDM系统中的一种空时频编码方案刘顺兰;万学【期刊名称】《电路与系统学报》【年(卷),期】2012(017)003【摘要】This paper proposes a space-tim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for MIMO-OFDM system. The proposed coding scheme utilizes a spreading code to make data symbols spread in spac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By setting appropriate parameters, it can gain full spatial diversity and full frequency diversity over frequency selectfve fading channel, and its code and decode tomplexity of this scheme is low.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low SNR.%基于MIMO-OFDM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时频编码方案,其利用扩展码,使数据符号在空域、时域、频域得到扩展,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能够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获得满空间分集和满频率分集,同时该方案的编解码复杂度不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下,也具有良好的误码率性能.【总页数】6页(P139-144)【作者】刘顺兰;万学【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5【相关文献】1.多层空时编码方案的MIMO-OFDM系统研究 [J], 姜雪;何美荣;张正孝2.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J], 唐云;王玲3.一种MIMO-OFDM系统空频分组码相位校正技术 [J], 张小京;周世东;王京4.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编码技术 [J], 付卫红;杨小牛;曾兴雯;刘乃安5.分布式MIMO-OFDM系统中的时频同步 [J], 郭漪;刘;刚;葛建华;丁海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09
尺= 5 + 尺 ・ 及 尺・罗 双一 罗 夕+
() 2
式 , ) ( * 【 势二 , 噪 ,班裂〕 进行延迟处理后的矩阵 中姗 。 、)p、, , 是声 ( ‘ 2 一 。* 一 一 ; 而 是对尺
职赘 二
鳄 , 2 洲耐 招 鳄们 川;码 的m : ) n ) , 衅轰 1 破司 傲 闭7 1 分” 3 。m 1 分, 麟m 1 分” 1 (+)l, 2 (+ W ・ n ) 暇。 { + w, (+) , 麟m 1 一暇, ( )・ ‘ w‘ 益, w‘ H刀 2 护,, 梦 + w于 , Hm 2 知, 麟m 2 犷, 1 于 + W・ 2 ( 2 分, 3 { +) ‘ (+) ・ ( ) 2 二m ) ・ ? 长 , 袄 ( W, W, 暇, w+ 氛, { 3 + m w , 嘟7 3 分, (+ w】 2 m 3 (, 。 H( 、)知, (+) ! n W‘ , 么一麟m 3 分, 理( +) 势, )・ , 长,
文章编号:4065 【060一 3一6 09一7620 )51 70 0
MI 一 F M 系统中的空时频编码技术 MO O D
付卫红‘ 杨小牛“曾兴雯1刘乃安1 , , ,
(.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 国家重点实验室, N S 西安707 ;. 10 2通信系统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40 1 嘉兴 101 )
空间、 间 频 三维 上的 益, 们提出了 频编 SF) 8 时 和 率 方向 增 人 空时 码(TC[ 技术. , v ] 所谓空时频编 即 码, 是在
空间、 时间和频率三维方向上同时进行编码的技术. 我们对两种空时频编码技术, 即循环延迟 S F和正 T 交预编码 S F的编解码算法进行研究, T 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多天线接收技术, 给出了多天线接收算法, 并
20 年 1 06 0月 第4 卷第 5 3 期
四川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 rao s ha U i rt N u Si c E i n n on l i u n e i a 诫 c ee d i ) f cn vs y( t n t o
Oc .2 0 t 06
V6. 3No 5 14 .
循环延迟, 也可以等效为对信道频率响应矩阵 H 的类似操作. 假设第 1 个接收天线上的数据经过O D F M解调后的数据向量为尺 , , 接收天线 1 与各发射天线之间的
信道频率响应矩阵为 H , 尺(= ,, N N) 尺 分别表示R 和从 中第N ・ 一 ) 1 i 并用 j 12…, 二/ 和 、 x j T ( 1+ 口 N j 二・个子载波的 数据, 昆凡 而 表示由N ・ 一 ) 1 N j x j T ( 1+ 口 二・个子载波数据组成的空频码字.
() 声1 , 后 过循环 二, 一( 之 将通 : 动丁 延迟空频编 码器后得到的 各路信号分 别在4 个发射天线上同时 发射出
去.
图 嵘 , = ,3 象。 = ,3 别 示 域 时 循 延迟 这 第 路 号 二 1 , 和占 ,。 1 , 分 表 频 和 域的 环 量( 里 一 信 不 中, 。 ( 2) ( 2 ) 进 行延迟) 取聪C= , 对丹 , 选取 则可 , 一般 , n而 乱。 , 之 的 原 参见文〔 . ] 6 信号经过 循环延迟空频编 后, 码器 得到
空时频编码的 解码, 可以一次取出两个 O D F M数据, 同时进行解码. 同时利用时频分组码字相连两个符
号 输 码 之 的 系 设尺, ‘ 示 收 的 后 个OD 号, j = 一气・ 12 传 的 字 间 关 , 尺 表 接 到 前 两 FM符 而S 〔 : ( ), ’ ,十 一 N ( 卜, s ・ 11 权・‘ , 〕则 。, 一‘ ,舟 一T 有 一 ,、 ,
循环延迟空频编码 _
图 1 循环延迟分集的空时频编码 O D 系统 FM FgI S Fc n ( D s t o ccc e d e i i . T 司i ) M 邓 e f yl dl i t g F m i 叮 v y s r
的码字矩阵为

, 且
S 2
弓 ‘
私 5 』

5 1 叽
卜 二
--
- 1 1卫
S 3
() 1




式中, T= 表示发射天线数. 不同的 NX 4 其中 子载波, 各行表示各个天线上发射的 而 码字, 因 列表示不同的
对两种. FO D S  ̄F M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 T 较.
2 基于循环延迟分集的空时频编码技术
该SF T 编码技术是在 循环延 迟分集 空频编 SC[的 码( ) 基础上提出的. FM系统中, F 6 ] 在。 D 循环延迟
分集是一种能够显著提高系统误码性能和信干比的有效手段, 其实现简单, 只需对发射端的各路 0 M 即 信号相对于其中某一路信号做长度不同的循环延迟即可. 将文「 中提出的空频编码技术与普通的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相结合, ] 6 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空时频编码策
a h
夕=m 又 { 尸C 夕J +} 一 D 夕 1 n i { 足一 D ] } 2 侧’ 尸C
了 蔺 一 £ 沉 一 、 二
() 3
3 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空时频编码
所谓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空时频编码, 即是先对原始输人数据在频率域进行正交预编码, 然后对正交预 编码后的码字进行空时分组编码, 最终得到的码字就是经过空、 频三维方向编码后的码字. 时、 该空时频
这里 m =
N少 1由式 ,即 : 嘿二的即 恢的 发 二 1・ (可满 n} 1,为 复 始 信 (卜 贝2 知足警。 2 要 原 射 一 。) 一
号、・ 11%・ 12 %・ 由 在 环 迟 频 码 前 行 时 分 编 ,此 里 5 ( ), () , j + 5 , 十一5 j 于 循 延 空 编 之 进 了 频 组 码 因 这 对 一 一 .
编码 MI 一F M 系统框图如图 2 MOO D 所示.
空时 分组 编码
FT 循环前缀 IF十 IF+ F 循环前缀 r
图2 正交预编码 S FO D 系统框图 T ‘F M 外 e F . Ba d gi o t o h oap 司i S FO D s t i Z l i r l h r o llr n Y ‘F M g k a是 f e g l e g n t c m
此要进行循环延迟编码, 必须满足天线数小于子载波数, N 即 二成N. 一般要求 N是N 二的整数倍, 以每
N 个子载波为一组, x T 分别进行循环延迟, 然后将 m= / 狱组循环延迟后得到的矩阵 s =「sl N N c F s s , c F 5 , s 。中 洲 …,s 」 各行数据分别进行O D c F F M调制, 之后在时域进行一次循环移位, 最后给每一路增加循
0 51 一0 收稿 日期 2 0 一23
基 金项 目
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13 08
四川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自
第4 卷 3
略. 在该策略中, F M帧间相同子载波上的符号进行空时分组编码, 对O D 实现空时分集, 然后对O M帧 D F
内各子载波上的符号使用循环延迟引人频率分集, 实现空频编码. 2 1 循环延迟分集空时频编码的编码原理 . 我们以4 个发射天线为例, 则基于循环延迟分集的空时频编码 O D 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 1 FM 所示.
环前缀, 并通过各个天线同时发射出去. 这里 S 、 c F s 表示第1 次循环延迟得到的形如式( 的码字矩阵. ) 1
22 循环延迟分集空时频编码的解码算法 .
在接收端采用多个接收天线, 首先对各接收天线 11 12…, x) (= ,, NR 接收到的信号进行 O D F M的解 调, 即去循环前缀并进行 F I F, 变换. 然后进行空时频编码的解码, 对此可见文「」 6中对循环延迟空频编码 的解码思想. 由文「」 6可知, 信号在时域的循环延迟可以等效到O D F M之前, 并且对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
向 进 即 时 码〔3 空 编 4 〕文〔, 中 别 空时 型 和 时 组 编 原 性 上 行, 空 编 ‘〕 频 码[6 1 〕 分 对 格 码 空 分 码的 码 理和 一或 一. 2
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而文【 对 MI OO D ] 3 M  ̄F M系统中的空时编码进行了改进. 4 」 O D 文【一6则对 F M系 统中的空频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 这两种编码技术一般只能获得两维方向上的增益, 为了更加充分利用
1 引言
MI MO系统可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改善系统性能, 提高数据速率.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多 径衰落, 但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依然无能为力. 前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 在数据通过多径信道传输 时容易引起符号间干扰, 即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要解决 MI MO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 可引人 正交频分复用(F M) O D 技术. MI 将 MO与 O D F M技术相结合, 可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 而又互相弥补 不足. 一方面, MOO M系统不仅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 MI 阳 而且在 O D F M基础上合理地开发了空间资
摘要: 为进一步改善 O D 系统性能, FM 在研究循环延迟空时频(T ) S F 编码和正交预编码 S F T 编码技术的基础上, 在这两种 S FO D 系统中采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 提出 T -F M 给出了基于算 术平均和最大似然准则的多天线接收解码算法. 对两种 系统性能进行 了仿真和比较 , 结果表 明, 采用文中提出的多个天线接收方式, S FO D 系统性能都有改善, 两种 T ,F M 循环延迟和正交
首 先假设输人数据经过编码调制( P S 以Q K为例) 第 n 后, 时刻输人数据为S n =〔 ( , ( , () : n : n 1) :) …, ( T这里 N表示子载波数, :n , N) 则经过时 频分组编码( 对信号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组编码) 即 器后出 来的 据为:1 ) [ (): n , :一( ):()T5( + ) [ ‘( )、 ( )…, : 数 5( = : n , ()…, 1 , n 」;1n 1= 一 n , n , 一 寿 n 1 2 N n N 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