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当代新时期第二套

当代新时期第二套

系别: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DW116━━━━━━━━━━━━━━━━━━━━━━━━━━━━━━━━━━━━━━━━━━━━━━━━━━━━━━━━━━━1-----------------------装--订--线-------------------------━━━━━━━━━━━━━━━━━━━━━━━━━━━━━━━━━━━━━━━━━━━━━━━━━━━━━━━━━━━当代文学试卷(十七年部分)当代文学试题(五)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方针。

从____________________年党开始了对文艺政策的调整,随后召开了__________广州会议,________________三次会议对文艺政策进行了调整。

2、《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是 __________ 。

《长江三日》通过对行驶中江轮的描绘,从中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的哲理。

《花城》的作者是__________。

它的主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8年,郭沫若发表的《蔡文姬》是替____________翻案的作品,“伍子胥”是《__________》作品中的人物。

《年轻的一代》是描写____________生活剧作。

《谢瑶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4、标志贺敬之诗歌艺术真正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发表于1956年的《________ __》和《________》,郭小川的《林区之唱》包括《祝酒歌》,《青松歌》,和________,__________是李季建国后诗歌的代表作,是当代文学史上长篇诗的重要收获。

5、__________是孙犁的创作高峰的标志,也是“十七年”优秀中篇代表作。

__ ________ (作者)的《李双双小传》成功地塑造了李双双和__________两个人物形象,“周大勇”是《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任务二(预备知识:第9章~第13章;权重:20)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任务二(预备知识:第9章~第13章;权重:20)

1.“亭面糊”和“菊咬筋”是哪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创业史》
B.《山那边人家》
C.《三里湾》
D.《山乡巨变》
【答案】:D
2.《山地回忆》表现了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其作者是()。

A.刘白羽
B.孙犁
C.赵树理
D.丁玲
【答案】:B
3.在“保定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A.欧阳山
B.梁斌
C.杨沫
D.冯德英
【答案】:B
4.柳青把沙家店保粮支前与整个西北战局联系在一起的小说是()。

A.《火光在前》
B.《开不败的花朵》
C.《保卫延安》
D.《铜墙铁壁》
【答案】:D
5.最早描写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小说是()。

A.《小城春秋》
B.《铁道游击队》
C.《野火春风斗古城》
D.《红岩》
【答案】:A
6.唐湜用十四行诗写作的抒情长诗是()。

A.《划手周鹿之歌》
B.《泪瀑》
C.《幻美之旅》
D.《海陵王》
【答案】:C
7.杨朔国际题材的散文作品的代表作是()。

A.《雪浪花》。

中国当代文学史2-2复习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2-2复习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2-2复习题一、伤痕文学:
(一)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揭示“文革”给人们造成身心伤痕的文学作品
(二)价值:1.首先,从社会意义上来涚,“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其次,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了久违的悲剧精神
3.第三,在“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


(三)局限:
1.首先,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将责任归咎于“四人帮”,无人论及领袖
2.其次,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在作品结尾处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政治意味浓厚。

3.第三,“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岀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

4.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伤痕文学的喜剧结尾。


二、知青文学:
1.概念:1980年前后,一批曾在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作家登上文坛,迅速形成足以与中年作家平分秋色的文坛新军。

其作品以反映知青们的特殊历史经历和现实经历,揭示知青的特殊心理为内容,他们的创作被称为“知青文学”简言之,所谓“知青文学”,一般指的是青年作家创作的以知青生活为主的作品。

2.作家作品
(一)肯定性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短)《雪城》《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由》(长)
张承志《金牧场》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二)否定性
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
张抗抗《隐形伴侣》
陈世旭《梦洲》
孔捷生《大林莽》
三、陈奂生人物形象:
《陈奂生上城》通过陈奂生进城卖食品,因偶感风寒而住进县委招待所的经历,写出了他对舒适生活的陌生自卑,由此展示岀农民的自欺与自大。

写出农民精神的创伤。

与阿Q 的“精神胜利法”极其相似。

另一方面,陈奂生又凭借自己与县委书记的特殊关系,和勤劳朴实的品格,走进了市场,甚至走出国门。

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憨厚品格常常使他在社会上颇为尴尬。

由此揭示了农民走进商品经济的惶惑与不易。

四、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
1.力图把握“文化”的制约
2.弥补“文化断裂带”
3.世界“寻根”潮流
五.“丙崽”人物的象征意义: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主要通过对“丙崽”这一形象的塑造,揭露了民族的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文化心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卷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卷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4份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 目:《中国当代文学史》 〔A 〕卷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系别、班级: : 学号:一、填空题:15分〔10×1〕1、1954年〔 〕的《龙虎斗京华》开启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

2、“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的〔 〕是台湾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作家。

3、白先勇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4、林道静是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小说的作者是〔 〕。

5、徐迟的〔 〕是当代报告文学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作品,作者热情讴歌了数学家〔 〕的感人事迹。

6、刘心武的〔 〕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伤痕文学” 和“伤痕小说”的得名源于卢 新华的短篇小说〔 〕。

7、十七年文学史 中的“三红一创”是指长篇小说:〔 〕〔 〕 〔 〕和《创业史》。

8、“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朦胧诗人 〔 〕的诗作( )。

9、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胆创新,采用了所谓〔〕结构。

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2、新写实小说3、双百方针4、丙崽三、简析题:20分〔10×2〕1、以《百合花》等小说为例,简析茹志娟小说的风格。

2、结合《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简述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特色。

四、论述题:30分〔15×2〕1、老舍的话剧《茶馆》为什么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2、金庸的新武侠小说“新”在哪里?五、作品赏析题:15分仔细阅读舒婷的诗作《神女峰》,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了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于长江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5分〔15×1〕1、梁羽生2、高阳3、《孽子》4、《青春之歌》、杨沫5、《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6、《班主任》、《伤痕》7、《红日》、《红岩》、《红旗谱》8、顾城、《一代人》9、“冰糖葫芦式子”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当代文学(2)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山东开放)

中国当代文学(2)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山东开放)
二、单选题
1.C
2.D
3.B
4.A
5.C
三、简答题
1.
2.
3.
四,论述题
杨朔是一位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明确的创作主张的散文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化散文”的概念,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探索勇气。1956年发表的《香山红叶》标志着他散文创作的成熟,而《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泰山极顶》等名篇则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杨朔散文除了以诗为“神”的特点之外,还突出表现出“通讯化”、“小说化”的特点。虽然他的散文存在着把表现“自我”置换成表现“普通劳动者”的历史局限,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时众多散文媚上媚俗盛行的情况下,他能以精湛的构思、典雅的格调而“一枝独秀”,无疑已是“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中国当代文学————山广大
一、改革文学
4.山药蛋派
5.十七年时期
6.红旗谱
7.暴风骤雨
8.梁生宝
9.红旗谱
10.张大春
11.大连会议
12.今天
13.文化寻根
14.天下第一楼
15.秦腔
16.人性三部曲
17.革命
18.革命样板戏
19.北极村童话
20.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战争生活经历是刘白羽散文审美品格中的两大重要因素。他在《灯火》、《红玛瑙》、《秋窗偶记》、《雪》等散文中善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处思考,构思呈现逆境、顺境的转换,并常用一条回忆的线索串起若干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构成一幅历史长卷。另外,他还善于用崇高与辉煌构建起散文形象系统,《长江三日》就是对“革命的、战斗的哲学”和“激流勇进精神”的热情赞美。他的散文多引用古人诗句,借诗的意象表达作者追求时代精神的强烈情感,情感也常常是汹涌奔腾、一泻千里式的浓烈,常常表现出骈散结合和抑扬顿挫的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C)。

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B )。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B)。

A 、鲁迅B 、沈从文C 、巴金D 、老舍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D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1 、“三突出”创作原则: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Ⅱ)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Ⅱ)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Ⅱ)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出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发表《娜拉》,《国民
公敌》等三篇剧作,以()为宗旨。

答案:
以上都是
2.()年,胡适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建构白话文学观。

答案:
1916
3.最后一位朴学大师是()。

答案:
章太炎
4.《甲寅》杂志创刊于()。

答案:
日本东京
5.现代文学初期有何文艺思潮?()
答案:
以上都是
6.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答案:
1917年
7.倡导文学革命的第 --篇理论文章是()。

答案:
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
8.提出文学革命 "三大主义 ",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的是()。

答案:
陈独秀
9.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

答案:
鲁迅
10.《文学改良刍议》发表的时间是()。

答案:
6211。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一、填空题3.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4.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6.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7.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

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3.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王安忆表现性爱题材的著名作品“三恋”是指()A.《小城之恋》B. 《锦绣谷之恋》C. 《荒山之恋》D. 《世纪之恋》3.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

A、《爸爸爸》B、《小鲍庄》C、《春之声》D、《红高粱》5.余华的第一篇小说是1987年1月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A.《河边的错误》B.《四月三日事件》C.《细雨与呼喊》D.《十八岁出门远行》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7.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出自作品()。

A.《一代人》 B.《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C.《远和近》 D.《生命幻想曲》9.汪曾祺写的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有( ABC)A.《受戒》B.《大淖记事》C.《异秉》D.《岁寒三友》10.《保卫延安》的作者是()A.吴强 B.曲波 C.梁斌 D.杜鹏程11.王朔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系别、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5分(15×1)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

《白发苏州》是()的散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人()的诗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2、“三突出”创作原则3、陈奂生4、八个样板戏三、简析题:20分(10×2)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五、作品赏析题:15分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974年3月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5分(15×1)1、郑愁予2、琼瑶3、陈忠实、《心灵史》4、张中行、余秋雨5、《干校六记》6、北岛、顾城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11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3200人。

周扬主持并作报告,茅盾致开幕词,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祝辞。

邓小平的祝辞被认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肯定了“十七年”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第二,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

第三,对文艺发展的道路作了明确指示。

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第四,阐述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确方法。

认为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第四次文代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对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实践证明这是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帮派文学创作原则,曾对中国当代文学造成广泛而不良的影响。

3、陈奂生形象陈奂生形象是在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由江苏著名作家高晓声创作“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包产》等小说。

陈奂生的形象或性格特点在《陈奂生上城》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示。

小说反映了农民在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精神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他的性格缺陷最为集中地表现为他的“奴性”意识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4、八个样板戏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社论指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是八个革命“样板戏”。

(4分,每一个剧作名0.5分)江青等攫取《红灯记》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将这些成果窃为己有,并吹捧它们是向封、资、修文艺顽强进攻的突出代表,是文化革命有破有立的伟大创举。

(1分)三、简析题:20分(10×2)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一,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

他善于从历史的变迁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

第二,浓郁的幽默感,即“糖醋现实主义”。

他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

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

其特点是:(1)批判,但保持分寸;(2)悲剧意识中渗透着喜剧因素;(3)内容上不求尖锐,但求深刻。

第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他不仅着力于苏州的地方风物的描摹,更关注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态度与生存境况。

他的小说创作,准确传达了变化中的苏州的文化情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说。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宗璞的《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月号)是一篇文字优美、富有艺术魅力的爱情小说。

它描写北京解放前夕,一对大学生的爱情悲剧。

江玫与齐虹都有着美的形象、典雅的风度,对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彼此由倾慕而相爱。

然而,江玫与齐虹,由于家庭环境及受周围人物的影响不同,他们固有的差异显现了,以至发展为政治观点、人生道路上的严重分歧,最后导致决裂。

但作者没有把这种决裂简单化,而是真实地写出了政治与爱情生活的复杂性。

小说以两颗“红豆”为引子,以江玫的追忆为主要情节。

全篇洋溢着抒情意味。

《红豆》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所反映的社会层次和艺术格调都明显地高于当时以宏大历史叙事为主的现代历史小说。

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形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风格,而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人情味则形成作品独特的文人韵味。

倒叙手法的使用有助于作家在急风暴雨的时代氛围中营造出爱情的小天地,而江玫因“红豆”而引发的怀旧情绪和情不自禁的泪水,则使作品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

四、论述题:30分(15×2)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缺失第一、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将其服务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从而使许多作品缺乏来自生活的独到发现,没有思想深度。

第二、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又作了片面的理解。

第三、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尤其是英雄人物。

第四、艺术风格缺乏多种色彩。

或者这样回答:1、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解的简单、机械化。

文艺表现政治、革命、战争,文艺为社会的服务直接理解为对政治的服务。

文学主要集中与对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战争的表现,有对政策图解的倾向。

(文艺政治化)2、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

忽视了社会生活丰富性、复杂性。

(题材单一化)3、片面追求大众化、民族化,用狭隘的现实主义,使用图解历史、图解政治的方式进行创作,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主要是肯定性歌颂,缺少对生活的深层次挖掘。

作家的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手法简单化)4、主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形象,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

(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往往借助自己熟悉的历史和生活写作,具有历史再现性质,文学创作的修养不够,许多成为了“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洪波、Array杨益言等,作家的文学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

(作家非专业化)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随想录》是巴金从1978年12月开始写作的系列作品,至1986年9月完成,共150篇,合计42万字。

“随想录”共分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此书最初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一集,到1986年12月出齐。

1987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合订本,总名为《随想录》。

《随想录》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地表现为作家带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它最撼人心魄的,还在于那种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是一部反映挺过“文革”时代的知识分子心灵轨迹的“忏悔录”。

《随想录》被誉为是一座纸上建立的“文革博物馆”,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

”《随想录》题材广泛,在题材开拓方面充分展示了散文文体的优势。

《随想录》感情真挚,感人至深,它的话语方式在当代散文史也具有某种“转型”意义。

《随想录》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随意运笔,杂体相生,天然自成,不拘一格,似乎是不讲究技巧,其实,“无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

总之,《随想录》给晚年的巴金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的范畴。

五、作品赏析题:15分先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答案略)可以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阐释和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