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浅谈我对海德格尔存在的认识摘要:简单介绍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上的认识,进而介绍此在、在世之在等,着重结合当下实际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时间;意义曹丹凤(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安710127)第一次开始对海德格尔产生兴趣是因为“诗意的栖居者”,在他的演讲中他多次提到“诗意的栖居者”。

当时就被这个哲学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诗意的栖居者”是来自海德格尔喜欢的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

后来在哲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

因为很喜欢他,就去了解有关他的著作和他的生平故事。

海德格尔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后来又在教会学校念的书。

在后来的读书生涯开始学的神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对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爱上了哲学。

后来因《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

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海德格尔写下了《存在与时间》、《现象学年鉴》等著作,这使得他开始被关注,也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这并不等于“存在”是最清楚的概念,再也不用更进一步的讨论了。

在他看来,“存在”这个概念是了解其它该概念的基础,也是晦涩难懂的。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必要性在于:首先,“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

我们讨论其它的概念都需要以存在为基础来进行。

其次,“存在”这个概念不可定义,具有最高普遍性。

对于存在是什么,每个哲学家可能都有自己的认识,但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却无法明确进行定义。

再次,“存在”是自明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存在,我们不需要再去论证,它是生而自明的。

相应的,我们对其他概念的论证都需要以存在为基础来进行。

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存在论不能直接从存在的一般意义开始,它的出发点必须是“存在物”。

但是存在论的出发点必须是以其他存在物的存在为基础的。

因此,对于它的分析才能够导致对一般存在的把握。

可以说,人就是这样的存在物,因为其它事物以人的存在为前提。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此在的建构和它去存在的方式在存在论上只有根据时间性才是可能的,无论这一存在者是否摆在时空中。

于是,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

此在的空间性必须以其时间性为前提条件吗?诚如此言,空间性之于此在究竟有何意义?此在的空间}h}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究竟又有何意义?海德格尔认为要追问存在的意义,就是对此在的存在刨根问底,而时间性是此在生存建构和存在方式的前提,此在整体性的生存论存在论建构根据于时间性。

因此,必定是绽出的时间本身的一种源始到时方式使对一般存在的绽出的筹划成为可能。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也主要是通过阐释此在的时间性来谈论存在问题,所以,时间性概念历来为海德格尔思想研究者所重视,并得到广泛的阐释。

相比之下,空间性在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研究中则常常失去它应有的地位。

海德格尔在其后期对存在问题的阐释越来越多提出与前期处于不同地位的空间性概念,学者往往重视并积极探讨的也是这一时期海德格尔著作,比如《筑居思》、《艺术与空间》中所阐释的空间性。

其实,在《存在与时间》中,空间性己然显示出自身对于此在的意义,非但不能只将其简单归结为只有根据时间性才有可能,反而是与时间性有着同等地位:空间性和时间性同时规定着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此在具备空间性使此在本真存在成为可能。

本文将对此作出阐明及论证。

一、提出问题对笛卡尔空间观的补救20世纪社会空间理论兴起,对我们这个时代影响深远。

这不舍是人类对空间性理解的巨大进步。

空间问题作为哲学重大问题之一,从古希腊时期就为许多哲学经典作家所讨论,亚里士多德就说:须知大家都不过是在说明确有空间这东西,只有柏拉图己经在力图说明空间是什么了。

同时,亚里士多德也是第一个对空间进行系统阐释的哲学大家,从而开启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空间观。

所以,在我们根据海德格尔的视角提出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空间观作简要的回顾,以免我们对本文产生错误的理解,那就是海德格尔竟完全处在传统存在论之外而对其横加指责认为传统存在论没有解决他要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以笛卡尔对世界的分析作为其提出问题的参照。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1.存在论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在”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

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也谈论这一问题,但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存在呢?“存在”一词来源于“existere”,意思是“出现”。

在英文中,“existence”意思是“生存”、“生活”。

海德格尔首先对传统的本体论观点进行了批判,然后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新的本体论。

海德格尔区分了“在”和“在者”这两个概念。

“在”是指存在物的显现、在场,而非具体的、现成的存在物;而“在者”是指已有的现成存在物,包括一切已显示出其存在的、现实的或观念中的事物、现象。

他还认为,“在”比“在者”具有优先地位;没有“在”,就没有“在者”。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抛开了对“在”的研究,或者以对“在者”的研究代替了对“在”的研究,结果导致了千年之蔽,“在”本身被遗忘了,思想失去了根基,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家们所建立的本体论只能是无根的本体论。

因此,存在哲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唤醒人们真正地研究“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有根的本体论只有采用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方法才能建立起来。

为获得真理,只能运用现象学的直观方法,即借助于人的内心体验来展现、澄明人的“在”本身。

由于这种揭示、澄明就是对“在”的意义的解释,所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又被称为解释学的现象学。

海德格尔强调,用现象学的方法揭示“在”的意义只能通过揭示人的“在”来达到与其他的“在者”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先的地位。

因为只有人这种“在者”才能成为“在的问题的提出者和追问者,并揭示出“在者”的“在”的意义。

为了把人的“在”区别于一般其他“在者”的“在”,海德格尔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此在”。

在研究其他“在者”之前,必须首先追问“此在”。

2.此在论“此在”,意思是“在那里存在或在特定位置上存在”,也就是指在特定位置上的个人或自我的存在。

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评析

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评析

在 这 种 源 始 揭 示 的 基 础 上 , 会 有 科 学 的 认 识 , 且 , 使 是 科 才 并 即 学 的认 识 也 都在 “ 在世 的情 态 中 有其 生 存 论一 在 论 的建 构 ” 此 存 。
在 在 世 界 之 中 存在 , 界 总是 和此 在 联 系在 一 起 的 , 里 不 是 那 世 这
怎样 去 倾 听 自然 、 悟 存 在 的道 路 , 领 而且 讨 论 了人 如 何 能 够进 人
到 一 种 本 真 的 存 在 状 态 , 样 去 积 极 的筹 划 自己 的人 生 , 样 活 怎 怎
的有 意 义 、 价值 、 尊严 。 者 在 本质 上 具 有 统 一性 , 旦 人 类 有 有 二 一
等, 这些 都 表 现 了人 与 物 打 交 道 的方 式 。人与 人 打 交道 的过 程 中
U. 】 南通 纺 织 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 0 ,) 2 4( 0 1
在者 现 象 和 存 在 , 因而 , 此在 对存 在 的领 悟 是 其 它 存 在 者得 以存
[] 1 海德 格 尔. 在 与 时 间[ . 嘉 映, 存 M】 陈 王庆 节 , . 京 : 译北 生活 ・
读 书 ・ 知三 联 书店 ,9 9 新 19 .
罩 在 的根 据 。此 在在 世 , 须 以 一 定 的方 式 , 种方 式 就 表 现 为 此 必 这
二 、 德 格 尔 生存 论 思 想 基 本 内容 剖 析 海
海 德 格 尔 认 为 此在 的基 本 存 在 结 构 是 在世 ,而在 世 的存 在 状 态 是 操 心 。操 心 意 味着 一 种 牵 系 , 系 意味 着 总 已 被感 动 。这 牵 种 根 植 于 情绪 的牵 系 把 世 界 及 世 内在 者源 始 地 揭 示 出 来 。 只有

海德格尔存在论

海德格尔存在论

海德格尔存在论一、引言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存在论是其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以人类存在为中心,强调人类作为一个存在者的本质和意义。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二、存在与时间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事物,因为人类不仅仅是物质实体,还有一个内在的主体性。

这种主体性使得人类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

2. 时间与存在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存在的核心。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

我们无法摆脱时间对我们生命经验和行动的影响。

3. 存在与历史海德格尔强调了历史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而是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必须依赖于过去。

三、被遗忘者之存有1. 被遗忘者之存有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被遗忘者之存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指的是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或不关注的存在,比如说死亡、孤独和无意义。

2. 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人类存在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存在是脆弱且暂时的,并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四、技术与现代性1. 技术对于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他也指出了技术对于人类存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物品和系统,并且削弱了我们与自然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

2. 现代性对于人类存在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混乱、不确定和矛盾的时期。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说道德、政治和环境问题。

他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并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生活。

五、结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我们必须在时间和历史中理解自己,并反思被遗忘者之存有对于我们生命的影响。

对海德格尔_存在_概念的四重解读

对海德格尔_存在_概念的四重解读

收稿日期!2007-12-02作者简介!王策,男,1978年生,陕西西安人,助教,哲学硕士。

第6卷第2期2008年5月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L iaon i ng M ed i ca lU n i versity (Soc ial Science Ed i tion)V o l 6N o 2M ay ,2008对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四重解读王 策(西安邮电学院,陕西西安710121)摘 要!∀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

从时间、真理、虚无、语言四个角度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进行阐释,以便更深刻地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时间;真理;虚无;语言中图分类号!B516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16(2008)02-0062-04∀存在#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持续地关注、思考、探究、追问∀存在#问题,是这位哲人的一贯主题。

海德格尔对西方传统存在论提出质疑,并使之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存在本身的不可言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难题;理解海德格尔运思的立场与视角,须经由其∀存在#来打开通道。

海德格尔并非将存在当作一个可以把握的对象,重归在认识论层面界定其涵义的旧路,而是要在源始境域领悟存在的无尽深意。

∀我们不可能直接地真正把捉在者的在,既不可能在在者身上,也不可能在在者之中,还根本不可能在其他什么地方。

#[1]存在的∀本质#无可把捉,所能探求和理解的只能是存在的意义。

就∀存在的意义#言之,海德格尔从时间、真理、虚无、语言等多种视角,对理解、探究∀存在#问题付以了反复追问。

这些关于存在的诸多论述中最重要的线索,就是存在与此在∃∃∃人本身的存在∃∃∃息息相关:人需要存在,存在也需要人,人与存在相互依属。

一、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把他的此在分析称作基础存在论。

基础存在论并不试图制定包罗万象的存在概念,而是要分析∀此在#这一提问者的存在方式,即海德格尔称之为生存状态(D ie Ex istenziale)的基本结构。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主义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主义观点

智库时代 ·257·智库案例一、存在概念的提出对于海德格尔所处的境况,面对以往的哲学,其问题究竟是什么,由此展开了思索,海德格尔通过对古希腊词源的考察,最初的存在一词,指的是存在物,隐藏了去存在的意思,而人们未能关注以往哲学的存在者、存在,不能单一的从存在的概念入手,以存在物为基础来找出存在。

而海德格尔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意见,他的目的就是探索存在与存在者的内涵。

海德格尔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研究存在的概念,直到后来出现了现象学的方法,这让海德格尔看到了指引的灯塔,追溯到事情的本身,那么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也就是现象学的方法论,海德格尔通过研究来探讨存在的概念。

并且根据存在者提出存在,认为存在者是必然客观存在的,同样对于不存在者是定然不复存在的,存在者,由于存在的存在,而得以存在,这也是存在者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基。

二、存在、此在的内涵海德格尔的思想体系大体分为两部分,其问题主要是存在概念引发的,这不属于一个单一的理论问题,他认为,对存在的探索就决定了我们的存在方式。

对于前期和后期,海德格尔的前期主要表现为他发表的著作即《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核心是其意义所在,海德格尔用生命追寻关于存在的概念,必须要追问存在是如何存在的。

(一)存在就是存在者的“去存在”存在就是存在者的“去存在”,是无法把握的,如果把它对象化,就变成了另一概念“存在者”,存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在”,是一个“有”。

存在与存在者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动词,海德格尔发挥现象学作用,运用其方法,始终探索存在是什么。

而追问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存在者的内涵,而存在者作为存在的起点,以此为出发点,就可以得出存在者[1]。

(二)此在就是场本身此在就是场本身,此在的必然性、可能性、现实性,这三个特性表明,此在,是一种可能、是被现实所遮蔽沉沦于俗世的。

认为存在,是关于“场”的,是一种存在者的存在,就是存在者的一种在场。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其他存在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他的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基本问题,探索人的存在意义成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

首先,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主张将人的存在与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界中的存在,人与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互联系的。

其次,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关怀”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和关注。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还涉及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关心。

他将这种关怀视为存在的本质特征,认为人只有通过关怀他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强调了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塑造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反对将人的存在看作是被决定的,主张人应该积极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由的选择,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此外,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关注到了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时间是人存在的基本特征,人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

他将时间视为存在的维度,认为人的存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的,人应该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起了人们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哲学理论,更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索。

他的思想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存在方式,追求更加自由和有意义的存在。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世界、关怀、自由和时间密切相关。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认识
就像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方法论方面意味着哲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转变一样,可以说,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的内容和主旨,也意味着哲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明显的转变。

海德格尔尽管能在哲学史上引起某些转变,但是,很多西方学者也意识到,“它本身同时又包藏有一种危险,即它会使人们把迄今为止的一切都看作是陈旧过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引起思想上内在的放纵”。

例如,他说:“人们在对理性这个神祗的偶像化中也委实走得太远了,结果,人们竟然能诋毁所有把理性之要求当作一种并非原始的要求来加以拒绝的思想,还干脆把所有这些思想称之为非理性。

”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确乎就“包藏有一种危险”。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是把作为过程的“存在”从万事万物中抽离出来,作为一切“存在者”的根据,再由此提出“存在优先于存在者”的命题。

接着,他又认为“存在”是以“此在”( 即“人之在”或“人的生存”) 为基础而获得显现的,于是他主张“在者”是其“所是”的过程,亦即“人”对其“在”的领悟过程。

人的“生存”就是人的“在世”,而人的“在世”就是与烦恼、操心、畏惧等情绪相联系的人的“能在”建构。

因而必须从这种人的“能在”建构去说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

这种“存在论”,实际变成了一种主观第一性的新的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曾经这样说: “只要在的真理没有被思,一切本体论就都仍旧没有根基。

”可见,不管哪种物质本体论或精神本体论,他都是不信任的。

在他看来,“证实”是依据“存在”的显示进行的,“证实”意味着存在者在自我同一性中显现,存在者本身揭示存在者。

而事物命题的“真在”( 即真理)必须被理解为揭示着的“存在”。

可见,海德格尔不是追求科学的规律,而是追求“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不赞成真理是主观表象与客观对象符合的说法,他认为“真理”本质上是此在式的存在方式,一切“真理”都同“此在”的存在相关联。

换句话说,“真理”是“存在性之‘真理’”,“真理”“即‘存在’之‘意义’亦即‘真理性之存在’,是为‘真在’或‘真如’”。

说到历史,他认为“历史的历史性的本质在于向本己之物的返回”。

可是我们知道,海德格尔所讲的“存在”,不是指某一具体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而是认为“‘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

这种“存在”所标示的普遍性,不是一般的共相的普遍性,而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存在着”的那样一种过程的普遍性。

“也就是说,在词性上,存在作为概念是‘存在着’的动词( to be) 的含义,而非作为‘实体’的存在物的名词的含义。


其实,从事物与过程或者说从“存在者”与“存在”的关系来看,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过程”是事物的过程,是事物集合体的过程。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过程”,则是“超越”一切“存在者”并决定一切“存在者”的抽象的过程。

海德格尔是主张脱离“存在者”来理解“存在”的,是主张“存在”先于“存在者”的。

这样,在他的哲学中,其“存在”就如阿多诺所批评的那样,成了没有“存在者”的“存在着”,犹如“没有发光体的光”一样。

毫无疑问,这在哲学上是荒谬的。

当我们说“存在”与“存在者”是一体的、两者并没有所谓先后之分的时候,那是一种唯物主义本体论的表达。

海德格尔的观念则不同,他认为无论我们怎样讨论存在者,存在者总已经是在存在已被领会的基础上才得到领会的。

此处的“领会者”指的是人,此处的“领会”,指的是人凭着心理体验去把握对象。

这样,海德格尔就武断地把“领会”过程的顺序绝对化,把这个“领会”过程当作了证明“存在优先于存在者”观念的理由。

那么,能不能隐去“存在者”而孤立地探讨“存在”呢?事实告诉我们是不可能的。

海德格尔在此也遇到了困境,于是,他就玩起了文字游戏。

本来,“存在”或“是”,是一个
绝对的谓词,是用来说明主词,从属于主词的,他却说他的“存在”不是指“存在者”是什么,而是追问“存在何以是”或“是何以是”。

这样,他就偷梁换柱地将“存在”或“是”变成了主词,并用语言虚构出一个伪命题。

诚如有学者指出的: 我们“可以追问‘花何以开’,‘门何以开’,而不能一般地追问‘开何以开’”。

显然,海德格尔也无法解释“存在”的这种动态过程的运动机制。

离开“存在者”讲“存在”的海德格尔存在观,同实体论形而上学离开“存在”讲“存在者”的存在观一样,也是一种无根的本体论。

为了克服这种“基础本体论”的无根性,海德格尔想的办法就是为“存在”设立一个“存在者”,即“此在”。

而这里的“此在”,就是指“生存着的人”,换句话讲,海德格尔力求以“生存论”的方式来实现“存在者”与“存在着”的统一。

为此,他提出一个“此在是存在的唯一显示者”的观点,以此作为其生存论哲学的核心。

那么,“存在”的显示能否归结为“此在”( 即人) 的“生存”呢?显然是不能的。

之所以说不能,是因为“存在”作为过程在“此在”( 人) 的存在中显示,并不是它本身原初的发生,其他“存在者”通过运动的存在是不应被遮蔽和虚置的。

此外,“存在”在人的存在中的显示,有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的生存”。

这里的关键是对主动显示的“实践”之理解。

没有人固然没有实践,但若没有对象,或者没有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同样也没有实践。

因之,把“实践”活动的系统,仅仅归结为其中“人”这样一个要素,或者归结为个人的能动存在,是不正确的。

再者,海德格尔把对“存在”的领悟和追问,归结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追问,也是牵强和片面的。

人诚然能够领悟和追问自身及其他存在物,但这种领悟和追问是以外物作用于人和人改造外物的实践作为前提与基础的。

如果把对“存在”的领悟和追问仅仅变成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追问,那么,一切知识、科学和技术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把对“存在”的领悟和追问仅仅归结为对“人的生存”或人的“生存结构”的领悟和追问,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为了强调“此在”的优先地位,海德格尔制造了“人在世界之中”即“在世”的理论,以表明“此在”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不可分的,世界乃是“此在”、“在世”的生存环节。

海德格尔激烈地批判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原因也在于他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能概括为“主体”和“客体”那般并列的存在,而应是人“依寓世界而存在”,人“消融于世界之中”,人与世界原本是浑然一体的。

这样一来,所谓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就变成了人对自身在世的生存建构的领悟。

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有合理性,但其内里依然是取消和否定了人与世界( 主体与客体) 之间既相分又相合的辩证矛盾统一关系。

严格说来,无论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生存论角度,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的划分是不能排除的。

人与世界的浑然一体,那只能是人处在野蛮、蒙昧、人物不分的原始状态。

把这状态理解为人的“在世”,绝不是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还原,而是“一种排除了其他存在物的独立性和规律性,使其被此在所消解、消融的此在霸权主义”。

这种思想,与现代的生态哲学、环境哲学也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至于海德格尔将“此在的存在”定为“操心”,认为“在操心中奠定了此在的整个状态”,并将“操心”本体化,以此作为人的在世结构的建立,那就更缺乏事实和学理根据了。

海德格尔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哲学反思,有其人类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和传统工业化负面作用日益增大的时代背景。

他看到了“欧洲的技术即工业的统治区域已经覆盖整个地球。

而地球又已然作为行星而被算入星际的宇宙空间之中,这个宇宙空间被订造为人类有规划的行动空间。

诗歌的大地已经消失了”。

所以,他的反思对实体论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哲学的批判,不无借鉴价值。

但他的生存本体论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唯心的、人本主义的哲学,这确是无疑的。

因此,在我们研究海德格尔思想的时候,没有理由不对它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