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230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条款解读

ISO2230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条款解读
ISO22301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条款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1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1.2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

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二、组织环境

2.1了解组织和组织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意图相关且影响其达到BCMS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情况。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的BCMS时,这些情况应被考虑。组织应识别以下内容并形成文件:

a)组织的活动、职能、服务、产品、合作方、供应链、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与中断事件有关的潜在影响;

b)业务连续性方针和组织目标以及其他方针,包括其总体风险管理策略间的联系;

c)组织的风险偏好。

在构建环境时,组织应:

a)阐明其目标包括与业务连续性有关的目标;

b)确定会造成增加风险不确定性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c)根据风险偏好设定风险准则;

d)确定BCMS的目的。

2.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2.1总则

在建立BCMS时,组织应确定:

a)与BCMS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要求(即阐明的、通常隐含的或强制性的需求和期望)。

2.2.2法律和法规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用以识别、利用和评估与业务运行、产品

和服务,以及相关方连续性要求相关的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其BCMS时考虑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经组织认同的其他

要求。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保持更新。应与受影响的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沟通新制定或变更

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3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范围

2.3.1总则

组织应通过确定BCMS的边界和适用性来建立其范围。

组织在确定其范围时应考虑:

-在4.1中涉及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在4.2中涉及的要求。

该范围应为可获得的存档信息。

2.3.2BCMS的范围

组织应:

a)确定组织中被包含在BCMS范围内的部分;

b)在考虑组织的任务、目标、内部和外部职责(包括与相关方有关的)以及法律和法规方面的责任下,建立BCMS的要求;

c)识别BCMS范围内的产品、服务和相关活动;

d)考虑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例如客户投资者、股东、供应链、公共和/或社区的投入和需求、期望和利益(如适用时);

e)按照组织规模、性质和复杂性确定合适的BCMS范围。

在定义范围时,组织应将删减理由形成文件,任何删减应不影响组织提供达到BCMS要

求的业务和运行连续性的能力和职责,删减是由业务影响分析或风险评估和适用的法律

或法规要求确定的。

2.4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BCMS,包括所需的过程个过程建的相互作用。

三、领导力

3.1领导力和承诺

整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和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应证明他们在BCMS方面的领导力。

例如:领导力和承诺能够通过激励和授权员工为BCMS的有效性做出贡献来体现。

3.2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来证明其在BCMS方面的领导力和承诺:

-确保已经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制定了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要求纳入组织的业务过程中;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可用;

-就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有效性和符合BCMS要求的重要性进行传达;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达到预期效果;

-指导和支持员工为BCMS的有效性做贡献;

-推动持续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角色在其职责领域内展示其领导作用和承诺。

注1:本标准中的“业务”从广义上解释为对于组织的存在而言具有核心价值的活。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为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BCMS的承诺提供证据:-建立业务连续性方针;

-确保BCMS目标和计划已被制定;

-为业务连续性管理确定角色、职责和能力;

-任命一名或多名具有适当权限和能力的BCMS负责人员来负责实施和保持BCMS。

注2:这些人员在组织内部可以承担其他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确保相关角色的职责和职权在组织内被授权和传达:

-确定风险接受准则和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积极参与演练和测试;

-确保BCMS的内部审核被执行;

-实施BCMS的管理评审;

-证明其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3.3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业务连续性方针,该方针应:

a)符合组织的宗旨;

b)为业务连续性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

c)包含满足适应要求的承诺;

d)包含对BCMS进行持续改进的承诺。

BCMS方针应:

-为可获得的存档信息;

-在组织内部传达;

-适当时使相关方能够获得;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对持续适用性进行评审。

组织应保留业务连续性方针方面的存档信息。

3.4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力

最高管理者应该确保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在组织内部被授权和传达。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职权以:

a)确保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BCMS的绩效。

四、策划

4.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当进行BCMS的策划时,组织应考虑4.1提到的因素和4.2提到的要求,以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以:

a)确保管理体系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b)防止或减少不良影响;

c)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策划:

a)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b)如何:

1)将这些措施在BCMS的过程中进行整合和实施(见8.1);

2)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

4.2业务连续性目标和实现计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制定业务连续性目标并将其传达给组织内具有相关职责的人员。

业务连续性目标应:

a)与业务连续性方针保持一致;

b)考虑组织为实现目标所能接受的产品和服务的最低级别;

c)是可测量的;

d)考虑适用的要求;

e)进行监视和适当的更新。

组织应保留与业务连续性目标有关的存档信息。

为了达到业务连续性目标,组织应确定:

-谁将负责;

-要做什么;

-需要什么资源;

-什么时候完成;

-怎样评估结果。

五、支持

5.1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BCMS所需的资源。

5.2能力

组织应:

a)根据绩效影响,确定其管理下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必要能力;

b)确保人员在适当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胜任;

c)在适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以获得必要的能力,并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保留适当的存档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注:适用的措施包括:提供培训、指导、重新分配当前工作人员或聘任有能力的人。

5.3意识

在组织管理下的工作人员应了解:

a)业务连续性方针;

b)他们对BCMS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业务连续性管理绩效带来的益处;

c)不符合BCMS要求的后果;

d)在发生中断事件时各自的角色。

5.4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BCMS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需求,包括:

a)沟通的内容;

b)沟通的时机;

c)沟通的对象。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以实现:

-与组织的相关方和雇员之间的内部沟通;

-与顾客、合作方、当地社区和包括媒体在内的其他相关方的外部沟通;

-收集、存档、和回应来自相关方的信息;

-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和纳入国家或地区的威胁预警体系(或类似的体系),供规划和运行使用;

-发生中断事件时,确保沟通手段的可用性;

-在合适的情况下,促进与相关政府机构进行有组织的沟通,确保多个响应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协作;

-对于正常通信中断期间所需要的备用通信方式进行操作和测试。

注:关于应对事件的更多沟通要求,见6.4.3.

5.5存档信息

5.5.1总则

组织的BCMS应包括:

-本标准所要求的存档信息;

-由组织确定的为实现BCMS绩效而必须的存档信息。

注:BCMS的存档信息范围因组织而异:

-组组长的规模以及它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过程及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人员能力

5.5.2创建和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存档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合适的:

a)标识和描述(如标题、日期、作者或编号);

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形)、介质(例如纸质、电子的)以及对适宜性和充分性的评审和审批。

5.5.3存档信息的管理

BCMS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存档信息应受控以确保:

a)在需要使用的地点和时间是可用的和适宜的;

b)得到切实的保护(例如丧失机密性、使用不当或失去完整性)。

适当时,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存档信息进行控制:

-分发、访问、获取和使用;

-存储和保存,包括保护可读性;

-变更控制(例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处置;

-获取和使用;

-可读性(即清晰可读)的保持;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确定的在BCMS的策划和运行中所必须的外来存档信息应被识别和控制。

建立存档信息的控制时,组织应确保对存档信息进行充分的保护(例如避免信息泄露、未授权

修改或删除)。

注:信息获取权是指有关存档信息浏览许可的决定,或浏览和改变存档信息的许可和权力。

六、实施

6.1实施的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通过以下方式策划、实施和控制为满足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并实施6.1中所确定的措施。

a)建立过程准则;

b)按照准则执行这些过程的控制;

c)为了确定流程按计划进行,在必要的范围内保留存档信息。

组织应控制计划内的变更以及评审非预期的变更带来的结果,必要时采取行动减轻负面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的受控。

6.2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

6.2.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正式的、形成文件的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过程。

a)建立评估的环境、确定标准和评估中断事件的潜在影响;

b)考虑组织遵从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

c)包括系统的分析、风险处置优先级以及相关的成本;

d)明确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所要求的输出;

e)提出输出信息更新和保密的要求。

注:不同的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会决定上述活动的执行顺序。

6.2.2业务影响分析

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一个正式的、形成文件的确定连续性和恢复优先级、目标和指标的评价过程。这个过程应包括对支持该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活动中断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估。

业务影响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识别支持产品和服务交付的活动;

b)评估这些活动中断后随时间推移的影响;

c)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上制定业务恢复优先级时间表,要考虑在某时间内,没有恢复这些业务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接受的;

d)识别这些活动间的依赖关系及资源支持,包括供应商、外包方和其他相关方。

6.2.3风险评估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正式的形成文件的风险评估过程。该过程能系统地识别、分析和评价中断事件给组织带来的风险。

注:这一过程可以参考ISO31000来制定。

组织应:

a)识别中断对于组织的优先活动以及过程、系统、信息、人员、资产、外包方和其他支持资源所带来的风险;

b)系统地分析风险;

c)评价哪种中断风险需要处理;

d)识别与业务连续性目标相符以及与组织的风险偏好一致的处理措施。

注:组织必须意识到特定金融或政府部门会对这些风险披露的详细程度有要求。另外,特定的社会需求也要求在适当程度上共享此类信息。

6.3业务连续性策略

6.3.1确定和选择

策略的确定和选择应以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输出结果为基础。

组织应确定一个适当的业务连续性策略以:

a)保护优先活动;

b)稳定、连续、重启和恢复优先活动以及该活动所依赖的活动和支持资源;

c)减轻、响应和管理影响。

策略的确定应该包括批准活动恢复的优先级时间表。

组织应对供应商的业务连续能力进行评价。

6.3.2建立资源要求

组织应为执行所选择的策略设置资源要求。所需考虑的资源类型应包括但不限于:

a)人员;

b)信息和数据;

c)建筑物、工作环境和配套设施;

d)设施、设备和耗材;

e)信息通信技术系统;

f)交通工具;

g)资金;

h)合作方和供应商。

6.3.3保护和缓解

对于需要处理的已识别风险,组织应考虑采取主动措施以:

a)减少中断的可能性;

b)缩短中断的时间;

c)限制中断对组织的关键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和实施适当的风险处置措施。

6.4建立和实施业务连续性程序

6.4.1总则

组织应以业务影响分析中已识别的恢复目标为基础,建立、实施和保持业务连续性程序,来

管理中断事件和保证活动的连续性。

组织应将程序(包括必要的安排)形成文件,以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对中断事件的管理。

程序应:

a)建立适当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协议;

b)针对业务中断期间需要采取的紧急步骤进行详细规定;

c)灵活地应对非预期的威胁和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d)关注可能导致潜在运行中断的事态影响;

e)在已提出的假设和在相互依赖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f)通过实施适当的减缓策略有效地将后果最小化。

6.4.2事件响应机制

组织应利用对事件管理有效职责、权力和能力的人员来建立并实施中断事件响应程序和管理机制,并将其形成文件。

响应机制应:

a)识别开始采取正式响应措施的影响阀值;

b)评估中断事件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潜在影响;

c)启动适当的业务连续性响应;

d)具备用于启动、运行、协调和沟通的响应过程和程序;

e)具备可用于支持过程和程序的资源来处理中断事件以减轻影响;

f)与相关方、权力机构以及媒体进行沟通。

组织应采取人身安全第一优先的原则,通过与相关方进行协商来决定是否就其重大风险和影响进行外部沟通,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要进行外部沟通,组织应建立和实施针对此类与外部以及在适当情况下与媒体进行沟通和预警的程序。

6.4.3预警和沟通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

a)发现事件;

b)对事件进行日常监视;

c)进行组织内部沟通并接收、存档和响应来自相关方的反馈;

d)对国家或地区的威胁预警体系(或类似的体系)进行接收、记录和响应;

e)确保在中断事件期间沟通手段的可用;

f)为同应急响应人员进行有序的沟通提供便利;

g)记录与事件、采取的措施和所做的决定相关的重要信息,适当时,下列事项应被考虑和实施:

-向将要受到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中断事件潜在影响的相关方进行预警;

-确保多个响应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同;

-通信设施的运行。

沟通和预警程序应定期进行演练。

6.4.4业务连续性计划

组织应建立影响中断事件,以及如何在预定的时间内继续或恢复其活动的文件化程序。此程

序应能针对使用者提出要求。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全部包含:

a)确定在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相关人员和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b)一个启动响应的过程;

c)处理中断事件所造成的后果的详细说明,要考虑到:

1)个人福利;

2)响应中断的策略、战术和执行方案的选择;

3)防止进一步损失或优先活动无法执行;

d)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组织与员工及其亲属、关键相关方、以及紧急联络人进行沟通;

e)组织将如何在预定的时间里继续或恢复其优先活动;

f)事件发生后,组织的媒体响应的详细说明包括:

1)沟通策略;

2)首选的媒体接口;

3)起草媒体声明的方针或模板;

4)合适的发言人。

g)事件一旦结束后的退出过程。

每个计划应确定:

-目的和范围;

-目标;

-启动的准则和程序;

-实施程序;

-角色、职责和职权;

-沟通的要求和程序;

-内部和外部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

-资源的要求;

-信息流和存档过程

6.4.5恢复

组织应有用以在事件发生后从所采用的临时措施中恢复并重新开始业务正常活动的文件化程序。

6.5演练和测试

组织应演练和测试其业务连续性程序,并确保它们和业务联系性目标相一致。

组织进行的演练和测试应:

a)与BCMS的范围和目标保持一致;

b)基于适当的。有周密计划以及明确目的和目标的场景;

c)持续实施并召集相关方对其整套业务连续性安排进行验证;

d)最大限度降低运行中断的风险;

e)行成正式的演练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输出结果、建议和实施改进的措施;

f)在促进持续改进的情况下被评审;

g)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者当组织或其运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进行。

七、绩效评估

7.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7.1.1总则

组织应确定:

a)需要被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确保得到有效的结果;

c)何时进行监视和测量;

d)何时进行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存档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组织应评价BCMS的绩效和BCMS的有效性。

另外,组织应:

-在不符合发生前采取必要措施以应对不利的趋势和结果;

-保留相关的存档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用于监视绩效的程序应提供:

-制定符合组织需求的绩效指标;

-对组织的业务连续性方针、目标和指标完成程度的监视;

-保护其优先级活动的过程、程序和职能的绩效;

-对本标准和业务连续性目标符合性的监视;

-对BCMS缺陷绩效的历史证据的监视;

-记录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为采取后续纠正措施提供便利。

注:缺陷绩效包括不符合、未遂事件、错误警报和实际发生的事件。

7.1.2业务连续性程序的评价

a)组织应对其业务连续性程序和能力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这些评价应通过定期评审、演练、测试、实践总结报告和绩效评估来进行。重大变更应在一个(或多个)程序中得到及时的反映;

c)组织应定期评价其对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行业最佳实践及其自身业务连续性方针和目标的符合性;

d)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者当组织或运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进行评估。

当中断事件发生并导致业务连续性程序的启动时,组织应进行事后评审并记录其结果。7.2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提供信息以表明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

1)组织自身对BCMS的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组织应:

-策划、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该考虑到所关注过程的重要性和以往审核的结果。

-确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执行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确保审核结果被报告给相关管理层。

-保留执行审核方案和审核结果的存档信息作为证据。

审核方案,包括任何日程安排,应以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估和以往的审核结果为基础。审核程序

应涵盖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以及执行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负责被审核领域的管理层人员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发现的不符合及

其根源,不得无故拖延。后续活动应该包括对所采取措施进行验证以及验证结果的报告。

7.3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BCMS,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和有效。

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措施的状态;

b)与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变化;

c)业务连续性绩效的信息,包括在以下方面的趋势:

1)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

2)监视和测量评价结果;

3)审核结果

d)持续改进的机会。

管理评审应该考虑到组织的绩效,包括: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跟进;

-改变BCMS的变更需求,包括方针和目标;

-改进机会;

-BCMS的审核和评审结果,包括对关键供应商和合作方(适用时);

-可能用于改进组织的BCMS绩效和有效性的技术。产品或程序;

-纠正措施的状态;

-演练和测试的结果;

-在以往的风险评估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风险和问题;

-无论是BCMS范围内部还是外部的任何能对BCMS产生影响的变化;

-方针的充分性;

-改进建议;

-中断事件中采取的措施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

-新出现的良好实践和指导。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当包括与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定以及可能存在的对BCMS变更的需求,并且还包括:

a)对BCMS范围的变化;

b)对BCMS有效性的改性;

c)对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相关程序的更新;

d)对用以响应可能对BCMS产生影响的内部或外部事件的程序和控制措施的修改,包括对下列事项的变更:

1)业务和运行要求;

2)风险降低和安全要求;

3)运行条件和过程;

4)法律和法规要求;

5)合同义务;

6)风险级别和/或风险接受准则;

7)资源需求;

8)资金和预算要求;

e)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测量的方式。

组织应保留存档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组织应:

-向相关方传达管理评审的结果;

-针对这些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八、改进

8.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当不符合发生时,组织应:

a)识别不符合;

b)对不符合作出反馈,并且,适当时:

1)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纠正;

2)对结果进行处理。

c)评估为消除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措施的需求,为了防止不符合在别处出现或者再现,可采取下列方法:

1)评审不符合;

2)确定引起不符合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或有可能出现类似不符合;

4)评估纠正措施的必要性以确保不符合不会重复或发生在别处;

5)确定和实施需要的纠正措施;

6)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必要时,对BCMS进行变更。

d)实施需要的任何措施;

e)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f)必要时,对BCMS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组织应保留下列存档信息作为证据:

-不符合的性质和任何所采取的后续措施;

-各项纠正措施的结果。

8.2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BCMS的适宜性、充分性或有效性。

注:组织可以运用BCMS的过程来实现改进,例如领导力、策划和绩效评估。

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理方案样本

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理方案

XX银行业务系统 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理方案 总则 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是从技术角度与业务角度相互配合来保证,主要以防范为主,对于出现的突发事件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统一解决。为减少我行业务停顿造成的损失,降低重要业务进程和数据重大失效或灾难的影响,应急恢复工作组应制定详尽的应急计划,而且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定应急计划应分析灾难、安全失效及服务停顿的影响,明确关键设备如重要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线路以及软件系统的备份恢复措施和每一部分需要恢复的时间。应急计划应该明确针对不同情况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恢复不同软件硬件的操作规范,而且定期进行实地演练;用作备份的设备应保持设备完好,而且应随时能够提供使用。应急计划应该经我行领导的审批,当业务系统发生变动时应急计划也应进行必要的修改、演练并获得领导审批。 第一章应急反应工作组 1.应急反应工作组的建立原则 应急反应工作组由业务部门与科技部相关人员组成,采取组长负责制。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组成,应急反应工作

组成员在业务、技术水平上具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紧急事件。各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每位成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在紧急事件出现时能够全力配合,服从领导安排、具有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反应工作组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备份方案,对于关键性岗位采取双人备份策略,以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保证关键岗位人员能顺利到位。 2.应急反应工作组职能 应急反应工作组职能主要包括根据业务需要确定业务系统的应急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在事件发生时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排除故障并恢复系统;平时应负责督促检查应急处理措施的准备落实情况;组织内部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措施的培训和演练;每年对系统的应急策略和应急计划进行测试和评审,对需要修订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报安全领导小组审批。 3.定期修改应急计划与措施 为了适应业务系统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业务系统系统日益复杂化,因此应急反应工作组会定期对应急计划与措施进行审计,检查各种恢复措施,确保能够从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各个环节做到完整恢复。对于不断扩充的系统要即时有效地补充、修改应急计划与恢复措施,确保应急计划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BS25999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趋势引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Trendsetting Consulting Co., Ltd

趋势引领是一家专注于IT服务管理(ITSM)和信息安全(ISMS)的专业咨询公司,是国际信息科学考试学会(EXIN)授权的ITIL培训和考试中心。公司以“传递先进的 IT 管理理念和经验,提高客户的IT 运维管理和 IT 项目管理成熟度”为使命,不断吸纳国内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具体企业管理相融公司全体员工均多年从事IT行业,对于如何标准化服务作业流程,降低IT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建立IT服务质量体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公司与政府部门、权威的认证机构、国际500强企业和高等院校保持的良好密切的关系,及时跟踪标准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变化、汲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得到最新、最权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国际标准BS25999 BSI在2006年推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实践指南BS 25999-1:2006,一年之后,又推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规范BS 25999-2:2007。前者作为实践指南,可以提供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指导,而后者提出的是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必备要素的要求,可以作为审核标准来验证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是否能够达到国际的标准。 两个标准结合使用,可以帮助帮助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及有效地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 BS25999收益 9理解业务连续管理的重要性 9了解BS25999标准的框架和要求: 9掌握业务影响分析(BIA)方法 9掌握风险分析(RA)方法

ISO22301:2019程序文件-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号 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 BCM8.4-01A0 1.目的 为了防止营运活动的中断,结合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将灾难和管理缺失导致的营运中断 情形降低到最低。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 3.定义 无 4.职责 4.1 最高管理者(总经理): A、危机第一责任人,负责运营策划、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B、担任特别重大危机(Ⅰ级)的总指挥; C、重大危机后接受媒体报告。 4.2 质量负责人: A、危机第二责任人,负责各事业部运营执行; B、较大危机(Ⅱ级)及一般性危机(Ⅲ级)的总指挥。 4.3 管理部负责人: A、人才危机进行预测; B、收集各部门危机信息进行分析,启动危机预警; C、危机后人员的安抚及人力的调整; D、危机后对外信息的发布及媒体沟通; E、危机后调查反馈报告给最高管理者提供危机所需的后勤保障。 4.4 市场营销部负责人: A、市场危机进行预测,收集市场信息; B、危机后负责向客户沟通,稳定市场。 4.5 事业部负责人: A、对本事业部存在危机信息的收集并汇报; B、危机后本事业部人员的安抚及人力的调整。 4.6 财务部负责人: A、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B、危机后提供危机所需的资金保障。 4.7 采购认证部负责人: A、供方危机进行预测; B、危机后物料的调配。 4.8 BCM工作小组: A、进行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关键活动及依赖,通过识别、定性或定量分析组织的业务功能的丧失、中断或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为制定业务持续性策略提供依据; B、进行风险评估,对那些会导致关键业务中断的一系列的风险和威胁进行识别,通过分析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并采取应对方案和措施,从而将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1.项目设计原则 本项目整体设计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要求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宏观规划上应与国内外公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采用先进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使系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建设系统资源,保护用以往建设投资。 通过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来保障公安视频信息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安业务信息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应能够支持今后各项业务功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应具备易用、安全、可靠、稳定等特性,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冗余备份容灾能力; 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连续性; 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稳定可靠、易用、易维护、并能保证系统长久高效的生命力和后续建设的可持续性。 本项目在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服务,充分利用支队原有已经建成的公安图像资源,充分利旧、合理配置,整体统筹的实现所涉及的各项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协调控制与综合管理。 2.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的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中央综合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平安北京建设的意见》(京发(2014)15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16)2号),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等中央9部委《关于加

业务连续性的管理制度

业务连续性的管理制度 精品办公文档 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总则 为了提高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应对各种非计划的业务破坏、降低影响,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连续性,保障公司、商户、合作伙伴等相关单位的利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流程规范 一、公司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安全级别,实行分级管理,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业务断时,所有成员能够识别其角色与职责。 二、制订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等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等导致业务断之时,能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数据零丢失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恢复。 三、在与合作商(服务商)签订书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业务的连续性,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制定在意外情况下能顺利实现合作商(服务商)变更,保证合 作商(服务商)不间断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业务断分析 一、业务断成因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一般灾害

1、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灾、水灾、台风等,此种灾害无法预判,灾害发生时无法防护,发生频率最低,当灾害发生时,业务一般也只能切换到灾备机房,一旦切换到灾备机房,业务正常运行肯定收到影响。 2、人为灾害主要有:恐怖攻击、黑客攻击(网络攻击、病毒攻击等),此灾害同样无法预判,发生不高,但其黑客攻击可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防护,加大黑客攻击难度,从而达到黑客攻击防护的目的。 3、一般灾害主要有:网络故障、服务器软硬件故障、应用程序故障等,此灾害可防护,但发生频率最高,应对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监控,并建立相应的监控巡检系统,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另核心业务系统应建设主备高可用架构或负载均衡高可用架构,避免单点故障。

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总则 为了提高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应对各种非计划的业务破坏、降低影响,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连续性,保障公司、商户、合作伙伴等相关单位的利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流程规范 一、公司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安全级别,实行分级管理,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业务中断时,所有成员能够识别其角色与职责。 二、制订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等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等导致业务中断之时,能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数据零丢失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恢复。 三、在与合作商(服务商)签订书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业务的连续性,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制定在意外情况下能顺利实现合作商(服务商)变更,保证合作商(服务商)不间断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业务中断分析 一、业务中断成因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一般灾害 1、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灾、水灾、台风等,此种灾害无法预判,灾害发生时无法防护,发生频率最低,当灾害发生时,业务一般也只能切换到灾备机房,一旦切换到灾备机房,业务正常运行肯定收到影响。 2、人为灾害主要有:恐怖攻击、黑客攻击(网络攻击、病毒攻击等),此灾害同样无法预判,发生不高,但其中黑客攻击可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防护,加大黑客攻击难度,从而达到黑客攻击防护的目的。 3、一般灾害主要有:网络故障、服务器软硬件故障、应用程序故障等,此灾害可防护,但发生频率最高,应对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进行相应监控,并建立相应的监控巡检系统,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另核心业务系统应建设主备高可用架构或

负载均衡高可用架构,避免单点故障。 二、业务中断的企业影响 1、企业收入:企业直接损失、商户赔偿金、企业未来收入损失; 2、生产效率:参与人员人数和人员处理时间; 3、声誉损失:影响企业声誉,降低了商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影响到后期的企业市场发展和业务合作,扩大了竞争对手优势 4、财务业绩:影响到企业的信用、现金流甚至违规罚款等 第三章技术保障 一、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目标是尽可能快地恢复服务至服务级别协议规定的水准,尽量减少事故对业务运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最好的服务质量和可用性级别。 二、应急系统的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预防为主的计算机风险防范体系,将风险的预警融于日常工作中,包括:硬件设备的冗余备份、网络线路的冗余备份、数据备份、网络监控、系统监控。 三、维护人员应根据维护作业计划,对所维护管理的设备定期进行预防性巡视检查,机房和外线维护人员在巡视中应认真负责,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注意处在环境恶劣下、存在潜在质量故障的设备,巡视检查要认真进行记录。 第四章风险管理 一、深入分析可能造成业务中断的因素,并对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对原有风险管理制度、规则和程序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正,保证安全措施的持续有效和及时更新。 三、对公司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应实行轮岗和强制性休假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四、系统采用适当的加密技术和措施,保证交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以及所传输

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 当今世界充斥着恐怖袭击、黑客、电脑病毒、自然灾害、罢工、环境污染等各类风险,近年来发生的“9.11”、“SARS”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2008年发生的大范围雪灾、汶川地震等,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世界各国的案例表明,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害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业务持续管理(BusinessContinuityManagement简称BCM)应运而生。 一、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应涵盖业务经营、运营支持、后勤保障等所有业务板块,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程管理,构建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一)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目标及构建思路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电力行业抵御危机事件的能力,有效消除或抵御潜在的风险,迅速处置,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的威胁,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完善,确保电力行业日常业务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电力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预设灾难场景,事先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机制,当危机真正发生时,确保有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执行事先确定的管理程序、操作步骤,以达到减少损失、实现业务可持续的目的。也就是说,提早设定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决策过程,事先考虑危机事件影响的可能性,预先做好内外部资源的安排、外部信息的处理与公关、人员及设施的备份等各项安排,当危机来临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系列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置,防止因事件突发导致处理决策失误,确保机构主要业务的可持续运作,尽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事件的分类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事件,危机事件是指影响电力行业可持续经营的事件,此类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多个层面,甚至影响电力行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包括自然灾难、人为灾害、重大运行故障等。危机事件主要分为内外部欺诈、实体资产损坏、IT系统、运营危机、人员危机、流动性危机等类型。 内外部欺诈事件指电力行业内外部人员以违法手段诈骗、侵占电力行业财产的事件,包括盗窃、勒索、挪用、欺诈、伪造、诈骗、抢劫事件;实体资产损坏事件指电力业务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损毁的事件,包括自然灾难,如地震、火灾、水灾、雪灾、台风,以及人为灾害,如人为破坏和战争等;IT系统危机

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

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 (ISO27001-2013) 1、目的 防止业务活动中断,保护关键业务过程免受信息系统重大失误或灾难的影响,并确保关键业务活能及时恢复。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遭受灾难事故后的处理。 3、术语和定义 ISO/IEC27001:201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IEC27002:2017 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4、职责和权限 信息安全领导办公室指导本程序的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信息安全领导办公室立即组织力量对事故进行风险评估,评价业务中断的严重程度; XXX部在信息安全领导办公室的组织下,负责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各类数据、网络等恢复,通讯设备的配置等工作。 5、主要活动 5.1预防业务中断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通信线路、电源等日常检查是预防公司业务中断的主要方式。 在日常业务活动中,采取如下预防保护控制措施: ●监督 ●访问控制 ●身份认证 ●防病毒 ●过滤 ●入侵检测系统 5.2确定关键业务及其优先级 XXX部负责识别关键业务活动,并按其重要性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关键业务的优先级也是中断后的恢复优先级。 关于业务活动优先级如下:(以下均为举例) 最高: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XXX系统(服务器) 提供信息安全防护的补丁分发/防毒软件服务系统 各开发部门源代码/重要文档管理及存储系统 高:关键开发/测试环境系统 提供公司E-mail服务的Mail系统

质量管理服务系统 低:提供内部Web访问的系统 针对不同的关键业务活动,制定业务恢复方案,并指定责任人和业务恢复时间。详见《XXX关键业务恢复计划》。 5.3关键业务恢复计划测试 XXX部每年一次,对《XXX关键业务恢复计划》进行测试,并对其保持或改进。 5.4实施关键业务恢复计划 5.4.1 事件响应 XXX部负责对中断业务的事故做出迅速反应,并执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5.4.2 业务恢复 XXX部负责执行《XXX关键业务恢复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恢复被中断的业务。使其继续正常运行。 6、相关文件和记录 关键业务恢复计划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备份管理程序

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规则解读与监管要求 100分

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规则解读与监管要求 100分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 单独或合计持有科创公司()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 父母、子女,作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股权激励对象。 ? A.3% ? B.5% ? C.10% ? D.15% 我的答案: B 2 . 以下关于科创板退市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创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 B.科创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安全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股票应当终止上市 ? C.科创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科创板可适用单一的连续亏损终止上市指标 ? D.科创公司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5题,每题 10分) 1 . 《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主要包含() 等方面的内容。 ? A.设立上交所科创板 ? B.稳步实施注册制试点改革 ? C. 完善基础制度 ? D. 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我的答案: ABCD 2 . 关于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科创公司应当结合所属行业特点,充分披露行业经营信息 ? B.科创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 C.科创公司尚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 ? D.科创公司和信息披露义务人确有需要的,可以在非交易时段对外发布重大信息,但应当在下一交易日时段开始前披露相关公告,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形式代替信息披露 我的答案: ABCD 3 . 科创板上市公司特别表决权制度的制度安排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 A.设置更为严格的前提条件

最新ISO22301:201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一整套资料汇编

最新ISO22301:201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一整套资料汇编

B R9.3-01NO. 2020 有限公司 2020年BCM体系管理评审计划(通知) 通 [2020] 12 号 各部门、室、车间: 为确保公司ISO22301:201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决定开展2020年管理评审,具体评审计划安排如下: 一、管理评审目的 1、评价BCM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各部门能否满足体系运行的各项要求,组织机构设置、资源配备能否充分发挥各职能的效率; 2、评价BCM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各部门满足体系运行的能力;确定BCM 管理体系运行总体状况; 3、确定BCM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机会,以持续改进。 二、评审依据 1、 ISO22301:2019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2、相关法规标准、顾客要求 2、 BCM9.3-0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等 三、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安排 时间:20XX年X月XX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特邀人员等 四、评审前的各部门报告准备 各部门具体报告内容要求见附件“管理评审输入、输出文件表”。 要求各部门在 9月 28 日前提交书面或电子版的各《部门管理评审报告》交综合部汇总。 附件:管理评审输入输出报告分工 有限公司 20XX年X月XX日

附件:管理评审输入输出分工(即会议汇报流程) 编号输入资料名称或发言顺序负责部门※1风险机遇及措施有效性评价报告管代※2体系运行报告:体系目标实现情况管代※3体系相关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管代※4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培训充分性情况报告综合部 ※5客户反馈、满意、投诉、退货情况报告。评价公司质量、价格水平、 顾客满意,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业务部 ※6外部提供及绩效管控情况:采购及供方管理、绩效报告,对供方施加 质量的影响控制情况 采购部 ※7设计开发情况报告: 评价公司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能力、及应对市场战略、社会需求和环 境条件等的考虑或计划。 技术部 ※8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及充分性报告生产部※9生产运行控制报告生产部 ※10监测分析改进综合报告:产品质量趋势、不合格品统计分析资料,评 价主要产品的进货、制造过程、产品交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产 品要求的符合性情况;顾客提出的不符合项,评价应用预防措施和纠 正措施、跟踪、验证的有效性情况;监测资源配备、检测、控制情况 质量部 ※11过程效率:体系及过程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评价各部门承担的质量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测量设备配备、 检校情况、管理等 综合部 ※12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情况综合部

如何建立业务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业务连续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数据大集中的实施,企业IT系统和业务的连续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系统,如果没有进行灾难备份或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建设,在遭受突发灾难时后果不堪设想。 业务中断不是小概率事件 近年来,国内由于信息系统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屡见不鲜,例如:2007年3月,某银行因为主机监控软件缺陷,系统瘫痪近4个小时,所有营业网点无法正常开展业务;2007年8月,某银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方案不当,造成部分代理证券业务受阻,在持续5个半小时后,系统才逐步恢复正常;2008年1月,某银行主干专线设备发生故障,造成117家支行所属网点柜台交易无法正常进行持续一小时;2009年9月,某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硬件故障造成瘫痪,位于全国各地的100余个营业部均受到影响。如何为企业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高层的关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发展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了,它是特指一种整体管理流程。该流程的目标在于及早确定可能发生的冲击对企业运作造成的威胁,并提供合理的架构有效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的威胁,保证企业日常业务运行的平稳、有序。相比较而言,业务连续性管理比灾难备份/恢复更高一层,涉及到组织架构、人员、流程等方方面面。 全球第一个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框架标准BS25999在2007年末正式成为认证标准,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构建BCM的指南。这份标准的前身是公共可用指南PAS 56,在2006年底升级为BS英国标准,其目的就是使业务连续性管理有章可循。 作为一套整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BS25999标准协助企业进行业务冲击分析及风险分析,并将其量化,继而开发制定各种相应应急及恢复计划、方法和流程,减轻灾难事件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BS25999这样描述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管理过程,它能鉴别威胁组织潜在的影响,并且提供构建弹性机制的管理架构,以及确保有效反应的能力;以保护它的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声誉、品牌以及创造价值的活动”。 如何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BS 25999业务连续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为六个部分,分别为BCM管理程序、理解组织、决定战略、开发并实施BCM响应、演练、维护和评审回顾、以及把BCM植入组织文化。参考这六个步骤,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BCM管理框架,在正常时做好准备,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灾害后能尽快恢复。

ISO27001:2013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XXXX-B-39] V1.0

变更履历

1 目的 确保组织的业务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最低限度的降低信息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2 范围 组织的业务运作地点包括: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1355号国际科技园二期D501。 整个业务持续性管理体系(BCMS)的覆盖范围是: a)属于组织的一切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 b)在组织业务运作地点使用,属于组织客户的一切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 c)属于组织的一切物理实体,包括建筑物、办公室以及其它的一切设施与设备。 3 职责 3.1 综合部 审批业务连续性计划,分配相关资源,确保业务连续性活动顺利进行。 3.2 各相关部门 配合综合部负责相关业务持续性计划的实施。 4 相关文件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5 程序 5.1 业务持续性和影响的分析 由综合部负责组织识别对业务持续性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事件,如信息系统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分析一旦这些事件发生会对业务活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以及统计恢复业务所需费用等。 业务持续性和影响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识别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 b)识别可能引起业务活动中断的主要事件; c)分析主要事件对信息系统和业务活动造成的影响;

d)考虑关于系统恢复或替换的需求。 5.2 《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简称BCP)的编制与实施 综合部负责确定影响业务持续性的关键功能或业务,编制《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 《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计划实施所涉及的部门/人员的职责及接口关系的描述; b)业务中断的快速报告程序及要求; c)业务中断的恢复程序及方法; d)业务中断恢复的时限要求; e)保持本组织业务持续运作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与备用措施; f)必要的技术支持及资源要求。 重要系统一旦受到重大影响或中断后,综合部及相关部门应立即执行《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对信息系统采取应急措施,并进行恢复,确保业务活动的持续运行。同时,应按照《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做好事故处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 a)对业务中断原因的调查分析; b)业务中断造成损失的统计; c)采取的纠正措施; d)应吸取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5.3 业务持续性计划的测试与评审 每年年末由综合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进行测试,以判断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测试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a)对已发生过的业务中断及恢复措施实例进行讨论; b)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业务中断及恢复的模拟演练; c)采用技术手段对系统运行及中断恢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 d)由外部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和产品测试,确保所提供的外部服务和产品符合合同要 求。 测试完成后综合部负责编制《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测试报告》,并对计划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形成《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评审报告》。 根据《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评审报告》的要求,决定是否对《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进行修改。 6 记录 《业务连续性影响分析报告》 《业务连续性管理战略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方案》 《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方案测试报告》 《业务连续性实施评价报告》

金融业业务连续性管理资料汇编

金融业业务连续性管理资料汇编 国家标准 2013.12.17 国家标准《GB/T 30146-2013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2007.06.14 国家标准《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行业标准(银行业) 2013.06.21人行,银监会《关于调整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灾难备份中心整体布局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13]156 号) 2013.02.16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银监发[2013]5 号) 2011.12.28银监会办公厅《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 号) 2010.06.04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0]44 号) 2010.04.16银监会办公厅《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监办发[2010]114 号) 2009.12.29银监会办公厅《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银监办发[2009]437 号)2009.03.03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9 号) 2008.07.09银监会,证监会《银行、证券跨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引》(银监发[2008]50 号)2008.04.23银监会办公厅《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银监办发[2008]53 号)2008.02.04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JR/T 0044—2008) 行业标准(非银行业) 2011.04.14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标准》(JR/T 0059-2010) 2008.03.21保监会《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保监发[2008]20 号) 2005.01.20民航总局《MH/T 0026-2005 民用航空重要信息系统空难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应急管理 2013.10.25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 2009.09.25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 号) 2009.12.30银监会《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银监发[2009]115 号) 2009.07.07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营业网点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引》(银协发[2009]51 号)2005.03.02银监会《银行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银监办发[2005]54 号) 2005银监会《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银监发[2005]42 号) 2005《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待发布) 国际标准 2012.05.15ISO《ISO 22300:2012 Societal security -- Terminology》 2012.06.15ISO《ISO 22301:2012 Societal Security –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2012.12.12ISO《ISO 22313:2012 Societal security --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 – Guidance》 2011.11.02ISO《ISO 22320:2011 Societal security -- Emergency management -- Requirements for incident response》 2013.09.13ISO《ISO 22398:2013 Societal security -- Guidelines for exercises》 2011.03.01ISO《ISO/IEC 2703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s – Guidelines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adiness for business continuity》2008.02.01ISO《ISO/IEC 24762:200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 – Guidelines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s》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灾难恢复服务指南)

BCM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文件

拟制:部门:日期: 审核:部门: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为了防止营运活动的中断,结合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将灾难和管理缺失导致的营运中断情形降低到最低。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 3.定义 无 4.职责 4.1 最高管理者(总经理): A、危机第一责任人,负责运营策划、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B、担任特别重大危机(Ⅰ级)的总指挥; C、重大危机后接受媒体报告。 4.2 质量负责人: A、危机第二责任人,负责各事业部运营执行; B、较大危机(Ⅱ级)及一般性危机(Ⅲ级)的总指挥。 4.3 管理部负责人: A、人才危机进行预测; B、收集各部门危机信息进行分析,启动危机预警; C、危机后人员的安抚及人力的调整; D、危机后对外信息的发布及媒体沟通; E、危机后调查反馈报告给最高管理者提供危机所需的后勤保障。 4.4 市场营销部负责人: A、市场危机进行预测,收集市场信息; B、危机后负责向客户沟通,稳定市场。 4.5 事业部负责人: A、对本事业部存在危机信息的收集并汇报; B、危机后本事业部人员的安抚及人力的调整。 4.6 财务部负责人: A、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B、危机后提供危机所需的资金保障。 4.7 采购认证部负责人: A、供方危机进行预测; B、危机后物料的调配。 4.8 BCM工作小组: A、进行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关键活动及依赖,通过识别、定性或定量分析组织的业务功能的丧失、中断或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为制定业务持续性策略提供依据; B、进行风险评估,对那些会导致关键业务中断的一系列的风险和威胁进行识别,通过分析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并采取应对方案和措施,从而将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C、根据业务目标、收益成本和客户要求等因素,结合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关键业务流程和恢复策略; D、依据BCM方法、工具和模板,在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和策略选择的基础上,拟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IMP)和业务连续性计划(BCP); E、进行BCM测试及演练,发现其中不足并加以改进; F、进行维护和改进,不断优化发展,满足公司业务需求。 5.工作程序 5.1 识别公司可能面临营运中断的最大风险,导致的危机,其可归纳于以下几种(不限于): 5.1.1信誉危机:指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公众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由于没有履行合同及客户的承诺,而产生的一系列纠纷,甚至给合作伙伴造成重大损失或伤害,企业信誉下降,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订单流失而造成的危机。 5.1.2战略危机:指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危机。不能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趋势正确制定经营战略,而使企业遇到困难无法经营。 5.1.3运作管理危机: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危机 产品质量危机:在生产经营中忽略了产品质量问题,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导致巨额索赔造成流动资金周转不灵。 环境污染危机。企业的“三废”处理不彻底,有害物质泄露,爆炸等恶性事故造成环境危害,造成停业整顿。 关系纠纷危机。由于错误的经营思想、不正当的经营方式忽视经营道德,员工或供方服务态度恶劣,而造成关系纠纷产生的危机。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ISCCC-BCMS-001:2016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认证依据 (2) 3.术语和定义 (2) 3.1.信息收集 (2) 3.2.现场审核 (2) 3.3.现场见证(验证) (2) 4.认证类别 (2) 5.审核人员及审核组要求 (2) 6.认证信息公开 (2) 7.认证程序 (3) 7.1.初次认证 (3) 7.2.监督审核 (6) 7.3.再认证 (9) 7.4.管理体系结合审核 (9) 7.5.特殊审核 (9) 7.6.暂停、撤消认证或缩小认证范围 (10) 8.认证证书 (11) 8.1.证书内容 (11) 8.2.证书编号 (11) 8.3.对获证组织正确宣传认证结果的控制 (12) 9.对获证组织的信息通报要求及响应 (12) 10.附录A:审核时间 (13)

1.适用范围 本规则用于规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简称中心)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认证活动。 2.认证依据 以国家标准GB/T 30146-2013/ISO/IEC22301:2012《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为认证依据。 3.术语和定义 3.1.现场审核 中心指派审核组到受审核方或获证组织所在办公地点进行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审核。 3.2.现场见证(验证) 现场见证是针对受审核方或获证组织为满足相关方利益诉求、实现组织业务目标和处置组织风险所实施的关键活动而进行的,对关键活动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见证;现场验证是针对关键活动所采取的关键技术而进行的,以验证这些技术措施的功能能够得到实现。 3.3.现场评价 现场评价包括现场审核和现场见证(验证) 4.认证类型 认证类型分为初次认证,监督审核和再认证。一个认证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现场见证(验证)。为满足认证的需要,中心可以实施特殊审核,特殊审核可以采取现场审核和现场见证(验证)等方式进行。 5.审核人员及审核组要求 认证审核人员必须取得其他管理系注册审核员资格或者取得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资格,取得资格的审核员中心应对其进行专业能力评价,以确定其能够胜任所安排的审核任务。 审核组应由能够胜任所安排的审核任务的审核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补充技术专家以增强审核组的技术能力。 具有与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和法规等方面特定知识的技术专家可以成为审核组成员。技术专家应在审核员的监督下进行工作,可就受审核方或获证组织管理体系中技术充分性事宜为审核员提供建议,但技术专家不能作为审核员。 6.认证信息公开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农信社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重要业务是指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其运营服务中断会对农信社产生较大经济损失或声誉影响,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业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以下简称运营中断事件)是指因下述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主要包括: (一)信息技术故障:信息系统技术故障、配套设施故

障; (二)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等; (三)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恐怖袭击等; (四)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海啸、地震、重大疫情等。 第五条农信社应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 第六条农信社应根据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规模 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风险偏好,确定适当的业务 连续性管理战略。 第七条农信社应确定重要业务及其恢复目标,制定业 务连续性计划,配置必要的资源,有效处置运营中断事件,并积极开展演练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评估改进。 第八条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 金融秩序; (二)坚持预防为主,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将日常 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效结合; (三)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保障人员安全;实施差异 化管理,保障重要业务有序恢复;兼顾业务连续性管理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了保证在有可能出现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火灾、化学品灾害、公用事业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售后退货和IT系统损坏等特别事件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交付需求。 2. 范围 适用于在出现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火灾、化学品灾害、公用事业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售后退货和IT系统损坏、等特别事件的情况。 3. 引用文件 3.1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4. 定义 特别事件: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火灾、化学品灾害、公用事业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售后退货和IT系统损坏等其它突发性事件。 5. 职责和权限 5.1 企管部:负责制订和修改本应急计划,并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5.2 总经理:负责组织及实施应急计划。 5.3 工厂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及实施应急计划,当总经理不在时,行使总经理职权。 5.4 生产部:负责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现场物料、机器、工具进行整理并清洁干净。 5.5 技术部:负责抢修设备,防止突发性事件扩大,降低突发性事件损失,使发生突发性事件 后生产能够尽快恢复。 5.6 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及财产的安全;负责维持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现场秩序; 负责突发性事件中各项指令的传达及反馈突发性事件信息;负责内/外联络,小组成员之 间的信息沟通;负责IT系统恢复。 5.7 销售服务中心:负责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影响订单与客户沟通。 5.8 采购部:负责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恢复生产所需要的物料采购、外协加工。 5.9 质控部:负责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影响物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检验和判定。 5.10 物控部:负责统计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影响订单,调整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并跟进计 划的实施。负责统计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仓库受影响的物资,通知质控部进行检验,根据质 控部检验结果申请物资报废。 5.11 临时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组织人员清理现场,评估灾后损失,协调全厂恢复计划的具体实 施,督促各部门恢复生产进度,解决各部门在恢复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6. 运作程序 6.1 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 6.1.1 若办公室提前接到政府相关部门通知或地震、天气监测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需 要停止或调整生产活动的,则应在第一时间将信息报告总经理,并通过电话、短

继往而开来—好—《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系列专访

继往而开来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系列专访 2014年1月9-10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元晨鑫国际酒店顺利召开,会上《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标准的颁布是中国业务持续管理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为此小编走访了中国业务持续管理(BCM)专委会主任陈建新先生,秘书长胡韬先生,希望获得关于标准的更专业的认识。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专访BCM专委会陈建新主任 小编:陈主任您好!在今日举办的《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技术交流会上正式颁布实施了我国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业界认为这是BCM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而如今很多人对BCM还不是十分了解,您能简单谈一谈究竟什么是BCM吗? 陈建新主任:好的!我在此就简单谈一谈什么是BCM!BCM就是业务持续管理英文名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的缩写!业务连续性(BCM)是由业务驱动的综合学科,跨越了风险管理、灾难恢复、紧急时间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管理、危机通信和公共关系等多个学科,其核心是保障企业业务持续运行。业务连续性管

理是识别对组织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一旦发生可能对业务运行带来的影响的一整套管理过程,该过程为组织建立有效应对威胁的自我恢复能力提供了框架,以保护关键相关方的利益、声誉、品牌和创造价值的活动。作为一种整体的管理流程,BCP/BCM能够及早确定可能发生的冲击及对企业运作造成的威胁,能够提供合理的架构有效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的威胁,保证企业日常业务运行的平稳有序。 小编:好的!就陈主任所言,BCM是一种一体化的管理流程,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那么,您能谈一谈BCM的发展历程吗? 陈建新主任:在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系统在解决系统持续运行的问题时,率先对单点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这是最早体现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思想的方法。之后,BCM经过逐渐的发展,而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成为了信息化建设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也将逐渐形成了一种责任和文化。 在国际上,以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成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推动力,并将这种推动力体现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行业层面的规范以及企业层面的实施等方面,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指导和规范各自国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 中国也积极向国外学习,努力与国际接轨。 2004 年7 月15 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顺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成立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