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民族音乐演唱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而要在演唱民族音乐时,发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民族音乐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下面我们将对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进行分析。

要演唱好民族音乐,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认识和运用呼吸对于演唱来说至关重要。

在演唱时,要保持深而均匀的呼吸,通过腹部的呼吸来获得更加稳定和饱满的声音。

而在演唱时应该用一种边唱边吐气的方式来呼吸,这样可以使歌声更加有力和持久。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包括了发声的姿势和咬字的技巧。

在演唱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挺直身体,松懈双肩,双脚平踏地面,要保持头部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顺畅和稳定。

而在发音时,也要特别注意咬字的技巧,要清晰地发音,既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又要保持歌词的清晰。

而对于不同的民族音乐,会有不同的发音技巧,例如蒙古族音乐会有特定的咬字方式,而藏族音乐则有着独特的发声技巧。

在民族音乐演唱中,音准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音准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基础,只有把握好音准,才能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准确和深刻。

在演唱时,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音准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民族音乐,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

要注意在民族音乐演唱中注重共鸣音的运用。

共鸣音是指在声音发出后,声带所产生的共鸣效果,这种共鸣效果可以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饱满度。

在民族音乐演唱时,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发声方式和姿势来使声音产生更好的共鸣效果,这样才能使歌曲的表现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民族音乐演唱还需要注重音色的刻画。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和个性,而民族音乐的演唱中,一首歌曲的音色往往是与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息息相关的。

在演唱民族音乐时,要注意通过声音的调音和技巧来刻画出不同的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民族音乐演唱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民族音乐的灵魂,而演唱民族音乐时,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音乐技巧来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忧伤、豪迈、振奋等。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彭雨薇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民歌的演唱方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当时的歌唱家的主要风格,来研究民歌演唱对西洋发声方法的借鉴。

中国民歌演唱从最初单一的运用真声演唱,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家不懈的研究创新,开创了如今借鉴西洋美声中科学的演唱方法而形成的“新民歌”。

通过具体分析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来研究民歌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歌美声方法借鉴一、民歌演唱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艺术演唱、曲艺演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和西洋唱法的演唱等。

1传统的民歌多是由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艺术发展而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民歌通过不断吸收西洋方法,在歌唱的题材、演唱方法、演唱内容中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形成今天以新民歌、新歌剧为代表的全新的民族演唱。

民歌的理论研究随着对西洋方法的借鉴也在不断的完善、进步。

从最初的追求自然、单纯,使用真声,经过吸收西洋传统唱法的发声技巧,将演唱风格从民歌型的传统唱法逐渐过渡到声音更柔、更科学的演唱风格。

1.李小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08 P1二、民歌对美声唱法借鉴的意义中国的民族演唱发展至今与其自身不断地吸取养份是分不开的,借鉴、继承、学习、提高是民族唱法始终要做的功课。

其中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是民歌演唱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中西方演唱艺术的不断互相借鉴和结合,我国民歌演唱在演唱技巧、训练方法、演唱曲目范围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

我国的民歌始终都是歌唱界关注的对象之一,是民歌更好的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基础。

今天的民歌是借鉴发展的结果,我们要把这种借鉴、继承、发展不断深化,把中国民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民歌的发展是在对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继承、吸收、研究、创新的过程中成长的,所以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也会让我们的民歌演唱艺术走的更远、更长。

三、美声唱法借鉴的具体分析3.1呼吸方法的分析最初传统民歌的气息是出于丹田或者从脐间出,有“夫气者,音之帅也。

壮族民歌教学之我见

壮族民歌教学之我见

民歌 。这歌声 , 是世世 代 代生 活在 壮 乡土地 上 的人们 “ 口 矢
寄兴 ” “ 、 放情 长言” 唱 。它 如同 陶器一样 , “ 泥 土里 出 之 是 从 来 的东西 ” 是壮族古 老文化 的“ , 原发 点” 是壮 民族 文化 的一 , 个 重要 标志 。尤其具有鲜 明个性 的 民歌 教学 , 更是担 负起 启
民歌 的思 想感 情 , 感 情 的 朗 读 去 感 染 学 生 , 动 学 生 , 是 用 打 这
D i a e i non a begic gez, j b
S nj anzm nz i d u ! i g de g w g x aq e l
望到发根 枯 , 望到喉 管断 , 死去几十 日, 想你又生还 !
1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民 歌 的 兴趣
要想激 发学 生学 习 民歌 的学 习兴 趣 , 必须 让学生 充分 就 认识 到壮族 民歌 魅力 之所 在 : 壮族 民歌 内容丰 富多采 , 情 有 歌、 季节歌 、 农事 歌 、 苦歌 、 歌 、 歌等 ; 祝 挽 形式 独特 , 各种短 有 歌式、 各种勒脚歌式 , 各种排歌式 、 各种叙事 长诗等 ; 艺术形象 优 美 , 、 兴手法独特 ; 词语言形 象生 动 , 朴 、 赋 比、 歌 纯 刚健 、 清 新、 泼辣 , 刻 , 中地反 映壮族 语言 的精华 和壮族优 美艺术 深 集 形 象。 1 1 扩大 阅读量 . 壮族 民歌 内容广泛 , 数量很 多 , 佛一 幅 仿 幅壮乡 的生活画 。教 民歌单元 时 , 天为学 生介绍 一首精 选 每 出来 的民歌 , 使学 生对 民歌 由陌生到熟悉到理解到喜爱 , 渐渐 体悟到 民歌 的魅力 。如壮族 的《 w nV 》 花歌 ) F e a ( 这篇课 文从 表面上看是 唱花, 即各个 月 的花 , 似乎 是一首 很普通 的花 歌 , 然而 , 透过这些花我们可 以看到一 幅 幅美丽 如画的壮族 自然 风景物 , 反映壮族人 民的生活色彩 。 12 有感情地 朗读 . 教 学 民歌 时 , 教师要 准 确地 把握 这首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

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分析民族音乐演唱是指具有民族特征的歌曲演唱,它与其他歌曲的演唱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在演唱过程中,发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对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进行分析。

1. 呼吸技巧民族音乐演唱需要有一个稳定而充沛的呼吸,有些歌曲需要在演唱中断断续续地换气,有些歌曲则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起伏的演唱,因此呼吸的技巧和控制至关重要。

演唱前要进行一定的深呼吸、拍打胸腔、轻搓声带等准备动作,以使声带的发挥情况良好。

2. 音调技巧发挥音调的技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演唱高音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声带容易受到损害。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保持喉咙张开但不紧张,尤其是在高音时更是如此,以免喉咙紧张而出现高音不准、缩声等问题。

3. 声量技巧声量是指演唱时所发出的声音大小和强度。

民族音乐中常常需要演唱高亢热烈的歌曲,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声量技巧。

在演唱时要注意口型、发音的清晰度和强度,把歌唱的有力、热情和感情表达出来。

民族音乐中,喉音与其他音乐演唱相比更加常见,演唱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喉音技巧。

喉音发声应该注意让声带振动均匀,喉部的协同运动更为重要,发声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肺活量。

音乐演唱的表达是一种情感传达,涉及到歌曲的表达和人们对歌曲的理解。

演唱者需要对歌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传达的演绎和呈现。

演唱时需要通过音调、音量、节奏、音色等元素进行自由发挥,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内涵。

总之,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技巧需要掌握好呼吸、音调、声量、喉音等技巧,并在音乐表达技巧上加以运用,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以更好地展现歌曲的特色和情感内涵。

民歌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民歌教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一、引言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歌教学在各大院校逐渐兴起。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民歌教学课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民歌教学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本次民歌教学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民歌概述:介绍民歌的定义、分类、历史渊源、艺术特点等基本知识。

(2)民歌演唱技巧:讲解民歌演唱的基本方法、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的技巧。

(3)民歌创作与改编:探讨民歌的创作过程、改编技巧以及如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民歌鉴赏: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由教师系统讲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演唱技巧等。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让学员直观感受民歌的魅力。

(3)实践法:学员跟随教师学习演唱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4)讨论法:学员分组讨论民歌的特点、创作背景等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得体会1. 民歌的魅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民歌的魅力。

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反映了我国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歌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2. 民歌演唱技巧的重要性民歌演唱技巧对于表现民歌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

在本次课程中,我学习了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提高演唱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歌文化。

3. 民歌创作与改编的意义民歌创作与改编是传承民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保持民歌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和听众需求进行适当的改编,使民歌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浅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
山西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的演唱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音色:山西民歌的音色以雄浑、深沉、高亢为特点,具有强烈
的共鸣感。

演唱者需要通过科学演唱技巧来调整音色,包括科学的喉音、口腔和鼻腔共鸣等。

2. 唱功:山西民歌的唱功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熟
练的演唱技巧。

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和音乐表现技巧,以保证声音的质量和音质的优美。

3. 节奏:山西民歌的节奏感强烈,以三拍子为主,其中每拍子都
有固定的音符。

演唱者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来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和音高,以符合音乐的要求。

4. 情感:山西民歌通常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演唱者需要通过
深情的演唱来表达情感,让观众感受到民歌的真实和感人。

5. 形象:山西民歌通常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演唱
者需要根据音乐形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更好地表现民歌的主题和
情感。

综上所述,山西民歌的演唱技巧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
和熟练的演唱技巧,同时要根据音乐形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更好
地表现民歌的主题和情感。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有哪些?一、调式的选择与运用中国民歌的调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泛音调式、中音四度调式、五声调式等。

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调式来演绎,使音乐更符合曲调的特点,增强曲调的感染力。

1. 泛音调式泛音调式适合表达豪迈、磅礴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发声开阔、气息稳定,力求准确地唱出泛音的音高,使音乐更具层次感。

2. 中音四度调式中音四度调式常见于民歌中,具有宁静、舒缓的特点。

演唱时要注意用温柔的声音唱出曲调的柔美,力求让歌曲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听众。

3. 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是中国民歌最常用的调式之一,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

演唱时要注意声音明快、饱满,使音乐更具活力,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二、咬字的处理与表达民歌的歌词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演唱时要注意咬字的准确性与表达力。

1. 咬字准确演唱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清晰准确,将歌词表达得透彻明了。

同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做到声音过渡自然流畅。

2. 表达情感歌曲的情感是民歌的灵魂所在,演唱时要通过对每个字的发音、音调的处理,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例如,对于忧伤的歌曲可以在发音上加以哽咽的感觉,使歌曲更引人入胜。

三、情感的把握与呈现演唱民歌需要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来塑造角色和呈现曲调的美感。

1. 深入理解在演唱前要对歌曲的背景故事、情感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明确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只有真正理解歌曲,才能用更真实、深刻的情感去演绎。

2. 把握情感民歌中的情感多种多样,有愁苦、忧伤、欢乐、豪情等。

演唱时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通过变换音色、音量、音调等手法,使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立体。

3. 呈现美感民歌的美感体现在曲调的优美和情感的真实,演唱时要力求将美感完美呈现。

通过音乐的表演技巧、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升,使演唱更具吸引力与魅力。

总结:中国民歌演唱技巧包括调式的选择与运用、咬字的处理与表达、情感的把握与呈现。

通过准确选择合适的调式,用清晰准确的发音和音调表达歌词,以及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准确把握,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演绎出中国民歌的美感与魅力。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止 。很 明显 ,在这种 情况下 吐 出的气息 ,要 比单 纯运用 横膈膜 更 能对 气息 有效地加 以控制 。
3 换 气 .
歌 唱中的吸 气要 自然 ,吸的恰 当 ,吸的深 , 并直 接把气 息推
到后腰 ,动作要 轻松 , 自然 ,不 牵强 ,不僵硬 ,两肩 自然式 很多 ,如 叹气式 吸气 、闻花 式吸
强度 , 在演 唱歌 曲时 ,歌唱者 只能在 乐句休止 的时候 和歌词 、 乐 句等 表情允许 的情况 下 , 可以进行 换气 。 才 主要有 以下三 种方法 : ( ) 吸慢呼 。这是 最 常用 的一种方 法 。很 多 的声乐 练习 曲 1 慢 先从这 种方法人 手 。 多 的简单 的带 词练声 曲也是 这样 。大多初 很 级的声 乐 曲也 属于这 一类型 。要练好 这种 呼气的方 法 , 要有好 先 的吸气 , 满丹 田 , 骨软肋 向里慢 推 ,逐渐把 气压 出胸腔 , 气 胸 再 由气管送 到喉部 供发声 用 。 个过程 又要 与歌 曲节拍 相适 , 这 一般
歌唱者要有意识地去吸气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在演唱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乐句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
浅析 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颜雄 心 曲靖 师 范 学院音 乐舞 蹈 学 院
【 摘 要】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 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民歌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绽放光芒。
成 良好的呼 吸循 环。现结合 歌 曲的演唱来练 习一下 叹气式吸 气 :
准备 唱之前 尽量 把气叹 ( )完 ,当气被 自然 吸人 后就开始唱 。 吐
( ) 讶式 吸气 。就是利 用 人在惊讶 时 ,生理作 出的快速 反 2 惊 应 ,达到快 速吸气 的 目的。这 种吸气 既吸得快 又 吸得 深 ,它能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我国民歌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

本文从六个方面對民歌演唱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认为民歌演唱在技巧上应力求多元性,取百家之长,使之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

标签:民歌;唱法;润腔;风格;借鉴
我国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甚多。

受到我国地域限制和民族风情的影响,各个民族民歌演唱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特点、演唱手法和歌唱技巧。

在民歌演唱中,民族语言、民族唱法都存在差异,并且表演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在进行民歌演唱时,演唱者除了要掌握声乐技巧外,还应当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特性进行了解,区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民歌,采用不同的演唱技巧。

1 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要想提高民歌演唱技巧,首先需要研究和学习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歌唱呼吸法。

在我国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已利用医学知识,对歌唱呼吸作了科学的总结:善歇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于底则贯于顶”的记载,这说明传统民歌的演唱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已经非常精深了,形成了吸气深、存气满、运气通、用气灵的演唱方法,并具备柔气、送气、提气、沉气、弹气、顿气、停气、收气等技巧特点。

其次,演唱者还应学习民族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的一些规律,如轻、重、强、弱、徐、疾、连、断、抑、扬、顿、挫之法。

如:蒙古族长调歌曲,节奏缓慢、气息悠长,演唱者需要具备充足的气息来支撑,使呼出的气息保持连贯的声音线条,主要的演唱技巧在于丹田气(横膈膜)的科学运用。

2 准确的咬字与吐字
语言是形成民歌演唱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歌唱艺术中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各类民歌都有其特定的曲调,并以咬字清晰、行腔圆润、注重咬字与吐字的抑、扬、顿、挫为宗旨。

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母语、发音、行文、修辞特点。

这些都是民歌演唱者在艺术实践中去了解、学习、掌握的要素。

歌唱中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是指字腹到字尾的过程。

我国《乐府传声》中说:“唱词不清,此交代不明也。

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

如一字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交界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正,皆为交代不清。

”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民族民间唱法中。

把咬字、吐字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做到“字正腔圆”。

在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中,有一条理论叫“以字行腔”,它既是一条审美标准,又是一种训练方法,演员们在舞台上吐字清晰讲究,语言生动优美,行腔圆润妥贴,被誉之谓
“唱功”,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财富。

3 不同民歌的用声与润腔技巧
民歌演唱中的润腔技巧复杂而又丰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和风格的不同,润腔也有所不同。

在民歌演唱中,润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民族民间唱法中特殊的演唱技巧。

润腔包括对旋律音高装饰(各种倚音、滑音、颤音等)、音色、音量、速度的变化,以及发音、吐字方面,润腔依存于乐汇,而旋律又藉润腔来增添韵味、光泽、活力和表现力。

4 掌握民歌的演唱风格
不同的民族、地域其民歌的特点、风格色彩不尽相同,即使是地区接近、居住相邻的民族,其民歌风格虽然有些相近相似之处,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民歌演唱风格的形成是与地理环境、语言声调、人民生活习惯以及感情表现方法等因素分不开的。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的,这就形成了我们有多少个民族即可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存在,它包含了演唱风格中的朴质、含蓄、优美以及准确而生动地美化语言、深刻地表达与反映人民生活感情等特点。

而同样是汉族,所处的就有辽阔的草原、峻峭的山地、无际的平川及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等等不同的环境,使语言风格习惯也有其大同小异之处。

徐文长在《南词叙录》中说:“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不自觉。

” 民歌演唱者在弄清民歌的产地、熟知它的风格特点之后,就要在演唱中把民歌中的共性和个性找出来,才能准确地掌握演唱风格,才能唱得有神、有味。

5 了解方言特点,唱好衬词和衬腔
我国各地的民歌都与当地的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民歌演唱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三种方法:①对语言性较强的民歌,最好按方言特点演唱.只要掌握了当地的方言就基本上会加以运用。

②用普通话演唱,为了突出民歌的地方特色,个别字或衬词与衬旬可以用当地方言演唱。

③完全用普通话演唱,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

我国各地区由于语言特点不同、风格不~,所以在使用衬词、衬腔时也各具特色。

如湖南民歌中“嗦哪一支郎”,陕北民歌中的“太平年”、“杨柳青”,苏南民歌中的“依呀呀得哟呀”、“哈哈哪咿乒乓”。

东北民歌中的“得儿腊梅”等。

衬词的使用使民歌锦上添花。

这些衬词虽然没有任何含义可解,但同曲调结合起来,却是民歌情感最集中、表现最深刻和最有特点的地方,它不但突出了民歌的气氛,而且音乐也得以扩充和展现。

绝不能抱着可有可无、可唱可省的态度。

6 民歌演唱中的继承与借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民歌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从传统民歌发展到创作现代新民歌,把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溶入到歌词之中。

为了适应内容和欣赏者的需要,演唱的技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发展与完善。

新民歌比较多地受到西
洋美声唱法的影响,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但仍然不失本民族音乐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西结合.“开放门户”,取百家之长,在更加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8.
[2]汤雪耕.谈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A].喻宜萱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