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现状与建议

国内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现状与建议
国内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现状与建议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2期(下)总第367期

金融市场·Fina ncia l Ma rket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账户利率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至今,超常的规模扩张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央行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日益灵活,在目前二元利率体系下,这些因素使得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压力陡增。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主动管理利率风险,建立利率风险内部管理体系,才能构筑其持久竞争优势。

一、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概念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偏好,在可承受的利率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弱化账户利率风险对净利息收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利影响,保证盈利的稳定增长和资本结构的稳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已被纳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二支柱中,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银行账户是指商业银行所有未划入交易账户的表内外业务。交易账户指以交易为目的或以规避交易账户其它项目的风险为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和商品的头寸,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巴塞尔协议》

(Basel II )及银监会在《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对其有明确规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I 、重定价风险,指资产和负债重定价的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收益与支出的非同步变动;

II 、收益率曲线风险,指由于收益曲线斜率的变化导致期限不同的产品的收益率之间的差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III 、基准风险,指资产和负债同期限产品基准利率变化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

IV 、期权性风险,指内嵌式期权的存在而导致的风险,例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贷款提前还贷等对银行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流动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当流动性负缺口较大时,利率或利率结构的不利变动,将使银行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当利率或利率结构发生变动时,客户的理性选择会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产品结构、盈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发结构性风险。

目前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处于管制阶段,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是重定价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

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一)利率风险管理压力巨大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普遍较高,09年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为79.4%,中国银行为68.4%,建设银行为79.3%;相比之下,摩根大通为50.9%,美国银行为39.4%,汇丰控股为51.8%。利息净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源泉,因此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多年来,商业银行为提高净利息收入,更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吸收短期存款,“短存长贷”现象严重。数据显示2010年末,四大行活期存款总额为14.93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比重达43.08%,而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5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71.22%。

“短存长贷”固然能扩大银行的存贷利差,增加利息收入,但在国内证券化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账户利率风险不能得到有效对冲,

“短存长贷”形成的期限结构错配敞口使银行被暴露在巨大的利率风险之下。

长期的利率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普遍呈现长期利率重定价正缺口、短期利率重定价负缺口,这意味大多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以短期负债来支持长期资产的经营方式。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日渐灵活,重定价敞口带来的净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已经成为现实。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产生非平行移动,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简单举例,假若以1收稿日期:2011-01-27

作者简介:郝宏海(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经济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利率管理研究。

国内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现状与建议

郝宏海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石家庄050000)

要:账户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已被纳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二支柱,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压力巨大。本文通过我国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种类,结合管理现状,对如何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为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丰富管理手段和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银行账户;资产负债结构;利率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4-0030-02

30

个月定期存款空头头寸为3年期固定利率贷款的多头头寸进行保值,当两者1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提高30BPs,而3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提高10BPs时,虽然上述对冲对收益率曲线的平行移动进行了保值,但3年期资产的经济价值还是会下降。

(二)风险管理手段有待创新、计量工具有待丰富

在利率风险管理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且大多从会计核算的角度选取净利息收益率(NIM)等指标作为计量账户利率风险的手段,尚未完全建立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相比之下,一些大型跨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更为成熟,他们会根据所处市场情况自行设计个性化的指标,例如美国银行的“核心净利息收入波动性”、花旗银行的“利率暴露”等。此外,在计量NIM值时,一些由信贷业务带来或转化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并未还原到利息收入中,这样会使NIM指标失真。

在计量工具的选取上,国内商业银行多采用静态的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通过度量一定时期内利率敏感性资产(ISA)和利率敏感性负债(ISL)的差额(称之为缺口,GAP=ISA-ISL),并模型利率变动(△i)来度量净利息收入的变动(△NII),△NII=△i×GAP。该方法计算简单,使银行可根据利率周期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利率风险,不足之处有:(1)时间区间很难把握;(2)忽略了利率变化对固定利率产品的影响,不能包含利率变化对资产净值的影响,属于事后管理。从跨国银行的实际管理经验看,静态缺口管理的方法已逐渐淡出,其更侧重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通过分析在不同宏观经济形势和利率情景下利息净收入(EVA、VaR等指标)可的变化,预估银行未来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能承受的利率风险。

三、构建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构建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商业银行应根据《指引》提出的管理原则和标准,尽快建立符合本行实际的管理体系。具体的应包括:

I、建立董事会、董事会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主管部门和高级别分行为基础的管理构架;配置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所需资源;制定覆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的管理流程;明确内部控制、限额管理、审计等方面的原则;明确风险主管部门的职责。

II、加强利率趋势预测,加强信息收集和处理。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利率变动的历史数据,判断利率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大小。开发利率风险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持续、充分地收集、识别、计量、监控账户利率风险的程度。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III、创新风险计量工具,建立动态的风险计量模型。引入VaR指标,动态测量在可承受的置信度下,利率变动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引入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若干种利率变动路径下,银行未来净利率收益的变化。

IV、完善风险压力测试。通过设定利率上下浮边界,定量的测算利率发生极端不利变化下银行可能发生的净利息收益损失以及对资本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利率风险承受力做出评估和判断,为提前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和办法。

四、丰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定期报告利率风险程度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绝大多数存贷款产品的账户利率风险都不能得到有效对冲。因而商业银行应从其他角度出发释放利率风险压力。

I、完善限额管理方法。以缺口分析测算当期风险敞口,作为利率风险限额管理的依据,然后根据银行的经营战略、风险偏好、管理水平、资本状况等因素对风险缺口进行修正,确定利率风险限额总量。按相同口径,分区域、产品、部门分别测算相应风险限额,在一定的浮动幅度下,对限额总量进行分配。当利率朝着有利方向变动时,可弱化限额约束;反之,则应强化约束。

II、实行全额资金转移计价管理,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集中管理。商业银行总行可通过资金内部转移价格(FTP)将利率风险管理的任务从分支机构分离出来,实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动态调整FTP,将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导向传导至基层行,引导全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对利率风险的持续管理。总行可根据利率风险缺口大小,利用FTP价格计提风险准备,建立风险资金池,定期测算风险缺口,动态调整资金池大小。

III、积极主动管理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锁定高风险产品利差。对利率风险偏低的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存款,在一定的容忍度范围内,可利用期限错配来获取收益。对高利率风险产品可通过期限匹配方式提前锁定利差。例如吸收一笔半年期同业定期存款的同时,可操作一笔同期等额的存放同业业务与之对冲,提前锁定利差收入。这样不但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市场利率风险。

IV、建立账户利率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常态化的信息收集、风险计量和监控过程。按周、月、季、年报的方式定期发布利率风险缺口、模拟分析采取某种手段后的管理效果,为决策层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支持。

主动管理利率风险、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是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做好的功课,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应作为银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纳入到构建持久竞争力的战略蓝图中。

参考文献:

[1]胡曙光.《利率理论与利率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6,第一版.

[2]周娟.《金融产品定价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建设银行博士

后工作站,2010-06.

[3]熊坤立.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J].中国货币

市场,2010-1,(1):37-39.

[4]查卫.构建利率风险限额管理体系的探讨[J].工会论坛,2007,(3):65.

[5]银监会.《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职业》,银监发〔2009〕106号.

(责任编辑:邱碧君)

31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13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1、吸收公众存款 商业银行吸收公众的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为传统的业务,这项业务的特点在于:第一,向公众吸收存款。公众包括本地的居民存款,也包括在本地的外国人的存款。“公众”一词不仅指众多的个人客户组成的公众,也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组成的“公众”客户。法律在这里使用的“公众”一词,不是指在银行开户的特定客户,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客户。第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是特指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是除了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吸收的存款。例如,信托公司可以吸收定期的信托存款。一些海外的接受存款公司也不是商业银行,但可以接受一定条件下的定期存款。所以,单在定期存款方面,还难以将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别开来。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以短期和中期的贷款业务为主,在历史上长期贷款业务在传统上是储蓄银行的业务,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储蓄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可以计复利,并且储蓄银行可以发放金融债券。由于吸收的债务是长期和稳定的,所以,适合作长期的贷款。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综合性业务银行,综合了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功能,不另设储蓄银行。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长期贷款即国家基本项目贷款,主要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承办,中短期贷款原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后,中短期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专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划分开始融合,20世纪80年代以后设立的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没有限制,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作任何期限的贷款业务,也包括长期贷款业务。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之一。 3、办理国内外结算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2018版知识讲解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簿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银行账簿记录的是商业银行未划入交易账簿的相关表内外业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与本行系统重要性、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在法人和并表层面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和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治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制定包括风险策略、风险偏好、限额体系等在内的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定期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并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 (二)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三)监督高级管理层建立并实施相关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其与董事会既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偏好一致; (四)审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

(五)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 (六)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履行其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晰的执行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有效实施; (二)建立并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限额、超限额审批流程、风险报告和评估流程等; (三)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计量体系,明确利率冲击情景和关键模型假设的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五)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并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能所需资源。该部门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部门(或人员),并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综合考虑银行风险偏好、风险状况、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基础上制定清晰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基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对其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的影响制定书面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偏好,并及时更新。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管理,确保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与风险偏好一致。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应与商业银行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资本充足程度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必要时应针对业务部门、投资组合和金融工具类别设定子限额。商业银行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设置应基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计量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的防范、管理和化解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能力。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地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资金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对操作风险关注较少。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连续发生的大案、要案使人们开始关注操作风险问题。特别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当然,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远未达到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十分薄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对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和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介绍,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 提纲如下: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 1引言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2.1操作风险的定义 2.2操作风险的分类 2.2.1按业务性质分类 2.2.2按风险事件类型分类

2.3操作风险的特点 2.4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 2.4.1定性分析法 2.4.2定量分析法 2.5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3.2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认识不足及意识落后 3.2.2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仍不健全 3.2.3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不统一 3.2.4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电子化手段,手段过于单一 3.2.5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报告机制,缺乏量化管理数据 3.2.6缺乏操作风险管理人才 3.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不足 3.3.2内控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3.2.3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3.3.4外部环境因素 4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1汇丰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2美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4.3经验总结 5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 5.1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及文化 5.2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和内部控制体系 5.3构建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5.4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 5.5操作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5.6创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外部环境 6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分析 根据《巴塞尔协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得低于8%,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将监管重点逐步转移到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上来,资本是否充足成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大小的最基本的指标。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重资产轻资本,重扩张轻风险,使资本充足状况堪忧。本文拟以上市银行为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其资本不足的原因,并与国外先进银行进行比较,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决策建议。 一、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现状分析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对银行管制的放松,银行风险开始凸显。许多银行提高负债比例,增加风险资产,以求获得更大的收益,与此相伴的是风险加大,破产增多。美国储蓄和信贷协会(S&L)危机就是一个例子。这也导致了《巴塞尔协议》的产生,《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其目的即通过强迫银行保持一个最低的资本水平,保持公平竞争,避免银行破产。 我国5家上市银行通过在股市上募集资金,在上市之初都超过了最低资本要求,但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资本充足率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其原因何在?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和加权平均风险资产的比率,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加权平均风险资产是具有不同风险权重的银行资产加权平均数。资本充足率降低的原因无非是银行资本相对于风险资产的减少。 (一)银行资产超常增长。 加权风险资产与银行资产有着正相关关系,当具有不同风险权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不变时,总资产的增长率也就是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率。加入WTO后,我国开始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大幅上升。我国承诺2006年全面开放金融业,也促使商业银行加快跑马圈地,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 (二)盈利能力低下,核心资本供应不足。 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在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少数股权数量很少,核心资本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股东权益的变动。股东权益增长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增加留存收益来实现。由于发行新股程序复杂,资本成本较高且会损害老股东利益,一般情况下,上市银行主要靠留存收益的增加来实现权益资本的增加。我国5家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低,无论是资产收益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都存在巨大差距。盈利水平低下,使核心资本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资产所需要的资本要求。 (三)附属资本比例偏低。 作为银行的二级资本,附属资本也能在一定程度发挥吸收损失,抵御风险的作用,《巴塞尔协议》规定附属资本在银行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可以达到5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几点思考(精)知识讲解

科技信息2010年第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营业网点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前沿,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客户需求层次的转变和提升,银行网点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网点转型,强化网点功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点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关键渠道。渠道是商业银行及其产品通向市场之路,从另一方面看,渠道也是市场认知银行及其产品的媒介之一,客户通过渠道终端获得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因此渠道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很重视渠道的设计和管理,希望打造持续的渠道优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家预言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将取代网点成为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但是实践证明,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像网点一样给客户提供安全的、面对面进行复杂业务交易的环境,大多数客户仍对网点情有独钟。2003年美国一项针对客户渠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选择网点渠道的顾客高达86%;80%以上的客户至少每月造访银行网点一次。考虑到未来理财和咨询服务的迅速发展,网点作为发展客户关系渠道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1.2网点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前沿阵地。发展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银行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国外大型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在60%以上。从国内看,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私人财富的积累,有资料反映,我国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已超过30万人,零售业务发展有着广阔前景。网点作为服务大多数零售客户的第一市场触角和竞争前沿,是零售业务发展的一线阵地和重要窗口。特别在我国,受居民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银行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日益加深等影响,银行对各类客户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网点已俨然成为零售业务最主要的交易平台,成为深化客户关系最基础的营销渠道。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标准解读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标准》解读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产划分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并分类监管。 交易账户:银行为交易目的或规避交易账户其他目的的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交易账户下的利率风险体现在巴塞尔协议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 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相对应,银行的其他业务归入银行账户,最典型的为存贷款业务。虽然银行账户中的利率风险不纳入市场风险资本计算,但其利率风险是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中的重要内容。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应具备要素: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控; 1.银行董事会的监控 2.银行高级管理层的监控 3.负责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 4.负责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 (二)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利率风险计量、监测及控制 (四)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与独立审计。 尽管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不计入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但银

行账户利率风险是巴塞尔协议中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银行必须具备与该项风险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相匹配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有效系统。银行利率风险监管主要程序: 1.收集信息 包括定期获得银行利率风险头寸的信息,非现场监管,G33《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等。 2.监管分析 一是利率变动对当期收益的影响,对经济价值的影响;二是对银行的风险状况和风险头寸进行评估,评估不同利率风险对银行盈利及经济价值的影响(如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等);三是确定利率风险额的主要来源,掌握利率变动对银行盈利及经济价值的影响。 3.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一是银行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面对风险的复杂程序及水平;二是董事会的监控;三是管理层识别风险的能力;四是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的贯彻与遵守;五是相关制度支撑;六是收入及资本亏损的风险限度与控制足够有效;七是内部检查与审计;八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法及策略;九是利率风险水平与相关制度的匹配性。 4.监管措施 一是增加提交利率风险报告的次数;二是提供额外相关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说课讲解

商业银行结业论文 会计学院刘清玲 11006040133 商业银行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一体化,自由化的浪潮,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与经验,加快改革步伐。;而全球商业银行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则更多地受到金融自由化和电子化、信息化的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现状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 1、资本现状分析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仅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测定市场风险的巴塞尔补充协议》,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围;2004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则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角度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根据银监会200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现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集中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两大风险,但是忽略了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其中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做了如下规定:第一,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第二,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2007年7月,银监会对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其中关于资本构成方面,附属资本中增加了“混合资本债券”这一项。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其资本结构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4% 、3.12%、2.60%、2.05%。这些数据低于2007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平均6.2%的水平,但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2.1%的水平和外资银行平均0.5%的水平。另外,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2006年为23.43%,2007年为23.50%。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仍需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观念,控制资产规模的增长,实现资产多元化,努力发掘风险权重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业务,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2、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严重的风险隐患。虽然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剥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使不良资产的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了改善。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此状况着实令人担忧。不良资产的规模2001年底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又积累到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26.6%,大大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良贷款率高达31.02%。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6.1%。2003年底,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3.71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一方面,不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练习题答案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取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银行控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3.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为其提供支持。 二填空题 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2.(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3.(单一银行制)在美国非常普通,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组织形式之一。 4. 目前世界上多数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秉承的是(谨慎监管即camel)原则。 5.我国现行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是(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是(ABCD)。 A. 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有(ABD)。 A.单一银行制 B.分行制 C.集团制 D.银行控股公司制 3.现代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可分为(ABC)。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监督机构 D.监管机构 4.银行的管理系统由(ABCDE)方面组成。 A.全面管理 B.财务管理 C.人事管理 D.经营管理 E.市场营销管理 5.政府对银行业实行谨慎监管原则,即“CAMEL(骆驼)原则”,包括(ABCDE)。 A.资本 B.资产 C.管理 D.收益 E.清偿能力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答:商业银行首先是企业,与其他各种企业一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1)商业银行必须面向市场,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市场的各种现实需求。 (2)商业银行业务开发或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 (3)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讲求效益。 (4)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 2.总分行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分行制的优点在于:(1)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2)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3)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分行制的缺点在于:(1)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2)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3.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答:(1)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2)执行系统:包括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3)监督系统:包括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

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置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结合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将有关业务按账户划分原则归入相应账户。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涉及上述两种情形的账户间或业务头寸间的调整和转换,必须经内部操纵程序和市值重估判定,形成相应的执行方案或应急预案,由高级治理层审批后执行,同时报送董事会。 第十三条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 重新定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定息和浮息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等金融工具在重新定价与到期日两个时点上,由于利率变动和现金流重新定价时刻差不导致金融工具定价之间存在差异所引发的风险。 第十四条基准风险(Basis Risk) 基准风险是指由于基准利率工具重新定价的变动和不完全有关性,使得期限或重新定价区间较为接近的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现金流和盈利发生变动而引发的风险。要紧表现为利息收入和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所导致对银行净息差的阻碍。 第十五条收益率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 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是指由于收益率曲线形状发生变化,导致对银行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产生的不利阻碍。 第十六条期权性风险(Optionality) (一)在整体市场风险治理水平下的利率风险承担和操纵能力。 (二)目前的自有资本状况。 (三)交易部门的经营业绩和风险治理部门的操纵水平。 (七)宏观环境和外部市场的变化趋势。 第四十九条系统能及时反映商业银行所作的压力测试、事后检验结果,以及测试后要紧假设和参数的修订日志。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以及资本充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找寻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的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网点、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还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在同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做到“法律面前,行行平等”,国有银行在某些方面还拥有特权,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各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虽有较大差异,但达标与末达标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费用支出和薪金待遇等方面却具有无差异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控制信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会促使银行在资本不足时,积极消化不良资产,改变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权重资产,以达到8%的法定标难。即使资本充足,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根据此指标确定自己的业务规模。因此,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正是由于这个“刚性”指标在中国被“软化”,才会出现商业银行一方面资本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近期目标(如稀释不良贷款率)而大幅增加信贷资产的情况。再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负债,其中储蓄存款约占全部负债的60%;另一方面,作为资金运用的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各种盈利性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一旦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它将面临着弥补损失和满足存款人流动性要求的义务。[1]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保障存款人特别是居民存款人的利益。 最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受制于资本规模.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盈利必须另辟蹬径——发展中间业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其竞争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到8%。在我国无论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采取多种措施,以尽可能提高银行资本的实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方面仍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截至2009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收资本占总资本的74.17%,公开储备占16.89%,呆账准备金占8.94%。[2]而严格来讲,我国商业银行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并不符合附属资本的定性要求,不能作为资本来有效运用。这样看来,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没有附属资本,因此通过增加附属资本来补充资本的空间很大[3] (二)资本充足率水平低下 但是由于资产规模扩张迅速,银行资本来源渠道单一,效益欠佳甚至亏损,几乎不可能用经营利润来补充资本金,大量的呆账核销更是侵蚀了银行资本的基础,财政受财力所限也无法拿出足够的钱来继续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导致资产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资本的增幅,使得资本充足率又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4] (三)资产质量较差,对银行资本的侵蚀程度严巨 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20000亿元。[5]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大量的呆账核销更是侵蚀了银行资本的基础,使提高资本充足率变得更加困难。 (四)资本补充缺乏持续性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都不理想,资本的内部融资能力较差,几乎不可能用经营利润来补充资本金,造成资本补充渠道的单一性——国家财政注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连续不断地向银

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们是社会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我国,在历史、社会体制、改革开放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吸收了我国人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绝大多数存款和发放了相当份额的贷款,其自身发展的好坏,已不再仅仅是影响它作为企业的股东的利益,而且还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么,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行业内竞争、国内金融环境、国际金融环境、社会文化和风俗等方面浅显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扮演者“21世纪的恐龙”的角色,商业银行经营的范围已然不局限于存贷款业务,而是正在大力发展着表外业务,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增多,金融业务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期,因内部管理控制不当,金融行业的违规事件不断发生,暴露出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发生了多起重大案件,如巴林银行事件等,造成的资产损失金额巨大。因此,建立高效的、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机制来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能安全、高效、顺利进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势在必行的。 二、行业内竞争。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接近寡头垄断市场,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通)占据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截至2009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3.74万亿元,从分结构来看,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占主体,占比达52.2%。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分别为14.7%和6.7%。上半年A股上市的十四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200多亿,其中四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工、中、建、交通)占净利润总额的八成以上,传统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同时,作为金融同业的保险业、证券业也相继推出各种理财产品,纷纷登陆市场,分流投资者的资金,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三、国内金融环境。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从2007年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到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再加上国内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在中央的“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要求下,我国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仅2009年上半年就推出了7.37万亿的天量贷款,这虽然对商业银行由于受净息差收窄等因素的影响而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形成量上的补充,但必须意识到放款过快所带来的可能的坏账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政治环境特殊,大部分商业银行依然实行行政管理制度,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动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影响深刻。 四、国际金融环境。2007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环境巨幅动荡。进入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蔓延,为挽救金融市场、拯救全球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向金融市场注资、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担保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思考 摘要:现在,不断出现的操作风险事件,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更加重视操作风险对商业银 行经营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继而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其原因,同时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引起的损失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使得各国监管机构开始关注操作风险。1994年信孚银行因员工对衍生交易的说明不清楚而导致客户不断进行投诉,最后使得该行损失了1.57亿美元;1995年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驻新加坡交易员李森,在未经总部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衍生品交易,并在亏损后隐瞒实际交易情况,最终造成了9.27亿英镑的损失。 随着类似事件不断被爆出,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银行的监管范畴,并对其进行了“由于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地经济损失”的定义。同时对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要求设计了三种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开始确立操作风险在银行风险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预防的相关研究开始的比较迟,大多数银行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看的比较重要,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涉案金额2599万元;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向某企业发放的3年期共计15亿元的贷款中,存在不合内部管理程序和借款人使用贷款违规,使得银行损失4个亿;2006年中国银行黑龙江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票据诈骗,带来损失4.325亿元。操作风险事件的不断涌现使得我国银行监管部门逐渐重视这一风险,并与2005年3月22日和2007年6月1日由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认清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操作风险的现实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是我吗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控制的现状 1.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不成熟。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放在风险管理的首位,对操作风险有所忽略,许多管理者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这首先在银行管理理念中就造成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缺失,此外,银行的高管人员由于轮换和任职年限的原因, 每一任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使银行管理文化连续发展。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把操作风险防范落到实处。 2.操作风险的数据缺乏。 在我国,对于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又由于社会各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情况的特别关注,银行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往往会隐瞒一些损失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使监管者很难真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长期以来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革监管方式和手段,采取多种监管措施,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了大量努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应金融监管的需要。2003 年4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正式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打破了过去单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格局,建立起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分业监管模式,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在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监管手段和方式等各方面均取得成就颇大。另外,审计署在2005 年提高金融机构审计级别,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金融机构内部运行及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金融监管体制是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进行影像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在2003 年,中国银监会正式成立,代替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银行监管体制依然不健全。所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法律缺陷 在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大量的法律行政规章,但效率低下,法律法规针对的对象常常过于局限在银行开展的具体业务上,着眼于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和限制,监管质量监管效率受到影响。并且,监管的法律体系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地方,各监管部门往往站在自身角度制定监管规则并去推动执行,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利益考虑欠缺。位于法律体系第二层次的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并没有有效地起到补充《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基本法律的作用。 (二)管理观念滞后、与国际化趋势不适应 目前我国银行管理当局所实行的还是合规性监管,这种监管方法侧重对商业银行执行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管,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合规性监管自身固有的缺陷频频出现:合规性监管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滞后。目前金融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这种监管方法注重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程序和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反映银行经营状况,预测潜在的风险。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基础还较差,数据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利用还不够高效,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利用还不强,使得银行监管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处理有问题的银行,从而出现成本高与效率低的现象。 从监管法律体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监管当局并没有做好银行跨国经营的法律监管准备。有些监管法律制度还没有办法坚持与国际通用的原则相一致,这势必会使中国银行监管与国际银行监管存在差异。与此同时,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也会使本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外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这种差异无疑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这种不适应还表现在对进入我国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监管上,同时,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一年只有两次非现场监管,这种监管力度对于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也是不相适应的。 (三)商业银行监管信息不透明

浅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因而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将成为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完善发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对策。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债券资本结构权益资本结构一、引言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有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从狭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现代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但是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受《公司法》的约束和调整,其财务目标同样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能够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国际商业银行体系正在悄然兴起。这既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形成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尽快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尤其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的缓冲期已结束,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为迎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国内的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上市,因此,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于维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改善银行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分析银行资本结构与一般公司资本结构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债权资本结构的特殊性银行的债权资本主要包括:银行长期债务和分散的小额存款。二者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本质相同。银行,作为从事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贷放的负债经营性行业,具有资产负债率高和债权结构分散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债权资本在银行全部资本中占很高的比率,银行债权人与银行内部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成本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银行的债权结构较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银行债权代理成本的难度。[!--empirenews.page--] 2.银行资本的高杠杆性银行的自有资本相对于其负债和资产是微不足道的,其净值很低,银行主要是利用负债来形成资产并进行经营,即银行用较低低的净值撬动较高的负债,可以说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性。正因为银行的杠杆作用巨大,银行能否筹集到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安全性、业务种类、管理质量、与资本水平等,而不是其负债与权益的比率。(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1.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大银行是负债经营性企业,负债是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债务规模庞大。[1][2][3][4][5]下一页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负债总额是91505.16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78%,中国建设银行的负债总额是70878.9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81%;从股份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4920.16、12677.24、4580.39、9996.78和7042.16亿元,负债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94.92%、96.82%、96.54%、94.81%和96.25%。虽然高负债比率能够获得很高的财务杠杠利益,但是它也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2.各项存款构成银行债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都在负债资本中均占有很大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银行各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