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名人篇

校园文化——名人故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他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不动笔墨不读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

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帮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所以时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7、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就怀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心愿。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周恩来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一直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下得苦工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