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策略探讨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当前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贱卖国有资产、贪污腐败等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跨国并购,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正确应对跨国并购的对策。
标签:跨国并购特点对策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4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3%。
同时,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占直接投资比例也已经接近20%。
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并购的热点地区。
(2)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当前,外资并购的目标正从占领市场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向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转变,外资关注的领域也从制造业向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咨询服务领域及高科技产业转变。
外资并购目标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外资并购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整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重约为75%。
而四川、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25%。
(3)在华并购谋求绝对控股跨国公司为获得垄断利润一贯强调对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因此,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外商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跨国公司,现在也在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这样就能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1)中国是重要的资源基地和战略市场外资利用我国本土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制造,以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释放出来,民工已成为我国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仅占东盟国家的1/7~1/8。
工行海外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

工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目录摘要1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相关情况 (1)1.1 银行海外并购 (1)1.2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现状 (2)1.3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风险和机遇 (4)1.3.1 动因 (4)1.3.2 风险 (6)1.3.3 机遇 (7)2 工行海外并购目标选择 (9)2.1 并购双方概况 (9)2.1.1 工商银行 (9)2.1.2 东亚银行 (10)2.2 并购方式及对象的战略选择 (11)2.2.1 选择并购方式的原因 (11)2.2.2 区位、东道国与目标银行旳确定 (12)3 工行海外并购发展战略特点 (13)3.1 制定了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和路径 (14)3.2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14)3.3 目标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的小型银行 (14)3.4 并购更注重谋求控股权和管理权 (14)3.5 坚持并购后的风险控制 (15)4 工行并购案例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15)4.1 制定清晰的、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的海外并购战略 (15)4.2 合理选择并购区域 (16)4.3 甄选恰当的并购目标 (17)4.4 并购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利用 (18)4.5 推进并购后的全方位整合 (18)4.6 积极培养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核心竞争优势 (19)Abstract (20)案例使用说明 (21)工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银行并购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兴起,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步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纷以参股甚至并购中资银行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紧张。
因而“走出去”成为了中资银行增强竞争力,寻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而中国银行海外并购起步较晚,缺乏实战经验,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海外并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以工商银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为例,分析了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成功之处,力图为中资银行制定海外并购战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不同国家之间银行业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近年来,许多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并开始寻求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然而,这一并购趋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思考和挑战。
一、外国银行并购的好处1. 市场扩张与优化资源外国银行并购可以帮助中国银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可以获得跨国业务经验与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这些优势可以使并购后的银行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进而掌握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而稳健的发展。
2. 跨国业务转移与协同发展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还可以实现跨国业务的转移,通过融合两国银行的业务体系,实现跨境支付、跨境贸易金融、跨境理财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破当地银行的固有思维习惯和沉淀,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3. 融合文化与国际化外国银行在并购中将与中国本土银行融合,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银行业是文化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可以为银行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同时加速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为未来形成银行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外国银行并购的挑战1. 法规限制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和外来资本并购的准入机制受到限制,银行业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完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在面对外国银行并购时的一大挑战。
2. 舆论压力和反垄断管控在外国银行并购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舆论压力和反垄断审查等管控机制,这会给银行合并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协调和推动。
3. 本土银行品牌与受访者接受度在外资并购中,银行品牌和本土银行的受访者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外国银行的品牌不如国内银行来得出名,若想要继续保持本土银行的品牌优势,则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质文化的冲击,同时加强本土化经营和服务,更好地顺应中国商业环境。
三、未来建议1.深入调研并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前景进行深入调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外资获得银行牌照和并购的门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一)跨国并购规模扩大 (2)(二)跨国收购主体多元化 (2)(三)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 (3)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3)(一)融资渠道窄 (3)(二)并购之后整合能力较差 (4)(三)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4)(四)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五)对跨国并购缺乏充分论证,对并购对象缺乏深入调查 (4)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4)(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5)(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5)(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5)(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5)(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6)(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6)结论 (6)参考文献 (7)引言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关于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案例分析1

工商银行近年海外并购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Page 6
我们认为:
工行的海外发展是战略性 的,不做财务投资,倾向 于控股并且自己经营管理 被并购的金融机构 目标银行:适当的规 模、稳健的经营风格 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相应的区域重点: 新兴市场国家
目标:形成一个覆盖国 际金融中心和中国主要 贸易往来地区的全球化 金融服务网络
Page 14
总体来看工商银行的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不断提升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Page 15
工商银行2008-2010净利润与每股收益变动趋势图
0
90
条形图 1 折线图 2
Page 9
并购过程:
泰国盘谷银行同意向工行出售ACL银行 19.26%股份。
签署买卖协议:盘谷银行将其所持泰国 ACL银行19.26%股权以每股11.5泰铢(约合 2.338元)的价格售予工行。
工商银行以每股11.5泰铢的价格对泰国ACL 银行所有股东发出自愿收购要约,要约期为 25个工作日。工行发起要约收购的前提条件 是获得工行股东大会、中国和泰国两地监管 机构的相关批准和豁免。
并购成功的原因(二):政策支持
• 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 新建投资和海外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 要途径,诸多国际化知名大银行均是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在 这样的背景下,以往更多采用海外新建形式从事跨国经营的中资银行 开始尝试海外并购,以拓展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跨越式 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开始鼓励企 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企业更快、更好 的发展。为更好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早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就明确提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 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中资银行适时推出海外并购计 划,通过并购增强国际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既响应了国家的战略 号召,也符合自身利益和银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运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运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摘要】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风险管理不足、合规监管不够完善等。
本文通过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水平的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合规监管力度、提高并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
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现状分析、问题、风险管理、合规监管、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结论、关键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并购活动的增加,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也日益受到重视。
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发挥着财务顾问、交易结构设计和融资安排等多重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并购服务。
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专业水平不高、风险管理不到位、合规监管缺失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推动我国投资银行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运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我国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现状,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其风险因素和管理策略。
3. 研究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合规监管问题,探讨监管政策对其业务的影响。
4. 提出提升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水平的建议,以指导其未来发展方向。
分析商业银行的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重点

分析商业银行的跨国公司客户营销策略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产品品牌、先进的电子化系统支持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对跨国公司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和发展与跨国公司客户的合作关系,只有认真分析跨国公司的需求,加快研究高效率、专业化的营销策略,棚探索新的银企合作模式,在服务好跨国公司客户的同时,加快自身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步伐,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快速反应机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竞争优势。
一、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客户金融需求分析跨国公司在带来先进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水平的竞争活力,带来了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
高效的资金管理要求、灵活的保证方式、创新的业务产品、优惠的服务价格、多样化的融资安排、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服务等等,这些对一般客户来说目前难以企及的服务内容往往却是跨国公司最基本的服务需求。
(一)全面、一体化服务需求提供全面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是跨国公司对商业银行服务需求的基本内容。
从整体上讲,全面的一体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商业银行人员、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全系列,即商业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就能发挥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及时、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上,银行能提供包括国内外结算、资金调拔、授信、信息服务等专业化、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指跨国公司希望与商业银行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要将跨国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视为一体,以相同的标准提供服务。
(二)效率服务需求效率朗国公司需求的核心,是反映银行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跨国公司对银行服务的效率需求主要包括客户需求响应效率和决策效率两方面内容。
客户需求响应效率主要指日常业务处理效率,即业务处理速度和办理质量。
如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要迅速有效,内部业务处理如授信审批或业务报批流程要快速便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操作流程,为跨国公司等重要客户提供特殊的、简化的业务处理绿色通道。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
此项并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
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并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化扩张的兴趣。
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进入全球新兴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
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
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并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并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进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任副董事长职务。
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
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世界银行发展史上,许多知名银行都是通过不断地并购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竞争实力,从而跻身世界大银行之列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在外资银行在我国国内寻求投资、并购对象的同时,中资银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跨国并购这种较为快捷的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经营。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并购浪潮的背景下,一些中资银行已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必须从不同角度制定适合自身的跨国并购策略。
一、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地域选择针对许多东道国对国外银行进入其金融体系所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结合我国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目的,我国银行首先应该做好并购目标地域的选择。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为突破外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扩展业务范围。
关于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地域选择,笔者认为,我国的银行在外国相对于东道国的银行应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比如针对我国企业、游客、留学生等金融需求的服务。
目前,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业务特长等具体情况和可行性来寻求合理的并购目标,进行理性扩张。
在地域选择上应与跨国公司海外经营区域战略选择相协调,要对发达国家与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综合分析比较后相机抉择。
根据胡峰等学者关于银行跨国并购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和相同的语言在银行跨国并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理距离较近和使用相同的语言更容易导致银行进行跨国并购。
国内银行应该以香港地区为窗口,辐射亚太。
国内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邻邦的关系参与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抓住这些国家和地区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有利时机,通过并购率先进入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金融服务市场,以先发优势获取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引人关注,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主要为新兴经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业在这些地区也愈发重要。
这些地区的国家与我国接壤或相邻,为我国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与亚洲以外的区域相比,东南亚国家的人更容易接受中国的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奠定文化基础。
此外,我国银行可以考虑在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及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拓展海外业务,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拓展业务范围,学习更多的国际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国际经济中心,需要银行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业务较多,可以为银行提供更稳定的利润来源,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
二、我国跨国并购的业务选择与管理整合策略商业银行在并购之后,需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公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策略探讨文/戴杭骁【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在外资银行对我国寻求投资、并购对象的同时,中资银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跨国并购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经营。
但如何制定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十分重要。
本文对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地域选择、业务选择与管理整合策略、银行跨国并购时机选择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策略【作者简介】戴杭骁,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与资本市场。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Jun.2010Gen.478No.062010年6月总第478期第06期·42·表1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来经营收入表(单位:家、百万元人民币)年份机构总数境外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境外机构贡献率总资产境外机构构数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资产200518870106374051490 3.98%3272508181006 20061709598483692456 5.08%4205418208629 200716588112800824046 5.05%8684288251958 2008163861341104056783 6.14%14309536302138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05~2008年年报整理。
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发、创造新产品,不断提高公司业绩,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银行境外资本的良性发展。
对于中资银行来说,要同文化背景、市场环境不一样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整合,把后者真正融合到自己的机构中来,达到整合的目的。
银行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必须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既要整合并购双方的客户资源,对业务经营与发展进行新的定位,更要正确对待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减小收购后的磨合成本,最终实现并购的预期战略目标。
在银行业务方面,我国银行的境外机构可以借鉴外国银行的经营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方法,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尽量减少我国银行境外机构“水土不服”情况的发生。
跨国并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开拓海外业务的基础,合理运用并购方的现有资源将尤为重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在有效整合以后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此外,我国银行还应该使被并购银行在当地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水平,同时积极开拓创新,将境外机构打造得更具竞争力。
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客户,我国银行还应当在境外机构数目扩张的同时提升海外业务质量,使之与当地客户的需求相适应。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现有境外机构数量较多,至2008年末,工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134家,海外机构总资产达到3021.38亿元人民币(表1)。
近几年,在机构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工行的境外机构数目有所增加,业务范围逐渐扩大,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在境外开展证券、保险等在国内银行无法开展的业务,实现国际化的混业经营。
由于地处不同的区域或国家,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困难会对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产生较大的负面效果。
在并购以后,银行管理人员应努力将境外机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使自己的品牌深得人心,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
要实施银行的跨国并购战略,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必不可少。
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
我国银行可以广开视野,招纳东道国知名职业经理人,给并购后的银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常年从事当地的经营管理工作,东道国的管理人员会比我国国内培养的专业管理人员更富有经验,更熟悉当地的业务环境,他们的管理能力在我国银行境外机构更能发挥作用,为境外机构对银行整体的增长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银行跨国并购时机选择在如何确定并购时机方面,我国银行必须认真分析它国的前车之鉴,尤其是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20多年前,日本银行打响了一场跨国并购之战,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西欧市场。
跨国并购的浪潮非常短暂,有些交易没有达到战略价值创造的预期,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低迷迫使日本银行通过出售海外资产来融资,但同时也因为这些交易是机会主义行为,并没有制订周密的计划。
在一些情况下,海外并购交易缺乏战略依据和良好的定位来创造股东价值;由于银行业务选择有限等原因,银行客户信心受到影响,导致在国外市场运作的日本企业最终转向东道国银行寻求专业化服务。
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跨国并购将是能否取得预期回报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众所周知,2008年爆发了近几年来影响范围最广、对全球经济危害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至今没有结束。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它国银行受到重挫的时候采取并购的行为有似“趁人之危”,但历次并购潮中许多成功的案例已经开了这条先河,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竞争也预示着各国银行不能有丝毫马虎,这些并购良机转瞬即逝。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一举并购了韩美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和韩国外换银行。
但他们出手并购的初衷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当并购对象所在国发生经济危机、并购对象陷入经营困难和发生内部危机时,对银行采取并购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陷入了流动性困境,我国银行应该利用·43·好这些机会,做好可行性研究,重点选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银行进行并购。
四、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政策支持关于跨国银行并购,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其他金融法规也缺乏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没有涉及到银行并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虽然提及了金融机构的被收购或兼并问题,但规定过于原则,并没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现行一些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都强调要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限制了我国银行在我国国内外开展混业并购。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立法,在必要时对《商业银行法》等现行法规进行完善,为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开展扫除法律障碍。
为了支持我国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我国银行的跨国并购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我国银行也应该研究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我国银行监管规则和国外有很大差异,国外的监管环境和法律标准是对我国银行在海外并购的最大挑战,这也应该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1]白涛,任建军.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国际经验及我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J].金融论坛,2003,(7):53-60.[2]曹军.银行并购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胡峰,曹圣希.银行跨国并购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12):24-27.[4]任明.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和策略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9):25-28.[5]王向荣.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路径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1):94-97.(责任编辑:刘明)一、从最新统计数据看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公布《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参保率看,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太窄。
《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4亿人,相对于2008年末全国7.74亿人就业人员来说,仅有16%的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在所有社会保险项目中,是除生育保险外覆盖面最低的。
①2.从领取范围看,失业保险领取的人数非常少。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5万人。
全年共93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86万人,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褚杭【摘要】我国现阶段失业保险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国家新发布的统计公报反映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覆盖面狭窄、受益人数少、待遇偏低、失业保险基金大量结存等问题。
应考虑有效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提高其运营效率,以发挥失业保险应有的社会稳定功能。
【关键词】失业保险;基金结存;扩大支出【作者简介】褚杭,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