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紧扣题眼,展开想象,且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 抓住课题,引导发现: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 学生自读课题,探索发现[发现一]: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

(或遥望……)[自主探学]:1、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吗?2、自课课文,品味词句,找出理由。

可采用以下学习步骤:(1)读: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想: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

(3)找:找出相关词句。

(4)品:品味词句的意思。

3、交流评议:重点读通全诗,理解“遥看”的意思,大致说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发现二]:诗人李白是到庐山游玩的。

(指导书写庐)[自主探学]:1、根据平时的课外积累说说庐山的情况。

2、再读课文想象庐山的特点。

3、观看庐山光碟,进一步感受庐山的情况。

(光碟中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叫香炉峰)。

4、细读第一行诗,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日:太阳,生:升腾,烟:云雾。

)[发现三]:诗人李白看到的是庐山的瀑布。

[自主探学]:1、细读古诗,想象庐山瀑布的特点。

2、观看多媒体课件(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

(挂:表明瀑布垂直而下,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的赞叹。

川:河流的意思)3、再观多媒体课件(动态近景),体会瀑布从山下流下的动人情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体会诗句含义。

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音乐、板画教学流程:一、创境导入,初读感知。

1、配乐范读2、谈话揭题,揭题。

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

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二、学生选择学法,批注学习古诗。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2、自己先学学,拿着笔,圈圈、写写、画画,把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三、小组交流,市参与讨论。

四、互动对话谈瀑布。

1、交流体会诗意及想像画面。

2、根据学情,结合板画、配乐,通过想像,诵读互动对话,相机引导读悟,体会情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学生说感受,生再补充(香炉指香炉山)。

b、引导其他学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师相机板画,引导再想像:瀑布还像什么?d、体会“生、挂”字用得生动,形象。

e、引导学生再读。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生说体会。

体会“飞流、直下、落”用词准确,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点。

b、生补充“银河,九天”传说的资料,感受祖国民间动人传说,丰富学生。

c、启发想像。

d、旁征博引:“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诗句与“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读。

f、引导感受诗人李白神话般的想像风格。

(3)放乐闭眼,在脑海中勾画,庐山瀑布图。

五、吟诵升华,谈感受。

1、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们就站在庐山脚下,眼前就是这一帘瀑布,你想说什么?2、当小诗人,吟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歌意象。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

4.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分享彼此的感受。

7. 总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魅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2. 诗歌背景介绍3. 诗歌内容解析4. 诗歌意境体会5. 诗歌韵律感受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描绘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上是《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望庐山瀑布》。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

3.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地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诗歌朗诵的音频资料,让同学们能够听到专业人士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描述瀑布的景象,引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朗读与理解: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诗文,指导他们正确停顿和重音,以体会诗歌的韵律。

然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诗人的描写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我会引导同学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意象对比和夸张手法,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美。

4. 实践与拓展: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书写诗文的《望庐山瀑布》和作者李白的名字。

然后,我会将诗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意象用关键词的形式板书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正确读“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

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生字2、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3、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古诗描绘的景色。

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知晓诗人1、同学们,喜欢读诗吗?你愿意把你自己最喜欢的诗背给大家听听吗?2、师:我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江西庐山的美丽风景。

学生观看庐山风景,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导入新课:这样的美景不但吸引你们,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墨客,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

其中就有大诗人李白,李白看到庐山瀑布这么壮观,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请举起小手一起随老师写写课题。

望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肯定知道大诗人李白,关于他,你们知道多少?(设计意图:展示背诵,既创设展示舞台,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欣赏庐山风景图片,创设情境,解释题目意思,带学生走进诗篇,建立第一印象。

)二、读准字音,认识生字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瀑、布、炉、烟、遥、川。

2、“走迷宫”小游戏巩固所学的字词。

3、我会写:照、炉、烟、挂、川,提醒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游戏巩固所学的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熟悉内容1、自由读诗,争取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让学生纠正读音。

2、出示读出节奏,指名读、3、古人读诗,是吟诵出来了,这次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味道,师生合作读诗。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了解古诗内容,为更好地开展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四、细品诗文,感知诗意1、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让你看到了什么景色?(自由汇报)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瀑布像什么?(自由说)2、红日、青山、紫烟、白色的瀑布,这样的美景,激发了诗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他写出了千古名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本节课我要教授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一、教学内容:我要教授的是古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相关的教学卡片。

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3. 解析: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4.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文的《望庐山瀑布》和诗中的主要内容,如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庐山瀑布的景色。

答案:庐山瀑布高耸入云,水流湍急,如银河倾泻,给人以壮丽的视觉享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是否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写一篇关于大自然景色的短文,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诗文内容的理解:诗文内容的理解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去望庐山瀑布的经历,描绘了瀑布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学习掌握生字词汇:•瀑布•翠绿•一串串•泡沫•雾气1.2.能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思维目标2.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3.1.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

3.2.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珍惜环境资源。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自主学习(15分钟)1.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2.学生通过查字典、课文注释理解新生字词。

1.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合作探究(20分钟)2.1.学生分组讨论,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和疑点,尝试解决问题。

2.2.不同小组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3.独立思考(15分钟)3.1.提出如下问题:•你是否去过瀑布?•瀑布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瀑布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3.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写下自己的见解。

4.创新表达(20分钟)4.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创作一个小故事,可以在故事中加入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小故事。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设计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创新表达中的表现和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小结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主写一篇小结,总结所学知识,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创新表达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了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资源名称及内容: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

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

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

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

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
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

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