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序栎-牛乳过敏原蛋白检测及降低蛋白致敏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益生菌改善牛乳蛋白过敏性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改善牛乳蛋白过敏性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改善牛乳蛋白过敏性的研究进展
曹婷;赵丽娜;陈庆学;岳莹雪;吕秀莉;平丽筠;李柏良;霍贵成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22(43)23
【摘要】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早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反应之一,通常会持续到成年期。

益生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并调节免疫反应。

因此,它可能是可以缓解某些涉及肠道免疫系统疾病的工具,例如尚无治疗方法的牛乳蛋白过敏。

本文中探讨了牛奶蛋白过敏的重要研究进展,介绍了牛乳蛋白过敏原和过敏机理。

重点强调了益生菌在牛奶蛋白过敏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肠道免疫来改善牛乳蛋白过敏。

最后阐述了低致敏性产品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益生菌改善牛乳蛋白过敏性的深入研究是过敏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缓解牛乳过敏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8页(P11-18)
【作者】曹婷;赵丽娜;陈庆学;岳莹雪;吕秀莉;平丽筠;李柏良;霍贵成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2.42
【相关文献】
1.乳酸菌发酵降低牛乳蛋白过敏性的研究进展
2.牛乳乳清蛋白过敏性研究进展
3.益生菌及其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4.牛乳品质检测方法与牛乳蛋白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5.益生菌治疗过敏性疾病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乳β-乳球蛋白热稳定与免疫原性关系的光谱学研究

牛乳β-乳球蛋白热稳定与免疫原性关系的光谱学研究

变性 与免疫原性关系的光谱实验方法 , 为探讨热变性改变食 物中主要 过敏原的免疫原性提供 了理论依据 。 关键 词 乳球 蛋 白; 免疫原 性 ; 热变性 ;光谱学 ; 物信 息学 生
中图分类号 : TQ9 6 2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 0 3 6/.sn 1 0-5 3 2 1 )82 0 -5 OI 1 . 9 4ji . 0 00 9 (0 10 —2 50 s
如何降低牛乳致 敏性是乳 制品生产 中一个重要 的研究课题 。
研究发现牛乳 中的酪蛋 白、 乳 白蛋 白及 乳球蛋 白 ( l tgo ui,以下简 称 为  ̄L 是 主要 的过 敏 原_ 。 L a ol l c b n - G) 】 G ] 是牛乳 中的主要蛋 白成分 , 是水溶 性球状 蛋 白,在牛 乳乳 清 中占蛋 白总量 的 5 ,分子 量为 3 D 0 6k a左右 ,由 1 2个 氨 6 基酸残基组成 ,具有 多方 面 的营养作 用 _ ] 6 。目前 有一 些关 于加热对牛 乳 L 免 疫 原性 影 响 的报 道 ,但 结 果 不尽 相 G 同 L ,因此 , 必 要 研 究 探 讨 加 热 导 致 牛 乳 L 8 ] 有 G结 构 变 化 引起其免疫原性变化 的机理 。 光谱学方法 已广泛用 于蛋 白质高级结构 的研究 ,本研究 以牛乳 8L _ G为研究 对象 ,利 用差示 扫 描量热 法 ( S ) D C 获得 牛乳 L G热 变性 的有 关热 、动 力学 信息 ,进 一步通 过 圆二
通过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实验 ( L S 检 测蛋 白的免疫原 E IA)
引 言
牛乳是 国际公认 的八 大类主要食物 过敏原之一 ¨ , 是 1 也 ] 欧盟及美 国相关 的食 品标签法 中明确规定在食 品标签 中必须 标示的食 品过敏 原成 分_ 。 2 牛乳过 敏严 重影响 了部分人群 的 ] 生活质量 ,特别是严重危害婴幼 儿 的健 康_ 。婴幼儿 牛乳 过 3 ] 敏 的发生率 约为 2 ~6 , 成年人约为 0 1 ~O 5 _ 。牛 . . 4 ] 乳过敏 主要是 IE介 导 的变 态反 应 ,也有 非 IE介导 的_ 。 g g 5 ]

牛乳蛋白过敏及其改性研究

牛乳蛋白过敏及其改性研究
起 到一 定 指 导 作 用 。 关键 词 :牛 乳 ;过 敏 原 ;改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24 S5. 文 献标  ̄t :A i q -
d i 0 9 9 i n17 — 6 6X) 0 20 .1 o:1 . 6 /s . 19 4 ( . 1 . 0 3 js 6 2 6 1
A s at h i h mir h rc ro te m j O ’ mi l re s B-a t l u n c si , b t c :T ebo e s c aa t f h ao C WS l a eg n l o o l , ae r c t y e r k l cgb i n -a t b mi a d te l a u n n i cl h r
e i p s a e i to u e i l.T i a e x o n s t e man p t o e e i o p t e n rd c d smp y h s p p r e p u d h i ah g n ss fCMA. h mp c o r c si g o o l o r T e i a t fp o e sn n c w mi k alr e s ae r ve e n d ti. lo ei fr t n i s f l o r d cn o — l r e i rh p alr e i ar rd cs l g n e iw d i eal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t no mai su e r o u i g n n al g n c o y o l g n c d i p o u t. e r h o u f p e e y Ke F S O smi ; alr e yWO  ̄ :C W’ l k l g n;mo i c t n e df ai i o

牛乳乳清蛋白过敏性研究进展

牛乳乳清蛋白过敏性研究进展

结构片段 , 并介绍 了常用的降低乳清蛋 白过敏性 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 : 乳清蛋 白; 一乳 白蛋 白;一乳球 蛋白; 过敏 ; 改性
中 图分 类 号 :S 5 . T 2 2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2 8 (0 1 1— 3 8 0 10 — 4 12 1 )2 1 2 2 4
山西农业科学 2 1 ,9 1 )12 — 3 1 0 13 (2 :3 8 13
di 036  ̄i n10 - 4 1 0 1 .8 o: . 9 .s.0 2 2 8 . 1 . 2 1 9 s 2 12
JunlfS ax giu ua S i cs o ra o hn i r l rl c n e A ct e
Re e r h P o r s n t eAl r y o v n h y Pr ti sa c r g e so h l g f e Bo i e W e o en
LIHui LI x io c . U a - ui
( eat et f g n m D pr n o r o y& Lf cec , aogU ie i , a n 3 0 9 C ia m A o i Sine D tn n r t D t g 7 0 , hn ) e v sy o 0 A s a tT e i cm o eto zLc lu i( ̄L ) n 口 Lc g b l (- g i w e rtnw r rcg i da bt c:h n o pn n fo at b mn c a a d 一 at l ui f L )n hypo i e onz s r ma s - a 一 o o nl e ee e
Ke r s wh ypoen — a J L ;leg ; df ain y wo d : e rti; L ; — g alr mo ic t B y i o

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研究进展

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研究进展

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研究进展摘要食品过敏原导致特定体质的消费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属于相对安全性事件,而过敏反应的前提是机体与食品致敏成分的预先接触和前接触。

因此,切断具有过敏体质的消费者与食品过敏原的接触是防止因食物过敏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针对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这两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过敏原、常见检测技术、安全管理措施、食品安全。

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其中包括三鹿奶粉和苏丹红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主要分为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两方面,一种食品是否安全,不仅取决于原料来源、加工方式和环境、食用数量和方式等与食品绝对安全性有关的因素,还取决于影响相对安全性的因素如消费者的身体状况[1]。

根据划分范畴,自然而然,食品因含有一些致敏性成分而导致某些特定的消费人群产生过敏反应则属于食品相对安全性问题[2]。

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外大约有1~2%的成年人和5~7%的儿童对食品有过敏症状[3],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摄入食物中抗原物质产生的由免疫介导的一种不良反应,导致机体生理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4],局部反应主要体现在引发消化系统病症、呼吸病症、循环系统病症和皮肤病症,严重的话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5-6]。

一般来说,95%的食品过敏原的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70000,引起90%过敏反应则有八大类食物,其中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小麦、甲壳类、豆类、坚果类和鱼类食品[7]。

由于食物过敏反应的前提则是机体与食品过敏原的预先接触及前接触,只有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才可诱导已经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产生变态反应[8]。

因此,切断具有过敏体质的消费者与食品过敏原的接触是防止因食物过敏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牛乳蛋白抗原性研究现状概述

牛乳蛋白抗原性研究现状概述

牛乳蛋白抗原性研究现状概述
宋宏新;潘洁;薛海燕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乳蛋白是衡量乳制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文中介绍了牛乳蛋白的种类、结构、性质和抗原性强弱,比较了不同蛋白抗原的免疫抗体的特异性、交叉性、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等.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乳蛋白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宋宏新;潘洁;薛海燕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2.1
【相关文献】
1.水解牛乳酪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J], 林单;林峰;陆路;马涛;张海欣;谷瑞增;蔡木易
2.酶水解降低牛乳蛋白抗原性的研究 [J], 付莉;岳喜庆;宋建新
3.酶解作用对牛乳乳清蛋白抗原性影响的研究 [J], 张微;满朝新;迟涛;李春梅
4.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对牛乳中β-酪蛋白抗原性的影响 [J], 廖萍;罗永康;李铮;刘晓宇
5.超声处理对牛乳酪蛋白结构及抗原性的影响 [J], 薛海燕;操歌;贺宝元;樊娇娇;薛丽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乳中主要蛋白过敏原研究现状

牛乳中主要蛋白过敏原研究现状

ae ae ,-l t l ui 1 L ) n —atb m n( L )nadt n h sac rset f O ’ ml r csi 3 a o o l 3 G a d l a u i 一 A . io , e ee h op c o CW S i n c g b n(- cl I d i t r r p k
白蛋 白、 免疫 球蛋 白及乳铁蛋 白是次要过敏原 。 对牛乳 中的主要过敏 原的结构特征 、 表位 、 改性等 的研 究进行
介绍。
0 酪蛋 白由 19 氨基 酸组成 ,每个分子 结合 【 。 一 9个 8 磷酸根 ,结合位点 主要 集 中在肽链 的第 4 ~ 9位 个 37 置处 , 这个部位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酶解得到 的磷肽可结合 钙 、 、 、 铁 铜 锌等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 ,促进金属离子 在体 内的吸
对 牛乳 蛋 白过敏 原 的研 究进 行 展 望 。
关键词 : 牛乳过敏 ; 酪蛋 白; B一乳球蛋 白; 【 0一乳 白蛋白 ; 表位 ; 改性
P ROGRESSREVI EW 0N AJ M 0R PRU El AL RGENS0F C0W L l l LE MI K YUE Xi q n , U a , oCh n — ig W Ch o Gu e
营 健 养康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0 第0 28 1期 0年0 2 1 9 月 卷
牛乳中主要蛋 白过敏原研究现状
岳喜庆 。 吴超 , 郭展
( 阳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 , 沈 辽宁 沈阳 10 6 ) 1 1 1
摘 要: 牛乳蛋 白过敏原的研究成为近几年 国 内外的研 究热点之 一。依据 有关牛乳 中过敏 原的研 究报道 , 对牛乳 中 的主要过敏原酪蛋 白、 一 p 乳球蛋 白( — G) o 乳 白蛋 白( 一 A) pL 及 【 一 仅 L 的结构特征 、 表位、 改性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并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异性变化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分析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异性变化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分析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异性变化及短链脂肪酸水平分析于志丹;岳玲玲;王梓潓;王睿孜;李利锋;张万存;李小芹【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年(卷),期】2024(26)3【摘要】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

收集两组婴儿粪便200mg,采用16SrDNA高通量检测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将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产物进行联合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α-多样性显著增加(P<0.001)。

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内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目、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梭菌科、支原体科、鞘脂单胞菌科丰度显著增加(P<0.001)。

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下降,并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丰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CMPA患儿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

【总页数】8页(P236-243)【作者】于志丹;岳玲玲;王梓潓;王睿孜;李利锋;张万存;李小芹【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郑州市儿童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肥胖犬体况、血清生化指标、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2.犬慢性肾衰竭进程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3.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特点4.柔嫩梭菌灌胃的高盐饮食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粪便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水平观察5.IBS-D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及丁酸钠干预作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荞麦、花生等五种食物为原 鱼类、贝壳、坚果、花生、
料的加工食品和添加物,必 小麦、大豆等8类食品过敏原
须在容器和包装上注明所含 的食品,食品生产商或包装
的过敏性物质 。
商必须在食品包装标签上明

欧盟
除了牛奶等上述8类 过敏源外,还包括芹 菜、芥菜、芝麻和二 氧化硫或亚硫酸盐。
因此,建立一种可 靠、快速、灵敏、 特异、确切的牛乳 过敏原成分检测方 法十分必要。
图3-2 表位鉴定Immuno dot-blotting实验
基于牛乳βLG免疫反应性建立检测食物中牛乳βLG成分的方法
已知表 位单抗
抗体 配对
快速筛查
胶体金免疫层析 法(GICA)
常规检测 高灵敏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等离子共振 (SPR)
确证检测
免疫印迹法 (WB)
建立 食品 中牛 乳过 敏原 成分 检测 体系
图4-3 最佳包被抗体浓度的确定
0
1000 500 250 125 63
31
16
抗原浓度 (ng/mL)
图 4-4 最佳标记抗体浓度的确定
确定:以1H8作为包被抗体,稀释倍数为1:2 000; 标记生物素的1G5为检测抗体作为配对抗体,稀释倍数为1:5 000。
(2)检测βLG的双单抗夹心ELISA法
确定:以1H8作为包被抗体,1G5为检测抗体作为配对抗体。
(1)双抗体夹心法抗体配对
25 25
20
20
1:1000
1:5000
1:1000
1:10000
1:2000
1:20000
15
1:4000
15
1:8000
10
10
P/N
P/N
5
5
0
1000 500 250 125
63
31
16
抗原浓度 (ng/mL)
Annual Growth Rate 28.4%
19.3% 18.0%
13.3%
22.8% 17.9% 13.8% 9.4%
3.4%
1.5% 2.4% 3.1%
40 35 30 25 20 15 4.4% 10
-5.0%
-3.8%
5 -6.0%
-10.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导致死亡人数 40 6 3 1 1 1 1 1 1 1 4 1 2
FDA:通过食品标签, 避免摄入含过敏原成分
美国食物过敏导致死亡的病例的报道
1. Bock SA, et al. Further fatalities caused by anaphylactic reactions to food, 2001-2006.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7 ,119(4):1016-8.
2. Bock SA, et al. Fatalities due to anaphylactic reactions to food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 ,107(1):191-3.
牛乳过敏原的检测
发达国家开始强制实施八大类食物过敏原标签法规;
日本
美国
规定了对鸡蛋、牛奶、小麦、 规定了对于含有牛奶、蛋类、
美国FDA召回奥利奥饼干
n FDA召回奥利奥饼干的原因,是其 产品中含有牛奶成分,而在外包装 上并没有与此有关的任何标识
n 可危害生命
Million Tons
中国国内并没有强制对食品进行过敏原标签化管理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Milk Production
5×103 µg kg-1 13 µg L-1 27µg L-1
Fremont et al. (1996) Makinen-kiljunen (1992) Hefle (2004) Anguita (1997)
Pomes et al. (2003)
0.08µg L-1
Mariager et al. (1994)
6:3D11 7:4C3 8:4A7 9:阴性对照
8株单克隆的纯度较高;8株抗体均与牛乳βLG反应。
(2) 抗体亚类的鉴定
(3)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
吸光值(OD)
吸光值(OD)
1.6
1.2
IgG1
IgG2a
0.8
IgE
IgA
0.4
IgM
0 1G5 1F9 1H8 2H9 3G1 3D11 4C3 4A7 单克隆抗体名称
牛乳过敏原的检测(研究进展)
方法
表1-1 非商用的牛乳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 Table 1-1 Non-commercial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milk allergens
检测目标 蛋白
检测对象
检出限LOD
参考文献
RIE
CNs
RAST Inhibition S-ELISA S-ELISA C- ELISA C- ELISA
2018农产品加工贮藏学术年会
牛乳过敏原蛋白检测 及降低蛋白致敏性的研究进展
深圳大学 吴序栎
2018.11
一、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物中毒
营养不平衡 慢性退行性疾病
食源性 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
污染物 慢性中毒
食源性 寄生虫病
食品过敏
牛乳过敏
Ø 食物过敏是一种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病症; Ø 避免摄入含过敏原成分是预防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Ø 牛乳及牛乳制品是FAO/WHO认定的导致人类食物过敏的八大类食品之一; Ø 婴幼儿牛乳过敏的发生率约为2%-6%,成年人约为0.1%-0.5%。
P/N P/N
(1)双抗体夹心法抗体配对
30
25
20
15
10
5
0
1H8
4C3
1G5
包被单抗隆抗体名称
20
18
16
14
12 Bio-1H8
Bio-4C3
10
Bio-1G5
8
6
4
2
0
1H8
4C3
1G5
包被单抗隆抗体名称
Bio-1H8 Bio-4C3 Bio-1G5
图4-1 最佳抗体配对实验(检测蛋白为βLG) 图4-2 最佳抗体配对实验(检测蛋白为牛乳粗蛋白)
C- ELISA(Rabbit polyclonal antiserum)
C- ELISA(Mouse polyclonal antiserum)
C- ELISA(Sheep polyclonal antiserum)
αLA
βLG
CNs
β-CN
αLA βLG
αLA βLG
αLA βLG
αLA βLG
以β-乳球蛋白(简称βLG)为检测标志物
(1)单克隆抗体的纯度检测及WB鉴定
图2-1 抗体纯度鉴定电泳图 M:标准蛋白1:1G5 2:1F9 3:1H8 4:2H9 5:3G1
6:3D11 7:4C3 8:4A7
图2-2 抗牛乳βLG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鉴定 M:蛋白标志物1:1G5 2:1F9 3:1H8 4:2H9 5:3G1
SPR Biosemor
κ-CN
SPR Biosemo
LF lactoferrin
冰淇淋、巧克力、 糖果、热狗 儿童食品
婴幼儿奶粉、人乳 不含牛乳食品 乳制品 牛乳
低至敏婴儿奶粉 低至敏婴儿奶粉
低至敏婴儿奶粉
牛乳
牛乳
25-100×103 µg L-1 Yman et al. (1994)
1×103 µg kg-1 0.02 µg L-1 500 µg kg-1
牛乳过敏
食物过敏原名称 Peanut(花生) Nuts(坚果)
Walnut(胡桃) Almond(杏仁) Hazelnut(榛子) Tree nut(欧洲榛 ) Brazil nut(巴西榛) Pecan( 美洲山核桃) Pistachio(阿月浑子果)
Fish(鱼) Milk(牛奶) Milk/whey(乳清) Shrimp(虾)
3.2 µg L-1
Mariager et al. (1994)
144 µg L-1 450 µg kg-1 2×103 µg L-1
Mariager et al(1994)
Muller-Renaud (2003)
Indyk et al. (2005)
Ø是牛乳主要过敏原之一;
βLG作为检测的理想标志物 Ø具有热稳定性,耐酶切,一般加工对其影响小;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2003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Directive 2003/89/EC of 10 November 2003 amending Directive 2000/13/EC as regards indication of the ingredients present in foodstuff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L308 (2003), pp. 15–18.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04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04). Food allergen labeling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 August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