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蒸汽发电项目余热发电项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运营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正文
1. 引言
本文旨在对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运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评估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我们将得出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的结论。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在技术可行性分析中,我们将评估以下关键因素:
- 蒸汽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 余热回收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
- 对环境的影响和排放控制措施
经过详细的技术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得出结论: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满足预期的发电需求。

3. 经济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
- 投资成本和资金来源
- 运营成本和盈利能力
- 投资回报率和财务可持续性
通过进行财务模型计算和风险评估,我们得出结论: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

4. 环境可行性分析
在环境可行性分析中,我们将考虑以下因素:
-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 环境监管和合规性要求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该项目在环境上是可行的,并且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5. 结论
通过对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运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蒸汽发电设备和余热回收系统都具备良好的性能。

- 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和财务可持续性。

- 该项目在环境上是可行的,可以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要求与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余热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同时,国家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清洁能源的需求并减少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本项目拟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将工业生产中的余热转化为电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项目优势与特点1.节约能源资源: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将废热转化为电力,进一步提高了工业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2.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将废气排放降到最低,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综合效益好:项目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期短,能够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应用范围广: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钢铁、电力、化工等。

三、项目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拟在工业园区建设一个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锅炉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设备,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饱和蒸汽。

2.发电设备:引入高效可靠的发电设备,将饱和蒸汽转化为电能,实现发电。

3.脱硫净化系统:通过脱硫净化系统,降低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废热回收系统: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对周边建筑、设备进行供热或制冷。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根据市场调研,本项目建成后可年均实现利润40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同时,本项目可以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如补贴、税收减免等,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积极的影响。

综合考虑,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建设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项目建设期间将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综合考虑,本项目在社会上是可行的。

五、项目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受技术、政策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可能波动,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

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

5 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一、技术名称: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二、适用范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不稳定、不连续余热资源回收三、与该节能技术相关生产环节的能耗现状:该节能技术主要应用于非稳态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

由于这类余热热量和参数不稳定、波动大导致回收困难,因此目前多数不稳定余热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钢铁、有色冶炼行业,全国有至少有300 万吨标准煤以上非稳态余热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技术内容:1.技术原理非稳态余热经高温除尘,余热锅炉将热量传递给循环工质,循环工质吸收热量后变为蒸汽进入储热器。

储热器的作用是将非稳态的工况转化为稳态。

稳态蒸汽进入汽轮机内除湿再热后,经饱和蒸汽轮机做功,乏汽进入凝汽器,在其内凝结为水,并经除氧后返回余热锅炉开始下一个循环,从而将非稳态余热资源转化为电能高效利用。

2.关键技术1)非稳态热源余热回收及高效蓄能稳流技术;2)饱和蒸汽汽轮机去湿再热技术的改进和优化;3)空气直接凝汽新技术;4)高温除尘技术;5)余热发电系统集成与优化。

3.工艺流程该技术的工艺流程见图1。

五、主要技术指标:1)可回收温度在200~1000℃,波动范围达80%、流量波动达3倍的烟气余热资源;2)系统发电效率15%以上。

图1 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系统流程图六、技术应用情况:该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

2009年,采用该技术的珠钢电炉烟气利用项目被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秀示范项目”。

该技术已经先后对钢铁的转炉饱和蒸汽、电炉饱和蒸汽、铅锌冶炼的饱和蒸汽及铜冶炼的饱和蒸汽进行利用,各实施案例均运行良好,技术比较成熟。

七、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典型用户: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东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1)建设规模: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钢)一炼钢转炉饱和蒸汽4.5MW余热电站。

主要技改内容:对转炉蓄热器进行改造,新建汽轮发电机,主要技改设备包括蓄热器、汽轮机和发电机。

东岭锌业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站电气设计技术与实践

东岭锌业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站电气设计技术与实践

东岭锌业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站电气设计技术与实践摘要:利用锌冶炼生产工艺外富裕的饱和蒸汽,采用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进行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先进技术。

采用技术先进的饱和蒸汽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饱和蒸汽利用率高达95%以上,余热发电站电气设计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

abstract: through using the rich saturated steam of zinc smelt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opting low pressure saturated steam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is a new typ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if we adopt the saturated steam supplement and condensing steam turbonator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saturated steam utilization rate will be above 95%, and the electrical design of waste heat power station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锌冶炼;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电气设计技术key words: zinc smelting;saturated steam;cogeneration;electrical desig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m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042-021 项目概况陕西东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东岭集团全资子公司,坐落于陕西省凤县,依托当地独特的铅锌矿产资源条件,采用国内成熟的火法竖罐炼锌生产工艺,每年产精锌10万吨。

编写余热发电实施方案

编写余热发电实施方案

编写余热发电实施方案余热发电是一种能有效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余热发电实施方案的编写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余热发电实施方案的编写进行探讨。

首先,余热发电实施方案的编写需要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能量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通过对生产设备的热能流动进行监测和测量,确定余热能量的产生情况和分布规律,为余热发电设备的选型和布局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能量特点,制定相应的余热发电实施方案。

根据余热能量的温度、流量、稳定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余热发电设备,如热交换器、蒸汽透平发电机等,并确定其布置位置和连接方式,确保余热能量能够有效转化为电能。

在实施方案的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余热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制定设备的定期检测、保养和维修计划,确保余热发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加强对余热发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余热发电实施方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量。

通过对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收期和利润预期。

同时,对余热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余热发电实施方案的编写需要全面考虑余热能量的特点、设备的选型布置、运行维护安全管理以及经济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余热发电实施方案,实现对余热能量的有效利用,为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有限公司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初步方案

有限公司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初步方案

有限公司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初步方案一、项目概述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是指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余热,通过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将余热转化为电能的工程。

本项目旨在利用公司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日益增多,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余热,不仅可以提高工艺产能,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高温废水等,利用这些余热发电,既可以满足公司自身电力需求,又可以向周边供应电能,降低用电成本。

三、项目方案(一)余热收集和储存1.余热收集: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和高温废水进行合理收集,将其传递给余热发生器。

2.储存系统:设计余热储存系统,用于储存收集到的余热,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能量需求。

储存系统可以采用热水储罐等形式,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二)余热利用系统1.饱和蒸汽发生器:利用收集到的高温烟气或高温废水,通过加热水或蒸汽的方式,使其达到设定的饱和蒸汽温度,然后将饱和蒸汽传递给蒸汽发电机组。

2.蒸汽发电机组:接收饱和蒸汽,通过传动装置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蒸汽发电机组的类型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例如直接蒸汽发电机组、间接蒸汽发电机组等。

(三)电能利用系统1.内部用电:利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满足公司内部的电力需求,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备、照明等。

2.外部供电:余热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可以通过输电线路向周边供应商或周边居民供应,以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同时可以获得电力销售收入。

四、项目优势(一)节能减排:利用余热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余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降低成本:利用余热发电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用电成本,并且可以通过售电获得电力销售收入,减少企业在电力采购方面的支出。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用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旨在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蒸汽发电设备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并提供给工厂自身使用或外部市场。

二、项目优势和可行性分析1.环保优势:利用余热发电可以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重视。

2.资源优势: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成本。

3.经济效益: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利用余热发电可以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多余电力可以外输并获取收益。

4.可行性分析:该项目在技术、市场和经济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技术方面,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广泛;市场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该项目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经济方面,根据可行性分析模型的预测,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高。

三、项目的技术分析和方案该项目的技术主要包括余热回收技术和蒸汽发电设备技术。

余热回收技术可通过管道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收集到余热蒸汽锅炉中,然后再将蒸汽导入蒸汽发电机组,最终转化成电能。

在选择蒸汽发电设备时,应兼顾设备的效率、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的市场分析和前景在市场分析方面,余热饱和蒸汽发电工程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随着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进,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利用余热发电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

其次,工业企业对降低能源成本的需求日益迫切,利用余热发电能够降低企业能源开支,提高企业竞争力。

因此,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五、项目的投资和财务分析该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和运营费用。

根据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初步预估投资额为X万元。

财务分析方面,预计项目投资回报率在X年后将超过X%。

通过控制成本和提高发电效率,项目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可行性。

钢铁企业低压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的应用

钢铁企业低压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的应用

钢铁企业低压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的应用通过重钢长寿新区二期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及低压饱和蒸汽发电系统的工艺流程,结合工程实际对的经济性及更好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标签:低压饱和蒸汽;余热利用;发电1 钢铁企业能耗现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选择。

中央政府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纳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在各项政策的鞭策下,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十二五”前三年我国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

作为高能耗行业的我国钢铁工业,同时也是“节能大户”。

2014年上半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各工序能耗比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部分钢铁企业的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吨钢耗新水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有32家企业吨钢耗新水低于3m3。

企业之间的各工序能耗最高值与先进值差距较大,各企业之间的节能工作发展不平衡,说明钢铁工业还有节能潜力。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数量巨大。

近些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

注重了能源结构的优化,特别是低品质能源利用技术开发;注重了过程能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工艺过程的优化;注重了余热余能回收的投入,特别是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外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率,先进国家己达到90%以上,如日本新日铁达到了92%,而国内钢铁企业只有30~40%,且回收后使用效率不高。

2 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利用在钢铁企业中,氧气转炉在吹炼期间产生大量的含尘炉气,温度为1400~1600℃。

转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显热和潜热,其中潜热占主要部分,显热占16%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蒸汽发电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单位: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1
第二章项目现有发电条件⋯⋯⋯⋯⋯⋯⋯⋯⋯⋯⋯⋯⋯⋯1 2.1 现有余热
2.2 蒸汽利用情况
第三章余热发电方案拟定⋯⋯⋯⋯⋯⋯⋯⋯⋯⋯⋯⋯⋯⋯2 3.1 汽轮机部分
3.2 发电机及配电保护部分
3.3 工艺流程图
3.4 方案特点
第四章循环水系统⋯⋯⋯⋯⋯⋯⋯⋯⋯⋯⋯⋯⋯⋯⋯⋯⋯5
第五章电气系统⋯⋯⋯⋯⋯⋯⋯⋯⋯⋯⋯⋯⋯⋯⋯⋯⋯5
5.1 电气主接线
5.2 系统组成
5.3 控制保护系统
5.4 站用电配电
5.5 直流配电系统
5.6 过电压保护和电力装置的接地
5.7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平面设计布置方案⋯⋯⋯⋯⋯⋯⋯⋯⋯⋯⋯⋯⋯⋯6 6.1 场址选择
6.2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6.3 建筑设计方案
第七章项目内容及投资预算⋯⋯⋯⋯⋯⋯⋯⋯⋯⋯⋯⋯⋯⋯7 7.1 建设内容
7.2 项目投资预算
第八章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周期⋯⋯⋯⋯⋯⋯⋯⋯10 8.1 项目营运主要经济指标
8.2 项目建设周期
结语⋯⋯⋯⋯⋯⋯⋯⋯⋯⋯⋯⋯⋯⋯⋯⋯⋯⋯⋯⋯⋯⋯⋯10
第一章项目概况
现有两台饱和蒸汽锅炉,蒸汽产汽量分别为6.0T/H 和5.3T/H ,锅炉工作制度为330天/ 年、24H/天。

目前所产蒸汽全部排空,为实现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能源,要求利用现有余热条件,制定发电方案。

第二章项目现有发电条件
2.1 现有余热
根据现场考察及甲方提供的条件,现有余热锅炉产汽情况如下表:
2.2 蒸汽利用情况
经向甲方了解,目前业主生产工艺没有利用蒸汽的负荷,生产所产生
的饱和蒸汽经过管网后直接排空,没有任何利用。

详见下表:
第三章余热发电方案拟定
根据上述热能条件,初步拟定发电方案为:饱和蒸汽凝汽式汽轮机发
电机组方案,本方案主要设备及参数如下:
3.1 汽轮机部分
3.1.1 汽轮机参数
排汽参数:0.014Mpa(a),52.6 ℃
回热抽汽参数:0.612 Mpa(a),160℃,0.9 t/h
额定工况:6500rpm,
进汽量:10.3 t/h ,
补汽量:1.0 t/h ,
电功率:1.29MW,
汽耗:7.98kg/(kw.h),
热耗:16957KJ/(kw.h)。

3.1.2 汽轮机随机清单
⑴、随机工具一套、随机备件一套
⑵、循环水泵2 台
⑶、交流油泵1 台
⑷、给水及蒸汽管道、电动阀门 1 台
⑸、凝结水泵2 台
⑹、DEH(汽机电调系统)、ETS(汽机停电保护)、TSI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1 套
⑺、凉水塔:800立方/时1 座
3.2 :发电机及配电保护部分
3.2.1 :发电机参数数量:1 台额定功率:1500KW,频率:50HZ,发电机
出口电压:10.5KV
(注:发电机部分包括可控硅励磁装置)
3.2.2 :发电机控制屏1 面
3.2.3 :发电机保护屏、微机保护1 套(包括:差动保护、速断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负序、零序等。


3.2.4 :pT柜计量励磁 1 套
3.2.5 :发电机出线柜 1 面
3.2.6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1 批
3.2.7 :同期装置及中央信号盘1 面
3.2.8 :厂变进线柜、保护、控制柜2面
3.3 本方案工艺流程图如下:
并网
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红色部分为工程项目范围)
3.4 系统特点
3.4.1 本方案中的汽轮机为国家重点推荐的工业余热利用汽轮机
3.4.2 能有效利用前置机的抽汽、排汽或工业流程中的废汽,废热水等低品位热能
3.4.3 结构合理,调节简单、灵敏、运行平稳,调节方式为全液压或电液调节3.4.4 本系统对进汽量适应范围较广,即使停掉一台锅炉,也不会影响机组运行,只是减少机组总输出功率。

第四章循环水系统
本项目设备冷却用水拟采用循环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泵、冷却构筑物、循环水池及循环水管网。

该系统运行时,循环冷却水送至凝汽器,然后再利用循环水泵的压力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的水又重新循环使用。

本工程根据系统工艺要求,设置总循环水量约为880立方/ 小时第五章电气
5.1 电气主接线
发电机组出线通过联络柜与厂变母线相连接,余热电站与电力系统并网运行,并网同期点分别设于发电机出口开关和厂变联络开关处。

5.2 电气系统组成
5.2.1 发电机及10.5KV 电力线路的高压一次回路及控制保护系统
5.2.2 发电站的控制、照明配电系统
5.2.3 直流电源系统
5.2.4 防雷/ 防浪涌系统
5.3 控制保护系统(DCS)采用该系统可实现对余热发电站电力系统的检测和保护,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并对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发出报警和提示,但考虑到本方案的机组装机容量并不很大,从节约投资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不予配置。

5.4 站用电配电
发电机出线口电压:10.5kv
站用低压配电电压:0.4kv
站用辅机电压:0.23kv
正常站用照明电压:380v/220v
事故照明:(DC)220v
检修照明电压:36v/12v
5.5 直流配电系统
配DC220V直流电源一套,初定电池容量为12V/100AH,其主要供电范围:A、事故照明
B、其他直流负载
5.6 过电压保护和电力装置的接地
5.7.1 发电机母线及发电机中性点均设有电站专用避雷针。

5.7.2 电力装置的接地:
高压系统为接地保护,低压系统为接零保护,接地系统为TN —S 系统,在汽轮发电机房、水处理、发电机出线小间、高低压配电室及电站中央控制室等场所均设置接地装置。

并通过电缆沟及电缆桥架上的接地干线,将各处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形成电站的接地网络。

5.7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1)l0KV 高压配电设备选用金属铠装全封闭中置式高压开关柜
2)400V 站用低压配电设备选用传统低压配电屏
3)可控硅励磁装置随发电机配套。

第六章总平面设计布置方案
6.1 场址选择本方案中发电站选择在业主现在的饱和蒸汽排汽口处,选择该处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利用厂内现有在管网,无需额外增加建设费用,二是该处有杂物房,稍加改造即可用作发、配电机房,三是该处距离厂变(10.5KV)只有100 多米,发电站发出的电力经过输电缆即可与厂变并网使用。

6.2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6.3 建筑设计方案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用地面积330 m2 汽轮发电机厂房15m X 18m= 270 m2 冷却塔6m X 10m= 60 m2
建筑设计依据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 并根据热力、电、水各专业提供的生产要求,进行建筑物平立面及内部空间设计。

汽机房布置:
汽机房长15m,宽18m,采用单层布置,底层标高± 0.000m,汽轮发电机组纵向布置,后端留出足够的距离,确保发电机转子能够抽出和装入发电机,并且尾部± 0.000m层为设备检修场地,房顶设有一台16/3.2t 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轨顶标高为12.5m,跨度为10.5m;±0.000m;另外,在汽机房发电机端设有一个通向室外的大门,可通行汽车,便于设备进厂。

辅助间布置:
辅助间长15m,宽6m,柱距6m,底层± 0.000m设有低压配电室、卫生间等;设有机电集中控制室及车间办公室
冷却塔靠边布置。

第七章项目内容及投资预算
7.1 建设内容
本项目由以下系统构成:
7.1.1 发电系统——含汽轮机、发电机等;
7.1.2 电气系统——含高压接入、低压配电、自动化控制及工控仪表等;
7.1.3 厂房等建筑物(土建)——含汽轮发电机房、循环冷却水塔及泵房等;
7.1.4 循环冷却水系统
7.2 项目清单
项目材料清单
其他
第八章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周期
8.1 项目运营主要经济指标
8.2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30 天结语:
本方案设计遵循了节能、安全可靠及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热能的原则,采用国内目前最为先进和最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少,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能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