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钥匙”——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钥匙”——内蒙古“十个

全覆盖”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佚名

【期刊名称】《求是》

【年(卷),期】2016(000)01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内蒙古自治区从2014年起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用两年多时间使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做法和经验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一、“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效显著内蒙古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指的是在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嘎查)和较大自然村,

【总页数】3页(P39-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发挥统战优势服务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2.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钥匙”--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3."十个全覆盖"展开农牧区新画卷r——乌拉特前旗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4.巴彦淖尔今年将基本完成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5."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内蒙古农村牧区带来巨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日报》“十个全覆盖”系列评论员文章[修改版]

第一篇:《内蒙古日报》“十个全覆盖”系列评论员文章 民心工程:对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一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8日)01版本报评论员 中国有句古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衡量一项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百姓就会真正受益,党群干群关系就能进一步密切。反之,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损害群众利益。 农村牧区发展,关乎成千上万农牧民的幸福。我区地域辽阔、村落规模较小、农牧户居住分散,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普及难度大。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农牧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农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农牧民利益和诉求的集中体现,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针对性。这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我区的生动实践,是对新时期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牧民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自治区党委支持农村牧区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广大干部的理念思路发生变革,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思路愈发清晰、工作更加有力。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农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花在农牧民身上;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广大农牧民开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绽放有了更加厚实的土壤。民心工程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工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自己的工程,要靠千万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判。广大农牧民全程参与工程实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大合唱。这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农牧民的参与热情,基层群众的创造活力就会充分迸发,共建共享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这首诗出自一位农牧民之手,生动记录了乡村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党和政府的感激1 之心。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旨在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 民生工程:补齐发展短板的有力抓手——二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国英)难忘2021年那个早春.立足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自治区党委、政府郑重承诺:用3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行政嘎查村、国有农牧林场分场和较大的自然村,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我区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两年多过去了,我区农村牧区的变化有目共睹: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大方、温暖舒适的新居;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9388个嘎查村的农牧民走上了水泥路;8557户农牧民解决了没电难题;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新建恢复学校和幼儿园1055所;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所、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了万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于内蒙古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其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让怀揣幸福梦想的内蒙古农牧民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和笃定. 补上民生最大短板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人居环境欠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显得更加突出.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前,全区有80%的嘎查村(行政村)没有街巷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有17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居住在危旧的泥土房和茅草房里.这既是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最大难题,也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 我们嘎查有258户750多名农牧民,都生活在塔敏查干沙漠腹地.过去这里遍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十个全覆盖内容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十个全覆盖内容 十个全覆盖内容篇1:十个全覆盖家乡的变化作文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玉林,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但是这几年,我的家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流江原来是一条又脏又臭的大水沟,江水里面全是垃圾,可近几年经过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江水处理后变得清澈碧绿,鱼也有很多,吸引了许多的钓鱼高手来这里钓鱼。在南流江的云香桥右边建了个宏伟的云天文化城。云天文化城的结构有点像拉萨的布达拉宫:红色的瓦,灰白色的墙。远远望去,十分壮观。与云天文化城一江之隔的是体育馆,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体育馆十分现代化,可以举办各种比赛,据说,体育馆十分牢固。 在过去的主要路段都是十分窄小凹凸不平的,很容易堵车,两旁的路灯有些都坏了,而现在的主要路段都加宽了,涂上了柏油,两旁的路灯都换成新的了,让人看起来觉得非常漂亮。 在我们家住的那栋楼的右边有一块范围比较大的杂草,那些杂草都长得高高大大的,有许多的蚂蚱,还有蛇。有一次,我从那里走过,就见到了一条蛇,就吓得跑回了家,而现在那块杂草没了,铺上了绿油油的草坪。 我的家乡玉林越来越美了!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凤城,犹如一条庞大的巨龙,腾飞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它风光秀丽,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 原来,凤城人烟稀少,到处都是泥土、尘埃,如果下雨了,路上都是一个个的坑,里面有许多积水,这为我们的行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时雨水还会流进房子里,所以人们总是用沙袋堵住门口,以免水流进房子里。如果刮起大风,路上就会尘土飞扬,走在路上,往往会被泥沙迷住了双眼,辨别不清方向。到了炎热的夏天,人们总会被烈日炎炎的太阳照射,可也没有大树可以乘凉。所以夏天有很多人不敢出门,土地也都干旱了,人们往往到了秋天也不会

浅谈“兴边富民”行动在内蒙古实施的意义(1)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兴边富民”政策解读 (3) (一)、概述 (3) (二)、"十一五"时期“兴边富民”发展总目标 (3) 1、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 2、突出解决边民的贫困问题,拓宽增收渠道 (4) 3、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4) 4、加强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4) 5、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 (4) (三)、“十二五”期间“兴边富民”的主要目标 (4) 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4) 2、边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 3、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4) 4、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睦邻友好 (4) 5、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5) 6、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 (5) (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基本原则 (5)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6) (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6) (3)、整合资源、强化投入 (6) (4)、政策优惠、优先安排 (6) (五)、政策措施 (6) 1、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资金投入 (6)

2、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6) 3、实行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 (7) 4、加大扶贫开发支持力度 (7) 5、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7) 6、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7) 7、加大对口帮扶支援力度 (8) (六)西部大开发的贯彻实施 (8) 二、内蒙古实施情况 (9) (一)、内蒙古总体经济概况 (9) (二)、“兴边富民”活动在内蒙古的实施情况 (9) (三)、当前试点旗、重点旗存在的问题 (10) 1、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差 (10)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瓶颈 (10) 3、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 (10) 4、地方财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10) (四)、内蒙古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主要做法 (11) 1、主要成就 (11) (1)、.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1) (2)、.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12) (3)、.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 (4)、民族教育、民族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3) 2、主要做法 (13) (1)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13) (2)、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 (14) (3)、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特色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4) 三、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XX年起,利用3年时刻,实现全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依照上级提出到XX年末完成三年工程总任务量的80%以上要求,我旗结合新牧区建设、漂亮长廊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全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依照自治区“8337”进展战略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立足全旗牧区进展实际,整合伙金、挖掘潜力、突出重点、统筹推动,加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牧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一)群众主体。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牧民是直同意益者,也是实施主体。要给群众讲透政策,讲清目的,把群众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引导好、发挥好,尽力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方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凡属牧民自己可干能干的工程,尽可能让牧民去干,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牧民投资投劳的踊跃性,降低建设本钱。 (二)组织领导。各苏木镇、嘎查是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责任主体,要精心组织牧民群众,指导和帮忙嘎查制定实施打算。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踊跃性和制造性,不包办代替、不强迫命令、不弄一刀切。 (三)计划引领。依照嘎查布局,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产

业进展潜力,兼顾当前和久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依照缺什么补什么,先易后难,合理确信年度建设任务。抓住关键、重点冲破,建成一个,生效一个。 (四)财政引导。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需求量大,要依照项目整合、财政投入、群众投资投劳等方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要抓好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好政府补助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提高项目资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杜绝盲目铺摊子。 (五)踊跃创新。结合实际,制造性地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各苏木镇、各部门单位要加大支持和和谐效劳力度。依照牧区实际,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察哈尔种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及牧区道路建设,形成符合地域实际的“10+3”覆盖体系。 依照自治区要求,到XX年末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任务量的80%以上,年内完成41个嘎查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其中:示范嘎查12个、标准嘎查18个、达标嘎查11个。 XX年,打算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自治区4516万元、盟旗资金万元、牧民自筹万元、企业投资1740万元,资金缺口5073万元。 实施规模:完成牧区危房改造600户。重点改造牧区危房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牧区贫困农牧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