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与泉州方言共50页
闽南文化进校园 ppt课件

(二)惠女婚俗
按当地习俗,惠女出嫁三天后要回到娘家去住。平 时就住在娘家,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尽快时才到夫家 住一两天,直到怀孕后方可长住夫家。在娘家住的 时间很长,住上七八年是常见的,长则二十年,短 则最少二三年。住在娘家的媳妇俗称“不欠债的”, 住夫家的称“欠债的”。 惠女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仅两三天。每次 回夫家时要用块布遮住脸,直到晚上熄灯后才能拿 掉,第二天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娘家。怀孕生子也 不能生在娘家,须在夜间赶到夫家去生。 由于夫妻双方见面的机会少,就会出现结婚几年了 还认不清对方的情况。并由此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啼 笑皆非的事。据说在惠安某乡王某结婚已8年,其妻 回家仅10天,因多在夜间相会,故一直认不清对方。 一次王某上街买水果,而卖者就是其妻,因两人互 不认识,还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此事被当地 传为笑谈。
闽南概况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 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 泉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五 个地区均属闽南,但我们通常 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 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 龙岩。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 化,风俗上来划分的,莆田说的 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 龙岩说的是客家话.两地均不 属闽南语系. 因此狭义上所指 的闽南仅指泉州,厦门,漳 州三个地区. 但由于闽南作为 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 影响实为深远,其他受影响之 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一 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 属闽南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
• 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 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 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 视她升天为神
• 许多称谓,如“林氏女”、 “神女”、“默”、“默 娘”、“妈祖”、“婆祖”、
妈祖传说与显灵
• 化草救商 • 神女救船 • 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
电大考试闽南地域文化考题库及答案

判断题许地山一生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
小说多以闽、台、粤和南亚、东南亚、印度为背景,有鲜明的浪漫传奇色彩和馥郁的异域情调;散文富有平民气息、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
( V )苏颂有《苏魏公文集》72卷。
其中收录20余首科学诗,题材涉及天文、地理、农牧、矿产、动植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是古代诗海中的瑰宝,足证苏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作科学诗的人。
( V )蔡其娇是对中国当代诗坛有着重要影响的闽南籍诗人。
1987 年英国欧罗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收入了蔡其矫等7位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V )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 V )在国内,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浙江。
( V )李贽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 V )在上世纪“最接近诺贝尔奖的7位中国作家”(鲁迅、林语堂、巴金、老舍、王蒙、北岛、李敖)中,林语堂是唯一一位获得4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这源于其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广泛影响力。
( V )闽南文学产生的前提、基础在于中原文化的南移和闽南方言(河洛话)的形成,同时还基于以中原文化为基本框架和核心价值内容、又融合了百越海洋文化性格的闽南文化的形成。
( V )林语堂长篇小说虽然以英语写作,在国内的影响远不如在国外影响大,但小说中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现代汉语作品。
()吴鲁《百哀诗》是闽南近代著名感时伤世的爱国诗歌,分上下两卷,集中反映八国联军攻掠津京,慈禧太后挟帝出奔,人民备受凌虐的悲惨情况;同时有力鞭挞那些丧师失地、媚外辱国的奸佞之徒。
()闽南舞蹈上身动作十分讲究“摆”和“浪”的韵律特点。
摆”似蛇的静态;而“浪”则似蛇爬行时的动态。
(完整word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时间:2023年12月地点:泉州地区调查人:一.概况简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调查,截至2023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宋元南戏活化石是指

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形成与发展梨园戏是我国福建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国福建、厦门、泉州、龙溪、晋江等地,为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最迟在明代就已经形成,由小梨园、上路老戏、下南老戏三种戏曲艺术形式相融合而成,当时称为“泉腔”。
1上路老戏为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剧种,有很多南戏脚本,多表现忠孝节义,剧目古老,保留了浙江的南戏剧目;2“下南老戏”为本地戏,多为明代及福建本地特有剧目,古朴粗犷生活气息较浓,有着典雅、细腻的艺术风格与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表现力,它的整个流派特色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堪称别具一格,剧目内容的生活气息浓郁,多有插科打诨;3“小梨园”又称戏仔、七子班,特点是其文词典雅、曲调缠绵、表演细腻,剧目内容以生旦戏见长,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
上路老戏、下南老戏与小梨园这三个流派之间都有自己专用的保留剧目《十八棚头》(十八个基本剧目)和专用曲牌,相互间决不混演,可以通用的只有折子戏。
早期,这三派戏各自分班演出,后三个流派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以下南腔为主的戏曲声腔泉腔。
泉腔就是梨园戏。
音乐与唱腔梨园戏中有许多古语方言,方言土腔都以泉州音为准。
在唱念方面,要求“明句读”,讲究“喜怒哀乐,吞吐浮沉”。
它的音乐唱腔属南曲系统,唱腔以南曲为主,为曲牌连缀体,曲牌体式有:套曲、集曲、过曲、慢、引、近、小令和唐宋大曲的衮等。
唱腔曲牌包括光光乍、福马郎、朝天子、玉交枝、麻婆子、四朝元、摊破石榴花、浆水令、金钱花等。
它的三个流派各有其专用的曲牌和独特的风格。
不同流派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色,上路老戏较古朴劲健、下南老戏较粗犷、小梨园较委婉细腻。
主要伴奏乐器有品箫、二弦、南琶、大唢呐、小唢呐、洞箫;打击乐器以小锣和鼓为主,另有:草锣、响盏、马锣、铜钲、南镗锣、双铃、空锣、南钹、拍板、小叫等。
梨园戏打击乐的打法非常独特,绝无仅有。
舞台与表演梨园戏的演出排场简单,戏台称为棚,台下帮腔称为“棚下唱”,对台戏称为“对棚”。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戏曲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戏曲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聚散地。
走进泉州,好像走进了一座色彩色彩缤纷的大花园。
大自然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片美丽二富饶的土地,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
走进泉州,又像是漫步在繁花似锦、异彩纷呈的艺术长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最为人们所赞叹的是蜚声海内网的泉州地方戏曲艺术。
一、艺苑奇葩,群芳竞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那典雅清丽、委婉深沉的艺术风格,精妙细腻的表演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学内涵,优雅的抒情意蕴,保留着醇厚的唐宋风韵。
其《陈三五娘》、《李亚仙》等传统剧目,已成为许多海内外侨胞十分熟悉、喜爱的传世之作。
今年创作上演的《节妇吟》、《董生与李氏》、《乐羊子》、《蔡文姬》等剧目,也以庄重的立意,精妙的表演扣人心扉。
经过精心提炼的《董生与李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2003-2004年度)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二、被誉为“南海明珠”的高甲戏,粗犷雄浑,诙谐风趣相传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最早是搬演《水浒》的英雄人物故事,后来又演文武合璧的公案戏。
高甲戏的丑角艺术不断发展丰富,有公子丑、官袍丑、破衫丑、家丁丑、傀儡丑、花婆丑等多种行当,形成亦庄亦谐、以丑现美的特有风格,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高甲戏讽刺喜剧《连升三级》,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喜剧经典之作。
近年来高甲戏《凤冠楼》、《玉珠串》、《大河谣》、《大汉魂》、《金魁星》等先后进京献演,多次荣获国家戏剧大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轰动京华剧坛。
三、在争奇斗艳的泉州地方戏曲中,木偶戏可以说是嘴富于国际性的美妙剧种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漳州、晋江掌中木偶戏,堪称是偶坛的并蒂花。
掌中木偶戏又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清代《晋江县志》记载,流传于泉南的“木头戏,俗名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
”历史最久、技艺最精、最负盛名的,要算是漳州、晋江、惠安的掌中木偶戏。
泉州话入门教程

话入门教程一、话简介话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语,历史上曾经是闽南方言的代表。
闽南最早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音为标准音。
方言的形成,跟汉、晋唐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话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语音、词汇的许多特点,犹如古汉语的“活化石”。
方言的使用围覆盖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和清蒙科技工业区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700多万。
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方言也流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岛和、澳门地区。
话语音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唇齿音声母f,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b或p(如“姓”、“蜂”);没有翘舌音zh、ch 、sh、r,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d或t(如“迟”、“耻”),古日母字则读作l(如“日”、“扰”);没有撮口呼韵母ü,单韵母ü通常读作∝(如“女”、“驴”),韵头ü通常读作韵头 u (如“捐”、“选”);有 -m、-n、-nγ三个鼻音韵尾和-b、-d、-γ、-/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
词汇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历日(日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二、本书记音符号为便于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读者学习,本书声母、韵母的记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略加变通:1.话中有3个略带浊音性质的特殊声母,《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采用双写字母 bb、zz、γγ表示;2.话中有3个特殊韵母和1个喉塞音,《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借用国际音标 、↔、∝和/表示;3.话中有较多的鼻化韵,《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借用国际音标“ )”表示(一般加在主要元音上)。
第八讲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ppt课件

闽南方言最大的学术价值,除了它的复杂性之外,最
主要的是保存着许多的古音、古词汇和古语法。如上
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古汉语,即便是语法也
是一样,例如“阿”的用法可见《史记·扁鹊传》
(故北济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有”的用法
可见《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未”的用法可见《史记·
港澳片 它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有几十 万。
国外片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 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 口至少有1000万人。亚、欧、美其他国家的华侨、 华裔说闽南话的人数估计也不在少,由于资料限制无 法具体统计。
此外,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
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 98年版。
古非母字(轻唇音)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 为双唇音(重唇音)。例如“飞、蜂、肥、饭、放、 斧”等字,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声母读为〔p〕〔p ‘〕。
古知组字(舌上音)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 “舌尖音”,例如“直、柱、竹、中、抽、茶、虫” 的声母读〔t〕或〔t‘〕。
有〔-p、-t、-k、-?〕四个塞音韵尾和〔- m、-n、-N〕三个鼻音韵尾。例如“急、出、笔、 铁”和“饮、专、龙”等。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 3年版。
王建设、张甘荔:《泉州方言与文化》,鹭江出版社1994 年版。
侯精一主编、周长楫撰写:《厦门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2年版。
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雷州片 主要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 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 等县市。以海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 万。
展示泉州名片

展示泉州名片一、中国名牌:安踏、匹克、九牧王、七匹狼、染牌、福马……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1.泉州南音 2.泉州北管 3.泉州拍胸舞 4.梨园戏5.高甲戏6.泉州提线木偶戏7.晋江布袋木偶戏8.惠安石雕9.泉州花灯10.德化瓷烧制技艺11.惠安女服饰。
例1、南音:泉州南音亦称“泉州弦管”,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强调“照古音”,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
因此,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例2、惠安女服饰:“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可以说,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丰采和神韵。
最奇特的是惠安女的着装,湖蓝色的斜襟短衫短仅及肚,渲染其大海般的深邃与天空般的清澈,黑旷裤则宽大飘逸,裤头只到脐下,和盘托出其稳重,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着装特色,既矛盾又和谐统一的美。
人们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三、泉州历史名人:1、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人。
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是泉州地区上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2、俞大猷,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3、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最主要的功绩是反清和收复台湾。
4、李贽,明代泉州南门人,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
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腐败。
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
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四、“泉州十八景”清源山、开元寺、崇武古城、府文庙、西湖公园、深沪湾、牛姆林、清水岩、天后宫、五里桥、东湖公园、洛阳桥、黄金海岸、仙公山、蔡氏古民居、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涂门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梨园戏与泉州方言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