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北京市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

模块基本内容

物理1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物理2 机械能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3-1 电场电路磁场

3-2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一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Ⅰ

质点的直线运动2位移、路程

3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

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5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ⅠⅡⅡⅡ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规律6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7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

8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9力是矢量、矢量和标量

10力的合成和分解

1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及应用

12超重和失重

1不要求知道静摩

擦因数

2能够应用牛顿运

动定律处理共点

力的平衡问题

质点的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4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加速度

15抛体运动

16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周期、

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7重力、万有引力

18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9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20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1离心现象

斜抛运动只作定

性要求

机械能动量22功和功率

23动能和动能定理

24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5弹性势能

26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7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28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量定理和动量

守恒定律的应用

只限于一维珠情

2能够运用机械能

知识和动量知识

解决包括碰撞、反

冲、火箭等问题

机械振动机械波29简谐运动、周期、振幅、频率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30单摆、周期公式

31受迫振动、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

32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33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

的关系

34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35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I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六电场36静电现象、两种电荷、点电荷

37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电荷守恒

38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

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带电粒子在电

场中的运动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

2018年高考北京物理(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一、选择题 1. 在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答案】A 【解析】设X为:,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则: 电荷数守恒:,则,即X为:为质子,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式,要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从而确定X 的种类。 2.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 B、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学科&网 C、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布朗运动、扩散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问题;注意布朗运动和扩散都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3. 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现象,注意只有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像,同时要掌握哪些点是振动加强点,哪些点是振动减弱点。 4.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答案】B 【解析】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 同时由于PQ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

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

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 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高考理综物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1.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可以避免丢题,漏题,节约时间 缺点:有时遇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难题时常常由于忘情投入,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个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难题。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就赚了! 3. 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的现象。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理综

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卷1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9(11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30(10分)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试卷物理试卷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现象不属于干涉的是 A.白光经过杨氏双缝得到彩色图样 B.白光照射肥皂膜呈现彩色图样 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彩色图样 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 2.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3n =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3n =能级跃迁到1n =能级比跃迁到2n =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3n =能级跃迁到4n =能级需吸收0.66eV 的能量 D.3n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 的能量 3.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频率资源更丰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 更大。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意味着更快的网速和更大的网络容载能力,“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与4G 相比,5G 使用的电磁波 A.光子能量更大 B.衍射更明显 C.传播速度更大 D.波长更长 4.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 和C 。有关A、B 和C 三个状态温度A B T T 、和C T 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 B C T T T T ==, B.A B B C T T T T <<,C.A C B C T T T T =>, D.A C B C T T T T =<,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 A.1036 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 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ρ π G 34 B ρ πG 43 C ρπG D ρ πG 3 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 T 4 3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 A.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B.b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C.c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D.d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18.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 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1L 和2L 分别串联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L 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闭合开关S 后,调整R ,使L 1和L 2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均为I 。然后, 断开S 。若t′时刻再闭合S ,则在t′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正确反映流过L 1的电流I 1、流过L 2的电流l 2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 ) 20.如图,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B.若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C.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D.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增长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

最新江苏202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江苏202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选修部分要求有变化对比变化 总考点数由114条变为110条,有增有减有合并,难度有升有降。必修一没有变化,必修二略去了原第16考点: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选修3-1中,38、39考点分别删去了“电容器的计算不要求”、“示波管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两句话,意味着这一部分的基本计算学生应该掌握。增加了第43考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且为二级要求,表明重视实验。 删去了第55考点中“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不作要求”一句。选修3-2中,考点“变压器”由1变成2级要求。原65考点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66考点传感器合并为一个考点“传感器”,选修3-3中“液晶的微观结构”描述为“液晶”,可以理解为学生应该更多地了解液晶的相关知识。选修3-4中,原86考点“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的关系”,加了“仅限于单一方向传播”,92考点“光的折射、折射率”由2级要求降为1级。在原97考点基础上,增加了“狭义相对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95考点中明确了狭义相对论中要求掌握的三个重要结论: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质能关系。选修3-5中,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方程,光子说”描述为“光电效应”,意味着这部分要求并不会太高。 备考建议 1、利用教材,重视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高考命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试题可以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是改编题,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2、选修部分,不必过于深究。基本以“1”级要求为主,试卷中三道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加之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复习时投入的精力不宜过多,考虑到公平性原则,选修部分命题会讲究平衡,不会太难。 3、注重实验考查,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和去年一样,没有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意味着实验的考查方式可

2013年全国2卷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物理部分 (全国2-甲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 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A. B. C. D. 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21.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 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 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8分)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黄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 1417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 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Q P v

2013年高考物理(北京卷)解析版

2013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 .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考查选修3-3热学部分(固定题型): 1,分子动理论(布朗运动是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热力学第一定律(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必须控制变量才能说其中一种方式跟内能的关系) 难度:★(概念题) 14.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经折射后氛围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 B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 C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 D .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 考查选修3-4光学部分(固定题型): 1,折射率的相关概念:视 实h sin 1 sin sin 0h C V C r i n ===== λλ 2,电磁波的公式:λγλ== T v 3,光子的能量:γh E = 难度:★(概念题) 15. 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 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振幅是4cm B .这列波的周期为1s C .此时x=4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D .此时x=4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考查选修3-4机械振动、机械波(固定题型): 1,机械波公式:λγλ== T v ,-kx =回F 2,波的传播方向跟质点的振动方向间的关系 难度:★(概念题)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知识点大全 物理必修1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A (1)什么是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3)练习: 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 B.研究用20cm长的细线拴着的一个直径为10cm的小球摆动时 C.研究一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动作时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转时 2.参考系 A (1)什么是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练习:①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3.路程和位移 A (1)什么是路程?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2)什么是位移?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3)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练习:①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 A Ⅰ Ⅱ Ⅲ

C .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 D .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②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 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 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25m ,25m B .65m ,25m C .25m ,-25m D .65m ,-25m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1)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求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公式v =Δx /Δt 求。 (3)什么是瞬时速度?方向呢?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练习: ①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 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项目中,以12.91s 的骄人成绩力 压群雄,一举夺得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假定他在起跑后10m处的速度是8.0m/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8.0m/s B .9.6m/s C .8.8m/s D .8.5m/s ③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 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 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不能确定 5.匀速直线运动 A v 0

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1及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8页。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种tRNA 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DNA 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 线粒体中的DNA 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 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 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3. 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 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 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 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 后的情况 甲 乙 丙 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 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 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 从图丙可以推测,HIV 可能对实验药物a 敏感 D. 从图丁可以看出,HIV 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 某农场面积为2140hm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2100/hm 只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6.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9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差不多公布。1月13日上午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 “教学大缸”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带来解析。今年的《考试说明》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换进了部分2019年高考的真题。此外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与文化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英语注重考察书信等应用文写作,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色彩。政治调整了考试范围。 物理:调整3道样题 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与要求"均无变化。参考样题有所调整、将3道考题调整为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中的物理试题。 将2019年《考试说明》中第50、53题分别替换为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19、20题。 将2019年《考试说明》中第86题替换为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1题。 2019年北京物理高考大纲解读 一、大纲变化

从有关渠道了解到,2019年考试大纲与2019年没有变化。考核目标、考试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都与2019年一致。参考样题删掉了2019年的16题与2019年的23题,同时增加了4道2019年的新题,分别是18题、19题、23题与24题。 二、考试分析 从北京2019、2019两年试卷来看,北京高考试卷特别强调基础性,同时注重探究能力与学科思想的考查,真正将大纲 中考核目标下的“3个注意"、“4个有利于”落到实处。具体从大纲样题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如每年试卷中的热学、光学、近代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交流电部分,以及每年的22题(16分),这些题目难度不大,能力要求不高,只考察理解 能力与简单的推理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是同学必得分的部分、 (2)注重实验的考察、如大纲样题45题(2019年第19题)、大纲样题46题(2019年第19题)、大纲样题54题(2019年第19题)等都是在以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进行命题,这就要求同学特别要重视实验的复习,不仅是学生 实验,还要重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另一方面,同学也能够依照以上几道例题发现,北京卷几乎每年的19题都会出现一道以实验为背景的题目,这也体现了北京卷的延续性规律。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高清版)

2013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 B.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 C.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 D.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的能量 15.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振幅为4cm B. 这列波的周期为1s C.此时x =4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D.此时x =4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16.倾角为α、质量为M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αcos mg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αsin mg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ααcos sin mg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g m M )+( 17.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 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 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 ,其他条件不变,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 2.则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及E 1与E 2.之比分别为 A. c →a ,2:1 B.a →c ,2:1 C.a →c ,1:2 D.c →a ,1:2 v 8 2 0 y/c x / m 10 4 6 2 -2 12 v M N R a b c d m M α a b O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力学 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二、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B. C.D. 2.(6分)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3.(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 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 ﹣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A.B.C.D. 4.(6分)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B.C.D. 5.(6分)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A.B.C.D. 6.(6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7.(6分)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

202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2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16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期将公布。今天上午北京教 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记者注意到,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 换进了部分去年高考的真题。此外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 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 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语文 《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 2016年语文学科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其中现代 文阅读,在以往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运用”“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同时增加 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对中外 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具体调整:“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 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 《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据介绍,经典阅读篇目主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例举”二字, 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 记者了解到,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 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

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但考虑到本届毕业生在高 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暂 不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2017年、2018年逐步将这些篇目纳入 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考试说明》还调整了参考样题。删除考查点、题型有重复的样题,将旧的高考试题或测试题替换为2015年的高考题,增加2015年出现的新题,如散文《说起梅花》,作文“二选一”试题等。调整后,参考样题由2015年的70个小题变为73个小题。 英语 写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色彩 英语“参考试卷”更换2道题,总分值为35分。新换试题均选 自2015年高考北京卷,新换试题位置均在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据了解,新换试题不突破考试范围,在题型结构、分值设定、能力要求上保持稳定。此外注重基础考查,试题任务具体,要求明确,对考生完成写作所需要的词汇、句式等要求均比较基础,题目中还 给出了关键的提示词以帮助考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书信和稿件是 考生比较熟悉的写作体裁,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过类似 的写作经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真实的语言水平。 书面表达部分第一节的写作任务涉及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娱乐活动划龙舟,第二节通过写稿件的形式,宣传优秀民间艺术。试题要求运用英语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 其他学科 数学:理科数学更换4道参考样题,文科数学更换2道参考样题,均选自2015年高考北京卷。 物理: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与要求”均无变化。参考样题将3道考题调整为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 卷中的物理试题。

2013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2.(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D.a光光子能量小于b光光子能量 3.(6分)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振幅为4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1s C.此时x=4m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 D.此时x=4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4.(6分)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osα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sin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sinαcos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5.(6分)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l;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 l:E2分别为( ) A.b→a,2:1B.a→b,2:1C.a→b,1:2D.b→a,1:2 6.(6分)某原子电离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若该电子在核的静电力作用下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电子运动() A.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大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 C.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7.(6分)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E1、△E2、△E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