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三次文艺复兴

合集下载

黑人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表达

黑人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表达

黑人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表达黑人文学是指由非洲裔美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黑人群体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探讨黑人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在文化表达方面的重要性。

一、黑人文学的起源与发展黑人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的美国。

由于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作家和艺术家长期被剥夺了表达自己的权利。

然而,在这样的压迫环境下,黑人文学开始萌芽,并逐渐崭露头角。

1.奴隶叙事的兴起奴隶叙事是黑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通常由逃亡奴隶或自由黑人撰写,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呈现他们被奴役、剥削和迫害的实际经历。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奴隶的叙事》和哈里埃特·雅各布斯的《逃亡的奴隶的故事》。

2.黑人文艺复兴20世纪初,随着黑人社会的觉醒和种族平等主义的兴起,黑人文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这一时期被称为黑人文艺复兴,黑人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种族歧视。

托妮·莫里森的《亲爱的》和朱利安·邦塞的《无耐烦的人》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3.后现代黑人文学的兴起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后现代主义对黑人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黑人作家开始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语言,以探索独特的身份和文化。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和巴拉克·奥巴马的《梦想之地》都是后现代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黑人文学的文化表达黑人文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它还承载着黑人群体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黑人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黑人社会的演变和黑人身份的建构。

1.反映黑人历史和文化黑人文学通过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来反映黑人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亚历山大·哈利的《根》通过凯茜家族的故事,展现了奴隶制度对黑人生活的摧残和抗争。

这些作品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黑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遭遇。

2.探索黑人身份与自我认同黑人文学也是黑人群体探索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作品中黑人人物的塑造和心理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黑人经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代美国黑人艺术

当代美国黑人艺术

前言近几年来,由于黑人运动的发展,美国黑人艺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对美国黑人艺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与深入。

实际上,早在60年代后期──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美国黑人运动崛起时,美国学术界、艺术界就对美国黑人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争论。

一般认为黑人艺术(Black Art)是美裔非洲艺术(African -Amwerican Art)的发展,也是当代美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美裔非洲艺术不同于西欧艺术,她的文化根源可追溯到非洲大陆,是一种异于西方主流文化艺术的独特的文化艺术。

她是随着美国奴隶制度──贩卖黑奴,进入美洲的;尽管,她受到西方主流文化艺术的排斥,但依然坚强生存。

20世纪20到30年代美国的哈利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 ais -sance),第一次在美国本土确认了美裔非洲艺术。

这是一个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的文化艺术运动,这一运动的哲学思想综合了美国的现实主义、道德伦理意识、泛美主义、实验主义等。

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黑人人权运动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在政治、文化以及各个领域中蓬勃发展,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支持,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强有力的声明,表达了七亿中国人民对美国黑人的友谊与支持。

从那时始,美国的美裔非洲艺术鲜明地一分为二:一、“主流学院”派──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而被同化;二、“强烈种族意识”派──即黑人艺术(或译黑色艺术)。

本文仅对当代黑人艺术进行考察,我们将以一些优秀的黑人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与作品为例,来分析美国当代黑人艺术的特点与成就。

我们将特别注意当代黑人艺术在美国──一个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这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带有鲜明种族意识、鲜明文化色彩以及社会-政治意识的文化整体。

一多元文化主义与当代艺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从时间上来讲是20世纪即将向下一个世纪转折的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来说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从科学与技术来看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从人类文明发展来分析是几千年来的不懈努力而达到的高峰。

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和文化

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和文化

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和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在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化运动,标志着欧洲文化的复兴和更新。

美国文艺复兴运动则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化运动。

它的出现是基于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大变革,追求对人类本性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美国文化带来了现代与多元化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美国文艺复兴运动期间,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来到美国。

这些人开始对传统欧洲艺术风格进行重新审视,要求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文化创意出现,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挑战传统贵族文化的权威和垄断。

文艺复兴运动是与摇滚乐和流行文化并肩而行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对美国文化影响深远,从音乐、文学、绘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同时,它也标志着美国成为了一个艺术创意的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化1、文学美国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许多知名作家和诗人,如欧内斯特·海明威、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威廉·福克纳等,开始挑战当时传统文学风格。

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生活的本质和人类的精神追求,以及受到现代技术和社会风貌的影响。

这些作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风格。

2、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文艺复兴运动期间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

爵士乐曾经被认为是“黑人音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音乐形式,集结了许多不同族裔的音乐家和观众。

爵士乐的创新和多样性使得它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3、电影美国电影业在20世纪初开始崛起,在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大发展。

好莱坞成为了美国电影工业的中心,生产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如《公民凯恩》和《乱世佳人》等。

这些电影作品涉及到社会问题、政治状态、种族和性别问题等现实议题,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电影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同时也为美国文化的流行赋予了更加强烈的影响力。

解析兰斯顿_休斯的黑人梦

解析兰斯顿_休斯的黑人梦

摘要: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自己发起的争取自由解放的文化运动。

兰斯顿·休斯是这场运动中的中坚人物。

美国黑人的历史是屈辱、受歧视、受迫害的历史。

梦想是愿望的实现,黑人的特殊命运使得他们尤其多梦。

梦是休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是黑人自由、平等的愿望。

他的诗歌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在美国黑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兰斯顿·休斯;梦想;愿望;改装一、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与兰斯顿·休斯美国黑人自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的很长一个时期是作为种植园主的奴隶生活在美国这个号称“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里的。

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人权,遭受着非人的奴役。

在白人眼中他们是“劣等公民”,对他们的歧视和迫害反映在种族隔离,公民权利的剥夺以及私刑的实施。

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匹配的是黑人文化的边缘位置。

在文学作品中,黑人或是以愚钝、野蛮的形象被贬低,或是以山姆大叔逆来顺受的形象来教育黑人们满足于固有的地位。

黑人自己没有话语权。

1920-30年在“黑人之都”哈莱姆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黑人文化运动,即“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第一次由美国黑人自己主动掀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推动了美国黑人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1]至此,黑人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整个社会,审视黑人民族的遭遇,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价值,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呼吁民众起来争取自由、平等。

“许多人认为较小说、戏剧或其他的文学形式,诗歌是这次运动的中心,或者说是美国黑人作家试图创建的勇敢的新美国黑人文化的基础。

”[2]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作为美国黑人的一员,他自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家庭的破裂以及自己生活的坎坷让他充分体会到黑人生活的艰辛。

他游历非洲和欧洲寻找自己的根和社会归属感,因此明了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他怀着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种族歧视现象,唤起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

harlem renaissance 名词解释(一)

harlem renaissance 名词解释(一)

harlem renaissance 名词解释(一)Harlem Renaissance背景介绍•美国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920年代至1930年代•地点:哈莱姆区(位于纽约市)主要特点•黑人文化的重生和振兴•文学、音乐、艺术、舞蹈等领域的繁荣相关名词1. 黑人文学•描述:以黑人经历和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示例:《奥德赛》(Alain Locke)是一本讨论黑人文学和艺术的重要著作。

2. 爵士乐•描述:融合非洲和欧洲音乐元素的音乐流派•示例:路易·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是一位以爵士乐演奏和创作而闻名的音乐家。

3. 芭蕾舞•描述:经典舞蹈形式之一,融合技巧、优雅和艺术性•示例:卡米尔·萨纳-马克斯韦尔(Camille-Saint Saens)的《天鹅湖》是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剧。

4. 社会批判•描述:作品中对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等问题的批评和反思•示例:朗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是一位以黑人社会批判为主题的重要诗人。

5. 肖像画•描述: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表现人物形象和特征•示例:亨利·奥斯卡·毕尔逊(Henry Ossawa Tanner)是一位以肖像画和历史题材画作而闻名的艺术家。

6. 哈莱姆行动•描述:通过艺术和文化推动黑人自由和平等的运动•示例:1921年,哈莱姆行动组织(Harlem Action Committee)成立,为黑人社区争取公正和机会。

结论哈莱姆复兴是20世纪美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为黑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传达自身经历的平台。

通过黑人文学、爵士乐、芭蕾舞等艺术形式,哈莱姆复兴运动在推动黑人文化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

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

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

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

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

“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

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

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

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

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

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

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可以追溯到三个主要阶段:奴隶时期、黑人文艺复兴时期和种族平等时期。

在奴隶时期,黑人被剥夺了文化和自由,他们只能通过口头传统来传承并强化他们的文化。

在黑人文艺复兴时期,黑人通过文学、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表达了自己的文化和尊严。

在种族平等时期,黑人民族文化从社区中发展出来,如摇滚乐、独立电影等。

这些阶段使美国黑人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

在奴隶时期,黑人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头传统和音乐。

他们唱歌、跳舞和讲故事来传递记忆和价值观,这是他们维持生存和自尊的方式。

这些传统成为黑人社区的一部分,被视为黑人文化的核心,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黑人文艺复兴时期,黑人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黑人作家、音乐家和表演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黑人文学家如朗·斯顿·休斯、托妮·莫里森等人用他们的作品展现了黑人文化和历史的丰富性。

爵士乐,成为著名的音乐流派,代表着黑人社区的文化精神和黑人文化在音乐上的成就。

黑人舞蹈演员和戏剧演员也通过他们的表演,展现了黑人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性。

在种族平等时期,黑人民族文化不仅在娱乐领域获得了曝光,也影响了其他领域。

黑人音乐家贡献了摇滚乐和嘻哈音乐,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成为热门音乐流派。

独立电影制片人如斯洛·波盖特、李·丹尼尔斯、阿瑟·贝克等人,通过电影表现黑人文化和社区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人文化的流失和削弱也颇具挑战。

知名的黑人地区、社区和公司逐渐消失和被改变。

一部分黑人民族文化变得越来越流行化,越过了黑人社区的文化背景。

这使得原始的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令人感到担忧。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来确保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这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公共领域中推广黑人民族文化,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黑人文化的独特和价值。

并且也需要从社区开始在娱乐、艺术等领域支持和培养黑人民族文化,使它们从社区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美国黑人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美国黑人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美国黑人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美国的黑人文化是一个多元化而又独特的文化体系,它拥有独特的语言、音乐、文学、舞蹈、时尚等方面,强烈的反映了美国黑人的历史、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

美国黑人文化的形成背景有二:一,奴隶制度;二,黑人种族歧视。

奴隶制度在美国奴隶制度中,黑人演唱、跳舞、编织毛绒玩具、制作帽子和玩具等日常生活活动,就是他们的一种文化表现方式。

大约在18世纪20年代,黑人开始在美国南北地区陆续产生了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跳舞是他们在身体骨骼状况下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印象来表达感情和生活状况的方式。

其中,非洲节奏和灵歌是美国黑人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卡顿、大苦头和慢摇滚则是美国黑人舞蹈的代表作品。

黑人种族歧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黑人文化的表现力更强了,因为这个时期,黑人开始涌进白人的文化界,成为音乐、文学、舞蹈、电影、体育、时尚的代表人物。

其中,爵士乐、布鲁斯、摇滚等音乐风格,以及盲人牛仔、海顿先生等文化名人,都是美国黑人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黑人音乐美国黑人音乐的三大代表作品:爵士乐、布鲁斯和摇滚乐。

1. 爵士乐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非裔美国人创造了一种颇为复杂的音乐艺术,它充满了奇妙的音韵,这就是爵士乐。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欧洲乐派和非洲节奏,同时又结合了其它许多肢体舞蹈、芭蕾舞和歌唱等不同的表演形式。

2. 布鲁斯布鲁斯是美国非裔民众的一种多情歌谣,它始于19世纪末,当时黑人、白人与低沉的音乐和dav事情联系在一起。

布鲁斯音乐讲究内涵,采取了许多传统黑人民谣,而且在美国有许多被争议性的歌词。

3. 摇滚乐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白人青少年开始“盗取”黑人的音乐去兴盛自己的文化,并形成了世界性文化现象。

摇滚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黑人音乐界,而这首部始于1949年的《嘱哪哪》享誉世界各地,在两代青年的记忆中于今不免眺鸟成为它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黑人的三次文艺复兴美国黑人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民族。

万恶的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它也是挑起美国南北不和并导致大规模内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后,美国的奴隶制在名义上算是被废除了,但广大的黑人,尤其是南方的黑人,处境并无多大改变。

列宁曾把南北战争后的南方比作“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1〕。

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美国黑人一直在进行斗争,从1526年第一次奴隶暴动〔2〕起,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如火如荼的抗暴斗争止,经过400多年的艰苦历程,黑人民族才在美国获得一些基本权利与一定的政治社会地位,他们对美国文化所作的杰出贡献才得到初步承认。

举例来说,美国的白人文学史家们一直不肯正视美国黑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始终不愿给予它以应有的地位,这种情况直到今天才开始有所改变。

美国的黑人奴隶全都来自非洲。

非洲曾被达尔文称为“人类的摇篮”,原有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

美国的著名黑人历史学家杜波依斯曾说:“不用怀疑,15世纪非洲黑人群众的文化水平,比同时期的北欧人的文化水平要高。

”〔3〕但是,非洲的黑人被贩卖到北美洲大陆后,却成了“会说话的工具”,被剥夺了人的一切权利,当然更谈不上学习文化受教育〔4〕。

他们在非洲生活时原有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习惯,后来被殖民者掳去当奴隶时,也就在美国南部的种植园里,在戴着镣铐干活的田野上,在奴隶们居住的简陋小屋里,在人迹罕到的沼泽和丛林中……创造了很有价值的口头文学——包括圣歌、悲歌、民歌在内的黑人奴隶歌曲——从而对美国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像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威廉·威尔斯·布朗这类奴隶通过自身的奋斗,不仅学习了文化,而且在逃亡之后还用手中的笔作武器,口诛笔伐,积极投身到当时的废奴运动中,为废除奴隶制度积极制造舆论。

奴隶主一向不把奴隶当作人看待,视黑人为劣等民族,因此黑人奴隶能进行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对奴隶主谎言的有力驳斥,何况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有不少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有一定的艺术造诣,证明美国黑人不愧是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

这个时期以废奴文学为主的黑人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本世纪80年代在威廉·安德鲁斯(William L. Andrews)等黑人学者们的倡导下,才对它作了重新评价,甚至认为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黑人文学是第一次黑人文艺复兴〔5〕。

二美国最著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是所谓“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时间是在一次大战之后被称作“爵士乐时代”的20年代,地点是在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黑人聚居区哈莱姆。

发生这样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自然有它的历史背景。

首先,南北战争中吃了败仗正在重建中的美国南部在少数种族主义分子煽动下,对黑人民族的种族压迫与歧视变本加厉,再加上棉花连年歉收,终于迫使黑人群众纷纷迁居北方大城市。

恰好北方城市也非常需要黑人劳动力,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刺激了工业,外国移民也因战争无法来美国),于是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

在大战后的10年中,北方几个大城市的黑人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

黑人大规模集中于城市,生活有所改善,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具备了广泛开展文艺活动的条件。

其次,大战后黑人民族运动高涨,广大美国黑人在著名领袖杜波依斯等领导下,社会觉悟和政治觉悟都有很大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这期间从黑人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爵士音乐风靡全国,黑人对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作了重新估价,以黑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越来越受读者欢迎。

当时北方大城市纽约的哈莱姆区是全国最大的黑人聚居区,全国最优秀的黑人艺术家和文学家差不多都集中在那里,因此20年代的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很自然地以哈莱姆为中心开展起来,影响很快波及全国。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种族歧视,批判并否定汤姆叔叔型驯顺的旧黑人形象,鼓励黑人作家在艺术创作中歌颂新黑人的精神,树立新黑人的形象。

当时鼓吹新黑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荣获罗兹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著名黑人学者艾兰·洛克(Alain Locke),他在1925年编辑出版了一部综合年轻一代黑人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文选,题名《新黑人:一个解释》(The New Negro: An Interpretation),在当时的黑人文坛曾起过很大的影响。

洛克在该书的长篇序言里指出,旧黑人不被当作人看待,不具人格,只是个影子。

现在黑人圣歌随同黑人民歌已在美国普及,种族歧视的锁链已被粉碎,黑人有了新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因此美国黑人必将进入一个集体发展的新时期,也就是精神上的成熟时期。

由于新黑人运动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因此有人把这次文艺复兴称作新黑人文艺复兴(New Negro Renaissance)。

在这次黑人文艺复兴中还展开“艺术还是宣传”的讨论。

以杜波依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宣传,而且永远如此”〔6〕,而以洛克为代表的一派强调“应该选择艺术,放弃宣传”,并说“美是最好的牧师,赞美诗比布道更有效果”〔7〕。

当时的大多数黑人作家都接受洛克的观点,虽有个别黑人作家因而走向极端,发展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但这次持续10年之久的大规模文化运动的确提高了美国黑人文学的艺术水平,涌现出一批像吉恩·图玛(Jean Toomer)、克劳德·麦凯(Claude Mckay)、康梯·卡伦(Countee Cullen)、詹姆斯·兰斯顿·休士(James Langston Hughes)等优秀作家,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麦凯写过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提出“如果我们必须死,就要死得可贵,不负我们洒下的高贵热血……尽管众寡悬殊,我们也要无比英勇,用致命的一击回敬敌人的千次打击!即使我们面前敞开着坟墓,那又算得什么?既是男子汉,面对残暴而又胆小的匪帮,我们即使被逼到墙根,也要拚死抵抗!”这首诗发表近20年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军吃了败仗从敦刻尔克撤退,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议会作报告时曾引用了此诗来激励士气,该诗后来也就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号召,经常被传诵。

从这里也可看出哈莱姆文艺复兴有其一定的成就与影响。

当然这次黑人文艺复兴也有其局限性。

它的发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了文艺界开明白人的资助〔8〕,只有少数黑人文艺界人士参加,广大的黑人群众甚至都不知道黑人文艺复兴这回事,甭说参加进去了〔9〕。

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唐·李(Don L. Lee)说,由于其本身的局限,20年代的黑人文学运动从一开始就预告了自己的死亡〔10〕。

美国黑人学者詹姆斯·埃曼纽尔(James A. Emanuel)说得更为形象:“可是‘新黑人’慢慢地死了。

30年代,经济萧条使他丧失了元气。

40年代,世界大战使他精疲力竭,同时也使他改变了对他康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生态度。

50年代,时起时伏的种族合一浪潮欺骗了他,使他相信自己的死亡相形之下已居次要地位。

60年代开始后,他的孙儿孙女们在南方从火红的公共汽车上和肮脏的饭柜旁挥手向他作了一次尊敬而可怕的告别。

70年代初,他们扔掉了他的衣服、头发和名字。

他们作为‘青年黑人’出现,因自己的过去而变得狂热,决定对未来提出不妥协的要求。

”〔11〕换句话说,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中心内容的新黑人运动(New Negro Movement)在30年代告终,其影响逐渐消失,到了70年代初为另一个新黑人运动(New Black Movement)所取代,这次运动里的新黑人是战斗的黑人,或称黑人斗士(Black Militants)。

三二次大战之后,国际上和美国国内的情况都有很大改变。

战后约有80万美国黑人从世界各地回国,他们经历了战争,增长了见识,精神世界起了显著的变化。

美国政府也在改善国内种族关系上受到很大的压力,杜鲁门总统不得不在1946年下令成立民权委员会,该委员会在翌年的报告中提出了34项建议,以便把黑人民族溶入美国生活的主流中。

国际上,则是战后非洲国家相继独立,它们的民族独立运动对美国黑人的影响很大,鼓励了黑人民族主义的发展。

著名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死前曾去非洲各新独立国家游历,后来写了一本记述他非洲之行的书,取名《黑人权力》〔12〕,当时只是一种象征,但在60年代中期“黑人权力”被新黑人运动用作战斗口号,有了更深的含义。

粗略地说,二次大战后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40年代理查德·赖特崛起,称霸黑人文坛十多年,产生巨大影响,他的著名小说《土生子》的主人公别格成了城市黑人青年的样板。

美国著名评论家欧文·豪(Irving Howe)说:“在《土生子》出版的那一天,美国文化被永久地改变了。

”〔13〕著名黑人学者勃赖顿·杰克逊在他的《美国黑人文学大纲》中把40年代至1957年这一时期称作“赖特时代”(Age of Wright),说赖特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

〔14〕50年代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专求种族合一,文学上则要求美国黑人文学成为美国主流文学的一部分,强调黑人作家也应该拥有并影响白人读者。

当时出现一批取得博士学位的黑人青年评论家〔15〕,以白人文艺评论界的标准要求黑人创作。

50年代最杰出的黑人作家是艾里森(Ralph Ellison)和鲍德温(James Baldwin),他们都是在种族合一的思想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例如被白人评论界捧上天的艾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 1952),既是社会抗议,对美国的种族歧视状况有所揭露和批判,但同时又用象征手法把美国黑人的处境扩大到全人类中的受压迫者和受歧视者。

他声称他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黑人。

鲍德温则在他的创作中探索黑人民族的精神危机,他的人物几乎都想通过性关系来拯救自己。

60年代是美国的多事之秋。

50年代的表面平静和丹尼尔·贝尔所谓的“意识形态的真空”,〔16〕孕育了60年代的政治风暴和各种思潮的总爆发。

由种族歧视引起的黑人抗暴斗争连续不断,震动了美国社会,也助长了美国黑人的民族主义思想。

在50年代,不少黑人文艺评论家都在批判某些黑人作家所表现出来的种族沙文主义倾向,这种批判还受到黑人们自己的赞扬,被认为是黑人文学成熟的标志。

可是到了60年代,在黑人抗暴斗争的影响下,黑人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增长,“分离主义”(separatism)成了时髦的口号,同时也成为60年代激进黑人文学的特征〔17〕。

美国左翼文艺评论家莫里斯·迪克斯坦认为,由于存在肤色不同的明显事实,同化目标对黑人来说,除非实行大规模的异族通婚,是脱离实际的或无法实现的,而大规模异族通婚既非黑人也非白人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