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1

五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1
五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1

【小学二年级奥数】二年级奥数如何学习

孩子升入二年级后。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低年级奥数如何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二年级奥数应该如何学习呢?如何在低年级全面系统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 奥数相对比较深,超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成度。一般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是比较适合的,太早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数学基础也没有打好。那么对于二年级的奥数,我们学些什么呢?其实对于二年级与其说是奥数,还不如说是对奥数的一个铺垫。怎么激发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打击孩子在学习上的信心,并且开拓孩子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是二年级阶段学习的目的。这就是在正式学习奥数之前,从其他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观察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开始,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孩子的数感训练,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比如:在生活中,在带着孩子逛街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说“我们要去××路××号,我们要怎么走啊?”一条街的门牌号是一边奇数,一边偶数,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在考孩子的观察力,对于奇偶数的判断,对数的大小的判断等。像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拓展不会让孩

子觉得有压力,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看待日常事物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可以引发还在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能力。 二年级奥数主要是兴趣培养阶段,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的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1. 二年级奥数学习:接触奥数,兴趣第一 有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奥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奥数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升初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奥数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奥数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 二年级奥数学习: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

五年级下册课本配套奥数教材

倍数与因数(一) 【例1】(★★★) 四位数“3AA1”是9的倍数,那么A=_____。 【例2】(★★) 1至100以内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_____。 【例3】(★★★) 在“25□79这个数的□内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11整除,方格内应填_____。 【例4】(★★) 已知一个五位数□691□能被55整除,所有符合题意的五位数是_____。 【例5】(★★★) 5. 现有梨36个,桔108个,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要求每人所得的梨数,桔数相等,最多可分给_____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梨_____个,桔_____个。

倍数与因数(二) 【例1】(★★★) 有一个五位数2□69□,它的千位和个位看不清楚了,小明知道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吗? 【例2】(★★) 回答下列问题: ⑴把16拆成两个质数的和共有多少种拆法?它们分别是什么?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数的差是多少? ⑶三个质数的乘积是70,其中两个数的和正好等于第三个数,其中最大的那个数是多少? 【例3】(★★★) 用1、2、3、4、5、6、7、8、9这9个数字组成若干个质数,每个数字恰好使用一次,请问:最多能组成多少个质数?请找出一种满足要求的组法。 【例4】(★★) 一天,小明的房间里亮着灯,突然停电了,小明以为灯泡坏了,所以就拨了几下开关,他清楚的记得自己一共拨动了7下开关,那么当来电时,他房间的灯是亮的还是暗的?如果在关灯的状态下拨动100次开关,那么灯会亮着还是不亮? 【例5】(★★★) 有一列数,它们是1、1、2、3、5、8、13、21 …,从第三个数起,往后每个数都是相邻的前两个数的和。有人说这个数列中的第105个数是奇数,你认为对吗?你能判断这个数列里的第1000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吗?请说明理由。

1-6年级奥数内容

1-6年级奥数重点内容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得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就是学习习惯还就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得培养与正确得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得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得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得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计算就是学生学习时遇到得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瞧似无序得算式中寻找到一定得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得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就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得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与立方体等就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得图形。通过系统得指导,使一年级得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得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得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得确就是有一定得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得方式,将复杂抽象得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得重点在于有序得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得思维方式。 4、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得基础知识:数论问题就是后续学习中得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得: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就是今后学习得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就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得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得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对于二年级得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得兴趣就是最主要得。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得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得问题就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得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得列竖式,尤其就是乘法得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得学习中要求得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得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就是难点:对于二年级得学生来说,有序思维与抽象思维就是比较困难得,对于问题,二年级得学生更多得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得问题需要得就就是孩子得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得方法,下册得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得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得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得汉堡与汽水得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得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得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得部分问题,但就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得奥数学习就是小学奥数最重要得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得知识技巧,才能有效得促进今后得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得增长,孩子得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得提高,这个时期就是奥数思维形

从课本到奥数五下2、5的倍数及3的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及3的倍数特征1.下面的这些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 倍数? 46、63、80、39、105、120、77、2310、30、88、93、200、51、、104、1070、9650 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4的倍数? 100、326、1278、25684 3.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8的倍数? 126、5312、39048 4.在865的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分别是5和8的倍数。符合这些条件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 5. 在257的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分别是2和25的倍数。符合这些条件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 6.在318的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分别是2和25的倍数。符合这些条件的六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7.两个整数,它们的积能被和整除,就称为一对“好数”,例如70与30.那么在1,2, (16) 十六个整数中,有“好数”多少对?8.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多少? 9.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多少? 10.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四位数是多少? 11. 在865的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分别是3,4和5的倍数。符合这些条件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 12.四位数6A2B能被2,3,5整除,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13.在973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分别被3,4,5整除,且使这个数尽量小.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14.一个三位数能被3整除,去掉它的末尾数后,所得的两位数是17的倍数.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是几?

15.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多少? 16.芸芸在文具店买了2本笔记本,2支钢笔,3支自动铅笔和3块橡皮.已知笔记本3元/本,钢笔15元/支,自动铅笔和橡皮的价格芸芸记不清了.售货员要芸芸付46元,芸芸马上说售货员把账算错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7.黄蓉买了5支铅笔、8本笔记本和3块橡皮.她只知道铅笔的价格是1元/支,笔记本的价格是3元/本,橡皮的价格不太清楚.售货员阿姨要黄蓉付34元,黄蓉马上说售货员阿姨算错了,你知道黄蓉是怎么判断的吗? 18.“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四(2)班的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做绸花,每个小组做的绸花一样多.马大哈统计了一下说:“还是人多力量大,大家一共做了246多绸花.”马大哈统计对了吗?为什么? 19.小天在文具店买了6本练习本、2支圆珠笔、4支自动铅笔和8块橡皮.已知练习本1元/本,圆珠笔2元/支,其余的价格小天记不清了.售货员要小天付20元5角,售货员把账算错了没有,为什么? 20.油库里有7桶油,分别是汽油、柴油和机油,用秤称得每桶分别重12千克、13千克、16千克、17千克、22千克、27千克和32千克,但不知道每只桶里各装的是哪种油.已知柴油的总重量是机油的3倍,汽油只有1桶,7个桶内各装的是什么油? 21.建筑工地有5堆废料,分别是5吨、6吨、7吨、10吨、16吨,两天时间内运掉了4堆,并且第二天运的重量是第一天的2倍.剩下1堆是多少吨? 22.冷库里有8种冷饮,每种分别有9箱、21箱、25箱、27箱、30箱、39箱、45箱、46箱.某天,甲、乙两个商店买走了其中的7种,并且乙店买的箱数是甲店的4倍.你知道剩下的那种有多少箱吗? 23.商店里有6箱货物,分别重15、16、18、19、20、31千克,两个顾客买走了其中的5箱.已知一个顾客买的货物重量是另一个顾客的2倍,那么商店剩下的1箱货物重量是多少千克? 24.将26分成两个质数的和. 25.将36分成两个质数的和. 26.将50分成两个质数的和. 27.用0,1,4,5这四个数字组成2个质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那么这两个质数分别是什么? 28.两个质数的和是2001,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多少?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一些同步的参考书教材,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级买对应的书即可 1、《华数奥赛教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主编:毛文凤,单墫等 华数奥赛教材.png 简介:一本有着较长历史的书,可以作为同步学习的资料。作者毛文凤、单墫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竞赛教练,同时编书很严谨。书正如其标题所示,是一本针对华杯赛的教材。华杯赛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比较正规、权威的赛事,其知识点覆盖面很全,同时对初中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例题多采用华杯赛中的真题、改编题,可以帮助构建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知识框架。 优点:同时解决知识框架和华赛备考 缺点:书中欠缺知识点总结 适合学员:五年级、六年级有较好基础的同学可以使用 难度: 2、《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编:蒋顺,李济元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png 简介:也是分年级的一本书,难度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孩子如果未接触过数学竞赛,可以用来作为初步自学的书籍。本书氛围A版和B版,A版是教材,有知识点讲解和例题;B版是同步练习册,用于课后巩固。 优点:入门必备,编排板式不错,有单独练习册 缺点:难度、深度均不足 适合学员:1-3年级推荐使用此书进行初步学习,4-6年级如果刚刚接触数学竞赛可以用此书作为初步学习的教材。 难度: 3、《明心数学资优教程》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嘉 明星数学资优教程.png 简介:这是武汉的刘嘉老师编写的一本教材,内容非常详细,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有很多的背景介绍,不仅传授方法和知识,也会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历史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不错,对于所涵盖的专题的讲解非常细致。 优点:对于单个知识点挖掘得很深,同时有很多背景知识介绍,丰富孩子的见闻 缺点:可能这套丛书只是部分完成,很多重要专题没有涉及,另外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已经较为落后 适合学员:对数学有较强兴趣,同时有一定数学竞赛基础的同学,此书只有4—6年级 难度:

五年级从课本到奥数练习

五、智能测试姓名: 1、三角形的底边和高都扩大3倍,则三角形的面积()。 2、果园里有桃树500棵,苹果树比桃树的3倍少50棵,苹果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桃树1080棵,比杏树的4倍少320棵。杏树有多少棵? 4、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2、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A地相背而行,经过4.5小时后,两车相距643.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奥数训练 1、把6.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增加了多少个6.18?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小7.2,原数是多少? 3、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比原数少198,原数是是多少?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比原数大35.64,这个小数原来是几? 5、有一个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他就比原来增加了13.5 ,这个小数是多少?

6、甲、乙俩数的和是27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乙数相等。甲、乙俩数各是多少? 7、五年级有6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活动,剩下的人相当于4个班级的人数,求原来每班多少人? 8、五位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捐出16元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个人的存款,原来存款每人多少钱? 9、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工人搬运,当每个人都运了68箱是,正好运了一半,这堆货一共多少箱? 10、一批树苗平均分给4个小队种,当每个小队种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多少棵?? 11、1千克梨和4千克的苹果共计18元,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共计23元,求梨的单价。 12、小林和小平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小林和小群的平均体重是33.5千克,小平和小群的平均体重是34.5千克,小林、小平、小群各重多少千克?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一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上册下册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 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 第四讲数一数(一)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第五讲数一数(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六讲动手画画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 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第七讲摆摆看看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 以一横一竖摆。 第八讲做做想想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 第九讲区分图形第九讲分组与组式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二讲奇与偶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三讲是与非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一)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五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六讲火柴棍游戏(三)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附:第一讲点、线、角 附:第二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 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附:第三讲多边形和扇形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附:第四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从课本到奥数2

五年级数学(上)从课本到奥数2 一、填空 1.48平方米=()平方分米 7.05千米=()千米()米=()米5吨135千克=()千克 =()吨750克=()千克 0.68元=()角()分 1.5时=()时()分 2.两个小数相乘,按整数乘法计算的结果是360,如果一个因数有两位小数,另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这两个数的积是()。3.一个数乘10后是78,这个数是()。一个数乘0.01后是1.2,这个数是()。4.把6.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再扩大1000倍是()。 5.2.5×()=1 1.25×()=1 0.25×()=1 0.125×()=1 6.根据218×15=3270,在下面各题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 )×0.15=32.7 ( )×0.15=3.27 ( )×0.15=0.327( )×1.5=32.7 ( )×1.5=3.27 ( )×1.5=0.327 ( )×15=32.7 ( )×15=3.27 ( )×15=0.327 二、判断 1.1.82乘一个数,积一定大于1.82。()2.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是三位小数。() 3.把9.99保留一位小数是10.0。()4.如果把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 5.一个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0.15,这个小数不一定大于0.15。() 三、选择 1.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4.76,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 A.4.759 B.4.668 C.4.761 2.与0.8×4.27的积相等的式子是()。A.0.08×0.427 B.8×4.27 C.42.7×0.08 3.下面各式中积最大的是()。 A.1.25×0.32 B.12.5×3.2 C.125×0.032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0.25×(4-0.4)0.25×3.2 1.25×83+1 2.5×170 五、由课本到典型应用题 1、甲乙两数的和是66,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等于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和倍问题) 2、甲数是4.2,乙数是42,在它们的末尾都添上两个0,这时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3、数学课上,刘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再和10相加,小马虎却向右移动两位后和10相加,结果得45,原小数是多少?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五年级电子教材系列之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举一反三 . 专题简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 例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与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 练习一 1,下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答 2,下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答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答

. 例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 练习二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答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答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 . 例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

五年级数学(上)从课本到奥数2

8 五年级数学(上)从课本到奥数 2 一、填空 1. 48 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5 千米=( )千米( )米=( )米 5 吨 135 千克=( )千克 =( ) 吨 750 克=( )千克 0.68 元=( )角( )分 1.5 时=( )时( )分 2.两个小数相乘,按整数乘法计算的结果是 360, 如果一个因数有两位小数,另一个因数有一位小 数,这两个数的积是( )。 3.一个数乘 10 后是 78,这个数是( )。 一个数乘 0.01 后是 1.2,这个数是( )。 4.把 6.35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再扩大 1000 倍是( )。 5.2.5×( )=1 1.25×( )=1 0.25×( )=1 0.125×( )=1 6.根据 218×15=3270,在下面各题的括号中填上 合适的数。 ( ) × 0.15=32.7 ( ) × 0.15=3.27 ( ) × 0.15=0.327 ( ) × 1.5=3 2.7 ( ) × 1.5=3.27 ( ) ×1.5=0.327 ( ) × 15=32.7 ( ) × 15=3.27 ( )×15=0.327 1.1.82 乘一个数,积一定大于 1.82。( ) 2.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是三位 小数。( ) 3.把 9.99 保留一位小数是 10.0。( ) 4.如果把两个因数都扩大 10 倍,积就扩大 10 倍。( ) 5.一个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 0.15, 这个小数不一定大于 0.15。( ) 三、选择 1.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76,这个三 位小数可能是( )。 A .4.759 B .4.668 C .4.761 2.与 0.8×4.27 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A .0.08×0.427 B . ×4.27 C .42.7 ×0.08 3.下面各式中积最大的是( )。 A .1.25×0.32 B .12.5×3.2 C .125 ×0.032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0.4) 0.25×3.2 二、判断

人教版五年级下从课本到奥数长方体和正方体1-1

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已知长是宽 的1.5倍,宽是高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宽 的1.5倍,宽是高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103.2厘米,已知长 是宽的1.2倍,宽是高的1.5倍,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3.6厘米,它的棱 长是多少? 5.一个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的长 方体盒子,如果按如图所示的虚线用绳子捆起来,不计接头处绳子的长度,需要多长的绳子? (5)(6)(7) 6.一个长2.2米、宽1.8米、高2米的长方体 木箱,按如图所示的虚线用绳子捆起来,不 计接头处绳子的长度,需要多长的绳子? 7.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物品,按如图所示 的虚线用绳子捆起来,接头处是40厘米,那么 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8.如图所示这是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2 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打结处用1分 米铁丝. 这三根铁丝总长至少是多少米? (8) 9.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 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10.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棱长是3厘米 的大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7.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需要()个小正方体. A.4 B.16 C.50 D.64 12.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正方形,

需要()小正方形 A.8 B.27 C.49 D.72 13.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全部涂成红色,然后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1)切开后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分别有三个面、两个面、一个面被涂成红色? (2)切开后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染上红色(切面都是白色)? 14.把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全部涂成红色,然后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问: (1)切开后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分别有三个面、两个面、一个面被涂成红色? (2)切开后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染上色? 15.一个表面涂满红色的小正方体,在它的每个面都等距离地切两刀.三个面、两个面、一个面上涂红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个? 16.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全部涂成红色,然后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这些小正方体恰好有两个面涂上红色的有多少个? 1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8厘米、7厘米,把长、宽、高都扩大至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多少倍? 18.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6厘米,把长、宽、高都扩大至原来的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多少倍? 19.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172厘米,已知长是宽的1.2倍,宽是高的1.5倍,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84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21.如图所示,这个立体图形由2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积而成,求它的表面积 . (21)(22)(2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用规律解决问题》说课+奥数思维训练题.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例5,作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找到掉的是哪两颗珠子。该例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还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参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也更困难。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细致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分析解答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还着重体现对“知道了什么”和“解答正确吗”两个步骤的突破。 先讲讲在“知道了什么”的环节的设想。 教材的例题呈现,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画信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整理还是有困难的,更何况这道例题不是以往的用计算解决的问题,不能从题目中找到两个数量信息和一个问题,所以在审题时给了时间学生去同桌交流,引导他们关注到两方面的信息,并且能把题目理解为数学问题,就是补上两颗珠子后,符合原来的规律。把审题做细致,让学生经历了整理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在“怎样解答”的环节,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来解决问题。 课前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过访谈,发现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都基本上能在右端接着补珠子,或是在左右两端各补一颗珠子。这时候他们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并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结果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确定好如何思考,进而找出答案呢?在“怎样解答”的开始,就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然后通过归纳,引导学生明晰要先找到规律,才能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我们会发现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认为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其实手链是环形的,规律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找规律的起点不同,所以对规律的表述也会不同。我们的板书尊重了学生对规律的不同的表述,只是在“解答正确吗”的环节中,用课件显示把手链串回环形,再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其实三种方法找到的都是那两颗珠子,而且是同一串手链。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教材

目录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第二讲有几种走法 第二章:比一比、看一看 第一讲变与不变 第二讲移多补少 单元练习(一) 第三章:算一算(一) 第一讲单数和双数 第二讲算式猜谜 第三讲巧算速算(一) 第四讲+、-和() 单元练习(二) 第四章:简单应用(一) 第一讲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讲简单的判断 第三讲小兔吃萝卜 第四讲猫和老鼠 单元练习(三) 第五章:找规律 第一讲按规律填下去 第六章:算一算(二) 第一讲合理分组 第二讲天平平衡 第二讲巧算速算(二) 单元练习(四) 第七章:简单应用(二) 第一讲摸彩球 第二讲付钱的方法 第三讲鸡兔同笼 单元练习(五) 第八章:趣味数学 第一讲火柴棒游戏(一) 第二讲火柴棒游戏(二) 第三讲趣味问题 单元练习(六) 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二)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专题导引】 数学上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小朋友们头脑更灵活,变得更聪明。 这一周我们将共同研究简单推理的初步知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去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 【例1】填空 【试一试】填空 【例2】“?”处代表几? 【试一试】“?”外代表几?

【试一试】填空。 【例4】 【试一试】 【*例5】填空。【*试一试】填空。

课外作业 家长签名: 1 、 2、★ = ☆ + ☆ ☆ = ▲ + ▲ + ▲ ★ = ()个▲ 3、(1)□ + 6 = 12 □=() △ + □ =10 △=() (2)● - ▲ = 7 ▲=() ▲ + 4 = 9 ●=() 4、(1)○ + ○ + ☆ = 10 ○ + ○ + ☆ + ☆ =14 那么:☆ = 2 (2)□ + ○ + ○ = 30 如果:○ = 8 那么:□ = () 5、小明比小白大6岁,小丽比小明小6岁。小白和小丽谁大? 我的学习收获: 。 = + + + = ()个 我来编题:

五年级奥数教材举一反三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平均数(一) (2) 练习一 (2) 练习二 (3) 平均数(二) (6)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0)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7) 第5周分类数图形 (22) 第6周尾数和余数 (28)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33)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37)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42) 第10周数阵 (46) 第11周周期问题 (54) 第12周盈亏问题 (59)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65) 第十四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71) 第十五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7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81)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87) 第18周组合图形面积(一) (91) 第十九周组合图形的面积 (98) 第二十周数字趣题 (106) 第二十一讲假设法解题 (111) 第二十二周作图法解题 (116) 第二十三周分解质因数 (122) 第二十四周分解质因数(二) (127)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131) 第二十六周最小公倍数(一) (136) 第二十七周最小公倍数(二) (141) 第28周行程问题(一) (146)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 (152) 第三十周行程问题(三) (157) 第三十一周行程问题(四) (163) 第三十二周算式谜 (169)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174) 第34周置换问题 (179) 第35周估值问题 (184)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190) 第37周简单列举 (194) 第三十八周最大最小问题 (199) 第三十九周推理问题 (205)

从课本到奥数五年级阶段测试卷

1.40×0.5= 6.8÷4= 14×0.5= 0.785×100= 12.5÷5= 3.2÷0.8= 4×9.5×2.5= 1÷1000=

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任何一个因数大。()五、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12分) 289.8÷18= 0.18×0.12= 28×3.23= 27.36÷1.8= 2.简算.(要写出主要简便过程)(每题3分,共18分) 3.6×3.6+1.4×3.6 0.25×0.8×0.125×0.4 2.7×1.5-2.7. 42.7×4×0.25 25×64×1.25 26.39×36+26.39×83-26.39×19

3.求未知数X.(每题3分,共9分) (1)5X-2χ=9 (3x+2)÷4=2+7 5(χ+2)=2(2χ+7) 六、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并解答.(每题3分,共6分) 1.一个数与96的和减去这个数的3倍,差是26,这个数是多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96,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七、应用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一个商店去年全年的营业额为145万元,平均每个月营业额是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桶食用油连桶共重12千克,用去油的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如果每千克食用油5.8元,买一桶油要多少元?

3.两个缝纫机组共同加工同一种服装,第一组用布307.5米,第二组用布317.5米,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加工4套服装。每套服装用布多少米? 4.果园里中桃树和苹果树一共28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1.4倍。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各多少棵? 5.修一条铁路,原计划每天修3.2千米,4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修3.6 千米。实际提前几天完工?

小学五年级奥数校本教材

一填数游戏题 例1 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是6,如果将6移至第一位前面,所得的新六位数是原数的4倍。求原六位数。 例2 下面竖式中每个口都代表一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写完整。 例3 下图的五个口里已经填入84和72两个两位数,请你在其余的口里也分别填入一个两位数,使得横行的三个数与竖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并且这五个两位数正好由0—9这十个数字组成。

例4 把0~9这十个数字填入下面的口里,使三个等式都成立。 例5 把2,3,4,5,7,9这六个数字分别填在六个( )里,使乘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例6 在下面乘法算式的口里,各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练习一 1,在口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2,下列题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3,下式中,已知“赛”=6,那么“南通市数学”所代表的五位数是什么? 4,下面各题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它们各表示什么数字时,以下各算式都成立? 5,“数,,“学”“奥”“林,,“匹”“克”各代表。、1、2、3, 4, 5中哪一个数,才能使下面四个算式成立?

6,“南通艺术节”五个汉字表示五个不同的偶数。、2, 4, 6, 8,请译出“南+通×艺-术÷节= 20',的算式题。 7,在下列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8,已知六位数lABCDE,这个六位数的3倍正好是ABCDEl。求这个六位数。 9,把44,2,11,12,22,33六个数分成两组,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的积相等。 10,将。,1,2,3,4,5,6填到下面算式中,使等式成立。 11“我喜欢X小数报”表示两个三位数相乘,“我、喜、欢、小、数、报”这六个字分别代表3,4,5,6,7,8这六个数字。这个算式的乘积最大是多少?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学号:姓名: 【教材7页思考题】(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思路分析】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方法有多种。 沿对角折叠沿左右对折沿上下对折 【解答】有无数种剪法,其中把长方形纸沿对角折、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沿折线剪开,可以分别剪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方法总结】 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确定怎样把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变式练习】 ★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块,把你的方法画在下面的正方形中。

【奥数培优】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分析】 做这道题时,应该分类数数,先数出单个的小长方形的个数,再数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接着数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数一数可知,单个小长方形有5个,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4个,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3个,由4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2个,由5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1+2+3+4+5=15(个)长方形【解答】1+2+3+4+5=15(个) 【方法总结】 如果图形中并列摆放n个小长方形,则长方形的总个数就是1+2+3+……+n 【举一反三】 ★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教材12页思考题】 【思路分析】可以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数数可知,10个男生之间有几个间隔,就有几个女生。 【解答】10-1=9 【方法总结】 每两个事物之间有1个间隔,求一列事物有几个间隔,利用“事物的总数-1=间隔数”计算 【变式练习】 ★同学们布置教室,他们打算把8个红气球摆成一排,然后在相邻2个红气球之间摆2个蓝气球,一共需要几个蓝气球? 【奥数培优】 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再过2年,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思路分析】 再过2年哥哥和弟弟都长大了2岁,哥哥是10+2=12岁,弟弟是6+2=8岁,因此哥哥比弟弟大12-8=4岁。 也可以这样思考: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他们的年龄差是10-6=4岁。2年后他们都长大了2岁,因此年龄差还是4岁。 【方法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从课本到奥数5

五年级数学(下)从课本到奥数4 最大公因数 1、周老师家的贮藏室长16dm,宽12dm。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解:16的因数:()、12的因数:() 答:可以选择边长是()dm、()dm、()dm的地砖。边长最大是()dm。 2、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 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3、公因数()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邻的两个非0整数是互质数; 两个不同的质数是互质数; 2和任何一个奇数是互质数; 1和任意一个非0偶数是互质数。 4、A=2×2×2×3,B=2×2×3×3。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5、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12独有的因数有()、18独有的因数有()、12和18公有的因数有()。 6、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 4和8 16和32 1和7 8和9 练习十五 1、用规定的方法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因数列举法:把两个数所有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在公有的因数里找出最大的一个公因数:6和9 15和12 (2)分解质因数法:把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4和49 30和45 (3)短除法: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直到商互质为止,所有除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0和25 42和54 (4)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4和17 18和72 (5)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5和16 5和9 2、选择: (1)9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①1 ②3 ③4 ④9 (2)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①4 ②6 ③8 ④16 (3)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①1 ②甲数③乙数④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7 9() 8 32() 18 72() 9 15()4、写出相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0 15 18 24 36 72 ()()()()()() 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质数:()和()。(2)两个数都是合数:()和()。(3)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和()。 6、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cm、宽50cm 。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51.6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52.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53.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54.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55.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56.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小的一位数,所得的结果是多少? 57.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58.一辆公共汽从东站开到西站,开一趟。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趟之后,这辆车在东站还是西站?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9.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