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同步】五年级奥数教程下册【详细解答】

【教材同步】五年级奥数教程下册【详细解答】
【教材同步】五年级奥数教程下册【详细解答】

前言

在琳琅满目的教辅类图书前——

孩子的心声:奥数真难,大人们为什么总要我们学习奥数呢?

家长的心声:太难的奥数,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学习数学了。

教师的心声:现行的奥数比课本难多了,若有一套配合课本进度,并能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奥数书,将能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针对以上种种心声,将此作为课题来研究,在多所名校和社会信誉度较高的办学单位试行的基础生,推出了这套《同步奥数培优》,内容力求体现:配套现行教材以新课标北师大版内容为知识体系,做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重视知识的螺旋上升,在和教材同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适当加入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

注重素质提高学好数学的前提是要有兴趣,这是编写此套丛书的出发点。为了更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此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与使用。

强化思维训练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学习。此套丛书在章节安排上,重视对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能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相对形成知识编排上的系统性。即能以知识为章,以知识点为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相对完整。

本书将本着自学能会,教师能辅导、家长能参考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莘莘学子、为酷爱奥数的同学们而编,望你们用心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些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以使本书更加完善。《五年级奥数》编写组

目录

第一讲分数乘法(乘法中的简算) (2)

练习卷 (5)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6)

练习卷 (10)

第三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11)

练习卷 (15)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16)

练习卷 (20)

第五讲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寻找不变量) (21)

练习卷 (24)

第六讲百分数(浓度问题) (25)

练习卷 (28)

综合演习(1) (29)

综合演习(2) (31)

第一讲 分数乘法

例题讲学

例1 (1)

1514×19 (2) 27×26

11 【思路点拨】 观察这两道题中数的特点,第(1)题中的1514比1少151,可以把15

14

看作

1-151,然后和19相乘,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同样,第(2)题中27与26

11中的分母26相差1,可以把27看作(26+1),然后和26

11

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1有关的两数之差或和;或者把一个数拆分成与分数分母相关的和或差,最后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36

13

×35 2. 2322×10

3. 8×1514

4. 253

×126

5. 17×1211

6. 2625

24

?

例2 1

200019991998

20001999-??+

【思路点拨】 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分子1999+2000×1998=1999+2000×(1999-1)=1999+2000×1999-2000=2000×1999-1,这样就把分子转化成与分母完全相同的式子,结果自然就好计算了,试试吧!

特点一般都能化成分子、分母能约分的情况,然后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186

548362361

548362-??+

2. 1

201120102009

20112010-??+

例3

6

51

541431321211?+?+?+?+? 【思路点拨】 在这道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乘积。看下面规律:

211?=1-21, 321?=21-31, 431?=31-4

1

, …… 111)1(1+-=+?n n n n

把每个分数都拆写成两个分数的差,使部分分数前后互相抵消,使计算简便。

并把拆分的结果统一前后抵消,从而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431321211……+

100

991

?

2. 21+61+121+201+30

1

3.

20

1

20182181621614214122+

?+?+?+?

练 习 卷

1. 27×2617

2. 3845

44

? 3. 611511? 4. 10099

14

? 5. 1996

199419951

19961995?+-?

6. 7

69999997599999749999739997299719+++++

7. 1999

1

199919981199819971199719961+?+?+?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例题讲学

例1 两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40】Array【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画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正方体原先各有6个正方形的面,当把它们拼起来时就少了2个正方形的面。这时,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只相当于求(12-2=)10个正方形的面积;还可以这样想:当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

求出它的表面积。

当物体拼合时表面积之和少了,可以根据用原来的面去掉减少

2.还可

以求出拼成后大物体的长、宽、高,再根据物体形状直接求表面积。

同步精练

1. 把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

积是多少?

2.把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把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2 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使这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这时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7x6+7x5+6x5)x2+7x6x2=298】

【思路点拨】把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后,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等于原长方体表面积再加上两个截面的面积。这个长方体几个面中,上、下面的面积最大,所以要看哪个面的面积最大,于是本题就按平行于上、下面的方式去截,才使表面积之和最大。

同步精练

1.把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两个完全一

样的长方体,怎样截才能使截成之后,得到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最大?最大是多少?【536】

2.把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

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0】

3.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多少?

【192】-【168】=【24】

例3 求出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点拨】 从图上看出,这个图形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组成的,求它的表面积时,可以把正方体的右侧面平移到长方体上,这个立下、

前、后四个面的面积。

【440】 同步精练

1. 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如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14】

2.求下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三个正方体的棱长从上往下 依次是1厘米、2厘米、4厘米)

【116】

3. 18个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如下图的形状,求它的表面积。

上下两面面积:[(2x3)x(2x3)]x2=72

左右两面面积: [2x(2x3)+2x(2x2)+ 2x(2x2)+2x2]x2=64

前后两面面积:[(2+2)x(2+2+2)+2x(2+2)+2x2]x2=72 总面积:72+64+72=208平方厘米

例4 如图,从右面这个图形的顶点处挖去一个小正方体,那么所得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厘米)

【思路点拨】

从顶点处挖掉一个小正方体后,原来的小正方体露在外

面的3个面就少了,但这时又有3个同样大小的面露了出来,

所以表面积是没有大小变化的。【54】

同步精练

1.如上图,如果从小正方体的上面的中间挖去一个小正方体,那么此时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了呢?【58】

2.如下图,在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大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挖去一个小正

方体,现在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312】

2.从一个长方体的上面往下挖通,求现在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2厘米,挖去的图形为长、宽都是4厘米的小长方体。)

(10x8+10x12+8x12)x2-4x4x2+(4+4+4+4)x12=752

练 习 卷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宽2厘米,高和宽相等,表面积是(56)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16)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米、b 米、h 米,如果高增加4米后,新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a+8b )平方米。

4.把一根长2.4米,宽0.8米,高0.4米的木料锯成大小相等的2段,它的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米?

【0.64】

5.将两本长25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的书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请画图表示,并求出需要多少包装纸? 【25x20+25x10+20x10】x2=1900

6.求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前后两面面积:(14x6+7x7+5x3)x2=296

左右两面面积:14x20x2=560 上下两面面积:20x(6+7+5)x2=720 总面积为:296+560+720=1576平方厘米

7.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外面全部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共切成多少块?在这些小正方体中: ①三面涂红的有多少块?8 ②两面涂红的有多少块?12

③一涂红的有多少块? 6 ④任何一面都没有涂红的有多少块?

1

14

第三讲 分数除法应用题

例题讲学

例1 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210个,第二天加工240个,这两天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5

3。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750】

【思路点拨】

根据题意,把这批零件的总数看作单位“1”,两天共加工210+240=450(个),450正好占这批零件总数的5

3

。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求单位“1”时,用除法,可以用“具体的量÷它所对应的分率”。

同步精练

1.超市运进水果,第一批运进320千克,第二批运进400千克,这两批运进的水果重量占超市现在所有水果的3

2,超市现在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1080】

2.一条铁路,修完9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4

3少300千米,这条铁路全长多少千米?

(900-300)*4=2400千米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

1,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

15

8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000/(8/15-1/5)=3000米

?个

210个

240个

例 2 李添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

10

3

,第二天看了24页,还剩下全书的5

2未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80】

【思路点拨】 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破口,要找出24页所对应的分率,即总页数-第一天看的-剩下的=1-3-2=3,用24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10

3

,即可求出全书页数。 之所在。

同步精练

1.电脑公司要修一批电脑,已经修了这批电脑的3

1,再修24台就正好修了这批电脑的一半。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24/(1/2-1/3)]=144

3. 一筐萝卜卖掉5

1以后,又卖出6千克,这时卖出的正好是剩下的2

1。这筐萝卜原有多少千克?

解:由原有X 千克萝卜,由题意得到2{[1/5]X+6}=X-{[1/5]X+6} 解的:X=45

3.筑路队三天修好一条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

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9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

解:设马路全长X 米,由题意得到:[1/4]X+90=[2/5]X 得X=600米

例 3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4

1,第二次用去余下的51

,这时还

剩下108米。这捆电线共长多少米?【180】

【思路点拨】 这道题中已知的具体数量是“还剩下108米,”所以要找出它所对应的分率——还剩下几分之几。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4

1

,第二次用去余下的5

1,而余下的5

1即是(1-4

1)的5

1

=

203,108米对应的分率是(1-41-203)=53,所以用108除以5

3

求出这捆电线的总长度。

谨记:“具体量÷对应分率=单位1”

同步精练

1.工厂进了一批原料,第一个星期用去总数的5

2,第二个星期用去总

数的9

4,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31吨,这批原料共有多少吨?

解:设共有X 吨,则[2/5]X+[4/9]X-31=X-{[2/5]X+[4/9]X } 得X=45吨

2.牛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7

4,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5

3

,这时还剩42个零件没做。牛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解:设计划做X 个,由题意的:X-{(4/7)X+[X-(4/7)X] (3/5)}=42得:X=245

3.一批木料,先用去总数的72,又用去剩下的5

2

,这时用去的比剩下

的多10立方米,这批木料共有多少立方米?[70立方米]

例4 有一堆苹果,吃了4

1后又买来324个,这时这堆苹果的个数比原来多了5

1。原来这堆苹果有多少个?[720]

【思路点拨】① 这道题中仅有一个具体数量“又买来324个”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即是找准324的对应分率,也就是找出“又买来的324个苹果占几分之几”根据已知条件吃了4

1

,还剩下4

3,而买来324个之后,比原来多了

51

,也就是占原来的56,所以买来的324个苹果就占(56-43=)20

9,所以用324除以对应的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即原来的苹果总数了。

【思路点拨】② 吃了4

1后总数少了,而当买来324个苹果之后,却比原来的总数还多了5

1

,这说明这324个苹果不但把吃了的补上了,而且还多出来了

51

,所以324个苹果就占(41+51=)209,故而用324÷20

9即可以求出单位“1”了。

同步精练

1.食堂原有一批大米,吃了5

2后,有运进170千克,这时大米的总重量比原来还多了6

1,原来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300千克]

2.玩具店开业当天卖出玩具9

4,第二天又新进150件新玩具,这时玩具总数比原来却少了6

1

。玩具店原来有玩具多少件?[540件]

练 习 卷

1.某家具店要生产一批沙发,第一周生产了64套,第二周生产了86套,两周共生产了这批沙发总数的

10

3

。家具厂还要生产多少套沙发? (64+86)/(3/10)=500 500*(7/10)=350

2.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5

2,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6

5,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第二车间有人:150*(2/5)=60 两车间的人数为:150+60=210 全厂工人有:210/(5/6)=252

3.一根钢筋截去8米后,所剩部分比原长的5

3还多2米。这根钢筋原长多少米[25]

4.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8

3,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12

5

,第三天植树55棵,结果超过计划的4

1,学校计划植树多少棵?

(3/8)X+(5/12)X+55=(1+1/4)X X=120

5.欣欣原有一些糖果,吃了43后,妈妈又给她买来14颗,这时的糖果总数是原来的6

5

。欣欣原来有糖果多少颗?

(1/4)x+14=(5/6)x x=24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例题讲学

例1 把一块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横截面是9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铸成的钢材有多长?【6x6x6】/9=24分米

【思路点拨】把正方体钢坯熔铸成长方体后,虽说形状变了,可体积没有变,正方体钢坯的体积就是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所以先求出正方体的体积,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用体积除以长方体钢材的横截面面积,就可以求

抓住体积不变这个隐藏的量,熔铸前体积等于熔铸后的体积,

=长”这个公式,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同步精练

1.把一块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底面积是0.16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造成的钢材有多高?[3.2米]

2.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泥,重新捏成一个高和宽都是2厘

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分米?

[10x10x10]/[2x2]=250厘米=25分米

3.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有4分米高的水,把这些水全部倒入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15分米的长方体水箱内,这时水深多少?要注满水箱还需要再倒入多少升水?h=[6x6x4]/[4x3]=12分米

还需倒入:长x宽x(H-h)= 4x3x3=36立方分米=36升

例2 一只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玻璃钢中,有10分米深的水。放入一块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并且水未溢出,这时,水面升高了几厘米?

【思路点拨】将物体放入容器中,水面的高度肯定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其实就是物体的体积。本题可以先求出正方体铁块的体积,也就是增加的水的体积,再用这个体积除以容器的底面积从而求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了。

=上升的水

3x3x3=27立方分米 h=27/[15x12]=0.15分米同步精练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积是2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升高到8厘米处,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200X(8-5)=600立方厘米

2.一个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盛水容器,把5块体积相等的铁块投入

水中后,容器中的水面刚好上升了4厘米,求每块铁块的体积。

V=(60X20X4)/5=960立方厘米

3.在一只长120厘米、宽60厘米、深70厘米的浴缸中放入水,李明进

入浴缸后,水刚好没到李明颈部。已知水上升了20厘米,求出李明颈部以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V=120X60X20=144000立方厘米=144立方分米

例3 如图,一个长方体,高截去2cm,表面积就减少了48平方厘米,剩下部分成为一个正方体,求原长方体的体积。

【思路点拨】当高少了2cm后,首先明白表面积少了

哪些面?应该是前后左右四个小面,因为上面虽然也少了,

但又多出来一个上面,所以少了4个小面,因为剩下的部分是一个正方体,所以这四个小面是完全相等的,故用48除以4从而得出一个小面的面积,再用一个小面的面积除以2,从而能求出正方体的棱长,也是原长方体的长和宽,接着求出原长方体的高,最后求出体积。

平方厘米,12/2=6厘米,V=6x6x8=288立方厘米

关键是看截去一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是少了哪些面,一般会认为少了

5个小面,其实上面并没有少,只少了4个,而少的这4个面本题是有关系的,因为剩下的为一个正方体,所以先求出一个面积,从而打开解决问题的入口。

同步精练

1.把一个长方体的高截去3厘米后,剩下的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而表面积却减少了36平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表面积。

36/4=9 9/3=3,长=宽=3厘米,高=3+3=6厘米,S=2x{3X3+3X6+3X6}=90 【错题】2.从一个长是12厘米、高9厘米的长方体上,平行于底截掉一个4厘米高的小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80平方厘米,求截掉的小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4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厘米为单位的数都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就要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也就是长×宽+长×高=长×(宽+高)=209。根据“长、宽、高以厘米为单位的数都是质数”这个条件可知:209=11×19。而11和19哪个数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只有19=2+17,所以长、宽、高就分别是11、2、17,从而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

V=11X2X17=374立方厘米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在把面积之和如何分成两个数的积,并且这两个数中首先必须有一个是质数,再把另一个数分成两个质数的和。

同步精练

【略】1.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面的面积之和是54平方厘米,且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为39平方厘米,它的长、宽、高都是整厘米,且都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考点:整数的裂项与拆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分析:根据题意: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长×高+长×宽=长×(高+宽)=39,又知它的长、宽、高都是整厘米,且都是质数,39只有1种组合13×3,3不可再分,13只能分为2、11,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得数.解答:解: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长×高+长×宽=长×(高+宽)=39(平方厘米),

39=3×13=3×(2+11),

所以:长宽高分别为2、3、11,

体积=2×3×11=66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6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66立方厘米.

【略】2.一个长方体的上面和右面的面积之和是36平方厘米,且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我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儿童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想把脚丫接在刘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德追求和向往。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2.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儿童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我想》(板书)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3.随机挑一个学生读诗。 4. 听录音读,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5. 全班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6.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写一写。(生写完后,展示一位学生 的感受)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 全班齐读,说一说“我”想做什么? 2. 这么多的愿望中,你最神往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3. 读一读最让你神往的愿望,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 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5. 作者沉浸在这些美好的愿望中,该是多么的幸福啊!不过——齐读最后一小节。那“遥远的地方”是哪儿?飞到那儿干什么呢? 6.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7.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试着背一背。 四、我是小诗人 1. 读得真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一写,好吗? 2. 生练习写一小节诗。 3. 评选小诗人。(挑四位同学的诗展示,全班投票选出班级小诗人。) 五、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一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六、作业 1. 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2. 找两首儿童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悠出歌唱 长成篷帐 我想 望蓝天 变成花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同步作业: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二填空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一没有关系三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一一一一一;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一一一一一三 二二判断题 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在植物油中则可能上浮三(一一)2.把泡沫块去掉一部分后放入水中,它仍然会浮在水面三(一一)3.将石块放进小水杯里它会下沉,将它放进大水槽里则会上浮三(一一)4.木块在水中是浮的,把木块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还是浮的三(一一)

一二填空题 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三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一一一一的容易上浮,一一一一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一一一一一,体积小的容易一一一一一三(填 轻 或 重 二 下沉 或 上浮 ) 2.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做一一一一一一一三 二二判断题 1.物体的沉浮只与其自身的轻重有关三(一一)2.将实心铁球放入水中后,铁球下沉三(一一)3.木块只能浮在水面上,永远都不可能沉入水底三(一一)4.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自身的轻重二大小或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三(一一)三二简答题 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第一单元一沉一和一浮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一二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一一一一一一一三 2.将一块体积为5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量是一一一一三3.将一块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泡沫塑料放入水中,有五分之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此泡沫塑料排开的水量为一一一一立方厘米三 二二判断题 1.潜艇是靠改变自身体积实现自由沉浮的三(一一)2.不同形状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三(一一)3.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其沉浮情况总是相同的三(一一)4.将两个不同形状的木块分别压入水中,排开的水量相同,则可推断这两个不同形状的木块的体积相同三(一一)三二简答题 如何测定一个不规则形状小石子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关于本册教材内容,我从五个方面进行研说:(课件)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一)识字与写字本册要求会写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认识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任务。(二)阅读本册阅读教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课件)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这八个主题共有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篇精读课例包括课文、课后问题。略读课例包括导读、课文。(三)口语交际本册口语交际包括八个话题:(链接)⑴策划一次与远方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⑵说童年趣事;⑶劝说;⑷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⑸演课本剧;⑹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⑺讲人物故事;⑻聊热门话题。(四)习作习作是建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的,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了八次:⑴记实作文三次:第二组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⑵应用文三次:第一组写信、第三组写发言稿、第六组写简单的研究报告;⑶材料作文二次:第五组缩写、第二组看图作文;(4)自由作文一次。(五)综合实践分“大综合”与“小综合”,“大综合”在第六组“走进信息时代”,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部分;“小综合”在第三组10课后,包括搜集汉语中的熟语(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等),公共场所看到的提示语、广告词,相声、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等。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件)。(一)导语在每组课文的前面,包括本组主题简介和单元教学目标。(二)课例分精读课例和略读课例。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分别在2、6、18、19、20课后面),两次“阅读链接”(在3、26课后面)。(三)回顾与拓展包含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课外书屋”栏目有时是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和展示台。(四)交际与习作 教材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三、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课标要求,高年段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要话题是“星期”。“星期”这 一主题在以前没有系统出现过,所以“星期”词汇的教学是重点。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回绕星期的名称展开,其中的重要句型是关于今天是周几以及一周内每 天干什么的表达。同时,本单元对于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安排了相应的 版块学习,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星期名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采用一个星期日历或 者学生的课表,星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难,难的是掌握这些名称的说法和写法。另外,在书写方面,学生只知道在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所以要强调 “星期”第一个字母的大写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听懂、指认一周七天的名称,能在故事情境中理解主要句型的意义。 2、注意学生在听力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一些听力策略指导。 3、通过对单元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正确把握学与玩的关系。 4、通过接触日程安排这一新内容,培养学生安排活动、做计划的意识与习惯。单元重、难点 1、一周中每一天的名称。 2、能利用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来询问和回答今天周几。 3、能利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来询问周几做什么,并能准确的做出回答。 4、能理解故事内容,流利朗读故事对话。 5、了解字母组合ow、ou 在单词中的发音。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星期的名称展开的,主要句型结构是关于一周内每天做什 么的表达。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定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听懂、指 认一周七天的名称,能在故事情境中理解主要句型的意义。 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词汇与故事内容结合,让学生重点记忆本单元的部分 重点单词,并能在有图片提示的情况下补全故事内容。 第三课时:本课时主要涉及听、说、读三个技能培养板块,在这一课中有对本 单元重要句型的一个听力练习,还有对句型的一个口语练习,让学生自己灵活 运用本单元的重要句型。还有就是考察学生对本单元故事的掌握情况。而在本 节课的最后则归纳了整个单元的重要句型。 第四课时:这可则是对会话和阅读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这节的会话活动则是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本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本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复习姓名: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一、什么是机械 1、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它的作用有哪些? 3、机械可以分成()和()两类。 4、机械的两个特点是()() 5、复杂机械是由()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 6、简单机械有()、()、()、()。 7、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等作为()和()的工具,利用()作为()的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的原理。 二、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分为哪几类? 3、人为什么可以轻松的撬动物体? 4、杠杆的三个点是()、()、()。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5、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杠杆(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作用是什么? 6、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什么?他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三、斜坡的启示 1、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有()的作用。 2、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即坡度越()越()。 3、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的变形。 4、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大螺旋及斜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四、拧螺丝钉的学问 1、什么是轮轴?作用是什么? 2、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 3、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轮轴(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 五、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1、国旗是利用()升上去的,滑轮是一种(),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 2、()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4、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 六、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自行车为什么能够转动? 2、什么是传动装置? 3、传动装置可以分为:()()() 4、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 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不同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折形状 1、物体大多数是由( )( )( )( )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这些形状又可以被()或(),用来()。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 3、把()用不同的方式()或(),可以提高材料的()。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是不相同的。 5、()的物体,承受力最大。 二、搭支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 两次综合性学习: “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 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 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 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 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 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 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 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 个,会写20 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 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一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习题
判断题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 2.把橡皮切成八块,放入水中一块,橡皮就会浮起来。……………………( ) 3.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 4.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没有露出水面,一定是沉的。………………………( ) 思考 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是按什么思路研究的?给下面步骤排序号。 ( )把物体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 )先对物体是沉还是浮进行预测。 ( )把预测与实验结果比较。 ( )说出预测的理由。 ( )分析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填空
1.通过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与能与___和__
_有关。
2.通过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又发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和___没有关系。
一.2《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习题
填空
1﹑不同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 __________有关。当 __________ 一
样时,越重越容易 __________,越轻越容易 __________;当 __________
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 __________ ,体积越小越容易 __________ 。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 用塞子塞 好的空 瓶,会 __________在 水面 上,往 瓶里加些 沙,增 加瓶的 __________,它就会 __________到水底了。 3﹑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
浮,如一块放在水里会 __________,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他
会 __________ 。
4、、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 关。
判断题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与其重量有关。…………﹙ ﹚ 2、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不能改变。…………………………﹙ ﹚ 3、物体越小,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
选择题
1、同样 50 克的方木块,﹙ ﹚的容易沉。 A 体积小 B 体积大 2、下列同样大小的物体最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 最轻 B 较轻 C 轻 D 较重 E 最重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说明

五(2)班数学下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

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我的水钟∣教科版

第三单元 4.我的水钟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填空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在制作水钟时,我发现一开始水漏下来的速度,后来水漏下来的速度(3)水钟的类型分为型和型。 2.判断题。 制作水钟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括号里画“√”。 ( )合适的装水容器( )大小合适的漏水孔 ( )天气必须晴朗( )要固定水滴的滴漏速度 ( )刻度要准确( )容器要透明 ( )水钟要美观( )要有足够多的水源 ( )水必须清澈透明( )水面变化要清楚可见 ( )水钟的报时要精确( )温度要保持一致 3.画图题。 根据不同水钟的类型,在下面水钟的恰当位置标出刻度。 “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4.应用题。 请根据下图的提示,说一说哪位同学标出的水钟时间刻度比较合理,为什么? 甲乙 甲同学:测量出1分钟滴漏的水的体积,在瓶上标出刻度后,把它作为标准来分出更多的刻度(2~10之间的刻度)。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编排说明

人教社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五年级下册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编写思路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级上册教材,这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教材编排中,我们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落实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体现第三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7课,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形式上,句子短,合韵上口,响亮反复。如“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溪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内容上,小鸟抖动彩翼、小兔不怕老雕、松鼠快活得叽叽直叫、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均为儿童所熟知,所喜爱,一读情趣便了然心间。诵读此课,我们可以赏其美——“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野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夕日寂寞的荒山,今日变得“枝繁叶茂”,处处覆盖着生命的绿色;经风儿作媒,便“涌起阵阵林涛”,这是“青山”与“碧岭”的呢喃细雨,这是植树者的轻歌曼舞。诵读此课,我们可以享其乐——“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实拥抱。”植树造林,为了谁?造福谁?小精灵们拥有了幸福快乐的家园,我们人类可以尽情享用大自然丰厚回报。诵读此课,我们可以陶其情——“踏一路春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一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习题
判断题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把橡皮切成八块,放入水中一块,橡皮就会浮起来。……………………(

3.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4.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没有露出水面,一定是沉的。………………………(

思考
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是按什么思路研究的给下面步骤排序号。

)把物体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先对物体是沉还是浮进行预测。

)把预测与实验结果比较。

)说出预测的理由。

)分析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填空
1.通过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与能与___和__
_有关。
2.通过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又发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和___没有关系。
一.2《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习题
填空
1﹑不同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 __________有关。当 __________ 一样时,
越重越容易 __________,越轻越容易 __________;当 __________一样时,体积越
大越容易 __________ ,体积越小越容易 __________ 。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 用 塞 子 塞 好 的 空 瓶 , 会 __________ 在 水 面 上 , 往 瓶 里 加 些 沙 , 增 加 瓶 的
__________,它就会 __________到水底了。
3﹑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 __________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放在水里会 __________,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他会
__________ 。
4、、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判断题
1 、 潜 水 艇 既 能 在 水 面 航 行 , 也 能 在 水 下 航 行 , 与 其 重 量 有 关 。 …………


2 、 同 一 种 材 料 的 物 体 , 在 水 中 的 沉 浮 不 能 改 变 。 …………………………


3 、 物 体 越 小 , 越 容 易 浮 在 水 面 上 。 …………………………………………


选择题
1、同样 50 克的方木块,﹙
﹚的容易沉。
A 体积小
B 体积大
2、下列同样大小的物体最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