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视程使用规则(试行)
《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解读

《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解读汪国平;王勇;谢斌【摘要】本文从观测业务的角度,阐述了跑道视程的定义、跑道视程的测量原理以及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并结合民航气象观测的工作实际,指出了该手册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实践手册;跑道视程;测量原理;大气透射仪;前散射仪;意见建议【作者】汪国平;王勇;谢斌【作者单位】民航安徽空中交通管理分局,合肥,230051;民航安徽空中交通管理分局,合肥,230051;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170 引言《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以下简称《实践手册》)由国际民航组织编写,旨在介绍跑道视程含义及测量方法。
作为一名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实践手册》的内容,并掌握和应用其宣贯的技术方法。
本文将试图从跑道视程的定义、跑道视程的测量原理以及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引导读者理解《实践手册》,最后,结合工作实际,指出了该手册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指导意义。
正确解读和运用《实践手册》,将有利于提高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水平。
1 对跑道视程定义的理解所谓跑道视程(以下简称RVR),广义地说是指航空器上的飞行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者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简言之,跑道视程是由飞行员能看到的距离,其实是一种能见度的概念,当然,与能见度相比,其所看的方向(跑道方向)和地点(在跑道端等待起飞的航空器)是固定的,其所在的观测环境是特定的。
在实际工作中,观测人员是无法到起飞或接地地带现场进行RVR的观测的,所以,尽管在手册中的第十章,专门探讨了人工观测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工观测RVR的尝试和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故一般或很少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0)

UDCMH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MH5001-2000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irfield area of civil airports2000-04-03发布2000-07-01施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irfield area of civil airportsMH5001-2000主编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场司批准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施行日期:2000年07月01日关于发布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通知民航机发[2000]78号各管理局、省(区、市)局,机场(公司)、航空公司,各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单位:为了适应民用机场发展的需要,由民航总局机场司会同有关单位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J1-85)进行了修订,同时,更名为《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并已经民航总局审定。
现批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为强制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编号为MH5001-2000,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原《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J1-85)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二○○○年四月三日1 总则------------------------------------------------------------------------------------------------------------(1)2 术语、代号----------------------------------------------------------------------------------------------------(2)2.1术语-----------------------------------------------------------------------------------------------------(2)2.2代号-----------------------------------------------------------------------------------------------------(7)3 机场资料------------------------------------------------------------------------------------------------------(8)3.1航空数据-------------------------------------------------------------------------------------------------(8)3.2基准点和标高-------------------------------------------------------------------------------------------(8)3.3基准温度-------------------------------------------------------------------------------------------------(8)3.4主要设施资料-------------------------------------------------------------------------------------------(8)3.5道面强度------------------------------------------------------------------------------------------------(9)3.6跑道公布距离------------------------------------------------------------------------------------------(11)4物理特性-----------------------------------------------------------------------------------------------------(12)4.1跑道----------------------------------------------------------------------------------------------------(12)4.2升降带-------------------------------------------------------------------------------------------------(15)4.3跑道端安全区-----------------------------------------------------------------------------------------(17)4.4净空道和停止道--------------------------------------------------------------------------------------(17)4.5无线电高度表操作场地-----------------------------------------------------------------------------(18)4.6滑行道和滑行带--------------------------------------------------------------------------------------(18)4.7防吹坪-------------------------------------------------------------------------------------------------(23)4.8等待坪、跑道等待位置、中间等待位置和道路等待位置-------------------------------------(23)4.9机坪-----------------------------------------------------------------------------------------------------(24)4.10除冰设施----------------------------------------------------------------------------------------------(25)1.0.1 为使民用机场飞行区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 运行标准

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 运行标准《能见度和跑道视程运行标准》1. 引言在航空业中,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是至关重要的运行标准。
它们直接影响着飞行员的决策以及飞机的起降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能见度和跑道视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影响因素、管理规定,以及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2. 能见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能见度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地面上物体能够清晰地看见的距离。
它受到大气状况、雾霾、降水、雪等天气现象的影响。
在航空领域,能见度对于飞行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飞机是否能够安全起降。
3. 跑道视程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跑道视程是指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飞行员能够看见跑道表面的距离。
它同样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雾、雨、雪等低能见度天气对跑道视程的影响尤为显著。
飞行员必须根据规定的跑道视程来决定是否进行起降操作,以确保飞行安全。
4. 管理规定和运行标准针对能见度和跑道视程,航空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标准和规定,以保障飞行安全。
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和机场环境,规定了不同的最低能见度和跑道视程要求,飞行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5. 飞行安全的重要性能见度和跑道视程直接关系着飞行安全。
在低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条件下进行起降操作,会极大地增加飞行事故的风险。
严格遵守运行标准和规定,确保良好的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条件下进行飞行操作,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是航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直接关系着飞行员的决策和飞行安全。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管理规定,才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
我认为航空从业者应该对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有深入的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7. 总结能见度和跑道视程的概念及其在航空领域中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
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良好的能见度和跑道视程条件下进行飞行操作,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领域的详尽信息,并引起更多人对飞行安全的重视。
如何掌握起飞最低天气标准

如何掌握起飞最低天气标准起飞标准的掌握注意:此文参考了民航规章以及春秋航空《运行手册》,其他公司飞行员阅读时,注意与本公司的手册比较,切勿使用不正确的要求,造成低标准起飞。
一、无低能见度程序的机场(适用于绝大多数机场)。
1、起飞标准不得低于着陆标准,除非有起飞备降场(CCAR97.18)。
2、双发飞机基本起飞标准1600米(适用于没有制定起飞最低运行标准的机场)(CCAR97.19)。
春秋航空《运行手册》8.2.1.3:对于没有制定起飞最低运行标准的机场应使用以下标准,云高/能见度等于或高于:云底高(米)能见度/RVR(米)≥300≥1600大于等于270小于300≥2400大于等于240小于270≥32003、已经规定了起飞最低标准的,按照最低标准,有额外要求。
春秋航空《运行手册》8.2.1.1:除8.2.1.2外,对于已规定起飞最低天气标准的机场,按航图公布的最低天气标准执行,但任何时候不得低于:(1)当无RVR测报值时,能见度800米;(2)当提供跑道接地区RVR测报值时,有跑道边灯和中线灯(可选)400米,无灯500米。
接地区RVR观测值不可用时,可以中端RVR观测值予以替代。
(3)若跑道边灯或跑道末端灯不工作,起飞只允许在昼间进行。
春秋《运行手册》7.13.4.2:设施RVR(米)要求无灯(仅昼间)500接地区的RVR为控制RVR,该值也可由飞行驾驶员目测估算(CCAR97.70)。
跑道边灯和中线标志4001、接地区的RVR为控制RVR,该值也可由飞行驾驶员目测估算。
2、对于夜间运行,还要求有跑道末端灯。
注:(1)跑道接地区RVR不可用时,可以使用中间段的RVR。
但是起飞段的能见度如果目测不足400米,仍然不能起飞(CCAR97.68)。
(2)如果能见度低于800米,以RVR为准(CCAR97.69)。
(3)当能见度低于标准,且没有RVR,如果机长通过目测确定能见度够,可以起飞(CCAR97.71)。
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

(ⅱ)跑道入口; (ⅲ)跑道入口标志; (ⅳ)跑道入口灯; (ⅴ)跑道端识别灯; (ⅵ)目视进近下滑道指示灯; (ⅶ)接地区或者接地区标志; (ⅷ)接地区灯; (ⅸ)跑道或者跑道标志; (ⅹ)跑道灯。 (4)当使用具有目视下降点的非精密直接进近程序时,飞机已到达该目视下降点,且在该点使用正常程序或者下 降率能降落到跑道上。
2、天气实况报告、预报
实况报告(续)
特殊观测报(SPECI)示例: RJBB(关西/国际机场)的SPECI报:
SPECI RJBB 151115Z 05025G37KT 1200NE 6000S +TSRA BKN005CB 25/22 QNH1008 TEMPO TL1200 0600 BECMG AT1200 9999 NSW NSC
2、天气实况报告、预报
天气实况报告、预报要素
1、风向风速 2、能见度/跑道视程 3、天气现象 4、云组 5、温度露点 6、气压值 以上要素是航空器机场运行标准的依据和唯一参照。
3、气象要素对运行影响
风向风速的影响
飞机最低风向风速标准只跟飞机本身性能有关,与其他任何要 素无关,飞机一旦出厂,所有性能数据就决定,具体可参见相应 《飞机飞行手册 》。签派或者放行单中所列的每个机场 ,对于风 向风速最低标准相同
3、气象要素对运行影响
风 向 风 速 的 影 响 ( 续 )
3、气象要素对运行影响
风向风速的影响(续)
参考运行手册MF/0407-12 1 机长对每次起飞和着陆的风速限制具有最后决定权,但不得超过 下列的限制风速。 2 根据道面情况将跑道条件分为干跑道、湿跑道和污染跑道,分别 指: 2.1 干跑道(DRY):无任何潮气存在的跑道;道面未湿透,表面无 反光的潮跑道(DAMP)视同干跑道。 2.2 湿跑道(WET):道面完全湿透,外观反光,积水深度小于3毫 米(1/8英寸)。
观测新版改动详细

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改动相关内容列举、说明(1)关于明语报旧:无,《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中仅规定了SPECIAL。
新:第十条本机场的航空气象用户设有与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气象观测显示器上的任何气象要素都一致的显示终端,并且能同步显示MET REPORT和SPECIAL中涉及的气象要素时,经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和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部门、有关营运人以及在机场的其他用户达成协议后,可以不编发MET REPORT和SPECIAL。
个人理解与说明:此条是根据168号文即《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民航空发[2002]168号) (下面都简称为168号文)进行的修改。
满足不编发MET REPORT和SPECIAL的条件是A.航空气象用户设有与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气象观测显示器上的任何气象要素都一致的显示终端,且能同步显示MET REPORT和SPECIAL中涉及的气象要素。
涉及的航空气象用户大体理解为塔台调度、航空公司驻场签派、机场(本场可能指现场)三类人。
B.与用户达成协议,即与航空服务用户达成协议不向其发布MET REPORT和SPECIAL 本次讲师中南局肖汉强理解是满足A、B后,仅不编发报文格式的MET REPORT和SPECIAL报,例行的电话通报,传真等手段需要根据协议内容继续执行。
空管办气象处孙启源处长的解释是电话通报、传真与MET REPORT和SPECIAL报文是等同的手段,即可以相互代替的,满足A、B后,如果不是针对协议中特别指出的天气或者内容,可以不采取上述手段通知。
(2)对时旧:无新:第十二条使用自动观测设备观测的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应当以观测编发报终端的始终为观测时钟。
个人理解与说明:此条涉及气象台日常运行,故列出。
新规范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都为关于对时的内容的原则性规定(3)观测时次旧:第二十二条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时次分为24、13小时观测及不定时观测三种。
2024年小学塑胶操场使用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小学塑胶操场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塑胶操场的完好状态及其作为体育教学和活动的主要场地,特制定以下管理准则:1. 教师在操场授课时,应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公共财物保护意识,并全程进行活动指导,不得擅离职守。
2. 禁止未经许可擅自进入草坪、沙坑、旗台和司令台。
未经现场教师指导,不得在联合器械和沙坑区进行活动。
3. 严禁攀爬围墙、栏杆和树木,同时禁止随意触碰音响设备等设施。
4. 禁止携带刀具、铁钉等尖锐物品进入操场,不得在塑胶地面上刻画或涂写,以防止对场地造成损坏和污染。
5. 禁止在运动场内使用明火、吸烟,以及燃放烟花、爆竹、食用零食和口香糖等。
禁止乱丢垃圾。
6. 不得穿着可能损坏塑胶表面的皮鞋、高跟鞋或非专用钉鞋进入操场进行运动。
7. 未经学校许可,不得擅自携带桌椅等设施进入操场,任何车辆均不得随意进入塑胶场地。
8. 在节假日,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自进入操场进行活动。
9. 保洁员需定期对操场、司令台和草坪进行清洁维护,确保环境整洁。
10. 外部单位或个人如需借用场地,须事先获得学校主管领导的批准,并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同时需通知场地管理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11. 学校的门卫、保安及值班人员应严格执行门禁管理,防止非授权人员随意进入操场。
12. 全体师生应自觉遵守规定,爱护场内设施。
对于违规行为,将进行批评教育,若发现损坏或破坏行为,除需照价赔偿外,学校将视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2024年小学塑胶操场使用管理制度(二)为确保塑胶操场的完好状态及其作为体育教学和活动的主要场地,特制定以下管理准则:1. 教师在操场授课时,应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公共财物保护意识,并全程进行活动指导,不得擅离职守。
2. 禁止未经许可擅自进入草坪、沙坑、旗台和司令台。
未经现场教师指导,不得在联合器械和沙坑区进行活动。
3. 严禁攀爬围墙、栏杆和树木,同时禁止随意触碰音响设备等设施。
4. 禁止携带刀具、铁钉等尖锐物品进入操场,不得在塑胶地面上刻画或涂写,以防止对场地造成损坏和污染。
首都机场多跑道目视进近第一阶段试运行规程(空管部分

首都机场多跑道目视进近第一阶段试运行规程(空管部分)一、总则制定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管制员和航空器驾驶员双方共同决策,充分利用天气资源,从而提升空中交通运行的安全余度。
本程序依据民航局《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及民航局空管局《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指导材料》制定,仅适用于首都机场实施多跑道目视进近。
二、术语1.目视进近(Visual Approach):执行仪表飞行规则计划的航空器在获得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授权后目视飞往目的地机场的一种进近方式。
目视进近不是仪表进近程序,不需要设置复飞航段;目视进近不同于起落航线目视飞行,航空器驾驶员不能完成目视进近时,应当及时转为仪表进近或者复飞,管制员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并为其配备符合规定的间隔。
2.引导目视进近(Vectors For Visual Approach):在满足引导目视进近气象条件的前提下,管制员利用符合要求的雷达等监视信息引导航空器前往目的地机场并在航空器驾驶员能见机场/跑道或前机后被授权开始目视机动飞行的一种管制指挥方法。
引导目视进近时,管制员在许可航空器进行目视进近前,航空器不得低于最低引导高度。
3.最低引导高度(MVA)三、工作程序1.当首都机场满足下列条件时,可实施多跑道目视进近。
(1)航空器修正海压高度3000米以下;(2)机场的云底高不小于最低引导高度(MVA)加150米;(3)机场能见度不小于6千米。
2.运行模式:(1)01/19、36L/18R、36R/18L跑道均可单独实施目视进近;(2)01/19、36L/18R跑道同时实施目视进近。
3.目视进近实施步骤(1)当首都机场满足目视进近的条件(气象部门提供或询问机组)时,终端管制室(以下简称“进近”)通知塔台管制室(以下简称“塔台”),塔台在通播中发布:“实施独立多跑道目视进近,注意不要切过指定跑道的中心延长线。
当云底高或空中能见度变坏时,机组及时通知管制员。
”在飞行员认为天气条件满足目视进近的条件时,也可以向管制员申请实施目视进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编号:MD-TM-2000-47
部门代号:TM
日期:2000年3月14日
跑道视程使用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跑道视程(Runway Visual Range——简称RVR)的使用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使用和管理RVR的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RVR: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的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二)RVR探测仪:测量跑道视程的仪器。
它是自动观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现代航空事业新兴助航设备。
(三)自动观测系统(Automated Weather Observing System-简称AWOS):包括RVR、常规气象要素、云和天气现象传感器等在内的集成自动化系统。
它能实时地获取、处理、传输/显示影响着陆与起飞的各种气象参数。
(四)ATIS (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终端自动情报服务。
第二章 RVR探测仪开放使用申请
第四条 RVR探测仪申请开放使用前,应对机场细则、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及机场气象特选报的标准等进行修改并按规定报批。
第五条RVR探测仪申请开放使用报告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机场细则修改申请的批复件;
(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机场运行最低标准修改申请的批复件;
(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机场气象特选报标准修改申请的批复件;
(四)机场类别;
(五)跑道长度、方位及标号;
(六)RVR探测仪安装位置、高度及基线长度(若选长基线);
(七)RVR检测值TER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八)一个月(30天)人工观测对比资料;
(九)安装竣工验收报告。
第六条RVR探测仪开放使用申请与自动观测系统开放使用申请一并上报总局空管局审批。
第三章 RVR探测仪开放使用批复
第七条批复时首先应验看开放使用申请手续、内容是否齐全。
凡手续和内容不齐全者退回申请单位并通知其另行上报申请。
第八条批复时应会签航行情报部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第九条批复件应报总局飞标司并抄RVR探测仪建设机场及有关省(市、区)局。
第十条批复内容应包括开放启用日期、设备安装位置、高度、注意事项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等。
第四章 RVR探测仪的正式使用
第十一条总局空管局对RVR探测仪开放使用批复的启用日期为RVR探测仪正式使用日期。
凡未经总局空管局批准使用的一律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建设RVR探测仪的机场自接到开放启用批复件之日起一个月内须按规定申请发布航行通告。
第十三条RVR探测仪故障时应立即通知使用部门,若预测10天内无法修复时,应通知航行情报部门发布航行通告。
第十四条 RVR探测仪故障期间,任何单位或任何个人不得以目视能见度代替RVR使用。
第五章气象部门发布RVR
第十五条气象部门使用METAR或SPECI报文格式只向本场外发布正在使用
的飞机着陆接地地带(TDZ)的RVR情报。
当使用的跑道不止一条时,应分别注明RVR 所代表的跑道。
第十六条发布标准为:当本场主导能见度和/或正在使用的跑道接地地带RVR 显示值<1500米。
第十七条塔台安有RVR显示终端的,气象部门不另行向塔台管制员通报本场RVR情报(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八条当飞机着陆方向改变时,空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气象部门,气象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改变RVR发布位置。
第十九条具体编报办法如下:
(一)当本场主导能见度<1500米,而所有探测点的RVR≥1500米时,电码RVR 组编报P1500。
(二)当本场主导能见度<1500米,正在使用的跑道接地地带RVR≥1500米,而其它探测点的RVR<1500米时,电码RVR组编报P1500。
(三)当正在使用的跑道接地地带RVR<1500米时,电码RVR组按下列规定编报:
1.当RVR指示器显示:50米≤RVR<400米时,按25米为一个增量进行编报;
2.当RVR指示器显示:400米≤RVR≤800米时,按50米为一个增量进行编报;
3.当RVR指示器显示:800米<RVR<1500米时,按100米为一个增量进行编报;
4.当RVR指示器显示RVR值<50米时,编报M0050。
第二十条当机场夜航结束且跑道灯光关闭时,为了保证24小时观测资料齐全,所用跑道灯光级数一致,一律将灯光的级数设为3级。
第六章塔台管制员报告RVR
第二十一条当本场主导能见度和/或正在使用跑道①的任一位置②RVR<1500米时,塔台管制员应向起飞或着陆的航空器驾驶员通报RVR 情报。
第二十二条配置AWOS的机场,在ATIS通播中有RVR情报时应播报RVR。
第二十三条塔台管制员不受气象部门向本场外发布的RVR情报及ATIS播报的RVR情报的约束,可以根据航空器实际起飞或着陆地带向航空器驾驶员通报该位置的RVR。
第二十四条当使用的跑道不只一条时,报告RVR时应指明该值所代表的跑道。
第二十五条塔台管制员通报RVR或目视能见度时,不得以塔台目视能见度代
替RVR或以RVR代替塔台目视能见度。
第二十六条RVR的使用单位是"米",塔台管制员通报时应按RVR指示器上显示的实际数值报告。
第二十七条具体通报办法如下:
(一)对离场航空器,管制单位发出地面滑行许可时,由塔台管制员通报起飞跑道的RVR。
(二)对进场航空器,由塔台管制员在发布落地许可时通报着陆跑道的RVR。
(三)当本场主导能见度<1500米,而所有探测点的RVR≥1500米时,只通报RVRP1500或RVR指示器实际显示数值。
(四)当正在使用的跑道起飞或接地地带RVR<1500米时,不论其值大小,均应按该地带RVR指示器实际显示的数值进行通报。
(五)当跑道中间地带(MID,若有)和/或终端地带(END)的RVR≤600米时,加报中间地带(MID,若有)和/或终端地带(END)的RVR。
第七章 RVR与跑道灯光
第二十八条当大气透明度不变时,RVR的大小直接受跑道灯光强度的影响,故当能见度恶劣发时,为了保证航空器起降安全,应依据《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民航局令第86号)附件六“机场进近和跑道灯光系统强度”设置跑道灯光级数。
第二十九条为了使RVR探测仪测量的RVR具有代表性,当能见度恶劣时,气象部门应掌握正在使用的跑道灯光级数,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答复气象部门对正在使用的灯光级数的询问。
第三十条当气象部门要求提高跑道灯光级数时,有关部门应予协助。
注:①指机场建设有2条或2条以上跑道时,正在使用的跑道。
②指RVR探测仪安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