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实验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实验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实验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实验初级中学高二语文

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最后一只碗

张鸣跃

从前,在一个古朴的山村,有一个补碗匠名叫莫非。那时人们对吃饭的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大多人一生只用一只碗,大小形状也基本相同,选定了就不再换了,裂了破了就让莫非来补。莫非补碗的手艺很高超,补过的碗就像加了一枚精致饰配,更显得完美一些。

莫非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每一次补碗,他都要养足精神并穿上新衣,犹如请神般将碗请到补碗的密室,细细打量慎重下手,精补巧镶一丝不苟。有时,一个裂纹他要修补几天几夜。他补碗收银甚微且有定价绝不多收,日子清苦,但也快乐,碗主取补好的碗时大声叫绝称妙,他就和大家说说笑笑,都很快乐,莫非觉得这是他人生最美满的时刻。

莫非名气大了,不断有外地的补碗匠来看莫非补的碗,与之切磋,村人也常拿出莫非补的碗,相互之间争长道短,都说自己的碗是最完美的。也就从这时起,莫非变了,他不再接待任何补碗匠,和村人之间也不再谈笑风生,闭门不出苦苦补碗,有活儿时他更加精心,没活儿时他就补他自己的那只根本不用再补的碗。

有一个人人敬重的老者猜到了莫非有心事,提醒他:“你已经做到完美了!物极生反,你已走过头了!”莫非补碗几十年,从没失过一次手,这没人能做到,算得上完美了。莫非苦笑,也说了实话:“我要补出一只十全十美的碗,要美到极限,成为天下最后一只碗,再也不生争议,再也没有碗可以超越!”老者长叹一声说:“我正是担心你这样!真这样,你的完美就要结束了!”

莫非没能悟透老者的话,继续修补“最后一只碗”,要让这只碗成为艺术绝作且永不破裂,永远无需修补也没人可以修补,权做他一生的功名之最。

那天,有一个碗商前来拜访莫非,老者引荐,莫非不得不接待。碗商说他也是爱碗如命,听说莫非能修补出天下“最后一只碗”,特来请教。莫非让碗商看了他尚在修补过程中的那“最后一只碗”,表示他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不料碗商看罢就摇头,遂大笑说:“你的完美就从这只碗结束了!“莫非脸色大变。

莫非受到强烈刺激,大病一场,尔后闭门补碗,拼命要把“最后一只碗”提早修补出来。这只碗已缀满了绝妙的饰配,犹如一顶绝世无二的皇冠。就在做最后打磨时,莫非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碗一下子破裂成一堆碎片,他愣住了,补碗的声响就此停息了。

就在这时,莫非听到一种乐声,很奇妙的乐声,从各家响起,很清脆,很随意,很快乐。他正在纳闷,老者进来了,怀抱一大摞碗,笑嘻嘻放下,又一个一个摆开,摆了一炕。

莫非大惊,几十个碗,几十种样式,几十种材料,金银铜铁瓷木玉石,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琳琅满目,他一个也没见过,实在不知这碗竟繁衍进化到如此程度,其上的镂花辍景都比他的修补更加奇妙!

老者笑得像个顽童,拿来一双筷子敲打起来,碗声叮当抑扬顿挫。老者的表情和“碗乐”终于把莫非逗笑了,孩子般红了脸。老者就拉莫非一起来敲,直敲到执手大笑,老者这才发问:

“莫非,碗有何用?”

“吃饭。”

“吃饭何用?”

“活命。”

“活命何用?”

“这……”

“这就对了,你不知活命何用,就是你大错之根了,我来告诉你:活命不是为了补碗,不是为了虚荣和功名,更不是把一只碗补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活命是为了快乐,是做每一件事情时有一个快乐的过程,就像你当初和大家说说笑笑时一样,是快乐成全快乐,快乐相伴快乐,快乐只有这携手共存的过程而没有什么最后!”

莫非始露悔悟,老者带他去各家走了一遭,让他吃惊的是:各家不断拿些传统破碗让他修补,竟不是为了使用,只是为了让他修补,只是让他营生不断而有所快乐!

莫非由此彻悟了。人生追求快乐的过程即是完美,当完美成为一个人无休止的功名奢望时,人生就只能从痛苦走向破败。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文题“最后一只碗”中“最后”一语双关,既表现莫非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也是莫非原有补碗追求的结束。

B.莫非每一次补碗都要换上新衣,将碗请到密室,细细打量慎重下手,精补巧镶,这些表明他是一个谨慎认真追求完美的人。

C.莫非不听老者的话,使尽所能,用最好的材料和绝技,一意孤行要修补“最后一只碗”,表现他执著、精益求精的可贵性格特征。

D.小说写人们不断拿些传统破碗让莫非修补,并非为了使用,而是为了让他营生不断而有所快乐,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E.莫非名气大了以后,不再接待任何补碗匠,也不再和村人之间谈笑风生,因为名气给他带来了压力,他要造“最后一只碗”。

14.碗商对莫非说“你的完美就从这只碗结束了!”果然,后来莫非磨碗时“碗一下子破裂成一堆碎片”,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5.文章最后说“人生追求快乐的过程即是完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答:

参考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要价值。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精神。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溶“好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2016年

11月26日11版)

1. 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 孔府档案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所以具有官方档案的性质。

C. 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 孔府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在家族中建立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严密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

B. 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的帝王们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 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 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孔子世家谱能够窥见孔氏家族的变化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

B. 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 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 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鉴以及嘉庆与孔庆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间有着往来。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有”“偷换概念”等类型。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

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就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

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 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饱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5.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 D

5. 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6. 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4题详解】

试题分析:D.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以小见大”理解有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别分析,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标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5分)

福州州学经史阁记

朱熹

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振,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滩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

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

然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本文选自《才子的散文》,有删改)

6.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劝:劝告,劝说。

B、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逮:逮捕、捕捉。

C、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干:追求,求取。

D、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加:追加,加倍。

7.以下四组选项中,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②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

③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④记诵训诂文词

⑤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⑥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州州学的学风,本是东南一带最为浓郁的。但近年来,因为教育培养不得法,不知本末,导致风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长的人对此忧心忡忡。

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学的根本。“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学习也就变成了追求名誉、禄利的工具而已。

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开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后为学生“宁其居”、“严其防”、“严其法”,并为他们储书建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观点。

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颇。比如,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书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清,这是书的罪过。这一观点就值得批判。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3分)

(2)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3分)

参考答案:

6、C.A项“劝”,勉励。B项“逮”,赶得上,比得上。D项“加”,超过。

7、B.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是①③⑤,其余属于“末”。

8、D.D项中朱熹并没有认为道理昏昧是书的罪过,他说“然非书之罪也”。读

书人因为不知读书的根本,因此,惟书是读,惟功名是举,才导致道理昏昧。

9、(1)因此(常君)曾忧虑他们没有书可以读,并担心他们的学业不能得到拓

广。(得分点:虑,忧虑;“业”,学业;“病”担忧,忧虑。以上实词1字1

分,)

(2)于是将这件事记下来,并连同书籍赠送给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努力啊。

(得分点:“因”于是;“遗”,赠送;“二三子”,你们;“勉”,努力。

“其”,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要。)

【参考译文】

福州的学习风气,在东南一带最为浓厚,从师学习的弟子常常达到几百人。近年以来,因为教育训养不得法,师生彼此相对对待,冷漠得有如路上擦肩而过的行人。

因此,风俗一天天地衰败下来,读书人气度不能振作,德长年老的人很忧虑,却不能有什么方法来补救。绍熙四年,现在的教授、临邛人常浚孙才来到这里,然后每天规劝学生,把古代圣贤治学的态度告诉他们。又替他们整饬厨房饮食,修葺斋馆,使学生们住得安宁。之后严格规定进出的戒备,严肃上课及考试的方法,常君朝夕处于其间,训导劝诱不感到厌倦。于是学习的人竞相劝勉,才知道常君是我们的老师。而常君对待各位学生,也是深怀忧虑,担心他们不能自我勉励而使学业精进。因此常君曾忧虑他们没有书可以读,并担心他们的学业不能得到拓广,就又替他们购置了更多的书籍,与旧的合在一起并为若干卷,度量旧的御书阁的后面空地,另外建造了两层的楼阁来贮藏。之后常君写信过来,请我记下这些事,并且传达学生们的意愿,说:“希望有所教诲。”

我推想古代学习的人,无没其他的目标,无非是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各人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而他们所彰明的品德,所追求达到的完善的境界,难道能等待着向外探求吗?见识只在我身,用诚敬来保存,这大概也就可以了。之所以一定说要读书,则无非是探求天地阴阳事物的真理,来修持自己品格,孝敬双亲,治理家庭和国家,进而获得使天下太平的方法。凡是圣贤的言语行动,古今的得失,礼乐的名称仪制,下至于国家财政经济的源流,军队刑事的法制,这些没有一个不是在我们的思考探求的范围之内。至于有一些不能够探求得到的道理,有的人把握得精细,有人领悟得粗疏,这些如果不是从有记载的典籍文章里考证,并深入研究,错综比较,加以验证,来探求它的缘故,那么也就没有办法明白“彰明品德”的本体、作用的全貌和“力求最完善”境界的精深微妙。

然而自从圣人之学说不被传扬,世上的读书人,就不知道治学有一个根本的道理,而只是拿到书就读,而他们从书中所探求的,不外乎只是记诵和探求文词之意,并以此来获取名声和求取爵禄之利罢了。因此,天下的书越多,而道理越加昏昧。学

习的事做得越勤奋,而心思越加放散。文章越工丽,议论越高妙,而他们的品德学业事业功绩的实质,就越没有办法比得上古代的人。然而,之并不是书的罪过。学习的人不知道学习有根本的道理,因此学习就陷于无作为的地步。我现在看常君的施教之法,先用古人的教学意图来开示,之后又为他们存储书籍,来丰富他们讯问论辨的趣味;为他们营建楼阁,来达到敬奉师长、恪守大道的严谨,那么常君这样做,大概也能使教学本末有序。我虽然有话说,又怎么能够超过他的作为呢?于是将这件事记下来,并连同书籍赠送给你们,你们要好好努力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 金就砺则利就:磨砺

C. 善假于物也假:借助

D. 锲而不舍锲:刻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非能水也

B. 上食埃土

C. 用心一也

D. 用心躁也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

B. ①輮使之然也②筋骨之强

C. ①而寒于水②而绝江河

D. ①輮以为轮②无以至千里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引君子的话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要不断学习。

B. 第二段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意义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C. 第三段从学习的方法方面论证论点,学习方法是要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

D. 第四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方法是积累,态度是专心。

20.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 君子如果学问渊博,而且每天参照别人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聪明且行为无过错了。

B. 君子如果学问渊博,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么他就知道行为不应该有过错了。

C.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审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D. 有学问有品德的人每天都检查、审察自己,就能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品行不错。

参考答案:

16. B 17. D 18. C 19. A 20. C

16.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就”:靠近。

1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B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1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①中的“于”,介词,从;②中的“于”,介词,比。B项,①中的“之”,代词,它。②中的“之”,助词,有定语后置的功能。D项,①中的“以”,介词,把;②中的“以”介词,用来。C项,①②中的“而”都作转折连词,却。

19.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错在“第一段引君子的话提出论点”。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勉励人们勤学。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证;第二段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证;第三段,从学习的态度方面论证。

第一段引君子的话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要不断学习。

20.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关键点一定要译对,语句通顺。本剧的关键得分点是:“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审察;“知明”,智慧明达;“行”,行为。把上述得分点都译对的只有C项。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报: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3分)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 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 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 魏源治狱平恕,但亦有不当。例如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就没有上报朝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分)

参考答案:

4.解析:选D(报:批复)

5.解析:选B。(②写魏源在两次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③写皇帝对魏源的器重和任命,属间接表现。排除含②③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6.解析:选D。(“没有上报朝廷”理解错误,原文“奏寝之”是“上奏停止这一做法”的意思)

7.解析: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竣”“詈”“以闻” 各1分,大意2分)

(2)解析: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的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2分)

文言参考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

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个社名,并说明理由。(5分)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

你所拟的文学社名:____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新叶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是生命力,是新生。/水滴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具有坚韧、执着和富于进取、不畏艰辛的精神。

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乔榛、丁建华应邀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3)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

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A.做客骇人听闻咄咄逼人

B.做客耸人听闻盛

气凌人

C.作客骇人听闻盛气凌人

D.作客耸人听闻咄

咄逼人

参考答案:

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如:耸人听闻:故意捏造,有违事实。骇人听闻:客观上存在的事实。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可以从情感色彩角度辨析,也可以从对象和情境的角度辨析。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多用于人,也用于事物。盛气凌人:傲慢自大,用骄横的气焰压人。适用对象限于人,不能用于事物。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9. 在下面赞颂“无名英雄”比喻句的后边,再仿造两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前一句相同且与前一句构成排比(5分)。

例句:你(无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参考答案:

示例:(1)你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滋润花朵的甘霖。

(2)你不是春天里的鲜花,而是花下肥沃的土地。

(3)你不是高耸入云的灯塔,而是灯塔下面的基石。

(4)你不是光彩夺目的珍珠,而是孕育珍珠的蚌壳。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高中化学

202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高 中化学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K—39 Cu—64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此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有关判定的依据不正确的选项是〔〕A.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苯的同系物:分子中只含有苯环和烃基 C.化学平稳状态:平稳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离子化合物:是否含有离子键 2.以下物质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C2H4B.Br2 C.Na2O2D.H2O2 3.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0℃,101kPa,1molSO3中含有N A个硫原子 B.1molC8H18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26N A C.0.5L0.1mol/LNH4Cl溶液中含NH4+离子的数目为0.05N A D.反应KClO3 + 6HCl == KCl + 3Cl2↑+ 3H2O中,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子为2N A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有机物属于饱和烷烃 B.该烃的名称是3—甲基—5—乙基庚烷 C.该烃与2,5—二甲基—3—乙基己烷互为同系物 D.该烃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8种 5.三聚氰胺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其结构式如以下图所示。以下关于三聚氰胺的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B.三聚氰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三聚氰胺的二取代物能够有两种 D.三聚氰胺不属于芳香烃 6.以下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过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Ba2+、Mg2+、NO3-、CO32-B.Na+、Al3+、Cl-、Ba2+ C.K+、Ba2+、Cl-、HCO3- D.H+、Ba2+、Fe2+、NO3- 7.以下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在Fe(OH)3胶体中加入HI溶液:Fe(OH)3 + 3H+ == Fe3+ + 3H2O B.在稀氨水中通入少量CO2:NH3?H2O + CO2 == NH4+ + HCO3- 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Ca2+ + OH- + HCO3- == CaCO3↓+ H2O D.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H2O2:2MnO4- + 5H2O2 + 6H+ == 2Mn2+ + 5O2↑+ 8H2O 8.以下有关物质分离的讲法合理的是〔〕A.粗盐水中含有Ca2+、Mg2+、Fe3+、SO42-等离子,能够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如能够通过加入Ba(NO3)2的方法除去其中的SO42- B.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时,能够将其灼烧后加水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适量氯水将碘元素氧化为I2,最后用乙醇萃取出单质碘 C.分离I2和KMnO4两种固体时,可选择加热使I2升华的方法 D.除去AgI胶体中的HNO3时,可将其装在用半透膜做的袋子里,放在流淌的蒸馏水中,改分离方法称为渗析 9.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推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抗客观事实。以下各种类比估量的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Fe与S能直截了当化合生成FeS,估量Cu与S可直截了当化合生成CuS ②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估量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③CO2分子是直线型结构,估量CS2分子也是直线型结构

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 物理 命题人 尚翠娇 审题人 谢虹燕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5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用黑色的签字水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空,每空1分,共16分) 1.雨季来临河面水位上涨,停泊在河面上的船身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船升高这个运动过程中,描述船的位置升高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2.测量如图1所示的某物体长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测量结果是 。 3.声呐是一种利用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或“声音”)可以在 传播的原理来工作,从而实现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各国海军进行水下检测使用的主要技术了。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2是一支体温计,有位同学很粗心拿着它没有向下甩就直接给另一位同学测量体温,若被测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6℃,则测量结果将是 ℃。 5. 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位于吉林松原的查干湖一年一度的冬捕季节,也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冰封雪域的湖面上“人欢鱼跃”一派丰收景象,如图3所示,假如冰面上的温度低达-40℃,那么在冰下流动的河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图片上的主持人说话的同时也在呼出大量“白气”,白气的成因是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6.噪声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公害之一,为了保护环 境还给居民安宁,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为求减弱噪声,如图4甲、乙所示是常见的减弱噪声的方法,它们分别表示在 和 减弱噪声。 7.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则白纸比较______(填“亮”或“暗”),因为光在白纸上发生_____ 反射的现象。 8.针对实验现象,请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 实验现象 解决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4

诸城市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某山地1月和7月份及年平均气温 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该山地() A.位于南半球 B.北坡为阴坡 C.存在终年积雪 D.南坡为迎风坡 2.若该山脉位于大陆西岸,其对应的气候类 型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云南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 区,气候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该地的宣威火腿名扬海外,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如下图所示),要经过腌、晾、发酵等多个环节,用时长达一年多。腌制始于头年霜降到次年立春;晾晒风干为头年腊月尾至次年三月;5月中旬至中秋为发酵成熟期。据此完成3~4题。 3.宣威适合火腿制作的气候条件表现在() ①冬春季气候干燥,利于晾晒②冬季气候温暖,湿度大,便于腌制 ③夏季高山地区的气温适宜发酵④秋季光照充足,利于发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宣威火腿制作流程有利于( )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形成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扩大生产规模 D.确保产品质量,树立品牌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 换改变其环境特征。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洋流 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M处的洋流() ①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受西风影响形成 ③性质属于寒流④是北赤道暖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M处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向东航行海轮航速 B.在该处形成著名的渔场 C.可促进该处沿岸荒漠的形成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019-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数轴上,与表示6的点距离最近的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定义一种新运算:1a n n n b n x dx a b -?=-?,例如:222k h xdx k h ?=-?,若m 252m x dx --=-?,则m =( ) A .-2 B .25- C .2 D .25 3.某球员参加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4节进行,该球员每节得分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则该球员平均每节得分为( ) A .7分 B .8分 C .9分 D .10分 4.直线y =﹣kx +k ﹣3与直线y =k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16m ,宽9m 的矩形场地ABCD 上,修建同样宽的小路,使其中两条与AB 平行,另一条与AD 平行,其余部分种草,如果使草坪部分的总面积为112m 2,设小路的宽为x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 A .2x 2-25x+16=0 B .x 2-25x+32=0 C .x 2-17x+16=0 D .x 2-17x-16=0 6.如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b ,c 是常数,a ≠0)图象的一部分,与x 轴的交点A 在点(2,0)和(3,0)之间,对称轴是x=1.对于下列说法:①ab <0;②2a+b=0;③3a+c >0;④a+b≥m (am+b )(m 为实数);⑤当﹣1<x <3时,y >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7.估计10+1的值应在() A.3和4之间B.4和5之间C.5和6之间D.6和7之间 8.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a2÷a0?a2=a4B.a2÷(a0?a2)=1 C.(﹣1.5)8÷(﹣1.5)7=﹣1.5D.﹣1.58÷(﹣1.5)7=﹣1.5 9.如图中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个长方体组成的,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B.C.D. 10.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 个B.2 个C.3 个D.4个 11.下列所给的汽车标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

诸城市龙城中学2021届高三期中考前一次模拟试题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Mo-9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在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的是() A.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B.碱石灰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电子式:H:Cl B.甲醇的结构简式:CH4O C.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2的钙原子:Ca 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钠块不能放回原瓶,应另行处理 B.进行焰色反应前,将铂丝用硫酸清洗 C.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D.加热时,烧瓶中忘记加入沸石,应当立即打开瓶盖补加 4.氮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含氮元素的物质的循环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b、j、c属于“氮的固定” B.过程a、l、f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过程j可能为汽车尾气的处理过程 D.过程h说明NO2为酸性氧化物 5.下列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6.X、Y、Z、R为短周期元素,X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Z的最高化合价为 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Z与R同周期,R的原子半径小于Z.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Y、Z、R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C.只有X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7.近日,温州大学王舜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ZhenhaiXia教授合作在杂原子掺杂碳 的超级电容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下列C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足量的镁与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SO2和H2混合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0.2N A B.在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氢原子总数为6N A C.硝酸与铜反应得到NO2、N2O4共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D.含有N A个Fe(OH)3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g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C1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H2O═2HClO+SO32﹣ B.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2H2O2OH﹣+H2↑+Cl2↑ C.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4Cl2+S2O32﹣+5H2O═10H++2SO42﹣+8Cl﹣ D.将0.2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4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10.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强碱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溶质为铵盐 B.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可推知该样品已经氧化变质 C.往含有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然后把溶液蒸干,得到FeCl3固体 D.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下列转化关系中,甲、乙、丙、丁、戊为上述 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其中A为d元素组成

河南省实验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篇)(Word版 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中,90ACB ∠=?,8cm AC ,15cm BC =,点M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N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M 和N 分别以每秒2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M 和N 作ME l ⊥于E ,NF l ⊥于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要使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 【答案】235 或7或8 【解析】 【分析】 易证∠MEC =∠CFN ,∠MCE =∠CNF .只需MC =NC ,就可得到△MEC 与△CFN 全等,然后只需根据点M 和点N 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①当0≤t <4时,点M 在AC 上,点N 在BC 上,如图①, 此时有AM =2t ,BN =3t ,AC =8,BC =15. 当MC =NC 即8?2t =15?3t 时全等, 解得t =7,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4≤t <5时,点M 在BC 上,点N 也在BC 上,如图②, 若MC =NC ,则点M 与点N 重合,即2t?8=15?3t ,

解得t =235; 当5≤t <233 时,点M 在BC 上,点N 在AC 上,如图③, 当MC =NC 即2t?8=3t?15时全等, 解得t =7; ④当233≤t <232 时,点N 停在点A 处,点M 在BC 上,如图④, 当MC =NC 即2t?8=8, 解得t =8; 综上所述:当t 等于235 或7或8秒时,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 故答案为: 235 或7或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可能会因考虑不全面而出错,是一道易错题. 2.如图,已知点(,0)A 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0,)B 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斜边BC 上的中点.若2OD =,则a b +=________.

河南省实验中学数学(理)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 数 学(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给出两个命题:x x p =|:|的充要条件是x 为正实数;q :存在反函数的函数一定是单调 函数. 则下列复合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p 且q B .p 或q C . p 且q D . p 或q 2.已知集合a b a x x B A ,|{},3,2,0{?===、}A b ∈则集合B 的真子集有 ( ) A .7个 B .8个 C .15个 D .16个 3.函数x x y cos sin =是 (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4.设)(x f 为奇函数,对任意R x ∈均有)()4(x f x f =+,已知,3)1(=-f 则)3(-f 等于 ( ) A .-3 B .3 C .4 D .-4 5.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 比数列个数为 ( ) A .3 B .4 C .6 D .8 6.函数1|cos |2-=x y 的定义域为 ( ) A .},3 23 2|{Z k k x k x ∈+ ≤≤-π ππ π B .},6 6 |{Z k k x k x ∈+ ≤≤- π ππ π C .},3 23|{Z k k x k x ∈+ ≤≤+π πππ D .},3 3 |{Z k k x k x ∈+ ≤≤- π ππ π 7.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首项为89,末项为31,公比为3 2 ,则项数n 为 ( ) A .3 B .4 C .5 D .6 8.若)(x f 是偶函数,且当1)(,),0[-=+∞∈x x f x 时,则不等式1)1(>-x f 的解集是( )

河南省实验中学小升初 数学试卷

河南省实验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4分,共36分.) 1.(4分))_________时_________分=3.3时 9.05平方米= _________ 平方米_________ 平方厘米. 2.(4分)订阅《小学数学报》,六年级同学订了120份,比五年级多订了N份.每份《小学数学报》a元,六年级订报所需总钱数为_________ 元,五年级订报所需总钱数为_________ 元. 3.(4分)a=5b,a、b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 ,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_ . 4.(4分)王老师准备贷款购买一套售价30万元的商品房,银行规定贷款买房必须首付20%,王老师要买这套房必须首付_________ 万元. 5.(4分)把、、、、这五个数从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 . 6.(4分)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39平方厘米,它的长、宽、高都是质数,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 . 7.(4分)若=(b是一个自然数的平方),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 8.(4分)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港的距离是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到达乙港的时间是_________ 时. 9.(4分)甲、乙两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在走完一半路程后,速度增加13%;而乙在实际所用的时间内,后一半时间的行走速度比原来增加13%.则两人中_________ 先到达B地.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小题4分,共12分.) 10.(4分)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6小时到达,乙5小时到达.甲、乙速度的比都是6:5._________ . 11.(4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相当于它内角和的,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_________ . 12.(4分)小明用一张长方形彩纸剪正方形.他先剪出了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然后发现剩下的纸恰好能剪成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可能相当 于大正方形面积的,也可能相当于大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__ .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1届高三期中考前模拟测试二英语试卷含答案

高三英语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How will the woman go downtown? A. By bus. B. By car. C.By subway. 2.Why does the man refuse to eat more? A. He wants to control weight. B.He dislikes the food. C.He is full. 3.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dress? A. Fashionable. B.Embarrassing. C.Modest. 4.When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At 7:30 p.m. B. At 8:00 p.m. C.At 8:30 p.m. 5.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A town. B.A war. C.A paint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first hotel? A.It costs too much. B.It has no suitable room left. C.It's too far away from the beach. 7.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Receptionist and guest. B.Tour guide and tourist. C.Husband and wif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at does the woman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A.Hamburgers. B. Cakes. C.French fries. 9.Why doesn't the woman like ice cream? A.It is not sweet enough. B. It brings a pain in her teeth. C.It tastes terribl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at is the woman dissatisfied with about the island? A.The food. B.The hotel. C.The beach. 11.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lost her way several times. B. She met some unfriendly locals. C.She missed home-cooked meals. 1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in the end? A.Go to the island of Gozo. B.Taste the local food. C.Visit the church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Classmates. B.Sister and brother C.Mother and son. 14. What pet does Cathy have? A.A dog. B.A parrot. C.A cat. 15. Why does the woman refuse to buy rabbits? A. They look ugly. B.They smell bad C.They are hard to attend. 16.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202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月考数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在数0、1、、中,最小的数是() A. 0 B. 1 C. - D. - 2.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 A. x≥3 B. x≥-3 C. x>3 D. x>-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数包括正实数、零、负实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 无理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D. 2是4的平方根 4.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A. 3,4,5 B. 6,8,10 C. 12,16,20 D. 32,42,52 5.做课间操时,小明、小刚和小红三人的相对位置(如图), 如果用(3,4)表示小明的位置,(1,3)表示小刚的位 置,则小红的位置可表示为() A. (0,0) B. (0,1) C. (1,0) D. (1,2) 6.如图点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 长为1,则下列关于△ABC边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BC长均为有理数,AC长为无理数 B. AC长是有理数,AB,BC长均为无理数 C. AB长是有理数,AC,BC长均为无理数 D. 三边长均为无理数 7.若a2=16,=-2,则a+b的值是() A. 12 B. 12或4 C. 12或±4 D. -12或4 8.如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的长方体盒子能容 下的最长木棒长为() A. 11cm B. 12cm C. 13cm D. 14cm 9.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 B、C均为格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格线于 点D,则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A. B. C. D.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加热:使用后吹 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 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 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A B C D A.A B.B C.C D.D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4.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

A. B. C. D. 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6.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8.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高中化学

2020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高中化 学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以下试剂的浓溶液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只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钠B.过氧化钠C.次氯酸钙D.过氧化氢 2.以下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 D.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生成还原产物 3.〔1〕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 (2)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那么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H2SO4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2CO2(g) =2CO(g)+O2(g);ΔH=+2×283.0kJ/mol C.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1);△H=-57.3kJ/mol D.1mol甲烷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4.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S2-、ClO-等4种阴离子。假设向其中少量的Na2O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差不多保持不变的是〔〕A.ClO-B.SO32-C.S2-D.HCO3- 5.不能用H++OH-==H2O表示的离子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B.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 C.硫酸氢铵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D.石灰水和硝酸溶液 6.为了使鱼苗顺利运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需要保持体积适量的氧气,②使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③防止细菌大量繁育,下述四种物质加入水中都能够起到供氧杀

2021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龙城中学高三(上)期中考前模拟测试物理试题(二)(精品解析版)

物理试卷 一、单选 1. 某同学将篮球从距离地面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 h 。若篮球与地面碰撞无能量损失,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 ) A. 1:5 B. 2:5 C. 3:5 D. 4:5 【答案】C 【解析】 【详解】篮球与地面碰撞无能量损失,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11 ()()44 mg h h f h h -=+ 所以 3 5 f m g = 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2. 如图,从高H 处的A 点先后平抛两个小球1和2,球1刚好直接越过竖直挡板MN 落到水平地面上B 点,球2则与地面碰撞两次后,刚好越过竖直挡板MN ,也落在B 点。设球2每次与水平面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竖直挡板MN 的高度h 是( ) A. 34 H B. 59 H C. 35 H D. 45 H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设球1的初速度为v 1,球2的初速度为v 2,OE =d ,由几何关系和对称性可知 OB =5d 。

球1从A 点飞到B 点的运动时间为 12t g H = 球1从A 点飞到B 点在水平方向有 1 25H v d g = 由对称性可知,球2从A 点飞到B 点时间t 2是球1从A 点飞到B 点的运动时间t 1的5倍,则两球在水平方向有 v 1t 1=v 2t 2 且 t 2=5t 1 故 v 1=5v 2 由分运动的等时性可知:球1从A 点飞到挡板M 点的时间与球2从A 点飞到C 点的时间相等;由对称性可知球2从M 点飞到D 点与由A 飞到C 的时间相等,OD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4d 。球1从O 点飞到M 点与球2由M 点飞到D 点水平方向有 1 222()() 4H h H h v v d g g --+= 解得 5 9 h H = 故选B 。 3. 如图所示,甲从竖直固定的 1 4 光滑圆弧轨道项端由静止滑下,轨道半径为R ,圆弧末端切线水平,乙从高为R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 )

河南省实验中学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篇)(Word版 含解析)

河南省实验中学数学几何模型压轴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 =10,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S △PMN 最大=492 .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易得BD CE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12PM CE = ,1 2 PN BD =,即可得出数量关系,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 CE 得出DPM DCA ∠=∠,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位置关系; (2)先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 CE =,同(1)的方法得出1 2 PM BD = ,1 2 PN BD = ,即可得出PM PN =,同(1)的方法由MPN DCE DCB DBC ACB ABC ∠=∠+∠+∠=∠+∠,即可得出结论; (3)方法1:先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 ,AM ,即可得出MN 最大AM AN =+,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BD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而BD 最大是14AB A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 点P ,N 是BC ,CD 的中点, //PN BD ∴,1 2 PN BD = , 点P ,M 是CD ,DE 的中点,

202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语文试题

202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网络脱口秀节目《奇葩说》以其新鲜活泼的形势、幽默而一针见血的说话风格,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紧接着,谈话式、讲坛式、单口喜剧式、辩论式等一批花样翻新的网络脱口秀节目走进观众视野,网络脱口秀开始成为网络综艺的重要一脉。脱ロ秀为什么火了?它是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脱口秀形态林林总总,目的是变着法让观众享受“听人说话”的精神愉悦。比如辩论类脱口秀节目《奇葩说》,将说话机会与时间平等 地交给一众普通人,让他们各抒己见;《圆桌派》邀请专长不同的嘉宾,在轻松氛围中 畅谈社会与生活,观众仿佛身临话局,开阔视野,如沐春风。进而能够在更广、更深层面影响观众。 脱口秀节目采用不同形态以增加观赏性,但其主要功能是让人获得思想启迪的目的。因此脱口秀往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通过犀厉透视或辩论交锋亮出观点。比如社会话题“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透过表象剖析深处的“两难”,使多元声音被倾听;人生 话题“要不要跨出舒适区”“怎样オ能拥有安全感”循循善透,传递积极人生观。这些话题设置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使观众通过思考各式各样的人生命题,获得生活的智慧。 (1)根据材料语境,下列选项中字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网络(luó) 奇葩(pā) 氛围(fèn) 重要一脉(mài) B.剖析(pōu) 两难(nán) 倾听(qīng) 如沐春风(mù) C.活泼形势一针见血林林总总 D.犀厉交锋各抒己见循循善诱 (2)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材料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通过言语表达②兴趣转化为黏性③观众被特定人物吸引④使得节目品牌进一 步巩固 ⑤脱口秀演员个性形象不断丰满 A.①⑤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④⑤ 2.古诗文默写。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2.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 3.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 5.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 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 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 说明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6.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 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河水的流速保持不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也一定,当船头的指向分别沿着图中4个箭头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方向小船一定向上游前进 B .②方向小船一定沿图中虚线前进 C .②方向和④方向小船可能在同一地点到对岸 D .③方向小船一定过河时间最短 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R=0.75m 的半圆柱体放下水平地面上,一小球从圆柱体左端A 点正上方的B 点水平抛出(小球可视为质点),恰好从半圆柱体的C 点掠过。已知O 为半圆柱体圆心,OC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重力加速度为g=10m/s 2,则( ) A .小球从 B 点运动到 C 点所用时间为0.3s B .小球从B 点运动到C 点所用时间为0.5s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4m/s D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6m/s 3.2016年4月24日为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于16年1月启动了火星探测计划,假设将来人类登上了火星,航天员考察完毕后,乘坐宇宙飞船离开火星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有关这艘飞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飞船在轨道I 上运动到P 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 点的速度 B .飞船绕火星在轨道I 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绕地球以与轨道I 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 C .飞船在轨道III 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 D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 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 点时的速度 4.物块B 套在倾斜杆上,并用轻绳与物块A 相连,今使物块B 沿杆由点M 匀速下滑到N 点,运动中连接A 、B 的轻绳始终保持绷紧状态,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B .物块A 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 .物块A 处于超重状态 D .物块A 处于失重状态 此卷 只 装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柳州龙城中学2019-2020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培优(PDF版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卷 一、选择题(28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腐蚀 B、玻璃破碎 C、铁杵成针D、酒精挥发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1氧气用于航天②金刚石裁玻璃③石墨电刷④氢氧燃料电池用于客车 ⑤活性炭用于净水⑥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 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⑥D.②③⑤ 3.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B.滤渣中一定有Ag 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4.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5、在反应A+3B=2C+3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若 2.3gA 与足量 B 充分反应,生成 2.7gD ,则在反 应中,参加反应的 B 与生成的C之间的质量比为A、3:2B、12:11C、8:11D、35:33 6.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污染,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其主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喷淋水能脱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B.步骤②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CaSO3 C.步骤③反应前后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步骤④属于化学变化 7.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该反应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丙和丁可能都是氧化物 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B.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铁放入盐酸中反应:2Fe+6HCl==2FeCl3+3H2↑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 9.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归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认识化学学科价值B.认识灭火的方法 ①研制剧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 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①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②吹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着火点 ③森林失火开辟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点燃 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