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网络中多路径优化选择算法的研究

交通网络中多路径优化选择算法的研究
交通网络中多路径优化选择算法的研究

网络优化的流程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与方法(图)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优质的网络是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前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及时准确的优化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效益,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力,为进一步的市场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述 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某个用户相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就是干扰,每个小区也会对其它小区构成干扰,尤其是同载频的邻区。同时,小区具有呼吸功能,网络负载越高,干扰越大,覆盖范围越小;反之网络负载越小,干扰越小,覆盖范围越广,网络的覆盖范围与容量都是随时变化的,每个扇区的容量是一种软容量。因此基于CDMA技术的网规网优相比基于GSM技术的网规网优要复杂的多,不是增加几个基站就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功率控制在CDMA网络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CDMA的核心,通过功控,有效地解决“远近效应”。因此从另外一个概念来讲,CDMA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功率控制的系统,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取决于干扰功率的控制程度。因此,干扰分析、功率配置和切换规划等工作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软切换,它虽然能够降低用户切换过程中的掉话率,但是当某个用户在进行软切换时,同时可以与激活集中的多个基站建立业务信道,这样也就占用了多个基站的资源,即浪费了网络容量。因此在网络规划优化过程中,众多特性需要综合考虑。 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程优化,即建网时的优化,主要是网络建设初期以及扩容后的初期的优化,它注重全网的整体性能;二是运维优化,是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的优化,即日常优化,通过整合OMC、现场测试、投诉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定位影响网络质量的各种问题和原因,着重于局部地区的故障排除和单站性能的提高。 1.工程优化 工程优化的目的是扩大的网络覆盖区域,降低掉话率,减少起呼和被叫失败率,提供稳定的切换,减少不必要的软切换,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率,扩大系统容量,满足RF测试性能要求等。 工程优化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优化流程图 下面是工程优化的主要方法。 ①射频数据检查。主要是核实基站位置、RF设计参数、采用的天线、覆盖地图等。验证PN码设定与设计参数是否一致、验证系统的邻区关系表以及验证其它系统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 ②基站群划分。定义基站群的目的是将大规模的网络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路测、资源的分配以及路测时间控制、网络的微观研究,当然也是配合网络实施有先后的现状。定义基站群的方法一般为:站址数量为20~30个,具体情况可加以调整。规模过大,即覆盖区域过大,这样会对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造成一定的不便。规模过小,则不能满足覆盖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影响优化的准确性;覆盖区域保持连续(一些站距远,覆盖区域相对独立的乡村站不应包含在其中),此外还要考虑行政地域的分割,如一般中等城市市区部分及邻近郊区站可划分为一个基站群。后续基站群的优化应考虑与先前优化完毕的基站群在边界上的相互影响。 基站群的选择可通过电子地图、规划软件的结合来预测覆盖,为基站群的划分提供依据。 基站群的实际划分与其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③路测线路选择。路测线路的确定主要考虑市区、市郊的主要道路,同时经过道路呈网格状,并包

流线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及应用

配套的处理方式;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到了100%,形成了完整的果蔬冷链体系。而我国的产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能解决分选、分级、预冷、冷藏运输和保鲜等采后果蔬的处理问题。我国果蔬冷链存在许多问题:产地预冷环节薄弱;冷藏运输工具落后;冷库发展水平低;缺乏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我国果蔬冷链发展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要完善我国的果蔬冷链业,除了大力研发性价比合理、符合国情的相关冷链设备、设施以外;还需要全面的对整个果蔬冷链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果蔬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一一破解;更需要系统地梳理整个果蔬冷链链条,是指实现协同化,构建果蔬冷链质量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果蔬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千万消费者食用上安全放心的果蔬产品。 流线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及应用 张锦*(交通与物流学院)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正在不断完善。物流活动的目的就是使物流服务来满足物流需求,即通过仓储、加工、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活动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中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等需求方的对物的移动、储存与服务的需求。在宏观层面的区域及城市经济和微观层面的制造、贸易、消费等典型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活动可抽象为具有特定需求的空间结构,称作物流需求网络。 在物流系统中,由若干特定的点、线和特定的权构成的,反映物流服务与需求关系的供需网络称之为流线网络,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反映了仓储、加工、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服务与需求方在物品数量、到达时间、物流费用等方面的物流需求间的供需关系。 2.具有嵌套、多层、多级、多维、多准则、拥塞等典型的超网络结构特征,并且具有连接供需两个物流网络的超网络结构。 3.当实际需求为特定值时,物流服务追求的目标为用恰当的费用,在恰当的时间把恰当数量的恰当物品,经恰当的路线送到恰当的地点。 物流供应网络与物流需求网络之间的关系可由超网络结构进行刻画,用匹配度刻画物流服务与物流需求之间的适应程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流线的组织与优化问题研究较少,与此问题相关的内容包括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分配、动线优化、超网络理论与应用、变分不等式算法及其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应用等内容。 2.1 物流网络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者大都倾向从微观的企业角度去研究物流网络的资源配置和协调问题,如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竞争机制以及配送运输等问题。这类研究大多利用数学规划法、系统仿真法、启发式 *作者简介:张锦,男,教授。

基于数学模型的网络优化方法研究

基于数学模型的网络优化方法研究 赵鹏 通信一团技术室 摘 要 为了提高网络链路的利用率,解决网络传输中的最大流问题,该文利用建立数学模 型的方法来求解网络的传输路径,研究了基于路径的网络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络的链路利用率,从而降低网络的拥塞,使得网络的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 网络优化 最大流 数学模型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多媒体综合业务需求,传统的数据网络逐渐转向多媒体网络,在这过程中,除了相关服务以外,我们还面临许多极具战性的网络设计和优化问题。网络优化的目标是提高或保持网络质量,而网络质量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网络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化技术的提高,优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中,各条链路的容量分配和各节点间的路由选择是两个重要问题。在给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各节点间传输流量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各条链路的容量大小和选择各节点间的最佳路由,使整个网络成本费用最低并能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呢? 许多网络优化的文献,研究针对CDMA 网络、GPRS 网络、GSM 网络、PHS 网络等具体网络在投入运行后,对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涉及到交换网络技术、无线参数、小区参数配置、信令和设备技术等方面。 本文针对目前许多网络传输链路和网络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影响网络性能的问题,利用网络优化方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了用于提高网络链路利用率的基于路径的网络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链路进行流量传输,从而改善网络的整体性能。 2 网络优化理论 很多情况下可以将网络优化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根本上讲,优化问题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决策变量集合或向量:n R x ∈(本文,x 代表在一条或多条路径上的流量) 目标函数R R x f n →:)( 一组约束条件g(x)和h(x),用来定义x 的范围。 解决优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找出一个点x*,使得f(x)最大化或最小化。 典型的网络优化问题包含找出一组路由和该路由上的流量值以便达到最大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目的。目标函数可以代表最大链路利用率、平均延迟或其他指标。 基于路径的问题首先要计算出网络流可能流经的路径,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链路,同时路径上的流量不能超过链路容量。 对于基于路径的网络优化问题可以简单表示成: max f(x) s.t. ∑∈=P p p b x

交通分配方法作业

交通分配方法作业

题目:设图示交通网络的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阻抗函数分别为: 1110.05h c +=,22025.010h c +=,33015.015h c += 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二等分)和均衡分配法(迭代步长分别取0.618和 0.0291)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 设目标函数表示车辆受到的总阻抗,即令交通阻抗函数对h 求积分,函数如下: 2332222110075.0150125.01005.05h h h h h h Z +++++= 1.全有全无分配法 1.1方法介绍 全有全无分配法是将OD 交通需求沿最短经路一次分配到路网上去的方法,也被称为交通需求分配。顾名思义,全有(all )指将OD 交通需求一次性地全部分配到最短径路上。全无(nothing )指对最短径路以外的径路不分配交通需求量。 全有全无分配法应用于没有通行能力限制的网络交通交通量分配等场合。在美国芝加哥城交通解析中,首次获得应用。另外,后述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中频繁使用。 1.2 解: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利用该方法的以下结 果: 15,10,2520010.05,0,200321321===?+====c c c h h h 因为,25,13 2=

路由算法分类比较

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 路由器使用路由算法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 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 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精选.]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 十一月匆匆过去,每天依然在忙碌着与文档相关的东西,在寒假前一个多月里,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的前提下多学习专业知识,依然是坚持学习与素质提高并重,依然是坚持锻炼身体,为明年找工作打下基础。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借鉴别人的程序做出的仿真,最近才有时间整理。 目标: 对y=x1^2+x2^2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用1500组数据对网络进行构建网络,500组数据测试网络。由于BP神经网络初始神经元之间的权值和阈值一般随机选择,因此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本方法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初始神经元之间的权值和阈值,并对比使用遗传算法前后的效果。 步骤: 未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 1、随机生成2000组两维随机数(x1,x2),并计算对应的输出y=x1^2+x2^2,前1500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input_train,后500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input_test。并将数据存储在data中待遗传算法中使用相同的数据。 2、数据预处理:归一化处理。 3、构建BP神经网络的隐层数,次数,步长,目标。 4、使用训练数据input_train训练BP神经网络net。 5、用测试数据input_test测试神经网络,并将预测的数据反归一化处理。 6、分析预测数据与期望数据之间的误差。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 1、读取前面步骤中保存的数据data; 2、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设置隐层数目; 4、初始化进化次数,种群规模,交叉概率,变异概率 5、对种群进行实数编码,并将预测数据与期望数据之间的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 6、循环进行选择、交叉、变异、计算适应度操作,直到达到进化次数,得到最优的初始权值和阈值; 7、将得到最佳初始权值和阈值来构建BP神经网络; 8、使用训练数据input_train训练BP神经网络net; 9、用测试数据input_test测试神经网络,并将预测的数据反归一化处理; 10、分析预测数据与期望数据之间的误差。 算法流程图如下: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最新)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在INTERNET中,路由器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存储了可能的目地地址与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报考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路由表可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报考路由表: 1、静态路由表:是由人工方式建立的,网络管理人员将每一个目的地址的路径输入到路由表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表无法自动地更新。 2、报考路由表:大型互联网网络通常采用报考路由表。在网络系统运行时,系统将自动运行报考路由选择协议,建立路由表。 一个自治系统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作为一个自治系统,其核心是路由寻址的“自治”。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与INTERNET 中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是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选择协议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网络上的主机、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去形成路由表,以确定发送分组的传输路径。而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路由信息更新的通信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特点是协议简单。路由信息协议是用于TCP/IP 系统和其他网络环境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适用于相对较小的自治系统,它们的直径“跳数”一般小于15.因为每一个自治系统里的路由器都要与同一系统里的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表信息,当内部路由器的数目增加时,网络的RIP信息交换量会大幅度地增加。 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的主要特点: 1、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而RIP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2、OSPF协议要求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的度量。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是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BP神经网络模型简介及相关优化案例

华东理工大学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研究生《石油化工单元数学模型》课程论文2017年6月 开课学院:化工学院任课教师:欧阳福生 考生姓名:丁桂宾学号:Y45160205 成绩:

BP 神经网络模型简介及相关优化案例 一、神经网络模型简介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脑是极其复杂的,由约1010个神经元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状结构。它能完成诸如智能、思维、情绪等高级精神活动,被认为是最复杂、最完美、最有效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以下简写为 NN )是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大量的处理部件,通过数学方法,由人工方式构造的网络系统[1] 。 图1表示作为 NN 基本单元的神经元模型,它有三个基本要素[2]: (1) 一组连接权(对应于生物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强度由各连接上的权值表示,权值为正表示激励,为负表示抑制。 (2) 一个求和单元,用于求取各输入信息的加权和(线性组合)。 (3) 一个非线性激励函数,起非线性映射作用并限制神经元输出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限制在[0,1]或[?1,+1]之间)。 图1 神经元模型 此外还有一个阈值k θ(或偏置 k k b θ-=)。以上作用可以用数学式表达为: ∑= =P j kj k j x w u ;

k k k u θν-=; ) (k k v y ?= 式中 P x x x x ,...,,,321为输入信号, kP k k k w w w w ,...,,,321为神经元k 的权值, k u 为 线性组合结果, k θ为阈值。(.)?为激励函数,k y 为神经元k 的输出。 神经网络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串行处理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局限,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并以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为特色,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极其简单有限,但是大量的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图论与网络优化课程设计_Matlab实现

图论与网络优化课程设计 四种基本网络(NCN、ER、WS、BA) 的构造及其性质比较 摘要:网络科学中被广泛研究的基本网络主要有四种,即:规则网络之最近邻耦合网络(Nearest-neighbor coupled network),本文中简称NCN;ER随机网络G(N,p);WS小世界网络;BA无标度网络。本文着重研究这几种网络的构造算法程序。通过运用Matlab软件和NodeXL网络分析软件,计算各种规模下(例如不同节点数、不同重连概率或者连边概率)各自的网络属性(包括边数、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给出图、表和图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关键字:最近邻耦合网络;ER随机网络;WS小世界网络;BA无标度网络;Matlab;NodeXL。

四种基本网络(NCN、ER、WS、BA) 的构造及其性质比较 1.概述 1.网络科学的概述 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是专门研究复杂网络系统的定性和定量规律的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网络的各种拓扑结构及其性质,与动力学特性(或功能)之间相互关系,包括时空斑图的涌现、动力学同步及其产生机制,网络上各种动力学行为和信息的传播、预测(搜索)与控制,以及工程实际所需的网络设计原理及其应用研究,其交叉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网络科学中被广泛研究的基本网络主要有四种,即:规则网络之最近邻耦合网络(Nearest-neighbor coupled network),本文中简称NCN;ER随机网络G(N,p);WS小世界网络;BA无标度网络。本文着重研究这几种网络的构造算法程序。计算各种规模下(例如不同节点数、不同重连概率或者连边概率)各自的网络属性(包括边数、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给出图、表和图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最近邻耦合网络的概述 如果在一个网络中,每一个节点只和它周围的邻居节点相连,那么就称该网络为最近邻耦合网络。这是一个得到大量研究的稀疏的规则网络模型。 常见的一种具有周期边界条件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包含围成一个环的N个节点,其中每K个邻居节点相连,这里K是一个偶数。这类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个节点都与它左右各/2 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由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随着节点位置的变化网络拓扑结构也可能发生切换。 NCN的Matlab实现: %function b = ncn(N,K) %此函数生成一个有N个节点,每个节点与它左右各K/2个节点都相连的最近邻耦合网络 %返回结果b为该最近邻耦合网络对应的邻接矩阵 function b = ncn(N,K) b=zeros(N); for i = 1:N for j = (i+1):(i+K/2) if j<=N b(i,j)=1; b(j,i)=1; else b(i,j-N)=1;

D2D网络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选择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D2D网络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选择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终端直连通信技术(Device-to-Devic,D2D)被广泛关注,它的应用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然而,D2D技术的引入使得蜂窝网络内部的干扰冲突加剧,用户难以满足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的需求。 一些传统算法基于网络“抓拍”信息可以计算得到各采样时刻的网络控制策略,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高度动态的网络环境。因此,本文着手于动态环境下的D2D网络中的通信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结合正在兴起的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研究“多跳D2D网络”与“D2D直连通信”两类D2D应用场景的通信问题,提出了在两种场景下基于强化学习的在线学习方法,从而解决多跳网络中的路由问题与D2D直连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而随着问题复杂程度的增加,强化学习算法也相应由浅入深。 在路由问题中,因问题复杂程度较低,我们利用传统强化学习算法中的值迭代算法求解,而在资源分配问题中因问题规模变大,本文依次提出了基于深度Q 学习(Deep Q-Learning,DQN)的资源分配算法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的资源分配算法分别解决了问题中状态空间连续与动作空间连续的问题,而这两种算法都是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中的经典算法。在多跳D2D网络路由问题中,我们考虑了三类随网络动态变化的QoS指标,并利用值迭代算法求解,同时提出了分布式的强化学习算法解决了集中式算法学习周期过长的问题。 仿真发现,在动态环境中,所提算法在性能与时间复杂度方面相较于传统算

网络优化全过程

网络优化全过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二、网络优化的全过程 网络优化的目标是提高或保持网络质量,而网络质量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化技术的提高,优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事实上优化的对象已不仅仅是当前的网络,它已经渗透到括市场预测,网络规划,工程实施直至投入运营的整个循环过程的每个环节。 1、网络优化与工程建设 高质量的工程实施是网络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优化活动开展的前提。优化人员应积极参与工程质量规范的制定,并总结优化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工程部门。 2、网络优化与规划 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用户流动性增加都将导致系统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使网络产生阻塞,网络安全面临威胁。 网络优化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不必要的系统开销,增加系统有效容量或调整负荷分布,缓解阻塞,保障网络安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

些问题,必须提高规划水平,加快规划速度,使扩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 目前的优化技术已经能够帮助规划部门深入地了解现有设备的实际容量,资源利用率,负荷分布情况;建立更标准的话务模型并预测该话务模型下的系统容量和分布;根据给定的话务模型预测话务和信令的流向和流量,使网络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3、网络优化与市场经营 网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经营业绩,所以网络优化人员必须倾听经营部门反馈并帮助经营部门更有效地提取用户信息。另外,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满足用户需求,运营商不断地引入新业务,这些业务将对网络的负荷和性能带来影响,优化应该在新业务引入的初始阶段进行密切跟踪尽快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设计合理的费率也将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新的费率生效时,网络优化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话务统计和借鉴以往的,了解其对网络性系统负荷和用户行为的影响,并帮助市场经营部门对费率是否有效进行科学的评估。 三、网络优化技术

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和方法

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和方法 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前期效果实在差强人意。以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被称为“IT黑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管理软件系统不成熟,系统实施队伍经验不足等,但核心的问题是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与适合企业的管理体系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管理改造过程。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不是单纯的管理技术问题,必须考虑现有和未来的信息技术应用,即应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固化管理体系,并提高信息交互速度和质量。 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 首先是现状调研。业务流程优化小组的主要工作是,深入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管理体系、企业战略目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两者间的差距就是业务流程优化的对象,这也就是企业现实的管理再造需求。以上内容形成调研报告。 其次是管理诊断。业务流程优化小组与企业各级员工对调研报告内容协商并修正,针对管理再造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对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上内容形成诊断报告。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客户服务流程 最后是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优化小组与企业对诊断报告内容协商并修正,并将各解决方案细化。 具体的业务流程优化的思路是:总结企业的功能体系;对每个功能进行描述,即形成业务流程现状图;指出各业务流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或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改变的内容;结合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将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具体化,形成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优化的方法 目前,业务流程优化有两种方法,即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 其中,系统化改造法以现有流程为基础,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消除浪费、简化、整合以及自动化(ESIA)等活动来完成重新设计的工作。全新设计法是从流程所要取得的结果出

交通分配方法作业

题目:设图示交通网络的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阻抗函数分别为: 1110.05h c +=,22025.010h c +=,33015.015h c += 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二等分)和均衡分配法(迭代步长分别取0.618和0.0291)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 设目标函数表示车辆受到的总阻抗,即令交通阻抗函数对h 求积分,函数如下: 23 32222110075.0150125.01005.05h h h h h h Z +++++= 1.全有全无分配法 1.1方法介绍 全有全无分配法是将OD 交通需求沿最短经路一次分配到路网上去的方法,也被称为交通需求分配。顾名思义,全有(all )指将OD 交通需求一次性地全部分配到最短径路上。全无(nothing )指对最短径路以外的径路不分配交通需求量。 全有全无分配法应用于没有通行能力限制的网络交通交通量分配等场合。在美国芝加哥城交通解析中,首次获得应用。另外,后述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中频繁使用。 1.2 解: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利用该方法的以下结果: 15,10,2520010.05,0,200321321===?+====c c c h h h 因为,25,13 2=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流程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流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D-LTE网络系统的优化方法和流程,路测的目标、路测的 方法 2.掌握TD-LTE网络优化路测设备连接 二、实验原理 1.网络工程建设完毕后,网络按照规划设计在实际中很难达到预期 的效果,主要由于物理环境的改变和网络参数设置的不合理,无法直接给用户良好的网络体验。所以需要网络优化针对于网络部署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受。网络优化整体原则和思路: 优化原则: 1)前期优化统筹与后期规划统一考虑 2)网络数据与路测数据统一考虑 优化思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 系统质量标准 在实际运营当中能从系统得到的指标有接通率, 完成率, 掉话率等。接通率是指所有试呼中业务信道的呼叫的比率, 成功率是指已分配业务信道的呼叫中正常结束连接的呼叫的比率. 掉话率是指完成呼叫中发生掉话的呼叫占的比率。 2)覆盖管理标准

覆盖是以链路的覆盖为标准, 考察参考信号RSRP, SINR为基准进行管理的。 2.网络优化内容 优化内容涉及以下相关内容: 1)天线的调整;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 2)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 3)修改基站PCI,减少码字干扰; 4)基站硬件检查,更换有问题的硬件。 5)对覆盖盲区给规划方面提供建议。 6)检查直放站给网络带来的干扰,整改有问题的直放站。 7)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 8)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 3.网络优化流程 优化前制定好的优化流程,提高优化效率,是每个优化工程师所要掌握的。 图5-6 1)单站优化

单站验证包括测试前准备、单站测试、问题处理三部分。在测试准备阶段,需要输入网络规划中输出的《无线参数规划数据表》,在配置数据检查后输出《无线参数配置数据表》,并选择合适的测试点和测试路线;在单站测试阶段,根据《单站验证检查表(模板)》,对各个站点输出《单站验证检查表》;在问题处理阶段,针对存在的功能性问题,由工程人员和产品支持工程师解决。 2)簇/片区优化 针对于网络整体规模,划分若干个簇或片区,进行区域性优化,达到区域内整体网络质量的提升 3)全网优化 针对于全网进行整体优化,需要将各簇或片区联合起来进行优化,提升全网优化感知和网络质量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课后习题1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 2.交通规划的含义? 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 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 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 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 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 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 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 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 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 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

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 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 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 1 2 3 合计(万次) 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 1 28 12.0/16.0 2 55 21.0/38.0 3 27 10.0/15.0 合计 29 50 31 110 43.0/69.0 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 第六章 交通分布 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 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 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 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 -r ,ε<3%。 6. 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现状OD 表(单位:万次) 1 2 3 合计 1 17 7 4 28 2 7 38 10 55 3 5 5 17 27 合计 29 50 31 110 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 D O D O

5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章

第5章网络层 5.1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经过多条链路、由信源到信宿传递过程,并保证每个数据包能够成功和有效率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为实现端到端的传递,网络层提供了两种服务:线路交换和路由选择。线路交换是在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临时的连接,每个数据包都通过这个临时链路进行传输;路由选择是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在目的地重新按照原始顺序组装起来。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对上层用户屏蔽了子网通信的细节,如子网类型、拓扑结构、子网数目,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统一的地址。 5.1.1网络层功能 (1)为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连接的手段,完成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

互联等功能。 (2)根据传输层的要求选择网络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参数主要包括:残留差错率、服 务可用性、可靠性、吞吐量、传输延迟等。 (3)对数据传输过程实现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以及顺序控制。 (4)提高资源子网主机节点与通信子网的接口,向传输层提供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服务将每个报文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基本功能: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连接,屏蔽不同子网技术的差异,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和转发 通过网络连接在主机之间提供分组交换功能 分组的分段与成块,差错控制、顺序化、流量控制

5.1.2网络层服务的特点 网络层的服务有如下特点: (1)最重要的特点是无连接 (2)服务是不可靠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延迟、不按顺序到达或者丢失等 (3)服务是尽力而为的。 网络层实现这种无连接服务的分组传送机制称为网际协议,通称IP协议。 网络层服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服务应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 (2)通信子网的数量、类型和拓扑结构对传输层是隐蔽的。 (3)传输层能获得的网络地址应采用统一的编号形式,即使跨越多个LAN和WAN。 5.2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是网络层软件的一部分,它负责确定一个进来的分组应该被传送到哪条输出线路上。 5.2.1路由算法选择的参考标准 路由算法选择有以下参考标准: (1)正确性:沿着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传输到最终到达的目的网络和目 的主机。

图与网络优化模型

第十章 图与网络优化模型 在图论中通常用V 表示点,E 表示边(无向),A 表示弧(有向),G 表示图,点和边构成的图称为无向图,G=(V ,E ),点和弧构成的图称为有向图,G=(V ,A)。 对图G 的边(或弧)标上权数,称为赋权图。 求1到7的最短路。 本图是个有向图,弧上的数字不妨理解为距离。目前用于求解最短路的算法有多种,如:动态规划法,Dijkstra 算法,0-1规划方法等。 下面只介绍0-1规划法 设1为起点,7为终点。引入1,0=ij x 表示:若弧(i,j)在最短路上,1=ij x ,否则,0=ij x Z 为目标函数上各弧的路程之和。 起点1必定有一条弧出发,所以 12 1=∑=n j j x 终点n 必定有一条弧到达,所以11 1 =∑-=n i in x 其它点有两种情况: (1) 该点不在最短路上,即无进线弧,也无出线弧。满足: 0,1=∑≠=n k i i ik x , 且0,1=∑≠=n k i i ki x (2) 该点在最短路上,即有进线弧,也有出线弧。满足: 1,1=∑≠=n k i i ik x ,且 1,1=∑≠=n k i i ki x 改写上述两个等式为: 0,1 ,1==∑∑=≠=ii n j kj n k i i ik x x x

???? ??? ????????===<<==== ∑∑∑∑∑=====1,0,...,2,1,01,11..min 11 1111 ,ij ii n i ji n i ij n i in n i i n j i ij ij x n i x n j x x x x t s x w Z model : sets : city/1..7/;!定义7个城市; links(city,city):dist,x;!定义各城市之间的距离表(若城市i 到城市j 无路,用一个大数表示),决策变量; endsets data : dist=0 2 1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7 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1000 4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1000 1000 8 1000 1000 5 1000 0 3 7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12 1000 1000 1000 4 1000 3 0 ; enddata n=@size (city); min =@sum (links:dist*x); @sum (city(i):x(1,i))=1; @sum (city(i):x(i,n))=1; @for (city(i)|i#gt#1 #and# i#lt#n : @sum (city(j):x(i,j))=@sum (city(j):x(j,i))); @for (city(i):x(i,i)=0); @for (links:@bin (x)); end 10.2 旅行售货员TSP 模型

网络优化常规工作流程

网络优化常规工作流程 断站处理:断站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大因素,对网络的拥塞、掉话、切换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断站的处理主要由维护部门完成,但我们也应该密切跟踪断站的情况。 1. 每天对所负责区域的重大告警进行观察和处理,处理原则是配合维护部门,及时解决网上出现的重大问题; 2. 统计组每天取全网、BSC、BTS性能统计,如果全网或部分BSC性能出现明显恶化时要及时上报综合办公室,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 3. 每天观察基站性能,对性能异常,如掉话、拥塞等突然上升,并有较大影响的基站要及时处理。规划优化人员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频率、邻区、覆盖、参数等的重新规划与调整,需要与其它部门合作的应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进行沟通,协同解决问题; 4. 及时处理用户投诉。针对所反应的问题,性能测试组首先对投诉进行分析和测试,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可与优化组合作解决。对于用户投诉,应本着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在不影响全网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解决或缓解用户所反应的问题。 5. 对所负责区域内的测试工作做好安排,要做到测试目的明确、测试工具和路线合理、及时分析测试结果,尽量做到每次测试都有一定的结果; 6. 根据新开站流程,规划优化人员应该对新开站的位置、所属MSC、BSC、开站条件等进行确认,拿到新站的详细资料,包括天线高度、周围环境、物业管理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和参数的规划,同时对临近基站的覆盖(天线、倾角)、邻区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数据录入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录入新开基站的数据,并进行开站配合。优化人员应对新入网基站进行设备运行状况和性能的跟踪,并根据运行情况对规划数据做必要的调整; 7. 天线调整人员根据规划和优化的需要,重新对天线型号、方位角、下倾角进行设计、调整,同时与规划优化人员一起对调整效果进行跟踪; 日常维护工作是每个负有责任的工程师每天工作的最基本部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网络正常工作的前提。 [一周工作] 1. 规划优化人员每周应对所负责区域的性能指标进行连续的观察,总结所发生和解决的问题,按时完成周报;对于每周的工作,每个区域、每个工作组到每个人都应有一定的计划和整体安排,确定本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上周遗留的问题进行跟踪和落实; 2. 优化例会上要对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落实,对于重点问题应单独设制工作清单,确定需要完成的日期与要求; 3. 对负责区域内性能长期较差的基站(TOP TEN)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必要时结合测试,对每个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并参与或跟踪方案的实施,同时及时观察实施效果; 4. 对负责区域内问题集中地区进行小范围的区域优化,如信道配置调整、小范围覆盖调整、话务流向调整、个别载频的调整等,对部分区域从整体上进行优化; 5.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目的的技术实验,如新版本新功能实验、无线参数设置调整实验、新的频率复用方法实验等,要求 6. 实验前要做必要的理论分析; 7. 对实验的结果与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充分的估计,做好异常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尽量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站进行实验,以利于经验的推广; 8. 要写出实验报告,对于成功的经验应该介绍给其它工程师。技术实验由技术组负责协调。 9. 测试人员应根据优化的需要,对重点站和特定区域进行测试,配合进行故障的定位、优化或实验结果的评估等;

计算机网络选择题汇总

1、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分别是()。 A、报文、帧、比特 B、分组、报文、比特 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2、构造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 A、信息交流 B、数据交换 C、通信 D、资源共享 3、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哪种地址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socket)地址 4、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 A、86.33.224.123 B、86.79.65.216 C、86.58.119.74 D、86.68.206.154 5、正确的URL格式为()。 A、(协议)://(主机名):(端口号) / (文件路径) B、(主机名)://(协议):(端口号) / (文件路径) C、(协议)://(主机名):(端口号) / (文件名) D、(协议)://(端口号):(主机名) / (文件路径) 6、在TCP/IP协议簇中,应用层的各种服务是建立在传输层所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的。下列哪组协议需要使用传输层的TCP协议建立连接。() A、DNS、DHCP、FTP B、TELNET、SMTP、HTTP C、BOOTP、FTP、TELNET D、SMTP、FTP、TFTP 7、在虚电路方式中( )。 A、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但分组的顺序发生了变化 B、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分组的顺序与原来的一样 C、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分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 D、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封达,而且有的分组会丢失 8、速率的单位是()。 A、bps B、byte/s C、Hz D、安培 9、R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A、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B、将物理地址解析为 IP地址 C、将域名解析IP地址 D、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 10、TCP 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同时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TCP协议采用滑动窗口协议解决了( )。 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 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 11、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下列哪种网络服务功能?() A、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B、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C、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D、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12、在Internet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