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与静平衡

动平衡与静平衡
动平衡与静平衡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果差;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最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为了解决工艺平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工艺平衡法的测试系统所受干扰小,平衡精度高,效率高,特别适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旋转机械零件作单体平衡,目前在动平衡领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汽轮机、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这种平衡方法。但是,工艺平衡法仍存在以下问题:

(1)平衡时的转速和工作转速不一致,造成平衡精度下降。例如:有不少转子属于二阶临界转速的扰性转子,由于平衡机本身转速有限,这些转子若采用工艺平衡,则无法有效的防止转子在高速下发生变形而造成的不平衡。

(2)平衡机(特别是高速立式平衡机)价格昂贵。

(3)在动平衡机上平衡好的转子,装机后其平衡精度难以保证。因为动平衡时的支承条件不同于转子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支承条件,且转子同平衡装置之间的配合也不同于转子与其自身转轴之间的配合条件,即使出厂前已在动平衡机上达到高精度平衡的转子,经过运输、再装配等过程,平衡精度在使用前难免有所下降,当处于工作转速下运转时,仍可能产生不允许的振动。

(4)有些转子,由于受到尺寸和重量上的限制,很难甚至无法在平衡机上平衡。例如:对于大型发电机及透平一类的特大转子,由于没有相应的特大平衡装置,往往会造成无法平衡;对于大型的高温汽轮机转子,一般易发生弹性热翘曲,停机后会自动消失,这类转子需进行热动态平衡,用平衡机显然是无法平衡的。

(5) 转子要拆下来才能进行动平衡,停机时间长、平衡速度慢、经济损失大。

为了克服上述工艺平衡法的缺点,人们提出了整机现场动平衡法。

将组装完毕的旋转机械在现场安装状态下进行的平衡操作称为整体现场平衡。这种方法是机器作为动平衡机座,通过传感器测的转子有关部位的振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在转子各平衡校正面上的不平衡及其方位,并通过去重或加重来消除不平衡量,从而达到高精度平衡的目的。

由于整机现场动平衡是直接接在整机上进行,不需要动平衡机,只需要一套价格低廉的测试系统,因而较为经济。此外,由于转子在实际工况条件下进行平衡,不需要再装配等工序,整机在工作状态下就可获得较高的平衡精度。

砂轮在线动平衡的意义

磨床是精密机械加工必不可少的工作母机,为了适应日趋精密的工作精度需求及不断追求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全球的磨床制造业都在不懈地致力于:提高机床的几何精度,刚性和性能稳定性。

众所周知,砂轮是磨床的必要工具。想要让砂轮磨削出准确的尺寸和光洁的表面,必须防止磨削过程中的振动。砂轮的结构是由分布不均的大量颗粒组成,先天的不平衡无法避免,这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偏心振动。而砂轮安装的偏心度、砂轮的厚度不均、主轴的不平衡及砂轮对冷却液的吸附等,会使振动更加增大。这些振动不仅仅影响到磨床的加工质量,还会降低磨床的主轴寿命、砂轮寿命,增加砂轮修正次数及修整金刚石的消耗等。

磨床砂轮在在线动平衡校正的应用为现代研磨工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当磨床内外环境振动较好的时候,经在在线动平衡校正后的砂轮残余振动量,会比一般传统手动静平衡效果再优化一个数量级,以峰到峰值(Peak to Peak)的量测基准来评比,当静平衡后为3μm时,动平衡可达0.3μm,综合在线动平衡校正作业的优势,研磨加工业者可获得以下的经济利益:

1、可大幅改善被研磨工件的真圆度、圆筒度和面粗度;

2、可延长被研磨工件寿命、减少研磨烧伤裂损现象,并控制其低频工作噪音;

3、提高研磨加工精密度、稳定性和批量一致性(CP值);

4、可延长传统砂轮和金刚石砂轮修整装置寿命;

5、可确保磨床主轴与轴承寿命,延长磨床维修间隔,降低磨床维修成本。

动平衡单位g怎么转化成g*mm?有何依据?

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10-2-1 12:36 |提问者:wind01000

我在水泵厂工作,动平衡报告向外提交一向是g为单位,动平衡机上显示的也是g。但现在客户要求我们把g转化成g*mm,并附页说明怎么转化、依据是什么。大家谁能帮助我们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佳答案

这个应该在动平衡机的说明书上,说明读数是什么单位,或者说明读数对应着的轴径mm 和转速。

g*mm是静态不平衡力矩单位。而g是动态不平衡力的单位,力的大小与转速有关:

F=m*r*ω^2。当一根轴静态平衡时,力矩是0g*mm,但它转动时,仍可能不平衡。就是说,g与g*mm是两码事。只有因一个点的静不平衡造成动不平衡时,才可能有换算关系。

这个对应关系可以自行找一下:用一个已知的不平衡块a加在动平衡(读数为0)的轴的已知半径r处,此时会产生一个不平衡读数d。这样就能找到g*mm与g的一个对应关系:当读数是d个g时,对应a*r个g*mm。由于动不平衡与转速有关,这个规律仅适用于这台动平衡机。

多试几次哦,看有没有规律。

g/mm是动平衡的什么标准单位?

悬赏分:10 |提问时间:2008-11-15 13:49 |提问者:henry1689|问题为何被关闭

g/mm是动平衡的什么标准单位?它的含义是是什么?怎样理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他回答共1条

力矩单位,即在每mm长的直径尺寸上,最大允许的残余不平衡量是多少。

请问各种旋转机械的动平衡等级标准,谢谢!

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8-3-30 22:01 |提问者:zxd7224

如:各种电机,风机,手表摆轮等等的平衡等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佳答案

平衡精度等级的合理选用与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平衡精度等级的合理选用:

精度等级G g.mm/kg 转子类型举例

G630 630 刚性安装的船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刚性安装的大型四冲程发动机曲轴驱动件

G250 250 刚性安装的高速四缸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100 100 六缸和多缸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汽油、柴油)发动机整机。

G40 40 汽车车轮、箍轮、车轮整体;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发动机的驱动件。

G16 16 粉碎机、农业机械的零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汽油、柴油)发动机个别零件。

G6.3 6.3 燃气和蒸气涡轮、包括海轮(商船)主涡轮刚性涡轮发动机转子;透平增压器;机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中型和大型电机转子;小电机转子;涡轮泵。

G2.5 2.5 海轮(商船)主涡轮机的齿轮;离心分离机、泵的叶轮;风扇;航空燃气涡轮机的转子部件;飞轮;机床的一般零件;普通电机转子;特殊要求的发动机的个别零件。

G1 1 磁带录音机及电唱机驱动件;磨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小型电枢。

G0.4 0.4 精密磨床的主轴、磨轮及电枢、回转仪。

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M ----- 转子质量单位kg

G ------精度等级选用单位g.mm/kg

r ------校正半径单位mm

n -----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rpm

m------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m=9549.M.G/r.n

静平衡与动平衡

静平衡与动平衡 1. 质量中心(质点定义) 此点周围的静态质量力矩为零。 可用下列关系表示: m r i i ∑=0 式中,i m --各部分质量,i r --每部分质量与质点之间的距离矢量。 计算实例: 我们可看出:1132575gr mm m r ==??? 2217575 gr mm m r ==??? 2. 惯性轴(定义) 围绕其周围质量力矩之和为零的一条直线。 根据定义可得出如下公式: m r i i ∑=0 式中,i m --各部分质量,i r --各部分质量与惯性轴的垂直距离。 从惯性轴的定义可得出惯性轴与不平衡量的如下关系:如果一物体的惯性轴与旋转轴是重叠在一起,则此物体的不平衡量为零。也就是说当一物体的质量平均分布在旋转轴也就是惯性轴的周围,则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 不平衡量的定义 质量在旋转轴周围分布不均。 当一个旋转件的质量没有均匀的分布在旋转轴周围,就产生了不平衡量。从这个定义可清楚看出没有确定旋转轴,不平衡量就无从谈起。此旋转轴只是质量均匀分布在其周围的假设中的一根轴。

如下图所示: 平衡位置 不平衡位置 每个转子可分成很多不同的部分(垂直旋转轴的方向),每个部分有自己单独的不平衡量,我们将局部不平衡量(每个部分的)的表达式定义如下: j j i r m U ?=∑ 式中,i U --i 部分的不平衡量(用垂直旋转轴方向的矢量来表示),j m --I 部分每个足够小的块的质量,j r --每小块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符号∑表示矢量的叠加。 从每部分的不平衡量的定义可清楚看出不平衡量是静态质量根据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来的力矩。 总不平衡量是局部不平衡量之和,可用下述数学公式表示: {}i t U U = 旋转体的不平衡量可看作是垂直旋转轴各自平行截面的不平衡量的矢量之和。 旋转轴 旋转轴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1、定义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要害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轻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轻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外形、结构尺寸,非凡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 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假如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假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外形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 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 <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 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 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假如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假如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假如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假如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 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假如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 日期:2005-04-12 ] [ 来自:网友&网络] 1、定义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 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 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 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 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 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1. 基本概念: 1.1不平衡离心力基本公式: 具有一定转速的刚性转动件(或称转子),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加工外形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构形状局部不对称(如键槽)等原因,使通过转子重心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转子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其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G------转子的重量(公斤) e-------转子的重心对旋转轴线的偏心量(毫米) n-------转子的转速(转/分) ω------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 g-------重力加速度9800(毫米/秒2) 由上式可知,当重型或高转速的转子,即使具有很小的偏心量,也会引起非常大的不平衡的离心力,成为轴或轴承的磨损、机器或基础振动的主要原由之一.所以零件在加工和装配时,转子必须进行平衡. 1.2转子不平衡类别: 1.2.1转子的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但相互平行,即转子重心不在旋转轴 线上,如图1a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 1.2.2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主交错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且相交于转 子的重心上,即转子重心在旋转轴线上,如图1b所示.这时转子虽处于平衡状态,但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不平衡力矩. 1.2.3大多数情况下,转子既存在静不平衡,又存在动不平衡,这种情况称静 动不平衡.即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既不重合,又不平行,而相交于转子旋转轴线中非重心的任何一点,如图1c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一个力矩. 1.2.4 转子静不平衡只须在一个平面上(即校正平面)安放一个平衡重量,就可以使转子达 到平衡,故又称单面平衡.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在转子静力状态下确定,即将转 子的轴颈放置在水平刀刃支承上,加以观察,就可以看出其不平衡状态,较重部份会 向下转动,这种方法叫静平衡.

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完整版

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转子(泵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1、动静平衡的定义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则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 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

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 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 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 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

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1、定义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2)转子的工作转速。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如果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4、转子做动平衡的条件在GB9239标准中规定:"凡刚性转子如果不能满足做静平衡的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进行两个平面来平衡,即动平衡。"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平衡静度G0.4级为最高精度,一般情况下泵叶轮的动平衡静度选择G6.3级或G2.5):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只要D/b<6时,应做动平衡。2、对多级泵和组合转子(3级或3级以上),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应做组合转子的动平衡。 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静平衡条件,所以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一定静平衡;反之,经过静平衡的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动平衡条件为,其惯性力的矢量和等于零,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等于零。即∑ Fi =0 , ∑ Mi =0 。凡满足这一条件的回转件称为动平衡回转件。由此可见,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了静平衡的条件,所以,达到动平衡的回转件也一定是静平衡的。 一、动平衡的概念(Defini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当转子的宽径比(b/D)大于等于0.2时,其质量就不能视为 分布在同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了。这时,其偏心质量分 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如右图所示。既使转子的质 心在回转轴线上,也将产生不可忽略的惯性力矩,这种状 态只有在转子转动时才能显示出来称为动不平衡。 动平衡不仅平衡各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而且还要平衡 这些惯性力所产生的惯性力矩。 二、动平衡的计算(Calcula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为:各偏心质量与平衡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矢量和为零,且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为零。即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 刚性转动零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试验的概述: 1. 基本概念1.1 :不平衡离心力基本公式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加工外形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具有一 定转速的刚性转动件(或称转子 转子产,使通过转子重心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因而旋转时(如键槽)等原因,构形状局部不对称: 其值由下式计算生不平衡离心力, 22) 公斤--------(πn/g)×e×ω30)=(G/g)×e×( C=(G/ ) (公斤式中: G------转子的重量 ) (毫米e-------转子的重心对旋转轴线的偏心量 ) (转/分n-------转子的转速 ) 弧度/秒------转子的角速度( ω 2) 9800(毫米/秒g-------重力加速度 成,,也会引起非常大的不平衡的离心力,当重型或高转速的转子,即使具有很小的偏心量由上式可知. ,转子必须进行平衡为轴或轴承的磨损、机器或基础振动的主要原由之一.所以零件在加工和装配 时 1.2 : 转子不平衡类别如转轴线上,,即转子重心不在旋1.2.1 转子的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静不平衡——,但相互平行. ,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图1a且相交于转子的重心,动不平衡1.2.2——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主交错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但转子旋转时将产生一不平,所示.这时转子虽处于平衡状态,即转子重心在旋转轴线上, 如图1b上. 衡力矩.,又存在动不平衡这种情况称静动不平衡大多数情况下,转子既存在静不平衡1.2.3,静动不平衡——, ,而相交于转子旋转轴线中非重心的任何一点即转子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既不重合,又不平行. ,将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一个力矩所示.当转子旋转时如图1c故又,安放一个平衡重量,就可以使转子达到平衡1.2.4 转子静不平衡只须在一个平面上(即校正平面)即将转子的轴颈放置在水平刀刃,,在转子静力状态下确定称单面平衡.平面的重量的数值和位置. 这种方法叫静平衡较重部份会向下转动就可以看出其不平衡状态,,加以观察支承上,,

动平衡与静平衡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围。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果差;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围。应用最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最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为了解决工艺平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工艺平衡法的测试系统所受干扰小,平衡精度高,效率高,特别适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旋转机械零件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刚性转子的平衡检查和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过程(或改善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方法)称为转子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一、转子不平衡类型(一)静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质量矩存在于质心所在的径向平面上且无任何力偶矩存在时称为静不平衡。 它可在通过质心的径向平面加重(或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平面的两侧且mr=mr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轴线上(图)显然此时转子是静平衡的。 但当转子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这种由力偶矩引起的转子及轴承的振动的不平衡叫做动不平衡。 (三)动静混合不平衡实际转子往往都是动静混合不平衡。 转子诸截面上的不平衡离心力形成的偏心距不相等质心也不在旋转轴线上。 转动时离心力合成成为一个合力(主向量)和一个力偶(主力矩)即构成一静不平衡力和一动不平衡力偶。 (图)。 二、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不平衡离心力的分解()分解为一个合力及一个力偶矩,以两平面转子为例。 由理论力学可图三种不平衡知不平衡力(任意力系)可以分解为

一个径向力和一个力偶。 如图所示二平面转子不平衡离心力、,分别置于Ⅰ、Ⅱ平面上。 若在Ⅰ平面点上加一对大小相等、方面相反的力、则、、、四个力组成的力系与原、力系完全等价。 图二平面转子受力分析*○□◎在点求、的合力,Ⅰ平面中剩下的与Ⅱ平面中的正好组成力偶。 经这样分解得到了一般的不平衡状况即将动静混合不平衡问题归结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偶矩F·l的作用。 前者是静不平衡后者为动不平衡。 -同理,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迭加、为迭加、为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等效。 ()向任意二平面进行分解(图)将不平衡离心力、分别对任选(径向)二平面Ⅰ、Ⅱ进行分解。 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分解到该选定的Ⅰ、Ⅱ平面上再合成最终结果都只有两个不平衡合力(、)(Ⅰ、Ⅱ平面上各一个)。 到此校正转子不平衡的任务就简单了即仅分别在Ⅰ、Ⅱ平面不平衡合力、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附加离心力与上述不平衡合力相等这样转子就达到了平衡。 ()分解为对称及反对称不平衡力(图-)将Ⅰ、Ⅱ平面内的、力同时平移到某任一个点上由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即:由此可见已将、分解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对称力、及大小相等、方向

动平衡与静平衡

动平衡与静平衡

————————————————————————————————作者: ————————————————————————————————日期: ?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