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活性成分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人类自古以来就探究着植物的秘密。
植物中包含着众多活性成分,能够发挥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提取植物活性成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等多种。
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水煮法、蒸馏法和浸渍法等。
化学法则常用有乙醇提取法、乙酸乙酯提取法、超临界CO2提取法和离子液体提取法等。
微波与超声波法则是在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了高频声波和电磁波产生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来促进活性成分的脱出。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来源于植物本身,且含量相对较低。
如何提高提取率和活性成分含量是植物提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取工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提取效果。
因此,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植物筛选种类不同对活性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植物的筛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筛选标准可以是依据现有的科研文献或使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得到活性成分含量更高的原料。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溶剂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一般选择易挥发、非毒性的溶剂为提取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
由于每个植物种类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因此选择不同的提取溶剂,在实验室中进行提取效果的比较,得出最优的提取溶剂。
(三)提取方法的优化无论是物理法、化学法还是超声波法等,提取方法对活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甚大。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比例等因素都会影响提取效果。
一般采用正交试验法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找到最佳的提取条件。
(四)提取剂的使用添加提取剂在提高活性成分含量和提高提取率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胶体等帮助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促进活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
三、植物活性成分的应用(一)医药行业植物提取物已经是医药中常用的活性成分来源,如医用杏仁、马齿苋、紫锥花等。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疾病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各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抗菌活性研究。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因此,首先需要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如白芷、薄荷等,然后对其进行提取。
提取方式包括水、醇、醚和酸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白芷提取物的制备,可以采用水提取法。
将白芷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再过滤,收集过滤液,然后挥发水分得到白芷精油。
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并且能够得到相对纯净的提取物。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植物活性成分一般是混合的化合物,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分配、层析、色谱、微波萃取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以白芷为例,白芷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白芷醇”的化合物。
以色谱法对这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得到纯度高达90%以上的白芷醇。
三、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其中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
采用标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可以对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薄荷和白芷为例,研究发现,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细菌抑制圈试验表明,薄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白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呈现出中等的抑菌活性。
四、总结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然后对其进行提取和分离,最后研究其抗菌活性,可以得到适合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的植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需要对这些植物活性成分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毒理学测试、临床疗效试验等,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药物或保健品使用。
第六讲化妆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

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 而增加头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
槲皮素、二氢槲皮素、桑色素、山柰酚等具有抗病毒作用;
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脂肪酸多与甘油结合成酯或与高级醇结合成蜡。
人参皂甙:30余种人参皂甙。 二氢黄酮类:陈皮素、甘草苷
•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 由2-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维生素C 被称为皮肤最密切的伙伴,是构成皮肤细胞间质的必需成分。
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 二氢异黄酮类:鱼藤酮
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
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 化妆品中抗氧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因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吸烟、熬夜、压力过大以及机体代谢等产生的自由基。
•从传统中医药及民间应用经验中整理发掘的用于美容化 妆品的天然活性物质已有数百种,如:
•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甘草的甘草次酸 •牡丹、徐长卿、白桦皮、报春花等的丹皮酚 •阿魏、川芎、木贼、升麻、石松等的阿魏酸 •人参、三七等的人参皂甙、三七总皂甙 •日本小檗、十大功劳、金线吊乌龟的小檗胺 •红花、五味子的五味子酚 •大蒜的大蒜辣素 •毛冬青的总黄酮 等等。
功能性低聚糖的保健作用
• (1)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 其它有益菌的增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 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 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肠内腐败物质,改变大便性 状,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 疫功能 。
• (2)低聚糖类似水溶性植物纤维,能改善血脂代 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作用机制

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作用机制人类自古以来就利用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物质来治疗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作用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一、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1. 植物类植物是最常用的天然药物之一。
植物中的活性成分通常是一些酚类、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物。
这些化合物有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例如,阿司匹林的原料萃取自柳树皮中的水杨酸甲酯,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镇痛、消炎等作用。
2. 动物类某些海洋生物中也存在一些天然药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绵类生物。
海绵类生物中所含有的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
在亚洲南部,蛇、蜥蜴、蛤蟆等动物也常常被用于制药。
3. 微生物类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链霉菌-produced 的双抗素等就是由微生物生产出来的。
利用微生物培养、提取等技术,能够提取出有效的天然药物成分。
二、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是指抵消自由基所造成的有害影响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自由基对细胞膜、蛋白质和DNA等分子的损伤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因此,天然药物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如某些天然抗氧化剂类的茶叶,葡萄籽、小米草等。
2. 抗炎作用炎症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作用。
因此,很多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如阿尔法酸(α-酸)、甘草酸等。
这些成分通常能够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3. 抗菌作用许多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例如,乙酰脂肪酸类物质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此外,天然林-Based 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人体对许多常见疾病的抵抗力。
4. 其他作用除了以上所述的作用外,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还能够发挥一些其他的作用。
比如,某些天然药物中的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与开发

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与开发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其生命过程中会分泌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活性成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必需物质,也是植物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功效,能够用于医学、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因此研究和开发植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活性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多种有益影响。
比如,茶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对人体的兴奋作用被广泛认可;芦荟的黄酮类成分具有祛痘、美白的功效;罗汉果中的龙脑香醇则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等等。
在医学领域,植物活性成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中药和现代药物都源于植物活性成分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多西环素是一种由土霉素发展而来的抗生素,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而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起到了镇痛、降热的作用。
除了药物领域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可以用于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皮肤上的很多问题,比如痤疮、色斑等,都可以通过一些植物成分进行改善。
例如,茶多酚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此外,多种油脂、果汁、蔬菜、酒类等日常食品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活性成分。
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研究工作并不简单。
首先,由于植物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研究成本较高;其次,植物成分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因此提取技术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再者,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式和分离纯化方法也需要根据化学特点进行选择。
最后,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人员还需要对植物活性成分的效果进行临床和生产实践的验证。
在研究和开发植物活性成分时,我们需要对植物生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这些成分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点,以及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

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植物药理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起源、化学成分以及其对生物体药理作用的学科。
而植物药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药理学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内容。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定义与分类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指具备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霉菌素、甾醇、挥发油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用于制备药物。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1. 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药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比如罂粟碱可以作为镇痛剂使用,洋金花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脏、肝脏等脏器有保护作用。
例如,大黄素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和代谢性疾病,而芦丁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3. 多糖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在植物药物中广泛存在。
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例如,灵芝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芦荟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4. 霉菌素霉菌素是植物药物中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例如,红霉素可以作为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青霉素则被广泛用于抗菌治疗。
5. 甾醇甾醇是植物药物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比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葛根素可以降低血脂。
6. 挥发油挥发油是植物药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驱虫、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
例如,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檀香油可以用于舒缓精神压力。
三、植物药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植物药物由于其来源广泛、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等特点,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
植物药理学的研究对于发现新的植物活性成分、解析其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新的药物非常重要。
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进一步探究植物活性成分与疾病的关联,在药理学水平上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
中国药用植物与成分

中国药用植物与成分
1.甘草:甘草含有甘草酸、甘草素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脾益气等功效。
2.枸杞:枸杞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
老等作用。
3.人参:人参含有多种皂苷、多糖等成分,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抗疲劳等功效。
4.茯苓:茯苓含有多种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
5.当归:当归含有多种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
6.龙眼肉:龙眼肉含有多种糖类、维生素等成分,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功效。
7.丹参:丹参含有多种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安神益智等功
效。
8.山楂:山楂含有多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活血等功效。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一直备受关注。
植物是自然界的鲜活生命,其所富含的活性成分不仅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益处,还能用于食品的加工、保存和提高品质。
因此,提取和分析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
为了从这些食品材料中有效提取活性成分,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微波提取等。
其中,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溶剂提取中,科学家们会选取适当的溶剂,将其与食品样品进行浸泡和沉浸。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醚和酯等。
溶剂的选择取决于要提取的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可溶解性。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提取获得的植物活性成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为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在分析方法上,常用的有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色谱法按照不同原理和分析目的,又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基于气体在液体、固体界面上各向同性分配性原理的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是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分析方法。
质谱法则是通过分子荷质比的差异来测定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的一种方法。
质谱法主要包括质谱仪和样品的预处理等。
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强度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三、植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植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
其中,抗氧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反应,延长其保鲜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类黄酮等。
此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调味和提味。
比如,一些香料和草药中富含芳香化合物,可以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另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抗菌、抗病毒和降血脂等。
这些功能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甾醇(Phytosterol)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主要有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 植物甾醇主要有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 功能: 功能: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 抑制胆固醇吸收、生物合成、并促进其异化。 抑制胆固醇吸收、生物合成、并促进其异化。 阿魏酸与植物甾醇形成的酯称为谷维素 (Oryzanol),主要来源于米糠油、胚芽油等 ,主要来源于米糠油、 谷物油,我国作为医药品。 谷物油,我国作为医药品。主要生理功能为 降血脂、肝脂和胆固醇。 降血脂、肝脂和胆固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指基本骨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戊二烯单 元组成的、具有(C5H8)n通式的一类烃类化合物。 元组成的、具有 通式的一类烃类化合物。 通式的一类烃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 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及多 萜等6大类 大类。 萜等 大类。 单萜,如香芹酮、 苎烯 柠檬醛和薄荷醛等, 苎烯、 单萜,如香芹酮、d-苎烯、柠檬醛和薄荷醛等,具有杀 祛痰、利尿、镇静、解痉、健胃等功能。 菌、祛痰、利尿、镇静、解痉、健胃等功能。 倍半萜中菊薁有消炎作用;没药醇有解痉作用。 倍半萜中菊薁有消炎作用;没药醇有解痉作用。 二萜如罗汉松内酯、雷公藤内酯可抗肿瘤。 二萜如罗汉松内酯、雷公藤内酯可抗肿瘤。 三萜如鲨鱼肝中角鲨烯可转化为胆固醇;葫芦苦素B抗 三萜如鲨鱼肝中角鲨烯可转化为胆固醇;葫芦苦素 抗 炎症和抗肿瘤。 炎症和抗肿瘤。 柠檬苦素为三萜衍生物,味苦, 柠檬苦素为三萜衍生物,味苦,可诱发谷胱甘肽硫转移 抑制苯并芘诱导肺癌。 酶(GST)抑制苯并芘诱导肺癌。 抑制苯并芘诱导肺癌
香豆素和木脂素 (Coumarin and Lignan)
香豆素和木脂素具有C6~C3基本骨架的 基本骨架的 香豆素和木脂素具有 活性成分,由酪氨酸衍生而来。 活性成分,由酪氨酸衍生而来。 香豆素是中药白芷、独活、前胡、 香豆素是中药白芷、独活、前胡、秦皮 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凝血、 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凝血、 抗肿瘤、松弛平滑肌等生物活性。 抗肿瘤、松弛平滑肌等生物活性。但对 人和动物有一定毒性,加热可破坏之。 人和动物有一定毒性,加热可破坏之。 木脂素是中药五味子、连翘、 木脂素是中药五味子、连翘、牛蒡子等 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病毒、保肝、 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病毒、保肝、 抗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抗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Part 8 其它植物活性成分
二十醇(Octacosanol) 二十醇
增进耐力、精力、体力; 增进耐力、精力、体力; 提高应激能力与反应灵敏性; 提高应激能力与反应灵敏性; 促进性激素作用,减少肌肉疼痛; 促进性激素作用,减少肌肉疼痛; 改善心肌功能; 改善心肌功能; 降低收缩期血压; 降低收缩期血压; 提高机体代谢率。 提高机体代谢率。 存在于苹果皮、葡萄皮、苜蓿、 存在于苹果皮、葡萄皮、苜蓿、甘蔗等植物蜡 也存在于蜂蜡、米糠蜡和小麦胚芽中。 中,也存在于蜂蜡、米糠蜡和小麦胚芽中。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类、萘醌类、 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类、萘醌类、蒽醌 类和菲醌类。 类和菲醌类。 主要存在于大黄、决明子、番泻叶、 主要存在于大黄、决明子、番泻叶、紫 草、何首乌、芦荟等植物中。 何首乌、芦荟等植物中。 醌类化合物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醌类化合物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传 递电子;具有抗菌(含病毒 抗肿瘤、 含病毒)、 递电子;具有抗菌 含病毒 、抗肿瘤、 止血等活性。 止血等活性。
叶绿素和姜黄素
叶绿素(Chlorophyll) 叶绿素 促进增血功能; 促进增血功能; 促进伤口愈合; 促进伤口愈合; 除口臭; 除口臭; 降低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 缓解便秘。 缓解便秘。 姜黄素(Curcumin) 姜黄素 具有抗氧化、抗突变、降血脂、 具有抗氧化、抗突变、降血脂、以致前列腺素 合成、消炎等生理功效。 合成、消炎等生理功效。
生物碱( 生物碱(Alkaloids) )
生物碱是一类从植物中获得的含氮碱性杂 环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效。 环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效。 吗啡碱镇痛;可卡因碱止咳;麻黄碱止喘; 吗啡碱镇痛;可卡因碱止咳;麻黄碱止喘; 小檗碱抗均消炎;长春碱、花椒碱抗肿瘤; 小檗碱抗均消炎;长春碱、花椒碱抗肿瘤; 香菇嘌呤碱降血脂;茶叶碱(咖啡碱 咖啡碱、 香菇嘌呤碱降血脂;茶叶碱 咖啡碱、茶 碱和可可碱)可利尿 兴奋、强心、 可利尿、 碱和可可碱 可利尿、兴奋、强心、松弛 平滑肌、助消化等。 平滑肌、助消化等。 少数生物碱无生理功效, 少数生物碱无生理功效,如乌头和贝母中 的生物碱。 的生物碱。 极少数生物碱有毒,如马钱子中的宁碱。 极少数生物碱有毒,如马钱子中的宁碱。
有机硫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及香辛料中, 有机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及香辛料中,具有防腐杀菌 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消炎、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 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消炎、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 抗肿瘤等功效。 抗肿瘤等功效。 葡萄糖硫苷(Glucosinolates)或葡糖异硫氰酸盐,可水 或葡糖异硫氰酸盐, 葡萄糖硫苷 或葡糖异硫氰酸盐 解成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 、吲哚 吲哚(Indol)和硫 解成异硫氰酸盐 和硫 氰酸酯(Thiocyanates) 。前二者具有抗肿瘤作用。 (存 前二者具有抗肿瘤作用。 存 氰酸酯 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 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 二硫醇硫酮(1, 二硫醇硫酮 ,2-dithiolethione),具有抗氧化、抗肿 ,具有抗氧化、 瘤以及抗辐射等作用。吡噻硫酮(Oltipraz),能抵抗致癌 瘤以及抗辐射等作用。吡噻硫酮 , 物的致癌作用。(卷心菜、甘蓝) 。(卷心菜 物的致癌作用。(卷心菜、甘蓝) 大蒜素,硫代亚磺酸酯(thiosulfinate),具有抗肿瘤、 大蒜素,硫代亚磺酸酯 ,具有抗肿瘤、 抗血栓等功效 辣椒、花椒、胡椒中的酸性酰胺(-CO-NH-)。 辣椒、花椒、胡椒中的酸性酰胺 。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植物雌激素
包括异黄酮类(Isoflavonoids)和木酚素类 和木酚素类 包括异黄酮类 (Lignan)等。 等 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产生弱的 雌激素效应; 雌激素效应; 抗雌激素作用,降低雌激素合成; 抗雌激素作用,降低雌激素合成; 增加性激素结合蛋白的合成, 增加性激素结合蛋白的合成,降低循环血 液中游离雌二醇水平,达到抗肿瘤目的。 液中游离雌二醇水平,达到抗肿瘤目的。
皂苷(Saponins) 皂苷
皂苷是螺甾烷(Spirostane)及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 及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 皂苷是螺甾烷 的寡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糖苷。 的寡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糖苷。 皂苷多具苦而辛辣的味道,但甘草皂苷味甜。 皂苷多具苦而辛辣的味道,但甘草皂苷味甜。 皂苷注射有溶血作用,口服则无。 皂苷注射有溶血作用,口服则无。 皂苷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可降低血浆胆固醇。 皂苷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可降低血浆胆固醇。 皂苷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皂苷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人参皂苷、大豆皂苷可调节机体溶血系统、 人参皂苷、大豆皂苷可调节机体溶血系统、抑制血小板 聚集、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的血流量、提高抗缺氧能力, 聚集、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的血流量、提高抗缺氧能力, 对心血管系统具积极保健作用;还可抗疲劳、 对心血管系统具积极保健作用;还可抗疲劳、调节免疫 功能、抑制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功能、抑制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酸枣仁皂苷有镇静和安定作用;桔梗皂苷有镇咳、镇痛、 酸枣仁皂苷有镇静和安定作用;桔梗皂苷有镇咳、镇痛、 解热和治溃疡等作用。 解热和治溃疡等作用。 我国目前开发的皂苷有人参、西洋参、红景天、 我国目前开发的皂苷有人参、西洋参、红景天、绞股蓝 皂苷等,具抗疲劳、提高记忆和抗衰老等功能。 皂苷等,具抗疲劳、提高记忆和抗衰老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