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中的地方税制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此次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 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 (2)、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的调节作用; (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 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简化、规范税制。 取消和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 的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 (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 (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政策。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我国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有: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 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 汽车等十一种商品。 消费税的计税方法 1、从价计税时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税时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适用税额标准
06年调整 消原税率为8%的“护肤护发品”税目,但将原属该征税范围的高档护 类化妆品列入“化妆品”税目,其旨在使消费税政策更加适应消费结 变化要求。 增实木地板和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税率为5%,旨在节约木材资源, 进环保。 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汽车税率,其中4.0升以上排量的税 为 20%,提高12%。旨在鼓励小排量车,限制大排量车,节约能源。 价格万元以上的高档手表新增20%的消费税,以此抑制此类高消费。
应纳税额=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 节已缴税金
=20000×17%-1700=1700(元) [即相当于(20000-10000)×17%=1700]

中国税制结构改革的历程与发展

中国税制结构改革的历程与发展

历史性转折。 1 9 8 4 年后 进 一 步 推 进 “ 利改 税 ” 重 大举 措 有 : ( 1 ) 统 一 内外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 2 0 0 7 年3 月
方面, 在 目前“ 国富民 穷” 的形 势 下 , 现 和 工 商 税 制改 革 , 成 为 了改 革 开 放 后 第一 次
嫁, 有利于提 高经济 效 率, 但 通 常 具 有 累退 国营 企 业 向国家 上 缴 利 润 改 为 缴 纳 企 业 所 企 业 税 等 性 会 加 剧收 入 分 配 的 不公 平, 特 别 是 会 降低 得 税 。 这 是国 家 和国有 企 业 分 配 关 系的 一 个 多 元 目标 而 开 展 结 构性 减 税 。 结 构 性 减 税 的 低 收 人 阶层 的 生活 水 平 。
经 济 发 展 效 率 与 公 平 问题 。 一 般认 为, 所 得 制度 。 随 着 中国市 场 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1 9 8 3 的原则, 中国从 2 0 0 3 年 开 始 了 新 一 轮 的 税 制 税 难 以转 嫁 , 更能体 现公平 ; 流 转 税 容 易 转 年 全 国开 始 试 行 国营 企 业 “ 利改税 ” , 即原 来 改 革 , 为促 进 消费 、 鼓励投资、 扩大就业、 减 轻
行 的 税 制 结 构 严 重 制 约 着 中国经 济 结 构 的 大 规 模 的税 制 改 革 , 形 成 了3 7 个 税种, 涉 及 1 6 H 全 国 人 大 通 过《 企业所 得税法》 , 2 0 0 8 年1
转型和发展; 另一 方 面 , 中国贫 富 差 距 的 扩 大 了流 转 税 、 所得税 、 财 产资 源 税 、 行为税、 涉 外 月1 日 起 施行, 1 9 9 1 年4 月9 目 第 七 届全 国人 民代 中华 人 民 共 和国 趋势, 已经 影 响 到社 会 的 和谐 稳 定 ; 而 中国的 税 、 特 定 目的税 和 衣 业 税 , 建 立 起 了多税 种 多 表 大 会 第四 次会 议 通 过 的 《 和1 9 9 3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人 均 国民收 入 已 经初 步 具 环 节 多层 次 的 复 合 税 制 , 税 收 调 节 经 济 的 杠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和 外国企 业 所 得 税 法 》 益 加 强。 备 提 高 税 收 中的 直 接 税 从 而 增 加 收 入 分 配 杠 作 用日

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问题一:税制不够公平
在现行的税制中,很多高收入者可以通过高额的专项扣除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来规避个税,导致税负不够公平。

相反,低收入者因为专项扣除的限制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足,税负增加,致使个税制度缺乏公正性。

对策:引入反逆向选择机制
为了防止高收入者通过规避税收来削减个税负担,可以使用反逆向选择机制,即根据纳税人所得收入的高低来限制专项扣除金额的上限。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额,也能通过增加高收入者的个税负担来达到税收公平的目的。

问题二:税收征收难度大
由于税务系统的信息不对称和征收难度较大,导致很多纳税人不愿意申报个人所得税或者漏报税款。

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个税征收的效果和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征收额。

对策:实现信息共享和易于操作的税收征集系统
信息共享是解决税收征收难度的关键。

征税部门应该实现政府间信息共享机制,并与其他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个人所得信息。

除此之外,增加税收主体对个税收入信息的透明度和易于操作性,可以大大减少税收征收难度和遗漏税款的情况。

在现行的个税制度中,专项扣除和累进税率的设定并不精准,导致了税负计算的误差和不公平。

对策:定期维护和优化税收方案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定期对税收制度进行修正和优化。

特别是在人口变迁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应当对税收方案进行维护和优化。

通过考虑家庭收入、特定行业的税收情况和房产等因素,可以精准地调整专项扣除和累进税率,使个税负担更趋向公平、合理。

浅议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浅议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 2. 01 O1
意 识 , 自觉 的学 习 ( ( 环境保 护法》、 Ck 法》 等 有关 法律 -地 知 识 。保 护 有 限的 土地 资 源 ,合理 开 发 利用 。从 身边 的 小 事 做 起 ,自觉 的保 持与 净化 身 边 的环 境 ,形 成 良好 的 生产
XI NNONGC UN
发挥所 得税 的调控 功能 。 ()所 得税 内部结 构不 协调 ,主 2 要表 现为 :一是 内外资 企业实 行两套 税制且 优惠 差别过 大 ; 二 是个 人所 得 税 的税 负 过 高 ,扣 除过 少 ,不 能全 面 反映 支 付 能力原 则 。三是社会 保障税 尚未 出 台。 () 商品税 收 内 3 部 结 构不 合理 。 主要表 现 为 :一是 增值 税税 种 过 大 、税 负 过 高 。二 是消 费税 的征 税 范 围较窄 ,课 征 于生 产 环节 ,调 使之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f 下转第21 o 页) 的直 接能 力较弱 。 ()地方 税种 及辅 助税种 不够健 调整和完善, 4
方面 的重 要作 用 ,税收 行 政改 革 历 来 是关 注 焦 点 。 目前 , 发展 中国 家 日益认 识到 ,税收政 策要 与行政 管理能 力 吻合 , 没有 相 应 的管理 变革 ,政策 变化 不会 产 生预 期效 果 ;良好 的税 收 管理 既能 实现 尽 可能 多 的税入 ,又能 使管 理 高效 和 实 现税 收合 作 ,对 实现 社会 公平 和提 高 国家 福 利水 平有 决 定 意义 。经过 1 9 9 4年 以来 的税制 改革 以及 以后 的调 整 ,我 国已经 逐步形 成 了适 应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发展 的税 制结构 。 历年 来流 转税 和所 得税 占总税 收收 入 比重 的 9 %左 右 ,是 0 我 国主要 的 两大 税种 ,其 中流转税 占的 比重均 大约 6 %左 0 右 ,呈 现 中低收 入 国家 的税 制特 征 。企业 所 得税 、外商 投 资 企业 和外 国企 业所 得 税及 个人 所得 税 法并 存 的所 得税 所 占比例 逐年 上 升 ,个人 所得 税年 平 均增 长率 2 %,外 商投 1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分析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分析
经历了种种变化,从计划体制下的中央统收统支,过渡到
同 作 一 经 利 主 ,又精 计 的他 计 时为个 济 益怀他 是于算 ,要 算
成本和收益, 并以此指导决策, 对地方实施有效管理,促进
“ 财政包干”制度。目 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即中央依 前, 据经济规律和发展规划下达相应的财权、 事权给地方, 赋予 地方一定程度的自 主性。 在此过程中, 实现中 央与地方财政自
方政府的 反应, 与地方政府重复博弃, 诱使地方选择有利于中央政府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中 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才能顺利、彻底地实施。 关键词: 强制性制度变迁; “ 经济人, 纳什均衡; 博弈 ; ’ 中圈分类号 : D6 文献标识码 : A
随我经 体 改 的断 化我 的政制 着 国济 制革 不 深 ,国财 体 也
变博弈的均衡结果。如, 央对违规的地方进行严惩, 中 使不 服从中 央改革命令的地方政府收益减少3 个单位, 博弈模型 如图 (2) 所示。 那么,( 改革、不改革) 则成为了博弈的 纳什均衡, 改革成为自 我实现的过程。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 题: 惩罚违规者首先必须发现违规者, 但中央与地方存在着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 央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发现违规者, 这笔高昂的发现成本就增加了中央推进改革的
2006 年第2 期 ( 总第38 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双月刊)
70 URNALOF HUNANADMI L N STR ATTONINz i T1} M
No. 2 , 2006
Ge n era l N o. 3 8
文章编号: 1009 一 3605 (2006 )02 一 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一 02
强制性 制度变迁 中中央 与地 方关 系的博弈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税制的演进与创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税制的演进与创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税制的演进与创新卢艺,岳树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中国税制演进与经济体制变迁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依循经济体制的变迁,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税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并探讨历次税制变革的原因,分析税制改革的成果,总结税制改革的经验,为今后的税制改革提供知识积累。

[关键词]税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8)06-0028-04[收稿日期]2008-10-20[作者简介]卢艺(1981-),女,辽宁抚顺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岳树民(1965-),男,吉林通化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实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税收制度也随着外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财政制度等的变革而发生着相应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税收制度不断趋于完善,但站在改革30年的关口回顾走过的历程,不仅是为了总结成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总结税制变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税制的进一步优化进行知识积累。

我们将1979年以来中国税制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历史阶段进行分析。

一、税改初始(1979~1983年):旧邦新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里的这句灼灼大言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注解,旧邦新命也诠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的变迁。

中国的税制是伴随着市场秩序的建立而不断演进的,1979~1983年间所酝酿的中国税制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1979年7月,国有企业开始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即企业利润不必全部上缴国家,企业可以自留70﹪的折旧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自主投资和对个人的收入激励。

以利润留成制度为特征的初期改革,起到了扩大国民产出的功效,但这种放权在富了企业和个人的同时,却对财政收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

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

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作者:马金华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12期民国时期,可以借用狄更斯老师的话,那“是一个坏时代,也是一个好时代”。

坏的方面是,那是个新旧交替、中西碰撞、政局动荡的时期,但不少积极因素也因之而来。

水至清则无鱼,历史上,任何一个混乱频仍的时代,往往也会因尚未形成单一的意识形态而呈现出多样的丰姿。

民国,又恰恰是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激烈撞击的大时代,具体到财税文化领域则呈现出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税制转型的特征。

中国税收制度的现代化是晚清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令人瞩目的一种历史现象,民国税收现代化既有承袭晚清税收改革的一面,又有在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资本主义化的一面,是传统税收体系日益瓦解和新的税收制度体系日渐形成这两种趋势的交织,也是西方公共税收理论移植融合渗透中国传统税收机体的过程。

民国时期是中国税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代,是为中国未来税收思想起飞和制度建设而服务的“创造前提的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现代比较规范的公共财税体制正是建立在这个时期。

探索现代化税制雏形一是淘汰和改良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旧税种,开征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税种。

1912年至1927年的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当权到皖、直、奉三大派系轮流执政,先后试行了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改革盐税、整顿厘金、整理矿税、推行印花税、整合烟酒税等努力。

1927年至193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将关税自主权收归国有,实现了厘金时代的结束、封建税制的结束和半殖民税制的结束,在取得关税自主、盐税整理、财政统一的基础上,开征统税、营业税等新税种,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初具雏形。

1937年至1945年的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把地方税系划入中央,分别建立起战时消费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遗产税等新的税收门类。

1945年至1949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征特种营业税,并从立法的角度将关税、盐税、货物税、直接税、土地税、地方税等整合为一套完整的税制框架。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制度变革——以四川为例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制度变革——以四川为例

其 主要 内容是 实行 以综合 财政 预算 、财政 单一 账
户 管理 为 中心 的财政 管理 制度 的 改革 。但 是 ,这
类 改革 绝大多 数都是 在城 乡二 元 财政税 收制度 未
得 到改 变的情 况下 ,以集 中财 力 、严 格财 政 收支
下各级财政之间仍然具有浓厚的旧的分成制财政
税 收制度 的特 征 ,而 这 种税 收 制度 又主 要体现 在
艰。
索县 直管 乡财政 的改革 ,而郸县 则 主 要在 不根本
改变 原有体 制框架 的情 况 下 ,针 对 具体 问题 进行

1 9 年 到 此 次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之 前 , 四川 各 99 I 地 对县 乡 ( )财 政 税 收 体 制 进 行 了一 些 改 革 , 镇
些 局部调 整 。但 不 管县 乡财政 税 收制 度变 迁 的
性 .致使乡镇财政更趋紧张 .但 客观上激活了县 乡财 政体制 的创 新 ,进而催生 了公共财 政萌芽 和发 展趋 势 。
为 了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 的成果 .应该将城 乡财政税 收制度 的统一作 为农村 税费改革 基本 完 成后 的后 续改
革 。加速推进这一后续改革将对 乡镇政府形 成更 为制度化的、刚性更强 的财政约束 。
政 制度 变迁 ,而乡镇 财政受 乡 镇财力 和乡镇政 府

四川具 有代袭 性财 政税收 制 度变 革模 式 分析
从 四川省安岳 、郸县、射洪县等地的改革情
况 看 ,农村税 费 改革对 县 乡财 政 税 收制度 变革 的
影 响 不尽相 同 ,其 中射 洪县 和安 岳县 正 在积 极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 能转 变缓慢 的制 约 ,其公 共 性转 变仍 然步履 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编码: 学号: 分类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制度变迁中的地方税制改革研究
杨 宁 霞 指导教师姓名: 黄 新 华 副教授 专 业 名 称: 公
共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年 月

论文答辩日期: 年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年 月 阅 人: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指导小组:
黄新华 张灿民 余章宝 副教授 书 记 副教授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
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
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在 、不保密( )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