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2)

合集下载

6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

6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
B.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征 • 操纵子 : 一组在基因组中彼此相邻的基因 , 它们 一 操纵子:一组在基因组中彼此相邻的基因,它们一 参与单一的生化途径, 般 参与单一的生化途径 , 并且受共同的调控基因调 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 整体来表达 控,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 •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 大肠杆菌的 乳糖操纵子 和 色氨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乳糖操纵子和 酸操纵子。 酸操纵子。
2.1 在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在原核生物基因组中,
• 原核生物基因组具有 紧密的基因编排,基因间几 原核生物基因组具有紧密的基因编排, 紧密的基因编排 乎没有间隔,因此利用ORF扫描来定位基因相对 乎没有间隔,因此利用 扫描来定位基因相对 容易。 容易。 • 在已测序的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也存在非编码 DNA,但只占 ,但只占11%,以小片段的形式分布于整个 , 小片段的形式分布于整个 基因组,基因组几乎不存在其它被浪费的空间。 基因组,基因组几乎不存在其它被浪费的空间。
1.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物理特征
1.1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
A. 有关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传统观点 • 在典型的原核生物中 , 基因组包含于单一的环状 在典型的原核生物中, DNA分子中,这个分子位于拟核中。 分子中, 拟核中 分子中 这个分子位于拟核 • 原核生物细胞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 ,更没有核 原核生物细胞具有原始的核, 没有核膜, 细胞具有原始的核 结构简单, 仁 ,结构简单 ,为了与真核细胞中典型的细胞核有 所别,称为拟核 所区别,称为拟核 (nucleoid)。 。
1.1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
A. 有关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传统观点 • 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一样 , 原核生物基因组也必须 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一样, 压缩到一个相对微小的体积,也需要在DNA结合 压缩到一个相对微小的体积 , 也需要在 结合 蛋白的帮助下, 以一定的有序形式包装 起来( 包装起来 蛋白的帮助下 , 以一定的有序形式 包装 起来 ( 大 肠杆菌环状染色体总长1.6 mm,而大肠杆菌细胞 肠杆菌环状染色体总长 , 只有1x2 µm)。 只有 ) • 目前已知的有关拟核中 目前已知的有关拟核中DNA组织排布情况大多来 组织排布情况大多来 自于对大肠杆菌的研究。 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自于对大肠杆菌的研究 。 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 环状DNA分子是以超螺旋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分子是以超螺旋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环状 分子是以超螺旋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将待测样品与从老鼠肝脏抽提的酶混合在 一起适当保温后,用直径约2~3mm的圆形滤纸 片吸取待测样品,放置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细 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中央, 370C培养16~24小时。如有诱变作用,则在滤纸 片周围即可长出回复突变的菌落,由于试验纸 片的化学药剂向四周扩散而形成自然的浓度梯 度,故在浓度最高即离试验纸片近的地方,细 菌会全部被杀死,因而无菌落形成;而离试验 滤纸片较远的适宜地方形成回复突变的菌落最 多。
2,自发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 (1)碱基的互变异构体形成不同碱基配 对
• (2)在DNA复制时短的DNA片断的插 入或缺失
• (3)随机插入基因组的转座因子
3,突变规律
• (1)非对称性(随机性) • (2)稀有性 • (3)规律性 • (4)独立性 • (5)遗传和回复性 • (6)可诱变性
等特性均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完全相
同,这说明决定蛋白质外壳的遗传信息是在 DNA上。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
TMV拆分重建实验:分别提取TMV的蛋 白质和HR(TMV的变种)的RNA,通过重建 获得杂种病毒。TMV抗血清使杂种病毒失活, HR抗血清不能使杂种病毒失活,说明杂种病 毒的蛋白质外壳来自TMV;杂种病毒感染烟草 产生HR所特有的病斑,说明杂种病毒的感染 特性是由HR的RNA所决定;从病斑中再分离 得到的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HR蛋白质, 而不是TMV蛋白质。实验表明T2的遗传物质是 RNA。
B:抗性质粒(抗性因子、R因子、R质 粒): 包括抗药性和抗金属性两大类。
C:细菌素质粒 :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一般只 能抑制或杀死种内不同亚种或菌株中敏感细菌 的特殊多肽类代谢产物。)如col质粒。
D:毒性质粒(致病质粒):质粒上具有编码 毒素的基因,如Ti质粒。

遗传学习题讲解2

遗传学习题讲解2

a
A
G
C
T
G
A
C
T
A 3A:1a
T
A
1A:3a
T
A
2A:2a
T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2、首先注意基因转变的发生。杂交1中,a1发生转变 (1:3);杂交2和杂交3中,a3发生转变。而a2在杂交 1,2,3中均未发生转变。这里显然有极性。根据基因 转变的极化子模型,内切酶首先作用于基因的一端, 从起点开始,基因转变频率由高到低形成一个梯度。 故三个基因位点的顺序为: (重组位点)a3 —a1 —a2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1)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为:G1,S,G2,M期。 (2)其中, G1,S,G2包括在间期。 (3)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
所需的多种蛋白质、RNA、糖类、脂质等。S期:DNA复 制与组蛋白合成同步,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G2期:DNA 复制完成,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倍性 二倍体 二倍体 单倍体 单倍体
染色体数目 2 2 1 1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0、对于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从2n到2n.DNA 含量在G1 期为2C,S期由于DNA复制,含量增加为4C,最后形成的 每个子细胞中DNA含量为2C。 对于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从2n变为n。DNA含量在G1期 为2C,S期开始为4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 DNA含量2C,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每个细胞DNA含量为 C。
45%(9) 45%(9) 5%(1) 5%(1)
4
5
4
5
因此:4的儿子患血友病概率:10%×50%=5%;
5的儿子:90%×50%=45%。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a +
+ n
a +
NPD
若两连锁基因在异臂上,则PD与NPD都由双交 换形成且机会相等,所以PD=NPD。但事实上 PD≠NPD故此情况不可能 ∴ nic和ade在同臂上 已知RF(0-nic)+ RF(nic-ade)=5.05%+ 5.2% RF(0-ade)=9.3% 即RF(0-nic)+ RF(nic-ade) ≠ RF(0-ade) 原因:着丝粒和ade间发生过双交换,但在计算 RF (0-ade)时却没有计算在内,而在计算RF(0-nic)和 RF(nic-ade)时都各计算一次。

(3-6)四种排列方式:第一分裂产物中野生
型与突变型未发生分离,野生型和突变型
M2发生分离,称第二次分裂分离(second
division segregation)。
着丝粒与基因位点间发生非姊妹染色单
体交换,因此这四种子囊均为交换型子
囊。
非交换型、交换型子囊的形成
着丝点距离与着丝点作图

0 0 10 180 2 10 202
4 180 10 0 4 10 208
0 180 0 180 2 10 372


由上表可以看出202+208 ≠372,
低估的重组值= (202+208-372)/4000 ×100%=0.95%

RF(0-nic)+ RF(nic-ade) = RF(0-ade)+0.95%=9.3% +0.95%=10.25%
六种子囊孢子排列方式
六种子囊孢子排列方式
第一次分裂分离与第二次分裂分离

(1-2)两种排列方式:野生型lys+和突变型lys-在 M1彼 此分离,称第一次分裂分离(first division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部分答案(4_8章)_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部分答案(4_8章)_

3
0
2
2
90
0
180 180(0)
4
2
2
0
5
10
10
0(20)
5
2
0
2
90
180
0
180(0)
6
2
4
2
1
2
4
2 (4)
7
2
2
2
5
10
10
10(10)
202  c 44
a+ c
5
并发系数 = 0.9%/(10%×18%)= 0.5
+ b+
4
(1)a 与 b,b 与 c 之间的重组率是多少?
(2)并发系数是多少?
第五章 连锁遗传分析
12. Abc/aBC与abc/abc杂交,后代基因型如何? 双交换ABc/abC = 20%×30%=6% 单交换ABC/abc = 20%-6%=14% 单交换AbC/aBc = 30%-6%=24% 亲本型Abc/aBC = 1-24%-14%-6%
AA_aRR_r
AA_arrrr
A_rr
A_R_
aaR_
aarr
第四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第二个独立的显性 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不产生色素 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
AAXpXp AaXPXp
白色
AaBb
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 基因之差。 假设: 1. 基因 A 控制白色,即基因型
118
F2 12白色 :
A_B_ A_bb

遗传学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遗传学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1、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 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基因 组中都是单拷贝的。
➢ 单一序列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生物基因 组中变化较大:
原核生物中一般只含有非重复序列;
较低等的真核生物中大部分DNA也 是单拷贝的;
动物中将近50%DNA是中度或高度 重复的;
植物和两栖类生物中单拷贝DNA序 列降低,而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增加, 如玉米的重复序列在80%以上。
(2)卫星DNA (satellite DNA)
➢ 其碱基组成不同于其他部份,可用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其与主体 DNA 分开,因而称为卫星DNA 或 随体DNA。
➢ 各类卫星DNA都由不同的重复序 列家族构成。
➢ 重复单位串联排列。 ➢ 卫星 DNA约占人基因组 5~6%。
卫星DNA 根据长度可将其分为3类:
➢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 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组DNA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组中不仅包含着整 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含着大量非编码序列, 这些序列同样包含着遗传指令(genetic instruction)。 因此,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 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 可用遗传学方法区分每个染色单 体。
顺序四分子分析( ordered tetrad analysis)
顺序四分子遗传分析的特殊意义在于: (1) 能从四分子不同类型出现的相对频率分析基因间的连
锁关系; (2) 能计算标记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重组值,进行着丝粒
作图; (3) 子囊中子囊孢子严格的对称性质,表明减数分裂是一
Co = DNA concentration t1/2 = time for half reaction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节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六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2节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课件

教材素材变式
5 [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几乎都含有 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离心,如图① ~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B.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 C.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3次复制 D.研究DNA的复制方式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本实验是演绎的环节
教材素材变式
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不是全保留复制,可能为半保留复制或分 散复制,A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重带和1条轻带,与 题图信息不符,B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出现1条中带, 与题图信息不符,C错误;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得到的子代DNA分子离心后,试管 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4 下列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技术的可行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面部特征 B.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C.DNA分子的多样性是指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指纹开锁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相同
教材素材变式
答案
7.D 解题关键: (1)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 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为15N/15N-DNA和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轻带、一条重带;如果DNA的复 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都是15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带。 (2)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后,得到 的4个DNA分子中,其中一个是15N/15N-DNA,另外3个是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重带、一条轻带; 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后,得到的4 个DNA分子中,其中2个DNA分子是15N/14N-DNA,另外2个DNA分子是14N/14N-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一条中 带、一条轻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DNA分子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复制2 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离心后,试管中只有一条中带。

5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5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C/C0=1/2 时,也就是单链 50% 复
性时,则方程: C 1 1 1 因此, C0t 1 C0 2 1 kC0t k 2 如果基因组中每一种基因只有一个(单拷贝),那么基因组愈 大则基因组的复杂性愈大,复性速率愈小。C0t1/2与非重复序列 的基因组大小呈正比。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考试大纲 习题解例 实验大纲 菜 单 隐 藏
基因组A的C0t 1
2
基因组B 的C0t 1
2 = 基因组A的核苷酸对数 基因组B的核苷酸对数
C0t1/2与基因组的大小成正比。其中poly(U)+poly(A),其kC0t1/2=1 对核苷酸,因而复性最快;MS2是RNA噬菌体。 不同生物基因组的C0t1/2不同,除了决定于基因组的大小之外,还 取决于每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愈少则复性 愈慢,C0t1/2的位置愈后。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考试大纲 习题解例 实验大纲 菜 单 隐 藏
5.1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
5.1.1 C值悖理(C值佯谬)
物种的C值(单倍体所含DNA量)及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考试大纲 习题解例 实验大纲 菜 单 隐 藏
单位:pg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考试大纲 习题解例 实验大纲 菜 单 隐 藏
5.1.3.2 中度重复序列 重复单位平均长度约300bp,重复次数为10~102,如人的珠蛋白(血红蛋白) 基因,包含8个珠蛋白功能基因和3个珠蛋白假基因(中度重复序列),还有 一个近年发现的基因。 另一类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为
103~105 ,该序列常以回文序列
方式出现在基因组的许多位置上。 回文序列中间有的存在单拷贝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的高度重复顺序的重复次数 不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一个体的特征,即DNA指 纹。
⑥卫星 DNA 成簇的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附近,可能 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有关,即同源染色体之 间的联会可能依赖于具有染色体专一性的特定卫 星DNA顺序。
第二节 真菌类的四分子分析与作图
一、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分析 二、非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分析
③参与转位作用
几乎所有转位因子的末端都包括反向重复顺序, 长度由几个bp到1400bp,形成回文结构,在转位 作用中既能连接非同源的基因,又可以被参与转 位的特异酶所识别。
④与进化有关 不同种属的高度重复顺序,具有种属特异性,但 相近种属又有相似性。
如:人与非洲绿猴的α卫星 DNA长度仅差1个碱基 (前者为171 bp,后者为172bp),而且碱基序列 有65%是相同的,表明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比较庞大
人:基因组共有3.16×109 bp 按1000个碱基编码一种蛋白质计算,理论上应有约 300万个基因,实际大约只有2.5万个。
非结构基因的DNA序列的功能? C值巨大差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对C值悖理的解释
Petroy:
各种生物基因组的大小是由于基因组中长期积累 起来的过量非编码DNA被清除的速率不同所造成 的结果,即DNA丢失的速率愈慢,基因组DNA含 量越高。
一、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分析
(一)四分子与8子囊孢子
2. 八子囊孢子:四分子
1.四分子(tetrad):脉孢菌减数 经一次有丝分裂,每
分裂形成的4个单倍体子囊孢 一成熟子囊中含8个
子在一起,称为四分子。
孢子。
3. 顺序四分子(ordered tetrad)
由于脉孢霉子囊非常狭窄,以致纺锤体不能重叠, 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分子只能纵立于其长轴之中顺 序直线排列,称为顺序四分子。
生物的复杂性不能仅用基因数目衡量,而应该 用整个基因组的理论上的转录物组衡量。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的复杂度
单拷贝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的检测方法: 通过复性动力学检测基因组DNA序列的复杂性。
即通过DNA的变性和复性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分析 DNA序列的性质。
如果基因组中每一种基因只有一个,即都是单拷 贝序列,那么基因组愈大则基因组的复杂性愈大, 复性速率愈小。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C值悖理 二、N值悖理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的复杂度
一、C值悖理
♣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
体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 因组。
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6-1 25000
♣ C值 (C Value) :一个物种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
真菌的生活史
• 单倍体世代:
无性繁殖(为主)
• 二倍体世代:
有性繁殖(短暂)
无性繁殖:
成熟子囊孢子(n,性 孢子)萌发→有丝分 裂→菌丝体
有性繁殖: 两亲本必须是不同交配型A, B,各自的无性子囊孢子落在 不同交配型子实体的受精丝 上→核融合→2n核。
二倍体时期非常短暂,很快进行减数分裂→四分子 →有丝分裂→8个单倍体子囊孢子→顺序地排列在一 个子囊中:一个子囊中的8个孢子是单一减数分裂的 产物。
C值悖理表现在两个方面
★ 结构与功能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之间的C值差别很
大,或低等生物的C值较高等生物的C值高很多 ;
两栖类、被子植物不同种之间C值差异很大;
肺鱼比人C值高出100倍 ↑
★与预期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数目相比,基因组
DNA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过多。

C值悖理现象
真核生物基因组必然存在大量不编码基因产物的DNA序列?
二、N值悖理
N值(N value): 一个物种基因组的基因数目称
为N值。
人:2.5万
果蝇:1.4万
线虫: 2.0万
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
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 正相关的事实称为N值悖理,或N值佯谬。
N值悖理现象说明: 生物体的复杂性不仅仅是基因数目的函数,随着生 物复杂性的增加,基因的大小和基因结构的复杂性 亦增加。 如:复杂的生物存在机制能使一个基因产生多个蛋 白质分子,满足生理功能的需要。
真核生物DNA序列的类别
1. 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 :
亦称非重复序列(nonrepetitive sequence), 在一个 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或2-3个拷贝。
结构基因大多是单拷贝; 单拷贝基因具高度表达能力; 不是所有单拷贝序列都编码多肽链。
2.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大部分集中在异染色质区; 复性速度很快; 无转录能力; 多数高等真核生物含20%以上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的确切生物学意义有待阐明。
高度重复顺序的功能
① 维持染色体结构 许多反向重复序列是一些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位点。
②调节基因表达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DNA的重复顺序可以转录到核 内不均一RNA(hnRNA)分子中,并形成发夹结构, 这对稳定RNA分子,使其免遭分解有重要作用。
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值。
☻ C值是生物种的一个特征,不同生物之间差别很大。 ☻ 生物结构和功能复杂程度增加,需要的基因数目和基 因产物的种类也越多,因而C值越大。
最小的C值:支原体(106bp) 最大的C值:显花植物、两栖动物(1011bp)
显花植物 哺乳类 两栖类 硬骨鱼类 软骨鱼类

7-1不同门类生物的C值分布 (仿B. Lewin, 2000) Go
♣ 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
C值的大小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 杂性的高低,即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 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 值佯谬。
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中度重复序列中的重复单位平均长度约300bp,重
复次数为10~102。
多为非编码序列,也有编码基因产物的,如人珠蛋白基因; 复性速度比单拷贝顺序快,比高度重复顺序慢。
3.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一般在106以上。通常这些序列 的长度为6~200bp,如卫星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