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常见的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有:

1. 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

2. 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

3. 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

4. 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

5.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6. 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7. 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请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测试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常见的几个。

拓展资料

纺织品抗菌测试有多种方法,其中常见的包括:

1. 平行画线法:将菌液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将样品贴于琼脂表面上,在肯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查琼脂表面沿划线部位由于细菌生殖中断而出现的清洁区,为抑菌活性的大小划分等级,评价织物抑菌能力的大小。

2. 抑菌环法:定性测试方法的一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为适用。

此外,还有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等测试方法。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纺织行业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产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如服装、家居用品、工业用纺织品等。在这个行业中,纺织品的安全检测标准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纺织品材料安全检测标准 (1)纤维成分检测:通过检测纺织品所使用的纤维成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注要求,并对纺织品材料进行分类和鉴别。 (2)导电性检测:针对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纺织品材料,进行导电性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 (3)毒性物质检测:对纺织品材料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如重金属、致敏物质等,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燃烧性检测:检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确保产品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能。 二、纺织品工艺安全检测标准 (1)染整工艺检测:对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工艺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染色褪色或整理工艺问题导致皮肤过敏等安全问题。

(2)产品包装检测:对纺织品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包 装材料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保证产品的完好性,避免在运 输过程中损坏。 三、纺织品功能性安全检测标准 (1)抗菌性能检测:对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 抗菌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防水性能检测:对具有防水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 防水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防紫外线性能检测:对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护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纺织品环境友好性检测标准 (1)可降解性检测:对纺织品的可降解性能进行检测,确保产品 在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有害物质排放检测: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等有 害物质进行排放检测,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以上是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的一些主要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 和消费者对纺织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安全检 测标准出现。纺织行业企业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和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加 强对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共同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纺织行业。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AATCC-100-2012-抗菌纺织品评价(AATCC 100-2012 Antibacterial Finishes 翻译)

AA 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1961年由AA TCC委员会RA31研发完成:1965,1981,1988(标题改变),1993,1999,2012修正;1969,1971,1974,1985,2009,2010编辑修正;1977,1981,1989,1998重申;1986,2004编辑修正并重申。 1.目的和范围 1.1本测验方法对抗菌活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程序。对抗菌纺织材料的评价将根据其抗菌活性来确定。若抗菌整理试样的抗菌活性(繁殖被抑制),通过定性程序,将抗菌整理试样于空白样的活性进行对比,就能清楚地说明抗菌的活性能否被接受。但是,如果杀菌的活性被期望或者暗示,则定量的评估是必要的。定量评估也为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清楚地描述的一种手段。 2. 原理 2.1本测试方法通过织物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对抗菌活性的定量评定,经培养后,细菌从织物上洗脱,通过计算细菌的减少百分比来计算。 3.专有术语 3.1抗菌活性:衡量抗菌剂功效的指标。 3.2抗菌剂:在纺织品上,任何可以杀死细菌(杀菌剂)、或者干扰其繁殖发育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剂)的化学品。 4.安全防范 注:这些安全预防措施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目的。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安全正确地使用处理材料的技术是用户的责任。制造商必须对具有的细节进行参照,例如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其他制造商建议。全部OSHA标准和规章也必须被参照。 4.1本测试应该由经过合适培训的人员来执行。实验室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生物研究安全性应参照美国卫生于公众服务部的规定进行(见13.1)。 4.2警告: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细菌可能引起过敏或致病。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和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消除在实验室和在相关环境人员的危险,可以穿保护衣和呼吸保护来防止细菌的渗透。 4.3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在全部实验室地区戴安全眼镜。 4.4全部化学制品应该被小心处理。 4.5洗眼水及其他安全设备应放置在附近以便处理紧急事件的发生。 4.6在处理之前需对所有被污染的样品盒测试材料进行全部消毒。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Intertek: 王建平吴颖 请教专家查看其它专家 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最早源于欧美与日本,而中国大规模的抗菌纺织品产业化开发始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 开发最早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臭处理方法是后整理的方法,纺织品不管是原料纤维还是纱线或是织物甚至成衣均可通过后整理方式获得抗菌功效。纺织品生产上可以很方便地根据用户或最终用途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剂生产出具有不同抗菌特性的纺织品,如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抗酵母菌、抗真菌、抗霉菌等。但是,在加工方便的同时,后整理方法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抗菌效果的耐久性不理想,对于一些用即弃的纺织品,这个弱点尚且问题不大,但对那些需经常洗涤的衣着用品、床上用品以及装饰织物来说,经过若干次洗涤后抗菌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虽然有的抗菌整理采用具有活性基团的抗菌剂以与纤维改性的方式获得抗菌效果,故到目前为止,用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抗菌处理仍以后整理方式为主。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通过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取持久性抗菌纤维的方法,其中以共混方式为主,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抗菌合成纤维基本上都采用含银沸石作为抗菌剂。此外,以湿纺或溶剂纺生产的抗菌醋酸纤维、抗菌粘胶纤维和抗菌腈纶纤维等也已出现,这些纤维在纺丝过程中以共混方式加入抗菌剂,故有持久的抗菌效果。但据报道,部分纤维所采用的抗菌剂仍存在部分毒性问题和抗菌谱不够广的缺陷。 抗菌纤维或纺织品的抗菌方式有溶出性和非溶出性之分。溶出性样品中的抗菌剂可在培养基上在样品的周围扩散并形成抑菌环,在抑菌环内的细菌均会被杀灭并不再生长。非溶出性样品周围不会形成抑菌环,但与样品接触的细菌均会被杀灭,细菌在样品上无法存活、繁殖,这种方式亦称吸附灭菌。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功能评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包括抗菌效率的评价,还涉及抗菌谱范围、抗菌效果的耐久性、抗菌剂的安全性、纤维或织物的外观及适用性等方面的评价。但由于涉及诸多前沿性问题且牵涉面太广,目前尚无一致的认识,也未见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仅涉及抗菌功能性评价方法的介绍。 纺织品的抗菌功能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定性法和定量法。定性法中曾被采用得比较多的标准包括AATCC 30-1993《纺织品:纺织材料防霉防腐性的评定》、AATCC 90-1977《纺织材料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琼脂平皿法》、AATCC 147-1998《纺织品:纺织材料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JIS L1902-2002《纺织产品抗菌活性和效果的试验》中的Halo 法和ISO20645:2004《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平皿试验》等。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将试样贴在细菌接种过的琼脂培养基上,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及试样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带,并根据抑菌带的宽度评价被试样品的抗菌性能。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具体技术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并无可比性。同时,由于样品的性状会影响到试样与培养基的接触程度,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非溶出型的抗菌产品,采用此类评价方法显然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厂商以定性方法得到的抑菌宽度来表征其产品的抗菌性能其实并不严密。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主要有AATCC 100-1999《抗菌整理纺织材料的评定》和JIS L1902《纺织产品抗菌活性和效果的评价》中的定量试验-“菌液吸收法”部分。而正在制订的ISO/DIS 20743《纺织品-抗菌整理产品抗菌性的测定》中也包含类似的吸收法。以前人们所熟知的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已被废止,并即将被新的GB 标准所替代。其实,上述各种定量法均可被归结为吸收法,比较适用于溶出型抗菌纺织产品,它们的原理、所用的菌种、操作步骤等基本相同,即将含有规定浓度的菌液加于纺织品试样和不含抗菌剂的对照样上,在规定的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前后的试样和对照样用规定的洗脱液进行洗涤,再对洗脱液中的活菌计数,通过对比培养前后活菌个数的变化来评价样品的抗菌性能,但在评价结果的表示上,几种方法均有所不同。 AATCC 100 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但由于菌液是用几何级数方式稀释的,抗菌活性用百分率表示会使样品的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的评定和检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保障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是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评价和检测的依据,其制定和执行对于纺织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意义。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和检测方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标准化测试,可以有效地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效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同时,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执行也有利于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内容。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流程、结果判定标准等内容。评价指标通常包括抗菌率、抑菌圈直径、细菌菌落计数等,测试方法主要有细菌接触法、细菌摩擦法、真菌接触法等,测试流程则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等环节。结果判定标准则是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定和判定,以确定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执行。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执行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在进行测试前,需要对测试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以确定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四、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意见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建议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加强对测试方法和流程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测试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测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测试操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五、结论。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纺织品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标准化测试,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其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纺织品抗菌7a标准

纺织品抗菌7a标准 纺织品抗菌7A标准是一种针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它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抗菌剂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该标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同时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多种测试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振荡法。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验容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一定时间,最后对细菌数量进行计数,以评价抗菌效果。此外,还有自然沉降法、涂抹法等方法。 二、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 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规定了抗菌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率(IR)。其中,MIC是指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剂浓度,MBC是指杀灭细菌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浓度,IR是指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生长的百分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三、抗菌剂的要求

纺织品抗菌7A标准中对抗菌剂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耐热性好、耐洗涤性好等特点。此外,抗菌剂还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四、纺织品抗菌7A标准的优点 纺织品抗菌7A标准具有以下优点: 1.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纺织品选择。通过该 标准的测试和评价,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安全性。 2.促进了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纺织 品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3.提供了科学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该标准采用了科学的 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剂的效果,为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4.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该标准对抗菌剂的要求非常 严格,要求抗菌剂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等特点,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jisl0848标准

jisl0848标准 JIS L0848标准简介 JIS L0848标准是日本工业标准(JIS)的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本文将介绍JIS L0848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一、背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广泛应用于医疗、餐饮、家居等领域。为了保证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JIS L0848标准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 JIS L0848标准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抗菌活性试验:通过将纺织品与特定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测量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常用的测试细菌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抗菌效果评级:根据细菌数量的变化,将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无效、弱效、中效和强效。 3. 抗菌剂的使用:对于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标准规定了抗菌剂的

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4. 抗菌性能持久性:标准要求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持久性测试,即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或摩擦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是否有所变化。 三、应用领域 JIS L0848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医疗用品:如手术衣、口罩、护士制服等。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家居用品:如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套等。抗菌纺织品可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餐饮用品:如餐巾、厨房布、围裙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细菌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过程中的传播。 4. 运动用品:如运动服、袜子、手套等。抗菌纺织品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异味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JIS L084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JIS L0848标准是一个关于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重要标准。通过规定抗菌活性试验、抗菌效果评级、抗菌剂的使用以及抗菌性能持久性测试等内容,标准确保了抗菌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该标准的

常用纺织产品检测标准与项目

常用纺织产品检测标准与项目 纺织产品是指由纺织原料通过加工制成的各类纺织品,包括服装、家 居纺织品、鞋帽、箱包等。为了保障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 系列的检测标准和项目。 检测项目包括:pH值、着色牢度、打火性能、抗菌性能、甲醛含量、合格标志等。 检测项目包括:pH值、着色牢度、异味、甲醛含量、可分解致污物质。 检测项目包括:纤维组成、色牢度、纺织品饰物的金属含量、纺织品 暗部的金属含量。 1.检测标准:GB/T2912《纺织品用铁氰化钾法测定纤维含量》 检测项目:纤维含量。 2.检测标准:GB/T3921-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色牢度氧化法》 检测项目:色牢度。 3.检测标准:GB/T4744-1997《纺织品调湿性能测试方法》 检测项目:温湿度调湿性能。 4.检测标准:GB/T4442-2024《纺织品手感试验方法触感试验方法》 检测项目:纺织品的手感。 检测项目:纺织品的色彩品质。 检测项目:抗菌性能。

2.检测标准:GB/T390 3.7-2024《纺织品踏实性测定用流动法》 检测项目:纺织品的踏实性。 3.检测标准:GB/T8628-2024《快速悬浮颗粒分析方法》 检测项目:纺织品的透气性。 检测项目:纺织品的防水性与透湿性。 检测项目:纺织品色织图案的美观度。 四、纺织品标准和测试方法的更新与变化 由于纺织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纺织品的标准和测试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相关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定期对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项目进行修订、完善。因此,纺织企业和测试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总结起来,纺织产品的检测标准和项目涵盖了安全性、质量和功能性等方面。纺织企业和测试机构需要遵守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纺织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同时,纺织行业也需要密切关注标准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抗 菌性能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需要包括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测试方法是 指进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时所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而评定标准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等级评定的依据。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纺织品的种类、用途、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应该包括测试项目的选择。常见的测试项 目包括抗菌活性、抑菌率、杀菌率等。这些测试项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和使用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另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条件的设定。测试条件包括 温度、湿度、接触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条件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此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还需要考虑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不同的 测试方法需要不同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试,因此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对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对于保障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在制定测试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纺织品的特性、使用环境以及抗菌要求的不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测试方法、评定标准、测试项目、测试条件以及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测试的可比性、可

纺织品 抗菌测试 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抗菌测试,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本文将就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两大类。国际标准包括ISO 20743:2007《纺织品——用于抗菌和抑菌最终产品的试验方法》和ISO 20645:2004《纺织品——用于抗真菌最终产品的试验方法》等。而国家标准则包括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试验方法第1部分,织物》和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试验方法第2部分,成衣》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其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抗菌性能的评定指标、测试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判定等。其中,抗菌性能的评定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抑制率和细菌杀灭率两项指标。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接触法、摩擦法和释放法等。实验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准备、菌液接种、培养条件和细菌计数等。结果判定主要包括抗菌等级和抗菌效果等。这些内容的详细规定,为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要求。 再次,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的实施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严格依据抗菌测试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抗菌性能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开展抗菌性能的研究和评定,可以为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依据抗菌测试标准进行检测认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比较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比较 摘要:简述了纺织品抗菌测试的基本原理、抗菌测试主要选择的菌种,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抑菌性能定性、定量测试的常用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抗菌性能;测试;纺织品 1、前言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而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纺织品提出了各种功能性要求。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纺织业发展的新热点,其中抗菌防臭产品的开发应用尤其迅速及广泛。抗菌纺织业蓬勃发展,抗菌纤维与抗菌纺织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各种抗菌产品纷纷涌入市场。除了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纺织品,如内衣、内裤、衬衫、T恤衫、毛巾、床上用品、袜子、鞋垫、羽绒等以外,抗菌产品还被用于非穿着制品,如席子、汽车坐垫、空调滤网等 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和科学评价这些产品的抗菌性能,对于抗菌纺织品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的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国内抗菌测试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以及测试者对标准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测试效果相差很大。抗菌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大的概念,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如何根据所选用的抗菌产品的类别和性能,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抗菌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抗菌织物测试方法在国外研究较早,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研究成果较多,西欧发达国家也提出了一些测试方法,但与美日方法大同小异,而国内抗菌测试也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 2、抗菌检测基本原理

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细胞壁除参与某些生理过程外,还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一旦细胞膜或细胞壁被破坏,则会引起许多随后的变化,使细胞破裂。抗菌整理剂抑菌或杀菌的方式可归结为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蛋白质和核酸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抑制酶的作用,抑止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 3、测试菌种的选择 下表,是我们生活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作抗菌测试时主要是用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癣菌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抗菌纺织品的不同级别主要考核的菌种: 国内:(分三类)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 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1]。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2]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3]。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4],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5]。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 1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6]。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7]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