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 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 第3章

3.1.3 与网络协议相关的其他概念
通信结点1
第三层 通信实体
第三层协议 第 三 层 PDU
SDU
调用服务原语
提供服务
第二层 通信实体
第二层协议 第 二 层 PDU
SDU
调用服务原语
提供服务
第一层 通信实体
第一层协议 第 一 层 PDU
SDU
SDU
通信结点2 第三层
通信实体
二 /三 层 接 口
第二层 通信实体
图3-1 协议层次实例
在这个例子里,通信系统采用了层次化的结构,发/收 信人、邮局、运输部门是一个个通信实体,分为用户、邮局 服务业务、邮局转送业务和运输部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 是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提供服务,如邮局为用户提供服务, 运输部门为邮局提供服务,而用户就是最高层。采用层次化 结构有许多优点:
要对协议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要了解通信实体的概念。 实体是能够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它并不是指一台计 算机、一部电话或一台交换机,这里所说的实体往往是进程、 用户程序、网管系统、电子邮件设备等。我们常常把计算机、 交换机等设备叫做网络结点,一个网络结点包含了多个网络 实体。网络协议指的是通信实体之间的各种约定的集合,而 实体之间也不是都可以直接通信的,这里也要讲究“门当户 对”。在打电话的实例中,甲和乙可以直接对话,但甲的电 话机就不会自己和乙直接讲话。那么,什么样的实体之间可 以互相通信?同一结点内的实体又是如何联系的呢?通过下 面要讨论的协议分层的概念,我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 的了解。
计算机网络中,协议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中实体之间有 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 语法(Syntax):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2) 语义(Semantics):控制信息的内容,需要做出的动 作及响应。 (3) 时序(Timing):事件先后顺序和速度匹配。 这三个要素看起来十分抽象,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 就很容易对它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以两个人打电话为 例来说明协议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第3章)课件(7-111-22935-3)

计算机网络(第3章)课件(7-111-22935-3)

第3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7-111-22935-3本章学习内容及要求要求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编码技术、交换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掌握网络传输时延计算方法,以及网络传输介质的选用方法。

3.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3.1.1 信息、数据与信号\信息是在人们之间传递的知识,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本身是各种各样的物理符号或它们的组合。

信息涉及到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数据必须经过编码转换为电信号后才能在传输介质中传输。

\数据和信号都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称为模拟数据和信号另一种称为数字数据和信号。

\存在两种数据、两种信号,就有四种类型的编码组合 即数字数据分别编码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模拟数据分别编码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3.1.2 通信的基本要求通信的双方完成一次通信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双方有通信的愿望;\二是通信的双方之间有信息传递的信道,也即是说通信要经过传输介质以及有关的传输设备;\三是通信双方要遵循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即通信双方按照通信协议传输信息,并能理解这些通信协议。

信道信道与电路并不等同,信道表示信号的通路,一般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输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信道与传输介质也是有区别的\传输介质是指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物理传输线路。

通信信道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差错率/误码率由于噪声的影响和信道带宽的限制,信号可能发生失真.差错率/误码率:传输比特总数与其中出错比特数的比值Pe= 出错比特数传输/比特总数例:传输10000bit, 有2bit出错,Pe=2/10000差错率越高表示信道的质量越差信道的差错率与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成正比3.1.3 数据通信传输系统模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由\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三部分组成图3.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接收的信号发送的信号输入信息输出信息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目的系统源系统传输系统信源变换器信宿反变换器信道信源:信息的发送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是发出各种信息(语言、文字、图象或者数据)的信息源载体:传送信息的媒体;(信道)注意:噪声的存在和对通信的影响信源信宿载体(信道)噪声源通信三要素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载体(信道)上可传输的格式;反变换器:将载体(信道)上可传输的信息变换成信宿可识别/处理的格式。

Tanenbaum《计算机网络》原版课件第3章

Tanenbaum《计算机网络》原版课件第3章

Framing (3)
Bit stuffing (a) The original data. (b) The data as they appear on the line. (c) The data as they are stored in receiver’s memory after destuffing.
A positive acknowledgement with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Sliding Window Protocols
• A One-Bit Sliding Window Protocol • A Protocol Using Go Back N • A Protocol Using Selective Repeat
Calculation of the polynomial code checksum.
Elementary Data Link Protocols
• • • An Unrestricted Simplex Protocol A Simplex Stop-and-Wait Protocol A Simplex Protocol for a Noisy Channel
Protocol Verification
• Finite State Machined Models • Petri Net Models
Finite State Machined Models
(a) State diagram for protocol 3. (b) Transmissions.
A Sliding Window Protocol Using Selective Repeat (5)
(a) Initial situation with a window size seven. (b) After seven frames sent and received, but not acknowledged. (c) Initial situation with a window size of four. (d) After four frames sent and received, but not acknowledged.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3章-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3章-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

物理链路、虚通路与虚通道的关系
物理链路(Physical Link) 虚通路(VP,Virtual Path) 虚通道(VC,Virtual Channel)
ê í ´ « Í ¿ À Á é ¨Á Ï Ì « é ¨µ Ï Ì ¿
支持远程教学的ATM网
ATMÌ Á ø ç ATM¼ º º º ú ATM¶ Ó º Ê Â § ù ô È Ò ATM¼ º º º ú Ã ½ Í ª ATM¼ ¾ ¾ Ó Ù ¨ Ó µ É Å ATM¼ º º º ú ATM¶ Ó º Ê Â § ATM¼ º º º ú
3.2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公司、机关、 校园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连网的需求; 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100Mbps)、低误 码率的数据传输环境,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Gbps的高 速局域网正在发展中;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 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可分为共享 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3.4.2 环型拓扑结构 结点使用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物理环型结构;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多个结点共享一条环通路; 环建立、维护、结点的插入与撤出。
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 à ¼ µ A
® à ¼ µ A ® à ¼ µ E ® à ¼ µ B ® à ¼ µ E é Å À Ä Token Ring Token Ring ® à ¼ µ B
ç ©ú µ º º
ç ©ú µ º º
ISDN Ê Ù ¶ ¾
¨ æ ú ´ Õ º
ISDN
ISDN Ê Ù ¶ ¾
¨ æ ú ´ Õ º
Å à ú » Ê 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最全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最全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PPT课件

三、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按距离划分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7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有如下特点。
WAN覆盖的地理范围从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 国家,甚至世界几大洲,故称远程网。
WAN在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在WAN中,通常是利用邮电 部门提供的各种公用交换网,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 的。
名校名师精品系列教材
计算机 网络技术基础
F o u n d a t i o n s of C o m p u t e r N e t w o r k Te c h n o l o g y
名校名师精品系列教材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CONTENTS
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0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2.混合型拓扑(Mixer Topology) 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多种结构(如星型结构、环型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5
2.点到点式网络 与广播式网络相反,在点到点式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
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的接收、存储、 转发,直至目的节点。由于连接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线路结构可能是复杂的,因此从源节点 到目的节点可能存在多条路由。决定分组从通信子网的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是路由 选择算法。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到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结构图看上去像一棵倒挂的树,顶端有
一个带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以延伸
出子分支,树最上端的结点叫根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章1.TCP/IP协议介绍1.1 概述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将物理上分散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和路由器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TCP/IP协议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它由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两部分组成。

1.2 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断开连接三个步骤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协议在传输过程中会进行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检测,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IP协议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通过给数据包添加源地质和目标地质的方式来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并使用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2.网络拓扑结构2.1 点对点拓扑点对点拓扑是一种最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它由两个节点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

在点对点拓扑中,数据可以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但不能在中间节点上进行转发。

2.2 总线拓扑总线拓扑是一种将多个节点连接在一条共享的总线上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总线拓扑中,数据可以通过总线上的广播方式进行传输,并且可以在总线上进行转发和接收。

2.3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将多个节点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星型拓扑中,数据传输需要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因此中心节点的可靠性对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3.网络设备3.1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并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可以根据目标地质来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并可以进行路由表的维护和更新。

3.2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同一网络内多个节点并进行数据交换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根据源MAC地质和目标MAC地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并且可以实现对数据包的过滤和处理。

3.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设备,它可以对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和过滤,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第3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三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3版 配套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3版 配套课件

(1)硬件和软件共享:硬件设 备,如打印机、光驱、磁盘和图 形设备等。软件共享通如数据库 管理系统。
(2)信息共享:如各类电子出 版物、网上新闻、网上图书馆和 网上超市等)。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 机的任务负荷太重 时,可将任务分散 到网络中的各台计 算机上进行,或让 网络中比较空闲的 计算机分担负荷。
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 都可以通过网络为另一台计算机 备份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这样,一旦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 发生了故障,另一台计算机可代 替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整个网 络可以照常运转。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3版 配套课件
目录
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 3 第三章 局域网 4 第四章 广域网 5 第五章 网络互联技术与IP 6 第六章 传输层协议 7 第七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8 第八章 Internet接入技术 9 第九章 网络操作系统
在这一阶段,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 PDN)与局部网络(Local Network,LN)技术也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
图1-3 计算机互联示意图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03 网络互联阶段
OPTION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3个阶段——网络互联阶段是加 速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的时期。 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正式制定和颁布了“开放 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 ISO/OSI RM已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研究和制定新 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