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第5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复习资料:第5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复习资料:第5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复习资料:第5章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简述滑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机理的主要区别。

答:滑移是指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变形时,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切应力值方可发生。在多晶体内,孪生变形是极其次要的一种补充变形方式。

2.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双晶体,如图所示,

如果该金属的滑移系是{100} <100>,试问

在应力作用下,该双晶体中哪一个晶体首先

发生滑移?为什么?

答:晶体Ⅰ首先发生滑移,因为Ⅰ受力的方向接近软取向,而Ⅱ接近硬取向。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①多晶体塑性变形体现了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

②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还体现出晶粒间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③多晶体变形的另一个特点还表现出变形的不均匀性。

④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

度高。金属的塑性越好。

4. 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有何影响?

答: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度高。金属的塑性越好。

5. 合金的塑性变形有何特点?

答:合金组织有单相固溶体合金、两相或多相合金两大类,它们的塑性变形的特点不相同。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是滑移和孪生,变形时主要受固溶强化作用,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的特点:多相合金除基体相外,还有其它相存在,呈两相或多相合金,合金的塑性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形

状、大小和分布的形态。但从变形的机理来说,仍然是滑移和孪生。

根据第二相又分为聚合型和弥散型,第二相粒子的尺寸与基体相晶粒尺寸属于同一数量级时,称为聚合型两相合金,只有当第二相为较强相时,才能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当发生塑性变形时,首先在较弱的相中发生。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时,称为弥散型两相合金,这种弥散型粒子能阻碍位错的运动,对金属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粒子越细,弥散分布越均匀,强化的效果越好。

6.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答: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和孪生带;

晶粒的形状发生变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等轴晶沿变形方向逐步伸长,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组织成纤维状;

晶粒的位向发生改变:晶粒在变形的同时,也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各晶粒的取向逐渐趋于一致(择优取向),从而形成变形织构。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塑性变形改变了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因而改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相应下降。

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7. 什么是加工硬化?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加工有何影响?

答:加工硬化:在常温状态下,金属的流动应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为了使变形继续下去,就需要增加变形外力或变形功。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密度增大,导致位错之间交互作用增强,大量形成缠结、不动位错等障碍,形成高密度的“位错林”,使其余位错运动阻力增大,于是塑性变形抗力提高。

8. 什么是动态回复?动态回复对金属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是什么?

答:动态回复是层错能高的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唯一的软化机制。

对于层错能高的金属,变形位错的交滑移和攀移比较容易进行,位错容易在滑移面间转移,使异号位错互相抵消,其结果是位错密度下降,畸变能降低,达不到动态再结晶所需的能量水平。

9. 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层错能低的金属在变形量很大时,当加热升温时,原子具有相当的扩散能力,变形后的金属自发地向低自由能状态转变,称为动态再结晶。

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金属的层错能高低,晶界迁移的难易程度有关。

10. 什么是扩散性蠕变?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扩散蠕变是在应力场作用下,由空位的定向移动引起的。

它的作用机理是在一定温度下,晶体中总存在一定数量的空位。显然,空位旁边的原子容易跳入空位,相应地在原子占据的结点上出现新的空位,相当于空位朝原子迁移的相反方向迁移。在应力场作用下,受拉应力的晶界的空位浓度高于其它部位的晶界,由于各部位空位的化学势能差,而引起空位的定向转移,即空位从垂直于拉应力的晶界析出,而被平行于拉应力的晶界所吸收。

11. 钢锭经热加工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答: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①改善晶粒组织②锻合内部缺陷③形成纤维状组织④.改善碳化物和夹杂物分布⑤改善偏析。

12. 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有何影响?

答:杂质元素,如P、S、N、H、O等,合金元素Si、Mn、Cr、Ni、W、Mo、V、Ti等。对金属塑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碳碳对碳钢性能的影响最大。碳能固溶于铁,形成铁素体和奥氏体,

它们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铁中的碳含量超过其溶碳能力时,多余的碳便以渗碳体Fe3C形式出现,它具有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几乎为零。

②磷磷是钢中的有害杂质,在钢中有很大的溶解度,易溶于铁素体,使

钢的塑性降低,在低温时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性。。此外,磷具有极大的偏析倾向,能促使奥氏体晶粒长大。

③硫硫是钢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与铁形成FeS,FeS与铁形成易熔共晶

体Fe-FeS,产生“热脆”现象。

④氮氮在钢中主要以氮化物Fe4N形式存在。在300oC左右加工,会

出现所谓的“蓝脆”现象。

⑤氢、氧氧在钢中溶解度很小,主要以Fe3O4、Al2O3和SiO2等夹杂

物出现,降低钢的塑性;Fe3O4还与FeS形成易熔共晶体,分布于晶界处,造成钢的热脆性。钢中溶氢,会使钢的塑性、韧性下降,造成所谓“氢

脆”。

⑥锰作用之一是显著提高铁素体强度;作用之二是脱硫,锰与硫化合生

成MnS,以消除FeS的热脆现象。

⑦锡、铋、铅、锑、砷这几种低熔点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溶解度很低,

它们在钢中以纯金属相存在于晶界,易造成钢的热脆性。

⑧稀土元素钢中加入少量稀土元素可以改善钢的塑性,但加入过量的稀

土元素会在晶界处析出,反而会降低塑性。

13. 组织状态、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金属塑性有何影响?

答:组织状态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当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一定时,组织状态的不同,对金属的塑性有很大影响。⑴晶格类型的影响,面心立方(滑

移系12个)的金属塑性最好;体心立方晶格(滑移系12个)塑性次之,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塑性更差。⑵晶粒度的影响,晶粒度越小,塑性越高,晶粒度均匀的塑性好,晶粒大小相差悬殊的多晶体,各晶粒间的变形难易程度不同,造成变形和应力分布不均匀,所以塑性降低。⑶相组成的影响,当合金元素以单相固溶体形式存在时,金属的塑性较高;当合金元素以过剩相存在时,塑性较低。⑷铸造组成的影响,铸造组织具有粗大的柱状晶粒,具有偏析、夹杂、气泡、疏松等缺陷,因而塑性较差。

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对大多少金属而言,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升高,塑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并不是线性的,在加热的某些温度区间,由于相态或晶界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脆性区,使金属的塑性降低。(蓝脆区和热脆区)

应变速率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应变速率可以理解成变形速度,提高应变速

率,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复或再结晶,对金属的软化过程不能充分体现,使金属塑性降低。但提高应变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使金属温度升高,温度效应增加,温度的升高可以促使变形过程中的位错重新调整,有利于金属

塑性提高;提高应变速率可以降低摩擦因数,从而降低金属的的流动阻力,改善金属的充填性。而且,在非常高的应变速率下(如爆炸成形)对塑性

较差的难成形金属的塑性加工是有利的。

14. 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有何影响?答:化学成分:对于纯金属,纯度越高,变形抗力越小。对于合金,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的原子与基体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合金原子在基体原子中的分布等有关。合金元素引起基体点阵畸变程度越大,金属的变形抗力也越大。

组织状态:退火状态下,金属和合金的变形抗力会大大降低。组织结构的变化,例如发生相变时,变形抗力也发生变化。一般地说,硬而脆的第二相在基体相晶粒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合金的变形抗力就高;且第二相越细,分布越均匀,数量越多,变形抗力就越大。金属和合金的晶粒越细,同一体积内的晶界越多,在室温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所以变形抗力就高。

变形温度:变形抗力一般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变形程度:变形程度的增加,只要回复和再结晶过程来不及进行,必然会产生加工硬化,使继续变形发生困难,因而变形抗力增加。但当变形程度较高时,随着变形程度的进一步增加,变形抗力的增加变得比较缓慢,因为这时晶格畸变能增加,促进了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进行,以及变形热效应的作用加强。

15. 应力状态对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有何影响?

答:塑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应力状态不同对塑性的影响也不同:主应力图中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则金属的塑性越高;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则金属的塑性就越低。这是由于拉应力促进晶间变形,加速晶界破坏,而压应力阻止或减小晶间变形;

另外,三向压应力有利于抑制或消除晶体中由于塑性变形而引起的各种微观破坏,而拉应力则相反,它使各种破坏发展,扩大。

变形抗力:

变形抗力: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产生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变形抗力,一般用接触面上平均单位面积变形力表示

应力状态不同,变形抗力不同。如挤压时金属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拉拔时金属处于一向受拉二向受压的应力状态。挤压时的变形抗力远比拉拔时变形抗力大。

16. 什么是金属的超塑性?超塑性变形有什么特征?

答: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如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显微组织、特定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金属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高塑性状态,即所谓超常的塑性变形。超塑性效应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大伸长率、无缩颈、低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易成形。

17. 解释超塑性变形的机理。

答:超塑性变形行为是很复杂的,变形机理也还处在研究探索之中。目前有这样几种解释:①晶界滑移的作用;②扩散蠕变的作用;③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作用。

18、解释下列概念

最小阻力定律;附加应力;残余应力;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答:最小阻力定律:当变形体质点有可能沿不同方向移动时,则物体各质点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附加应力:由于变形体各部分之间的不均匀变形受到整体性的限制,在各部分之间必将产生相互平衡的应力,该应力叫附加应力。

残余应力:引起附加应力的外因去除后,在物体内仍残存的应力叫残余应力。

干摩擦:接触表面没有其他外来介质,仅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但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绝对理想的干摩擦是不存在的,通常所说的干摩擦是指不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边界摩擦:接触表面之间存在很薄的润滑膜,凸凹不平的坯料表面凸起部分被压平,润滑剂被压入凹坑中,被封存在里面,在压平部分与模具之间存在

一层厚度为0.1μm润滑膜,一般为单分子膜,这种单分子膜润滑状态称为边界摩擦。大部分塑性成形摩擦为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当坯料与工具表面之间的润滑剂层较厚,两表面的微观凸凹部分不直接接触,完全被润滑剂隔开的润滑叫流体润滑,该状态下的摩擦叫流体摩擦。

19、举例分析最小阻力定律在塑性成形流动控制中的应用?

答:例如开式模锻,如图18-3,增加金属流向飞边的阻力,以保证金属充填型腔;或者修磨圆角r,减小金属流向A腔的阻力,使A腔充填饱满。又例如,在大型覆盖件拉深成形时,常常要设置拉延筋,用来调整或增加板料进入模具型腔的流动阻力,以保证覆盖件的成形质量。

20、影响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因素有哪些?举例分析?

答:影响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因素有摩擦力,工具形状,金属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金属本身性质不均匀。因为摩擦力的影响,矩形断面的棱柱体在平板间镦粗时,各个方向的阻力不同,断面不再保持矩形,遵循最小周边原则,最后趋于圆形,。在圆弧形砧上或V型砧中拔长圆截面坯料时,由于工具的侧面压力使金属沿横向流动受到阻碍,金属大量沿轴向流动。在凸弧形砧上,正好相反,加大横向流动。

21、塑性成形中的残余应力有哪几类?它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产生、消除?

答:残余应力:引起附加应力的外因去处后,在物体内仍残存的应力叫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弹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也是相互平衡成对出现的。

残余应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残余应力存在与变形体各区域之间;第二类残余应力存在于各晶粒之间;第三类残余应力存在于晶粒内部。

残余应力引起的后果:

⑴具有残余应力的物体再承受塑性变形时,其应力分布及内部应力分布更不

均匀。

⑵缩短制品的使用寿命,当外载作用下的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超过材料

的强度时,会使零件破坏,设备出现故障。

⑶使在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当残余应力的平衡受到破坏时,相应部

分的弹性变形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尺寸和形状的变化。

⑷增加塑性变形抗力,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及抗疲劳强度。

⑸降低制品表面耐蚀性,具有残余应力的金属在酸液中或其他溶液中的溶解

速度加快。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特别是表面层中具有残余拉应力的情况。但当表面层具有残余压应力时,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反而可提高其使用性能。

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热处理法,机械处理方法

22、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有何特点?举例分析其利弊?

答: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有如下的特点:①接触面单位压力高②伴随着塑性变形③在高温下进行

利:模锻中利用飞边槽桥部的摩擦力来保证模膛充满,滚锻和轧制时依靠足够的摩擦使坯料被咬入轧辊。

弊:改变应力状态,增大变形抗力,引起不均匀变形,产生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降低模具寿命。

23、塑性成形时接触面上摩擦条件有哪几类?各运用于什么情况?答:有三大类,①干摩擦,②边界摩擦③流体摩擦;分别应用于下列情况干摩擦是指不加任何运润滑剂的摩擦,边界摩擦是指接触表面之间存在很薄的润滑膜,流体摩擦是指接触表面被润滑剂完全隔开的摩擦。

24、塑性成形时常用的流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各有哪些?石墨和二硫化钼如何起润滑作用?

答:流体润滑剂有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和乳化液等。固体润滑剂又可分为干性固体润滑剂和软(熔)化固体润滑剂,干性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等,软(熔)化固体润滑剂有玻璃、珐琅、天然矿物及无机盐等。石墨和二硫化钼是六方晶系的层状结构,层间结合力比同层原子结合力小得多,用作润滑剂时层与层之间的内摩擦力代替了坯料与工具之间的摩擦力,而且热稳

定性好,石墨在540℃以上才氧化,二硫化钼在400℃左右氧化。使用时可制成水剂或油剂。

25、什么是磷化-皂化处理?在挤压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当压力很高时,即使加入添加剂,润滑剂还是会遭到破坏或被挤掉,而失去润滑作用。因此,须将坯料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即在坯料表面用化学方法制成一层磷酸盐或草酸盐膜,这种磷化膜是由细小片状的无机盐结晶组成的,呈多孔状态,对润滑剂有吸附作用。膜厚一般约为10~20μm,与金属结合力强且有塑性,可与金属坯料一起变形。磷化后进行润滑处理,常用硬脂酸钠、肥皂等,故称为皂化。

26、如何用圆环镦粗法测摩擦系数?分析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圆环镦粗法将一定尺寸的试样(如外径:内径:高为φ40:φ20:10)在平砧间压缩,由于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不同,圆环的内外径在压缩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变化。根据实验研究和塑性理论的分析,可将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圆环压缩量与内外径变化关系绘制成曲线,称为摩擦系数标定曲线,如图18-11。

利用这一标定曲线可方便地求得摩擦系数。

27、金属流动分析有何意义?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答:金属流动分析可以使我们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和物体体积不变条件,使物体按照最小阻力方向更好的成形,应用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上限法(Upper Bound Method)、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28、包辛格效应(Bauschinger effect )---因反向加载引起屈服应力降低的现象.在一般塑性理论

中都不考虑这一效应,它会给处理塑性理论问题带来很大的因难。但当在生产中遇到材料经受变向加载时,应充分注意。包申格效应可用缓慢退火消除.

金属塑性变形物理本质

4 固态塑性变形物理本质 材料经过加工成形使其具有需要的形状和性能,才体现出它的价值。材料加工的目的就是两个:一是改变材料的形状,另一个是改善其性能。塑性变形是既改变材料的形状,又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及相应性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塑性变形可以有效地改变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又直接影响到工艺的进行。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深加工性能)在使用条件一定时,是决定于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在材料的化学成分一定的情况下,其组织结构是由加工工艺决定的,既通过冷、热加工、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我们掌握了形变、相变、形变和相变相结合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设计和优化加工工艺来获得满足性能要求所需要的组织结构。有时为了充分发挥冷、热加工、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的作用,也经常适当地调整化学成分,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些知识是制定各种金属材料生产工艺的理论依据,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材料性能目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塑性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组织及性能变化。 4.1 固态塑性变形机理 材料塑性变形包括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这就是晶内变形。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滑移、孪生、形变带和扭折带。在r T T 5.0>(r T 熔化温度)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当 变形温度比晶体熔点低很多时,起控制作用的变形机理是滑移和孪生。在高温塑性变形时,扩散机理起重要作用。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各种机理作用的情况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等材料的内在因素,及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和控制材料的变形过程,掌握基本的塑性变形机理很有必要。 4.1.1 滑移 (1)点阵阻力 晶内变形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变形,都是通过位错运动来实现的,所以研究基本的塑性变形机理就应研究相应的各种位错运动形式。滑移是重要的切变机理之一。虽说位错的滑移运动是很容易的,但是,它也必须至少克服点阵阻力对它的阻碍才能运动。所谓点阵阻力也就是派一纳力。当位错从一个低能的稳定位置过渡到另一个低能的稳定位置,必须越过一个能量最大值的位置,就需要对位错施加足够的力以供克服这一能垒所需要的能量,这个能垒就称为派尔斯垒,克服这个能垒所需要的力就是派一纳力。 派尔斯等作者,在经典的弹性介质假设和滑移面上原子的相互作用为原子相对位移的正弦函数假设的基础上,求出了单位长度位错的激活能△W (即派尔斯垒)和其临界切应力(派一纳力)p τ,按指数规律随面间距 a 和柏氏矢量 b 的比值a /b 而变化。

第五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复习题

第五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滑移、临界分切应力、取向因子、滑移系统、多滑移和交滑移、孪生、软取 向和硬取向、几何软化和几何硬化、弗兰克-瑞德位错源、细晶强化、霍尔佩奇(Hall-Petch)经验公式、加工硬化、纤维组织、形变织构。 二、填空题: 1.一个与其上的一个组成一个。 2.加工硬化现象是指,。3.加工硬化的结果,使金属对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大,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 4.金属塑性变形是的结果,滑移是的结果。所以,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一切阻碍位错运动的因素都能提高金属的。5.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和。 6.单晶体拉伸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逐渐趋于平行于方向;压缩时,滑移面逐渐趋于与压力轴线方向。 7.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比单晶体更为复杂,其两个主要因素是和。 三、判断题: 1.金属结晶后,晶粒越粗大,其力学性能越好。() 2.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滑移面为{110}×6,而滑移方向为〈111〉×2,所以滑移系为12。() 3.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4.因为BCC晶格与FCC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

形能力完全相同。() 5.孪生变形所需要的切应力要比滑移变形时所需的小得多。() 四、选择题: 1.多晶体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c.强度越高、但塑性变差;d.强度越低、但塑性较好。 2.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为:() a.正应力;b.切应力;c.复合应力。 3.面心立方晶格的晶体在受力时的滑移方向:() a.〈111〉;b.〈110〉;c.〈100〉。 4.体心立方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但其塑性变形能力是不同的,其原因是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较体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a.少;b.多;c.相等。 5.加工硬化使:() a.强度增大,塑性降低;b.强度增大,塑性增大; c.强度减小,塑性增大;d.强度减小,塑性降低。 五、问答题: 1.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回答要点: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就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1)增加过冷度;2)变质处理;3)附加振动。 2.晶格结构分别为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的Zn、α-Fe、Cu的塑性在通常情况下不同,说明谁好谁差并解释产生的主要原因。 回答要点:Zn为密排六方晶格,α-Fe为体心立方晶格,Cu 为面心立方晶格,所以Zn的塑性最差,α-Fe其次,Cu的塑性最好。因为密排六方晶格的滑移系最少,而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虽然滑移系相同,但前者的滑移方

第五章 金属合金的塑性变形 -

第五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一名词解释 固溶强化,应变时效,孪生,临界分切应力,变形织构 固溶强化: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入基体金属后使合金变形抗力提高,应力-应变曲线升高,塑性下降的现象; 应变时效:具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等变形发生屈服后,在室温停留或低温加热后重新拉伸又出现屈服效应的情况; 孪生:金属塑性变形的重要方式。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外一部分晶体作均匀的切变,使相邻两部分的晶体取向不同,以孪晶面为对称面形成镜像对称,孪晶面的两边的晶体部分称为孪晶。形成孪晶的过程称为孪生; 临界分切应力:金属晶体在变形中受到外力使某个滑移系启动发生滑移的最小

分切应力; 变形织构:多晶体中位向不同的晶粒经过塑性变形后晶粒取向变成大体一致,形成晶粒的择优取向,择优取向后的晶体结构称为变形织构,织构在变形中产生,称为变形织构。 二填空题 1.从刃型位错的结构模型分析,滑移的 移面为{111},滑移系方向为<110>,构成12 个滑移系。P166. 3. 加工硬化现象是指随变形度的增 大,金属强度和硬度显著 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的结果,使金属对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大,造成加工硬化的

根本原因是位错密度提高,变形抗 力增大。 4.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晶界、晶格位向差。 5.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和孪生,冷变形后金属的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6.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细小晶粒为好,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 料以粗一些晶粒为好。对于在高温下工作的金属材料,晶粒应粗一些。因为在高温下原子沿晶界 的扩散比晶内快,晶界对变形的阻 力大为减弱而致 7.内应力可分为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点阵畸变三种。 三判断题 1.晶体滑移所需的临界分切应力实测值比理论值小得多。(√) 2 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滑移面为{111}×6,滑移方向为〈110〉×2,所以其滑

05 金属材料热处理 第五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教案

第五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一、教学目的 1 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特点及本质; 2 指出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揭示加工硬化的本质与意义。 二、 教学内容 (1)拉伸曲线及其所反映的常规机械性能指标; (2)塑性变形的宏观变形规律与微观机制; (3)加工硬化的本质及实际意义; (4)塑性变形对金属与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5)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塑性变形的宏观变形规律与微观机制 (2)晶体缺陷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3)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4)加工硬化的本质及实际意义,残余应力; 难点: (1)塑性变形的位错机制 (2)形变织构与纤维组织的差别 §5-1 金属的变形特性 一、应力-应变曲线 拉伸曲线:表示金属在拉伸时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为了对不同长短、粗细的试样进行比较,将拉伸曲线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改为应力(σ=P/A0)和应变(ε=(l-l0)/l0),即为应力-应变曲线。

由于拉伸时,横截面积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计算应力是一直用原始横截面积A 0,故所得应力不是真实应力,因此也称为名义应力-应变曲线。 二、真应力-应变曲线 当拉伸一个l 0长的均匀圆柱体时,其真应变εT 应按每一瞬时的长度(l 1,l 2,l 3,…)计算: 022*******ln )(0l l l dl l l l l l l l l l l l T ==+?+?+=∑∫?L ε (1) 该式表明,采用真应变时,总应变与逐步递增的应变之和相等,但按工程应变计算时,两者并不相等。例如:两试样一次拉伸l 0→l 2或分两次拉伸l 0→l 1→l 2,若按真应变计算,存在: 02 1201ln ln ln l l l l l l =+ 若按工程应变计算,则: 002112001l l l l l l l l l ?≠?+? 在拉伸试样出现颈缩之前,真应变εT 与工程应变ε之间有以下关系: 1,10000+=?=?=εεl l l l l l l 则Q )1ln(ln 0+==∴εεl l T (2) 此外,真应力σT 的计算定义为: A P T =σ (3) 同样,计算真应力时,由于有:A 0l 0=A l =常数,故: )1(0000+====εσσl l A P A A A P A P T (4) 二、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 在应力-应变曲线的起始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且具有可逆性,即遵循虎克定律。 在拉伸条件下,弹性范围内的真应力与真应变关系为σT =C εT ,其中比例常数C 为拉伸曲线的起始斜率,称为弹性模量,它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由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应力-应变曲线在弹性区基本一致,故习惯上用σ=E ε表示,而切变条件下,该关系为:τ=G γ。其中,E 和G 分别为正弹性模量和切变弹性模量,两者关系为: )1(2ν+=E G (5) 式中,ν为泊松比,表示单轴拉伸时横向缩短与纵向伸长的比值,一般金属多在0.30~0.35之间。 当晶体发生弹性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W 相当于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直线

金属塑性变形与断裂

金属塑性变形与断裂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 摘要:金属的断裂是指金属材料在变形超过其塑性极限而呈现完全分开的状态。材料受力时,原子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当局部变形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原于间结合力遭受破坏,使其出现了裂纹,裂纹经过扩展而使金属断开。任何断裂都是由裂纹形成和裂纹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金属塑性的好坏表明了它抑制断裂能力的高低。 关键词:塑性变形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沿晶断裂冷脆疲劳应力腐蚀 氢脆高温断裂 一、解理断裂与塑变的关系 解理断裂在主应力作用下,材料由于原子键的破断而产生的沿着某一晶面的快速破断过程。解理断裂的的产生条件是位错滑移必须遇到阻力,且位错滑移聚集到一定程度。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发生,这个平面叫做解理面。解理台阶是沿两个高度不同的平行解理面上扩展的解理裂纹相交时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通过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交形成;通过二次解理或撕裂形成。 第一种,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台阶,裂纹继续向前扩展,与许多螺型位错相交便形成众多台阶,他们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交汇,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异号台阶相互抵消,当汇合台阶足够大的时候便在电镜下观察为河流状花样。

第二种,二次解理是指在解理裂纹扩展的两个互相平行解理面间距较小时产生的,但若解理裂纹的上下两个面间距远大于一个原子间距时,两解理裂纹之间的金属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果由于塑性撕裂而形成台阶,称为撕裂棱晶界。舌状花样是由于解理裂纹沿孪晶界扩散留下的舌头状凹坑或凸台。 从宏观上看,解理断裂没有塑性变形,但从微观上看解理裂纹是以塑性变形为先导的,尽管变形量很小。解理断裂是塑性变形严重受阻,应力集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断裂。 二、准解理断裂与塑变的关系 准解理断裂介于解理断裂和韧窝断裂之间,它是两种机制的混合。产生原因: (1)、从材料方面考虑,必为淬火加低温回火的组织,回火温度低,易产生此类断裂。 (2)、构件的工作温度与钢材的脆性转折温度基本相同。 (3)、构件的薄弱环节处处于平面应变状态。 (4)、材料的尺寸比较粗大。 (5)、回火马氏体组织的缺陷,如碳化物在回火时的定向析出。 准解理断裂往往开始是因为碳化物,析出物或者夹杂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纹,然后沿某一晶面解理扩展,之后以塑性变形方式撕裂,其断裂面上显现有较大的塑性变形,特征是断口上存在由于几个地方的小裂纹分别扩展相遇发生塑性撕裂而形成的撕裂岭。准解理断裂面不是一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习题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习题集 张贵杰编 河北联合大学 金属材料与加工工程系 2013年10月

前言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是关于金属塑性加工学科的基础理论课,也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必考科目。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总学时为72,内容上分为两部分,即“金属塑性加工力学”(40学时)和“塑性加工金属学”(32学时)。 为使学生能够学好本课,以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者集20余年的教学经验特编制本习题集,一方面作为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辅导材料,供课下消化课堂内容时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供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参考,此外对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还具有指导复习的作用。 本“习题集”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以及与教材顺序的一致性。该“习题集”中具有前后关联的一个个题目,带有由浅入深的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化。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进程从中选题,作为课外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所有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提高课下的学习效率。 编者 2013年10月

第一部分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 第一章 应力状态分析 1. 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外力有哪几种?其意义如何? 2. 为什么应力分量的表达需用双下标?每个下标都表示何物理意义? 3.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1-1所示,写出应力分量,并以张量形式表示。 4. 已知应力状态的六个分量7-=x σ,4-=xy τ,0=y σ,4=yz τ, 8-=zx τ,15-=z σ(MPa),画出应力状态图,写出应力张量。 5. 作出单向拉伸、单向压缩、三向等值压缩、平面应力、平面应变、 纯剪切应力状态的应力Mehr 圆。 6.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1-2所示,当斜面法线方向与三个坐标轴夹角余 弦31 ===n m l 时,求该斜面上的全应力S 、全应力在坐标轴上的 分量x S 、y S 、z S 及斜面上的法线应力n σ和切应力n τ。 图 1-1 ?? ?? ? ??------ =1548404847σT x y z 图 1-2 x 10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全解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 结晶 目的:掌握金属在塑性变形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要求: 1、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了解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掌握回复和 再结晶的概念及其应用; 3、明确金属冷加工和热加工的区别。 重点: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及其应用。 §5-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只能在切应力作用下发 生; 2、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在晶体原子最密排面上 沿最密排方向进行; 3、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金属的组织、结构特点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1)各晶粒形状、大小不同,成分、性能不均匀,各相邻晶粒的晶格位向不同:塑性变形抗力增大;相互约束、 阻碍;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相互协调、适应。 2)存在大量晶界,晶内与晶界性能不同,晶界易聚集杂质,晶格排列紊乱:晶格畸变增大,滑移位错运动阻 力增大,难以变形,塑性变形抗力增大。晶粒越细,

强度越高:晶界总面积增加,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抗力越大;晶粒越细,塑性、韧性越好:晶粒越细,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越多,变形量分散到更多晶粒中进行,产生较均匀的变形,不致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引发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断裂前可发生较大塑性变形量。 工业上,常用压力加工、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提高性能。 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 多晶体金属中各晶粒的 晶格位向不同,所受分切应 力不同,塑性变形在不同晶 粒中逐批进行,是个不均匀 过程。 软位向:晶格位向与外力处于或接近45°角的晶粒所受分切应力最大,首先发生塑性变形。 硬位向:晶格位向与外力处于或接近平行或垂直的晶粒所受分切应力最小,难以进行塑性变形。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是一批一批晶粒逐步发生,由少数晶粒发生塑性变形逐渐趋于大量晶粒发生塑性变形,由不均匀变形逐渐趋于较均匀变形。 §5-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 一、塑性变形对组织的影响 1、 晶粒形状发生变化: 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形成纤维组织; 2、 晶粒内产生亚结构:

金属塑性变形原理

金属塑性变形原理 1、变形和应力 1.1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 金属晶格在受力时发生歪扭或拉长,当外力未超过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时,去掉外力之后晶格便会由变形的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也就是说,未超过金属本身弹性极限的变形叫金属的弹性变形。多晶体发生弹性变形时,各个晶粒的受力状态是不均匀的。 当加在晶体上的外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去掉外力之后歪扭的晶格和破碎的晶体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这种永久变形叫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必然引起金属晶体组织结构的破坏,使晶格发生歪扭和紊乱,使晶粒破碎并且使晶粒形状发生变化,一般晶粒沿着受力方向被拉长或压缩。 1.2应力和应力集中 塑性变形时,作用于金属上的外力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于这两种外力的作用,在金属内部将产生与外力大小相平衡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内力称为应力,以σ表示。 σ=P/S 式中σ——物体产生的应力,MPa: P——作用于物体的外力,N; S——承受外力作用的物体面积,mm2。 当金属内部存在应力,其表面又有尖角、尖缺口、结疤、折叠、划伤、裂纹等缺陷存在时,应力将在这些缺陷处集中分布,使这些缺陷部位的实际应力比正常应力高数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集中。 金属内部的气泡、缩孔、裂纹、夹杂物及残余应力等对应力的反应与物体的表面缺陷相同,在应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了金属的塑性,金属的破坏往往最先从应力集中的地方开始。 2、塑性变形基本定律 2.1体积不变定律 钢锭在头几道轧制中因其缩孔、疏松、气泡、裂纹等缺陷受压缩而致密,体积有所减少,此后各轧制道次的金属体积就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轧制前后体积不变的客观事实叫做体积不变定律。它是计算轧制变形前后的轧件尺寸的基本依据。 H、B、L——轧制前轧件的高、宽、长;h、b、l——轧制后轧件的高、宽、长。根据体积不变定律,轧件轧制前后体积相等,即 HBL=hbl 2.2最小阻力定律 钢在塑性变形时,金属沿着变形抵抗力最小的方向流动,这就叫做最小阻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在自由变形的情况下,金属的流动总是取最短的路线,因为最短的路线抵抗变形的阻力最小,这个最短的路线,即是从该动点到断面周界的垂线。

(完整版)《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数量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 所谓金属的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3. 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4. 请将以下应力张量分解为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5. 对应变张量,请写出其八面体线变与八面体切应变的表达式。 =

6.1864 年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 H.Tresca )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研究成果, 并从他自已所做的金属挤压试验,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如果 采用数学的方式,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述为 。 7.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 归结起来主要有 金属的 种类和 化学成分 、 工具的表面状态 、 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 、 变形温度 、 变形速度 等几方面的因素。 8. 变形体处于塑性平面应变状态时,在塑性流动平面上滑移线上任一点的切 线方向即 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方向。对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处于平面应变状态 下,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其实质只是 平均应力 不同,而各点处 的 最大切应力 为材料常数。 9. 在众多的静可容应力场和动可容速度场中,必然有一个应力场和与之对应 的速度 场,它们满足全部的静可容和动可容条件,此唯一的应力场和速度场, 称之为 真实 应力场和 真实 速度场,由此导出的载荷,即为 真实 载荷, 它是唯一的。 10.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11、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特点: 、 、 、 12、按照成形的特点,一般将塑性成形分为 和 两大类,按 照成形时工件的温度还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13、金属的超塑性分为 和 两大类。 14、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分为 和 。 其中 变形是主要的,而 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1)晶粒发生变形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晶粒沿形变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当变形量很大时, 晶粒变成细条状(拉伸时), 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 形成纤维组织。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2)亚结构形成金属经大的塑性变形时, 由于位错的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 大量位错堆积在局部地区, 并相互缠结, 形成不均匀的分布, 使晶粒分化成许多位向略有不同的小晶块, 而在晶粒内产生亚晶粒。 金属经变形后的亚结构 (3)形变织构产生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70%以上)时, 由于晶粒发生转动, 使各晶粒的位向趋近于一致, 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 这种有序化的结构叫做形变织构。形变织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 称为丝织构, 例如低碳钢经高度冷拔后, 其<100>平行于拔丝方向; 另

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面和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 称为板织构, 低碳钢的板织构为{001}<110>。 形变织构示意图 2. 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1)形变强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 随变形度的增大,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 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也叫形变强化。 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 位错密度增加, 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增强, 相互缠结, 造成位错运动阻力的增大, 引起塑性变形抗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晶粒破碎细化, 使强度得以提高。在生产中可通过冷轧、冷拔提高钢板或钢丝的强度。 (2)产生各向异性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形成, 使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如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明显高于垂直方向的。用有织构的板材冲制筒形零件时, 即由于在不同方向上塑性差别很大, 零件的边缘出现“制耳”。在某些情况下, 织构的各向异性也有好处。制造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 因沿[100]方向最易磁化, 采用这种织构可使铁损大大减小, 因而变压器的效率大大提高。

复习资料:第5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复习资料:第5章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简述滑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机理的主要区别。 答:滑移是指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变形时,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切应力值方可发生。在多晶体内,孪生变形是极其次要的一种补充变形方式。 2.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双晶体,如图所示, 如果该金属的滑移系是{100} <100>,试问 在应力作用下,该双晶体中哪一个晶体首先 发生滑移?为什么? 答:晶体Ⅰ首先发生滑移,因为Ⅰ受力的方向接近软取向,而Ⅱ接近硬取向。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①多晶体塑性变形体现了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 ②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还体现出晶粒间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③多晶体变形的另一个特点还表现出变形的不均匀性。 ④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 度高。金属的塑性越好。 4. 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有何影响? 答: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度高。金属的塑性越好。 5. 合金的塑性变形有何特点? 答:合金组织有单相固溶体合金、两相或多相合金两大类,它们的塑性变形的特点不相同。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是滑移和孪生,变形时主要受固溶强化作用,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的特点:多相合金除基体相外,还有其它相存在,呈两相或多相合金,合金的塑性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形

状、大小和分布的形态。但从变形的机理来说,仍然是滑移和孪生。 根据第二相又分为聚合型和弥散型,第二相粒子的尺寸与基体相晶粒尺寸属于同一数量级时,称为聚合型两相合金,只有当第二相为较强相时,才能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当发生塑性变形时,首先在较弱的相中发生。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时,称为弥散型两相合金,这种弥散型粒子能阻碍位错的运动,对金属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粒子越细,弥散分布越均匀,强化的效果越好。 6.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答: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和孪生带; 晶粒的形状发生变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等轴晶沿变形方向逐步伸长,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组织成纤维状; 晶粒的位向发生改变:晶粒在变形的同时,也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各晶粒的取向逐渐趋于一致(择优取向),从而形成变形织构。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塑性变形改变了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因而改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相应下降。 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7. 什么是加工硬化?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加工有何影响? 答:加工硬化:在常温状态下,金属的流动应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为了使变形继续下去,就需要增加变形外力或变形功。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密度增大,导致位错之间交互作用增强,大量形成缠结、不动位错等障碍,形成高密度的“位错林”,使其余位错运动阻力增大,于是塑性变形抗力提高。 8. 什么是动态回复?动态回复对金属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是什么? 答:动态回复是层错能高的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唯一的软化机制。

金属的塑性变形

二、金属的塑性变形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断裂。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对材料组织、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弹-塑性阶段的塑性变形部分。如: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等生产上的许多加工方法,都要求使金属产生变形,一方面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及尺寸,另一方面可引起金属内部组织和结构的变化,从而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因此研究塑性变形特征与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1.1 弹性变形特征(Character of Elastic Deformation) 1.变形是可逆的; 2.应力与应变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符合Hooke定律:σ=Eε,τ=Gγ,G=E/2(1-ν) 3.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1.2 弹性的不完整性(Imperfection of Elastane) 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内部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的发展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现象,称为弹性的不完整性,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等。 1.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 effect) 现象:下图为退火轧制黄铜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弹性极限的变化情况。 曲线A:初次拉伸曲线,σe=240Pa 曲线B:初次压缩曲线,σe=178Pa 曲线C:B再压缩曲线,σe↑,σe=278Pa 曲线D:第二次拉伸曲线,σe↓,σe=85Pa 可见:B、C为同向加载,σe↑;C、D为反向加载,σe↓。 定义: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然后同向加载则σe升高,反向加载则σe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对承受应变疲劳的工件是很重要的。 2.弹性后效(Anelasticity) 理想晶体(Perfect crystals):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

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 摘要:塑性加工时,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外力,称为变形力。金属抵抗变形之力,称为变形抗力。变形抗力和变形力数值相等,方向相反,一般用平均单位面积变形力表示其大小。当压缩变形时,变形抗力即是作用于施压工具表面的单位面积压力,故亦称单位流动压力。 关键字:塑性 变形抗力 1、金属塑性的概念 所谓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金属塑性的大小,可用金属在断裂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一般通常称压力加工时金属塑性变形的限度,或“塑性极限”为塑性指标 2、塑性和柔软性 应当指出,不能把塑性和柔软性混淆起来。不能认为金属比较软,在塑性加工过程中就不易破裂。柔软性反映金属的软硬程度,它用变形抗力的大小来衡量,表示变形的难易。不要认为变形抗力小的金属塑性就好,或是变形抗力大的金属塑性就差。 3、塑性指标 表示金属与合金塑性变形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1)拉伸试验时的延伸率(δ)与断面收缩率(ψ)。 (2)冲击试验时的冲击韧性αk 。 (3)扭转试验的扭转周数n 。 (4)锻造及轧制时刚出现裂纹瞬间的相对压下量。 (5)深冲试验时的压进深度,损坏前的弯折次数。 4、一些因素对塑性的影响规律 A 化学成分的影响 (1)碳 %L L l -=δ%00F F F -=ψ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数量也增加,塑性的降低 (2)磷 磷一般说来是钢中有害杂质,磷能溶于铁素体中,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则显著降低。这种脆化现象在低温时更为严重,故称为冷脆。 (3)硫 硫是钢中有害杂质,它在钢中几乎不溶解,而与铁形成FeS,FeS与Fe的共晶体其熔点很低,呈网状分布于晶界上。当钢在800~1200℃范围内进行塑性加工时,由于晶界处的硫化铁共晶体塑性低或发生熔化而导致加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或红脆)。另外,硫化物夹杂促使钢中带状组织形成,恶化冷轧板的深冲性能,降低钢的塑性。 (4)氮 590℃时,氮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最大,约为0.42%;但在室温时则降至0.01%以下。若将含氮量较高的钢自高温较快地冷却时,会使铁素体中的氮过饱和,并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氮将逐渐以Fe4N形式析出,造成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大大降低,使钢变脆,这种现象称为时效脆性。 (5)氢 对于某些含氢量较多的钢种(即每100克钢中含氢达2毫升时就能降低钢的塑性),热加工后又较快冷却,会使从固溶体析出的氢原子来不及向钢表面扩散,而集中在晶界、缺陷和显微空隙等处而形成氢分子(在室温下原子氢变为分子氢,这些分子氢不能扩散)并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在组织应力、温度应力和氢析出所造成的内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出现微细裂纹,即所谓白点,该现象在中合金钢中尤为严重。 (6)铜 实践表明,钢中含铜量达到0.15%~0.30%时,钢表面会在热加工中龟裂。 (7)硅 含硅量在0.5%以上时,由于加强了形成铁素体的趋势,对塑性产生不良影响。在硅钢中,当含硅量大于2.0%时,使钢的塑性降低。当含硅量达到4.5%

金属塑性变形与断裂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 摘要:金属的断裂是指金属材料在变形超过其塑性极限而呈现完全分开的状态。材料受力时,原子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当局部变形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原于间结合力遭受破坏,使其出现了裂纹,裂纹经过扩展而使金属断开。任何断裂都是由裂纹形成和裂纹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金属塑性的好坏表明了它抑制断裂能力的高低。 关键词:塑性变形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沿晶断裂冷脆疲劳应力腐蚀 氢脆高温断裂 一、解理断裂与塑变的关系 解理断裂在主应力作用下,材料由于原子键的破断而产生的沿着某一晶面的快速破断过程。解理断裂的的产生条件是位错滑移必须遇到阻力,且位错滑移聚集到一定程度。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发生,这个平面叫做解理面。解理台阶是沿两个高度不同的平行解理面上扩展的解理裂纹相交时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通过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交形成;通过二次解理或撕裂形成。 第一种,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台阶,裂纹继续向前扩展,与许多螺型位错相交便形成众多台阶,他们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交汇,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异号台阶相互抵消,当汇合台阶足够大的时候便在电镜下观察为河流状花样。 第二种,二次解理是指在解理裂纹扩展的两个互相平行解理面间距较小时产生的,但若解理裂纹的上下两个面间距远大于一个原子间距时,两解理裂纹之间的金属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果由于塑性撕裂而形成台阶,称为撕裂棱晶界。舌状花样是由于解理裂纹沿孪晶界扩散留下的舌头状凹坑或凸台。 从宏观上看,解理断裂没有塑性变形,但从微观上看解理裂纹是以塑性变形为先导的,尽管变形量很小。解理断裂是塑性变形严重受阻,应力集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断裂。 二、准解理断裂与塑变的关系 准解理断裂介于解理断裂和韧窝断裂之间,它是两种机制的混合。产生原因: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习题 1. 用文字或简图解释下列名词: 金属键单晶体多晶体 晶面晶向晶面族 晶向族晶面指数晶向指数 空位间隙原子位错 位错线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亚结构滑移面滑移方向 滑移线滑移带滑移系 临界剪切应力软位向硬位向 几何硬化双晶面双晶带 纤维组织变形织构加工硬化 多边形化冷变形热变形 不完全的冷变形不完全的热变形三类附加应力 残余应力 2. 金属晶体内的原于排列,是怎样处于稳定状态的?试以双原子作用模型来解释。 3. 试就图2.58立方晶胞中的指定晶面,建立坐标写出晶面指数? 4. 试就图2.59立方晶胞中的指定晶向,建立坐标写出晶向指数。 5. 试就图2.60密排六方晶胞中的指定晶面,建立坐标,写出晶面指数。 6. 试就图2.61密排六方晶跑中的指定晶向,建立坐标,写出晶向指数。

7. 试图示立方晶胞的(100)、(012)等晶面。 8. 试图示立方晶胞的[111]、[112]等晶向。 9. 试图示密排六方晶胞的(1010)、(1010)、[1012]等晶面或晶向。 10. 在立方晶格和六方晶格中怎样判别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晶向和晶面?试举例并图示说明。 11. 单晶体中塑性变形时沿什么样的晶面和晶向容易发生滑移?说明原因。 12. 晶胞的滑移系总数怎么计算?试具体算一下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 的滑移系数,三种晶胞的塑性何者第一? 何者第二? 何者最差?为什么? 13. 试推导出单晶体受拉伸时计算临界剪切应力的公式。试就公式说明什么条件下 单晶体的屈服极限σs最小?多晶体的屈服极限和单晶体的屈服极限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14. 试说明晶体滑移的机理(提示:用位错运动解释)。 15. 单晶体在抗伸和压缩变形时,滑移面分别怎样转向?图示说明。 16.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方式?有什么特点? 17. 晶界的强度和硬度在室温条件下怎样?高温条件下怎样?为什么? 18. 室温条件下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试从 材料微观组织的变化说明加工硬化的原因。 19. 说明回复的温度、回复的机理、回复在生产上的应用。 20. 说明再结晶的温度、再结晶的机理、再结晶在生产上的应用。 21. 什么是二次再结晶(集合再结晶)?什么条件下容易产生?对金属的机械性能有什 么影响?锻压工艺过程中怎样避免? 22. 什么是板料冲压中产生的“桔皮”现象?原因是什么? 23. 什么是板料拉深中产生的“制耳”?原因是什么? 24. 变形程度大小对再结晶后晶粒度有怎样的影响?说明原因。 25. 什么是静态的和动态的再结晶全图?再结晶全图在锻压生产工艺上有什么用处? 锻造时怎样控制锻件的晶粒度? 26. 制件中有残余应力有什么危害性?怎样消除残余应力?

第四章 塑性变形(含答案)

第四章塑性变形(含答案) 一、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1、晶体中能够产生滑移的晶面与晶向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若晶体中这种晶面与晶向越多,则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________。 答案:滑移面、滑移方向、好(强) 2、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不仅与金属本身的________有关,还与变形度有关,这种变形度越大,则再结晶温度越________。 答案:熔点、低 3、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滑移 4、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多晶体有比单晶体更高的塑性变形抗力。 答案:晶界、晶粒位向(晶粒取向各异) 5、生产中消除加工硬化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再结晶退火 6、在生产实践中,经冷变形的金属进行再结晶退火后继续升高温度会发生________现象。 答案:晶粒xx 7、金属塑性变形后其内部存在着残留内应力,其中________内应力是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第三类(超微观)

8、纯铜经几次冷拔后,若继续冷拔会容易断裂,为便于继续拉拔必须进行________。 答案:再结晶退火 9、金属热加工时产生的________现象随时被再结晶过程产生的软化所抵消,因而热加工带来的强化效果不显著。 答案:加工硬化 10、纯铜的熔点是1083℃,根据再结晶温度的计算方法,它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是________。 答案:269℃ 11、常温下,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滑移、孪生 12、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后会使强度________,硬度________;塑性 ________,韧性________。 答案:提高、提高、降低、降低 13、为了合理地利用纤维组织,正应力应________纤维方向,切应力应 ________纤维方向。 答案:平行(于)、垂直(于) 14、金属单晶体塑性变形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形式。 答案:滑移、孪生 15、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其组织、性能和内应力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大致可将这些变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回复、再结晶、晶粒xx 16、所谓冷加工是指金属在________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金属塑性变形对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定义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tals )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原因是原子的滑移错位。多晶体(实际使用的金属大多是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中,除了各晶粒内部的变形(晶内变形)外,各晶粒之间也存着变形(称为晶间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内变形和晶内变形的总和。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1931年英国人泰勒和奎尼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年)、德国施密特(1935年)、美国巴雷特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塑性变形微观结构变化 图 1塑性变形中产生的滑移

塑性变形中最基本的微观变化是位错滑移和滑移带的产生。分为单滑移,双滑移,多滑移等。另外,还有孪生等现象的产生。 图 2 % Si-Fe单晶体中的平直滑移带 多晶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连续性。即每个晶粒的变形都要受到相邻晶粒的制约,并与相邻晶粒的变形相协调。 晶粒越细,屈服强度越高 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性能影响 钢经形变处理后,形变奥氏体中的位错密度大为增加,可 形变量愈大,位错密度愈高,金属的抗断强度也随之增高。随着形变程度增加不但位错密度增加而且位错排列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变 形温度下,原子有一定的可动性,位错运动也较容易进行,因此在形变过程中及形变后停留时将出现多边化亚结构及位错胞状结构。当亚晶之间的取向差达到几度时,就可象晶界一样,起到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由霍尔一派奇公式,晶粒越小则金属强度越大。 由于亚结构的出现,相变时马氏体成核、长大过程均受到亚晶界的影响,生长的马氏体片尺寸d减小,从而使相界增加,材料强度提高。 由于形变奥氏体内位错密度增加,亚结构细化,从而为碳化物析出提供了处所,为碳的扩散开辟了通道,有利于碳化物弥散析出,起到了弥散硬化的作用,其强化效果与析出粒子间距成反比: 综上所述,形变处理的强化效果是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弥散硬化和相变强化的 综合表现。 超塑性变形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外力过大会产生大 素性变形,而这样的变形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加准确的研究材料的性能,将材料表面细化至纳米化 或超细晶化。 强塑性变形金属表面纳米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