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4年):改革是围绕着以权力换效率这个中心展开。在微观经营机制层面上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给予企业对新增收益的部分所有权,激励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为获得更多的收益或收入而努力提高劳动积极性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社会财富和劳动者收入双增的目的。改革的实际结果表明,物质刺激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放权让利”的边界不清,要素和产品价格双轨制等一系列可供寻租的漏洞。

第二阶段(1984-1986):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展开,简政放权,改革税制和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政府逐步减少国有企业经营中指令性计划的相对份额,二是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行政性法规。这些为国有企业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供条件的改革措施,已具有激励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的取向。除此以外,中国还进行了两步“利改税”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划清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界限。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1987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重建企业经营机制展开。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症结归结为产权不清,将国企推入市场,发生分化,随之出现了怎样界定资本存量的问题,并且有公正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国有企业中经营权侵犯所有权的行为,以及国资流失等问题表明改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功。

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化逐步升华,但是一方面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较迟缓,以放权让利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和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较深入,造成了整个经济中制度结构的不协调,改革不配套直接造成了国有企业面临一系列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另外国有企业还承受着退休职工养老,下岗职工补贴等沉重的社会性负担,这些问题使得国有企业仍然严重亏损,缺乏竞争力。

解决方法

1.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

的变化

2.处理好下岗工人的问题。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

3.做好再就业工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

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增强基金调剂能力。案例

一、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描述

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1992年至今,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过程或阶段。真正有重要改革措施的是两次。第一阶段是从1992年10月至1994年7月,把原来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通过出售给职工而主要改造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二阶段是在第一次改革后企业平稳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阶段。第三阶段是1997年7月至今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改革,调整企业股权结构,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的阶段。

二、诸城中小企业改革的效应考察

(一)改革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

1、改革与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

2、企业改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直接支持。

3、企业负债率的变化,改制后企业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

(二)改制对职工的影响

1、改革后职工的收入水平比改制前大幅上升,并与企业效益的发展轨迹相同,也经历了先高后低的过程。

2、改制后职工积极性的变化。改制后,职工普遍更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如开元公司自1993年来,共收合理化建议227条,采纳其中148条。生产环节中跑冒滴漏等常见的浪费现象基本杜绝,

(三)政企关系良性化

(四)企业治理结构向现代公司制靠近

(五)企业激励机制发生了根本改变

职工内部持股,通过产权的变化,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激励机制

(六)国有资本进退机制形成

(七)成功保全银行债权、化解企业债务

(八)就业增加

三、诸城中小企业改制问题

1、资产出售主体不明

企业资产出卖者卖的不是自己的资产,决定出售国有资产的主体不明确。

2、政企关系尚有待完善之处

政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人事权——对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安排权。诸城市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国家、集体不再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理应保证企业依法按程序产生其企业领导人。但有关文件的规定和实际做法是:企业主要领导人要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民主测评,帮助确定侯选人。参照《公司法》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企业的董事会、董事会应该由股东大会选举。若按股份制的决策机制,是一股一票;若按股份合作制的规定,是一人一票,怎么也找不出由组织、人事部门帮助确定侯选人的道理和法律依据。而且,名义上说是帮助“测评”和“确定侯选人”,实质上就是控制企业一把手的任免,或可以控制,即所谓“管好一个人”。这种观念、规定和做法与他们积极的一面显然有矛盾也许企业相对于原来的情况而言,感觉到受政府干预少多了,而实际上,离市场经济对企业独立的要求还有距离。

3、持股差距问题

企业改制时,企业普通职工与企业领导人持股份额的差异值得关注。

一是企业现有的经营者持大股,甚至控股后,形成经营者固化的现象。

二是防止分红挤压工资。

4、改制企业组织形式的不规范性

5、职工投资意识问题

访谈中我们感觉职工的投资意识并不能适应改制的需要,投资意识淡薄,可能是影响改制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6、改革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1)金融支持问题。诸城进行的中小企业改革,核心是产权改革,必然地要涉及企业相关者的利益,银行无疑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改制需要债权银行的理解与支持。在改制过程中,有关银行积极参与了相关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并提供了一些具有实质内容的支持,不过从总体上讲,银行在诸城改制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参与地位,与有些地方银行主动推动企业改制的做法不同。所以说诸城改制得到的金融支持有限。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在国有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以后,已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