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章范围

第三条儿童系统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散居儿童、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第四条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含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定期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第三章服务内容与流程

第五条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上,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第六条新生儿保健

1.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2. 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含满月访),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儿童保健医生或乡村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 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办法》的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第七条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1. 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表、卡):新生儿满月或出生后42天,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或母亲产后42天健康检查,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并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2.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按照《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要求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或生长发育监测服务。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6岁儿童每年1次;进入托幼机构的3岁以上儿童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要求接受定期健康检查。7岁以上儿童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管理。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体检、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以及眼、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指导等。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

行预防接种。

3. 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两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重度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针对其病因、病情制订正确的矫治方案,给予药物治疗、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并与当地康复训练机构建立联系机制。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高危儿童矫治后,符合好转或痊愈指标应及时结案;两次随访无明显好转者,转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就诊,并进行追踪。

5.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测评、诊断治疗及咨询指导,开展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

6.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

规眼病筛查,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一周岁的婴儿开始弱视、屈光不正筛查,三周岁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予以诊治。

7.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8. 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流动人口儿童应与居住地有户籍的儿童享有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妇幼保健人员、乡村医生定期与计生服务站、流动人口办公室、妇产科、预防接种部门等联系,尽早发现流动人口儿童,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纳入系统保健管理。

第八条孕产妇住院分娩出院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规定流程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第四章服务要求

第九条专业机构要求

1. 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2.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且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第十条人员要求

1.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护士资格,并接受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 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 人员配备:县级及以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量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儿童保健医生至少2名、护士1~2名。

第十一条业务用房

1. 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1)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不少于15平方米。

(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设立儿童健康检查诊室、专业诊室和健康教育室,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不少于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门诊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设立儿童体格测量室、健康检查室、健康教育室。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并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调整配置用房。

3. 其他医疗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第五章职责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1. 负责制订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 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

1.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2.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

3. 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

4. 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 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 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和交流

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 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8. 对辖区内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 设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季度召开辖区儿童保健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部署工作。

10. 设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册(或表、卡)”的统一印制、分发,所需工本费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调剂。

11. 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五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按本规范要求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应的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2. 指导区域内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3. 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

4.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定期参加县级儿童保健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

第十六条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责

1. 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服务。

2. 每季度参加例会,收集、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第十七条其它医疗机构

1.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执行本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服务管理与工作评估;按辖区统一要求,定期上报儿童保健服务相关资料。

2. 参与辖区儿童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考核评估。

第六章资料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福建省妇幼卫生信息指导手册”要求做好各种儿童保健资料的管理。

1. 建立外出开会、学习及下乡登记本,对每次学习培训进行小结;做好各级例会记录和总结。

2. 妇幼卫生报表及五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管理。各种报表齐全含出生季报表、儿童死亡报表或死亡报告卡(儿童生命监测点)等。

3.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资料齐全,儿童系统保健册(卡、表)、高危儿管理登记本填写规范。

第七章监督与评估

第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儿童保健工作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工作制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职责履行、儿童保健工作网络建设、儿

童保健服务质量和儿童健康水平改善等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实施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考核评估。

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6-04-14T15:24:05.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柳居泊岳磊 [导读]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检验科免疫室对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进行检测,研究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情况。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检验科免疫室 475000 摘要:目的:对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进行检测,研究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情况。方法:对91例佝偻病患儿与29例健康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根据患儿病情将佝偻病患儿分为严重组与轻度组。结果: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情严重组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佝偻病患儿的骨钙素与骨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骨细胞功能活跃,脱氧吡啶啉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的骨吸收功能较高,这三项指标与佝偻病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 关键词:佝偻病;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脱氧吡啶啉;5-羟维生素D3 本文主要对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进行检测,探讨了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情况。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所诊治的91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佝偻病诊断标准,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中的2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91例患儿的病情与年龄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患儿的年龄均在1岁以内,其中有女性患儿12例,男性患儿16例,患儿平均年龄为(5.86±1.25)月,患儿均为轻度或者中度骨骼改变,X线没有明显异常,且患儿的磷、钙、碱性磷酸处于基本正常。B组患儿的年龄在1岁以上,其中有女性患儿10例,男性患儿15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6.13±5.17)月,患儿均为轻度或者中度骨骼改变,X线没有明显异常【1】,且患儿的磷、钙、碱性磷酸处于基本正常。C组中有女性患儿20例,男性患儿1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5.03±4.07)月,患儿为中度或者严重骨骼改变,X先为恢复期或者活动期改变,磷、钙及碱性磷酸酶存在明显异常。对照组中有女性17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Wie(23.16± 2.46)月。 1.2方法: 1.2.1 标本采集对所有患儿与29例对照组体检幼儿在清晨8:00-10:00采集空腹静脉血3ml-4ml,不抗凝,取血清。部分血清用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剩余的部分血清将其冷藏与零下20摄氏度的冰箱中【2】,并留取清晨空腹尿3ml对肌酐进行测量,同样留取一部分存储于零下20摄氏度的冰箱中。 1.2.2 测定方法 生化指标测定应用7170A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ALB、Gr、BUN、ALP、P、Ca2+进行测量。 BALP半定量法应用安徽高山药业有效公司所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测量【3】。 骨代谢指标测定使用美国生产的Elx800全自动酶标仪与MERT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应用 ELISA对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进行测定。 25-羟维生素D3测定用硬过IDS公司所提供的是一盒与美国所生产的Elx800全自动酶标仪对25-羟维生素D3含量进行测定。 2.结果 2.1 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的缺乏情况与不足比例 维生素D不足的患儿约占本组研究对象的32.9%,其中佝偻病患儿的维生素D不足的患儿约占总数的35.8%。本组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缺乏约占总数的3.8%,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约占患儿总数的4.5%,其中C组患儿的维生素不足约占改组的60.0%。 2.2 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比较 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含量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A、B组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佝偻病组患儿的25-羟维生素D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佝偻病患儿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25-羟维生素D3之间的相关性 患儿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与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呈负相关,骨碱性磷酸酶、脱氧吡啶啉的含量与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脱氧吡啶啉与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3.讨论 在儿科佝偻病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患儿的骨代谢异常,因此对该疾病的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与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儿的骨转换速率【4】。新生儿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过程中也存在较为活跃的骨吸收活动,其中骨钙素与骨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骨细胞功能活跃,而脱氧吡啶啉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的骨吸收功能较高。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佝偻病患儿在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5-羟维生素D3与正常幼儿没有明显差别,且病情较严重的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更高,这充分的表明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且脱氧吡啶啉、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表现为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张红艳,闵秀全.微量元素与儿童佝偻病[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41-243.DOI:10.3969/j.issn.1008- 6579.2005.03.021. [2]庄帝钱,张惠玲,罗荣等.新生儿佝偻病骨代谢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6):1267-1269.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开展辖区内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提供儿童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二、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当年活产数、0-6岁儿童各年龄段儿童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为本辖区0-6岁儿童建立《开封市0-6岁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健康档案),负责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按规定的体检次数及要求进行检查、指导及动态管理。 三、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儿童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口腔保健及中医保健指导。 四、加强特殊儿童保健管理及疑难病历转诊工作,做好各项登记。 五、接受上级部门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按时参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工作例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六、定期组织召开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例会,并对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七、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登记,完成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及反馈工作。 八、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一、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负责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提供新生儿家庭访视、定期健康体检,开展体检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护理、疾病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咨询和指导等工作。 二、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检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等。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患病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发育迟缓、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至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四、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台账、报表,完成儿童保健服务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总结、上报质控工作。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办家长学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做好儿童健康指导及中医保健指导。 六、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指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共12篇)

篇一:2014年儿保工作计划 2014年儿保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回顾过去的一年,工作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市妇保院年度考核后指出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现制定如下年度计划: 1.做好新生儿登记及访视。重点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如一月内未愈应及时转入体 弱儿管理。 2.做好辖区内7周岁以下婴幼儿的保健系统管理,作出个体发育评价,宣传合理喂 养、科学育儿方法及防治知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做好数据及 时录入。 3.体弱儿管理对体检中筛查出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 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根据体弱儿分级管理制 度进行专案管理,认真填写个案,定期复查,及时转诊,症状体征与体检表内容吻 合,无漏管。如已治愈及时结案。 4.资料统计上报工作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 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 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包括本辖区7岁、5岁及3岁以下儿童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6个月内母 乳喂养情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特别是年报工作。 5.做好常规转诊工作,尽量做到每个婴儿6个月时转诊妇保院一 次,并填写儿童转诊登记表和儿童转诊单,给予拒绝的在儿童保健册上注上拒绝转奉妇并签名。 6.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每月及时与妇保、疾控核对名单,建立流动儿童花名册,总人 数符合逻辑,做到7岁以下流动儿童覆盖率≥60℅。 7.做好幼托组织管理,一季度访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 8.做好儿童宣教工作,并有相关工作计划,完善育儿学校的各项工作。 9.继续做好营养与健康监测,完善相关资料。 10.接受上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按时保证质量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 儿童保健科 2013-12-02 篇二:2015年儿保科工作计划 2015年儿保科工作计划 通过2014年全科室人员一年的努力工作及院领导的支持,我院的儿保科成为一个集保健与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2015年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在各方面比去年更上一个台阶,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15年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一、整体目标 1、争取在2015年时,实现每个儿童都享有卫生保健,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力争科室每月总收入 2、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要早防早治,达20万,新生儿访视率及满月体检率达9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100%。 提高矫治率,降低体弱儿率,体弱儿做到管理率100%。 3、对信息统计的各种报表,均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做到有痕迹管理。 4、做好辖区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 5、将幼儿园体检持续进行下去,做好健美儿童的评审工作。 二、具体措施

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常规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常规 第一部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一、管理的目的 通过定期连续的系统观察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并矫治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管理对象 凡长期在所辖区内居住的7岁以下儿童,无论户口是否本辖区。 三、管理内容 (一)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儿童系统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每次健康检查结果都是小儿当时健康状况的一个横剖面,定期多次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小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 (二)体弱儿管理。体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首先应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充足时,4个月前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后,需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断奶时间可持续至小儿出生后的第二年。对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者,更应指导科学喂养。 (四)加强心理行为发育检查。心理行为发育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方面,心理行为保健内容,应有选择的进行智力测查,对测查结果全面分析,正确指导,防止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阻碍儿童的正常心理行为发育。 (五)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四项儿童保健措施之一。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此项工作,并与其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六)早期教育。结合一日活动,根据小儿年龄特点因人而异的开展早期教育,发展小儿智力。特别是婴儿期,要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 (七)常见病防治及管理。营养缺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采取综合措施管理,预防为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逐步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 (八)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工作都要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和儿童家长宣传儿童保健常识,提高群众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科学育儿水平。 (九)体格锻炼。体格锻炼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此项工作。四、小儿各年龄段的保健管理 (一)婴儿保健管理(1个月----不满1岁) 1、建立儿童健康卡片(或手册); 2、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哺喂,辅食添加和断奶;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亓艳萍季恒铃六、七岁儿童掌握词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第4期 1、儿童掌握的词类 从数量上分析了6、7岁儿童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语气词、代词、介词、连词以及拟声词等各类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从音节数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 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掌握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数量一次递减,但是正处于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的时期。 3、从词频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所谓词频就是一个词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是:我(673次)、的(437次)、一(数词,394次)、小(352次)、了(292次)。对比了儿童与成人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词,并按词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 对儿童母语习得中文研究成果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一理论性和 技术性的评述。在语义和语用部分,讨论了儿童对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空间指示语)、数量副词、量词、语气助词、照应词(如反身代词)等的掌握情况。 原文摘抄: Hsu (1987)指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0大约一岁十个月左右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0大约两岁左右出现,大约两岁零一个月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代词。Tseng ( 1987 )也证实了这一点,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Hsu (1987)另外还揭示了复数代词的发展次序,小孩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0,两岁八个月使用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们0,大约三岁左右使用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0。 Hsu.Joseph.H.1987.A Study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hildren in Chinese Milieu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seng, Chiu-yu.1987.You Er Xide Muyu Guocheng Zhong de Yixie Xianxiang Chutan (Pre 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1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LV.III Part 4,719-7411 versity1 一般来说有两种量词,一种是根据个体的种类来计量个体的人或事物的类别(或个体)量词,另一种是根据数量来作计量的度量量词( Lyons,1977: 463 )。所以,在普通话里,/张0或/条0是类别量词。前者修饰表平面或有平面的物体的名词,如纸张;后者修饰表长条形物体的名词,如鱼。有些类别量词,尤其是形状量词,要求其所计量的名词有某种属性。还有一些类别量词,有些语言学家称之为/特定专用量词0(Erbaugh, 1986),只限于计量表某些特定物体的名词。例如,/本0只修饰表书籍类的个体。普通话里,还有使用范围最大的通用量词/个0,它可以用来代替大多数类别量词。第二种量词,即度量量词,包括/碗0、/杯0等量词,如/一碗饭0,/两杯牛奶0。 Lyons, John.1977.Semantic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rbaugh, Mary.1986.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ed.C.Crai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四到六岁儿童所掌握的量词词汇量极小。Ying et al.(1983)的调查显示,

儿童保健部工作规范

o r s o m 编号:BJ-BJB-GF-001题目:儿童保健部工作规范附件(数量): 页数:3 发布日期:2019-4-1修改日期: 儿童保健部工作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孕产妇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医院版

孕产妇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 一、系统简介: 1、功能涵盖妇女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医嘱诊疗服务等,支持读取身份证、健康卡等挂号、预约挂号并直接建立保健手册,针对高危孕妇及重点儿童提供专项管理。医疗及各项保健数据能实时、自动更新归集至健康档案中,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终身管理,实现医疗与保健工作的一体化操作。 1)基本信息管理 1.自动建立保健手册,通过数据关联自动提取配偶或子女信 息 2.妇女初检支持自动填充病史记录 3.基本信息能够自动和其他模块共享,减少重复录入 2)医嘱管理 1.支持快速医嘱下达,包括药品、检验、检查等申请 2.支持成套方案、处方职级、处方限量等 3.能自动对孕期妇女及儿童用药进行监测 4.支持快速记录各种保健及检查,实现保健医疗一体化 3)高危孕产妇与重点儿童管理 1.支持对在保健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高危孕产妇、重点儿童纳 入统一管理 2.支持高危评分、登记、预约、追踪和转归工作

3.支持根据指标值自动确认该项指标是否高危因素 4)孕期保健指导、儿童膳食与早教指导 1.系统内置健康教育模板,对儿童、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 康知识宣教指导。 2.支持模板新增、修改、打印 5)妇女保健服务 1.支持各科室检查结果汇集到保健记录 2.支持为孕妇提供各阶段保健业务指导 3.支持对个别性、群体性情况自定义保健指导 6)儿童健康体检管理: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管理功能 7)5岁以下儿童死亡管理: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管理功能 8)历史保健服务(EHR)查看:提供历史保健服务(EHR)查看 功能 9)孕期视图、儿童健康视图: 根据孕周展现孕妇在怀孕期间所有医疗记录,包括检验、检查、 诊断、其他交互记录。 二、孕产妇保健管理子系统 2.1系统介绍 孕产妇保健管理系统是为医院产科量身打造的信息系统。主要管理从妇女怀孕开始到分娩结束42天以内的一系列医疗保健服务信息。产妇作为医院的重点和特殊关注人群,她们的诊疗过程信息对婴儿健康出生有着密切关系。产妇的就诊具有连续性、时间长的特点,且绝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归纳

儿童保健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熟练掌握儿童保健科门诊的各项服务内容,如:生长发育的咨询以及发育儿科学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内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二、服务态度要热忱,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保健手册建档及登记工作。 三、认真完成生长发育、营养评估指导,早期发展水平评估及神经系统测评等检查的指导解释工作。 四、耐心与家长沟通,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缓慢儿以及有发育及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及时转到儿童保健科专家门诊。 五、按时上下班,搞好室内环境卫生。 六、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二、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三、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四、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转诊。 五、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六、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二、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三、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发放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及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五、利用病人就诊、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健康教育咨询、孕妇学校等各种时机,开展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健康教育服务。 六、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学习,认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七、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按照0岁4次、1岁2次、2岁2次、3-6岁每年体检一次的体检原则,对每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6个月以上儿童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常规,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登记管理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得保健状况。有计划得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得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 4、2、1得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得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走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走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与报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I 、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得宣传咨询, 定期 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普及科学育 儿知识。 &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儿童心理卫生科工作制度 I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不同年龄阶段得心理特征,指 导培养儿童得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得适应能力与融洽得 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得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得各种问题,并相应 回答 耐心、仔细、认真。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2、 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与缺点矫治。 3、 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 认真做好资料得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馈。 5、 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009年7月第16卷第7B期 护理学报 JournalofNursing(China) July.2009 V01.16No.7B19 【综述】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胡瑞综述;李晓春审校 (安庆市立医院儿科,安徽安庆246001) 【关键词】JLt;单纯性肥胖;健康促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09)07B-0019-03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趋势【11。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慢性损害,迟滞儿童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身体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育,压抑潜能的发育。还可造成心理行为损伤,挫伤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对儿童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影响【:1。是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诱因,应引起社会和家庭重视…。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通常认为与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睡眠、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需要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现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及儿童早期干预 1.1从母孕期重视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巨大儿在生后各年龄期肥胖发生率高…。胎儿后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为肥胖奠定基础。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对孕妇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检测,控制孕妇体质量增加程度,降低巨大儿和高体质量儿出生率。 1.2及早有效干预防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和发展轻度单纯性肥胖治愈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时期。幼儿治愈率高于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疗难度加大【41。1岁以内婴儿干预效果最好,1岁以上儿童纠正起来难度较大…。要从出生开始,定期接受系统营养检测和指导,观察儿童体质量变化趋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2饮食调整与控制 2.1推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保护性因素。母乳喂养通过瘦素等细胞因子对 【收稿日期】2009--02--09 【作者简介】胡瑞(1972-)。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审校人简介】李晓春(1959一),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副院长,儿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婴儿脂肪代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到儿童期,有助于预防儿童时期单纯性肥胖发生【61。哺乳行为对婴儿能量摄入有调控作用。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按照自己需要控制食物摄人量,乳母也能对哺喂婴儿频率和量作出更好生理反应。人工喂养儿童能量摄人易受父母行为控制,母亲可能让已经吃饱的婴儿继续进食,使婴儿摄入过多食物。家长控制会极大地减弱d,JL根据饥饿和饱足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能力,这种能力减弱或丧失,将对儿童饮食行为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6l。母乳喂养的婴儿在辅食添加期间,能更好适应辅食所添加各种食物,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对其未来的膳食结构产生深远影响。2.2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不良饮食行为过度饮食和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闻。食物提供能量只需保证儿童完成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生长发育需要。教育儿童不要过快进食,控制迸食量,限制零食、夜食。限制儿童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高糖食物摄入。鼓励儿童进食体积大、热量低食物,以粗粮、含纤维多的水果、蔬菜为宜。儿童饮食控制遵循无害原则,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家庭是实施饮食方案主要场所阳q。提高家长有关饮食结构知识水平,改变家庭不良生活模式。 3运动疗法 减肥采用运动,以动力型有氧运动为佳,如行走、跑步、游泳等。运动促进脂肪代谢,使能量消耗增加。达到减肥目的必须是中等量,较长时间运动。根据儿童爱好、体质、年龄等采取安全性、趣味性、可长期操作性运动方式。制定合适运动处方,以孩子不感到过度疲劳,每日能坚持为原则,循序渐进111一。有研究显示:从降低体质量结果看极低热量饮食只能维持6-10个月,加上心理矫正可持续1—2年,再加上有氧运动可持续1-6年。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10个月后,降低肥胖儿童体内血瘦素水平、改变了血脂成分【IlJ。 万方数据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负责做好本地段儿童体格检查.儿童生长发育监侧与评价、新生儿访视、免疫规划、体弱儿高危儿筛选及转诊、喂养与营养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工作. 2、承担辖区内0-36月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工作。 3、广泛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防治小儿“四病”等科普知识和适宜技术的宜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儿童保健意识。 4、做好地段儿童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工作。 5、对每位保健对象热情接待,细心检查,认真登记,耐心解释和指导。

营养咨询指导工作制度 1, 认真遵守医德规范、坚守尚位、仪表端正.仪容整洁、衣帽整齐、挂牌服务 2,医生应参照相应的营养咨询提纲,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 3,严格执行营养评价标准及人员职责、.遵循评价→指导→再评价→再指导的方法及时纠正营养偏离。 4,做好营养咨询方面的资料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工作。

生长发育及体格检查 工作制度 1 ,按照《宝鸡市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定期、连续测定儿童的生长指标,并标记在相应的《儿童保健手册》生长发育监测坐标图中,按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查找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因素。 2,按照儿童规范查体要求进行儿童体格检查,提出评价意见。 3,针对儿童体格检查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属体弱儿、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院。 4,做好各种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评估分析工作。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1,负责本辖区的儿童保健、临床、健康教育等工作。 2,对儿童体格情况能正确评价并进行健康指导。对高危儿及体弱儿进行初筛登记并及时转诊。 3,定期以体弱儿家长沟通,督促其及时复诊。 4,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掌握群体保健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儿保科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全县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 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全县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 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 4、2、1的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定期深入托幼机构进行“六一” 儿童体检、新生入园体检,并督促和指导托幼园(所)做好传染病预防、消毒、卫生保健等工作,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负责全县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全县出生活产数、 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调查及上报工作。 7、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视力筛查工作制度 1、视力筛查应有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工作。 2、对参加视力筛查的儿童分别于6月龄、1岁半、3 岁进行三 次视力筛查,保障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3、检查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做到耐心、细致、操作熟练,保证 筛查结果准确。 4、对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儿童及时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及时 进行矫正、治疗。 5、作好各项登记,资料妥善保管。 6、室内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做好仪器维护,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1、听力筛查专职人员应对院内出生后三天的高危室及母婴同 室的新生儿进行常规筛查,不得疏漏。 2、筛查前做好准备,包括对新生儿家长的解释,以便取得协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 (试行)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8.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10.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 2.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完整版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卡(册)。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一岁内每三个月一次,一至三岁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一次)。 3.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4.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条例》。 5.普及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心理、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6.有计划地培训下级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人员。 7.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资料,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

8.开展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心理、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方法 1.政府领导参与和全社会支持。 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2.家长是儿童保健有力的支撑点,须重视家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3.分析现状,确定工作重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分析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工作内容。 4.防治结合。 儿童保健着眼于人群,通过个体的防治及群体防治而达到目的。 5.平等、有效。

保健室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章办事。 2、保健室由保健老师负责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一日工作常规。 3、保健室按照卫生保健要求配备药柜、观察床、桌椅、消毒灯、体重秤、消毒液、视力灯等物品,并由保健老师负责管理。 4、保健室有专用的小床和被褥,平时不得随便挪用。 5、非保健人员、健康幼儿和保教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保健室。上班时不得在保健室内会客、干私活,中午休息时不得睡在幼儿保健床上。 6、做好保健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保管好保健室的财产物品、药品、台帐,下班前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 7、建立健全各种卫生保健台帐,做好分类登记统计,记录规范,不错记漏记、随意涂改。 8、督促幼儿搞好个人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

1、负责制定学期卫生工作保健计划和检查卫生保健、安全制度,季节性防病计划,并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2、严格执行幼儿入园及定期检查,每日晨、午、晚间检查,定期做身高体重测量和分析工作,掌握各班幼儿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特别对体弱儿及营养不良幼儿要加强护理,给予必要的照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使其逐步增强体质。 3、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要做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做好消毒及检疫工作。 4、负责小伤小病的诊断治疗工作,争取做到一般疾病园内治疗。 5、管理好幼儿的膳食,检查每周食谱质量,指导并监督炊事员做好饮食卫生与食具消毒卫生工作。 6、研究调配和改善幼儿膳食,开展膳食调查和营养计算,检查饮食、环境卫生和抓好厨房的营养卫生监督,做好食物的检验,制定每周食谱,办好伙食,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营养。 7、负责督促各班搞好卫生保健、消毒隔离及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四定”制度,定期进行全园的卫生保健、消毒、环境卫生的检查,做好分析评比工作。 8、制定并填写日常保健工作的各项记录表格,积累资料做好各种统计分析,不断改进幼儿保健工作质量。 9、注意园内环境卫生安全及清洁卫生,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10、负责药物的保管、登记、使用、帐目管理。并管理隔离室幼儿的护理工作,做好病儿的观察记录及消毒隔离工作。 11、组织保教人员、炊事人员保教业务学习,定期按季节向家长及工作人员宣传保健和防病知识,并指导保教人员做好小儿体格锻炼。认真做好医务监督工作。 12、组织新参加工作的教职人员,进行就职前的全面体格检查。

国家级论文期刊汇总

国家级期刊目录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内科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防痨杂志》 外科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口腔科学《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精萃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眼科学《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肿瘤学《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中医内科《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光明中医》 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 中西医结 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护理《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