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第一讲

合集下载

影视美学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美学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26
经过艰苦旳探索,70年代终于涌现出以法斯宾德、施 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等为代表旳新一代导演, 他们旳影片接连在世界几种重大旳国际电影节上取得 大奖,在国际影坛上引起轰动,而且在许多国家受到 观众旳热烈欢迎,在七八十年代迎来了“新德国电影 ”运动旳繁华时期。尤其是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 动主将旳法斯宾德,更是先后拍摄了著名旳“德国女 性四部曲”,涉及《玛丽娅·布劳恩旳婚姻》(1978) 、《莉莉·玛莲》(1980)、《罗拉》(1981),以及《 维洛尼卡·福斯旳欲望》(1982)等影片。
29
印度
印度电影也极富民族特色。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 高旳国家,影片产量曾经连续20数年雄居世界之首。 印度电影最鲜明旳民族特色就是载歌载舞,几乎到达 了无片不歌、无片不舞旳奇特风格。与此相应,印度 电影大多采用神话、宗教、历史、爱情、家庭等老一 套题材,讲究豪华旳场面、艳丽旳衣饰、漂亮旳明星 、诗意旳台词和感人旳故事,发明一种歌舞升平与充 斥梦幻旳世界。《两亩地》《流浪者》
30
日本
日本电影素来被以为具有浓郁旳民族色彩,其特殊风 格逐渐被世界影坛所注重,尤其是那些民族色彩比较 浓厚、艺术性比较高旳影片。《罗生门》《影子武士 》《西鹤一代女》
31
二、中国影视旳民族特色
1.中国影视艺术旳民族性,以及由此而形成旳民族 风格和民族特色,首先体现为对中华民族历史和 现实旳深刻把握与发掘,而且以此作为中国影视 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老式旳关键内容。
美国著名电影史研究教授罗伯特·艾伦与道格拉 斯·戈梅里合著旳《电影史:理论与实践》(1985) 中提出了一种独到旳电影史研究观念和措施,即“把 电影看成一种开放系统旳历史”。
“电影旳大众性使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越来越 确信,电影总是要反应特定时代中社会旳欲望、需求、 恐惊与理想旳。”

最新大众传媒第一讲PPT课件

最新大众传媒第一讲PPT课件

两大分类
▪ 专业的媒体公关人员; ▪ 非专业的“赶鸭子上轿” ▪ 随时处于聚光灯下的公众人士 ▪ 偶尔处于聚光灯下的非公众人士
最无措的是
▪ 无意中成为采访对象? ▪ 稍有不慎,就会被误解或被歪曲; ▪ 结果往往会饱受舆论指责。 ▪ 如:教材序言第2页。
提醒
▪ 十周的课程主要是针对“非专业”的, ▪ 帮助“非专业”的大家不要犯“低级错
▪ 我们正处于大众媒体时代 ▪ 媒体就像水和空气一样 ▪ 媒体塑造我们的思想与观念 ▪ 媒体:一张纸的两面
大众媒体的定义
▪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与 产和传播活动。
▪ 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对 信息与娱乐的需求与满足。
▪ 日本:既有市场化运作,也有公共性媒体 (NHK)。
媒体制度
▪ 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向 着市场化方向转变。
▪ 中国,采取企业经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 构形态为主,“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 理”。
▪ 从完全是党报党刊的媒体结构转变为以党 的媒体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结构。
▪ 政治宣传功能与市场逐利功能
中外媒体制度比较
▪ 西方国家大众传媒以公共法人和企业法人形态为 主;
▪ 在我国,采取企业经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构形 态为主,“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 美国: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以广告为利润。主流 精英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电视网:ABC、CBS、NBC、CNN
▪ 英国:强调媒体的公共性,收取执照费。如BBC (英国广播电视协会)
▪ 希望从这门课中学习到哪些内容? ▪ 主要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结论
▪ 我们应当学习 ▪ 如何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 ▪ 如何与媒体展开友好互助的沟通。 ▪ 提高处理各项与媒体相关的工作与生活。 ▪ 在媒体面前见招拆招,游刃有余。 ▪ 这也是本课程的意义所在。

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摘要: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大众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大众文化延伸发展的关键。

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

作为传播信息的方式和工具,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前提,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兴起。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传媒;联系引言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体息息相关,大众传播需要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

大众媒介包含杂志、报纸等媒介,这样媒介的广泛应用,无疑扩大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范围。

因此,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进步。

1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定义1.1大众传媒的定义人们在对大众传媒进行定义时,有多种定义方式,可以从方法、工具的角度定义,大众传媒就是传媒的媒介,能够利用报纸、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和工具;从机构组织角度来看,大众传媒指的是,报社、电台等拥有媒介的机构,专门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专业组织。

此外,由于大众传媒受到规模巨大和受传者较多因素的影响,还可以被称之为大众传播者。

1.2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指的是,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方法和工具,实现习惯、语言等。

若缺少一定的交流沟通,那么只会剩下单纯的行为动作,将毫无意义,而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造就了大众媒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前者对后者的诞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大众传媒,而大众文化的盛行也推动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

总之,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1]。

2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体的发展需要大众文化的鼎力支持。

大众传媒影响着大众文化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大众媒体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等。

大众传媒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制造者,大众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会拓宽大众文化。

随着时间的增多,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两者逐渐相融。

在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增大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渠道,作为传统传播媒介报纸、电视等与新兴的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则是大众文化发展的支柱力量。

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作者:林玥秀赵艺孔宁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

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

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本文分别选取报纸、电视、网络这三个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探讨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大众传媒 ; ;大众文化 ; ; 影响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定义有关大众传媒的定义,有多种定义方式。

从手段、工具的角度定义,大众传媒是指传播媒介,即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从机构组织的角度定义,认为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是指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工具进行沟通,所构成的集团规则、习惯、语言、态度等。

如果没有沟通交流,就只剩下没有意义的行为动作,而这一技术和沟通的手段、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媒体。

可以说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

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特别是近代社会,大众文化不能离开大众媒体。

大众媒体影响大众文化,产生大众文化。

大众媒体的类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大众传媒传播情报信息,大众传媒制造文化,并且大众媒体将其制造的大众文化进行扩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密不可分。

在经济发展、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飞快,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大众文化的载体。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大众传播概述 •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 大众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 • 大众传播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 案例分析: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与应用
01
大众传播概述
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的过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影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大众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影像和故事情 节吸引观众,并传达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念。电影的制 作和宣传通常依赖于大众媒体,如电影院、电视和互 联网等,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发展。同时,电影 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02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的 关系
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众文化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和普及 性。
特点
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它以现代科技和商业手段为基础,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 行大规模生产和传播,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大众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与价值
跨越国界的交流
大众传播促进全球各地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减少文化隔阂 。
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渗透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播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竞争的重要 工具。
文化融合与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同时也可能引发 文化冲突。
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议程设置论(Agenda-Setting T…

《大众文化与传媒》全

《大众文化与传媒》全

目录第一章文化和大众文化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大众文化的辩护第二章从霸权理论到文化工业批判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工业批判阿多诺的音乐理论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理论的反思第三章制码/解码与民族志观众研究电视话语的制码和解码民族志观众研究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反省第四章公共领域与传媒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公共领域与传媒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批评第五章文化经济与抵制理论两种经济理论德塞图的抵制理论第一章文化和大众文化什么是文化?第1页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又好回答又不好回答。

说它好回答,是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赫尔德尔,在他的名著《人类历史哲学概要》中给文化定位过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模式。

它的概念是个统一的、同质的概念,无论作为整体还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这一”文化无可置疑的组成部分;其二,文化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用赫尔德尔的话说,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华;其第2页三,文化有明确的边界,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它总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

可以说,这三个特征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关于文化理论的权威定论。

著名的例子如英国诗人T.S.艾略特,就接过赫尔德尔的文化定义,称文化是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

①对文化的此类理解是我们所熟悉的。

即便是80年代国内大致与西方同步的文化大讨论中,我们听到的文化定义,时常也还是使人想起赫尔德尔来。

但具体地说,什么是文化,又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

文化是各类艺术的总和?抑或它就是传媒:出版物、电台、电视加上电影?它是往昔的怀旧呢,还是闲暇时光的活动?它是为人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抑或同自然环境进行交际的一种手段?或者文化是用来分门别类的组构形式?还是统而论之,文化包括了上面这一切东西?这些问题的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答清楚,而且显而易见,它们可以方方面面延伸开去,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第3页论如何也理不清楚的铺天盖地的一张大网。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大众文化将更加多元化, 各种文化元素将相互交融。
创新化
大众文化将更加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文化需求。
体验化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大众文化将更加注重提供独特的文化体 验,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展望
相互促进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相互促进,大众传播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大众文化则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泛 的受众。
大众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技
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社交化
02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渠道,未来将更加注重社交
化传播,以实现更精准的目标受众定位。
视频化
03
视频内容在大众传播中越来越受欢迎,未来将有更多的传播形
式以视频为主。
大众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大化。
流行性
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它以流 行趋势为导向,追求时尚和潮流。
普及性
大众文化是一种普及文化,它以大 众为传播对象,追求广泛的传播和 接受。
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
电影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 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等手段,向观 众传递文化信息。
时尚
时尚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 通过服装、饰品等手段,向人们传递审美 观念和价值观念。
共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将继续共同 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电视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 介,具有表现力强、直观易懂 等特点。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考试要点第一讲传媒与文化1、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2、大众文化: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

精英: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精英文化却是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那一部分精英所创造并欣赏的文化。

3、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指(代表个人、团体等,尤指形成一经济或政治制度基础的)思想方式。

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是概念、观点、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从广义讲,它源自特定的阶级或群体。

每一种类的意识形态指适合那种阶级的观念体系。

4、霸权:指各种各类的支配,不局限于政治方面。

它不但指涉政治、经济因素,而且包含了文化因素。

(1)媒介霸权的观点认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

大众媒介被视为受社会统治阶级控制、帮助那个阶级控制社会其他人的工具。

(2)媒介霸权的三个命题:新闻记者的社会化包括充满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报道指南、例行工作规则和导向;新闻记者倾向于报道保守的和维持现状的话题和消息;新闻记者倾向于表现亲美国的报道和对他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负面报道。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政治对大众传媒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归属具有决定性影响,也就是统治阶级掌握着“文化霸权”;政治发展状况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政治秩序的良好可以带动大众传媒的繁荣,反之则传媒业也会受到反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正面作用:传递政治信息。

监督政治环境、统一政治规范、塑造政治形象、传承政治文化。

大众传媒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新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力量出现的导火索和鼓动者,并在一定的政治发展阶段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 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 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 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 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 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 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 境的趋势。
柏拉图“洞穴之喻”
文化的内涵
➢ 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 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
➢ ➢ 文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类借助符号传达信
息和意义的行为。文化也因此而具有了符号性、 社会性、创造性等特点。
所谓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析》中的经典定义
“理想的”文化定义 “文献式”的文化定义 文化的“社会”定义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 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 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媒的涵义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 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 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图像
图像是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当代文 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即以图像为主作为 传达工具而非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文化。
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它使 图像表达占据了信息传达的重要地位的同时, 还使得人们的信息世界发生了变化。
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媒介性 商品性 流行性 类型性 娱乐性 日常性
快乐崇拜——娱乐成为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
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想尽一 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
“可耻的不是娱乐,而是不让人们娱乐” “奇迹”、“非常心”的体验:“绝对**”、“非常
**”,英国伦敦的“镜子地牢”、球迷骚乱 “潇洒走一回”、 “过把瘾就死”、“今朝有酒今朝
醉,明朝没酒喝凉水”
文化四层面
➢ 主流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
代表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
➢ 高雅文化 (精英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
理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 ➢ 民间文化 这是由乡村普通民众自发的、主要由口头
传承的自娱性通俗文化。
进入20世纪,追逐流行成为社会共同心理。 50年代“洋气”——60、70年代“臭美”— —80年代“时髦”——90年代“时尚”
2、流行时尚与特定时代心理相关联——“人人 模仿时尚,时尚模仿时代”
1978年“知识就是力量”——影视“图书馆情结” 1981年“美学热”——影视“红衬衫”“红裙子” 80年代“毛毛雨”——对刚性文化的反抗 1986年崔健《一无所有》——“愤青时代”反思文革 80年代中后期台湾校园民谣——“唱自己的歌”《听
台湾《非常男女》——电视交友节目。《今日有约》 (山东)、《相约星期六》(上海)、《玫瑰之约》 (湖南)
四、类型性
指大众文化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产品,在 作品内容、角色定位、事件情节构思、场景设 置、语言风格、视听效果等方面流于套路化、
公式化。
五、娱乐性
大众文化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 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 望获得满足。
法国社会文化理论家布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中,两个 亚场域——有限生产的场域:如学术圈、艺术圈等;大 规模生产的场域:如大众文化领域。
(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
价值取向上的对立 审美趣味上的对抗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 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 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 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 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教育与舆论情境中,一批批痛感文化危机而渴望寻 求出路的文化人承受着强烈的现代性冲击,毅然决
然地从传统文人变成了现代艺术家 、传媒人士。
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表现
❖ 从接受者看:同样是在上述社会情境中,公众获得了
崭新的现代性启蒙,成为熟悉并喜爱现代大众文化, 的“受众”。
❖ 从传播方式看:大众媒介构成大众文化及其现代艺术
王朔“玩”小说、周星弛“搞”笑、胡戈恶“搞”、 电影追求“幻灯片”化。
六、日常性
指公众对于大众文化的接受往往是在日常生活 环境中进行,接受过程往往与日常生活交织在 一起,以满足日常生活兴趣。
大众文化与其它文化形态的 关系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folk culture 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high culture
精英文化诠释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一)精英文化诠释
是知识分子阶层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在社会生活中,精英文化往往“以天下为己任”, 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范导的功能, 是“经典”和“正统”的解释者和传播者、“守 望者”(Gatekeeper),但却在工业化社会和 市场经济时代受到大众文化的挑战。
✓ 美国传播学者麦罗维茨的媒介即情境论——媒介的作用取决于媒介所造成的信息
情境(situation),这种信息情境可以影响信息的传播,从而影响人的行为。
3、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
❖ 从社会情境看:大众媒介有力地参与营造了大众
文化得已生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公共领 域”,形成公共话语空间。
❖ 从发送者看:正是在这个由大众媒介建构起来的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 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 “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 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 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 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 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 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 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 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 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 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 实。
大众文化的研究对象
商业电影、畅销小说、电视剧、广告、 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 MTV、时装模特表演、营利性体育比赛, 等等。
大众文化具有都市化色彩(区别于乡村色彩 的民间文化)、商业性的(不是自发的、也 基本不是官方染指的)、渗透于日常生活的 (不同于经典文化那种神圣性质)、具有感 性冲击力的(不是说教的)一种在当代社会 具有影响力的在大众生活中有广泛影响的文 化。
泉》 《外婆的澎湖湾》《就要挥别》《兰花草》《童年》
3、流行往往容易引来众多模仿之作,走向 模式化
《一封家书》——歌词写作独白风潮。《咱老百姓》、 《祝你平安》、《常回家看看》
《老鼠爱大米》——曲调平缓、歌词简单清新的网络 歌曲。《两只蝴蝶》《猪之歌》《你是我的玫瑰花》 “旋律顺口溜着,制作DIY着,歌词爱着爱着”
一、大众媒介性
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 媒介,具有大众传播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批量复制、信息量大、受众量大的特征。
大众传播 1、
(mass communication)——指职业的传播者使用
大众媒介,在广泛的传播对象中大量、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
以便实施影响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指有组织的传播者
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给传播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以维护独特“灵韵” 为宗旨的“传统”传播方式,而开创以大量“复制”为标志的新的大众传播方式。
与口头媒介和文字媒介相比,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 播信息巨大和受众数量巨大的特征。
关于大众媒介的作用的观点
✓ 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传播的偏斜”(bias of communication)论 ——传播媒
二、商品性
指大众文化具有商品的属性——由 文化产业机构制作、供公众消费、 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最大目的。
表现
大众文化作品被商品化 个案:90年代“红色经典”热、闲适小品热 商品被文化包装 个案:商业环境、消费行为、过程等
所以,大众文化常常不简单指静态意义上的 作品,而是指包括作品在内的人的整个消费 行为和过程,商品与文化杂糅共存。
为实现一定目的面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 途径和渠道。也指大众传播得 已进行的专业机构和技术。通常包括两类:机械印刷媒介(如 报纸、书籍和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
2、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
人类的交流传播史: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通论 ——人体的延伸》: 16世纪以前的口头传播-16世纪到19世纪末的书 面和印刷传播-20世纪以来的电子媒介传播
(2)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简即公开性、 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使其拥有其他类型的 传播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现象
“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ent)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 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 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 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 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三、流行性
指大众文化在创造出一种模式之后,往往迅速 地通过批量化生产,在一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 体中风行开来,形成时尚潮流。
1、流行风尚并非当今时代专利。 古已有之。只是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物质匮
乏、传媒有限),不能发动为大众共同参与 的群体文化事件,只局限于上流社会小众群 体。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 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 帛。”“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环肥 燕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