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科学家的工作》教学设计(2套)

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科学家的工作》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明白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探索科学问题的,初步建立科学家工作步骤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工作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掌握科学家的工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以及科学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科学家工作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2. 准备科学家发现水杉和维生素B1的案例,以便学生了解科学家工作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3. 准备相关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以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科学家工作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家工作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家的工作。
2. 讲授新课(1)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工作。
(2)讲解科学家发现水杉的案例通过讲解科学家发现水杉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观察和收集资料来发现新的科学现象或物种,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3)讲解科学家发现维生素B1的案例通过讲解科学家发现维生素B1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提出猜想并验证的。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工作的乐趣和艰辛,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4.爱护胃和肠》word教案(2)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爱护健康14. 爱护胃和肠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边出示模型,边告诉生人体的消化器官,使学生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作用和它们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意识到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的看、找活动使学生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作用和它们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
教学难点:能在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找到胃和肠等消化器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分组材料:人体消化器官纸。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谈话:今天你吃了什么饭?大家吃的食物虽然不同,可是都从哪入?(口)它们会经过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估计:学生可能说对,也可能说错。
处理策略;说对的教师就顺势在自己的身体部位指出来,并让学生也指一指;说错了,就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实在解决不了,师给予明确答复。
二、探究研讨1.提示人体的消化器官(1)出示人体的消化器官模型演示讲解: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板书:课题及胃和肠)(2)学生模仿老师活动:师边说,边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指出各个消化器官,学生也跟着在自己的身上指。
要求:出现学生指错的地方教师纠正。
2.揭示胃和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1)出示图片:(参照老版自然教材画)谈话:结合这幅图,谁能说说你吃的东西,都经历了身体的哪些消化器官,食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估计:学生在说食物由大块到小块的变化过程中,不会涉及是哪些器官,怎么运动才造成的。
对策:学生谈到的地方,问其他生还有没有补充,若没有,师着重强调如下几点:首先经过牙齿在咀嚼将其破碎,通过食道进入胃,在胃的胃的动下变的更碎,先经过小肠,再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2)小组活动:互相结合挂图,说说食物消化的过程:(3)讨论:你认为这些消化器官中,哪两个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听取讨论结果的汇报: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在哪呆的时间最长?哪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的细致?(4)讲述:胃和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影响2. 生活中的科学镜子、光影、声音、电磁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3. 动物世界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4. 植物王国植物的生长、繁殖、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力量,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使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自然界的力量及其影响、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植物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物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放大镜、显微镜、镜子、光影设备、声音设备、电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颜料、彩纸、剪刀、胶水、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2.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为例,讲解光影原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电磁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力量:地震、火山、洪水等2. 生活中的科学:镜子、光影、声音、电磁等3. 动物世界:生活习性、特点、适应环境4. 植物王国:生长、繁殖、光合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次你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解释镜子中成像的原理,并举例说明。
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点及生活习性。
答案:1. 作业题目答案:例:我经历过一次洪水。
原因是连续暴雨,导致河水上涨,超过了河堤的承受能力。
镜子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例如,当我们面对镜子时,镜子反射出我们的样子。
例:我喜欢熊猫。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以竹子为食,性格温顺,生活在高山密林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完整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八章《生物的变异》: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节遗传与变异。
2. 第九章《能量的转化》:第一节能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太阳能的利用,第三节风能、水能和地热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放大镜、温度计、风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遗传与变异。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2. 生物的变异现象3.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说明其原因。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答案示例:①玉米的黄色和紫色;原因:基因突变。
②猫的短毛和长毛;原因:遗传。
③水稻的抗病性和易感病性;原因:基因重组。
(2)答案示例: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再转化为动物的化学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小实验,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四年级科学(下)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溶解、沉淀、过滤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溶解、沉淀、过滤等现象,了解不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变化的基本现象及原因。
2. 难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现象及原因。
2.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学生具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章《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溶解1. 学习溶解的概念,了解溶解过程。
2. 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探讨影响溶解的因素。
第二节:物质的沉淀1. 学习沉淀的概念,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
2. 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沉淀情况,探讨影响沉淀的因素。
第三节:物质的过滤1. 学习过滤的概念,了解过滤的原理。
2. 演示过滤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溶解现象1. 分析生活中溶解现象的例子,如食盐溶解在水中。
2. 引导学生运用溶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生活中的沉淀现象1. 分析生活中沉淀现象的例子,如水中的泥沙沉淀。
2. 引导学生运用沉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生活中的过滤现象1. 分析生活中过滤现象的例子,如茶叶过滤茶水。
2. 引导学生运用过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计划1. 第六章《生物与非生物》: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2. 第七章《人体的奥秘》: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功能和健康。
2024年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体的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 第四章《电路的探究》:第一节简单电路,第二节电路的串联与并联。
3. 第五章《物质的性质》:第一节物质的状态,第二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物质性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物质性质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体结构、生长与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实践活动:进行植物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完成植物生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电路探究:介绍简单电路、串联与并联电路,进行电路实验。
7. 物质性质:讲解物质的状态、性质与变化,进行物质性质实验。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植物体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电路的探究:简单电路串联与并联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画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
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答案: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器。
并联电路:电流同时通过每个电器。
物质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植物生长、电路原理及物质性质等知识,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设计与制作《物体的结构》优质课件

14
新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17.物体的结构
第五单元 设计与制作
观察我们所了解的一些事物。说说它们是由哪 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2
3
活动1 拆装一辆汽车模型。 观察它的结构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
5
将汽车模型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填写在下表中。
6
照下面的样子做一做,你有什么感受。
7
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 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如:鬼针草、
8
9
许多生物具有精巧奇妙的构造和特殊 的功能。
人们从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中得到启
发,创造发明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例 如人们模仿有小齿的草叶发明了锯;模仿 鱼的体形造船,模仿鱼鳍制桨;模仿鸟发 明了飞机……
10
11
12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3
谢谢观看 !
2024/4/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第一单元《经历科学》单元内容:1科学家的工作2学做科学(一)3学做科学(二)单元目的:1态度、情感、精神和价值观1)研究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2)了解科学工作的艰辛3)尝试做一个小小科学工作者4)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2能力1)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索事物2)能进行简单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归纳3)有参与研究的能力4)具有文字、图画描述、记录、实验的过程或现象3知识能力1)知道科学家研究事物的方法2)以独立研究事物的方法3)研究摆的现象4)知道温度变化就测量方法单元重点:知道科学家研究事物的方法单元难点:利用科学方法研究简单事物或现象1科学家的工作教学目的: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2调查研究一棵植物3具有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研究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教学难点:学会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教学用具:资料(科学家)纸(记录)教学过程:板书:1科学家的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总结课后小结:2学做科学(一)教学目的:1知道摆的秘密2学习研究事物的方法3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研究事物的好奇心、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摆的的秘密教学难点:研究事物的方法教学用具:球(大小)线(长短)铁架台教学过程:板书:2学做科学(一)课后小结:3学做科学(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温度,学会测量温度2学会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3爱科学、研究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温度,测量温度教学难点:测量温度教学用具:温度计体温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水板书:3学做科学(二)气温温度水温(物体的冷热程度)体温课后小结:第二单元《植物的叶和茎》单元教学内容:4、叶的组成5、各种各样的叶6、茎的组成7、各种各样的茎单元目标:1、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感受植物遗传与变异多样性的意义,体会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体会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发展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兴趣。
4)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良好关系。
2、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观察叶的形态、结构。
4)学会观察茎的形态和结构。
3、科学知识、技能1)知道叶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知道茎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了解叶有多种变态。
4)了解茎有多种变态。
单元重点:1、知道叶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知道茎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单元难点:1、知道叶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知道茎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4叶的组成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发展研究植物的兴趣2、具有对叶的组成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和概括叶的组成的思维能力3、知道一个完整的植物叶主要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的教学重、难点:观察叶的共同特征,叶片的结构和叶序,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感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叶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教具准备:植物叶的实物、标本、图片、实物投影仪、刀片、芹菜叶的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板书:4叶的组成课后小结:5各种各样的叶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变态叶的特征,感受不同的植物的叶在形状、大小、结构、叶汁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多彩的植物世界。
2、初步具有自己制订标准对叶进行分类的能力。
3、知道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发展分类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能力教具准备:植物变态叶的实物、标本、图片、实物投影仪、烧杯、酒精灯、支架、石棉网、火柴、紫甘蓝的叶、醋和肥皂水等。
教学过程:板书:5各种各样的叶课后小结:6茎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茎的共同特征;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和芽。
2、具有对茎的共同特征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和概括茎的共同特征的思维能力。
3、感受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发展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观察茎的共同特征、茎的结构和功能,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感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植物茎的实物、标本、图片、实物投影仪、放大镜、刀片、小木垫、茎的作用的实验装置、杨、柳、凤仙花的茎等。
教学过程:板书:6茎的组成课后小结:7各种各样的茎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变态茎的特征;知道茎的变态与环境有关系;知道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具有自己制订标准对茎进行分类的能力。
3、感受不同植物的茎在形状、构造、功能和生长方式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分类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植物变态茎的实物、标本、图片、实物投影仪、用茎制作的物品等。
教学过程:板书:7各种各样的茎课后小结:第三单元《电与生活》单元教学内容8正电和负电9电池10点亮小电珠11导体和绝缘体单元教学目标:1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通过正电和负电、电池、点亮小电珠、导体和绝缘体的教与学,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究电的兴趣2)体会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树立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3)树立严谨踏实、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感受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2能力1)初步具有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2)初步具有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和辨别导体和绝缘体3知识、技能1)知道正电和负电的性质、电池的种类和特点2)了解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正负面影响3)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4)知道安全用电常识5)知道废弃的电池不能乱丢,要保护环境单元重点知道正电和负电的性质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单元难点:知道正电和负电的性质简单电路的组成8正电和负电教学目标: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2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3初步学会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根据“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的演绎推理能力4体会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学重点: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根据“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用具: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塑料用品气球吹塑纸板书:8正电和负电丝绸+玻璃棒=正电(+)相互排斥正电(+)相互吸引毛皮+橡胶棒=负电(-)相互排斥负电(—)课后小结:9电池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常用的电池,知道电池有阳极和阴极或正极和负极,知道从电池中可以得到电2通过自制简易电池并用它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3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用的电池,知道电池有阳极和阴极或正极和负极,知道从电池中可以得到电教学难点:认识几种常用的电池,知道电池有阳极和阴极或正极和负极,知道从电池中可以得到电教学用具:各种电池导线铜片锌片碱醋干电池教学过程:板书:9电池课后小结:10点亮小电珠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电路由电池、开关、导线、小电珠组成。
2学会组装电路,简单电路、并联、串联。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电路教学难点:电路的组装。
教学用具:电池、开关、导线、小电珠、电路玩具、实物投影、图教学过程:板书: 10点亮小电珠电池简单电路:开关小电珠导线课后小结:11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安全用电的方法。
2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会归纳概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具有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感知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进行安全、节约用电的教育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步概念教学用具:电珠、导线、开关、电池、干布条、图片等教学过程:板书:11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课后小结:第四单元《磁与生活》单元内容:12磁铁的性质13指南针14电磁铁15作个磁控玩具单元目的:1态度、情感、精神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磁和电磁铁性质兴趣。
2)具有认真探究磁和电磁铁性质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电磁铁的探究,感受电与磁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4)通过制作指南针的活动,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体会我国古代的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能力1)在研究磁和电磁铁的活动中,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具有设计有关磁铁性质、电磁铁性质的实验能力和自制指南针的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对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具有与他人合作相处和准确表达自己看法的实验。
3知识、技能1)知道磁铁、电磁铁的性质,会做有关磁铁、电磁铁的性质的实验。
2)知道自制指南针的方,和制作指南针。
3)知道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4)了解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
5)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对开采、技术与社会的贡献。
单元重点:知道磁铁、电磁铁的性质,会做有关磁铁、电磁铁的性质的实验。
单元难点:具有设计有关磁铁性质、电磁铁性质的实验能力和自制指南针的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对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
12磁铁的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对磁铁性质的研究,使学生尝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2知道磁铁有两极,同名极相斥,异名极相吸的性质。
3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与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磁铁有两极,同名极相斥,异名极相吸教学难点:培养探究的精神与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学用具:无标记的条形磁铁、曲别针或大头针、铅笔、直尺等有标记磁铁教学过程:板书:12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端吸铁的能力强,磁铁的中间部分吸铁的能力弱。
磁铁上吸铁能力较强的部分叫做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同极相吸异极排斥课后小结:13指南针教学目标:1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2会自制简易的指南针。
3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的历史。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教学难点:尝试制作简单的指南针,使他们体验应用研究成果的过程教学用具:无标记的条形磁铁、磁铁支架、钢针、泡沫塑料、水盆、棉线、支架、指南针罗盘、司南、指南针的图片等有标记的条形磁铁板书:13指南针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课后小结:14电磁铁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性质。
了解电与磁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的形式。
2尝试制作将电转换为磁的装置——电磁铁。
3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尝试制作将电转换为磁的装置——电磁铁教学难点:了解电与磁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的形式,了解电磁铁的性质教学用具:电磁铁、电铃、电磁开关、继电器等演示教具铁芯、导线、电池、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等辅助实验材料电磁起重机工作原理的挂图等板书:14电磁铁电磁铁的组成:电池导线铁钉电磁铁的性质:通电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两极可以改变)电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同极相吸异极排斥电磁铁的磁力:铁钉(大小粗细)导线(绕的圈数粗细)电池(电力大小)课后小结:15做个磁控玩具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