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案氧气_首师大版
四级下册科学课件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然。木炭可以在氧气中 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2、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 激性气味的 气体,放热。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放热。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 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 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 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 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 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1、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2、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的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பைடு நூலகம்也 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氧气的用途
同学们请想一想氧 气除了提供给我们 呼吸以外,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它 还有哪些应用?
提供呼吸 支持燃烧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3、本质区别:
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氧气 首师大版 (共张)
复习
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再请同学们深深吸一口空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为什么要带氧气袋?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 /L ,比空气的密度(1.293g /L)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在压强为l0lkPa 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凝固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知识拓展 (1)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水中溶有少量氧气。
(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需要带氧气袋,说明高山地区氧气稀薄。
探究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课堂讨论(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为什么现象有很大的差异?(2)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3)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知识拓展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①纯氧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变得可燃,如铁。
②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探究点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提出问题上述几个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交流讨论分析上述几个实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教案

氧气的教案教案:氧气(5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认识氧气的用途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听力材料:关于氧气的听力材料和相关问题。
2.图片:氧气制备、性质和用途的图片。
3.实验材料:氧气装置、氧气燃烧实验用品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发现与氧气相关的现象,例如火焰燃烧和生物呼吸等。
让学生表达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疑问。
2.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之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关联。
3.听力训练播放与氧气相关的听力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探究4.1 实验一:氧气支持燃烧实验准备一小块磷条和一颗草莓,点燃磷条并将草莓放在点燃的磷条下方。
观察磷条和草莓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氧气对燃烧的促进作用。
4.2 实验二:氧气的制备实验使用氢过氧化物分解法制备氧气。
将适量的氢过氧化物溶解在水中,加热溶液,观察气体生成和容器中的水位变化,解释反应过程中氧气的制备。
5.讨论与总结与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和重要性。
让学生对氧气的相关知识进行复述和归纳总结。
6.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氧气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氧气的化学式是什么?氧气对燃烧有什么作用?氧气怎样制备?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听力训练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制备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不过,需要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氧气》精品教案

《氧气》精品教案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4.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5.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在系统知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一、情景导入导语:人间圣地,胜似天堂,天上西藏,人人神往。
如今不少人会选择去美丽的西藏旅游,可是西藏的低压低氧环境很容易使游客出现高原反应。
那么去西藏旅游,应当携带什么东西才能预防高原反应呢?二、合作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第38页的内容。
【提出问题】1.氧气不易溶于水,为什么鱼儿却能在水中生存呢?2.去西藏旅游,为什么要携带氧气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略大;③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2.三态变化:氧气(无色)、液氧(淡蓝色)、固态氧(淡蓝色)。
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气的检验【提出问题】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
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吗?【演示】实验2-1。
【归纳总结】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据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二)木炭的燃烧实验【演示】实验2-2(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教材第39页的表格)。
【归纳总结】(三)硫的燃烧实验【演示】实验2-3(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教材第39页的表格)。
【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烟花爆竹中也含有硫粉,结合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思考:在进行硫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何要先加少量的水?【归纳总结】硫燃烧后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前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氧气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收集方法。
(3)熟悉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收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氧气的兴趣。
2.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3. 实验演示(1)氧气的制备:演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2)氧气的收集:演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让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燃烧、氧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收集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案例分享: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课题2氧气教案

课题2氧气教案教案标题:课题2 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3. 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氧气制备演示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或者与学生分享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占据空气中的约1/5等。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如通过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等方式制备氧气。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氧气制备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2. 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简单的氧气制备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分组讨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如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氧气在医疗中的应用、氧气在金属冶炼中的作用等。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海报、PPT等形式展示。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2. 提供相关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内容的PPT。
2. 实验器材:氧气制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学生的问答、实验操作等进行评价。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
2.启发学生对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氧气的制取方法。
4.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1.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2.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方法:1.探究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氧气应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为什么氧气在人类生活中如此重要?”2.学生讨论并交流答案。
二、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符号,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可支持燃烧等。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三、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演示氧气在医疗、冶金、发动机燃烧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的重要作用。
2.学生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分离空气等,并进行生动的实例解释。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五、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置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记下数据和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六、实验演示法:(20分钟)1.教师进行一次关于氧气的实验演示,如燃烧实验、呼吸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氧气_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2.氧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用具:
水槽水高锰酸钾铁架台烧瓶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按要求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小结:氧气有支持物体燃烧的性质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利用倒氧气,你知道在哪些地方我们利用氧气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小结:氧气利用在:
A.为动植物提供生命能量
B.焊接金属
C.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三、巩固教学
概况本课内容
板书:
2氧气
无色支持燃烧
氧气
无味提高生命能量。